CN216481690U -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1690U
CN216481690U CN202122737763.2U CN202122737763U CN216481690U CN 216481690 U CN216481690 U CN 216481690U CN 202122737763 U CN202122737763 U CN 202122737763U CN 216481690 U CN216481690 U CN 216481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ipe
oil return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377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宏巨
何洪炜
杨圣
周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377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1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1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1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空调机组,包括:罐体,罐体具有换热腔;换热管组,换热管组位于换热腔内;第一冷媒管,第一冷媒管和换热腔的上部连通;第二冷媒管,第二冷媒管和换热腔的底部连通;回油管,回油管位于换热腔内,回油管的下端和换热腔的底部连通,回油管的上端和第一冷媒管连通。采用该方案,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液态冷媒从第二冷媒管进入,气态冷媒从第一冷媒管流出,液态冷媒和润滑油受重力影响会下沉到换热器底部,通过设置回油管将换热腔的底部和第一冷媒管连通,通过压缩机的吸力将下沉到换热器底部的液态冷媒和润滑油吸出,从而降低了回油难度,提高了回油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空气源/水源热泵由于其节能环保,几乎没有污染排放,目前已成为寒冷地区替代燃煤锅炉采暖的主要方式,而换热器就是空气源/水源热泵的主要负载组件。
罐式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换热器,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性能较高且稳定、水侧结垢容易清洗、结构紧凑等优点,已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换热器类型之一。但是罐式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制冷循环)使用时,混合在冷媒内的润滑油回油难度较大,且回油效率较低。因此,如何降低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的回油难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时回油难度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罐体,罐体具有换热腔;换热管组,换热管组位于换热腔内;第一冷媒管,第一冷媒管和换热腔的上部连通;第二冷媒管,第二冷媒管和换热腔的底部连通;回油管,回油管位于换热腔内,回油管的下端和换热腔的底部连通,回油管的上端和第一冷媒管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冷媒管的两端分别为外连接端和内连接端,外连接端位于罐体外,内连接端穿入换热腔内;回油管的上端从内连接端的侧壁穿入内连接端的腔体内。
进一步地,回油管的上端伸入内连接端的腔体内的长度为X,1mm≤X≤10mm。
进一步地,回油管的下端和换热腔底面的距离为Y,10mm≤Y≤150mm。
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换热腔内的内衬管,换热管组盘绕在内衬管上,内衬管、罐体或换热管组与回油管的下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回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直管段、弯管段和盘绕段,直管段和第一冷媒管连通,盘绕段盘绕在内衬管上,盘绕段和换热腔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回油管的内径为D,1mm≤D≤6mm。
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载冷剂进管和载冷剂出管,换热管组的一端具有进口,换热管组的另一端具有出口,载冷剂进管和进口连通,载冷剂出管和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支座,罐体、换热管组、第一冷媒管、第二冷媒管和回油管组成一个换热组,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组,多个换热组间隔设置在支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罐体,罐体具有换热腔;换热管组,换热管组位于换热腔内;第一冷媒管,第一冷媒管和换热腔的上部连通;第二冷媒管,第二冷媒管和换热腔的底部连通;回油管,回油管位于换热腔内,回油管的下端和换热腔的底部连通,回油管的上端和第一冷媒管连通。采用该方案,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液态冷媒从第二冷媒管进入,气态冷媒从第一冷媒管流出,液态冷媒和润滑油受重力影响会下沉到换罐体底部,通过设置回油管将换热腔的底部和第一冷媒管连通,这样压缩机对第一冷媒管内产生的吸力可将下沉到罐体底部的一部分液态冷媒和润滑油吸出,从而降低了回油难度,提高了回油效率。该方案避免了由于压缩机内缺少润滑油,而影响压缩机的润滑导致压缩机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B-B位置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3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罐体;11、换热腔;
20、换热管组;
30、第一冷媒管;
40、第二冷媒管;
50、回油管;51、直管段;52、弯管段;53、盘绕段;
60、内衬管;
70、载冷剂出管;
80、载冷剂进管;
90、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罐体10,罐体10具有换热腔11;换热管组20,换热管组20位于换热腔11内;第一冷媒管30,第一冷媒管30和换热腔11的上部连通;第二冷媒管40,第二冷媒管40和换热腔11的底部连通;回油管50,回油管50位于换热腔11内,回油管50的下端和换热腔11的底部连通,回油管50的上端和第一冷媒管30连通。
采用该方案,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冷媒从第二冷媒管40进入,从第一冷媒管30流出,液态冷媒和润滑油受重力影响会下沉到罐体10底部,通过设置回油管50将换热腔的底部和第一冷媒管30连通,这样压缩机对第一冷媒管30内产生的吸力可将下沉到罐体10底部的一部分液态冷媒和润滑油吸出,从而降低了回油难度,提高了回油效率。该方案避免了由于压缩机内缺少润滑油,而影响压缩机的润滑导致压缩机损坏的问题。其中,罐体10由钢管制成,是用于进行能量交换的空间场所;第一冷媒管30和第二冷媒管40均由铜管或钢管制成。其中,由于回油管的直径较小,压缩机产生的吸力仅仅会吸入少量液态冷媒,因此,不会对换热产生影响。在本实施例中,罐体10包括壳体和封盖,封盖用于密封壳体。
其中,第一冷媒管30的两端分别为外连接端和内连接端,外连接端位于罐体10外,内连接端穿入换热腔11内;回油管50的上端从内连接端的侧壁穿入内连接端的腔体内。通过将回油管50的上端穿入内连接端的腔体内,能够使下沉到罐体10底部的润滑油顺利进入第一冷媒管30中,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如图4所示,回油管50的上端伸入内连接端的腔体内的长度为X,1mm≤X≤10mm。通过将回油管50的上端伸入内连接端的腔体内的长度X,限定在上述数值范围内,能够有效减少回油管50对气流的阻挡,从而减少压缩机的吸气阻力,并且保证了回油管50和第一冷媒管30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5所示,回油管50的下端和换热腔11底面的距离为Y,10mm≤Y≤150mm。通过将回油管50的下端和换热腔11底面的距离Y限定在上述数值范围内,能够保证回油管50能够吸到下沉到罐体10底部的润滑油。若回油管50的下端和换热腔11底面的距离过小,会导致回油管50和换热腔11底面的间隙小,影响回油管50内的流体流量;若回油管50的下端和换热腔11底面的距离过大,会导致回油管50不能充分吸附聚集在换热腔11底部的润滑油。
具体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换热腔11内的内衬管60,换热管组20盘绕在内衬管60上,内衬管60、罐体10或换热管组20与回油管50的下端固定连接。将换热管组20盘绕在内衬管60上,能够对换热管组20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回油管50的下端可盘绕在内衬管60上,或者可采用卡箍的方式将回油管50的下端和内衬管60连接。或者,回油管50的下端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和罐体10的内壁连接;或者可直接将回油管50的下端插入换热管组20中进行连接。其中,内衬管60和罐体10同轴设置,内衬管60的侧壁和罐体10的侧壁间隔开;内衬管60由铜管或钢管制成。
其中,回油管50包括依次连接的直管段51、弯管段52和盘绕段53,直管段51和第一冷媒管30连通,盘绕段53盘绕在内衬管60上,盘绕段53和换热腔11的底部连通。设置直管段51,便于和第一冷媒管30连通;将盘绕段53盘绕在内衬管60上,当盘绕段53受到流体冲击时,能够对盘绕段53起到固定作用,保证工作时的稳定性。其中,盘绕段53位于换热管组20的下方。盘绕段53可根据需要在内衬管60上盘绕一圈或两圈等圈数。
具体地,回油管50的内径为D,1mm≤D≤6mm。将回油管的内径D限定在上述数值范围内,可根据换热器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规格,从而保证回油管50能够将换热器底部的润滑油顺利吸到第一冷媒管30内。
如图1和图3所示,换热器还包括载冷剂出管70和载冷剂进管80,换热管组20的一端具有进口,换热管组20的另一端具有出口,载冷剂进管80和进口连通,载冷剂出管70和出口连通。通过将载冷剂进管80和进口连通,使载冷剂能够顺利流入换热管组20;将载冷剂出管70和出口连通,使载冷剂能够顺利流出换热管组20。其中,载冷剂进管80和载冷剂出管70位于罐体10的外部;载冷剂进管80和载冷剂出管70由镀锌钢管或铜管制成。
具体地,换热器还包括支座90,罐体10、换热管组20、第一冷媒管30、第二冷媒管40和回油管50组成一个换热组,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组,多个换热组间隔设置在支座90上。通过设置支座90,能够对换热组起到固定作用,保证工作时的稳定性。设置多个换热组,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其中,支座90由钢板制成。
支座90包括座体和支架,罐体10设置在座体上;支架包括至少三个竖板和至少一个横板,竖板的上端的具有凹槽,凹槽用于支撑载冷剂出管70,载冷剂进管80穿过竖板的下端,横板设置在竖板的中间,横板与三个竖板均连接。载冷剂出管70位于载冷剂进管80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换热器。采用该方案,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液态冷媒从第二冷媒管40进入,气态冷媒从第一冷媒管30流出,液态冷媒和润滑油受重力影响会下沉到换热器底部,通过设置回油管50将换热腔的底部和第一冷媒管30连通,通过压缩机的吸力将下沉到换热器底部的液态冷媒和润滑油吸出,从而降低了回油难度,提高了回油效率。避免了由于压缩机内缺少润滑油,进而影响压缩机的润滑导致压缩机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10),所述罐体(10)具有换热腔(11);
换热管组(20),所述换热管组(20)位于所述换热腔(11)内;
第一冷媒管(30),所述第一冷媒管(30)和所述换热腔(11)的上部连通;
第二冷媒管(40),所述第二冷媒管(40)和所述换热腔(11)的底部连通;
回油管(50),所述回油管(50)位于所述换热腔(11)内,所述回油管(50)的下端和所述换热腔(11)的底部连通,所述回油管(50)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冷媒管(3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30)的两端分别为外连接端和内连接端,所述外连接端位于所述罐体(10)外,所述内连接端穿入所述换热腔(11)内;所述回油管(50)的上端从所述内连接端的侧壁穿入所述内连接端的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50)的上端伸入所述内连接端的腔体内的长度为X,1mm≤X≤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50)的下端和所述换热腔(11)底面的距离为Y,10mm≤Y≤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腔(11)内的内衬管(60),所述换热管组(20)盘绕在所述内衬管(60)上,所述内衬管(60)、所述罐体(10)或所述换热管组(20)与所述回油管(50)的下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50)包括依次连接的直管段(51)、弯管段(52)和盘绕段(53),所述直管段(51)和所述第一冷媒管(30)连通,所述盘绕段(53)盘绕在所述内衬管(60)上,所述盘绕段(53)和所述换热腔(11)的底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50)的内径为D,1mm≤D≤6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载冷剂进管(80)和载冷剂出管(70),所述换热管组(20)的一端具有进口,所述换热管组(20)的另一端具有出口,所述载冷剂进管(80)和所述进口连通,所述载冷剂出管(70)和所述出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支座(90),所述罐体(10)、所述换热管组(20)、所述第一冷媒管(30)、所述第二冷媒管(40)和所述回油管(50)组成一个换热组,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所述换热组,多个所述换热组间隔设置在所述支座(90)上。
10.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2122737763.2U 2021-11-09 2021-11-09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Active CN216481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7763.2U CN216481690U (zh) 2021-11-09 2021-11-09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7763.2U CN216481690U (zh) 2021-11-09 2021-11-09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1690U true CN216481690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50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37763.2U Active CN216481690U (zh) 2021-11-09 2021-11-09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1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300663A1 (en) Heat exchanger
CN209445536U (zh) 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热泵系统
CN112166292A (zh) 流体冷却器、热交换器、密封组件以及包括流体冷却器或热交换器的系统和相关方法
JP2008069993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CN201828091U (zh) 一种微通道平行流降膜冷凝器
CN216481690U (zh)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N107388532A (zh) 一种适用于空调系统的可变体积的热水箱
CN101738109A (zh) 一种螺旋管式热交换器
CN217764600U (zh) 一种热管换热装置以及电转换器装置
CN112444013A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N116105401A (zh)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N202613757U (zh) 热泵热水器
CN101303184A (zh) 高效蒸发冷凝套管式换热器
CN201508084U (zh) 壳管式热交换器
CN210242092U (zh) 一种热泵空调用的可逆换热器
CN212511912U (zh) 一种满液式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16482406U (zh)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N211903392U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KR100854098B1 (ko) 열교환기
JP2005133966A (ja) 熱交換器
CN210638330U (zh) 家电设备
CN2639825Y (zh) 水-制冷剂套管式换热器
CN221425105U (zh) 一种外盘管式热泵用储热水箱
CN116105515A (zh)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N111637626A (zh) 一种冷凝器驱动的热管换热组件及其热泵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