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4593U - 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4593U
CN216474593U CN202121022546.9U CN202121022546U CN216474593U CN 216474593 U CN216474593 U CN 216474593U CN 202121022546 U CN202121022546 U CN 202121022546U CN 216474593 U CN216474593 U CN 216474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node
net
stee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225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
赵利奎
张蕊
张大可
叶文科
李雪松
张添豪
周若尘
郑定亮
沙松
赵填椋
杨沈熹
孙希望
赵海燕
陈雷
王志伟
张贵斌
石有权
王玉云
朱加荣
冯立红
李晓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EEC Kunm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EEC Kunm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EEC Kunm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EEC Kunm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225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4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4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4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包括由上边缘张网绳、主拉绳、下边缘张网绳、辅助拉绳、底部拉绳、限制摆动拉绳、维护安全绳和兜底绳张紧的防护网,防护网设置成倾向山外侧的斜面,倾斜角度为35‑55°,网面的横向宽度大于等于路面宽度,适用于陡直开挖边坡、半山洞的道路上,对危岩落石进行防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结构通透,不遮挡行车视线,造价低廉,施工方便,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并能够自动排石,节省道路养护成本,无论是新建道路,还是已经修筑了多年的道路,都可以应用自如,特别适应于高山峡谷地区低等级道路对危岩落石的防护。

Description

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建工程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沿江、河、深沟的峡谷地区,如太行山区、云贵高原、川渝地区,断裂陡崖十分常见,在这些地区修筑道路,高等级公路一般以桥隧搭配的方式通过峡谷地区;而对于一些低等级的道路,比如偏僻地区的乡镇道路,由于投资有限,交通量也不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大规模地修建隧道与桥梁。
在这些地区,峡谷地段的乡镇道路多是沿江、河、沟布线,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投资。在通过悬崖峭壁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陡直挖方边坡,甚至负坡率的地段,也就是俗称的“半山洞”地段。
而在这些地段上,陡直边坡、半山洞地段危岩落石砸中过往的车辆、行人的事例,常有耳闻,它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常规的柔性被动防护网,利用自身的支撑、牵拉、拦网体系,将上方滚落的石块拦截在网背,使其不侵入道路产生危害。由于其具有一定柔性,能够通过网面及整个体系适度的变形,来消化一部份冲击动能,具有较好的拦截效果,同时,常规的柔性被动防护网结构简单,施工方使,造价较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陡直的高边坡、负坡率边坡地段,如果使用常规的柔性被动防护网,落石轻易就可以越过网顶掉到路面上形成危害,起不到防护作用,同时,无法阻挡较大落石侵入道路,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设置钢筋混凝土棚洞,造价又过高,施工复杂,施工周期长,一般的地方道路投资十分有限,难以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是对常规柔性被动防护网加以改进、变形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适用于陡直开挖边坡、半山洞的道路上,对危岩落石进行防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包括防护网,防护网由上边缘张网绳、主拉绳、下边缘张网绳、辅助拉绳、底部拉绳、限制摆动拉绳、维护安全绳和兜底绳张紧,所述防护网设置成倾向山外侧的斜面,倾斜角度为35-55°,网面的横向宽度大于等于路面宽度;
若干顶部固定锚杆和中部固定锚杆分别设置在边坡的顶端和中部,A节点和B节点分别位于顶部固定锚杆外端,C节点位于中部固定锚杆外端,D节点设置在道路外侧的加强型护栏上,所述中部固定锚杆上安装有支撑型钢,在支撑型钢的中部设置F节点,外部设置E节点;
所述B节点设置在两个A节点的中间,一个B节点与前后两个A节点之间设置上边缘张网绳,A节点与E节点之间设置主拉绳,两个E节点之间设置下边缘张网绳,A节点与F节点之间安装辅助拉绳,E节点和D节点间安装底部拉绳,C节点和前后的E节点间安装限制摆动拉绳,两个A节点之间安装维护安全绳,一个B节点与前后两个E节点之间设置兜底绳。
进一步的,连接A节点的顶部固定锚杆为两根带弯曲成型环首的φ32螺纹钢筋锚杆,锚入岩壁,锚杆长度9m,单个锚孔内插两根锚杆,锚杆经过合并焊接,锚孔直径110mm,孔内注M30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杆的下倾角15°;连接B节点的顶部固定锚杆为单根带弯曲成型环首的φ32螺纹钢筋锚杆,锚入岩壁,锚杆长度9m,锚孔直径110mm,孔内注M30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杆的下倾角15°。
进一步的,连接C节点的中部固定锚杆为两根φ32螺纹钢筋锚杆,锚入岩壁,长度均为9m,两根锚杆平行布置,间距0.6m,各自一个锚孔,锚孔直径90mm,孔内注M30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杆的下倾角15°,锚杆露出坡面0.85~1.0m,外露部分经过防锈蚀处理,两根锚杆的外露段,一左一右,在外露段布置基座钢板,通过U形螺栓牢固联接后,基座钢板作为支承平台和栓绳点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钢板为一块长×宽×厚=940mm×450mm×40mm的钢板,通过8个U形螺栓固定在锚杆外露段上,钢板经过防锈蚀处理,在基座钢板上焊接两块支承钢板,通过打孔穿销的方式,将支撑型钢端头连接起来,支撑型钢能以销钉为圆心,上下1°~5°小角度范围转动,以微小的运动,化解结构内应力,另外,基座钢板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U形栓绳环。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型钢为20#槽钢,长度6~10m,靠山侧为C节点,中间为F节点,靠山外侧为E节点,在支撑型钢的F节点、E节点处,打孔后采用螺母固定有加强钢板,上面设置U形栓绳环。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摆动拉绳为左右各一根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连接C节点与前后E节点,平面俯视,呈“人”字形布置;所述主拉绳为φ24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上部栓系在固定锚杆环首中,下接与E节点连接,下倾角为45°,防护网的两个侧边通过细钢丝绳逐眼穿孔与主拉绳缠绕连接固定;所述辅助拉绳为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上部与A节点连接,下接与F节点连接;所述上边缘张网绳为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沿网顶水平布置,左右侧与A节点连接,经过B节点时,从B节点的锚杆环首中穿眼而过,防护网的上部边缘通过细钢丝绳逐眼穿孔与本绳缠绕连接;所述维护安全绳为φ18钢丝绳,与上边缘张网绳平行布置,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左右侧与A节点连接,不与防护网缠绕;所述兜底绳为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上部与B节点连接,下部分左右与E节点连接,俯视呈“人”字形,兜底绳在网底,张紧后用细钢丝绳与防护网逐眼穿孔缠绕连接;所述底部拉绳为φ22钢丝绳,垂直布置,允许有小于15°的垂直偏差;所述下边缘张网绳为φ22钢丝绳,水平布置,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 防护网的下边缘通过细钢丝绳逐眼穿孔与下边缘张网绳缠绕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型护栏为加厚型混凝土护栏,在内侧设置有坡度,护栏高度为1.3m,顶宽0.6m,底宽1.25m。
进一步的,当所述支撑型钢长度大于7.5m时,设置两个F节点,分别设置在三分之一长度处和三分之二长度处,各通过一根辅助拉绳和A节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网自上而下由环形网、铰索网和钢丝网三层网面组成,三层网面均采用细钢丝绳,逐眼穿线,缠绕固定在上边缘张网绳、下边缘张网绳、主拉绳和兜底绳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网所用钢丝公称抗拉强度不低于1770MPa;
所述环形网由6根3mm直径钢丝制成套圆形环链,环链直径200mm,环链破断拉力不小于60kN;
所述铰索网由三根3mm直径钢丝制成的1×3钢绞线链式编织而成,菱形网孔,内切圆直径130mm、网孔长短轴长度之比不大于2,环链破断拉力不小于30kN;
所述钢丝网由三根3mm直径钢丝链式编织而成,菱形网孔,内切圆直径65mm,孔链破断拉力不小于30kN。
以上三层网子,自下而上,一层顺铺在一层上,在四边与主拉绳、上边缘张网绳和下边缘张网绳通过细钢丝绳逐眼穿孔缠绕联接,与兜底绳通过细钢丝绳逐眼穿孔缠绕联接,受到冲击时,渐次变形吸能,协同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结构通透,不遮挡行车视线,造价低廉,施工方便,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并能够自动排石,节省道路养护成本,无论是新建道路,还是已经修筑了多年的道路,都可以应用自如,特别适应于高山峡谷地区低等级道路对危岩落石的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节点连接关系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节点连接关系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C节点连接关系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D节点连接关系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E节点连接关系简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F节点连接关系简图。
图中:1-顶部固定锚杆,2-边坡,3-中部固定锚杆,4-辅助拉绳,5-主拉绳,6-支撑型钢,7-底部拉绳,8-加强型护栏,9-道路,10-上边缘张网绳,11-维护安全绳,12-兜底绳,13-基座钢板,14-限制摆动拉绳,15-下边缘张网绳,16-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组成有:固定及支撑体系、拦石体系两个部份;辅助组成有:维护体系、交通安全体系。
本体系,将柔性被动防护网的网面设置成倾向山外侧的斜面,下倾角度一般45度左右,可根据需要调整,网面的横向宽度,能够遮蔽住路面,并略有富余。
从上方掉下来的石头,碰到网面之后,通过网面变形吸收一部份冲击动能,落石借着惯性沿着倾斜网面向山外侧滑动或者滚动,过程中消化掉剩余的冲击动能,最终石块安全地滑落或者滚落到路外,实现对危岩落石的拦截、消能、排石三个功能,保护了道路的安全。
相较于常规的柔性被动防护网体系,本体系对落石的冲击力,不采取硬扛,当落石碰到网面以后,借助倾斜的网面,使石块沿着网面向外滚落或者滑落,消化掉绝大部份的冲击力,四两拨千斤,因此它承受落石冲击的能力更强,并且还能实现自动排石,免除了清理积石的工作,减少了道路养护成本,上述就是本新型体系的特点与优点。
因此,该体系在陡直的高边坡、以及半山洞地段对危岩落石的防护,在易用性、实用性、经济性、易维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点。
由于本体系成品从外观上看,整体上形似屋檐,故简称之为“屋檐式柔性被动防护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通过顶部固定锚杆1和中部固定锚杆3分别设置在边坡2的顶端和中部,A节点和B节点分别位于顶部固定锚杆1外端,C节点位于中部固定锚杆3外端,D节点设置在道路9外侧的加强型护栏8上,所述支撑型钢6安装在中部固定锚杆3上,在支撑型钢6的中部设置F节点,外部设置E节点;
如图2所示,A节点为本实用新型柔性网体系的上部固定主节点,受拉为主。A节点连接的顶部固定锚杆1为两根带弯曲成型环首的φ32螺纹钢筋锚杆,锚入岩壁,起生根固定作用,环首作为栓绳环使作。锚杆长度9m,单个锚孔内插两根锚杆,锚杆经过合并焊接。锚孔直径110mm,孔内注M30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杆的下倾角15°,本锚杆不施加预应力,锚杆外露部分经过防锈蚀处理。
其中,主拉绳5为一根φ24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上部栓系在顶部固定锚杆1环首中,也就是A节点处,下接与E节点连接,钢丝绳的下倾角一般要求为45°,是本体系的主受拉绳,同时也是防护网16的侧边张网绳,防护网16的两个侧边通过细钢丝绳逐眼穿孔与本绳缠绕连接固定。
其中,辅助拉绳4为一根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上部与A节点连接,下接与F节点连接,F节点位于支撑型钢6的一半长度处,钢丝绳的下倾角由实际情况定,是本体系的辅助受拉绳。
其中,维护安全绳11为一根φ18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与上边缘张网绳10平行布置,左右侧与A节点连接,但不与防护网16缠绕,起维护安全作用。
如图3所示,B节点是设在两个A节点的约二分之一处,是本实用新型柔性网体系的上部固定辅助节点,主要的功能用来固定防护网16的兜底绳12,加强防护网16,并增强体系的抗摇摆能力,受拉为主。
其中,B节点所连接的顶部固定锚杆1为单根带弯曲成型环首的φ32螺纹钢筋锚杆,锚入岩壁,起生根固定作用,环首作为栓绳环使作。锚杆长度9m,锚孔直径110mm,孔内注M30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杆的下倾角15°,本锚杆不施加预应力,锚杆外露部分经过防锈蚀处理。
其中,兜底绳12为左右各一根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上部与本节点连接,下部分左右与E节点连接,俯视呈“人”字形。本绳兜在网底,张紧后限制网子的下垂度,并用细钢丝绳与拦石网逐眼穿孔缠绕连接,是防护网16的加强绳。
其中,上边缘张网绳10为一根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基本上沿网顶水平布置,左右侧与A节点连接,经过B节点时,从B节点的锚杆环首中穿眼而过,防护网16的上部边缘通过细钢丝绳逐眼穿孔与本绳缠绕连接,是防护网16的上边缘张网绳10。
如图4所示,C节点为本实用新型柔性网体系的中部固定节点。
其中,中部固定锚杆3为两根φ32螺纹钢筋锚杆,锚入岩壁,起生根固定作用,并为基座钢板提供设置平台。锚杆的长度均为9m,两根锚杆平行布置,间距0.6m,各自一个锚孔,锚孔直径90mm,孔内注M30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杆的下倾角15°,即上翘15°,本锚杆不施加预应力,锚杆露出坡面0.85~1.0m,外露部分经过防锈蚀处理。两根锚杆的外露段,一左一右,基座钢板13就布置在外露段,通过U形螺栓牢固联接后,基座钢板13作为支承平台、栓绳点使用。
其中,基座钢板13为一块长×宽×厚=940mm×450mm×40mm的钢板,通过8个U形螺栓固定在锚杆外露段上,钢板经过防锈蚀处理。在基座钢板13上还焊接两块支承钢板,通过打孔穿销的方式,将20#槽钢端头连接起来,20#槽钢能以销钉为圆心,上下小角度范围转动,以微小的运动,化解结构内应力。另外,基座钢板13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U形栓绳环,用来固本节点的各种钢丝绳。
其中,支撑型钢6为20#槽钢,长度一般6~10m,在运用当中,由实测的开挖边坡及横向防护宽度来决定槽的长度,起支撑网面体系作用。其靠山侧为B节点,中间为F节点,靠山外侧为E节点。
其中,限制摆动拉绳14为左右各一根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连接本节点与前后E节点,平面俯视,呈“人”字形布置。这两根钢丝绳的功能是在发生强风以及落石冲击的情况下,限制体系的摆动。
如图5所示,D节点是本柔性网体系的下部固定节点,受拉为主。当巨大的落石从高处掉落,冲击防护网16时,拦石体系会发生瞬间上跳动作,通过本节点来限制上跳,防止体系因变形过大而造成局部损坏。
其中,加强型护栏8为加强加大了的钢筋混凝土连续路侧护栏,并在护栏底部设置了竖向锚杆与基岩锚固牢靠,护栏顶部按要求预设U形栓绳环,作为防护网16的下部固定体。
其中,底部拉绳7为一根φ22钢丝绳,固定在加大型护栏顶的栓绳环上,上方与E节点连接,宜垂直布置,实际运用当中,充许有小于15°的垂直偏差,不影响功能。
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超宽车辆的因素,因此将固定体的内侧设置了一定坡度,并将固定体设置得较厚,使本钢丝绳尽量远离道路中心,保证超宽车辆碰到固定体的内侧就停下来,但碰不到该钢丝绳。
如图6所示,E结点处在支撑型钢6的外端部,是集中栓绳节点,以受拉为主。
其中,支撑型钢6在E节点处设置有加强钢板,打孔后采用螺母固定,并设置了一个加大的U形集中栓绳环,各种钢丝绳都固定在栓绳环上。
其中,限制摆动拉绳14与N-1个C节点与N+1个C节点相连,为左右各一根φ22钢丝绳,限制体系的摆动幅度。
其中,下边缘张网绳15为一根φ22钢丝绳,水平布置,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功能有两个:
一是防护网16的下部张网绳,防护网16的下边缘通过细钢丝绳逐眼穿孔与本绳缠绕连接固定;
二是对E节点水平左右摆动的幅度进行张紧限制。
如图7所示,F节点设在支撑型钢6二分之一长度处,是一个辅助节点,设置有一根从A节点引向本节点的辅助拉绳4,用来加强支撑型钢6中部,本节点受拉。
实际使用当中,如果支撑型钢6过长,应考虑在型钢的三分之一长度处、三分之二长度处,各设置一根辅助拉绳4。
其中,支撑型钢6在F节点处设置有加强钢板,打孔后采用螺母固定,设置了一个U形栓绳环。
其中,辅助拉绳4为一根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上部连接A节点,加强支撑型钢6的中部。
主要实施流程为,在边坡或半山洞开挖及常规防护完成以后,建立支撑体系→局部调整→安装面网→施工辅助体系。
建立支撑体系之前,对于那些开挖不规整、无序的边坡,需要对已成型的边坡以及道路情况,进行全面精确的测量;而开挖规整且有序的边坡,只需要测量一两处代表断面即可。
根据测量成果,在室内展开本体系的布置,通过立体设计,确定布置范围、固定锚杆的位置、高程,确保网下净空高度不低于规范要求,确定每一根支撑型钢6的长度,保证面网的倾斜角度基本保持向外下倾45°,且网面横坡基本平顺一致,并能遮蔽住道路。
做完室内设计,现场用红油漆标定固定锚杆的位置及编号,并再核实一遍,至此,每根型钢的长度、面网尺寸、每一种拉绳的长度、U形组件、锁扣个数等,就确定下来了,可以向生产产家订货,提供订货相关明细资料及质量要求等,并展开各构件的生产。
对于规整且有序的边坡,确定上述内容,则相对简单得多。
接下去,现场搭设脚手架,打设锚杆,施工下部固定体,施工检修爬梯、维护安全绳等。各部件到货以后,安装固定基座钢板、安装各型钢丝绳,进行紧固并局部调整,检查支撑体系的稳固性、外观的平顺性,最主要的是检查和调整左右侧拉钢丝绳的下倾角度是否接近45,以及各型钢丝绳的张紧程度。
至此,支撑体系施工完成。
网面安装施工:高空工作的每个人员都要系两条安全绳,采用可滑动的圆环扣,套系在上方的维护安全钢丝绳上,保证安全。
网面的安装:沿纵向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先铺底层环形网,再铺中间铰索网,最后铺钢丝网。
三层面网均采用φ6细钢丝绳,逐眼穿线,缠绕固定在以下钢丝绳上:
上边缘张网绳10,上方固定;
下边缘张网绳15,下方固定;
主拉绳5,左右侧固定;
兜底绳12,中间固定;
至此,面网的安装工作完成;
面网安装完成以后,清理网面上以及周边的多余物,清理施工场地至整洁为止。
在本体系的使用过程中,雨季是危岩落石经常掉落的季节,秋天,应当检查是否有个别的落石遗留在了网面上,清除的方法,只需要站在网下,用一根长竹竿稍微地顶戳几下,石块便会自动滑落到网外。
每隔三年左右,应对各连接基座板、螺栓、卡扣、固定锚杆杆头等进行检查,并打一次黄油,补充防锈。个别松脱的卡扣,应及时张紧。本体系所使用的所有组件,基本上都是通用件,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物美价廉,相关市场都能够购买得到,也可以自行五金加工解决。
实际应用案例: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与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交界处的洛吉河峡谷中乡村道路的半山洞段,本技术首次试验性应用,较好地防止了危岩落石,保护了公路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包括防护网(16),其特征在于,防护网(16)由上边缘张网绳(10)、主拉绳(5)、下边缘张网绳(15)、辅助拉绳(4)、底部拉绳(7)、限制摆动拉绳(14)、维护安全绳(11)和兜底绳(12)张紧,所述防护网(16)设置成倾向山外侧的斜面,倾斜角度为35-55°,网面的横向宽度大于等于路面宽度;
若干顶部固定锚杆(1)和中部固定锚杆(3)分别设置在边坡(2)的顶端和中部,A节点和B节点分别位于顶部固定锚杆(1)外端,C节点位于中部固定锚杆(3)外端,D节点设置在道路(9)外侧的加强型护栏(8)上,所述中部固定锚杆(3)上安装有支撑型钢(6),在支撑型钢(6)的中部设置F节点,外部设置E节点;
所述B节点设置在两个A节点的中间,一个B节点与前后两个A节点之间设置上边缘张网绳(10),A节点与E节点之间设置主拉绳(5),两个E节点之间设置下边缘张网绳(15),A节点与F节点之间安装辅助拉绳(4),E节点和D节点间安装底部拉绳(7),C节点和前后的E节点间安装限制摆动拉绳(14),两个A节点之间安装维护安全绳(11),一个B节点与前后两个E节点之间设置兜底绳(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A节点的顶部固定锚杆(1)为两根带弯曲成型环首的φ32螺纹钢筋锚杆,锚入岩壁,锚杆长度9m,单个锚孔内插两根锚杆,锚杆经过合并焊接,锚孔直径110mm,孔内注M30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杆的下倾角15°;连接B节点的顶部固定锚杆(1)为单根带弯曲成型环首的φ32螺纹钢筋锚杆,锚入岩壁,锚杆长度9m,锚孔直径110mm,孔内注M30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杆的下倾角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C节点的中部固定锚杆(3)为两根φ32螺纹钢筋锚杆,锚入岩壁,长度均为9m,两根锚杆平行布置,间距0.6m,各自一个锚孔,锚孔直径90mm,孔内注M30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锚杆的下倾角15°,锚杆露出坡面0.85~1.0m,在外露段通过U形螺栓安装基座钢板(13),支撑型钢(6)端头连接基座钢板(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钢板(13)为一块长×宽×厚=940mm×450mm×40mm的钢板,通过8个U形螺栓固定在锚杆外露段上,在基座钢板(13)上焊接两块支承钢板,通过打孔穿销的方式,将支撑型钢(6)端头连接起来,支撑型钢(6)能以销钉为圆心,上下1°~5°小角度范围转动,基座钢板(13)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U形栓绳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型钢(6)为20#槽钢,长度6~10m,靠山侧为C节点,中间为F节点,靠山外侧为E节点,在支撑型钢(6)的F节点、E节点处,打孔后采用螺母固定有加强钢板,上面设置U形栓绳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摆动拉绳(14)为左右各一根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连接C节点与前后E节点,平面俯视,呈“人”字形布置;所述主拉绳(5)为φ24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上部栓系在固定锚杆(1)环首中,下接与E节点连接,下倾角为45°,防护网(16)的两个侧边通过细钢丝绳逐眼穿孔与主拉绳(5)缠绕连接固定;所述辅助拉绳(4)为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上部与A节点连接,下接与F节点连接;所述上边缘张网绳(10)为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沿网顶水平布置,左右侧与A节点连接,经过B节点时,从B节点的锚杆环首中穿眼而过,防护网(16)的上部边缘通过细钢丝绳逐眼穿孔与本绳缠绕连接;所述维护安全绳(11)为φ18钢丝绳,与上边缘张网绳(10)平行布置,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左右侧与A节点连接,不与防护网(16)缠绕;所述兜底绳(12)为φ22钢丝绳,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上部与B节点连接,下部分左右与E节点连接,俯视呈“人”字形,兜底绳(12)在网底,张紧后用细钢丝绳与防护网(16)逐眼穿孔缠绕连接;所述底部拉绳(7)为φ22钢丝绳,垂直布置,允许有小于15°的垂直偏差;所述下边缘张网绳(15)为φ22钢丝绳,水平布置,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1860MPa, 防护网(16)的下边缘通过细钢丝绳逐眼穿孔与下边缘张网绳(15)缠绕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型护栏(8)为加厚型混凝土护栏,在内侧设置有坡度,护栏高度为1.3m,顶宽0.6m,底宽1.25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型钢(6)长度大于7.5m时,设置两个F节点,分别设置在三分之一长度处和三分之二长度处,各通过一根辅助拉绳(4)和A节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16)自上而下由环形网、铰索网和钢丝网三层网面组成,三层网面均采用细钢丝绳,逐眼穿线,缠绕固定在上边缘张网绳(10)、下边缘张网绳(15)、主拉绳(5)和兜底绳(1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16)所用钢丝公称抗拉强度不低于1770MPa;
所述环形网由6根3mm直径钢丝制成套圆形环链,环链直径200mm,环链破断拉力不小于60kN;
所述铰索网由三根3mm直径钢丝制成的1×3钢绞线链式编织而成,菱形网孔,内切圆直径130mm、网孔长短轴长度之比不大于2,环链破断拉力不小于30kN;
所述钢丝网由三根3mm直径钢丝链式编织而成,菱形网孔,内切圆直径65mm,孔链破断拉力不小于30kN。
CN202121022546.9U 2021-05-13 2021-05-13 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 Active CN216474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2546.9U CN216474593U (zh) 2021-05-13 2021-05-13 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2546.9U CN216474593U (zh) 2021-05-13 2021-05-13 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4593U true CN216474593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393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22546.9U Active CN216474593U (zh) 2021-05-13 2021-05-13 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45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79858B1 (en) Woven wire netting for protection against rock falls or for securing a top layer of soil,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same
CN108755377B (zh) 一种深水无覆盖层钢栈桥的施工方法
CN107761584A (zh)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口危岩体处治方法
AU725488B2 (en) 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preventing land erosion and improving streams, or for revetment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preventing mountain landslides
CN109944260A (zh) 紧邻既有铁路高边坡主动网防护反坡系统及其开挖方法
JP2011080225A (ja) 落石防護網
CN209429141U (zh) 公路边坡复合防护结构
CN105586832A (zh) 悬挂式猫道面网安装系统
CN102587301B (zh) 双层柔性防风网
CN216474593U (zh) 用于陡直挖方边坡及负坡率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系统
JP3954414B2 (ja) 網を用いた防護体
CN201459742U (zh) 拱形防护系统
CN207933975U (zh) 一种用于护坡系统的高稳定性砼结构
CN115559234B (zh) 一种防滚石冲击和危岩体崩塌的柔性防护系统
JP5080373B2 (ja) 透過型堰堤
CN209975544U (zh) 紧邻既有铁路高边坡主动网防护反坡系统
Bichler et al. Flexible debris flow mitigation: introducing the 5.5 mile debris fence
CN109989312A (zh) 一种适用于临崖公路的扩宽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EA020081B1 (ru) Дамба открытого типа для защиты от селевого потока
CN211472527U (zh) 一种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高边坡施工安全防护结构
CN211573535U (zh) 一种大型岩溶空洞隧道大变形框架防落石结构
CN212477800U (zh) 一种锚固格宾挡土墙
CN209443477U (zh) 一种阶梯式边坡支护结构
CN110424329A (zh) 一种堤防快速堵口抢险专用桩网抗冲设备及应用方法
CN115450234B (zh) 一种适用高能冲击的拦挡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