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56542U - 医疗导管、鞘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医疗导管、鞘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56542U
CN216456542U CN202123384222.2U CN202123384222U CN216456542U CN 216456542 U CN216456542 U CN 216456542U CN 202123384222 U CN202123384222 U CN 202123384222U CN 216456542 U CN216456542 U CN 216456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pressure
pressure sensor
catheter
sheath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842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子燕
沈磊
梁波
王慧
孙毅勇
于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d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842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56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56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56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导管、鞘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包括:血压传感器,施加刺激能量所述血压传感器用于与血压监测设备电性连接,将监测结果实时发送给所述血压监测设备。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设于导管本体远端的头电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鞘管可与导管本体远端设有头电极的导管配合使用,如此便可集刺激、消融、血压监测于一体,刺激及消融切换使用,通过血压传感器监测电极刺激目标感测点前后的血压等生理信号,可判断该目标感测点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分布,在确定目标感测点存在交感神经分布后再利用电极进行消融,从而可阻断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达到治疗目的,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准确度也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医疗导管、鞘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导管、鞘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
背景技术
肾动脉交感神经激活是高血压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交感神经系统对血压的影响。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术(RDN)是近十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型介入治疗技术,它可通过射频消融去除肾脏的交感神经,从而阻断肾动脉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来治疗高血压。
理想的肾动脉消融术应当是选择性地阻断肾交感神经,而不损伤交感神经对其他器官的支配。但目前肾神经消融术是以“盲目”的方式进行操作的,即进行肾神经消融手术操作的医生并不知道肾交感神经分布的具体位置,只是在整段肾动脉进行消融;此外,目前的消融结果只在术后检测其可能的作用,如去甲肾上腺素外溢水平,才能确认肾神经是否确实被消融去除。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能够精确标记肾神经在肾动脉上分布的方法,同时也迫切需要找出那些能够实时监测的临床相关指标以用于标记肾神经和评价消融术是否有效。
实用新型内容
刺激肾交感神经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改变及肌肉交感神经兴奋性。可通过直接刺激肾神经而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从而使血压和心率升高,则可预期在该位点处进行肾神经消融能够更精确地破坏肾神经纤维,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将操作中不必要的消融减至最少,保证其安全性。
理想的去肾神经导管系统既有能通过提供电流来刺激肾神经以标测肾神经分布,又能够传导能量进行去肾神经手术,还可以实时监测在进行电刺激时和去肾神经术后患者的血压等生理学变化。通过监测施加电刺激后引起的一种或多种生理和病理指标,如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心率、肌肉交感神经兴奋性或肾去甲肾上腺素外溢水平的改变,进行肾神经的识别和标测,施加电刺激能够引起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表明肾交感神经分布在施加电刺激的电极附近。检测指标包括与高血压相关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如包括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肌肉交感神经兴奋性等。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电极及血压传感器,所述电极及所述血压传感器分别设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其中,
所述电极用于施加刺激能量及消融;
所述血压传感器用于与血压监测设备电性连接,将监测结果实时发送给所述血压监测设备。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固定件,所述血压传感器悬空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中,所述血压传感器与所述医疗导管的外部连通。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血压传感器包括第一血压传感器,所述电极包括头电极,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头电极的远端部分内,且沿所述头电极的轴向与所述头电极的外部连通。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中空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头电极内,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在所述第一固定件内悬空设置。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横截面呈圆形。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血压传感器还包括第二血压传感器,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间隔预设距离。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血压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沿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或者,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围绕所述导管本体的轴线呈螺旋状分布。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位于远端的腔管,所述头电极连接于所述腔管的远端,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设于所述腔管内,且沿所述腔管的径向与所述腔管的外部连通。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中空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腔管内,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在所述第二固定件内悬空设置。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纵截面呈长方形,且长边方向与所述腔管的轴向同向。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电极还包括环电极,所述环电极与所述头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mm~5mm。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血压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第三血压传感器,至少两个所述第三血压传感器沿所述头电极的周向均匀设于所述头电极内,且沿所述头电极的径向与所述头电极的外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鞘管,所述鞘管包括鞘管本体和第四血压传感器,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鞘管本体的鞘口处,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血压并将监测结果传递至血压监测设备。
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中,所述鞘管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至少两个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于所述鞘管本体的鞘口处沿所述鞘管本体的周向设于所述鞘管内,且沿所述鞘管本体的径向与所述鞘管的外部连通。
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中,所述鞘管还包括中空的第四固定件,所述第四固定件固定于所述鞘管本体内,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在所述第四固定件内悬空设置。
可选的,在所述的鞘管中,所述第四固定件的纵截面呈长方形,且长边方向与所述鞘管本体的轴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导管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医疗导管和如上所述的用于引导所述医疗导管进入目标组织的鞘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医疗系统,包括:
如上所述的医疗导管,或如上所述的导管组件;以及,
血压监测设备,所述血压监测设备用于实时接收来自所述医疗导管或所述导管组件的监测信号,并比较所述医疗导管或所述导管组件施加刺激能量前后的监测信号的变化值,以用于判断感测点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分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导管、导管组件、鞘管及医疗系统,包括:血压传感器,所述血压传感器用于与血压监测设备电性连接,将监测结果实时发送给所述血压监测设备。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设于导管本体远端的头电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鞘管可与导管本体远端设有头电极的导管配合使用,如此便可集刺激、消融、血压监测于一体,刺激及消融切换使用,通过血压传感器监测电极刺激目标感测点前后的血压等生理信号,可判断该目标感测点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分布,在确定目标感测点存在交感神经分布后再利用电极进行消融;消融完成后再施加刺激并监测血压变化,以判断是否有效阻断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同时位于导管远端的血压传感器具有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使得测试数值准确可靠;且其可以实时监测血压变化,可设定相关阈值,当消融达到阈值时即停止,避免消融过度而损伤肾动脉,确保消融安全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血压传感器通过固定件悬空设置,可确保血压传感器不受外力影响,从而确保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同时固定件可采用绝缘材质,使得在进行电流刺激或消融时不会对血压传感器的信号造成干扰。同时通过导管及鞘管上不同位置的固定件结构设计不同,更便于血压传感器的安装以及更适应不同壁厚的情况下的血压传感器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及所述导管组件,由于第一血压传感器组件设于头电极的远端部分内,且沿头电极的轴向与头电极的外部连通,使得该处所测得的血压值基本为血管该处的血压均值。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及所述导管组件,包括沿导管轴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血压传感器来进行监测或者通过导管和鞘管上的血压传感器的间隔设置进行检测,因此可基于所有血压传感器的监测值计算血压梯度及FFR值。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至少两个血压传感器呈螺旋状梯度均匀分布,可以在不移动导管的情况下而测得血管不同部位的血压值,避免因移动导管影响血压值的精度以及因为移动导管造成对组织的刺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及所述导管组件在头电极周向分布血压传感器,当导管头端贴靠血管壁时,靠近血管壁处的血压值会发生突变,可用于判断导管是否有效贴靠组织,确保进行有效刺激及消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疗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疗导管进入肾动脉进行消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疗导管的远端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血压传感器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疗导管沿径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腔管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二血压传感器的具体设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三血压传感器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疗导管的远端截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第三血压传感器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第四血压传感器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导管本体;2-电极;3-血压传感器;4-鞘管;
21-头电极;22-环电极;
11-手柄;12-主体段;13-可弯段;14-腔管;
31-第一血压传感器;32-第二血压传感器;33-第三血压传感器;
41-鞘管本体;42-第四血压传感器;
100-通孔;200-容置腔;
61-第一固定件;62-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在本申请文件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导管,所述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电极2及血压传感器3,所述电极2及所述血压传感器3分别设于所述导管本体1的远端;其中,所述电极2用于施加刺激能量及消融;所述血压传感器3用于与血压监测设备电性连接,将监测结果实时发送给所述血压监测设备。
本实施例的医疗导管,其使用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引导所述医疗导管到达目标感测点后,获取所述血压传感器3的第一监测信号;
步骤S12,控制所述电极2对所述目标感测点施加刺激能量,而后获取所述血压传感器3的第二监测信号;
步骤S13,根据所述第二监测信号相对于所述第一监测信号的变化值判断所述目标感测点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分布,若是,则控制所述电极2对所述目标感测点进行消融。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集刺激、消融、血压监测于一体,刺激及消融切换使用,通过血压传感器3监测电极2刺激目标感测点前后的血压等生理信号,可判断该目标感测点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分布,在确定目标感测点存在交感神经分布后再利用电极2进行消融,从而可阻断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达到治疗的目的,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准确度也大大提高,位于导管远端的血压传感器3具有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使得测试数值准确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固定件,所述血压传感器3悬空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中,所述血压传感器3与所述医疗导管的外部连通。
请参见图3,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血压传感器3包括第一血压传感器31,所述电极2包括头电极21,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设置于所述头电极21的远端部分内,且沿所述头电极21的轴向与所述头电极21的外部连通。具体而言,可沿所述头电极21的轴向在所述头电极21的远端部分开设容置所述头电极21的第一通孔100。由于所述第一通孔100沿所述头电极21的轴向开设,使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00内的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位于所述头电极21的中轴线上,从而在该处所测得的血压值基本为血管该处的血压均值。
优选的,请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除了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所述血压传感器3还包括第二血压传感器32,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和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在所述导管本体1的远端沿所述导管本体1的轴向间隔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可根据要伸入的目标组织(如肾动脉)的深入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可以测量肾动脉上游的血压,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可以测量肾动脉下游的血压。图1中的所述血压传感器3是以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进行示例。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连接以及便于血压传感器的设置,所述导管本体1包括设于远端的腔管14。其中,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连同所述头电极21连接于所述腔管14的远端端部,请结合图4,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设于所述腔管14内,且沿所述腔管14的径向与所述腔管14的外部连通。具体而言,可在所述腔管14的侧壁开设用于容置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的容置腔200,该容置腔200具有沿所述腔管14的径向向外打开的开口,使得所述容置腔200与所述腔管14的外部连通,从而使得容置于所述容置腔200内的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能够监测所述腔管14外部的血压大小。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导管本体1还包括自近端向远端依次连接的手柄11、主体段12、可弯段13,所述腔管14连接于所述可弯段13的远端。
所述可弯段13可采用多腔管段,含有3到4个腔,优选为4个腔,其中一个腔可用于过盐水,一个腔用作导线腔,两个对称腔用作拉线腔。所述主体段12为含编织丝的细长管体,用于对接多腔管段及手柄,编织丝具有支撑管身可防止变形、可使导管扭矩等比例传递等作用。所述主体段12可通过手柄旋钮连接所述手柄11,所述手柄旋钮用于控制所述可弯段13的弯形,所述手柄11近端设置电刺激能量接口及射频能量接口,实现电刺激及射频能量消融。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本体1也可不包括所述腔管14,所述头电极21与所述可弯段13的远端相接,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设于所述头电极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直接设于所述可弯段13上;或者,也可设计所述头电极21具有较长长度,所述头电极21与所述可弯段13的远端相接,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设于所述头电极21的远端部分,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设于所述头电极21且离所述头电极21的远端保持预设距离的位置,但由于一般的,所述头电极21材料多采用铂铱合金,成本较高,且可弯段13采用多腔管段,不利于所述头电极21直接相接,也不利于血压传感器的设置。故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头电极21通过所述腔管4与所述可弯段13相接,且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设于所述腔管4。所述腔管4采用简单的单腔管即可,或者,所述腔管14也可采用同心环设计的双腔管结构。一般的,头电极通过与之一体成型或焊接连接的支撑座进行固定,当所述腔管14采用同心环设计的双腔管结构时,所述头电极21的支撑座可设计成圆筒型,通过将所述支撑座的侧壁卡接所述腔管14的内壁及外壁之间,来将所述头电极21固定于所述腔管14的远端。当然,所述支撑座及所述腔管14之间还可通过环氧胶水进一步固定。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和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可以是压电压力传感器、压阻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电磁压力传感器中的一种,出于成本及普遍性的考虑,本实施例优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当压敏薄膜感受到压力变形时引起电容量发生变化,可输出与电压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进而计算得出压力值。
由于采用沿所述导管本体1的轴向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血压传感器3,其中一血压传感器3可测量上游血压值,另一血压传感器3可测量下游血压值,因此可基于至少两个血压传感器3的监测值计算血压梯度及FFR(血流储备分数)值。因此,本实施例的医疗导管,其使用过程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4,在实施消融后,根据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和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监测的血压计算血压梯度及FFR值,根据血压及血压梯度判断是否达到降压效果,以及根据FFR值判断肾动脉的狭窄程度,若肾动脉的狭窄程度超过阈设值则停止消融,从而可以避免消融过度。
优选的,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中空的第一固定件61和第二固定件62;即,当所述血压传感器3包括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和第二血压传感器32时,所述固定件包括所述第一固定件6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62。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在所述第一固定件61内悬空设置,两者共同构成第一血压传感器组件,一起设置于所述头电极21内,即设置于所述头电极21的所述第一通孔100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的感测薄膜在所述头电极21内不受外力影响,得以确保血压测量的准确性;类似的,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在所述第二固定件62内悬空设置,两者共同构成第二血压传感器组件,一起设置于所述腔管14内,即设置于所述腔管14的所述容置腔200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的感测薄膜在所述腔管14内不受外力影响,得以确保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所述第一固定件6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62可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高分子绝缘材料,优选为液晶高分子材料(LCP),不易发生变形,且使得在进行电流刺激或消融时不会对血压传感器3的信号造成干扰。在通过将所述第一固定件61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00中对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进行定位,以及通过将所述第二固定件62放置于所述容置腔200中对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进行定位时,所述第一固定件61可设置台阶卡接于所述第一通孔100,同样的,所述第二固定件62也可设置台阶卡接于所述容置腔200。
另外,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61的横截面呈圆形,如此,当要将所述第一固定件61配套设置于所述头电极21的所述第一通孔100内时,沿所述头电极21的轴向开设横截面呈圆形的通孔即可,如此,有利于降低在所述头电极21开设通孔的工艺难度。
另外,优选的,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第二固定件62的纵截面呈长方形,且长边方向与所述腔管14的轴向相同。当所述第二固定件62采用长条设计,且长边方向与所述腔管14的轴向同向时,在所述腔管14内开设长条形的沿轴向设置的所述容置腔200即可,由于一般腔管14侧壁厚度有限,导致容置腔空间有限,如此设计,更有利于所述第二固定件62的设置。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电极2还可包括环电极22,所述环电极22套设于所述腔管14,与所述头电极21形成双极电极,所述环电极22与所述头电极21之间的距离为1mm~5mm,优选1mm,距离越近则通过刺激能量更集中刺激效果更佳,刺激的组织范围更小可以更精确的找到目标点,进而可以更精确的靶向消融减少消融次数,提高手术安全性,距离越近消融的能量越集中,达到治疗的温度越短,缩短手术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头电极21的远端部分沿周向可设置均匀分布的多个孔用于灌注盐水,例如设置6个孔。所述支撑座上设有多个孔,例如设置5个孔,其中一个孔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一个孔用于放置导线,一个孔用于通盐水,一个孔用于放置定位传感器,一个孔用于放置血压传感器。导线近端与外部设备连接,导线远端连接电极2和/或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测得消融时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产生穿孔。定位传感器可通过三维设备判断导管位置,减少X射线照射。通盐水可以实现盐水灌注功能,防止肾动脉损伤、结痂或者凝块的形成,同时,较低的接触面温度允许导管使用更高的功率进行消融,增加消融深度,更安全有效的去除肾交感神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医疗导管以及血压监测设备。所述血压监测设备用于实时接收来自所述医疗导管的监测信号,并比较所述医疗导管施加刺激能量前后的监测信号的变化值,以用于判断感测点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分布。
所述医疗系统还可包括鞘管,所述鞘管用于引导所述医疗导管到达目标组织。本实施例中,所述鞘管可为与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配套使用的任意鞘管。
本申请中的医疗导管还可仅包括第二血压传感器32,所述固定件可仅包括第二固定件62,具体第二血压传感器32与第二固定件62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如上所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似,对于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血压传感器3不仅包括第一血压传感器31,且第二血压传感器32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医疗导管,如图8及图9所示,所述血压传感器3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血压传感器33,至少两个所述第三血压传感器33沿所述头电极21的周向均匀设于所述头电极21内。具体而言,可沿所述头电极21的周向设置至少两个第二通孔,至少两个所述第三血压传感器33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沿所述头电极21的径向与所述头电极21的外部连通。当所述第三血压传感器3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三血压传感器33可监测所述头电极21周向的血压值。
所述第三血压传感器33及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2个、3个或4个。当导管头端贴靠血管壁时,靠近血管壁处的血压值会生突变,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三血压传感器33,可判断导管是否有效贴靠组织,确保进行有效刺激及消融。
同样的,所述第三血压传感器33可通过具有一定硬度的绝缘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第三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中,从而所述第三血压传感器33的感测薄膜能够保持悬空,不受外力的影响。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似,对于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血压传感器3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在所述导管本体1的远端沿所述导管本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当所述头电极21连接于所述腔管4的远端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具体可设于所述腔管14,在所述腔管14上沿所述腔管14的周向设置。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监测周向血压值,然后取其均值,得到的测试值更接近该处血管血压值,确保准确性。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血压传感器3包括多个(即至少3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例如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的数量可为3个、4个、或5个等,当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保证当导管贴靠血管而导致其中某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无法监测信号时,剩余数量的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也能够监测周向血压值。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相似,对于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在所述导管本体1的远端围绕所述导管本体1的轴线呈螺旋状分布。当所述头电极21连接于腔管14的远端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具体可设于所述腔管14,在所述腔管14上呈螺旋状分布,分布轨迹也可延伸至所述头电极21,只需保证与位于所述头电极21远端的第一血压传感器31间隔预定距离即可。通过螺旋状分布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可以测得血管不同部位的血压梯度值,而减少移动导管头端测量不同部位的血压值,降低因移动导管头端对组织具有一定刺激而影响测试值,因此,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呈螺旋式布置可提高测量精准性。
【实施例五】
请参见图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鞘管4,所述鞘管4包括鞘管本体41和第四血压传感器42,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设置于所述鞘管本体41的鞘口处,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用于实时监测血压并将监测结果传递至血压监测设备。
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鞘管4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至少两个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于所述鞘管本体41的鞘口处沿所述鞘管本体41的周向设于所述鞘管本体41内,且沿所述鞘管本体41的径向与所述鞘管的外部连通。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监测周向血压值,然后取其均值,得到的测试值更接近该处血管血压值,确保准确性。
具体而言,所述鞘管本体41的鞘口处沿周向可设置多个第三通孔,多个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三通孔对应设置,沿所述鞘管本体41的径向与所述鞘管本体41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的数量例如可为2个、3个、4个等等。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的数量为多个,例如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的数量可为3个、4个、或5个等,当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保证当导管贴靠血管而导致其中某个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无法监测信号时,剩余数量的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也能够监测周向血压值。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血压传感器的设置类似的,所述鞘管还可包括中空的第四固定件,所述第四固定件采用具有一定硬度的绝缘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第四固定件固定于所述鞘管本体41内,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在所述第四固定件内悬空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的感测薄膜能够不受外力影响,保证血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且较佳的,所述第四固定件的纵截面呈长方形,且长边方向与所述鞘管本体41的轴向相同,从而以便于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在所述鞘管本体本41内的布置。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医疗导管和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鞘管4。所述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电极2及第一血压传感器31;所述电极2及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均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1的远端。所述电极2用于施加刺激能量及消融,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用于与所述血压监测设备电性连接,将监测结果实时发送给所述血压监测设备。所述鞘管4用于引导所述医疗导管进入目标组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导管相较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可取消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的设置,以及取消与之配套的所述容置腔200及所述第二固定件62的设计,除此之外,其余结构均可与实施例一中的所述导管本体1保持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疗系统,所述医疗系统包括:
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管组件;以及,
血压监测设备,所述血压监测设备用于实时接收来自所述医疗导管或所述导管组件的监测信号,并比较所述医疗导管或所述导管组件施加刺激能量前后的监测信号的变化值,以用于判断感测点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分布。
当所述鞘管4引导所述医疗导管到达目标组织,如到达肾动脉后,所述鞘管4撤回至肾动脉入口处,因此可通过所述鞘管4的鞘口处的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监测下游的血压值,与位于所述头电极21远端的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31配合,通过两者的测量值,计算血压梯度及FFR值。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42起到与实施例一中的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32相同的作用,因此,对于其使用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鞘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包括:血压传感器,所述血压传感器用于与血压监测设备电性连接,将监测结果实时发送给所述血压监测设备。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设于导管本体远端的头电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鞘管可与导管本体远端设有头电极的导管配合使用,如此便可集刺激、消融、血压监测于一体,刺激及消融切换使用,通过血压传感器监测电极刺激目标感测点前后的血压等生理信号,可判断该目标感测点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分布,在确定目标感测点存在交感神经分布后再利用电极进行消融;消融完成后再施加刺激并监测血压变化,以判断是否有效阻断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同时位于导管远端的血压传感器具有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的影响,使得测试数值准确可靠;且其可以实时监测血压变化,并基于所测值计算得到血压梯度值或FFR值,通过设定相关阈值,当消融达到阈值时即停止,避免消融过度而损伤肾动脉,确保消融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在对某些特征进行描述时,虽然是以对肾动脉实施刺激、消融、血压监测进行示例,但应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可应用至任何需要进行刺激、消融或血压监测的生理组织。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此外,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部分也可互相组合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电极及血压传感器,所述电极及所述血压传感器分别设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其中,
所述电极用于施加刺激能量及消融;
所述血压传感器用于与血压监测设备电性连接,将监测结果实时发送给所述血压监测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固定件,所述血压传感器悬空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中,所述血压传感器与所述医疗导管的外部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压传感器包括第一血压传感器,所述电极包括头电极,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头电极的远端部分内,且沿所述头电极的轴向与所述头电极的外部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中空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头电极内,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在所述第一固定件内悬空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横截面呈圆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压传感器还包括第二血压传感器,所述第一血压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间隔预设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压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沿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或者,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围绕所述导管本体的轴线呈螺旋状分布。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位于远端的腔管,所述头电极连接于所述腔管的远端,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设于所述腔管内,且沿所述腔管的径向与所述腔管的外部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中空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腔管内,所述第二血压传感器在所述第二固定件内悬空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纵截面呈长方形,且长边方向与所述腔管的轴向同向。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还包括环电极,所述环电极与所述头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mm~5mm。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压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第三血压传感器,至少两个所述第三血压传感器沿所述头电极的周向均匀设于所述头电极内,且沿所述头电极的径向与所述头电极的外部连通。
13.一种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包括鞘管本体和第四血压传感器,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鞘管本体的鞘口处,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血压并将监测结果传递至血压监测设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至少两个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于所述鞘管本体的鞘口处沿所述鞘管本体的周向设于所述鞘管内,且沿所述鞘管本体的径向与所述鞘管的外部连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还包括中空的第四固定件,所述第四固定件固定于所述鞘管本体内,所述第四血压传感器在所述第四固定件内悬空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固定件的纵截面呈长方形,且长边方向与所述鞘管本体的轴向相同。
17.一种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导管和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引导所述医疗导管进入目标组织的鞘管。
18.一种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医疗导管,或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导管组件;以及,
血压监测设备,所述血压监测设备用于实时接收来自所述医疗导管或所述导管组件的监测信号,并比较所述医疗导管或所述导管组件施加刺激能量前后的监测信号的变化值,以用于判断感测点是否存在交感神经分布。
CN202123384222.2U 2021-12-29 2021-12-29 医疗导管、鞘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 Active CN216456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4222.2U CN216456542U (zh) 2021-12-29 2021-12-29 医疗导管、鞘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4222.2U CN216456542U (zh) 2021-12-29 2021-12-29 医疗导管、鞘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56542U true CN216456542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29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84222.2U Active CN216456542U (zh) 2021-12-29 2021-12-29 医疗导管、鞘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565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2181A (zh) * 2022-06-09 2022-10-18 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鞘管和导管状态控制机械臂及其联动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2181A (zh) * 2022-06-09 2022-10-18 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鞘管和导管状态控制机械臂及其联动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42026B2 (ja) 分割形先端電極カテーテルおよび信号処理rf焼灼システム
US5517989A (en) Guidewire assembly
US8273023B2 (en) Introducer sheathe with electrodes
US11439460B2 (en) Catheter system and electrode assembly for intraprocedural evaluation of renal denervation
KR100859675B1 (ko) 전극-조직 접촉 검출 시스템
EP0904739B1 (en) Apparatus determining electrode/tissue contact
US8366615B2 (en) Introducer sheath with electrodes
ES2745861T3 (es) Aparato, algoritmo de procesamiento de datos asistido por ordenador y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informático para posicionar un dispositivo endovascular en o cerca del corazón
US7465292B2 (en) Catheter system for intracranial treatment
KR100817002B1 (ko) 다중-전극 카테터,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593778B2 (en) Electrosurgical device with improved visibility
JP2017200598A (ja) マッピング中の電極接触のリアルタイムフィードバック
US2008031252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lectrode-tissue contact using phase difference
WO2012078957A1 (en) Impedance measurement to monitor organ perfusion or hemodynamic status
US20090177069A1 (en) Catheter with electrodes for impedance and/or conduction velocity measurement
CN112842518A (zh) 电极装置、消融导管和消融系统
CN204814163U (zh) 一种肾神经标测和消融导管及系统
CN216456542U (zh) 医疗导管、鞘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
CN114366250B (zh) 套筒、注射装置、注射系统、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EP2314214B1 (en) Cerebral compliance monitoring
CN219042760U (zh) 肾动脉交感神经超声消融导管
CN115607266A (zh) 防脱落医疗导管
CN104799937A (zh) 一种肾神经消融导管及其应用
CN116407764A (zh) 医疗导管、鞘管、导管组件及医疗系统
CN215651495U (zh) 电极装置、消融导管和消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6

Address after: Room 301, 3rd Floor, Building 28, No. 1_28, Lane 588, Tianxiong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ongd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18 twenty-eighth, 1-28 Lane 588, Tian Xiong Road, Zhou Pu town,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