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46212U - 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46212U
CN216446212U CN202122577235.5U CN202122577235U CN216446212U CN 216446212 U CN216446212 U CN 216446212U CN 202122577235 U CN202122577235 U CN 202122577235U CN 216446212 U CN216446212 U CN 216446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layer
traceless
building roof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772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礼
戴书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shun Building Repai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eshun Repai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eshun Repai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eshun Repai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772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46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46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46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维修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其设于建筑顶板的下方,包括排水层、设于所述排水层下方的装饰层、设于排水层上的排水口以及与排水口连接的排水管,所述排水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排水层通过若干固定件与所述建筑顶板连接,使所述排水层第一表面与所述建筑顶板相对;所述装饰层设于所述排水层第二表面下方并覆盖所述排水层。本实用新型对建筑顶板表面裂缝渗水引流,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维修施工简便,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维修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的混凝土结构中,顶板结构层迎水面会设置各种构造层次,如找平层、找坡层、防水层、保温层、保护层等,又由于建筑的功能用途不同,其屋面会放置各种设备机组、水塔、管线、绿化等,这些构造和设备均具有一定重量,屋顶结构层长久的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会产生结构裂缝、以及混凝土内部的毛细裂缝,从而导致渗水隐患。
对于建筑顶板渗水现象,常见的维修方法为采用机械设备对结构顶板进行高压注浆封堵,但是由于高压会对已开裂、产生漏水缺陷的结构造成二次压力破坏,导致裂缝延长,而且高压注浆技术受限于注浆材料的稳定性和施工人员的经验,在维修过程中,只能依靠施工人员的经验推测裂缝走向,但依然不能完全确保所有裂缝均已开凿修复注浆;此外,在混凝土结构内部还存在很多毛细裂缝,其会造成结构表面潮湿,肉眼难以分辨,很难使用注浆方式修补,维修结果难以保证。
目前也有安装不锈钢接水槽进行引流的维修工艺,但不锈钢成本较高,在维修过程中需要不锈钢切割、加工、钻孔、安装、固定、焊接、引流等工序才能完成,其中还涉及施工用电,切割过程中还会造成火灾隐患,在切割不锈钢和焊接时,施工噪音较大,焊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气味,在地下密闭空间影响业主,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对建筑顶板表面裂缝渗水引流,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维修施工简便,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其设于建筑顶板的下方,包括排水层、设于所述排水层下方的装饰层、设于排水层上的排水口以及与排水口连接的排水管,所述排水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排水层通过若干固定件与所述建筑顶板连接,使所述排水层第一表面与所述建筑顶板相对;所述装饰层设于所述排水层第二表面下方并覆盖所述排水层。
相比于高压注浆堵塞裂缝的方式,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排水层将整个建筑顶板的渗水收集并引流至排水管排出,其不会对顶板造成二次破坏,且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不需判断裂缝数量和位置,直接采用固定件固定安装排水层即可实现整个顶板的渗水维修,安装后即可恢复装饰层,简化了施工操作,降低治理成本,在实际维修过程中,仅需两名施工人员进行一天施工即可完成,施工完毕即可投入使用,不会对业主生活造成过大影响,维修后排水层被装饰层覆盖隐藏,从外观上无法发现排水层,提高了室内的美观度。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层包括排水板,所述排水板包括片材和设于所述片材一侧表面的多个凸台,所述凸台顶面与所述建筑顶板相对,所述装饰层覆盖所述片材的另一侧表面。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层采用排水板,其抗冲击、抗压强度高,多个凸台之间形成了立体的排水空间,具有集水排水能力,可收集建筑顶板的渗水后并引流至排水管排出,其自重较小,便于施工人员安装,而且安装后对建筑顶板的负荷较小,长期使用不会影响建筑顶板的结构,延长了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凸台为底面开口的空心结构。相比于具有实心凸台的排水板,具有空心凸台的排水板自重小,可减少对建筑顶板的负荷,且空心凸台处材料厚度更小,便于设置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排水板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
在本技术方案中,高密度聚乙烯材质的排水板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抗冲击和抗穿刺能力,且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热风焊接的施工方式将多块排水板连接在一起,使其可适应建筑顶板的面积,以收集整个建筑顶板的渗水,焊接施工过程中无任何噪音及气味影响,对施工现场无污染,可提升用户体验感。
再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层还包括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与所述排水板至少一边连接,所述接水槽上设有所述排水口。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排水板至少一边设置接水槽,使集水可更快速引导至排水口处并通过排水管排出,减少集水在排水板内的停留时间,避免排水板内积水过多对建筑顶板造成过大负荷。
优选地,所述片材的厚度为1.0~1.2mm;所述凸台高度为12~20mm;所述凸台之间的距离为10~12mm。
在本技术方案中,可选择不同规格的排水板,其凸台高度不同,凸台之间的距离不同,形成的排水空间也相应不同,使排水板具有不同的排水能力和空气层的厚度,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规格。
优选地,所述凸台顶面设有复合无纺布层,所述复合无纺布层覆盖所述排水层的第一表面。在使用时,复合无纺布可过滤渗水中的泥沙,避免泥沙堵塞排水口和排水管,影响排水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层位于同一水平面。
在本技术方案中,排水层保持水平,不需设置一定角度,降低了排水层的安装难度,且便于后续装饰层的恢复,施工周期短,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一端固定于所述建筑顶板内,另一端设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填充所述膨胀螺栓与排水层之间的空隙。
在本技术方案中,膨胀螺栓固定效果更佳,避免长期使用后出现松动甚至脱落,导致暗排水结构损坏失效,提高了使用寿命,密封胶填充并对膨胀螺栓和排水层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避免排水层的集水通过空隙渗出,保证防水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呈间隔排列布置固定所述排水层,所述固定件沿纵向方向以1000~1200mm的距离,且沿横向方向以1000~1200mm的距离间隔布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件按一定间距排列布置,使固定件在保证固定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在排水层和建筑顶板打孔,避免在打孔过程中对建筑顶板二次破坏及打孔过多破坏排水层的防水效果。
进一步地,还包括找平层,所述找平层设于所述排水层第二表面与所述装饰层之间,所述找平层覆盖所述排水层。
优选地,所述找平层的厚度为15~25mm。
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找平层以填平排水层第二表面,以使后续恢复的装饰层粘接牢固,之间无空鼓,提高了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建筑顶板下方设置排水层和排水管对建筑顶板表面裂缝渗水引流,避免对建筑顶板造成二次破坏,排水层材料成本低,自重小,容易安装,降低了施工难度和人员成本,也不会污染施工现场,在后续使用时排水效率高,不会对建筑顶板造成负荷;安装排水层后设置装饰层覆盖隐藏排水层,提高了室内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为:建筑顶板100;裂缝110;排水板210;第一表面211;第二表面212;接水槽220;排水管300;膨胀螺栓410;密封胶420;找平层500;装饰层6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其设于建筑顶板100的下方,包括排水层、设于所述排水层下方的装饰层600、设于排水层上的排水口以及与排水口连接的排水管300,所述排水层具有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所述排水层通过若干固定件与所述建筑顶板100连接,使所述排水层第一表面211与所述建筑顶板100相对;所述装饰层600设于所述排水层第二表面212下方并覆盖所述排水层;还包括找平层500,所述找平层500设于所述排水层第二表面212与所述装饰层600之间,所述找平层500覆盖所述排水层,所述找平层500的厚度为15~2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找平层500的厚度为20mm的水泥砂浆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300为PVC排水管,其抗老化性能好,且耐酸碱腐蚀,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如图所示,建筑顶板100的裂缝110处的渗水一般为从上而下,且裂缝110在结构中弯弯曲曲,走向难以辨别,通过所述排水层将建筑顶板100的裂缝110的渗水收集并引流至排水管300排出,其不会对顶板造成二次破坏,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不需判断裂缝110数量和位置,直接采用固定件固定安装排水层即可实现整个顶板的渗水维修,安装后即可恢复装饰层600,简化了施工操作,降低治理成本,维修后排水层被装饰层600覆盖隐藏,从外观上无法发现排水层,提高了室内的美观度。
所述排水层位于同一水平面,不需设置一定角度,其包括排水板210,所述排水板210包括片材和设于所述片材一侧表面的多个凸台,所述凸台顶面与所述建筑顶板100相对,所述装饰层600覆盖所述片材的另一侧表面,多个凸台之间形成了立体的排水空间,具有集水排水能力,可收集建筑顶板100的渗水后并引流至排水管300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为底面开口的空心结构,其顶面设有复合无纺布层,所述复合无纺布层覆盖所述排水层的第一表面211,以过滤渗水中的泥沙,避免泥沙堵塞排水口和排水管300,影响排水效果。所述排水板210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使排水板210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抗冲击和抗穿刺能力。所述片材的厚度为1.0~1.2mm;所述凸台高度为12~20mm;所述凸台之间的距离为10~12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板210为科顺高密度聚乙烯防排水保护板,型号为1012、1014或1220,其片材厚度分别为1.0mm、1.0mm和1.2mm,凸台高度为12mm、14mm和20mm,所述凸台之间的距离均为10mm,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规格,以使排水层具有不同的排水能力和空气层的厚度。
所述固定件包括膨胀螺栓410,所述膨胀螺栓410一端固定于所述建筑顶板100内,膨胀螺栓410固定效果更佳,避免长期使用后出现松动甚至脱落,导致暗排水结构损坏失效,所述膨胀螺栓410另一端设有密封胶420,所述密封胶420填充所述膨胀螺栓410与排水板210之间的空隙,避免排水板210的集水通过空隙渗出,保证防水效果。所述固定件呈间隔排列布置固定所述排水板210,所述固定件沿纵向方向以1000~1200mm的距离,且沿横向方向以1000~1200mm的距离间隔布置,使固定件在保证固定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在排水层和建筑顶板100打孔,避免在打孔过程中对建筑顶板100二次破坏及打孔过多破坏排水层的防水效果,同时还可提高施工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沿纵向方向以1000mm的距离,且沿横向方向以1000mm的距离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的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查找建筑顶板100的具体渗漏位置并标记处渗漏位置;
S2清理基面,铲除设置在建筑顶板100下方潮湿发霉、脱落、松散的砂浆层、装饰层600;
S3测量渗水区域面积,将排水板210裁剪并通过热风焊接搭接,形成符合要求的大小形状;
S4在渗水区域的建筑顶板100按照一定距离间隔开凿钻孔并在钻孔处打入膨胀螺栓410的胀管;
S5将步骤S3搭接好的排水板210安装在建筑顶板100上,使其第一表面211与建筑顶板100相对,膨胀螺栓410一端穿过排水板210钉入胀管内以固定排水板210,使用密封胶420填充并密封膨胀螺栓410和排水层之间的空隙;
S6在排水板210的第二表面212处批荡20mm厚的找平层500,在找平层500表面恢复装饰层600后,安装排水管300,使其与排水口连接,完成建筑顶板100无痕暗排水结构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热风焊接的连接方式,焊接施工过程中无任何噪音及气味影响,对施工现场无污染,可提升用户体验感,整体施工步骤简便,材料和人工成本低廉,在实际维修过程中,仅需两名施工人员进行一天施工即可完成,施工完毕即可投入使用,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能起到优异的防水效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排水层还包括接水槽220,所述接水槽220与所述排水板210至少一边连接,所述接水槽220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管300与排水口连接。设置接水槽220可使集水可更快速引导至排水口处并通过排水管300排出,减少集水在排水板210内的停留时间,避免排水板210内积水过多对建筑顶板100造成过大负荷,提高了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查找建筑顶板100的具体渗漏位置并标记处渗漏位置;
S2清理基面,铲除设置在建筑顶板100下方潮湿发霉、脱落、松散的砂浆层、装饰层600;
S3测量渗水区域面积,将排水板210裁剪并通过热风焊接搭接,形成符合要求的大小形状;
S4在渗水区域的建筑顶板100按照一定距离间隔开凿钻孔并在钻孔处打入膨胀螺栓410的胀管;
S5将步骤S3搭接好的排水板210安装在建筑顶板100上,使其第一表面211与建筑顶板100相对,膨胀螺栓410一端穿过排水板210钉入胀管内以固定排水板210,使用密封胶420填充并密封膨胀螺栓410和排水层之间的空隙,并在排水板210的至少一边粘接接水槽220;
S6在排水板210的第二表面212处批荡20mm厚的找平层500后,在找平层500表面恢复装饰层600后,安装排水管300,使其与排水口连接,完成建筑顶板100无痕暗排水结构的施工。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设于建筑顶板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层、设于所述排水层下方的装饰层、设于排水层上的排水口以及与排水口连接的排水管,所述排水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排水层通过若干固定件与所述建筑顶板连接,使所述排水层第一表面与所述建筑顶板相对;所述装饰层设于所述排水层第二表面下方并覆盖所述排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包括排水板,所述排水板包括片材和设于所述片材一侧表面的多个凸台,所述凸台顶面与所述建筑顶板相对,所述装饰层覆盖所述片材另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还包括接水槽,所述接水槽与所述排水板至少一边连接,所述接水槽上设有所述排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的厚度为1.0~1.2mm;所述凸台高度为12~20mm;所述凸台之间的距离为10~1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顶面设有复合无纺布层,所述复合无纺布层覆盖所述排水层的第一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位于同一水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一端固定于所述建筑顶板内,另一端设有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填充所述膨胀螺栓与排水层之间的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呈间隔排列布置固定所述排水层,所述固定件沿纵向方向以1000~1200mm的距离,且沿横向方向以1000~1200mm的距离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找平层,所述找平层设于所述排水层第二表面与所述装饰层之间,所述找平层覆盖所述排水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层的厚度为15~25mm。
CN202122577235.5U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 Active CN216446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7235.5U CN216446212U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7235.5U CN216446212U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46212U true CN216446212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2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77235.5U Active CN216446212U (zh) 2021-10-25 2021-10-25 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462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0844B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及外墙的防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CA2870715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aterproofing below-grade wall structures
AU201721194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laying down of a geomembrane
CN106088364A (zh) 一种新型地下室防渗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297743B (zh) 一种地连墙缺陷渗漏止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0570098C (zh) 一种保温防水屋面引气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5201025B (zh) 地下室防水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08949929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漏水修缮系统
CN102041800A (zh) 一种土石坝pvc复合土工膜防渗心墙施工方法
CN212641850U (zh) 具有防水功能的石材幕墙
KR101286931B1 (ko) 옥상 복합 방수층 및 그 방수 시공방법
CN107700555B (zh) 变形缝复合防水堵漏系统
CN216446212U (zh) 一种建筑顶板无痕暗排水结构
KR101316718B1 (ko) 터널 방수 시공 방법
CN213306482U (zh) 一种种植屋面专用雨水虹吸排水系统
CN210368992U (zh) 严寒区高边坡岩体抗冻胀保温结构层及排水系统
CN112195970A (zh) 一种过江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方法
KR101614443B1 (ko) 지하구조물의 벽체 외벽면 하이브리드 방수방근구조 및 시공방법
CN207582695U (zh) 变形缝防水结构
CN206205166U (zh) 一种可同步交叉施工的地下室外墙防水保护结构
CN205875426U (zh) 一种新型地下室防渗漏连接结构
CN201598645U (zh) 基础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
CN211037568U (zh) 种植植被屋面防水结构
CN210238812U (zh) 一种基于bim的卫生间地面防渗漏构造系统
CN206495239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施工缝防裂防水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03b, block C, Xiangnian Plaza, Qiaoxiang Road, Shahe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Keshun Building Repai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03b, block C, Xiangnian Plaza, Qiaoxiang Road, Shahe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Keshun repai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