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9322U - 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9322U
CN216439322U CN202122448796.5U CN202122448796U CN216439322U CN 216439322 U CN216439322 U CN 216439322U CN 202122448796 U CN202122448796 U CN 202122448796U CN 216439322 U CN216439322 U CN 216439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
radial artery
distal radial
puncture
artery pun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487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臻
田小荣
曹慧丽
李梦思
区宁
张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4487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9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9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9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包括:手握部和围合部,所述手握部被设置于使大鱼际、小鱼际贴合设置,用于暴露位于鼻咽窝的远端桡动脉便于穿刺;所述围合部被设置于手背外侧,用于承托手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简单易用、结构新颖,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进一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了并发症;本体位垫设计合理,病人在进行远端桡动脉穿刺时将手部放置在手握部与围合部之间的沟回部处,通过将手握于手握部,围合部贴合支撑手背设置,整个手部处于休息位,可以有效暴露患者的远端桡动脉,便于医生进行远端桡动脉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使得桡动脉穿刺操作规范化。

Description

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
背景技术
股动脉入径为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经典入径,也是最初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入径。随着冠状动脉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目前桡动脉入径(transradial arteryaccess,TRA)已经被证实优于股动脉入径。相比于股动脉入径,TRA能显著降低出血等血管相关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甚至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因此,目前国内90%以上的CAG及PCI手术由TRA完成。
与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TRA)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更有利。优点包括减少与路径部位相关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早期行走和舒适度,并降低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自2017年报道以来发现经由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有望进一步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舒适度。但远端桡动脉直径偏小,穿刺难度大,医生远桡穿刺的学习曲线较长,穿刺时需要患者配合手的位置和角度,术中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手的位置恒定,常常使患者手部肌肉异常疲劳而致使手的位置移动或角度改变,手位的移动或角度改变可导致穿刺失败甚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因此,本团队设计一种利于暴露穿刺位置,使患者手部处于休息位,适用于右侧或左侧远端桡动脉穿刺的简单、便捷、有效的体位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尤其适合远端桡动脉穿侧场合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手握部和围合部,所述手握部被设置于使大鱼际、小鱼际贴合设置,用于暴露位于鼻咽窝的远端桡动脉便于穿刺;所述围合部被设置于手背外侧,用于承托手部。
进一步的,所述手握部的底部与所述围合部的底部通过沟回部连接,所述沟回部被设置于承托手掌尺侧。
进一步的,所述手握部的底部截面为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手握部沿高度方向从下到上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并汇聚于顶点。
进一步的,所述手握部的底部与顶点之间通过第一弧度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弧度结构被设置于使手心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弧度结构外侧被设置于使手部整体环握,用于露出所述鼻咽窝的远端桡动脉便于穿刺。
进一步的,所述围合部环绕所述手握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围合部上的第二弧度结构被设置于所述手掌尺侧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弧度结构的弧长不小于手长。
进一步的,所述围合部的整体高度低于所述手握部的整体高度,用于暴露更多的穿刺操作空间位置。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简单易用、结构新颖,使用方便,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进一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了并发症;
本体位垫设计合理,病人在进行远端桡动脉穿刺时将手部放置在手握部与围合部之间的沟回部处,通过将手握于手握部,大、小鱼际贴合于手握部,围合部贴合支撑手背尺侧设置,整个手部处于休息位,可以有效暴露患者的远端桡动脉,便于医生进行远端桡动脉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使得桡动脉穿刺操作规范化。
可以使得患者长时间保持手的位置恒定,不会因手部肌肉异常疲劳而致使手的位置移动或角度改变,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
1、手握部 2、围合部 3、沟回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随着冠状动脉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目前桡动脉入径已经被证实优于股动脉入径。远端桡动脉入路有望进一步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远端桡动脉穿刺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低。但远端桡动脉直径偏小,穿刺难度大,穿刺时需要患者配合手的位置和角度,术中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手的位置恒定,常常使患者手部肌肉异常疲劳而致使手的位置移动或角度改变,手位的移动或角度改变可导致穿刺失败甚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本实施例基于远端桡动脉的穿刺过程,设计一种体位垫解决上述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中,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包括:手握部1、围合部2和沟回部3,其中手握部1与围合部2之间设置有沟回部3,具体的,手握部1的底部和围合部2的底部通过沟回部3进行连接,使得在远端桡动脉穿刺时,手掌尺侧设置于沟回部3内,手心朝向手握部1设置,大、小鱼际贴合于手握部1,用于暴露位于鼻咽窝的远端桡动脉便于穿刺,同时围合部2置于手背外侧,贴合手背设置,防止术中患者因疼痛刺激手部位置改变、移动或引起穿刺处手型改变;独特的手握部曲线设计,右侧及左侧远端桡动脉穿刺均适用。
具体的,手握部1为底部截面为曲面且沿高度方向从下到上尺寸逐渐减小并汇聚一个顶点的结构,类似于“山峰”的结构,从底部到顶点之间由第一弧度结构包覆,保证在穿刺过程中,大、小鱼际贴合该弧度结构设置,同时手握在第一弧度结构的外壁,即手握于整个手握部1的外侧,这时大拇指相对于四指呈张开状态,整个手部处于休息位,便于露出鼻咽窝的远端桡动脉、便于穿刺;同时手握部1设置成从底部到顶点沿高度方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山峰”状结构,便于手握的同时使得手部得到了支撑,给穿刺的患者带来的舒适感。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手握部1的底部截面为椭圆形,设定手握部1最大截面处的短轴长度7cm,本体位垫沿手握部1短轴方向的长度为10cm;可以想到,手握部1的底部截面可以为其他曲面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椭圆形,同时手握部1以及体位垫的尺寸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限定的尺寸,可根据人体工学设计合适的尺寸,带来穿刺便捷性的同时给患者带来舒适感。
具体的,围合部2环绕手握部1设置,围合部2为沿手握部1第一弧度结构方向延伸的弧形结构,围合部2上的第二弧度结构设置于手背尺侧的外侧,且第二弧度结构向靠近手握部1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弧度结构贴合手背设置,其中位于围合部2底部的第二弧度结构截面的弧长不小于手长,防止手部处于悬空设置,在患者长时间保持手的位置恒定的过程中,防止患者手部肌肉异常疲劳而致使手的位置移动或角度改变,进而导致穿刺失败。
其中沟回部3连接手握部1的底部与围合部2的底部,设定围合部2底部的第二弧度结构截面的弧长不小于手长,因此,为手掌尺侧提供支撑的沟回部3的弧长应于位于围合部2底部的第二弧度结构截面的弧长保持一致。
如图1所示中,同时围合部2的整体高度低于手握部1的整体高度,防止对所需穿刺部位造成遮挡,便于暴露更多的穿刺操作空间位置,对远端桡动脉穿刺不造成影响,便于进行穿刺操作,保证穿刺过程顺利进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手握部1的顶点距离体位垫底部的高度为7cm,围合部2的最高处距离体位垫底部的高度为6cm。
在本实施例中,右侧、左侧远端桡动脉穿刺此体位垫均适用。围合部2为弧形设计,长度14cm,不同身高、手长的患者均适用。可以想到,考虑到身高以及手长的区别,可分段设置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手长的体位垫,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舒适感。本实施例中体位垫可采用凝胶材质制作而成,相较于硅胶而言,有一定支撑力和硬度的同时,表面比较柔软,给患者的体验感更加舒适,且可直接用消毒用品消毒,保证了安全性;独特的手握部曲线设计,右侧及左侧远端桡动脉穿刺均适用。
本实施例中的体位垫均适用于左手或者右手的远端桡动脉穿刺使用。作为可替换方案,可以分别设置贴合左、右手握合手掌弧度的体位垫,该体位垫可成对设置,对左手进行穿刺时使用左手位置的体位垫,同样对右手进行穿刺时使用右手位置的体位垫,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根据患者所需穿刺的左手或者右手放置体位垫,使得手掌尺侧设置于沟回部3内,手心朝向手握部1设置,手握于整个手握部1的外侧,大拇指相对于四指呈张开状态,整个手部处于休息位,便于露出鼻咽窝的远端桡动脉、便于穿刺,同时围合部2置于手背尺侧外侧,贴合手背设置,给手部支撑。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握部和围合部,所述手握部被设置于使大鱼际、小鱼际贴合设置,用于暴露位于鼻咽窝的远端桡动脉便于穿刺;所述围合部被设置于手背外侧,用于承托手部;
所述手握部沿高度方向从下到上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并汇聚于顶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部的底部与所述围合部的底部通过沟回部连接,所述沟回部被设置于承托手掌尺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部的底部截面为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部的底部与顶点之间通过第一弧度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弧度结构被设置于使手心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弧度结构外侧被设置于使手部整体环握,用于露出所述鼻咽窝的远端桡动脉便于穿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合部环绕所述手握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合部上的第二弧度结构被设置于所述手掌尺侧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度结构的弧长不小于手长。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合部的整体高度低于所述手握部的整体高度,用于暴露更多的穿刺操作空间位置。
CN202122448796.5U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 Active CN216439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8796.5U CN216439322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8796.5U CN216439322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9322U true CN216439322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48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48796.5U Active CN216439322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93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40065B1 (en) Single-use disposable eyelid speculum, eye examination kit, and method for examining a patient's eye
CN216439322U (zh) 一种远端桡动脉穿刺体位垫
CN210932395U (zh) 移动式手臂托架
CN212756012U (zh) 血透上肢约束具
CN206630750U (zh) 掌式约束手套
CN204655121U (zh) 桡动脉穿刺保护装置
CN108670189A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阴道牵开器
CN208926747U (zh) 中医小夹板腕掌关节外固定装置
CN209107960U (zh) 一种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手臂支撑装置
CN207640501U (zh) 一种用于dsa机球管的无菌保护套
CN205913507U (zh) 一种外科临床甲状腺手术支架
CN212281819U (zh) 一种u型固定石膏
CN204744763U (zh) 一种可时间量化的桡动脉穿刺术后功能锻炼装置
CN209154163U (zh) 一种桡动脉置管约束保护带
CN221084087U (zh) 一种用于手术牵引床仰卧体位手臂摆放的手托
CN220989573U (zh) 一种picc置管术后握力训练装置
CN219306814U (zh) 用于手外伤的无菌止血前臂套
CN219963355U (zh) 一种经远端桡动脉介入手术术肢支撑装置
CN209074924U (zh) 桡动脉穿刺体位固定装置
JP2019170862A (ja) 医療器具
CN208710062U (zh) 外科术中用足套
CN211862990U (zh) 前臂桡动脉行介入手术的患者术中辅助装置
CN208864504U (zh) 一种桡动脉穿刺固定架
CN210185715U (zh) 一种桡动脉穿刺支架
CN203315151U (zh) 一种防抓的医用约束手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