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9126U - 一种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9126U
CN216439126U CN202122562280.3U CN202122562280U CN216439126U CN 216439126 U CN216439126 U CN 216439126U CN 202122562280 U CN202122562280 U CN 202122562280U CN 216439126 U CN216439126 U CN 216439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suction nozzle
roller
gap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622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崔卫民
朱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622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9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9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9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具有清洁辊的辊刷腔和真空电机,清洁辊从辊刷腔底部的开口穿过以擦拭待清洁面,开口的后侧设有吸嘴,真空风机与吸嘴连通以抽吸待清洁面上的污物,清洗座上设有与开口和吸嘴配合的清洗槽以供表面清洁装置放置于清洗座上并对清洁辊进行清洗,吸嘴与待清洁面形成第一间隙以将待清洁面的污物吸入,吸嘴与清洗槽的底面形成第二间隙以抽吸清洗时的污液,其中,第二间隙大于第一间隙,从而保证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并且提高清洁辊清洗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电动表面清洁装置包机体和清洁辊,清洁辊可转动的安装在机体上,机体还设有位于清洁辊后侧的吸嘴,表面清洁装置能够利用转动的清洁辊与待清洁面接触并对待清洁面进行擦拭,并利用吸嘴吸走待清洁面上的脏污。为了方便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辊进行清洁,具有清洁辊的表面清洁装置还会配置清洁座,当清洁辊需要进行清洗时,将表面清洁装置放置在清洁座上,清洁辊在设置于清洁座的清洗槽中转动以进行自清洗。
由于电动的表面清洁装置整机的重量一般很重,同时为了保证清洁辊的擦拭效果以及吸嘴的吸取效果,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辊和吸嘴会尽可能的贴合待清洁面,从而在提高清洁效果的同时利用转动的清洁辊提供的驱动力使表面清洁装置前进。但是,这样的结构使得清洁辊、吸嘴与清洗座也过于贴合,在对清洁辊进行清洗的过程中,一方面容易因为清洁辊所带来的驱动力使表面清洁装置活动而导致与清洗座的充电结合处接触不良、或者受力过大而损坏,严重得会导致表面清洁装置发生倾覆,另一方面使得吸嘴不容易吸取到清洁辊前侧的污液,导致清洗槽残留过多的脏污,影响清洁辊的清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吸嘴对清洗槽内的脏污吸取效果不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前述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具有清洁辊的辊刷腔和真空电机,前述清洁辊从辊刷腔底部的开口穿过以擦拭待清洁面,前述开口的后侧设有吸嘴,前述真空风机与前述吸嘴连通以抽吸待清洁面上的污物,前述清洗座上设有与前述开口和吸嘴配合的清洗槽以供表面清洁装置放置于清洗座上并对清洁辊进行清洗,其特征在于,前述吸嘴与待清洁面形成第一间隙以将待清洁面的污物吸入,前述吸嘴与前述清洗槽的底面形成第二间隙以抽吸清洗时的污液,其中,前述第二间隙大于前述第一间隙。
可选地,前述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具有支撑轮的机体,前述辊刷腔设置于前述机体上,前述支撑轮与前述清洁辊承载机体以使吸嘴与待清洁面形成前述第一间隙。
可选地,前述支撑轮与前述清洗座配合以使前述吸嘴与前述清洗槽形成前述第二间隙。
可选地,前述清洗座包括位于前述清洗槽外侧的承载部,前述清洗槽内设有与前述清洁辊接触的支撑筋,前述支撑轮与前述承载部、前述清洁辊与前述支撑筋配合以使前述吸嘴与前述清洗槽形成第二间隙。
可选地,前述清洁辊在前述清洗槽中悬空放置。
可选地,前述第一间隙为可变间隙。
可选地,前述第一间隙不大于5mm。
可选地,前述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喷淋组件,前述喷淋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净液箱、输送泵和喷头,前述喷头设于前述辊刷腔内以向前述清洁辊提供清洁液。
可选地,前述清洗座还包括水箱,前述水箱用以向前述清洗槽提供用于清洗前述清洁辊的清洁液。
可选地,前述第二间隙不大于10mm。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申请前述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使吸嘴与待清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吸嘴与清洗槽底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并使第二间隙大于第一间隙,也就是将清洁辊设置得更加贴合待清洁面,同时将吸嘴设置得更靠近待清洁面,能够增大清洁辊与待清洁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清洁辊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并且提高了转动的清洁辊对表面清洁装置的驱动作用,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省力地使用表面清洁装置。而因为表面清洁装置在清洗座上不需要移动,所以通过使放置在清洗座上的表面清洁装置的吸嘴与清洗槽底面之间具有较大的第二间隙,也就是使清洁辊与清洗槽底面的间距、以及吸嘴与清洗槽底面的间距相比于它们与待清洁面的间距更大,一方面避免清洁辊转动时与清洗座之间的摩擦力太大,导致表面清洁装置在清洁辊的驱动下发生活动,从而提高表面清洁装置放置于清洗座时的稳定性,保证表面清洁装置的安全,另一方面在吸嘴、清洁辊和清洗槽底面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来容纳清洗液,保证对清洁辊的清洗效果,同时,因为表面清洁装置在清洁座上不可以移动,所以吸嘴和清洁辊距离清洗槽底面远一些,能够避免吸嘴对清洁辊另一侧的吸取效果受到清洁辊的阻挡而减弱,保证吸嘴对清洗槽中的脏污具有较好的吸取效果。
2、通过使支撑轮与承载部配合,清洁辊与支撑筋配合来使吸嘴和清洗槽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在保证表面清洁装置充电安全性以及吸嘴吸取效果的同时,支撑筋之间形成沿清洁辊轴向分布的多个过风通道,使得吸嘴吸气产生的气流在清洁辊的表面分布得更加均匀,提高对清洁辊的风干效果。
3、通过使清洁辊悬空置于清洗槽当中,使得表面清洁装置整体的重力作用于支撑轮与清洗座的对接处,同时能够避免清洁辊与清洗座之间发生摩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表面清洁装置在清洗座的稳定性,提高了表面清洁装置充电及清洗的安全性。
4、通过将第一间隙设置为可变间隙,使得吸嘴和待清洁面之间的间隙能够应对多种尺寸的坚硬的污物,避免部分污物被卡在表面清洁装置与待清洁面之间导致无法被吸走。
5、通过使第一间隙不大于5mm,使得第一间隙能够应对大部分的坚硬污物的同时,避免吸嘴与待清洁面距离过大而吸力减弱,导致虽然第一间隙大于污物尺寸但吸力却不足以吸起污物的情况发生。
6、通过使第二间隙不大于10mm,在保证表面清洁装置的安全及清洁效果的基础上,避免第二间隙太大导致吸嘴、清洁辊与清洗槽配合形成的通风空间过于开放,导致吸嘴对清洗槽内的吸力不足,从而减少清洗槽中的液体残留。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表面清洁装置和清洗座的轴测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清洗座的轴测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部分表面清洁装置和清洗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吸嘴与待清洁面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吸嘴与清洗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吸嘴与清洗座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表面清洁装置;11、机体;111、吸嘴;112、辊刷腔;113、喷头;114、刮条;12、机身;13、把手杆;14、清洁辊;15、支撑轮;16、集污桶;17、净液箱;2、清洗座;21、充电座;22、承接座;221、承载部;222、清洗槽;223、支撑筋;31、第一间隙;32、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具有清洁辊的辊刷腔和真空电机,清洁辊从辊刷腔底部的开口穿过以擦拭待清洁面,开口的后侧设有吸嘴,真空风机与吸嘴连通以抽吸待清洁面上的污物,清洗座上设有与开口和吸嘴配合的清洗槽以供表面清洁装置放置于清洗座上并对清洁辊进行清洗,吸嘴与待清洁面形成第一间隙以将待清洁面的污物吸入,吸嘴与清洗槽的底面形成第二间隙以抽吸清洗时的污液,其中,第二间隙大于第一间隙。
本申请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通过使吸嘴与待清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吸嘴与清洗槽底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并使第二间隙大于第一间隙,也就是将清洁辊设置得更加贴合待清洁面,同时将吸嘴设置得更靠近待清洁面,能够增大清洁辊与待清洁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清洁辊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并且提高了转动的清洁辊对表面清洁装置的驱动作用,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省力地使用表面清洁装置。而因为表面清洁装置在清洗座上不需要移动,所以通过使放置在清洗座上的表面清洁装置的吸嘴与清洗槽底面之间具有较大的第二间隙,也就是使清洁辊与清洗槽底面的间距、以及吸嘴与清洗槽底面的间距相比于它们与待清洁面的间距更大,一方面避免清洁辊转动时与清洗座之间的摩擦力太大,导致表面清洁装置在清洁辊的驱动下发生活动,从而提高表面清洁装置放置于清洗座时的稳定性,保证表面清洁装置的安全,另一方面在吸嘴、清洁辊和清洗槽底面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来容纳清洗液,保证对清洁辊的清洗效果,同时,因为表面清洁装置在清洁座上不可以移动,所以吸嘴和清洁辊距离清洗槽底面远一些,能够避免吸嘴对清洁辊另一侧的吸取效果受到清洁辊的阻挡而减弱,保证吸嘴对清洗槽中的脏污具有较好的吸取效果。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表面清洁装置1包括机体11、机身12、把手杆13、清洁辊14和支撑轮15,并且表面清洁装置具有与其适配的清洗座2。其中,机身12与机体11枢转连接,把手杆13与机身12连接,用于供用户握持以操作表面清洁装置。清洁辊14和支撑轮15可转动地连接于机体11,从而能够在待清洁面上滚动,转动的清洁辊14对待清洁面进行擦拭,同时表面清洁装置还设有驱动清洁辊14转动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机体11设有吸嘴111,机身12设有真空电机(图中未示出)和集污桶16,真空电机能够通过吸嘴111将待清洁面上的脏污吸到集污桶16当中。清洗座2设有充电座21和承接座22,表面清洁装置1能够放置在清洗座2上,通过与充电座21对接进行充电,并且清洁辊14在承接座22上进行清洗。
如图1至图5所示,具体地,机体11的前侧设有辊刷腔112,清洁辊14可转动地安装在辊刷腔112内,并通过辊刷腔112底部的开口与待清洁面接触,吸嘴111设置在辊刷腔112开口的后侧(或者说清洁辊14的后侧)。吸嘴111通过吸污管(图中未标记)与集污桶16连通,真空电机与集污桶16连通,真空电机产生的抽吸力将待清洁面上的脏污依次经吸嘴111、吸污管吸入集污桶16当中。承接座22设有承载部221和清洗槽222,表面清洁装置1放置在清洗座2上后,支撑轮15被承载部221所支撑,清洁辊14位于清洗槽222当中。当表面清洁装置1在待清洁面上工作时,清洁辊14和支撑轮15与待清洁面接触,从而共同承载机体11使得吸嘴111与待清洁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31,当表面清洁装置1放置在清洗座2上后,机体11与清洗座2相互配合使得吸嘴111与清洗槽22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32,第二间隙32大于第一间隙31。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因为电动的表面清洁装置1装载有电机及电池等构件,使得表面清洁装置1整机的重量较大,通过使表面清洁装置1在待清洁面上时吸嘴111与待清洁面之间具有较小第一间隙31,也就是将清洁辊14设置得更加贴合待清洁面,同时将吸嘴111设置得更靠近待清洁面,能够增大清洁辊14与待清洁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清洁辊14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并且提高了转动的清洁辊14对表面清洁装置1的驱动作用,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省力地使用表面清洁装置1。而因为表面清洁装置1在清洗座2上不需要移动,所以通过使放置在清洗座2上的表面清洁装置1的吸嘴111与清洗槽222底面之间具有较大的第二间隙32,也就是使清洁辊14与清洗槽222底面的间距、以及吸嘴111与清洗槽222底面的间距相比于它们与待清洁面的间距更大,一方面避免清洁辊14转动时与清洗座2之间的摩擦力太大,导致表面清洁装置1在清洁辊14的驱动下发生活动,从而提高表面清洁装置1放置于清洗座2时的稳定性,保证表面清洁装置1的安全,另一方面在吸嘴111、清洁辊14和清洗槽222底面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来容纳清洗液,保证对清洁辊14的清洗效果,同时,因为表面清洁装置1在清洁座2上不可以移动,所以吸嘴111和清洁辊14距离清洗槽222底面远一些,能够避免吸嘴111对清洁辊14另一侧的吸取效果受到清洁辊14的阻挡而减弱,保证吸嘴111对清洗槽222中的脏污具有较好的吸取效果。
如图5所示,清洗槽222中设置有支撑筋223,当表面清洁装置1放置于清洗座2上后,清洁辊14与支撑筋223接触,具体来说,支撑轮15和承载部221形成支撑处,清洁辊14与支撑筋223形成支撑处,从而使吸嘴111与清洗槽22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32。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清洗槽222中设置与清洁辊14配合的支撑筋223,使吸嘴111与清洗槽221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32的同时,支撑筋223分隔出了沿清洁辊14轴向分布的多个过风通道,使得吸嘴111吸气产生的气流能够在清洁辊14的表面分布得更加均匀,提高对清洁辊14的风干效果。
参照图4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间隙31为可变间隙,具体地,清洁辊14和支撑轮15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机体11上,从而使得机体11与清洁辊14、支撑轮15之间可以相对活动,继而使机体11与待清洁面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使吸嘴111与待清洁面之间第一间隙31发生变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间隙31设置为可变间隙,使得吸嘴111和待清洁面之间的间隙能够应对多种尺寸的坚硬的污物,避免部分污物被卡在表面清洁装置与待清洁面之间导致无法被吸走。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间隙31不大于5mm,使得第一间隙31能够应对大部分常见的坚硬污物的同时,避免吸嘴111与待清洁面距离过大而吸力减弱,导致虽然第一间隙31大于污物尺寸但吸力却不足以吸起污物的情况发生。另外,优选地,第二间隙32不大于10mm,避免第二间隙32太大导致吸嘴111、清洁辊14与清洗槽222配合形成的通风空间过于开放,继而导致吸嘴111对清洗槽222内的吸力不足,从而有助于减少清洗槽222中的液体残留。在允许范围内,作为具体示例,第一间隙31最大是4mm,第二间隙32为8mm,或者,第一间隙31最大是5mm,第二间隙32为10mm,或者,第一间隙31最大是4mm,第二间隙32为9mm。
参照图1至图5所示,表面清洁装置1还设有喷淋组件,喷淋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净液箱17、输送泵(图中未示出)和喷头113,净液箱17设置在机身12,输送泵和喷头113设置在机体11,并且喷头113位于辊刷腔112内,输送泵通过喷头113将净液箱17内的清洗液供给至清洁辊14。另外,机体11还设有刮条114,能够对转动的清洁辊14进行刮擦。
需要说明的是,净液箱17与集污桶16在机身12上的安装位置可以是多种形式,可以是像附图中所示的集污桶16位于前侧,净液箱17位于后侧,也可以是净液箱位于前侧,集污桶位于后侧,或者,集污桶和净液箱上下布置。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表面清洁装置1在使用过程中,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时,吸嘴111与待清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1,用户可手持把手杆13操作表面清洁装置1,开启表面清洁装置1后,清洁辊14在驱动电机的驱使下转动,对待清洁面进行拖擦的同时,清洁辊14与待清洁面之间的摩擦力为表面清洁装置1提供前进的驱动力。同时,真空电机通过吸嘴111将待清洁面上的脏污吸进集污桶16当中。期间,输送泵可以将净液箱17内的清洗液供给至清洁辊14处。当表面清洁装置1需要充电或清洁辊14需要进行清洗时,用户将表面清洁装置1放置在清洗座2上,表面清洁装置1与充电座21对接以进行充电。同时,支撑轮15与承载部221接触,清洁辊14位于清洗槽222当中并与支撑筋223接触,使吸嘴111与清洗槽222的底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32,清洁辊14在清洗槽222中转动,输送泵将净液箱17内的清洗液供给至清洁辊14处,刮条114对清洁辊14进行刮擦,从而实现对清洁辊14的清洗。真空风机能够通过吸嘴111将清洗槽222内清洗产生的污水吸收至集污桶16当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使表面清洁装置1在待清洁面上工作时吸嘴111与待清洁面之间具有较小的第一间隙31,能够增大清洁辊14与待清洁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清洁辊14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并且提高了转动的清洁辊14对表面清洁装置1的驱动作用,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省力地使用表面清洁装置1。而因为表面清洁装置1在清洗座2上不需要移动,所以通过使放置在清洗座2上的表面清洁装置1的吸嘴111与清洗槽222底面之间具有较大的第二间隙32,也就是使清洁辊14与清洗槽222底面的间距、以及吸嘴111与清洗槽222底面的间距相比于它们与待清洁面的间距更大,一方面避免清洁辊14转动时与清洗座2之间的摩擦力太大,导致表面清洁装置1在清洁辊14的驱动下发生活动,从而提高表面清洁装置1放置于清洗座2时的稳定性,保证表面清洁装置1的安全,另一方面在吸嘴111、清洁辊14和清洗槽222底面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来容纳清洗液,保证对清洁辊14的清洗效果,同时,因为表面清洁装置1在清洁座2上不可以移动,所以吸嘴111和清洁辊14距离清洗槽222底面远一些,能够避免吸嘴111对清洁辊14另一侧的吸取效果受到清洁辊14的阻挡而减弱,保证吸嘴111对清洗槽222中的脏污具有较好的吸取效果。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6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不设支撑筋,而是清洁辊14在清洗槽222中悬空放置,也就是说支撑轮与清洗座配合使吸嘴111与清洗槽222底部形成了第二间隙32,而清洁辊14没有被支撑。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使清洁辊14悬空置于清洗槽222当中,使得表面清洁装置整体的重力主要作用于支撑轮与清洗座的对接处,同时能够避免清洁辊14与清洗座之间发生摩擦,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表面清洁装置在清洗座的稳定性,提高了表面清洁装置充电及清洗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
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清洗座还设有用于储存清洗液的水箱,水箱能够向清洗槽中供水,从而使得表面清洁装置可以用自身净液箱中的清洗液进行清洁辊的清洗,也可以利用清洗座水箱中的清洗液进行清洁辊的清洗。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所述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具有清洁辊的辊刷腔和真空电机,所述清洁辊从辊刷腔底部的开口穿过以擦拭待清洁面,所述开口的后侧设有吸嘴,所述真空风机与所述吸嘴连通以抽吸待清洁面上的污物,所述清洗座上设有与所述开口和吸嘴配合的清洗槽以供表面清洁装置放置于清洗座上并对清洁辊进行清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与待清洁面形成第一间隙以将待清洁面的污物吸入,所述吸嘴与所述清洗槽的底面形成第二间隙以抽吸清洗时的污液,其中,所述第二间隙大于所述第一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具有支撑轮的机体,所述辊刷腔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支撑轮与所述清洁辊承载机体以使吸嘴与待清洁面形成所述第一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与所述清洗座配合以使所述吸嘴与所述清洗槽形成所述第二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座包括位于所述清洗槽外侧的承载部,所述清洗槽内设有与所述清洁辊接触的支撑筋,所述支撑轮与所述承载部、所述清洁辊与所述支撑筋配合以使所述吸嘴与所述清洗槽形成第二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辊在所述清洗槽中悬空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为可变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不大于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还包括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净液箱、输送泵和喷头,所述喷头设于所述辊刷腔内以向所述清洁辊提供清洁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座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用以向所述清洗槽提供用于清洗所述清洁辊的清洁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不大于10mm。
CN202122562280.3U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 Active CN216439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62280.3U CN216439126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62280.3U CN216439126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9126U true CN216439126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49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62280.3U Active CN216439126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91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2131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深圳市好奇心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2131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深圳市好奇心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05930B (zh) 一种扫拖一体机器人的工作机站
CN109805832B (zh) 污液回收组件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3551544U (zh) 兼具充电功能的自清洁座及清洁组件
CN216439126U (zh) 一种具有清洗座的表面清洁装置
CN113598662A (zh) 一种自清洗的表面清洁机
JP2001095737A (ja) アップライト型床面洗浄清掃機
CN216020827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风干的基站
CN215272515U (zh) 用于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底座
CN113498999A (zh) 双滚刷式清洁装置
CN210582394U (zh) 一种具有脱水功能的电拖把及吸尘器
CN210204621U (zh) 一种高效的除尘环保设备
CN216147969U (zh) 一种便于清洁机器人风干的基站
CN216823270U (zh) 表面清洁设备及表面清洁系统
CN214760887U (zh) 吸尘器地刷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5937228U (zh) 双滚刷式清洁装置
CN215605453U (zh) 洗地机
CN216135808U (zh) 用于洗地机的底座组件
CN211764567U (zh) 一种深度清洁自吸式黑板擦
CN209808205U (zh) 污液回收组件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CN102755138A (zh) 具有轴向刷动结构的滚刷
CN113925404B (zh) 清洁底座以及表面清洗装置
CN108685531B (zh) 洗地机
CN217429899U (zh) 一种拖地机系统
CN217524989U (zh) 一种擦地机的清洗基座
CN220557923U (zh) 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