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7909U - 一种防缠绕机构、旋耕模块和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缠绕机构、旋耕模块和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7909U
CN216437909U CN202122838394.6U CN202122838394U CN216437909U CN 216437909 U CN216437909 U CN 216437909U CN 202122838394 U CN202122838394 U CN 202122838394U CN 216437909 U CN216437909 U CN 216437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tillage
shaft
winding
rotary
c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3839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先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aoti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aoti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aoti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aoti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3839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7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7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7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缠绕机构、旋耕模块和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其防缠绕机构包括防缠刀,防缠刀在旋耕刀轴轴向上靠近旋耕刀的端部;防缠刀一端通过刀座安装在防缠刀轴上,防缠刀轴与刀座不可相对圆周转动,防缠刀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旋耕壳且防缠刀轴与旋耕壳可圆周转动装配;转动防缠刀轴,使得防缠刀向旋耕刀轴移动至切断工位后即可通过防缠刀切断缠绕在旋耕刀、旋耕刀轴上的杂物。实用新型的防缠绕机构通过防缠刀能够快速切割缠绕在旋耕刀、旋耕轴上的杂物,从而防止杂物影响正常的旋耕作业。另外防缠刀在旋耕刀正常作业时不会对旋耕刀造成影响,这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旋耕刀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土壤中的硬质杂物直接冲击防缠刀,造成防缠刀的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防缠绕机构、旋耕模块和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农用综合整治机械,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旋耕挖掘砌埂农田整修以及小型工程施工的综合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农用机械中应用专业化和功能相近转换的农用机械是目前主要的农用机具,就当前的农用机械中,单一功能以及相似功能的扩展是目前农用机械的主要形式,例如耕作机械,它只能耕作和在耕作相关的一些功能上进行扩展;播种和收割类农用机械也是在这方面去进行补充和扩展其使用功能。
对于在农忙时不仅能够完成农田耕作和对农田的整修,而且在农闲时也能作为小型的工程机械,实现一定重物的转运、推土、挖掘以及小型工程的施工,也能对一定重量的物件进行安全吊装,方便其机械维修、功能部件的换装和对小型工程施工的农用机械,就目前这类能跨领域多用途农用工程机械,还不能做到较全面的兼顾。
申请人在公开号为CN214155288U的在先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农用综合整治机械,其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申请人在后续的测试中发现,该专利中的旋耕砌埂组件安装在行驶方向的前方,这种设计容易影响整车的通过。而且与推土翻土挖沟组件只能择一使用,很容易导致行走底盘处聚集杂物,影响行驶及通过。另外整个机械在布局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对不同工作环境适应性不足。
在与本案同日申请的、名为“一种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已经公开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而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缠绕机构,其能够将缠绕在旋耕刀、旋耕刀轴上的杂物切断,从而防止杂物继续缠绕旋耕刀、旋耕刀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缠绕机构、旋耕模块和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缠绕机构,包括防缠刀,防缠刀在旋耕刀轴轴向上靠近旋耕刀的端部;防缠刀一端通过刀座安装在防缠刀轴上,所述防缠刀轴与刀座不可相对圆周转动,防缠刀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旋耕壳且防缠刀轴与旋耕壳可圆周转动装配;转动防缠刀轴,使得防缠刀向旋耕刀轴移动至切断工位后即可通过防缠刀切断缠绕在旋耕刀、旋耕刀轴上的杂物。
优选地,所述防缠刀轴还与联动件一端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联动件还与防缠驱动轴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通过防缠驱动轴可直接驱动防缠刀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防缠驱动轴与轴套可圆周转动装配,轴套安装在防缠支杆上,防缠支杆一端通过第四销轴与第一旋耕快接件铰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旋耕模,其应用有上述防缠绕机构。
优选地,还包括旋耕壳、切换油缸,旋耕壳上安装有传动壳,所述传动壳一端装入旋耕壳内侧且与动力壳装配,动力壳与旋耕刀轴可圆周转动装配,旋耕刀轴穿出动力壳后与旋耕刀装配;
所述旋耕刀轴上安装有第一旋耕伞齿轮,所述第一旋耕伞齿轮与第二旋耕伞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旋耕伞齿轮安装在第一旋耕传动轴的一端上,第一旋耕传动轴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第一旋耕传动齿,所述第一旋耕传动齿与第二旋耕传动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二旋耕传动齿安装在第二旋耕传动轴的一端上,第二旋耕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齿箱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旋耕传动轴、第二旋耕传动轴分别安装在动力壳、传动壳内且与之可圆周转动装配;
传动壳上分别安装有旋耕连接板、旋耕切换板;旋耕连接板通过第三销轴与第一旋耕快接件铰接,第一旋耕快接件设置在旋转机座上;切换油缸的远离切换油缸轴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二旋耕快接件铰接,切换油缸轴通过第二销轴与旋耕切换板铰接。
优选地,还包括防护盖,防护盖将旋耕刀上方遮挡,所述防护盖通过第二合页与旋耕壳铰接,且防护盖上设置有防护铰接耳,防护铰接耳与铰接短轴铰接,铰接短轴安装在活动轴的一端上,所述活动轴的另一端穿过铰接座;所述活动轴可相对于铰接座轴向滑动,所述铰接座通过第五销轴与活动支板铰接,所述活动支板安装在旋耕壳上。
优选地,所述活动轴位于铰接座与铰接短轴之间的部分上安装有第一弹簧销,所述活动轴位于铰接座与第一弹簧销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一活动弹簧,所述第一活动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铰接座、第一弹簧销装配或压紧。
优选地,活动轴过铰接座的一端与第二弹簧销装配,所述活动轴位于铰接座和第二弹簧销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二活动弹簧,第二活动弹簧的两端内分别与铰接座、第二弹簧销装配或压紧。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其应用有上述旋耕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功能,在安装旋耕模块时可以作为农用机械,完成相应的农业作业。而拆除旋耕模块后可以作为小型挖掘机,从而可以在农闲时期作为建筑机械使用。通过多功能的设计,能够大大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不会在农闲时搁置,以增加所有者的收入。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旋耕模块、挖掘臂均安装在旋转机座上,这种设计一方面可以打大大增加使用时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通过性,从而适用于更多使用环境。
2、本实用新型的脱困机构通过脱困板可以支撑整个设备通过,从而在有宽沟的区域也能正常行驶、使用。同时脱困板直接集成安装在第一支架上,一方面大大方便了脱困板的携带,另一方面脱困板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后能够对第一支架、操作者形成保护,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本实用新型的旋耕模块能够通过旋耕刀对土地进行翻松、耕作,另外旋耕模块与旋转机座之间通过销轴连接,这不仅能够试下实现快速拆装,还能提高装配精度。同时旋耕刀轴的动力通过发动机总成硬连接传输,这不仅能否大大降低传输过程中的动力损耗,还能有效提高旋耕刀的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防缠绕机构通过防缠刀能够快速切割缠绕在旋耕刀、旋耕轴上的杂物,从而防止杂物影响正常的旋耕作业。另外防缠刀在旋耕刀正常作业时不会对旋耕刀造成影响,这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旋耕刀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土壤中的硬质杂物直接冲击防缠刀,造成防缠刀的损坏。而防缠刀使用时,通过切换油缸将旋耕模块向上转动即可使得防缠刀向旋耕刀轴转动以准备切断杂物,不仅使用简单,还能有效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置物筐机构能够通过置物筐存放操作者随身携带的物品、以及一些附加的设备,如药筒、油壶、水壶、工具等,从而大大增加使用的便利性。基于置物筐的设计会对加油口造成遮挡,还将置物筐设置为可动的,以在加油时移开置物筐,从而大大方便使用。
6、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箱能够通过离合模块实现挖掘臂与旋耕模块的动力切换,从而在维持发电机总成功率不变的前提下确保挖掘臂、旋耕模块的动力供应。而离合组件采用离合转轴侧壁的厚薄变化作为动力,以实现离合轴与第二离合齿轮之间的动力接通、切断,其结构比较简单,使用起来比较可靠且成本低廉,可以有效降低齿轮箱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是第一旋耕传动轴A320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5-图11是旋耕模块A的结构示意图。
图12-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图17是脱困机构B处结构示意图。
图18-图19是卡扣组件500、防滑插件B430处结构示意图。
图20-图21是置物筐机构B的结构示意图。
图22-图23是置物筐机构B的改进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3是收卷轴B610 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24-图26是齿轮箱C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6是齿箱输出轴C310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27-图29是齿轮箱C去除第一齿箱壳C110、第二齿箱壳C120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0-图31是离合器组件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0是离合螺栓C390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32是离合手柄C140至轴承座C420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32,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包括行走底盘110、旋转机座120,行走底盘110与旋转机座120之间通过机座旋转驱动齿101装配,从而使得旋转机座120可相对于行走底盘360度旋转。此处为现有技术,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挖掘机的相关技术。本实施例中行走底盘110通过履带行走,其驱动方式可以是电机驱动或液压马达驱动。
所述旋转机座12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架130、第二支架150、操控台、座椅、发动机总成300、挖掘臂200、旋耕模块A,所述挖掘臂200、旋耕模块A 分别安装在旋转机座120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架130顶部安装有顶盖140,顶盖 140用于遮挡其下方的操控台、座椅,这种设计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护操控台、座椅,另一方面也能为操作者提供遮风挡雨的庇护,同时也更加安全,在整个装置发生倾斜、侧翻等情况下,第一支架130和顶盖140可以为操作者提供足够的支撑保护。本实施例将旋耕模块A、挖掘臂200均安装在旋转机座120上,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机座120相对于行走底盘110旋转而实现调节旋耕模块A、挖掘臂200的作业位置,从而大大提高作业的灵活程度,以适用于更多的作业环境。另外旋耕模块A设置在行驶方向的后方,使用时可以避免旋耕模块翻出的土对行走底盘110的行驶造成干扰,而且也能避免履带将翻松的土压紧,造成翻土效果偏低。同时旋耕模块A安装在旋转机座120上,相较于之前安装在行走底盘110上,其可升降高度更高,在旋耕模块A抬起后行走底盘110的通过性更强,更加适用于山区、坑洼区域。挖掘臂200包括与旋转机座120装配的下臂210、与下臂210装配的上臂,本实施例的挖掘臂可直接采用现有小型挖掘机的挖掘臂。
所述发动机总成300安装在第二支架150内侧,这主要是基于整体紧凑化设计以及后续旋耕模块A的安装而设计的。所述旋转机座120上设置有第一旋耕快接件121,所述第二支架150上设置有第二旋耕快接件152,所述第一旋耕快接件121通过第三销轴A303与旋耕模块A的旋耕连接板A132铰接,所述第二旋耕快接件152通过第一销轴A301与切换油缸A210的远离切换油缸轴A211 的一端铰接;切换油缸轴A211通过第二销轴A302与旋耕模块A的旋耕切换板 A131铰接。使用时,通过切换油缸A210驱动切换油缸轴A211轴向伸缩即可驱动旋耕模块以第三销轴A303为中心相对于旋转机座120转动,从而实现旋耕模块的升降。当需要使用旋耕模块时,切换油缸轴A211轴向伸长,从而驱动旋耕模块向下转动以使得旋耕刀插入土中进行旋耕。不需要使用旋耕模块时,切换油缸轴A211轴向缩进切换油缸A210内,从而带动旋耕模块向上转动复位即可。
所述发动机总成300上集成有电机、发电机,电机用于驱使发动机总成300 启动,从而解放双手,无需人工启动。发电机通过发动机总成300的动力输出轴驱动发电,然后将发出的电存储在电池内,以为各个用电设备供电;所述电池安装在旋转机座120上。
发动机总成300的动力输出轴一端穿出发动机总成300后与液压泵600的驱动轴连接。发动机总成300启动后能驱动液压泵600的驱动轴转动,从而驱使液压泵600运行以为各个液压部件提供液压动力。
所述发动机总成300的动力输出轴还装入齿轮箱C中且直接或间接驱动齿箱输入轴C340转动,齿箱输入轴C340的动力在齿轮箱C内传递,最终通过齿箱输出轴C310输出,齿箱输出轴C310输出的动力直接或间接驱动旋耕模块A 的旋耕刀轴A310转动。
参见图1-图11,所述旋耕模块A包括旋耕壳A110,旋耕壳A110上安装有传动壳A130,传动壳A130上分别安装有旋耕连接板A132、旋耕切换板A131;所述传动壳A130一端装入旋耕壳A110内侧且与动力壳A140装配,动力壳A140 与旋耕刀轴A310可圆周转动装配,旋耕刀轴A310穿出动力壳A140后与旋耕刀 A410装配。使用时,动力壳A140处驱动旋耕刀轴A310圆周转动,从而带动旋耕刀A410圆周转动以对土壤进行旋耕。
所述旋耕刀轴A310上安装有第一旋耕伞齿轮A511,所述第一旋耕伞齿轮 A511与第二旋耕伞齿轮A512啮合传动,所述第二旋耕伞齿轮A512安装在第一旋耕传动轴A320的一端上,第一旋耕传动轴A320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第一旋耕传动齿A521,所述第一旋耕传动齿A521与第二旋耕传动齿A522啮合传动,所述第二旋耕传动齿A522安装在第二旋耕传动轴A330的一端上,第二旋耕传动轴A330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A220与齿箱输出轴C310连接。所述第一旋耕传动轴A320、第二旋耕传动轴A330分别安装在动力壳A140、传动壳A130内且与之可圆周转动装配。本实施例中,齿箱输出轴C310与第二旋耕传动轴A330之间通过万向节A330连接,一方面可以确保齿箱输出轴C310的动力同步输入至第二旋耕传动轴A330,降低传动过程中的动力损耗,另一方面在旋耕壳A110以第三销轴A303转动时可以通过万向节A220的弯曲保持齿箱输出轴C310与第二旋耕传动轴A330的连接,从而使得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旋耕壳A110与旋转机座 120的转角发生变化而导致需要重新连接齿箱输出轴C310与第二旋耕传动轴 A330,大大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发动机总成的动力通过硬连接的方式输入至旋耕刀轴A310的设计,能够大大降低发动机总成至旋耕刀轴A310之间的传动损耗,从而提高动力利用率。另外旋耕刀轴的效率也比较高,可以大大提高旋耕效率。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电机或液压马达直接驱动旋耕刀轴A310,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来看,采用电机中间涉及到能量转换,动力损失偏大在所难免,而且旋耕刀轴要求大扭矩,造成电机的成本偏高;采用液压马达遇到的问题与电机类似,因此最经济的做法还是将发动机总成输出的动力经过齿箱调整后驱动旋耕刀轴A310。
优选地,为了防止使用时旋耕刀A410将杂物甩出造成安全隐患、污染旋转机座120,本实施例还增加了防护盖A120,防护盖A120与旋耕壳A110直接或间接装配,防护盖A120将旋耕刀A410上方遮挡,从而可以有效阻挡旋耕刀双甩出的异物。
更优选地,由于增加防护盖A120后会使得旋耕刀A410与防护盖A120、旋耕壳A110之间的空间变小,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这个空间内壁的泥土、杂物等聚集很容易造成堵塞,堵塞后会就使得旋耕刀的负载加大,旋耕质量及效率显著下降,此时虽然可以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但是人工清理太费时费力,严重影响操作者的效率及体验。对此本实施例将防护盖A120设计为具有移动开合空间的,在发生堵塞后通过防护盖A120的张开可以及时排出堵塞物,从而实现自动疏散。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防护盖A120通过第二合页A230与旋耕壳A110铰接,且防护盖A120 上设置有防护铰接耳A121,防护铰接耳A121与铰接短轴A361铰接,铰接短轴 A361安装在活动轴A360的一端上,所述活动轴A360的另一端穿过铰接座A630 后与第二弹簧销A642装配,所述活动轴A360位于铰接座A630和第二弹簧销A642 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二活动弹簧A620,第二活动弹簧A620的两端内分别与铰接座A630、第二弹簧销A642装配或压紧。
所述活动轴A360位于铰接座A630与铰接短轴A361之间的部分上安装有第一弹簧销A641,所述活动轴A360位于铰接座A630与第一弹簧销A641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一活动弹簧A610,所述第一活动弹簧A610的两端分别与铰接座 A630、第一弹簧销A641装配或压紧。
所述活动轴A360可相对于铰接座A630轴向滑动,所述铰接座A630通过第五销轴A305与活动支板A111铰接,所述活动支板A111安装在旋耕壳A110上。
所述第一活动弹簧A610、第二活动弹簧A620用于保持活动轴A360在轴向上保持初始状态,也就是图5中的状态。一旦旋耕壳A110、防护盖A120内侧发生堵塞,堵塞物会逐渐对防护盖A120施加向上顶起的推力,这个推力会使得防护盖A120以第二合页A230为中心向上转动,而转动的过程中会推动活动轴A360 可轴向移动以挤压第一活动弹簧A610,从而使得第一活动弹簧A610存储弹力。防护盖A120向上转动后回增加堵塞物的活动空间,此时大部分堵塞物就会首先沿着防护盖A120内侧甩出,完整自动清堵。当然,也可以人工清堵,此时通过外力将防护盖A120向上转动,然后固定,再通过工具清理即可。清堵完成后释放对防护盖A120的限制,防护盖A120会在第一活动弹簧A610(和第二活动弹簧A620)的弹力作用下复位。
优选地,在使用过程中,薄膜、杂草、秸秆等杂物会缠绕在旋耕刀A410、旋耕刀轴A310上,此时依靠旋耕刀A410、旋耕刀轴A410的离心力、结构特点是无法将这些杂物清除的。而一旦这些杂物绕紧后会对旋耕刀、旋耕刀轴造成较大的阻力,而且形成的拉力也可能损坏旋耕刀、旋耕刀轴。因此及时清除这些杂物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采用人工清除显然回大大降低效率及体验度,对此本实施例还增加了防缠绕机构。
所述防缠绕机构包括防缠刀A420,防缠刀A420在旋耕刀轴A310轴向上靠近旋耕刀A410的端部;防缠刀A420一端通过刀座A421安装在防缠刀轴A350 上,所述防缠刀轴A350与刀座A421不可相对圆周转动,防缠刀轴A350的两端分别穿出旋耕壳A110且防缠刀轴A350与旋耕壳A11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防缠刀轴A350还与联动件A440一端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联动件A440还与防缠驱动轴A340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所述防缠驱动轴A340与轴套A431可圆周转动装配,轴套A431安装在防缠支杆A430上,防缠支杆A430一端通过第四销轴A304与第一旋耕快接件121铰接。
图10展示的是旋耕刀使用的状态,此时防缠刀A410远离防缠刀轴A310,缠绕在旋耕刀A410和旋耕刀轴A310、两个旋耕刀A410之间的杂物不能有效切断,这主要是出于保护防缠刀A410的考虑。而一旦需要切断缠绕在旋耕刀A410 和旋耕刀轴A310、两个旋耕刀A410之间的杂物时,切换油缸A210驱动切换油缸轴A211回缩,从而带动旋耕模块向上转动。再次过程中防缠支杆A430推动防缠驱动轴A340移动,从而通过联动件A440驱动防缠刀轴A350向旋耕刀轴A310 转动,使得防缠刀A410与旋耕刀轴A310逐渐靠近,直到防缠刀A410达到切断工位后转动旋耕刀轴,使得旋耕刀、旋耕刀轴带动杂物旋转,以使得防缠刀将杂物切断,切断后的杂物由于没有相互拉扯的基础,大部分会通过离心力甩出,而部分不能甩出的可以通过人工清理或在后续旋耕的过程中通过离心力、摩擦力的综合作用与旋耕刀、旋耕刀轴分离,清理完成后,旋耕模块即可正常使用。这种防缠设计直接利用切换油缸作为动力,一方面大大简化了结构,另一方便在清除缠绕时本来就需要抬起旋耕壳,因此这个切换油缸的回缩既起到了将旋耕模块向上转动的作用,又起到了将防缠刀转动至切断工位的作用。使用起来一步到位,十分方便。
参见图1-图4、图12-图19,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在山区、起伏不平的区域,这些区域最大的特点就是沟壑分布,因此农用机械的通过性很差,即使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履带行走,一旦遇到较宽的沟时也无法通过,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及脱困能力,本实用新型还增加了脱困机构,所述脱困机构包括脱困板410,所述脱困板410一端面上设置有防滑凸起411,防滑凸起411 用于和履带接触时增加摩擦力,从而防止履带打滑。脱困板410的另一端面上安装有加强钢管420,加强钢管420内部为中空的钢管孔421。本实施例中,加强钢管420由两根沿着脱困板410长度方向、两根沿着脱困板410宽度方向的方钢管构成,且沿着脱困板410宽度方向的两根方钢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沿着脱困板410长度方向的两根方钢管的两端固定,从而构成一个方框以起到对脱困板410的加强、支撑作用。
优选地,所述加强钢管420与防滑插件430的两端铰接,所述防滑插件430 上设置有至少一根插接杆431,插接杆431的开放端为尖端。使用时,将脱困板 410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沟的两侧,然后将插接杆431转动至与脱困板接近90°,再将插接杆431插入土中,从而防止使用时脱困板滑动造成险情。
优选地,为了便于脱困板的410的携带,本实施例还将拖轮板410集成安装在第一支架130上,具体结构如下:
通过卡扣组件500将脱困板410与第一支架130装配,卡扣组件500包括卡扣块510、卡扣座530、手柄540,所述卡扣块510安装在脱困板410、加强钢管420、防滑插件430其中一个上,所述卡扣座530安装在卡扣支架杆131上,卡扣支架杆131安装在第一支架130上;所述卡扣座530通过第一卡扣转轴560 与手柄540一端铰接,所述手柄540靠近第一卡扣转轴560处于第二卡扣转轴 55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二卡扣转轴550穿出手柄540且穿出端与卡扣520 一端装配,卡扣520上设置有卡扣槽521;所述卡扣槽521套装在卡扣块510上从而使得脱困板与第一支架130相对装配固定。
具体使用时,将卡扣块510调节至与脱困板接近垂直的状态,然后将卡扣槽521套装在卡扣块510上,此时手柄处于和卡扣块510接近平行的状态;再将手柄向远离卡扣块510方向转动,使得手柄通过杠杆原理拉动卡扣520向卡扣座530移动,以使得卡扣块510与卡扣520压紧装配,也就实现了脱困板410 与第一支架130的装配。本实施例中脱困板410有两块,使用时两块脱困板分别对应两条履带,从而支撑两条履带从脱困板上通过。
优选地,所述卡扣块510上设置有卡扣凸起511,卡扣凸起511上设置有背离手柄方向的弯折凸起512,卡扣凸起511穿过卡扣槽521且与之压紧装配。这种设计使得卡扣520套装在卡扣凸起511上后由于弯折凸起512的设计可以防止卡扣520与卡扣块510滑脱,从而确保装配的稳定性。
优选地,为了防止脱困板410与旋转机座12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影响脱困板410的的固定,本实施例还在旋转机座120上安装有连接座板160,所述连接座板160上设置有插销161,插销插装入钢管孔421内从而实现对脱困板410 的相对固定。使用时,首先将脱困板410抬起,使得加强钢管420底部的钢管孔410套装在插销161上,然后将卡扣520套在卡扣块510上,将手柄540转动至图16状态即可将脱困板410向连接座板160压紧、同时将脱困板410相对于第一支架130装配固定。这种集成化的设计一方面大大方便了脱困板的携带,另一方面拆卸十分方便,结构也简单,能够大大增加使用的便利度。
参见图1-图4、图12-图15、图20-图21,由于在实际使用中,难免需要携带部分物品进行工作,如燃油、部分工具、药桶、操作者的私人物品等,因此设计收纳功能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本实用新型的体积较小(拆卸旋耕模块A 后可以进入普通电梯),因此合理利用空间也十分重要。对此申请人在第二支架上、发动机总成300上方安装有置物筐机构B,所述置物筐机构B包括置物筐 B110、卡扣组件500,置物筐B110底部设置有框底B112、侧边设置有加强杆B111,且置物筐B110内部中空。使用时可以将需要携带的物品放置在置物筐B110内,从而便于收纳。所述置物筐B110至少一侧通过卡扣组件500与第二支架150装配,从而实现置物筐B110与第二支架150的装配固定。此卡扣组件500的卡扣块510安装在置物筐B110上、卡扣座B530安装在第二支架150的置物支杆151 上。使用时,通过此卡扣组件500的卡扣520将卡扣块510向置物支杆151压紧以实现置物筐B110与第二支架150的相对固定。而需要取下置物筐B110时,只需要将卡扣520取出卡扣块510即可,非常方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基于发动机总成300的特点,其加油口310位于置物筐B110的下方,因此需要加油时就必须移开置物筐B110,露出加油口以便于加油。对此申请人提出置物筐B110与第二支架150之间的几种装配方案以实现置物筐可以移开露出加油口310:
方案一:在置物筐B110的至少两侧分别设置卡扣块510,每个卡扣块510 分别通过与之对应的卡扣组件500与置物支杆151装配、压紧固定。需要移开置物筐时,只需要将各个卡扣组件500的卡扣和与之对应的卡扣块分离,然后抬起或移开置物筐即可。此方案中一般至少需要四个分布在置物筐四侧的卡扣组件对置物筐进行固定才能有效防止置物筐在使用过程中与第二支架发生相对移动,引起置物筐脱落的风险。显然采用四个卡扣组件不仅会造成成本上升,而且还严重影响使用的便利程度。
方案二:所述置物筐B110的一侧还通过第一合页B210与置物支杆151铰接,在需要加油或打开置物筐B110时,只需要将卡扣520取出卡扣块510,然后以第一合页B210为中心将置物筐B110相对于第二支架150转动打开即可。此方案在打开植物框时会造成置物筐倾翻,因此还需要取出置物筐内的物品,显然这种方式是十分麻烦的。
方案三:将置物筐B110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至少两根平行的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150铰接,从而构成平行四杆机构。在需要移开置物筐B110时,直接推动置物框B110,使得置物筐B110通过平行四杆机构相对于第二支架150平行移动,以露出加油口310,且不会造成置物筐倾翻,也就是不影响置物筐内放置的物品。这种方式不能支撑较大重量的置物筐,也就是植物框内放置的物品重量不能过大。另外置物筐B110与置物支杆151处于图13状态时置物筐B110与置物支杆151之间需要有一定尺寸的间距,显然这会降低置物筐上方的空间,影响较高物品的存放。
方案四:参见图22-图23,本方案采用置物筐B110与置物支杆151间直接水平滑动的方式,具体为:在置物支杆151处安装导轨B330,导轨B330上设置有与滚轮卡合装配的导轨槽B331;在框底B112上安装滑块B120,滑块B120上安装有滚轮轴B310,滚轮轴B310上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滚轮B320。使用时,通过拉动置物筐B110使得滚轮在导轨槽B330内滚动,直到露出加油口310即可,十分方便。而这种方案中,由于加油时置物筐部分悬空,如果置物筐内的物品较重就会对滚轮、导轨槽造成较大的应力,这很容易造成脱轨、损坏。对此本实施例在增加了拉索B410,拉索B410一端与加强杆B1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架130上的横向支杆132直接或间接装配。在置物筐B110拉出到位后,拉索绷紧,从而对置物筐的悬空部分起到支撑作用,以防止滚轮与导轨槽之间承受较大的应力。
优选地,由于拉索B410随着置物筐的移动会形成一个摆线轨迹,也就是置物筐正常使用时拉索松弛,这会导致拉索可能干扰正常的使用,对此,本实施例还进行了如下改进:
在横向支杆132上安装有座板B511,座板B511上安装有收卷盒B510,收卷盒B510内安装有至少一块收卷轴板B520,收卷轴板B520与收卷轴B610可圆周转动装配,收卷轴B610上套装有收卷轮B420,收卷轮B420与拉索装配固定、收卷缠绕;所述收卷轴板B520上安装有收卷动力盒B710,收卷动力盒B710与卷簧B730的外端装配,卷簧B730的内端与卷簧套B720装配,卷簧套B720套装在卷线轴B610上且与之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置物筐B110初始状态时,卷簧B730处于放松状态,而拉索收卷在收卷轮B420上从而保持绷紧状态以防止干扰其他设备。而滑动置物筐时,置物筐拉动拉索,使得拉索驱动收卷轮转动以对卷簧施加收卷的扭力,扭簧收卷存储弹力而拉索伸长以实现对置物筐的有效支撑。置物筐需要复位时,只需要直接将置物筐推回,此时卷簧驱动收卷轮反转收卷拉索,以保持拉索的张紧状态。
参见图1-图4、图24-图32,所述齿轮箱C包括第一齿箱壳C110、第二齿箱壳C120,所述第一齿箱壳C110、第二齿箱壳C120内部中空且一侧开口,第一齿箱壳C110、第二齿箱壳C120的开口端相互贴合,从而装配为一个整体。
所述第一齿箱壳C110、第二齿箱壳C120分别与齿箱输入轴C340、离合轴 C330、齿箱中转轴C320、齿箱输出轴C31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齿箱输入轴 C340上套装有主动齿轮C240,主动齿轮C240与第二离合齿轮C232啮合传动,所述第二离合齿轮C232套装在离合轴C330上,离合轴C330上安装有离合器组件、第一离合齿轮C231,所述离合组件用于切断或连通第一离合齿轮C231、第二离合齿轮C232之间的动力传输,所述第一离合齿轮C231与第三中间齿轮C223 啮合传动,所述第三中间齿轮C223套装在齿箱中转轴C320上,所述齿箱中转轴C320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一中间齿轮C221、第二中间齿轮C222;
所述第一中间齿轮C221可与第一换挡齿轮C211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中间齿轮C222可与第二换挡齿轮C222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中间齿轮C221与第一换挡齿轮C211啮合、第二中间齿轮C222与第二换挡齿轮C222啮合的状态择一出现,所述第一换挡齿轮C211、第二换挡齿轮C222可轴向滑动且不可相对圆周转动地套装在齿箱输出轴C310上。所述第一换挡齿轮C211、第二换挡齿轮C222 之间形成的间隙与换挡拨叉C133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换挡拨叉C133与换挡驱动杆C132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换挡驱动杆C132与换挡动力轴C131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换挡动力轴C131与第二齿箱壳C120可圆周转动装配且换挡动力轴C131一端穿出第二齿箱壳C120后与换挡手柄C130装配。第一中间齿轮C221与第一换挡齿轮C211、第二中间齿轮C222与第二换挡齿轮C222之间的传动比不一样,从而可以通过调节第一中间齿轮C221与第一换挡齿轮C211啮合、第二中间齿轮C222与第二换挡齿轮C222啮合调整齿箱输出轴C310的输出转速、扭矩。从而使得操作在旋耕时可以根据土壤的板结程度、旋耕阻力选择不同的挡位。
使用时,可以通过换挡手柄驱动换挡动力轴C131圆周转动,从而带动换挡驱动杆C132以换挡动力轴C131为中心转动,也就带动换挡拨叉C133驱动第一换挡齿轮C211、第二换挡齿轮C222沿着齿箱输出轴C310轴向移动以实现换挡(第一中间齿轮C221与第一换挡齿轮C211啮合或第二中间齿轮C222与第二换挡齿轮C222)。
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离合套C250,离合套C250通过连接螺栓C350与第二离合齿轮C232装配,从而使得离合套C250与第二离合齿轮C232同步转动。所述离合套C250上设置有离合槽C251,所述离合槽C251与离合凸起C261卡合装配,所述离合凸起C261安装在离合器C260上,离合器C260套装在离合器座C262 上,第二离合齿轮C232、离合器座C262与离合轴C330可圆周转动且不可轴向移动装配。这种设计使得主动齿轮C240驱使第二离合齿轮C232圆周转动时,不会直接驱动离合轴C330圆周转动,而是通过离合套C250带动离合器C260同步转动。
所述离合轴C330在离合器座C262与离合套C250内侧端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离合盘C270,离合盘C270与离合轴C330不可相对圆周转动、可轴向移动装配;离合螺栓C390穿过离合器座C260后与离合盘C270不可相对轴向移动装配,所述离合螺栓C390位于离合器座C260内侧的一端上安装有离合推板C410,所述离合螺栓C390与离合推板C410不可轴向移动装配,且离合螺栓C390位于离合推板C410和离合器座C260的内侧端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一离合弹簧 C510,所述第一离合弹簧C510用于对离合推板C410施加远离离合器座C260的推力,从而确保初始状态时离合盘C270的端面与离合器C260的端面压紧,从而通过这个压紧力形成的摩擦力使得离合器C260带动离合盘C270同步转动,此时离合轴圆周转动,从而通过第一离合齿轮C231驱动齿箱中转轴C320圆周转动。当需要切断离合器C260、离合盘C270之间的传动时,对离合推板C410 施加向离合器C260压紧的推力,使得离合推板C410克服第一离合弹簧C510的弹力向离合器C260移动,也就通过离合螺栓C390驱动离合盘C270远离离合器 C260,此时由于离合器与离合盘分离,离合器与离合盘之间的动力不能传输,离合轴C330停止转动。离合轴动力的连通、切断设计,主要是因为本实用新型的体积较小,因此发动机的功率不大,无法同时维持旋耕模块、挖掘臂的运行,挖掘臂的运行依靠液压,因此挖掘臂使用时,断开对旋耕模块的动力输出,可以使得发动机的动机完全应用在挖掘臂上,以满足挖掘臂的动力需求。而旋耕模块使用时,离合轴转动,从而将动力输入至旋耕刀轴,同时只维持基本的液压动力,以满足切换油缸A210、旋耕模块A、行走底盘110等设备的动力需求。
优选地,所述离合推板C410与推力轴承C430的座圈装配,推力轴承C430 的轴圈与轴承座C420装配,轴承座C420上设置有离合销槽C421,离合销槽C421 与离合销C361装配,离合销C361安装在离合滑轴C360上,离合滑轴C360与离合滑轴孔C331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离合滑轴孔C331设置在离合轴C330上,所述离合轴C330位于离合滑轴孔C331的两端处还分别设置有让位槽C332、弹簧孔C333,所述离合销C361穿出让位槽C332且可沿着离合轴轴向滑动。所述弹簧孔C333与第二离合弹簧C520的一端装配,第二离合弹簧C520的另一端与垫圈C371压紧或装配,所述第二离合弹簧C520对垫圈C371施加远离离合滑轴 C360的推力。所述垫圈C371套装在切换螺栓C370上,切换螺栓C370的一端与离合滑轴C360不可轴向移动装配,从而使得第二离合弹簧C520实际上是对离合滑轴施加远离轴承座C420的推力,以使得初始状态时,离合盘以离合器保持传动。
所述切换螺栓C370的端面与离合转轴C380的侧壁压紧,离合转轴C380与离合转轴座C15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离合转轴座C150安装在第二齿箱壳C120 上,且离合转轴C380一端穿出离合转轴座C150后与离合手柄C140装配,使用时可以通过离合手柄驱动离合转轴C380圆周转动。所述离合转轴C380在与切换螺栓C370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离合接通面C381、离合切断面C382,所述离合接通面C381与离合转轴C380的轴线间距小于离合切断面C382与离合转轴 C380的轴线间距,这就使得离合接通面C381、离合切断面C382分别与切换螺栓接触时切换螺栓在轴向上具有一定的位移量,通过这个位移量驱动离合盘轴向移动以实现动力接通、切断。具体如下:
图26展示的是初始状态,也就是离合盘C270与离合器C260压紧传动的状态,此时离合接通面C381与切换螺栓C370压紧。而需要切断离合盘C270与离合器C260之间的动力传输时,通过离合手柄C140转动离合转轴C380,使得离合转轴C380圆周转动直到切换螺栓C370与离合接通面C381分离、与离合切断面C382压紧。在此过程中,离合切断面C382会对切换螺栓C370施加轴向压缩第二离合弹簧C520的弹力,从而驱动离合滑轴C360轴向向离合器移动,离合滑轴C360通过离合销C361推动轴承座C420、离合推板C410、离合盘C270向第二离合齿轮C232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弹簧C510被压缩而存储弹力,此时离合盘C270与离合器C260的传动切断。需要恢复至初始状态时,只需要将离合手柄反转使得离合转轴C380恢复至图26状态即可。
本实施例中,离合接通面C381为在离合转轴C380圆周方向切割出的一个平面,而离合切断面C382为离合转轴C380与离合接通面C381对应的侧壁上未切割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缠刀,防缠刀在旋耕刀轴轴向上靠近旋耕刀的端部;防缠刀一端通过刀座安装在防缠刀轴上,所述防缠刀轴与刀座不可相对圆周转动,防缠刀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旋耕壳且防缠刀轴与旋耕壳可圆周转动装配;转动防缠刀轴,使得防缠刀向旋耕刀轴移动至切断工位后即可通过防缠刀切断缠绕在旋耕刀、旋耕刀轴上的杂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缠刀轴还与联动件一端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联动件还与防缠驱动轴不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通过防缠驱动轴可直接驱动防缠刀轴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缠驱动轴与轴套可圆周转动装配,轴套安装在防缠支杆上,防缠支杆一端通过第四销轴与第一旋耕快接件铰接。
4.一种旋耕模块,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缠绕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耕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耕壳、切换油缸,旋耕壳上安装有传动壳,所述传动壳一端装入旋耕壳内侧且与动力壳装配,动力壳与旋耕刀轴可圆周转动装配,旋耕刀轴穿出动力壳后与旋耕刀装配;
传动壳上分别安装有旋耕连接板、旋耕切换板;旋耕连接板通过第三销轴与第一旋耕快接件铰接,第一旋耕快接件设置在旋转机座上;切换油缸的远离切换油缸轴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二旋耕快接件铰接,切换油缸轴通过第二销轴与旋耕切换板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耕刀轴上安装有第一旋耕伞齿轮,所述第一旋耕伞齿轮与第二旋耕伞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旋耕伞齿轮安装在第一旋耕传动轴的一端上,第一旋耕传动轴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第一旋耕传动齿,所述第一旋耕传动齿与第二旋耕传动齿啮合传动,所述第二旋耕传动齿安装在第二旋耕传动轴的一端上,第二旋耕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齿箱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旋耕传动轴、第二旋耕传动轴分别安装在动力壳、传动壳内且与之可圆周转动装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耕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盖,防护盖将旋耕刀上方遮挡,所述防护盖通过第二合页与旋耕壳铰接,且防护盖上设置有防护铰接耳,防护铰接耳与铰接短轴铰接,铰接短轴安装在活动轴的一端上,所述活动轴的另一端穿过铰接座;所述活动轴可相对于铰接座轴向滑动,所述铰接座通过第五销轴与活动支板铰接,所述活动支板安装在旋耕壳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轴位于铰接座与铰接短轴之间的部分上安装有第一弹簧销,所述活动轴位于铰接座与第一弹簧销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一活动弹簧,所述第一活动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铰接座、第一弹簧销装配或压紧。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旋耕模块,其特征在于,活动轴过铰接座的一端与第二弹簧销装配,所述活动轴位于铰接座和第二弹簧销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二活动弹簧,第二活动弹簧的两端内分别与铰接座、第二弹簧销装配或压紧。
10.一种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旋耕模块。
CN202122838394.6U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防缠绕机构、旋耕模块和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 Active CN216437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8394.6U CN216437909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防缠绕机构、旋耕模块和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38394.6U CN216437909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防缠绕机构、旋耕模块和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7909U true CN216437909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3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38394.6U Active CN216437909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防缠绕机构、旋耕模块和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79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0003A (zh) * 2022-07-15 2022-08-30 佛山市南海区中宇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织布机的边料收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0003A (zh) * 2022-07-15 2022-08-30 佛山市南海区中宇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织布机的边料收集装置
CN114960003B (zh) * 2022-07-15 2023-11-17 佛山市南海区中宇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织布机的边料收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37909U (zh) 一种防缠绕机构、旋耕模块和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
CN103636457B (zh) 树木移栽机
CN103081593A (zh) 履带自走式多功能旋耕挖掘机
CN106900485A (zh) 一种履带式挖树机
CN106489366B (zh) 开沟机
CN202340373U (zh) 一种微耕机
CN216451781U (zh) 一种脱困机构及其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
CN216331670U (zh) 一种牵引式甘蔗田间收集搬运机
CN114175876B (zh) 一种多功能农用综合整治机械
CN111409714A (zh) 一种山地果园多功能履带拖拉机
CN203675781U (zh) 树木移栽机
CN110692486B (zh) 一种园林施工用树苗起苗装置
CN114766106B (zh) 一种多功能履带式旋耕机
CN201523527U (zh) 果林开沟机
CN109041678B (zh) 后置式开沟机
CN101982619B (zh) 连续式电缆、管线挖沟机
CN212099108U (zh) 一种山地果园多功能履带拖拉机
CN218851245U (zh) 一种开沟埋藤机
CN215012231U (zh) 一种背负式竹根清理机
CN220173729U (zh) 一种铰接式多地形农耕机
CA2515046A1 (en) Land clearing vehicle and track assembly therefor
CN212970675U (zh) 一种农业用便于松土的装置
CN220416162U (zh) 一种防缠草变速箱及旋耕机
CN214708666U (zh) 一种园林绿化工程用种植装置
CN21580191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自带清洗功能的自动清淤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