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7497U - 用户前置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户前置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7497U
CN216437497U CN202122941365.2U CN202122941365U CN216437497U CN 216437497 U CN216437497 U CN 216437497U CN 202122941365 U CN202122941365 U CN 202122941365U CN 216437497 U CN216437497 U CN 216437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outdoor unit
building
user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413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超
李锐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413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7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7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7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户前置设备,该用户前置设备包括室外单元,所述室外单元用于与建筑物的朝向基站一侧的外墙相连,所述室外单元内设有5G天线;室内单元,所述室内单元设置于所述建筑物的内部,所述室内单元内设有主板和WiFi天线,所述WiFi天线与所述主板连接;传输线,所述传输线用于穿过所述建筑物的墙壁,并连接所述5G天线和所述主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户前置设备可提供较好的通信信号,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Description

用户前置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前置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指的是用户前端与运营商基站网络之间直接对接的设备,用于将运营商提供的通信信号转换为用户可直接接入的WiFi信号或以太网信号。
用户前置设备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室内,其包括主板、5G天线、WiFi天线,5G天线用于接收运营商提供的通信信号,5G天线与主板相连,WiFi天线与主板相连,以将运营商提供的通信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用户前置设备还可以设置以太网结构,以使用户可通过网线与用户前置设备连接。
然而,由于建筑物的各个墙壁内均设有钢筋,其会影响无线信号传输,导致室内的通信信号较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户前置设备,其可提供较好的通信信号,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户前置设备,其包括室外单元,所述室外单元用于与建筑物的朝向基站一侧的外墙相连,所述室外单元内设有5G天线;室内单元,所述室内单元设置于所述建筑物的内部,所述室内单元内设有主板和WiFi天线,所述WiFi天线与所述主板连接;传输线,所述传输线用于穿过所述建筑物的墙壁,并连接所述5G天线和所述主板。
可选的,所述5G天线为定向天线。
可选的,所述5G天线的辐射方向图的主瓣用于指向所述基站。
可选的,所述用户前置设备还包括室外连接结构,所述室外连接结构包括抱杆、夹持组件和固定件;所述抱杆与所述建筑物相连,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固定在所述抱杆的外壁面上,且所述夹持组件在沿所述抱杆高度方向的高度以及沿所述抱杆周向的安装方向均可调;所述室外单元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转动相连,且所述室外单元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抱杆的高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可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扣合件、第二扣合件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扣合并夹持所述抱杆,所述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所述室外单元与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中的任一者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一紧固件以及所述固定件均为螺纹连接件。
可选的,所述室内单元和所述室外单元内均设有防护壳和盘线件,所述盘线件与所述防护壳转动相连;所述盘线件包括绕线部和操作部,所述绕线部位于所述防护壳内,用于缠绕所述传输线,所述操作部伸出至所述防护壳外,以供握持。
可选的,所述用户前置设备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所述盘线件与所述防护壳,以使所述盘线件与所述防护壳相对固定。
可选的,所述防护壳为绝缘件。
可选的,所述室内单元内还设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主板相对设置,所述防护壳与所述散热件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户前置设备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将用户前置设备分为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可以将5G天线设置在室外单元处,并将主板和WiFi天线设置在室内单元处,这样,建筑物腔壁上的钢筋不会影响5G天线与基站之间的通信,用户前置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效果较好,也就使得建筑物内部的通信信号较好,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户前置设备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前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室外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防护壳与盘线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用户前置设备;
100:室外单元;
200:室内单元;
300:传输线;
400:室外连接结构;
410:抱杆;
421:第一扣合件;
422:第二扣合件;
423:第一紧固件;
430:固定件;
500:防护壳;
600:盘线件;
610:绕线部;
620:操作部;
700:建筑物;
710:窗户;
800:基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于建筑物内通常设有钢筋,各部分钢筋构成笼状结构,其具有信号屏蔽的效果,且5G信号的频率较高,高频电磁波绕设障碍物的能力较弱。这样,位于建筑物内部的用户前置设备与运营商的基站之间通信效果较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前置设备,其具有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室外单元位于建筑物的外侧,用于与运营商的基站进行通信,以接收运营商提供的无线通信信号。室内单元位于建筑物内侧,并与与室外单元连接,以将室外单元接收到的无线通信信号转换为用户可直接接入的WiFi信号或以太网信号。这样,用户前置设备可不受建筑物内部的钢筋影响,建筑物内部的通信信号较好,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前置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室外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防护壳与盘线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前置设备10,其包括室外单元100,室外单元100包括防护壳500,室外单元100用于与建筑物700的朝向基站800一侧的外墙相连,即防护壳500与建筑物700的外墙相连。
室外单元100内设有5G天线,5G天线用于与基站800之间进行通信,并获取无线通信信号,5G天线容置在防护壳500内,以为5G天线形成防护。
防护壳500与建筑物700的外墙之间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拆装。且室外单元100设置在建筑物700朝向基站800的一侧,即用户在建筑物700上安装室外单元100时,该建筑物700不在室外单元100与基站800之间,以避免该建筑物700上的钢筋影响5G信号与基站800之间的通信。
用户前置设备10还包括室内单元200,室内单元200也包括防护壳500,室内单元200设置于建筑物700的内部,例如防护壳500与建筑物700的内墙相连。
室内单元200内设有主板和WiFi天线,主板可以为电路板,WiFi天线的个数可以为两个或更多,WiFi天线与主板连接,以向室内发送WiFi信号。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200上还设有以太网接口,这样,用户可通过网线实现终端设备与室内单元200之间的连接。
其中,WiFi天线与主板分别设置在室内单元200相对的两侧,例如,主板设置在防护壳500的底部,WiFi天线设置在防护壳500的顶部。
用户前置设备10还包括传输线300,传输线300连接5G天线和主板,即传输线300包括射频线缆,用于将5G天线接收的通信信号输送至主板。
可以理解的,室内单元200上还设有电源接口,室内单元200通过电连接线与电源相连,以为室内单元200供电。其中,传输线300还包括电连接线,以为室外单元100供电。
其中,传输线300用于穿过建筑物700的墙壁。也就是说,建筑物700的墙壁上设有穿线孔,例如,用户前置设备10可以设置在建筑物700的窗户710位置处,传输线300经由窗户710穿过建筑物700的墙壁,以避免降低建筑物700的强度。
这样,通过将用户前置设备10设置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并将设有5G天线的室外部分固定在建筑物700的外墙上,且将室内部分设置在建筑物700的内部,可以避免建筑物700影响用户前置设备10与基站800之间的通信,建筑物700内部的通信信号较好,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5G天线可以为全向天线,5G天线可以接收从各个方向向其传输来的通信信号。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5G天线还可以为定向天线,例如5G天线为半球贴片天线。且5G天线的辐射方向图的主瓣用于指向基站800。这样,建筑物700既不会影响通信信号的传输,还能降低5G天线的成本以及尺寸。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前置设备10还包括室外连接结构400,用于将用户前置设备10固定在建筑物700的外墙上。
其中,室外连接结构400包括抱杆410,抱杆410与建筑物700相连。抱杆410可以为杆状或管状结构,抱杆410的材质可以为钢、铁等,强度较高。抱杆41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者并列设置的多个,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抱杆410可沿不同方向延伸,例如抱杆410沿竖直方向延伸,抱杆410与建筑物700外墙的墙面平行设置。
室外连接结构400还包括夹持组件,例如夹持组件可以为夹爪结构,夹持组件夹持固定在抱杆410的外壁面上,且夹持组件在沿抱杆410高度方向的高度以及沿抱杆410周向的安装方向均可调。
室外连接结构400还包括固定件430,室外单元100通过固定件430与夹持组件转动相连,且室外单元100的转动方向与抱杆410的高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这样,通过调节夹持组件在抱杆410上的高度,可以调节室外单元100的安装高度。通过调节夹持组件沿抱杆410周向的安装方向,可以调节室外单元100的安装方向。通过调节固定件430与夹持组件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室外单元100的俯仰角,也就是调节5G天线的俯仰角。
也就是说,在安装用户前置设备10时,可以通过室外连接结构400以及基站800位置调节室外单元100的高度、安装方向、俯仰角等安装参数,以使室外单元100可有效接收基站800的通信信号,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扣合件421、第二扣合件422,第一扣合件421、第二扣合件422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部件,第一扣合件421和第二扣合件422相互扣合并夹持抱杆410,这样,第一扣合件421、第二扣合件422以及抱杆410相对固定并连接为一个整体。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扣合件421和第二扣合件422可分别设置容置抱杆410的容置槽,第一扣合件421的容置槽开口与第二扣合件422的容置槽开口相对设置。夹持组件固定在抱杆410上时,抱杆410位于容置槽内,这样,第一扣合件421与抱杆410之间以及第二扣合件422与抱杆410之间的接触面积均较大,夹持组件与抱杆4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大。
其中,室外单元100与第一扣合件421和第二扣合件422中的任一者相连,这样,室外单元100通过夹持组件固定在抱杆410上。且当夹持组件固定在抱杆410上的不同位置时,室外单元100具有不同的高度。当夹持组件位于抱杆410的周向的不同位置时,室外单元100也具有不同的安装方向,结构单元,易于拆装调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423,第一紧固件423连接第一扣合件421和第二扣合件422,例如,第一紧固件423可与第一扣合件421和第二扣合件422中的一者转动相连,夹持组件固定在抱杆410上时,第一紧固件423可勾接固定第一扣合件421和第二扣合件422中的另一者,以使第一扣合件421和第二扣合件422夹持在抱杆410的外壁面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件423为螺纹连接件。此时,第一扣合件421和第二扣合件422上均设置供螺纹连接件穿过的通孔。通过旋松螺纹紧固件,可以使得第一扣合件421和第二扣合件422之间的间距变大,以调节夹持组件在抱杆410上的高度以及安装方向。通过拧紧螺纹连接件,可以使得第一扣合件421和第二扣合件422朝向靠近彼此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一扣合件421和第二扣合件422与抱杆410抵接并夹紧抱杆410,以实现将夹持组件固定在抱杆410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可设置弧形导向槽(未示出),以通过室外单元100沿弧形导向槽的相对位置,调节室外单元100的俯仰角。为简化室外连接结构400,固定件430均为螺纹连接件。
以室外单元100与第一扣合件421相连为例,此时,室外单元100和第一扣合件421上均设有供螺纹连接件穿过的通孔,通过旋松而不拆卸螺纹连接件,可以调节室外单元100与夹持组件之间的夹角。当将室外单元100调节至预设角度时,可以拧紧固定件430,以使室外单元100具有预设的俯仰角,结构简单,易于拆装调节。
其中,固定件430的延伸方向与抱杆410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例如夹角为90°,抱杆410沿竖直方向设置,固定件430沿水平方向设置。
考虑到室内单元200和室外单元100分别位于墙壁的两侧,传输线300可预留较大长度,以允许将室内单元200和室外单元100分别固定在不同位置处。
这样,为避免传输线300较为杂乱的布置在防护壳500内,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200和室外单元100内均设有盘线件600,盘线件600与防护壳500转动相连。这样,通过转动盘线件600,可将传输件盘绕在盘线件600上,以简化防护壳500的内腔,通过反方向转动盘线件600,还可以将传输线300从盘线件600上取下。
具体的,盘线件600包括绕线部610,绕线部610位于防护壳500内,用于缠绕传输线300,其中,绕线部610可以为杆状结构件,此时,传输线300缠绕在盘线件600的外壁面上,并通过防护壳500的内壁面对传输线300构成限位。可选的,限位部还可以为形成在盘线件600外壁面上的槽状结构,传输线300可缠绕固定在该槽状结构内。
其中,盘线件600还包括操作部620,操作部620可与绕线部610一体形成,或者操作部620还可以为与绕线部610相连的把收件,把收件与绕线部610呈夹角设置,操作部620伸出至防护壳500外,以供用户握持,便于用户转动盘线件600,操作方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前置设备1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未示出),第二紧固件连接盘线件600与防护壳500,以使盘线件600与防护壳500相对固定。
其中,第二紧固件可为与防护壳500相连的磁性件,此时,操作部620也可为磁性件,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操作部620之间的磁性吸附力,使得操作部620与第二紧固件相对固定,以防止盘线件600自行转动。
可选的,第二紧固件还可以为销钉等紧固件,此时,操作部620与防护壳500上均设置有供第二紧固件穿过的紧固孔,以使操作部620与第二紧固件相对固定,以防止盘线件600自行转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防护壳500为绝缘件,这样,可以防止用户前置设备10触电短路,例如可以防止室外单元100受到雷击,这样,也就可以避免专门寻找适宜的按安装位置,也就不需要特别的进行接地处理。
防护壳500的材质可以为塑胶、硅胶等,制作成本较低。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200内还设有散热件,散热件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散热翅片、散热风扇等,散热件与主板相对设置,用于降低主板的温度,以避免用户前置设备10工作时,主板的温度过高而出现故障。
其中,防护壳500与散热件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散热孔,散热孔连通防护壳500的内外两侧,这样,防护壳500内外两侧的气体可以相互流通,以降低防护壳500内气体的温度,避免主板的温度过高。
散热孔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散热孔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单元,所述室外单元用于与建筑物的朝向基站一侧的外墙相连,所述室外单元内设有5G天线;
室内单元,所述室内单元设置于所述建筑物的内部,所述室内单元内设有主板和WiFi天线,所述WiFi天线与所述主板连接;
传输线,所述传输线用于穿过所述建筑物的墙壁,并连接所述5G天线和所述主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5G天线为定向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5G天线的辐射方向图的主瓣用于指向所述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前置设备还包括室外连接结构,所述室外连接结构包括抱杆、夹持组件和固定件;
所述抱杆与所述建筑物相连,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固定在所述抱杆的外壁面上,且所述夹持组件在沿所述抱杆高度方向的高度以及沿所述抱杆周向的安装方向均可调;
所述室外单元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转动相连,且所述室外单元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抱杆的高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扣合件、第二扣合件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扣合并夹持所述抱杆,所述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
所述室外单元与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中的任一者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以及所述固定件均为螺纹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单元和所述室外单元内均设有防护壳和盘线件,所述盘线件与所述防护壳转动相连;
所述盘线件包括绕线部和操作部,所述绕线部位于所述防护壳内,用于缠绕所述传输线,所述操作部伸出至所述防护壳外,以供握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前置设备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所述盘线件与所述防护壳,以使所述盘线件与所述防护壳相对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为绝缘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单元内还设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主板相对设置,所述防护壳与所述散热件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散热孔。
CN202122941365.2U 2021-11-26 2021-11-26 用户前置设备 Active CN216437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1365.2U CN216437497U (zh) 2021-11-26 2021-11-26 用户前置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1365.2U CN216437497U (zh) 2021-11-26 2021-11-26 用户前置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7497U true CN216437497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40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41365.2U Active CN216437497U (zh) 2021-11-26 2021-11-26 用户前置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7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2284B (zh) 客户前置设备
EP1902434A2 (en) Universal antenna housing
EP1291960A2 (en) Antenna with heat sink
KR102664005B1 (ko) 안테나 및 전자 장치
WO2017054127A1 (zh) 一种通信设备
CN216437497U (zh) 用户前置设备
JPH10145126A (ja) 設備機器用アンテナ
JP2004096572A (ja) 屋内移動通信装置
CN211980862U (zh)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KR101584551B1 (ko) 재방사 안테나 및 무선충전장치
CN210468076U (zh) 大规模mimo阵列天线
KR20150011041A (ko) 하우징 및 그를 갖는 다중 대역 안테나
CN111555013A (zh)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111029716B (zh) 一种rfid天线装置
US117699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ing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and mounting member
JP5407067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3072243B2 (ja) アンテナ
CN216288945U (zh) 一种通用型天线装置
CN220629355U (zh) 一种路由器及其主板组件
CN219088912U (zh) 蒸烤设备
CN111121236B (zh) 无线通信设备及空调器
KR102666066B1 (ko) 밀리미터 웨이브 통신을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마운트 부재
CN216122406U (zh) 一种网络传输设备和系统
CN215266649U (zh) 天线及电子设备
KR102584427B1 (ko) 무선 충전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