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6083U - 卷芯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卷芯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6083U
CN216436083U CN202123125466.9U CN202123125466U CN216436083U CN 216436083 U CN216436083 U CN 216436083U CN 202123125466 U CN202123125466 U CN 202123125466U CN 216436083 U CN216436083 U CN 216436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current collector
positive
active layer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254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琳川
宋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254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6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6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6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芯及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卷芯包括:依次层叠后卷绕在一起的隔膜、负极片、隔膜和正极片;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层以及第一胶纸;负极活性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相对的两面;负极集流体远离卷芯的中心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负极空箔区;正极片包括具有第一区域的正极集流体;第一胶纸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背离卷芯的中心的表面上并位于负极空箔区内,第一胶纸与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之间的隔膜或第第一区域的边缘接触。电池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卷芯。由于第一胶纸能够防止刺穿隔膜的毛刺与负极集流体接触,从而避免卷芯微短接,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卷芯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芯及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电子产品都通过电池进行驱动。其中,锂离子电池因为其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各领域的电子产品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卷芯;其中,卷芯包括由内到外卷绕在一起的隔膜、负极片、隔膜和正极片;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层、负极耳以及负极耳胶纸;负极活性层涂覆负极集流体相对的两面;负极集流体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负极空箔区,负极耳焊接在负极空箔区内,负极空箔区相对的两侧面均设置有负极耳胶纸,两个负极耳胶纸相对设置并且其中一个负极耳胶纸覆盖负极耳;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正极活性层、正极耳以及正极耳胶纸;正极活性层涂覆正极集流体相对的两面,正极集流体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正极空箔区,正极耳焊接在正极空箔区内,正极空箔区相对的两侧面设置有正极耳胶纸,两个正极耳胶纸相对设置并且其中一个正极耳胶纸覆盖正极耳。
然而,由于正极集流体为铝箔时其末端会出现毛刺,从而刺穿隔膜而使得负极集流体与正极集流体短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芯及电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毛刺的出现而使得负极集流体和正极集流体短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卷芯,包括依次层叠后卷绕在一起的隔膜、负极片、隔膜和正极片;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层以及第一胶纸;
所述负极活性层涂覆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相对的两面;
所述负极集流体远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负极空箔区;
所述正极片包括具有第一区域的正极集流体;
所述第一胶纸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表面上并位于所述负极空箔区内,所述第一胶纸与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之间的隔膜或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胶纸的厚度大于5μm;和/或,
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
可选地,所述负极空箔区包括第一负极空箔区和第二负极空箔区;
所述第一负极空箔区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
所述第二负极空箔区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第一负极空箔区的侧面上;所述第一负极空箔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负极空箔区的长度;
所述第一胶纸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空箔区内。
可选地,所述负极活性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层和第二负极活性层;
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的第一端紧靠所述卷芯的中心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胶纸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负极活性层涂覆所述负极集流体朝向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二负极活性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第一端对齐,所述第二负极活性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负极片还包括负极耳和第二胶纸;
所述负极耳设置在所述负极空箔区内且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
所述第一胶纸位于所述负极活性层和负极耳之间;
所述第二胶纸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负极耳的侧面上并与所述负极耳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负极片还包括负极耳、第三胶纸和第四胶纸;
所述负极耳设置在所述负极空箔区内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
所述第三胶纸覆盖所述负极耳;
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负极耳的一面覆盖有所述第四胶纸,所述第四胶纸与所述第三胶纸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正极片还包括正极活性层;
所述正极活性层涂覆所述正极集流体相对的两面,所述正极活性层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卷芯的中心设置并且所述正极活性层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正极集流体靠近所述卷芯的中心的第一端的端面共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正极活性层包括第一正极活性层和第二正极活性层;
所述第一正极活性层涂覆所述正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一面;
所述第二正极活性层涂覆所述正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另一面并且所述第二正极活性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层的长度。
可选地,还包括正极耳、第五胶纸和第六胶纸;
所述正极集流体远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正极空箔区;
所述正极耳设置在所述正极空箔区内所述正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
所述第五胶纸覆盖所述正极耳;
所述正极集流体背离所述正极耳的一面覆盖有所述第六胶纸,所述第六胶纸与所述第五胶纸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和上述的卷芯;所述卷芯设置在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芯及电池,包括依次层叠后卷绕在一起的隔膜、负极片、隔膜和正极片;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层以及第一胶纸;负极活性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相对的两面;负极集流体远离卷芯的中心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负极空箔区;正极片包括具有第一区域的正极集流体;第一胶纸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背离卷芯的中心的表面上并位于负极空箔区内,第一胶纸用于与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之间的隔膜或第一区域的边缘接触。当正极集流体的尾部上的毛刺刺穿隔膜后,第一区域的边缘与第一胶纸接触,由于毛刺不能将第一胶纸刺穿,从而将毛刺与负极集流体隔开,进而正极集流体与负极集流体不会短接,避免了电池内部的卷芯微短路。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卷芯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卷芯的尾部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正极片的俯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正极片的剖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负极片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芯的尾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负极片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正极片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负极片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正极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隔膜;
20-负极片;21-负极集流体;
22-负极活性层;221-第一负极活性层;222-第二负极活性层;
23-第一胶纸;
24-负极空箔区;241-第一负极空箔区;242-第二负极空箔区;
25-负极耳;26-第二胶纸;27-第三胶纸;28-第四胶纸;
30-正极片;31-正极集流体;32-第一区域;
33-正极活性层;331-第一正极活性层;332-第二正极活性层;
34-正极耳;35-第五胶纸;36-第六胶纸;
37-正极空箔区;371-第一正极空箔区;372-第二正极空箔区;
41-负极耳胶纸;42-正极耳胶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卷芯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卷芯的尾部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正极片的俯视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正极片的剖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负极片的剖视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电子产品都通过电池进行驱动。其中,锂离子电池因为其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各领域的电子产品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图1-图5所示,相关技术中,电池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卷芯;其中,卷芯包括由内到外卷绕在一起的隔膜10、负极片20、隔膜10和正极片30;负极片20包括负极集流体21、负极活性层22、负极耳25以及负极耳胶纸41;负极活性层22涂覆负极集流体21相对的两面;负极集流体21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负极空箔区24,负极耳25焊接在负极空箔区24内,负极空箔区24相对的两侧面均设置有负极耳胶纸41,两个负极耳胶纸41相对设置并且其中一个负极耳胶纸41覆盖负极耳25;正极片30包括正极集流体31、正极活性层33、正极耳34以及正极耳胶纸42;正极活性层33涂覆正极集流体31相对的两面,正极集流体31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正极空箔区37,正极耳34焊接在正极空箔区37内,正极空箔区37相对的两侧面设置有正极耳胶纸42,两个正极耳胶纸42相对设置并且其中一个正极耳胶纸42覆盖正极耳34。
然而,由于正极集流体为铝箔时其末端会出现毛刺,从而刺穿隔膜而使得负极集流体与正极集流体短接。
经过仔细分析,本公开地发明人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正极集流体为铝箔,将铝箔剪断后其刃口容易出现毛刺;与此同时隔膜的韧性较小,不能阻挡毛刺,从而毛刺很容易刺穿隔膜,使得负极集流体和正极集流体短接。为此,本公开在负极集流体与毛刺接触的区域内设置有胶纸,胶纸与刺穿隔膜的毛刺接触,以避免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短接,从而防止卷芯微短路。
具体地,本公开提供一种卷芯,包括依次层叠后卷绕在一起的隔膜、负极片、隔膜和正极片;正极片包括具有第一区域的正极集流体;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层以及第一胶纸;负极集流体远离卷芯的中心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负极空箔区;第一胶纸覆盖在负极集流体背离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并位于负极空箔区内。当第一区域内的毛刺未刺穿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之间的隔膜时,第一胶纸与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之间的隔膜接触,从而第一胶纸能够承托隔膜。当第一区域内的毛刺刺穿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之间的隔膜时,第一胶纸与第一区域内的毛刺接触,由于毛刺不能将第一胶纸刺穿,因此,可以避免刺穿隔膜的毛刺与负极集流体接触,从而防止负极集流体和正极集流体短接。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芯及电池进行详细说明。
图6为本实施例的卷芯的尾部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负极片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正极片的剖视图。
如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卷芯,包括依次层叠后卷绕在一起的隔膜10、负极片20、隔膜10和正极片30。其中,正极片30包括具有第一区域32的正极集流体31。
负极片20包括负极集流体21、负极活性层22以及第一胶纸23。其中,负极活性层22涂覆于负极集流体21相对的两面;负极集流体21远离卷芯的中心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负极空箔区24。
第一胶纸23设置在负极集流体21背离卷芯的中心的表面上并位于负极空箔区24内,第一胶纸23与正极集流体31和负极集流体21之间的隔膜10或第一区域32的毛接触。
第一胶纸23可以采用极耳胶纸;或者,第一胶纸23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胶纸,例如,透明封箱胶带。
由于卷绕后的正极片30的尾部位于负极片20的负极空箔区24内,故将第一胶纸23设置在负极空箔区24内,以确保第一胶纸23能够与刺穿隔膜10的毛刺接触。
裸露形成的负极空箔区24是通过负极活性层22涂覆负极集流体21相对的两面形成的,即负极活性层22只涂覆部分负极集流体21相对两面上的一部分,从而裸露形成负极空箔区24。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规格的卷芯的负极片20和正极片30的长度不同,故第一胶纸23的位置应当根据卷绕后的正极片30的尾部位置而定,即第一胶纸23在负极空箔区24内的具体位置。
由于负极片20位于正极片30的内侧,第一胶纸23覆盖在负极集流体21朝向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第一胶纸23可与正极集流体31的尾部的毛刺接触。
第一胶纸23的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区域32的面积,可将正极集流体31的尾部的所有毛刺与负极集流体21阻隔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胶纸23的形状是多边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胶纸23紧固设置在负极集流体21上,第一胶纸23可以与负极集流体21和正极集流体31之间的隔膜10或第一区域32的边缘,换言之,毛刺不刺穿隔膜10时,第一胶纸23承托隔膜10;毛刺刺穿隔膜10时,第一胶纸23承托第一区域32内的毛刺,即第一胶纸23承托正极集流体31的末端。
需要指出的是,卷芯的中心指的是隔膜10、负极片20和正极片30的首端。
可选地,正极集流体31为矩形的铝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32指的是正极集流体31末端的一部分,并且在正极集流体31的制备过程中,第一区域32内可能产生毛刺,即毛刺是位于第一区域32内。由于毛刺是将铝箔剪断后出现的,故毛刺通常位于铝箔的端部,在大多数情况下,毛刺位于第一区域32的边缘,其中,第一区域32的边缘可以理解为正极集流体31末端。当然,毛刺也可能产生在第一区域32内部。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胶纸23的厚度大于5μm;和/或,负极集流体21为铜箔。
第一胶纸23的厚度大于5μm,毛刺便不会刺穿第一胶纸23,防止负极集流体21和正极集流体31短接。例如,当第一胶纸23采用极耳胶纸时,其厚度可以为12μm。
负极集流体21为铜箔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且,负极集流体21的形状为矩形。
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负极空箔区24包括第一负极空箔区241和第二负极空箔区242。其中,第一负极空箔区241位于负极集流体21背离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
第二负极空箔区242位于负极集流体21背离第一负极空箔区241的侧面上;第一负极空箔区241的长度大于第二负极空箔区242的长度;第一胶纸23设置在第一负极空箔区241内。
第一负极空箔区241和第二负极空箔区242均由负极活性层22覆盖部分负极集流体21后形成。
第一负极空箔区241和长度和第二负极空箔区242的长度均指的是沿负极集流体21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第二负极空箔区242位于负极集流体21背离第一负极空箔区241的侧面上,换言之,第一负极空箔区241和第二负极空箔区242相对设置。
负极耳25设置在第一负极空箔区241内。
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负极活性层22包括第一负极活性层221和第二负极活性层222。其中,第一负极活性层221的第一端紧靠卷芯的中心设置并与第一胶纸23位于负极集流体21的同一侧。
第二负极活性层222涂覆负极集流体21朝向卷芯的中心的一面并且第二负极活性层222的第一端与第一负极活性层221第一端对齐,第二负极活性层222的长度大于第一负极活性层221的长度。
第一负极活性层221设置负极集流体21靠近卷芯的中心的一面上以形成第一负极空箔区241。
第一负极活性层221的宽度等于负极集流体21的宽度;第一负极活性层221的长度小于负极集流体21的长度,其长度根据负极片20的设计要求而定。
第一负极活性层221可由碳粉制成。
第二负极活性层222涂覆负极集流体21背离卷芯的中心的一面,即第二负极活性层222与第一负极活性层221相对设置。
第二负极活性层222的宽度等于负极集流体21的宽短;第二负极活性层222的长度小于负极集流体21的长度,其长度根据负极片20的设计要求而定。
第二负极活性层222也由碳粉制成。
第一负极活性层221和第二负极活性层222的厚度均在40μm以上。
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选地的实施方式中,负极片20还包括负极耳25和第二胶纸26。其中,负极耳25设置在负极空箔区24内负极集流体21背离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
第一胶纸23位于负极活性层22和负极耳25之间;第二胶纸26设置在负极集流体21背离负极耳25的侧面上并与负极耳25相对设置。负极耳25表面裸露设置,可提高卷芯的生产效率。
由于负极耳25与负极集流体21焊接连接时负极耳25以及负极集流体21与负极耳25接触的区域上均会出现焊接凸起,而焊接凸起会刺穿隔膜10,因此,通过设置第二胶纸26,可避免负极集流体21上的焊接凸起刺穿隔膜10而使得负极集流体21与正极集流体31短接。
由于卷芯外由内到外依次套有保护膜和外壳且外壳是作为负极,因此,即使负极耳25上的焊接凸起刺穿保护膜而与外壳接触,也不会影响卷芯的正常使用,从而负极耳25的表面上可不覆盖有极耳胶纸;由于负极耳25的表面上不覆盖极耳胶纸,可以降低卷芯的生产成本和提高卷芯的生产效率。
图9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负极片的剖视图。
如图9所示,在另一种可选地的实施方式中,负极片20还包括负极耳25、第三胶纸27和第四胶纸28。其中,负极耳25设置在负极空箔区24内负极集流体21背离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第三胶纸27覆盖负极耳25;负极集流体21背离负极耳25的一面覆盖有第四胶纸28,第四胶纸28与第三胶纸27相对设置。第三胶纸27和第四胶纸28的设置,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从上述的内容可知,负极耳25与负极集流体21焊接后出现焊接凸起,第三胶纸27覆盖负极耳25上的焊接凸起,第四胶纸28覆盖负极集流体21上的焊接凸起,能够避免隔膜10损坏和保护膜损坏,以此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图10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正极片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正极片30还包括正极活性层33。其中,正极活性层33涂覆正极集流体31相对的两面,正极活性层33的第一端靠近卷芯的中心设置并且正极活性层33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正极集流体31靠近卷芯的中心的第一端的端面共面设置,从而可避免正极集流体31的头部的毛刺刺穿隔膜10而使得正极集流体31的头部与负极集流体21短接。
由于正极集流体31是连续裁断生产,故在正极集流体31的断面处会出现毛刺。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一胶纸23防止正极集流体31的尾部的毛刺与负极集流体21接触。
由于正极活性层33的厚度在40μm以上,而具有毛刺的正极集流体31的头部厚度不超过12μm,因此,通过正极活性层33覆盖正极集流体31的头部的毛刺,可以避免正极集流体31的头部的毛刺刺穿隔膜10与负极集流体21接触。
正极活性层33可以是钴酸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锂与镍酸锂中的一种。
需要指出的是,正极活性层33在正极集流体31相对的两面上的涂层厚度一致。
如图10所示,可选地,正极活性层33包括第一正极活性层331和第二正极活性层332。其中,第一正极活性层331涂覆正极集流体31背离卷芯的中心的一面。
第二正极活性层332涂覆正极集流体31背离卷芯的中心的另一面并且第二正极活性层332的长度大于第一正极活性层331的长度。
第一正极活性层331和第二正极活性层332的宽度均等于正极集流体31的宽度;第一正极活性层331和第二正极活性层332的厚度相等,例如,第一正极活性层331和第二正极活性层332的厚度均为40μm。
如图8和图10所示,可选地,正极片30还包括正极耳34、第五胶纸35和第六胶纸36。其中,正极集流体31远离卷芯的中心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正极空箔区37。
正极耳34设置在正极空箔区37内正极集流体31背离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第五胶纸35覆盖正极耳34。
正极集流体31背离正极耳34的一面覆盖有第六胶纸36,第六胶纸36与第五胶纸35相对设置。
由于正极耳34与正极集流体31焊接连接,从而正极耳34和正极集流体31上会出现焊接凸起,通过第五胶纸35覆盖正极耳34的焊接凸起以及第六胶纸36覆盖正极集流体31上的焊接凸起,可以避免焊接凸起对卷芯的安全造成影响。
如图10所示,正极空箔区37包括第一正极空箔区371和第二正极空箔区372,第一正极空箔区371设置在正极集流体31背离卷芯的中心的一面上,第二正极空箔区372设置在正极集流体31背离第一正极空箔区371的一面上。
其中,正极空箔区37是由正极活性层33覆盖部分正极集流体31而形成的,由于第一正极活性层331的长度小于第二正极活性层332的长度,故第一正极空箔区371的长度大于第二正极空箔区372的长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卷芯的制作方法,包括:
S1、制作正极片30。
制作的正极片30的可选步骤包括:
S11、采用铝箔制作出正极集流体31。
S12、在正极集流体31相对的两面上分别形成第一正极活性层331和第二正极活性层332,例如,可以采用涂覆的方式在正极集流体31上形成包括第一正极活性层331和第二正极活性层332的正极活性层33。
S13、将正极耳34焊接在具有正极活性层33的正极集流体31的正极空箔区37内。
S14、将第五胶纸35和第六胶纸36分别粘接在正极耳34的表面和正极集流体31的表面上。
S15、裁断出第一长度的正极集流体31以形成正极片30。
S2、制作负极片20。
制作负极片20的可选步骤包括:
S21、使用铜箔制作出负极集流体21。
S22、在负极集流体21相对的两面分别涂覆第一负极活性层221和第二负极活性层222。
S23、将负极耳25焊接在具有负极活性层22的负极集流体21的负极空箔区24内。
S24、将第一胶纸23粘接在具有负极耳25的负极集流体21的负极空箔区24内。
S25、将第二胶纸26粘接在具有第一胶纸23的负极集流体21的表面上。
S26、裁断出第二长度的负极集流体21以形成负极片20。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4和步骤S25可以同时进行;或者,步骤S24也可以在步骤S25完成后再进行。
S3、使用正极片30、负极片20和隔膜10经卷绕形成卷芯。
首先层叠出隔膜10、负极片20、隔膜10以及正极片30的待卷结构,然后通过卷绕设备将待卷结构卷绕出预定结构的卷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和步骤S2也可以同时进行;或者,先进行步骤S2,再进行步骤S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外壳和上述的卷芯;卷芯设置在外壳内。
卷芯的结构已在上述内容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阐述,由于卷芯包括第一胶纸23,从而卷芯不会出现微短路的情形,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卷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后卷绕在一起的隔膜、负极片、隔膜和正极片;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活性层以及第一胶纸;
所述负极活性层涂覆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相对的两面;
所述负极集流体远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负极空箔区;
所述正极片包括具有第一区域的正极集流体;
所述第一胶纸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表面上并位于所述负极空箔区内,所述第一胶纸与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之间的隔膜或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纸的厚度大于5μm;和/或,
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铜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空箔区包括第一负极空箔区和第二负极空箔区;
所述第一负极空箔区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
所述第二负极空箔区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第一负极空箔区的侧面上;所述第一负极空箔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负极空箔区的长度;
所述第一胶纸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空箔区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层和第二负极活性层;
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的第一端紧靠所述卷芯的中心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胶纸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负极活性层涂覆所述负极集流体朝向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一面并且所述第二负极活性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第一端对齐,所述第二负极活性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还包括负极耳和第二胶纸;
所述负极耳设置在所述负极空箔区内且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
所述第一胶纸位于所述负极活性层和负极耳之间;
所述第二胶纸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负极耳的侧面上并与所述负极耳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还包括负极耳、第三胶纸和第四胶纸;
所述负极耳设置在所述负极空箔区内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
所述第三胶纸覆盖所述负极耳;
所述负极集流体背离所述负极耳的一面覆盖有所述第四胶纸,所述第四胶纸与所述第三胶纸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还包括正极活性层;
所述正极活性层涂覆所述正极集流体相对的两面,所述正极活性层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卷芯的中心设置并且所述正极活性层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正极集流体靠近所述卷芯的中心的第一端的端面共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层包括第一正极活性层和第二正极活性层;
所述第一正极活性层涂覆所述正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一面;
所述第二正极活性层涂覆所述正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另一面并且所述第二正极活性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正极活性层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耳、第五胶纸和第六胶纸;
所述正极集流体远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末端两面裸露形成正极空箔区;
所述正极耳设置在所述正极空箔区内所述正极集流体背离所述卷芯的中心的侧面上;
所述第五胶纸覆盖所述正极耳;
所述正极集流体背离所述正极耳的一面覆盖有所述第六胶纸,所述第六胶纸与所述第五胶纸相对设置。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卷芯;所述卷芯设置在外壳内。
CN202123125466.9U 2021-12-13 2021-12-13 卷芯及电池 Active CN216436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5466.9U CN216436083U (zh) 2021-12-13 2021-12-13 卷芯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5466.9U CN216436083U (zh) 2021-12-13 2021-12-13 卷芯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6083U true CN216436083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7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25466.9U Active CN216436083U (zh) 2021-12-13 2021-12-13 卷芯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60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6616A (zh) * 2023-07-26 2023-08-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
WO2023216241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241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116646616A (zh) * 2023-07-26 2023-08-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6646616B (zh) * 2023-07-26 2024-03-1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13076A (zh) 智能电池及其锂电芯
CN216436083U (zh) 卷芯及电池
JP4075034B2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165152B (zh) 方形二次电池
JP4438784B2 (ja) 蓄電装置
CN111584823B (zh) 极片、电芯以及电池
WO2011001617A1 (ja) 捲回型電極群および電池
CN212517286U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JP2017069207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428600B (zh) 层叠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3921765B (zh) 一种圆柱型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10898A (zh) 锂电池电芯、锂电池电芯的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CN218385635U (zh) 电极片、电芯及扣式电池
CN216850053U (zh) 一种卷芯和电池
JP7330211B2 (ja) 角形二次電池
CN112820950A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5512303B2 (ja) 円筒型二次電池
CN112331930B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N109891640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2011129446A (ja) ラミネート形電池
JP2020102311A (ja) 捲回型電池および捲回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12543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
CN219497877U (zh) 多极耳电芯及多极耳电池
CN217933932U (zh) 电芯结构和电池
CN111584815A (zh) 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