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0830U - 一种直插式角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插式角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0830U
CN216430830U CN202122543670.6U CN202122543670U CN216430830U CN 216430830 U CN216430830 U CN 216430830U CN 202122543670 U CN202122543670 U CN 202122543670U CN 216430830 U CN216430830 U CN 216430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all
valve
cavity
slid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36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榆彬
熊伟
邱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feiling Sanitary Ware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feiling Sanitary Ware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feiling Sanitary Ware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feiling Sanitary Ware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436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0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0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0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ps Or C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插式角阀,包括能相互拆开或接合的止水组件和外阀组件。外阀组件包括阀壳、环形的滑套、第一弹性件和圆珠。阀壳进水端外壁面上具有沿周向环设的第一挡位面和第二挡位面,第一挡位面和第二挡位面之间设置圆珠孔,圆珠能露出圆珠孔两侧。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挡位面和第二挡位面之间并且抵接于第一挡位面。滑套环套在进水端之外,其内壁有内凸环。内凸环具有朝内的正环面和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正环面抵接圆珠,第一侧面抵接第一弹性件。滑套抵接第二挡位面。拉动滑套将第一弹性件完全压缩后,正环面脱离圆珠。阀壳的进水端接合止水组件时,内凸环压迫圆珠露出圆珠孔的底部并抵接于止水组件。在使用过程中,滑套不会脱离阀壳。

Description

一种直插式角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路连接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插式角阀。
背景技术
水路连接阀多用于装修行业的水电安装,是重要的水暖配件,其主要作用有:①转接内、外出水口;②调节水压;③作为封水和通水的开关。
申请号为CN201720400356.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快接接头的镀锌软管,包括金属软管和快接接头。在使用时,转动连接螺母,将金属软管与快速接头固定连接,将快接滑套向后滑动,使弧形凹槽与钢珠配合,扩大快接接头的内壁直径,便于快接接头安装,安装完成后松开快接滑套,使凸块挤压钢珠,并使钢珠固定在锥形孔的底端,锁紧快接接头;快接接头安装后球形阀芯被顶出,使流道与快接接头接通;拆除快接接头时,向后滑动快接滑套并用力向后拔,钢珠进弧形凹槽中,即可拔下快接接头,拔下快接接头时,复位弹簧推动球形阀芯堵住过孔,避免水流溢出。在该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快接滑套、弧形凹槽与钢珠结构,能实现快接接头同外部结构的快速安装和拆除;通过金属软管右端设有螺纹,快接接头左端设有连接螺母,能实现金属软管和快接接头的快速安装和拆除。该方案中未公开对快接滑套进行挡位的特征,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快接滑套滑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快接接头使用时快接滑套易滑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直插式角阀,包括能相互拆开或接合的止水组件和外阀组件。
所述外阀组件包括阀壳、环形的滑套、第一弹性件和多个圆珠。所述阀壳具有一进水端,进水端的外壁面上具有沿周向环设的第一挡位面和第二挡位面,第一挡位面和第二挡位面之间设置多个穿透阀壳壁的圆珠孔,所述圆珠孔靠近进水端内壁面侧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圆珠的直径,每个圆珠各装入一个圆珠孔中,圆珠能露出所述圆珠孔的底部和顶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挡位面和第二挡位面之间并且抵接于所述第一挡位面;所述滑套环套在所述进水端之外;滑套的内壁有向内凸出的内凸环;所述内凸环具有朝内的正环面和位于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正环面向内抵接所述圆珠,第一侧面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挡位面的一端,所述第二侧面为弧面或斜面;所述滑套还抵接所述第二挡位面;拉动所述滑套将所述第一弹性件完全压缩后,所述内凸环的正环面脱离所述圆珠。所述阀壳的进水端接合所述止水组件时,所述内凸环压迫所述圆珠露出圆珠孔的底部并抵接于所述止水组件,实现接合并可拆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角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凸环的第一侧面为直立面,第二侧面为弧面;所述第二侧面至所述阀壳的进水端外壁面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圆珠的直径;在未拉动所述滑套时,所述第二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挡位面;在拉动所述滑套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完全压缩时,所述弧面阻挡在所述圆珠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角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阀组件还包括挡位O形圈,其环嵌于所述阀壳的进水端的外壁面上,且高出该外壁面,形成了所述第二挡位面,所述内凸环的第二侧面抵接于所述挡位O形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角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壳还具有转接头和出水端;所述转接头为方体形或圆柱形;所述进水端连通于所述转接头的一端面,所述出水端连通于所述转接头的另一面,且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相互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角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水组件包括阀芯外管、柱状的阀芯内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阀芯外管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周向的圆珠槽;所述阀芯外管内设置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中还设置有一通水口;所述阀芯内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水流通道之中;所述阀芯内件配置为能依所述水流通道的腔壁移动;所述止水组件和外阀组件分离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推移所述阀芯内件至封闭所述通水口;所述止水组件和外阀组件接合时,所述阀壳的进水端紧密套于所述阀芯外管之外,进水端的内壁将所述阀芯内件向内推移至打开所述通水口,并且所述内凸环压迫所述圆珠露出圆珠孔的底部并抵接于所述圆珠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角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外管内部设置有两段相接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形成所述水流通道;在两段腔体连接处,第一腔体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腔体的径向尺寸,连接处形成台阶,台阶处的所述第二腔体的端口为所述通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角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内件具有一封水板和能沿所述第二腔体移动的条形件,条形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封水板的端面;所述封水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能完全盖住所述通水口;所述条形件具有开放的过水道;所述过水道配置为当所述条形件远离所述封水板的一端被施加推力,所述第二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封水板离开所述通水口,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水能通过所述过水道进入所述第二腔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角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件为一字板、三叶板、十字板、五叶板、六叶板或者为筒壁上开有水孔的中空圆筒;所述条形件侧向抵接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所述水孔配置为当所述条形件远离所述封水板的一端被施加推力时,所述水孔能进入所述第一腔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角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水组件还包括密封件和限位件;所述密封件环嵌在所述封水板的周侧;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封水板;在台阶处的所述第二腔体的端口设置为倾斜面;所述第二弹性件推挤所述封水板,使所述封水板和所述密封件无缝贴合于台阶处的倾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角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珠槽为开口的梯形槽,槽底宽度小于外开口的宽度,梯形槽两侧面为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角阀在阀壳外壁上设置了第一挡位面和第二挡位面来限制第一弹性件和滑套的滑动,在使用过程中,滑套不会脱离阀壳。当止水组件和外阀组件接合时,先向后拉动滑套,将阀壳的进水端套置于阀芯外管之外,松开滑套后,圆珠被完全挤入圆珠孔,露出圆珠孔底部的一部分陷入所述圆珠槽中,通过圆珠实现止水组件和外阀组件的快速接合,同时所述阀壳的进水端内壁能推挤阀芯内件,打开通水口,实现快速出水,使用方便。该两段分离式设计能在外阀组件爆裂后,由止水组件自动阻水。接合后,外阀组件还可以相对止水组件以360°旋转,满足任何角度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直插式角阀的止水组件和外阀组件相互分开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直插式角阀的止水组件和外阀组件相互接合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直插式角阀的爆炸图。
图4为直插式角阀中的阀壳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直插式角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阀壳只展示了进水端结构。
图6为滑套的剖视图。
图7为止水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安装有卡簧的阀芯外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包含不同形状的阀芯内件的止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图11为内部安装有防漏密封圈且设置有阻挡面的阀壳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直插式角阀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止水组件1、外阀组件2、阀壳201、滑套202、第一弹性件203、圆珠204、挡位O形圈205、防漏密封圈206、进水端2011、第一挡位面2012、第二挡位面2013、圆珠孔2014、阻挡面2015、内凸环2021、正环面2022、第一侧面2023、第二侧面2024、出水端2025、转接头2026、阀芯外管101、阀芯内件102、第二弹性件103、密封件104、限位件105、定位环盖106、圆珠槽1011、通水口1012、第一腔体1013、第二腔体1014、封水板1021、条形件1022、一字板1023、三叶板1024、十字板1025、五叶板1026、六叶板1027、水孔1029、中空圆筒1028、倾斜面10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直插式角阀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直插式角阀,包括能相互拆开或接合的止水组件1和外阀组件2。
如图3所示,所述外阀组件2包括阀壳201、环形的滑套202、第一弹性件203和八个圆珠204。本实施例中,滑套202为中空圆柱形,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中空棱柱形等形状。圆珠204可以球形的钢珠。所述阀壳201具有一进水端2011,该进水端2011是圆管状的。
如图4所示,进水端2011的外壁面上具有沿进水端2011周向环设的第一挡位面2012和第二挡位面2013,第一挡位面2012和第二挡位面2013之间设置八个穿透阀壳壁的圆珠孔2014,该多个圆珠孔2014可以是等距环开设在阀壳201的进水端2011,形成一圈圆珠204。本实施例中,该圆珠孔2014为圆形的孔,但不限于此,其形状能实现以下功能均可。每个圆珠204各能装入一个圆珠孔2014中,圆珠204能露出所述圆珠孔2014的底部和顶部。所述圆珠孔2014靠近内壁面侧的直径小于所述圆珠204的直径,例如可以在圆珠孔2014靠近内壁面侧(即圆珠孔2014的底部)设置缩口环来实现,该设计使得在将所述外阀组件2从所述止水组件1上拆下时,所述圆珠204不会向内掉出所述圆珠孔2014。
请结合参阅图3~5,所述第一弹性件203设置在第一挡位面2012和第二挡位面2013之间并且抵接于所述第一挡位面2012,或者为第一弹性件203的一端是焊接在第一挡位面2012上的。
所述第一弹性件203为能被压缩、能起反弹作用的弹性件均可,如多个条形的弹性件沿轴向安装在进水端2011的外壁面上。所述滑套202环套在所述进水端2011之外。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该第一弹性件203为弹簧,其环套在进水端2011的外壁面上,能被滑套202完全包裹而不会脱离第一挡位面2012。
如图6所示,滑套202的内壁有向内凸出的内凸环2021。所述内凸环2021具有朝内的正环面2022和位于两侧的第一侧面2023和第二侧面2024。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正环面2022向内抵接所述圆珠204,第一侧面2023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03远离所述第一挡位面2012的一端,所述第二侧面2024可以为弧面或斜面等。所述滑套202还抵接所述第二挡位面2013,可以是第二侧面2024抵接所述第二挡位面2013,也可以是滑套202的上端抵接所述第二挡位面2013。抵接可以是紧密接触,也可以有一定的松动范围。拉动所述滑套202将所述第一弹性件203完全压缩后,所述内凸环2021的正环面2022脱离所述圆珠204,能增加圆珠204的活动圈径范围。
如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凸环2021的第一侧面2023为直立面,第二侧面2024为凹弧面。请结合参阅图4~图6,所述第二侧面2024至所述阀壳201的进水端2011外壁面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圆珠204的直径。在未拉动所述滑套202时,所述第二侧面2024抵接于所述第二挡位面2013。在拉动所述滑套202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203完全压缩时,所述第二侧面2024阻挡在所述圆珠204的外侧,使得所述圆珠204不会向外掉出所述圆珠孔2014,并且在松开所述滑套202后,所述第二侧面2024会流畅的按压圆珠204完全进入圆珠孔2014中,直至内凸环2021的正环面2022抵接于圆珠204的外端上,此时圆珠204的里端能向内露出所述圆珠孔2014,以利于阀壳201的进水端2011和止水组件1的接合固定。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所述止水组件1包括阀芯外管101、阀芯内件102和第二弹性件103。第二弹性件103优选为弹簧。
如图8所示,所述阀芯外管101可以大致为圆柱形,其外壁面上设置有周向的圆珠槽1011。所述阀芯外管101内设置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中部具有一通水口1012。所述阀芯内件102和所述第二弹性件103均设置于所述水流通道之中。将外阀组件2脱离所述止水组件1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03能推移所述阀芯内件102至封闭所述通水口1012,结合水的压力,能实现自动阻水。其中,所述止水组件1可以是预埋于墙体中的,阀芯外管101的一端可以设置外螺纹,用于螺纹连接埋设在墙体中的水源端。
在安装过程中,将外阀组件2直接插入所述止水组件1中快速固定,具体操作为向后(压缩第一弹性件203的方向)拉动所述滑套202,圆珠204活动圈径增大,继续将所述阀壳201的进水端2011套置于所述阀芯外管101之外,进水端2011的内壁能向内推移所述阀芯内件102,打开所述通水口1012,此时松开滑套202,所述滑套202能将每个圆珠204完全压进所述圆珠孔2014中,使圆珠204的一部分能露出所述圆珠孔2014底部并陷入所述圆珠槽1011中,收缩了圆珠204的活动圈径。由于滑套202的限位作用,此时的圆珠204不能滑出该圆珠槽1011,使阀壳201的进水端2011和阀芯外管101相互固定,即使得外阀组件2和止水组件1相互固定,实现快速接合并通水的功能。
需要将外阀组件2从所述止水组件1中拆下时,拉动所述滑套202将所述第一弹性件203完全压缩后,所述内凸环2021的正环面2022脱离所述圆珠204,增加了圆珠204的活动圈径,继续拔出外阀组件2,圆珠204可以向外顺畅的滑出圆珠槽1011,实现外阀组件2脱离所述止水组件1。
该直插式角阀设计两个分部的相互拔插结构,能在外阀组件2爆裂的情况下,由止水组件1进行自动阻水。安装后,外阀组件2还可以相对止水组件1以360°旋转,满足任意角度的用水需求。
如图8所示,所述阀芯外管101内部设置有两段相接的第一腔体1013和第二腔体1014,第一腔体1013和第二腔体1014均可以是圆柱形的腔体,两段相接的腔体形成所述水流通道。第一腔体1013对应的外壁面可以设置外螺纹,用于连接埋设在墙体中的水源端。在两段腔体连接处,第一腔体1013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腔体1014的径向尺寸,形成台阶,连接处的所述第二腔体1014的端口为所述通水口1012。
如图7所示,所述阀芯内件102具有一封水板1021和能沿所述第二腔体1014移动的条形件1022。条形件1022固定连接于所述封水板1021的端面。所述封水板1021能完全盖住所述通水口1012。所述条形件1022具有开放的过水道。所述止水组件1和所述外阀组件2分离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03推挤所述封水板1021,使其完全盖住所述通水口1012。所述止水组件1和所述外阀组件2接合时,所述阀壳201的内壁推挤所述条形件1022,所述第二弹性件103被压缩,所述封水板1021脱离所述通水口1012,流入所述第一腔体1013的水流经所述过水道而流出所述阀芯外管101。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条形件1022可以为一字板1023、三叶板1024、十字板1025、五叶板1026、六叶板1027或者为筒壁上开有水孔1029的中空圆筒1028等等。当条形件1022的形状为中空圆筒1028时,中空圆筒1028上开设的水孔1029配置为,在所述阀壳201的内壁推挤所述条形件1022后,所述水孔1029能移动至所述第一腔体1013中,一般可设置于中空圆筒1028的上端,靠近封水板1021的位置。以上一字板1023、三叶板1024、十字板1025、五叶板1026、六叶板1027的结构中,一字板1023和阀芯外管101的第一腔体1013、第二腔体1014之间的空隙形成了开放的过水道,对于其他多板结构,相似的,每两个扇叶板之间的空隙形成了开放的过水道。对于筒壁上开有水孔1029的中空圆筒1028,中空圆筒1028的内腔和水孔1029的连通道形成了开放的过水道。以上条形件1022的结构均形成了开放的过水道,使得当条形件1022同时处于第一腔体1013和第二腔体1014中时,能导通从第一腔体1013到第二腔体1014的水流通道。并且以上条形件1022的结构均使得其能侧向抵接于所述第二腔体1014的腔壁,沿第二腔体1014的轴向稳定的移动,不会出现大晃动偏移而导致的封水板1021不能完全盖住所述通水口1012的问题,使得封水板1021能重复密封盖住所述通水口1012,实现稳定重复止水。
例如,如图3、5、7所示,所述条形件1022为中空圆筒1028,所述中空圆筒1028临近所述封水板1021的筒壁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水孔1029。所述封水板1021为圆板,其外直径大于所述中空圆筒1028的外直径,中空圆筒1028的外直径约等于第二腔体1014的直径。所述止水组件1和所述外阀组件2接合时,所述阀壳201推挤所述中空圆筒1028远离所述封水板1021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103被压缩,使得封水板1021离开两腔体的连接台阶处,同时所述中空圆筒1028的水孔1029移动至所述第一腔体1013中,导通了所述第一腔体1013至所述第二腔体1014的水流通道。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止水组件1还包括密封件104和限位件105。该密封件104为密封O形圈,限位件105为卡簧,卡簧固定在阀芯外管101的第一腔体1013中。所述密封件104环嵌在所述封水板1021的周侧。所述第二弹性件103为弹簧,其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卡簧和所述封水板1021。所述卡簧、所述第二弹性件103和所述封水板1021均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013中。所述止水组件1和所述外阀组件2分离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03向外推挤所述阀芯内件102,使得所述密封件104无缝贴合于两段腔体的台阶处,所述封水板1021和所述密封件104无缝盖住所述通水口1012。所述止水组件1和所述外阀组件2接合时,所述阀壳201推挤所述条形件1022远离所述封水板1021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103被压缩,所述封水板1021和所述密封件104脱离所述通水口1012,导通了所述第一腔体1013至所述第二腔体1014的水流通道。
其中,如图8所示,在台阶处的所述第二腔体1014的端口上设置倾斜面1030。所述止水组件1和所述外阀组件2分离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03推挤所述封水板1021和所述密封件104无缝贴合于台阶处的倾斜面1030。倾斜面1030相比于水平面能和密封件104接合的更严密,结合更牢固。
所述止水组件1和所述外阀组件2分离时,所述阀芯内件102远离所述第二弹性件103的一端伸出所述阀芯外管101之外(参考图5中第二弹性件103被压缩,所述阀芯内件102远离所述第二弹性件103的一端被推入阀芯外管101中)。
如图11所示,所述阀壳201的进水端2011的内壁设置有阻挡面2015,阻挡面2015可设置为如图11的内扩圆环面,缩小了口径,但中间开口,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如半圆面等。该阻挡面2015能在所述止水组件1和所述外阀组件2接合时,推挤所述阀芯内件102的伸出端,使该伸出端和所述阀芯外管101临近第二腔体1014的外端平齐(如图5所示),同时使所述封水板1021和所述密封件104脱离所述通水口1012(参考图5、图7和图8),导通了水流通道。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组件1和所述外阀组件2分离时,所述阀芯内件102远离所述第二弹性件103的一端也可以不伸出所述阀芯外管101之外,但是在所述止水组件1和所述外阀组件2接合时,阀壳201的进水端2011的阻挡面2015设置为还能伸入阀芯外管101之中推挤到所述阀芯内件102远离所述第二弹性件103的一端,使所述封水板1021和所述密封件104同时脱离所述通水口1012。
所述外阀组件2还包括挡位O形圈205,其环嵌于所述阀壳201的进水端2011的外壁面上,且高出该外壁面,形成了所述第二挡位面2013,所述内凸环2021的第二侧面2024抵接于所述挡位O形圈205。
如图11和图5所示,所述外阀组件2还包括防漏密封圈206,嵌设在阀壳201进水端2011的内壁上。当阀壳201和阀芯外管101接合时,防漏密封圈206无缝抵接于阀芯外管101的外壁上,起到防止水从阀壳201和阀芯外管101之间的接合缝隙处渗出的问题。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圆珠槽1011为开口的梯形槽,槽底宽度小于外开口的宽度,梯形槽两侧面为斜面。所述止水组件1和所述外阀组件2接合时,所述圆珠204的一部分陷入该梯形槽中。
如图2、3、5所示,所述止水组件1还可以包括定位环盖106,其设置在阀芯外管101的周侧,定位环盖106和阀芯外管101的的圆珠槽1011设置为合适的距离,使得所述止水组件1和所述外阀组件2接合时,所述阀壳201的进水端2011前端抵接于该定位环盖106上,圆珠孔2014正对所述圆珠槽1011,松开滑套202后,滑套202的前端会抵接在该定位环盖106上,滑套202的内凸环2021的正环面2022正对于圆珠204处,将圆珠204完全压入圆珠孔2014中,并有一部分陷入所述圆珠槽1011中,实现止水组件1和外阀组件2的精确接合。
所述阀壳201为角阀壳,可以选用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所述阀壳201设置有连通的所述进水端2011、转接头2026和出水端2025。所述转接头2026为方体形(如图4)或圆柱形(如图12)。所述进水端2011连通于所述转接头2026的一端面且一体成型,所述出水端2025连通于所述转接头2026的另一面且一体成型,且所述进水端2011和所述出水端2025相互垂直。
其中,阀壳201上可以设置一个(如图2)、二个或多个出水端2025,出水端2025可以设置外螺纹,可以在出水端2025上连接三通等设备。
其中,阀壳201内部还可以设置止回阀结构,其可以设置在阀芯腔的入口处,例如在入口处设置固定的中间横梁,横梁两侧设置半圆形的扇叶,扇叶可以被进入的水流冲开,而逆向的水流会将扇叶往回展开而关闭入口处。止回阀结构还可以是单圆形扇叶结构等。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精神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直插式角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能相互拆开或接合的止水组件和外阀组件;
所述外阀组件包括阀壳、环形的滑套、第一弹性件和多个圆珠;所述阀壳具有一进水端,进水端的外壁面上具有沿周向环设的第一挡位面和第二挡位面,第一挡位面和第二挡位面之间设置多个穿透阀壳壁的圆珠孔,所述圆珠孔靠近进水端内壁面侧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圆珠的直径,每个圆珠各装入一个圆珠孔中,圆珠能露出所述圆珠孔的底部和顶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挡位面和第二挡位面之间并且抵接于所述第一挡位面;所述滑套环套在所述进水端之外;滑套的内壁有向内凸出的内凸环;所述内凸环具有朝内的正环面和位于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正环面向内抵接所述圆珠,第一侧面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挡位面的一端,所述第二侧面为弧面或斜面;所述滑套还抵接所述第二挡位面;拉动所述滑套将所述第一弹性件完全压缩后,所述内凸环的正环面脱离所述圆珠;
所述阀壳的进水端接合所述止水组件时,所述内凸环压迫所述圆珠露出圆珠孔的底部并抵接于所述止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插式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凸环的第一侧面为直立面,第二侧面为弧面;所述第二侧面至所述阀壳的进水端外壁面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圆珠的直径;在未拉动所述滑套时,所述第二侧面抵接于所述第二挡位面;在拉动所述滑套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完全压缩时,所述弧面阻挡在所述圆珠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插式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组件还包括挡位O形圈,其环嵌于所述阀壳的进水端的外壁面上,且高出该外壁面,形成了所述第二挡位面,所述内凸环的第二侧面抵接于所述挡位O形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插式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还具有转接头和出水端;所述转接头为方体形或圆柱形;所述进水端连通于所述转接头的一端面,所述出水端连通于所述转接头的另一面,且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插式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组件包括阀芯外管、柱状的阀芯内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阀芯外管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周向的圆珠槽;所述阀芯外管内设置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中还设置有一通水口;所述阀芯内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水流通道之中;所述阀芯内件配置为能依所述水流通道的腔壁移动;所述止水组件和外阀组件分离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推移所述阀芯内件至封闭所述通水口;所述止水组件和外阀组件接合时,所述阀壳的进水端紧密套于所述阀芯外管之外,进水端的内壁将所述阀芯内件向内推移至打开所述通水口,并且所述内凸环压迫所述圆珠露出圆珠孔的底部并抵接于所述圆珠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插式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外管内部设置有两段相接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形成所述水流通道;在两段腔体连接处,第一腔体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腔体的径向尺寸,连接处形成台阶,台阶处的所述第二腔体的端口为所述通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插式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内件具有一封水板和能沿所述第二腔体移动的条形件,条形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封水板的端面;所述封水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中且能完全盖住所述通水口;所述条形件具有开放的过水道;所述过水道配置为当所述条形件远离所述封水板的一端被施加推力,所述第二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封水板离开所述通水口,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水能通过所述过水道进入所述第二腔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插式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件为一字板、三叶板、十字板、五叶板、六叶板或者为筒壁上开有水孔的中空圆筒;所述条形件侧向抵接于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所述水孔配置为当所述条形件远离所述封水板的一端被施加推力时,所述水孔能进入所述第一腔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直插式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组件还包括密封件和限位件;所述密封件环嵌在所述封水板的周侧;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封水板;在台阶处的所述第二腔体的端口设置为倾斜面;所述第二弹性件推挤所述封水板,使所述封水板和所述密封件无缝贴合于台阶处的倾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插式角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珠槽为开口的梯形槽,槽底宽度小于外开口的宽度,梯形槽两侧面为斜面。
CN202122543670.6U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直插式角阀 Active CN216430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3670.6U CN216430830U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直插式角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3670.6U CN216430830U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直插式角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0830U true CN216430830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34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3670.6U Active CN216430830U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直插式角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0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3567B2 (en) Quick connect and quick disconnect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ipulating a quick connect and quick disconnect system
CN107061901B (zh) 一种快速取水装置
CN216430830U (zh) 一种直插式角阀
CN211344367U (zh) 一种快速接头
US4193576A (en) Self-flushing ball seal disconnect
CN215461658U (zh) 一种消防栓快速连接接头结构
CN216430829U (zh) 一种直插式快接过滤角阀
CN216430625U (zh) 一种直插式快接角阀
CN108014935B (zh) 一种压力线性调节组合喷嘴及高压清洗设备
CN113983263A (zh) 一种直插式快接过滤角阀
CN209856404U (zh) 一种给水管路连接结构
CN217940550U (zh) 喷头组件及喷杆组件
CN216112692U (zh) 一种焊接管连接头
CN216430626U (zh) 一种直插旋转式快接角阀
CN113623425A (zh) 一种分水阀和淋浴器
KR101561962B1 (ko) 체크밸브가 내장된 분배기 및 배출호스 간 연결구
CN211501693U (zh) 截止阀
CN112325021A (zh) 一种双向止通接头
CN113983218A (zh) 一种直插旋转式快接角阀
CN214093472U (zh) 一种单向止通接头
CN212868584U (zh) 一种新型止回阀接头
CN219549888U (zh) 一种外接水管的进水接头组件
CN111247365A (zh) 一种管路快接装置
CN214093473U (zh) 一种双向止通接头
CN216044368U (zh) 一种新型快插式水泵泵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