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28725U - 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28725U
CN216428725U CN202123044673.1U CN202123044673U CN216428725U CN 216428725 U CN216428725 U CN 216428725U CN 202123044673 U CN202123044673 U CN 202123044673U CN 216428725 U CN216428725 U CN 216428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imposed sheet
inboard
superimposed
strengthening rib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46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继勇
白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Naierwe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Naierwe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Naierwe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Naierwe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446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28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28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28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涉及混凝土叠合板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叠合板、第二叠合板和第三叠合板,第一叠合板的内侧、第二叠合板的内侧与第三叠合板的内侧均设有加强组件,第一叠合板一侧的底部与第三叠合板一侧的底部均设有两个限位组件,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通过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一卡板和连接弹簧等构件,通过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辅助提升了第一叠合板、第二叠合板和第三叠合板的强度,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卡板便于辅助第一叠合板、第三叠合板与第二叠合板安装的准确度,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二卡板和连接弹簧便于进一步提升第一叠合板、第二叠合板和第三叠合板进行拼接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叠合板,特别涉及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属于混凝土叠合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现有的叠合板在拼接使用时没有预拼接结构,不便于后期的浇筑,并且在对叠合板进行拼接时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叠合板在拼接使用时没有预拼接结构,不便于后期的浇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包括第一叠合板、第二叠合板和第三叠合板,所述第一叠合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叠合板的内侧与所述第三叠合板的内侧均设有加强组件,所述第一叠合板一侧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叠合板一侧的底部均设有两个限位组件,所述第一叠合板一侧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叠合板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四个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一叠合板一侧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叠合板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两个所述第一卡板均与所述第二叠合板的内侧卡合连接。
优选的,三个所述加强组件均包括若干个第一加强筋、若干个第二加强筋和若干个第三加强筋,若干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叠合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叠合板的内侧和所述第三叠合板的内侧,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叠合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叠合板的内侧和所述第三叠合板的内侧,若干个所述第三加强筋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叠合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叠合板的内侧和所述第三叠合板的内侧。
优选的,四个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两个支杆、两个卡块和两个圆形槽,八个所述支杆分别呈两两对称固定设置在四个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八个所述卡块分别滑动设置在八个所述支杆的外侧,八个所述支杆的外侧均套设有回弹弹簧,八个所述回弹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和八个所述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八个所述圆形槽分别开设在八个所述卡块的内侧,八个所述支杆分别与八个所述圆形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叠合板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通槽,四个所述固定块分别与四个所述通槽滑动连接,四个所述通槽的内侧均开设有两个卡槽,八个所述卡块分别与八个所述卡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四个所述通槽的内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槽,八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与八个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叠合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三叠合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弹簧,每两个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两个所述第二卡板均与第二叠合板的内侧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叠合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叠合板的外侧与所述第三叠合板的外侧均涂覆有丙烯酸聚氨酯面漆。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通过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一卡板和连接弹簧等构件,通过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辅助提升了第一叠合板、第二叠合板和第三叠合板的强度,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卡板便于辅助第一叠合板、第三叠合板与第二叠合板安装的准确度,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二卡板和连接弹簧便于进一步提升第一叠合板、第二叠合板和第三叠合板进行拼接的准确性;
2、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通过限位块、固定块和限位槽等构件,通过设置的限位块在对应的限位槽内滑动,便于固定块与通槽之间进行对准,便于固定块在通槽内准确的移动,以及便于后续卡块准确的卡入对应的卡槽中,便于对第一叠合板和第二叠合板分别与第二叠合板之间进行简单的限位,有利于提高后续拼接的稳定性;
3、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通过支杆、回弹弹簧、卡块、卡槽和圆形槽等构件,通过支杆便于为移动的卡块起到支撑作用,并且通过在卡块内开设的圆形槽便于卡块回缩在通槽内滑动,并且通过设置的回弹弹簧便于在卡块位于卡槽的一侧时带动卡块弹出与对应的卡槽相卡合,便于对第一叠合板和第二叠合板进行相应的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强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叠合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叠合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卡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叠合板;2、第二叠合板;3、第三叠合板;4、加强组件;41、第一加强筋;42、第二加强筋;43、第三加强筋;5、限位组件;51、支杆;52、回弹弹簧;53、卡块;54、圆形槽;6、丙烯酸聚氨酯面漆;7、通槽;8、固定块;9、限位块;10、限位槽;11、卡槽;12、第一卡板;13、连接弹簧;14、第二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包括第一叠合板1、第二叠合板2和第三叠合板3,第一叠合板1的内侧、第二叠合板2的内侧与第三叠合板3的内侧均设有加强组件4,第一叠合板1一侧的底部与第三叠合板3一侧的底部均设有两个限位组件5,第一叠合板1一侧的底部与第三叠合板3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8,四个固定块8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第一叠合板1一侧的底部与第三叠合板3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12,两个第一卡板12均与第二叠合板2的内侧卡合连接;
四个通槽7的内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0,八个限位块9分别与八个限位槽10滑动连接;
优选的,第一叠合板1的一侧与第三叠合板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弹簧13,每两个连接弹簧1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14,两个第二卡板14均与第二叠合板2的内侧卡合连接;
优选的,第一叠合板1的外侧、第二叠合板2的外侧与第三叠合板3的外侧均涂覆有丙烯酸聚氨酯面漆6。
实施例2:
三个加强组件4均包括若干个第一加强筋41、若干个第二加强筋42和若干个第三加强筋43,若干个第一加强筋41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叠合板1的内侧、第二叠合板2的内侧和第三叠合板3的内侧,若干个第二加强筋42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叠合板1的内侧、第二叠合板2的内侧和第三叠合板3的内侧,若干个第三加强筋43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叠合板1的内侧、第二叠合板2的内侧和第三叠合板3的内侧;
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首先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强筋41、第二加强筋42和第三加强筋43可以提升第一叠合板1、第二叠合板2和第三叠合板3之间的强度,利于第一叠合板1、第二叠合板2和第三叠合板3的使用。
实施例3:
四个限位组件5均包括两个支杆51、两个卡块53和两个圆形槽54,八个支杆51分别呈两两对称固定设置在四个固定块8的两侧,八个卡块53分别滑动设置在八个支杆51的外侧,八个支杆51的外侧均套设有回弹弹簧52,八个回弹弹簧52的两端分别与四个固定块8的一侧和八个卡块53的一侧固定连接八个圆形槽54分别开设在八个卡块53的内侧,八个支杆51分别与八个圆形槽54滑动连接;
优选的,第二叠合板2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通槽7,四个固定块8分别与四个通槽7滑动连接,四个通槽7的内侧均开设有两个卡槽11,八个卡块53分别与八个卡槽11卡合连接;
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固定块8下滑,卡块53在回弹弹簧52的弹性连接作用下收缩,与通槽7贴合着滑动下移,然后在与卡槽11相对应的时,四个卡块53分别弹出与对应的四个卡槽11相卡合,其中卡块53的内部开设有圆形槽54,且圆形槽54与支杆51滑动连接,因此可以对滑动的卡块53起到滑动支撑作用,然后在对应的卡块53分别与对应的卡槽11卡合后,即可将第一叠合板1与第二叠合板2进行拼接安装,同理第三叠合板3与第二叠合板2安装也是同样的步骤,操作简便。
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首先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强筋41、第二加强筋42和第三加强筋43可以提升第一叠合板1、第二叠合板2和第三叠合板3之间的强度,利于第一叠合板1、第二叠合板2和第三叠合板3的使用,并且在需要将第一叠合板1和第三叠合板3分别与第二叠合板2进行拼接时,其中第一叠合板1与第三叠合板3的部件均为对称设置,因此第二叠合板2上的安装部件也多为对称设置,因此便于安装,那么首先对第一叠合板1与第二叠合板2之间进行拼接,那么第三叠合板3同理对称操作即可,将第一叠合板1的第一卡板12卡入第二叠合板2的顶部的内部,然后连接弹簧13在两个第二卡板14的弹性连接作用下首先缩回第一叠合板1的内部且紧贴第二叠合板2滑动,之后在滑动到第二叠合板2一侧开设的对应的槽后,向外弹出,使得第二卡板14与第二叠合板2相卡合,进行初步的限位,在第一叠合板1由正上方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位于底部的两个固定块8滑入通槽7的内部,并且四个限位块9分别同步卡入对应的四个限位槽10的内部,通过四个限位块9可以对两个固定块8的位置进行限位,保证了后续对应的卡块53的位置始终与卡槽11是对应的,然后接着固定块8下滑,卡块53在回弹弹簧52的弹性连接作用下收缩,与通槽7贴合着滑动下移,然后在与卡槽11相对应的时,四个卡块53分别弹出与对应的四个卡槽11相卡合,其中卡块53的内部开设有圆形槽54,且圆形槽54与支杆51滑动连接,因此可以对滑动的卡块53起到滑动支撑作用,然后在对应的卡块53分别与对应的卡槽11卡合后,即可将第一叠合板1与第二叠合板2进行拼接安装,同理第三叠合板3与第二叠合板2安装也是同样的步骤,操作简便,便于将第一叠合板1和第三叠合板3分别与第二叠合板2相拼接,便于后续的浇筑。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包括第一叠合板(1)、第二叠合板(2)和第三叠合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合板(1)的内侧、所述第二叠合板(2)的内侧与所述第三叠合板(3)的内侧均设有加强组件(4),所述第一叠合板(1)一侧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叠合板(3)一侧的底部均设有两个限位组件(5),所述第一叠合板(1)一侧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叠合板(3)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8),四个所述固定块(8)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所述第一叠合板(1)一侧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叠合板(3)一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12),两个所述第一卡板(12)均与所述第二叠合板(2)的内侧卡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加强组件(4)均包括若干个第一加强筋(41)、若干个第二加强筋(42)和若干个第三加强筋(43),若干个所述第一加强筋(41)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叠合板(1)的内侧、所述第二叠合板(2)的内侧和所述第三叠合板(3)的内侧,若干个所述第二加强筋(4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叠合板(1)的内侧、所述第二叠合板(2)的内侧和所述第三叠合板(3)的内侧,若干个所述第三加强筋(43)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叠合板(1)的内侧、所述第二叠合板(2)的内侧和所述第三叠合板(3)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限位组件(5)均包括两个支杆(51)、两个卡块(53)和两个圆形槽(54),八个所述支杆(51)分别呈两两对称固定设置在四个所述固定块(8)的两侧,八个所述卡块(53)分别滑动设置在八个所述支杆(51)的外侧,八个所述支杆(51)的外侧均套设有回弹弹簧(52),八个所述回弹弹簧(52)的两端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块(8)的一侧和八个所述卡块(53)的一侧固定连接八个所述圆形槽(54)分别开设在八个所述卡块(53)的内侧,八个所述支杆(51)分别与八个所述圆形槽(54)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叠合板(2)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通槽(7),四个所述固定块(8)分别与四个所述通槽(7)滑动连接,四个所述通槽(7)的内侧均开设有两个卡槽(11),八个所述卡块(53)分别与八个所述卡槽(11)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通槽(7)的内侧均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0),八个所述限位块(9)分别与八个所述限位槽(10)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合板(1)的一侧与所述第三叠合板(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弹簧(13),每两个所述连接弹簧(1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14),两个所述第二卡板(14)均与第二叠合板(2)的内侧卡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合板(1)的外侧、所述第二叠合板(2)的外侧与所述第三叠合板(3)的外侧均涂覆有丙烯酸聚氨酯面漆(6)。
CN202123044673.1U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 Active CN216428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4673.1U CN216428725U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4673.1U CN216428725U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28725U true CN216428725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43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4673.1U Active CN216428725U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287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0395A (zh) * 2023-12-01 2024-01-02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粘弹性边界的模型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0395A (zh) * 2023-12-01 2024-01-02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粘弹性边界的模型箱
CN117330395B (zh) * 2023-12-01 2024-04-09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粘弹性边界的模型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28725U (zh) 一种装配模块式混凝土叠合板
CN215716359U (zh) 便于拼装的幕墙用铝单板
CN202358177U (zh) 半挂车的上边梁
CN103523116B (zh) 一种客车顶部蒙皮的方法
CN211615930U (zh) 一种竹木复合板自动冷压装置
CN210284136U (zh) 一种汽车背门塑料装饰板的分体式骨架结构
CN219431225U (zh) 一种抗冲击的铝单板
CN210563151U (zh) 一种便于组合连接的pvc板
CN114607139B (zh) 一种建筑铝合金模板组合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13390519U (zh) 一种便于连接安装的装配式建筑
CN219671648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活动板房
CN217461444U (zh) 一种环保型复合铝合金模板
CN215519441U (zh) 木塑微发泡龙骨
CN213188784U (zh) 一种新型家居柜体板
CN215482252U (zh) 一种新型栈桥板结构
CN215484616U (zh) 抗形变力强的建筑模板
CN21021721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固定结构
CN219281400U (zh) 一种设有固定基座的钢结构铁塔
CN213806716U (zh) 一种粘钢加固的专用固定装置
CN217266739U (zh) 一种草坪底布用边缘拼接机构
CN219654004U (zh) 一种带有隔音功能的装配式建筑外墙板
CN220451117U (zh) 一种拼接安装的轻质墙板
CN219808905U (zh) 可拆卸中空玻璃
CN204669761U (zh) 一种机架式ups的挂耳
CN216199564U (zh) 一种便于拼接的人造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