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3948U - 一种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3948U
CN216413948U CN202122459339.6U CN202122459339U CN216413948U CN 216413948 U CN216413948 U CN 216413948U CN 202122459339 U CN202122459339 U CN 202122459339U CN 216413948 U CN216413948 U CN 216413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sitive
negative electrode
negative
posi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593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洪生
马泽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osenlong Hig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osenlong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osenlong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osenlong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593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3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3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3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板,其上设有具有相同间距的多个正电极带和多个负电极带;充电连接线,一端与用电设备相连,另一端设有正极充电头和负极充电头,正极充电头包括正极十字架和安装在正极十字架上的四个顶部上的四个正电极片,负极充电头包括负极十字架和安装在负极十字架上的四个顶部上的四个负电极片;当正极充电头和负极十字架放置在充电板上时,至少有一个正电极片与正电极带接触,至少有一个负电极片与负电极带接触。这种有线充电方式,只需将正极十字架和负极十字架平随意平放在充电板上,充电连接线连接用电设备即可充电,具有充电便捷性好、充电损耗的优点,而且可以实现多个用电设备在充电板上的同时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与传统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在充电过程中仅需要将用电设备放置在水平设置的充电板上即可,这种充电方式不仅无需携带充电线和充电头,而且用电设备不受充电线的限制,可以任意角度摆放,充电操作非常方便,未来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
但是,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最高只有75%,与有线充电接近100%的充电效率相比,增加了充电损耗。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方便充电的有线充电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用电设备不方便在有线充电板上以任意角度进行充电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充电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充电板,具有供用电设备在其上放置的平面,其上设有具有相同间距的多个正电极带和多个负电极带,且相邻的所述正电极带和所述负电极带之间采用绝缘件隔开;
充电连接线,一端用于和用电设备相连,另一端设有正极充电头和负极充电头,所述正极充电头包括正极十字架和安装在所述正极十字架上的四个顶部上的四个正电极片,所述负极充电头包括负极十字架和安装在所述负极十字架上的四个顶部上的四个负电极片;
当所述正极充电头和所述负极十字架平放在所述充电板上时,至少有一个所述正电极片与所述正电极带接触,至少有一个所述负电极片与所述负电极带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充电头连接有正极充电线,每个所述正电极片和所述正极充电线之间均耦合有第一二极管,所述正电极片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负极充电头连接有负极充电线,每个所述负电极片和所述负极充电线之间均耦合有第二二极管,所述负电极片连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
进一步地,所述正电极带和所述负电极带均设置多个,多个所述正电极带和多个所述负电极带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正电极带的带宽和多个所述负电极带的带宽相等。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正电极片和四个所述负电极片均为大小相同的圆形电极片,所述正电极片的直径小于所述正电极带的带宽,所述负电极片的直径小于所述负电极带的带宽;相邻两个所述正电极片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正电极带的带宽,相邻两个所述负电极片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负电极带的带宽;所述正电极片与所述负电极片的直径小于所述正电极带和所述负电极带之间间隔宽度。
进一步地,相对的两个所述正电极片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正电极带的带宽的比值在2-3之间;相对的两个所述负电极片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负电极带的带宽的比值在2-3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连接线上设有集线头,所述正极充电线和所述负极充电线在所述集线头位置处汇合。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十字架和所述负极十字架贴附在用电设备上。
进一步地,所述用电设备为具有充电电池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动汽车、手机、平板、电子玩具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正电极带和负电极带呈圆环形或斑马线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装置,在充电板设置具有相同间距的多个正电极带和多个负电极带,在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将充电连接线的一端连接在用电设备上,充电连接线另一端的正极十字架和负极十字架平放在充电板上,正极十字架四个顶部上的四个正电极片中至少有一个正电极带接触,负极十字架四个顶部上的四个负电极片中至少有一个负电极带接触,因此正极十字架和所述负极十字架可以随意放置,当正极十字架和负极十字架贴附在用电设备上之后,用电设备可以以任何角度平放在充电板上进行充电,这种有线充电方式具有和无线充电方式相似的便利性,只需将正极十字架和负极十字架平随意放置在充电板上,充电连接线连接用电设备即可进行充电,而且充电板可以同时给多个用电设备进行充电,与无线充电方式相比,减少了充电损耗。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装置,通过第一二极管可以判断正电极片是否连接正电极带,通过第二二极管可以判断负电极片是否连接负电极带,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制作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装置,多个正电极带和多个负电极带交错布置的方式,且带宽相等,便于正极十字架上的正电极片与正电极带接触,负极十字架上的负电极片与负电极带接触,降低对用电设备的摆放角度要求。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装置,在充电板上任意放置贴附有正极十字架和负极十字架的用电设备,即可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充电操作更加便捷。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装置,充电装置为电动汽车,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只能在充电桩前的指定方位进行充电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四个正电极片和四个负电极片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极十字架和负极十字架贴附在用电设备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充电板;2、正电极带;3、负电极带;4、充电连接线;5、用电设备;61、正极十字架;62、正电极片;63、正极充电线;64、第一二极管;71、负极十字架;72、负电极片;73、负极充电线;74、第二二极管;8、集线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板1和充电连接线4,充电板1具有供用电设备5在其上放置的平面,充电板1的上表面设有具有相同间隔的多个正电极带2和多个负电极带3,且相邻的正电极带2和负电极带3之间采用绝缘件(图未示)隔开。充电连接线4的一端用于和用电设备5相连,另一端连接有正极充电头和负极充电头。正极充电头包括正极十字架61和安装在正极十字架61的四个顶部上的四个正电极片62,四个正电极片62通过正极充电线63与充电连接线4连接。负极充电头包括负极十字架71和安装在负极十字架71的四个顶部上的四个负电极片72,四个负电极片72通过负极充电线73与充电连接线4连接。充电连接线4上设有集线头8,正极充电线63和负极充电线73在集线头8位置处汇合。当正极充电头和负极十字架71平放在充电板1上时,至少有一个正电极片62与正电极带2接触,至少有一个负电极片72与负电极带3接触。
具体的,正电极带2和负电极带3均设置多个,多个正电极带2和多个负电极带3交错布置。多个正电极带2的带宽和多个负电极带3的带宽相等。四个正电极片62和四个负电极片72均为大小相同的圆形电极片,正电极片62的直径小于正电极带2的带宽,负电极片72的直径小于负电极带3的带宽;相邻两个正电极片62之间的间距大于正电极带2的带宽,相邻两个负电极片72之间的间距大于负电极带3的带宽。相对的两个正电极片62之间的间距与正电极带2的带宽的比值在2-3之间;相对的两个负电极片72之间的间距与负电极带3的带宽的比值在2-3之间。如此设置,任意将正极十字架61和负极十字架71放置在充电板1上,可以实现至少有一个正电极片62与正电极带2接触,至少有一个负电极片72与负电极带3接触,降低对用电设备5的摆放角度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正电极片62和正极充电线63之间均耦合有第一二极管64,通过第一二极管64可以判断正电极片62是否连接正电极带2。每个负电极片72和负极充电线73之间均耦合有第二二极管74,负电极片72连接于第二二极管74的负极。通过第二二极管74可以判断负电极片72是否连接负电极带3。这种电极判断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制作成本低的优点,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判断电极的正负。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十字架61和负极十字架71可以贴附在用电设备5上,采用较短的充电连接线4与用电设备5的充电接口相连。在充电板1上任意放置贴附有正极十字架61和负极十字架71的用电设备5,即可对用电设备5进行充电,充电操作更加便捷。
在本实施例中,用电设备5为具有充电电池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子玩具、电动汽车。当用电设备5为电动汽车时,可以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只能在充电桩前的指定方位进行充电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在充电板1设置具有相同间隔的多个正电极带2和多个负电极带3,在对用电设备5进行充电时,将充电连接线4的一端连接在用电设备5上,充电连接线4另一端的正极十字架61和负极十字架71平放在充电板1上,正极十字架61四个顶部上的四个正电极片62中至少有一个正电极带2接触,负极十字架71四个顶部上的四个负电极片72中至少有一个负电极带3接触,因此正极十字架61和负极十字架71可以随意放置,当正极十字架61和负极十字架71贴附在用电设备5上之后,用电设备5可以以任何角度平放在充电板1上进行充电,这种有线充电方式具有和无线充电方式相似的便利性,只需将正极十字架61和负极十字架71平随意放置在充电板1上,充电连接线4连接用电设备5即可进行充电,而且充电板1可以同时给多个用电设备5进行充电,与无线充电方式相比,减少了充电损耗。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板(1),具有供用电设备(5)在其上放置的平面,其上设有具有相同间距的多个正电极带(2)和多个负电极带(3),且相邻的所述正电极带(2)和所述负电极带(3)之间采用绝缘件隔开;
充电连接线(4),一端用于和用电设备(5)相连,另一端设有正极充电头和负极充电头,所述正极充电头包括正极十字架(61)和安装在所述正极十字架(61)上的四个顶部上的四个正电极片(62),所述负极充电头包括负极十字架(71)和安装在所述负极十字架(71)上的四个顶部上的四个负电极片(72);
当所述正极充电头和所述负极十字架(71)放置在所述充电板(1)上时,至少有一个所述正电极片(62)与所述正电极带(2)接触,至少有一个所述负电极片(72)与所述负电极带(3)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头连接有正极充电线(63),每个所述正电极片(62)和所述正极充电线(63)之间均耦合有第一二极管(64),所述正电极片(62)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64)的正极;所述负极充电头连接有负极充电线(73),每个所述负电极片(72)和所述负极充电线(73)之间均耦合有第二二极管(74),所述负电极片(72)连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74)的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带(2)和所述负电极带(3)均设置多个,多个所述正电极带(2)和多个所述负电极带(3)交错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正电极带(2)的带宽和多个所述负电极带(3)的带宽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正电极片(62)和四个所述负电极片(72)均为大小相同的圆形电极片,所述正电极片(62)的直径小于所述正电极带(2)的带宽,所述负电极片(72)的直径小于所述负电极带(3)的带宽;相邻两个所述正电极片(6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正电极带(2)的带宽,相邻两个所述负电极片(72)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负电极带(3)的带宽;所述正电极片(62)与所述负电极片(72)的直径小于所述正电极带(2)和所述负电极带(3)之间间隔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的两个所述正电极片(62)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正电极带(2)的带宽的比值在2-3之间;相对的两个所述负电极片(72)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负电极带(3)的带宽的比值在2-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连接线(4)上设有集线头(8),所述正极充电线(63)和所述负极充电线(73)在所述集线头(8)位置处汇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十字架(61)和所述负极十字架(71)贴附在用电设备(5)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5)为具有充电电池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动汽车、手机、平板、电子玩具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带(2)和负电极带(3)呈圆环形或斑马线形。
CN202122459339.6U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充电装置 Active CN216413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9339.6U CN216413948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9339.6U CN216413948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3948U true CN216413948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9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59339.6U Active CN216413948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39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5942B (zh) 具有改善的连接可靠性的电池单元保持器和采用该电池单元保持器的电池模块
CN102163737B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5794015B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CN102130319A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4272515A (zh) 梯状结构的电极组件和复合电极组件
CN103035855A (zh) 可再充电电池及包括该可再充电电池的车辆
CN216055079U (zh) 电芯、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KR20150032971A (ko) 단차가 형성된 젤리-롤형 전극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CN216413948U (zh) 一种充电装置
KR100684847B1 (ko) 이차 전지 모듈
KR20200056715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US8999537B2 (en) Battery pack
CN218586262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6581845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放电平台
CN216597789U (zh) 一种串联组装的锂电池组件
CN216015619U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极柱与极耳间的导电连接片及极柱结构
CN114566744A (zh) 一种马赛克电池、制作方法及其用电设备
US20230034195A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rail type socket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130479A (zh) 一种电池充电装置
CN215578952U (zh) 一种电池箱用导电板
US9209448B2 (en) Conductive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secondary batteries
CN215119168U (zh) 电池
CN219626691U (zh) 一种多串多并通用保护电池组
CN217158344U (zh) 一种带有加热组件的电池模组
CN221057601U (zh) 一种侧边加热动力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