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1773U -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1773U
CN216411773U CN202123147678.7U CN202123147678U CN216411773U CN 216411773 U CN216411773 U CN 216411773U CN 202123147678 U CN202123147678 U CN 202123147678U CN 216411773 U CN216411773 U CN 216411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concave
lens
buffer
convex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476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飞宏
蒋俊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iding Optical Glass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iding Optical Glass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iding Optical Glass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iding Optical Glass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476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1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1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177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包括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两侧包括外凸面和内凹面,所述镜片本体包括由外凸面和内凹面的曲面共同构成的矫正视力的第一屈光区域;所述外凸面表面有规律地均布有微型凸透镜;所述微型凸透镜与镜片本体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第二屈光区域,所述第二屈光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第二屈光区域单元;所述内凹面设有二次加工的内凹缓冲区,所述内凹缓冲区的数量、形状和位置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具加工出标准离焦近视防控镜片,然后再根据佩戴者的个体差异加工内凹缓冲区的方法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降低了定制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近视防控镜片,特别涉及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属于近视镜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近视加深的探究表明,近视眼度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眼轴长度延长,每延长1mm增加度数3 .00D。最新医学研究证实,眼球延长依赖视网膜周边离焦,按照屈光学概念,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者称为近视性离焦,落在视网膜后面者称为远视性离焦。根据动物学及人眼学的研究证明,视网膜可以识别离焦信号,根据离焦的信息给巩膜发出“生长”或“停止生长”的信号,从而控制眼轴增长的速度。近视眼的视网膜中央呈近视性离焦,视网膜周边呈远视性离焦,这种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是促进近视眼度数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周边离焦的概念是在视光学领域的实际临床中被整理和总结出来的,最初医生发现,部分的角膜塑形镜佩戴者的眼轴长度和近视增长速度被延缓,进而发现周边离焦在其中的作用,形成了周边离焦控制近视的理论。
现有技术中,基于周边离焦控制近视的理论设计的框架眼镜,均采用分区结构,将中心设计为精确成像的零球差光学区,边缘设计为屈光度高于中心区域的周边离焦控制区或者是像散区,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周边离焦只存在于常用光学区以外,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起作用,近视控制区十分有限且不连续,像跳现象严重,佩戴极不舒适,有眩晕感,很难适应。现有技术的框架眼镜片大体上分为三种结构设计:渐进通道型/贝壳型、环形多焦型、蜂窝型。
渐进通道型/贝壳型镜片的典型设计所示,将镜片分为多个区域,中心区域 沿用一段球面或非球面,使中心的屈光度较为平坦,达到较好的中心视力;在约Φ10mm以后采用另一段球面或非球面,用不同于中心的曲率半径或等效曲率半径实现屈光度的近视型离焦。其径向屈光度和厚度分布分别存在突变。另外,更具体的设计可见专利US7025460B2。
由于镜片存在多段不同的曲率半径设计,引起径向厚度和屈光度的跨越,导致图像不连续,造成像面跳跃,需要对配戴者进行特殊的配戴辅导,并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而且这种设计只有中心很小一部分区域存在视力矫正功能,具有成像功能;存在过渡区和视觉盲区,四周的像散区和视觉盲区很大,无法成像,会发生图像变形,色散等一系列问题;可用的光学区范围小,实际可视视野范围小;因成像跳跃、扭曲,佩戴后极不舒适,有很强的眩晕感,适应周期极长。
环形多焦型设计的镜片是由不同曲率半径的圆环组成的,中心环产生的光焦度用于矫正近视,周边环的设计产生离焦,这种设计在佩戴时,由于不同曲率的圆环之间过度也会产生像跳等一系列的视觉干扰问题。
蜂窝型结构设计的镜片是在视觉中心做一些小透镜,通过这些小透镜达到视网膜近视化离焦的效果。这种设计的镜片在对焦的同时具有离焦图像干扰,视觉体验较差,而且对于非正入射光线,会产生很大的像差,严重影响佩戴着的视野范围,佩戴体验也不好。
目前所有的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的结构都是以镜片的中心设有准确矫正屈光力区域,四周向外延伸在镜片上增加凸透镜(+光度)以减少原本屈光度,以不同的分布形状由中心向外分布:圆形,椭圆形,菱形,正六边形或其他。区别点在于从凸透镜(圆点)尺寸、分布形状、总离焦量、非对称离焦(各区离焦量不同)、微型凸透镜的离焦量逐圈递增、微型凸透镜(圆点个数)等来进行创新。
由于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的防控原理是通过屈光度中心四周的微型凸透镜改变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视网膜识别离焦信号,根据离焦的信息给巩膜发出“生长”或“停止生长”的信号,进而实现近视的防控。目前现有产品的结构中都是在中心矫正屈光区域周边开始设置微型凸透镜(+光度)以减少原本屈光度,并且微型凸透镜的离焦量逐圈递增;人眼对于屈光度变化量的适应能力会因人而异,适应能力差的人会有很强的眩晕感,适应周期极长。
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均是通过特定模具成型,由于模具定型后无法对离焦参数进行修改;并且人眼的个性化差异非常大,模具无法通用,模具的制造成本高批量化程度小,因而导致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的成本非常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通过变量缓冲区域的设置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同时减少佩戴者的眩晕感和适应周期,还可以降低个性化镜片定制的成本。
技术方案: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包括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两侧包括外凸面和内凹面,所述镜片本体包括由外凸面和内凹面的曲面共同构成的矫正视力的第一屈光区域;所述外凸面表面有规律地均布有微型凸透镜,所述微型凸透镜的分布规律是由外凸面中心向外圈其焦距逐渐增大,至外凸面中心距离相等的微型凸透镜焦距相等;所述微型凸透镜与镜片本体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第二屈光区域,所述第二屈光区域根据微型凸透镜的分布规律划分为由内向外分为屈光力逐渐减小的至少两个第二屈光区域单元;所述内凹面设有二次加工的内凹缓冲区,所述内凹缓冲区的数量、形状和位置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现有技术中第一屈光区域的屈光度为负值,通过在屈光度中心四周设置屈光度为正值并且屈光度逐渐增加的凸透镜实现离焦近视防控,但是由于人眼对于屈光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需要个性化调节离焦量。镜片的生产工艺是将液态的树脂注入模具的型腔中进入加热固化,因此如果要实现离焦量的个性化调节需要定制特定的模具,并且成型后无法进行再次调节;由于模具成本较高生产周期长,会导致镜片成本高定制周期长。
本实用新型通过二次加工的内凹缓冲区与现有技术中的第一屈光区域和第二屈光区域共同作用,可以实现离焦量的个性化调节,由于内凹缓冲区是的参数是根据佩戴者对屈光度变化适应能力的不同进行后期研磨加工形成,因此可以实现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的个性化定制,并且可以降低个性化镜片定制的成本。
优选项,为了进一步减少佩戴者的眩晕感和适应周期,所述内凹缓冲区的起始位置为第一屈光区域的中心区域与第二屈光区域交界处。在第一屈光区域中心区域向第二屈光区域过渡区域是人眼初次感受不同屈光度的位置,此处人眼的感受更加敏感,需要通过多次测试体验才可以获得人眼可以接受的屈光度差值;将内凹缓冲区的初始位置设置在此处能够减少佩戴者的眩晕感和适应周期。
优选项,为了达到离焦近视防控的效果,同时缩小第二屈光区域的面积,所述内凹缓冲区的跨度由内圈向外圈逐渐减小。由于人眼从屈光度开始变化的初始位置开始逐步适应屈光度的变化,内凹缓冲区的跨度可以逐渐减小,最终达到屈光度的目标变化量,可以缩小原有第二屈光区域的面积,进而降低成本。
优选项,通过屈光度的无级调节进一步提高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所述同一个内凹缓冲区内屈光度由内径向外径逐渐减小,相邻的内凹缓冲区保持屈光度由内圈向外圈逐渐减小的趋势,处于内圈的内凹缓冲区的外径处的屈光度大于处于外圈的内凹缓冲区的内径处的屈光度。
优选项,所述微型凸透镜呈圆环形分布于外凸面表面,所述微型凸透镜与镜片本体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圆环形第二屈光区域;所述内凹缓冲区呈圆环形分布并且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优选项,所述微型凸透镜呈扇形分布于外凸面表面,所述微型凸透镜与镜片本体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扇形第二屈光区域;所述内凹缓冲区呈扇形分布并且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优选项,所述微型凸透镜呈椭圆形分布于外凸面表面,所述微型凸透镜与镜片本体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椭圆形第二屈光区域;所述内凹缓冲区呈椭圆形分布并且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标准离焦近视防控镜片,通过模具生产出带有矫正视力的第一屈光区域和微型凸透镜与镜片本体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第二屈光区域的标准镜片;
步骤二、佩戴者适应力测试,通过让佩戴者试戴屈光度变化量由小到大的测试镜,通过佩戴者的感受获知佩戴者对屈光度变化量的适应能力;
步骤三、镜片内凹面加工内凹缓冲区,根据步骤二没得结果对镜片内凹面进行研磨获得内凹缓冲区;
步骤四、佩戴者试戴,佩戴者试戴步骤三中加工好的镜片,若佩戴者感觉良好,则加工完成;若佩戴者感觉不适,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内凹缓冲区参数校正,根据佩戴者反馈情况分析内凹缓冲区的校正参数,根据校正参数重新对内凹缓冲区进行研磨;
步骤六、佩戴者再次试戴,佩戴者试戴步骤五中加工好的镜片,若佩戴者感觉良好,则加工完成;若佩戴者感觉不适,则返回步骤五。
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具加工出标准离焦近视防控镜片,然后再根据佩戴者的个体差异加工内凹缓冲区的方法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并且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降低了定制成本。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二次加工的内凹缓冲区与现有技术中的第一屈光区域和第二屈光区域共同作用,可以实现离焦量的个性化调节,由于内凹缓冲区是的参数是根据佩戴者对屈光度变化适应能力的不同进行后期研磨加工形成,因此可以实现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的个性化定制,并且可以降低个性化镜片定制的成本;通过模具加工出标准离焦近视防控镜片,然后再根据佩戴者的个体差异加工内凹缓冲区的方法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并且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降低了定制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凸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内凹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凸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凹缓冲区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凹缓冲区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外凸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内凹面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外凸面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内凹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包括镜片本体1,所述镜片本体1两侧包括外凸面2和内凹面3,所述镜片本体1包括由外凸面2和内凹面3的曲面共同构成的矫正视力的第一屈光区域;所述外凸面2表面有规律地均布有微型凸透镜4,所述微型凸透镜4的分布规律是由外凸面2中心向外圈其焦距逐渐增大,至外凸面2中心距离相等的微型凸透镜4焦距相等;所述微型凸透镜4与镜片本体1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2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第二屈光区域,所述第二屈光区域根据微型凸透镜4的分布规律划分为由内向外分为屈光力逐渐减小的至少两个第二屈光区域单元;所述内凹面3设有二次加工的内凹缓冲区5,所述内凹缓冲区5的数量、形状和位置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所述微型凸透镜4呈圆环形分布于外凸面2表面,所述微型凸透镜4与镜片本体1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2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圆环形第二屈光区域;所述内凹缓冲区5呈圆环形分布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为了进一步减少佩戴者的眩晕感和适应周期,所述内凹缓冲区5的起始位置为第一屈光区域的中心区域与第二屈光区域交界处。在第一屈光区域中心区域向第二屈光区域过渡区域是人眼初次感受不同屈光度的位置,此处人眼的感受更加敏感,需要通过多次测试体验才可以获得人眼可以接受的屈光度差值;将内凹缓冲区5的初始位置设置在此处能够减少佩戴者的眩晕感和适应周期。
如图6所示,为了达到离焦近视防控的效果,同时缩小第二屈光区域的面积,所述内凹缓冲区5的跨度由内圈向外圈逐渐减小。由于人眼从屈光度开始变化的初始位置开始逐步适应屈光度的变化,内凹缓冲区5的跨度可以逐渐减小,最终达到屈光度的目标变化量,可以缩小原有第二屈光区域的面积,进而降低成本。
通过屈光度的无级调节进一步提高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所述同一个内凹缓冲区5内屈光度由内径向外径逐渐减小,相邻的内凹缓冲区5保持屈光度由内圈向外圈逐渐减小的趋势,处于内圈的内凹缓冲区5的外径处的屈光度大于处于外圈的内凹缓冲区5的内径处的屈光度。
实施例二
如图7和8所示,所述微型凸透镜4呈扇形分布于外凸面2表面,所述微型凸透镜4与镜片本体1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2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扇形第二屈光区域;所述内凹缓冲区5呈扇形分布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实施例三
所述微型凸透镜4呈椭圆形分布于外凸面2表面,所述微型凸透镜4与镜片本体1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2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椭圆形第二屈光区域;所述内凹缓冲区5呈椭圆形分布并且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所述第二屈光区域的形状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离焦近视防控镜片的形状、位置和尺寸进行设置,内凹缓冲区5的分布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标准离焦近视防控镜片,通过模具生产出带有矫正视力的第一屈光区域和微型凸透镜4与镜片本体1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2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第二屈光区域的标准镜片;
步骤二、佩戴者适应力测试,通过让佩戴者试戴屈光度变化量由小到大的测试镜,通过佩戴者的感受获知佩戴者对屈光度变化量的适应能力;
步骤三、镜片内凹面3加工内凹缓冲区5,根据步骤二没得结果对镜片内凹面3进行研磨获得内凹缓冲区5;
步骤四、佩戴者试戴,佩戴者试戴步骤三中加工好的镜片,若佩戴者感觉良好,则加工完成;若佩戴者感觉不适,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内凹缓冲区5参数校正,根据佩戴者反馈情况分析内凹缓冲区5的校正参数,根据校正参数重新对内凹缓冲区5进行研磨;
步骤六、佩戴者再次试戴,佩戴者试戴步骤五中加工好的镜片,若佩戴者感觉良好,则加工完成;若佩戴者感觉不适,则返回步骤五。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包括镜片本体(1),所述镜片本体(1)两侧包括外凸面(2)和内凹面(3),
所述镜片本体(1)包括由外凸面(2)和内凹面(3)的曲面共同构成的矫正视力的第一屈光区域;
所述外凸面(2)表面有规律地均布有微型凸透镜(4),所述微型凸透镜(4)的分布规律是由外凸面(2)中心向外圈其焦距逐渐增大,至外凸面(2)中心距离相等的微型凸透镜(4)焦距相等;
所述微型凸透镜(4)与镜片本体(1)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2)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第二屈光区域,所述第二屈光区域根据微型凸透镜(4)的分布规律划由内向外分为屈光力逐渐减小的至少两个第二屈光区域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凹面(3)设有二次加工的内凹缓冲区(5),所述内凹缓冲区(5)的数量、形状和位置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缓冲区(5)的起始位置为第一屈光区域的中心区域与第二屈光区域交界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缓冲区(5)的跨度由内圈向外圈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个内凹缓冲区(5)内屈光度由内径向外径逐渐减小,相邻的内凹缓冲区(5)保持屈光度由内圈向外圈逐渐减小的趋势,处于内圈的内凹缓冲区(5)的外径处的屈光度大于处于外圈的内凹缓冲区(5)的内径处的屈光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凸透镜(4)呈圆环形分布于外凸面(2)表面,所述微型凸透镜(4)与镜片本体(1)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2)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圆环形第二屈光区域;所述内凹缓冲区(5)呈圆环形分布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凸透镜(4)呈扇形分布于外凸面(2)表面,所述微型凸透镜(4)与镜片本体(1)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2)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扇形第二屈光区域;所述内凹缓冲区(5)呈扇形分布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凸透镜(4)呈椭圆形分布于外凸面(2)表面,所述微型凸透镜(4)与镜片本体(1)共同构成屈光力由外凸面(2)中心向外逐渐减小的椭圆形第二屈光区域;所述内凹缓冲区(5)呈椭圆形分布与第二屈光区域单元对应。
CN202123147678.7U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6411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47678.7U CN216411773U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47678.7U CN216411773U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1773U true CN216411773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8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47678.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6411773U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17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7740A (zh) * 2021-12-15 2022-03-04 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及其加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7740A (zh) * 2021-12-15 2022-03-04 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及其加工方法
CN114137740B (zh) * 2021-12-15 2024-07-05 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49069B1 (en) Ophthalmic lenses for prevention of myopia progression
AU2010319453B2 (en) Ophthalmic lenses for prevention of myopia progression
KR20170000355A (ko) 근시 진행을 예방하고/하거나 늦추기 위한 비-동축 렌즐릿을 포함하는 콘택트 렌즈
CN117031779A (zh) 镜片元件
CN103969848B (zh) 具有周边高模量区的接触镜片
CN114815309B (zh) 一种离焦眼镜片及模具
CN216434562U (zh) 眼镜片及光学眼镜
CN116027571B (zh) 一种近视离焦镜片及近视离焦眼镜
CN114994946A (zh) 一种具有环带分布微环曲面透镜阵列眼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CN217386033U (zh) 一种眼镜片及模具
CN210514834U (zh) 一种复合离焦多焦点聚氨酯镜片
CN216411773U (zh)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
CN114415394A (zh) 一种具有离焦功能的眼镜片及制备方法
CN107765448B (zh) 连续变焦隐形眼镜
CN114137740B (zh) 一种变量缓冲离焦型近视防控镜片及其加工方法
CN216434569U (zh) 眼镜片及光学眼镜
CN213766735U (zh) 一种近视离焦模具
CN115903269A (zh) 眼镜片及框架眼镜
CN209803477U (zh) 一种基于眼调节集合的鼻颞侧周边离焦眼镜片
CN218037575U (zh) 近视防控离焦镜片
CN217425855U (zh) 一种用于调节青少年眼轴生长趋势的眼镜片
CN218630403U (zh) 一种离焦镜片及眼镜
CN220752443U (zh) 一种眼镜片及眼镜
CN218728420U (zh) 一种多向差异化离焦眼镜片及眼镜
CN215117039U (zh) 无级离焦镜片与框架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