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8960U - 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08960U CN216408960U CN202123214308.0U CN202123214308U CN216408960U CN 216408960 U CN216408960 U CN 216408960U CN 202123214308 U CN202123214308 U CN 202123214308U CN 216408960 U CN216408960 U CN 2164089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bustion
- gas
- porous medium
- supporting
- stag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涉及多孔介质燃烧器技术领域。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包括燃烧室及多个助燃气管。燃烧室具有布气燃烧腔,燃烧室沿其轴向设有分别与布气燃烧腔连通的混合气进口以及放热口,放热口用于向燃烧室外输出烟气以及热量,布气燃烧腔内设有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布气组件和多孔介质燃烧层,以混合气进口至放热口的方向作为正向;多个助燃气管沿放热口的周向间隔布置,各助燃气管的出气口朝正向延伸,各助燃气管的出气方向逐渐向燃烧室的轴线靠拢。利用上述设置可利用助燃气与一次燃烧的烟气混合后二次燃烧,同时避免回火,有效降低NOx等污染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多孔介质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背景技术
多孔介质燃烧是一种在燃烧器中加入多孔介质的燃烧方式。加入多孔介质的燃烧器由于对流,导热和辐射三种换热方式的存在,使燃烧区域温度趋于均匀,保持较平稳的温度梯度,在燃烧稳定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容积热强度。
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多孔介质燃烧器不可避免的排放NOx等污染物,污染环境,如何有效降低NOx等污染物,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其能够改善NOx等污染物的排放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其包括燃烧室以及多个助燃气管。
燃烧室具有布气燃烧腔,燃烧室沿其轴向设有分别与布气燃烧腔连通的混合气进口以及放热口,放热口用于向燃烧室外输出烟气以及热量,布气燃烧腔内设有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布气组件和多孔介质燃烧层,以混合气进口至放热口的方向作为正向。
多个助燃气管沿放热口的周向间隔布置,各助燃气管的出气口朝正向延伸,各助燃气管的出气方向逐渐向燃烧室的轴线靠拢,以使多个助燃气管输出的助燃气和烟气掺混并能够利用热量进行二次燃烧。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烟气是指一次燃烧的烟气,通过在放热口的周向布置多个助燃气管,一方面利用多个助燃气管沿周向输出助燃气,有利于助燃气与一次燃烧的烟气混合均匀,便于二次燃烧充分,以降低NOx等污染物,另一方面由于助燃气管位于放热口的周向,不仅可对助燃气管进行预热,保证输出的助燃气具有一定的温度,与烟气掺混后更有利于燃烧,同时也可避免因燃烧室的内壁导热引起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回火,产生大量NOx等污染物的问题。同时各助燃气管的出气口朝正向延伸,且各助燃气管的出气方向逐渐向燃烧室的轴线靠拢,不仅利于助燃气与一次燃烧的烟气混合,同时避免二次燃烧时回火,进一步避免NOx等污染物的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还包括:依次穿设于多孔介质燃烧层以及布气组件中的输气管,输气管的进气端经放热口伸出燃烧室,输气管的出气端与多个助燃气管连通。通过输气管的设置,可使由助燃气管喷出的助燃气与一次燃烧的烟气掺混,同时可被输气管喷出的空气进行引射,进一步强化一次燃烧的烟气与助燃气的掺混效果,提高二次燃烧烟气的流速,以及提高二次燃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气管与燃烧室同轴布置。由于各助燃气管的出气口朝正向延伸,且各助燃气管的出气方向逐渐向燃烧室的轴线靠拢,因此输出的助燃气最终向燃烧室轴线靠拢,因此采用输气管与燃烧室同轴布置,可有效提高引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布气组件包括布气板,布气板开设有多个布气孔,布气板具有围设于输气管的第一区域、以及围设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其中布气孔在第一区域的密度大于布气孔在第二区域的密度。采用上述不同区域布气孔的密度不同的方式,可避免处于燃烧状态时,因输气管的作用导致位于靠近输气管的多孔介质燃烧层产生黑斑。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助燃气管沿放热口的中心旋转对称布置,且多个助燃气管被构造为使输出的气流以旋流状和烟气掺混。通过旋转对称的设置方式,可提升输出的助燃气的均匀性,同时多个助燃气管被构造为使输出的气流以旋流状,有利于输出的助燃气与二次烟气充分混合均匀,提高二次燃烧的效果以及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多孔介质燃烧层背离布气组件的一侧为燃烧面,各助燃气管在燃烧面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位于第二端靠近燃烧面的中心的一侧,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作为连线A,第二端与中心的连线作为连线B,连线A和连线B之间的夹角为30-60°。通过连线A和连线B之间的夹角为30-60°,保证形成的助燃气旋流效果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助燃气管包括互相连通的支撑管以及出气管,支撑管与燃烧室的轴线平行布置,出气管用于输出助燃气,支撑管与出气管之间形成90-150°的夹角。通过上述设置,保证输出的助燃气向远离燃烧面的一侧旋流,避免回火导致的一次燃烧烟气中的NOx等污染物含量上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孔介质燃烧层包括多孔板层以及多孔介质陶瓷层,多孔板层位于多孔介质陶瓷层靠近布气组件的一侧,多孔板层设有多个孔洞,各孔洞的直径≤1.2mm。通过孔洞的直径≤1.2mm,也即是孔洞的直径小于燃气燃烧的猝灭直径,从而使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通过多孔板层具有结构性防回火的能力,保证燃烧的充分性,降低一次燃烧烟气中的NOx等污染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孔洞的总横截面面积≤混合气进口的总横截面面积。通过上述设置,可使混合气进口至多孔板层之间的空间呈较高正压状态,从而在混合气经过多孔板层后,有利于使经过每个孔洞以后的混合气的气体流量趋于一致,有效提高燃烧的均匀性,避免因燃烧不均导致的NOx等污染物的排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还包括具有预混腔的预混室,预混室沿其轴向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开设有助燃气进口以及燃气进口,第二端部设有与混合气进口对应且连通的混合气出口,预混腔内设有至少两组旋流组件,至少两组旋流组件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任意相邻的两组旋流组件的旋流方向不同。通过任意相邻的两组旋流组件的旋流方向不同,有效加强燃气与助燃气的掺混效果,混掺效率高且混掺后更为均匀,便于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布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燃气管的正投影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提供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提供的输气管与布气组件的第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提供的输气管与布气组件的第二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提供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0a-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b-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燃烧室;100-布气燃烧腔;101-布气腔;103-燃烧腔;110-混合气进口;120-放热口;130-布气组件;131-分流板;133a-布气板;133b-布气板;1331-布气孔;1333-第一区域;1334-第二区域;140-输气管;141-保温套;143-输气管本体;150-多孔介质燃烧层;151-多孔板层;153-多孔介质陶瓷层;20-预混室;200-助燃气进口;210-燃气进口;230-旋流组件;240-进气部;250-燃气夹层;251-接收管;30-助燃气管;301-第一端;302-第二端;310-支撑管;320-出气管;330-助燃气腔;332-接收部;40-保温层;50-点火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正向”“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a,其包括:燃烧室10以及多个助燃气管30。
其中燃烧室10沿其轴向具有布气燃烧腔100,燃烧室10设有分别与布气燃烧腔100连通的混合气进口110以及放热口120,放热口120用于向燃烧室10外输出烟气以及热量,布气燃烧腔100内设有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布气组件130和多孔介质燃烧层150。以混合气进口至放热口的方向作为正向;多个助燃气管30沿排烟放热口120的周向间隔布置,各助燃气管30的出气口朝正向延伸,且各助燃气管30的出气方向逐渐向燃烧室10的轴线靠拢,以使多个助燃气管30输出的助燃气和烟气掺混并能够利用热量进行二次燃烧。燃烧室10的材质一般为金属等导热材料,在此不做限定。
气体流动方向是指混合气从混合气进口110向放热口120流动的方向。
上述设置中,通过在放热口120的周向布置多个助燃气管30,一方面有利于助燃气与一次燃烧的烟气混合均匀,便于二次燃烧充分,以降低NOx等污染物,另一方面由于助燃气管30位于放热口120的周向,不仅可对助燃气管30进行预热,保证输出的助燃气具有一定的温度,与烟气掺混后更有利于燃烧,同时也可避免因构成燃烧室10的材料导热引起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a回火,产生大量NOx等污染物的问题。同时各助燃气管30的出气口朝正向延伸,且各助燃气管30的出气方向逐渐向燃烧室10的轴线靠拢,不仅利于助燃气与一次燃烧的烟气混合,同时避免二次燃烧时回火,进一步避免NOx等污染物的产生。
其中,混合气入口是指用于输入混合气的入口,混合气是指混合均匀的燃气以及助燃气,燃气包括天然气,助燃气为含氧气体,例如助燃气为空气,烟气是指助燃气一次燃烧排出的烟气。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a还包括预混室20,预混室20沿其轴向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开设有助燃气进口200以及燃气进口210,第二端部设有与混合气进口110对应且连通的混合气出口,预混室20内设有至少两组,例如两组、三组等旋流组件230,至少两组旋流组件230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任意相邻的两组旋流组件230的旋流方向不同。也即是,利用预混室20的设置为燃烧室10提供混合后的混合气,其中任意相邻的两组旋流组件230的旋流方向不同的设置有利于助燃气和燃气混掺均匀。
其中,为了保证混掺效果佳,可选地,任意相邻的两组旋流组件230的旋流方向相反,也即是任意相邻的两组旋流组件230,一组旋流组件230的旋流方向为顺时针,另一组旋流组件230的旋流方向为逆时针。
本实施例中,基于任意相邻的两组旋流组件230的旋流方向相反的前提下,预混室20内设有两组旋流组件230,在满足混掺均匀的前提下,一方面有效节省成本,另一方面简化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a的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掺的效率,助燃气进口200的轴线以及燃气进口210的轴线相交,例如助燃气进口200的轴线以及燃气进口210的轴线垂直,不同的流向更有利于混掺均匀。
请参阅图2以及图3,由于实际使用过程中助燃气过量,因此可选地,预混室20在助燃气进口200和最靠近第一端部的一组旋流组件230之间形成进气部240,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a具有围设于进气部240的燃气夹层250,燃气夹层250具有用于接收燃气的接收管251,助燃气腔330设有多排与燃气夹层250连通的燃气进口组,每排燃气进口组具有多个沿助燃气腔330的周向间隔布置的燃气进口210,相邻的两个燃气进口组中,一组的燃气进口组的燃气进口210与另一组燃气进口组的燃气进口210交错布置,且两组燃气进口210的疏密程度不同,以有效提高初步混掺效果。
请参阅图1,布气组件130包括分流板131以及布气板133a。
布气板133a将布气燃烧腔100隔断为布气腔101以及燃烧腔103,分流板131位于布气腔101内且与混合气进口110对应布置,分流板131的边缘与燃烧室10至少部分不接触,分流板131具有用于将自混合气进口110的混合气初步进行分流的分流孔(图未示),使混合气向分流板131的周围扩散,分流板131与布气板133a之间留有间隙,以留有足够的空间使混合气进一步扩散。多孔介质燃烧层150位于燃烧腔103内且与布气板133a之间也留有间隙。
请参阅图3,布气板133a开设有多个布气孔1331,布气板133a的开孔率为30%~40%,开孔直径范围为3mm~5mm,从而使混合气经过布气板133a后输送速度及方向趋于一致,以保证对多孔介质燃烧层150均匀的输送混合气。
布气板133a的材质可为金属,例如布气板133a为2mm厚均匀开孔的钢板。
多孔介质燃烧层150包括多孔板层151以及多孔介质陶瓷层153,多孔板层151位于多孔介质陶瓷层153靠近布气组件130的一侧,多孔板层151设有多个孔洞(图未示),各孔洞的直径≤1.2mm。通过孔洞的直径≤1.2mm,也即是孔洞的直径小于燃气燃烧的猝灭直径,从而使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a通过多孔板层151具有结构性防回火的能力,保证燃烧的充分性,降低一次燃烧烟气中的NOx等污染物。
其中,多孔板层151为隔热效果好的氧化铝开多孔所得。
可选地,多个孔洞的总横截面面积≤混合气进口110的横截面面积,通过上述设置以保证布气腔101内属于较高正压状态,有利于混合气进入多孔板层151后,每个孔洞的混合气的流量保持一致。
需注意的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多孔板层151内混合气的流速应远大于燃气的燃烧速度,即一般而言,应保证多孔板层151的孔洞内混合气的流速应大于3m/s,以规避多孔介质燃烧层150回火风险。
多孔介质陶瓷层153例如为碳化硅多孔陶瓷,其中使用过程中,应当控制混合气配比,应保证过量空气系数为0.6~0.95,利用较低的过量空气系数可使于碳化硅多孔陶瓷内燃烧温度降低且为还原性气氛,此方式可延长碳化硅与高温氧化环境中的氧化与衰老,且燃烧温度低、还原性气氛的燃烧状态可降氮氧化物的排放。
多孔介质陶瓷层153封闭放热口120,以多孔介质陶瓷层153背离布气组件130的一侧为燃烧面,其中燃烧面与放热口120对应布置且呈圆形。
可选地,多个助燃气管30沿放热口120的中心旋转对称布置,且多个助燃气管30被构造为使输出的气流以旋流状和烟气掺混,通过旋转对称的设置方式,可提升输出的助燃气的均匀性,同时多个助燃气管30被构造为使输出的气流以旋流状,有利于输出的助燃气与二次烟气充分混合均匀,提高二次燃烧的效果以及效率。
旋流是指输出的助燃气呈螺旋状向远离混合气的一侧流动。
可选地,各助燃气管30包括互相连通的支撑管310以及出气管320,其中,支撑管310与布气燃烧腔100的轴线平行布置,出气管320用于输出助燃气,支撑管310与出气管320之间形成90-150°的夹角。其中支撑管310与出气管320均为直管,支撑管310与出气管320的连接处圆滑过渡,以保证助燃气输出的流畅性。
请参阅图4,各助燃气管30在燃烧面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端301以及第二端302,第一端301位于第二端302靠近燃烧面的中心的一侧,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的连线作为连线A,第二端302与中心的连线作为连线B,连线A和连线B之间的夹角α为30-60°,例如连线A和连线B之间的夹角α为30°、40°、50°或60°等,通过连线A和连线B之间的夹角设置,保证自多个助燃气管30以旋流的形式输出助燃气。
其中,由于支撑管310与布气燃烧腔100的轴线平行布置,因此助燃气管30在布气板133a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实际为出气管320在布气板133a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此时连线A实际为出气管320轴线在在布气板133a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
多个助燃气管30可独立的与提供助燃气的部件进行连通,为了使用方便且简化结构,请参阅图1以及图2,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a还包括至少部分围设于燃烧室的周向且与燃烧室之间形成助燃气腔330的外壳。
助燃气腔330与多个助燃气管30的支撑管310分别连通以对各助燃气管30提供助燃气,助燃气腔330设有用于与提供助燃气的部件连接且用于接收助燃气的接收部332。本实施例中,助燃气腔330靠近接收部332一端围设于预混室20的周向。
可选地,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a包括围设于多孔介质陶瓷层153周向的保温层40,保温层40嵌设于布气燃烧腔100内,以对多孔介质陶瓷层153进行保温。同时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a还包括位于放热口120的点火电极50,具体设置可参考相关技术,在此不做限定。
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a的工作流程包括:燃气先通过接收管251进入到燃气夹层250内,后经过多个燃气进口210进入到预混室20与由助燃气进口200进入预混室20的一次助燃气进行初步掺混,并在经过旋流组件230的旋流强制混合后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形成混合气。混合气经过混合气进口110进入布气燃烧腔100,经过分流板131阻挡并扩散进入布气板133a中,混合气经过布气板133a后进入到多孔板层151的孔洞中,混合气经过多孔板层151后在轴向的速度趋于一致,并经过这些孔洞后进入到多孔介质陶瓷层153内进行一次燃烧。二次助燃气由接收部332进入助燃气腔330内,并通过助燃气管30螺旋喷出后形成旋流并与一次燃烧烟气掺混,并进行二次燃烧。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b,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还包括依次穿设于多孔介质燃烧层150以及布气组件130中的输气管140,输气管140的进气端经放热口120伸出燃烧室10,输气管140的出气端与多个助燃气管30连通以对各助燃气管30提供助燃气。通过输气管140的设置,可使由助燃气管30喷出的助燃气与一次燃烧的烟气掺混的同时可被输气管140喷出的空气进行引射,强化一次燃烧的烟气与助燃气的掺混效果,同时提高二次燃烧烟气的流速,提高二次燃烧效率。
其中,输气管1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等,如图5以及图6所示,输气管140的数量为一个,其中输气管140与燃烧室10同轴布置,也即是输气管140依次穿设于多孔介质燃烧层150的中心、以及布气组件130的中心,不仅结构简单,且可有效提高引射效率。
可选地,输气管140包括:位于多孔介质燃烧层150内的保温套141,以及穿设于保温套141内的输气管本体143,输气管本体143的两端分别伸出保温套141。
由于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b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助燃气管30螺旋喷出的助燃气与一次燃烧烟气掺混、燃烧的过程中,由于输气管140的作用,导致易在多孔介质燃烧层150在靠近输气管140的区域,也即是多孔介质燃烧层150的中心处产生较高压力,导致多孔介质燃烧层150于燃烧状态时在中心处产生黑斑,因此对实施例1中的布气板133a结构进行改进,采用布气板133b。
其中如图7所示,布气板133b与布气板133a的区别仅在于,布气板133b具有围设于输气管140的第一区域1333、以及围设于第一区域1333的第二区域1334,其中布气孔1331在第一区域1333的密度大于布气孔1331在第二区域1334的密度。采用上述不同区域布气孔1331的密度不同的方式,有效解决该问题。
如图5和图8所示,基于输气管140的设置,导致位于助燃气腔330内的助燃气具有一定的热量,因此为了提高一次燃烧效率,同时为了避免干涉输气管140,本实施例中,助燃气腔330靠近接收部332的一端穿过预混室20。
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1000b的工作流程包括:燃气先通过接收管251进入到燃气夹层250内,后经过多个燃气进口210进入到预混室20与由助燃气进口200进入预混室20的一次助燃气进行初步掺混,并在经过旋流组件230的旋流强制混合后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形成混合气。混合气经过混合气进口110进入布气燃烧腔100,经过分流板131阻挡并扩散进入布气板133a中,混合气经过布气板133a后进入到多孔板层151的孔洞中后在轴向的速度趋于一致,并经过这些孔洞后进入到多孔介质陶瓷层153内进行一次燃烧。二次助燃气一部分由接收部332进入助燃气腔330内,另一部分则经输气管140引入,二次助燃气通过助燃气管30螺旋喷出后形成旋流并与一次燃烧烟气掺混,并进行二次燃烧。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可保证输出的助燃气与一次燃烧的烟气混合均匀,便于二次燃烧充分,以降低NOx等污染物,同时避免燃烧时回火,以降低NOx等污染物。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烧室,具有布气燃烧腔,所述燃烧室沿其轴向设有分别与所述布气燃烧腔连通的混合气进口以及放热口,所述放热口用于向所述燃烧室外输出烟气以及热量,所述布气燃烧腔内设有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布气组件和多孔介质燃烧层,以混合气进口至放热口的方向作为正向;以及
多个助燃气管,沿所述放热口的周向间隔布置,各所述助燃气管的出气口朝所述正向延伸,各所述助燃气管的出气方向逐渐向所述燃烧室的轴线靠拢,以使所述多个助燃气管输出的助燃气和所述烟气掺混并能够利用所述热量进行二次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还包括:依次穿设于所述多孔介质燃烧层以及所述布气组件中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进气端经所述放热口伸出所述燃烧室,所述输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多个助燃气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与所述燃烧室同轴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组件包括布气板,所述布气板开设有多个布气孔,所述布气板具有围设于所述输气管的第一区域、以及围设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布气孔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密度大于所述布气孔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助燃气管沿所述放热口的中心旋转对称布置,且多个所述助燃气管被构造为使输出的气流以旋流状和所述烟气掺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多孔介质燃烧层背离所述布气组件的一侧为燃烧面,各所述助燃气管在所述燃烧面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燃烧面的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作为连线A,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中心的连线作为连线B,所述连线A和所述连线B之间的夹角为30-6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助燃气管包括互相连通的支撑管以及出气管,所述支撑管与所述燃烧室的轴线平行布置,所述出气管用于输出助燃气,所述支撑管与所述出气管之间形成90-150°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燃烧层包括多孔板层以及多孔介质陶瓷层,所述多孔板层位于所述多孔介质陶瓷层靠近所述布气组件的一侧,所述多孔板层设有多个孔洞,各所述孔洞的直径≤1.2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孔洞的总横截面面积≤所述混合气进口的总横截面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还包括具有预混腔的预混室,所述预混室沿其轴向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开设有助燃气进口以及燃气进口,所述第二端部设有与所述混合气进口对应且连通的混合气出口,所述预混腔内设有至少两组旋流组件,所述至少两组旋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任意相邻的两组旋流组件的旋流方向不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14308.0U CN216408960U (zh) | 2021-12-17 | 2021-12-17 | 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14308.0U CN216408960U (zh) | 2021-12-17 | 2021-12-17 | 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08960U true CN216408960U (zh) | 2022-04-29 |
Family
ID=81284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14308.0U Active CN216408960U (zh) | 2021-12-17 | 2021-12-17 | 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08960U (zh) |
-
2021
- 2021-12-17 CN CN202123214308.0U patent/CN2164089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87609A (zh) | 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 |
CN115451432B (zh) | 一种燃气轮机燃烧室燃料的微混喷嘴组件及系统 | |
CN113483324B (zh) | 尾气燃烧器 | |
CN214009217U (zh) | 一种双热回流部分预混低氮燃烧器 | |
CN109899786A (zh) | 无焰低氮燃烧器及无焰低氮燃烧方法 | |
CN216408960U (zh) | 分级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 |
CN213300081U (zh) | 超低氮燃烧器及锅炉 | |
CN115435324B (zh) | 防止回火的多燃料混合装置及燃烧器 | |
CN115451433B (zh) |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燃烧室的燃料喷嘴预混系统 | |
CN218914921U (zh) | 工业窑炉的高效氨气燃烧器 | |
CN105402725B (zh) | 一种用于微热光电系统的微型弥散式燃烧装置 | |
CN211232870U (zh) | 一种稳燃器及低热值燃气燃烧器 | |
CN210772730U (zh) | 一种全预混式热水器 | |
CN112113218A (zh) | 一种双热回流部分预混低氮燃烧器及其燃烧方法 | |
CN114353083A (zh) | 喷嘴、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 |
CN216591708U (zh) | 一种即混式燃烧器 | |
CN218721470U (zh) | 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氨气分级燃烧结构 | |
CN113108283B (zh) | 气体燃料部分预混低氮燃烧器 | |
CN212408655U (zh) | 一种均布器、燃烧器组件及燃烧器 | |
CN115585458B (zh) | 一种高速预热预混燃烧装置 | |
CN211925745U (zh) | 一种全预混燃烧器、全预混换热器及壁挂炉 | |
CN219102990U (zh) | 一种具有多腔预混结构的红外燃烧器 | |
CN214840798U (zh) | 气体燃料的部分预混燃烧装置 | |
CN212481280U (zh) | 一种立式加热炉用燃烧头 | |
CN220556173U (zh) | 一种低NOx自身预热烧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