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7281U - 散热风扇 - Google Patents

散热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07281U
CN216407281U CN202122586399.4U CN202122586399U CN216407281U CN 216407281 U CN216407281 U CN 216407281U CN 202122586399 U CN202122586399 U CN 202122586399U CN 216407281 U CN216407281 U CN 216407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fan
blade structure
reference plan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863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Huayi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Huayi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Huayi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Huaying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863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07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07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07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风扇,包括一框座与一扇叶结构,前述框座包括一底板、一第一侧壁与一导流部,前述底板与第一侧壁及导流部共同形成有容置空间,前述第一侧壁具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前述导流部具有第一导流面及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与第一端部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并形成第一出风口;第二导流面与第二端部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并形成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在容置空间内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散热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风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双出风式的散热风扇相较于单出风式的散热风扇,其具有风流量较大,并可针对一个以上的热源进行散热的优势,因此经常被应用于各式的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
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的双出风式散热风扇900结构包含有一框座910、一扇叶结构920及一上盖930。该框座910具有一底板911,该底板的其中二相邻侧边分别为第一出风口914及第二出风口915,该第一出风口914及第二出风口915以一导流部912区隔,且该底板另延伸有一侧壁913,该侧壁913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出风口914及第二出风口915。该底板911与该侧壁913及该导流部912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940,且该扇叶结构920可旋转的设置于容置空间940中。该上盖930设置于该框座910,且具有一入风口931。据此,该扇叶结构920旋转时,可驱使空气经由该入风口931吸入,并由该第一出风口914及第二出风口915吹出。
然而,该现有双出风式散热风扇900在其导流部912处于该第一出风口914及第二出风口915处均有一内壁面916、917,尤其是第二出风口915处的内壁面917呈平直样式时而不具导流效果,使得该双出风式散热风扇900运作时,该第二出风口915处的排风量受到导流部912的影响而降低,进而影响其整体散热效果。此外,该双出风口914、915的出风压力亦不一致,使得各热源所受到的风力具有差异,因此限制了该现有双出风式散热风扇900应用于市场的广泛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座,具有底板和设于该底板上的第一侧壁与导流部;
上盖,覆盖于所述框座上方并具有入风口,所述框座与上盖共同形成容置空间;
扇叶结构,位于容置空间内,且可旋转的结合于底板上,扇叶结构位于入风口下方;
所述第一侧壁具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导流部具有第一导流面及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与第一端部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并形成第一出风口,第二导流面与第二端部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并形成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在容置空间内连通;
其中,界定有参考平面,该参考平面沿扇叶结构的径向穿过扇叶结构的轴心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端面相垂直,所述第二导流面具有起始端与末尾端,且该末尾端位于第二出风口处,所述第二导流面上定义有功能端,所述功能端与起始端之间形成功能面,所述起始端与扇叶结构之间的间距为功能面与扇叶结构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功能面与所述参考平面之间的间距由起始端至功能端呈缩减趋势。
优选地,所述功能端与所述末尾端重合。
优选地,所述功能端位于所述起始端与末尾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功能面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不小于第二导流面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长度的二分之一,且所述第二导流面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扇叶结构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面与所述参考平面的间距由起始端向功能端渐缩,再由功能端向末尾端渐扩。
优选地,所述功能面为至少一平面、或者至少一曲面、或着平面与曲面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于第二端部处设置有凸起部,且所述扇叶结构与第一侧壁的内壁面之间于该凸起部处具有一最小间距。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面与第二导流面之间还连接有一内周面,所述内周面呈弧面。
优选地,所述功能面与所述第一导流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小于9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小于9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风扇中设置的第二导流面可有效提升该第二气流通道内的出风量,同时保持其双出风口的出风压力较一致,从而提高散热风扇的整体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视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现有双出风式散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扇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散热风扇的俯视图(省略上盖);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扇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展示了已省略上盖的散热风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的一种散热风扇100的第一实施方式,其包括有一框座10及一扇叶结构20;该框座10具有一底板11和设于该底板11上的一第一侧壁12与一导流部13,且该底板11与第一侧壁12及导流部13共同形成有一个容置空间W;该扇叶结构20可旋转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W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扇叶结构2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其中,该散热风扇100还包括有一上盖30,该上盖30则覆盖于框座10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底板11、第一侧壁12以及导流部13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且所述上盖30则可通过复数个卡合结构(图未示)与框座10的第一侧壁12与导流部13相互结合,其中上盖30与框座10的形状相互对应。再者,所述扇叶结构20可由一马达(图未示)带动旋转,以驱使气体流动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具体的,第一侧壁12具有第一端部121与第二端部122,该导流部13则具有第一导流面131与第二导流面132,该第一导流面131与第一端部121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S1并形成第一出风口123;该第二导流面132与第二端部122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S2并形成第二出风口124,所述第一气流通道S1与第二气流通道S2在容置空间W内连通。
具体的,上盖30具有一入风口31,且该入风口31沿上下方向对应于所述扇叶结构20。因此,当扇叶结构20沿顺时针旋转时,可自入风口31将外界气流向下引导至容置空间W中,并通过扇叶结构20的旋转而将气流自第一出风口123与第二出风口124排出。
请参阅图3所示,该散热风扇另界定有参考平面T,该参考平面T沿扇叶结构20的径向穿过扇叶结构20的轴心O并与该第二出风口124的端面Q相互垂直。该第二导流面132的端面具有一起始端1321与一末尾端1322,且末尾端1322位于第二出风口124处。该第二导流面132上定义有功能端1323(如图4所示),所述功能端1323与起始端1321之间形成功能面134,并且该起始端1321与扇叶结构20之间的间距D1为功能面134与扇叶结构20之间的最小间距,该功能面134与参考平面T之间的间距t′由起始端1321延伸至功能端1323呈缩减趋势,因此,该功能面134则具有了引流的效果。
具体的,导流部13上的第一导流面131与第二导流面132之间还具有一内周面133,且该内周面133相互连接于第一导流面131与第二导流面13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内周面133呈圆弧状曲面。该内周面133的结构设计可减少噪音的产生。当然较优的实施例为内周面133做的较小,也就是内周面133的圆弧曲率设计的较小,以防止内周面133产生风阻。
具体的,第一导流面131可为一平面或者一曲面;功能面134为至少有一平面或至少有一曲面或其组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面131优选为一平面,功能面134优选为一曲面,故功能面134于该起始端1321处的切线与第一导流面13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1,该第一夹角小于90度,并且该第一导流面131与第一出风口123的端面P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α2,该第二夹角小于90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面131还可以为一曲面,功能面134为一曲面或者一平面,当功能面134为曲面时,该功能面134于起始端1321处的切线与第一导流面131于邻近内周面133处的切线之间形成前述第一夹角α1,该第一导流面131于邻近该第一出风口123处的切线与第一出风口123的端面P之间形成前述第二夹角α2;当功能面134为平面时,该功能面134邻近于内周面133处的延长线与第一导流面131于邻近内周面133处的切线之间形成前述第一夹角α1,该第一导流面131于邻近该第一出风口123处的切线与第一出风口123的端面P之间形成前述第二夹角α2。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导流面131与功能面134还可以均为一平面,即该第一导流面131与该功能面134均邻近于所述内周面133处的延长线之间形成前述第一夹角α1,该第一导流面131与第一出风口123的端面P之间形成前述第二夹角α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面132上的功能端1323与末尾端1322重合,即第二导流面132与参考平面T的间距t的变化趋势由起始端1321向末尾端1322呈现渐缩变化,使其末尾端1322到参考平面T的距离t2小于该起始端1321到参考平面T的距离t1,故使该第二导流面132形成功能面134,从而使整个第二导流面132具有引流的效果。因此,该第二导流面132可引流存在于内周面133处的进风量,使该第二气流通道S2内的出风量得以有效提升。
具体的,第一侧壁12在第二端部122处形成有凸起部125,使该第一侧壁12的内壁面形成一曲面,并且使扇叶结构20与第一侧壁12之间在容置空间W中形成有第三气流通道S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气流通道S3始于凸起部125处(即扇叶结构20于邻近该凸起部125处与内壁面之间具有一最小宽度D2),且延伸至导流部13的内周面133处,并且与第一气流通道S1及第二气流通道S2相互连通。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前述结构特征,可使得第三气流通道S3在邻近凸起部125处形成有一第一压缩区,且在邻近第一出风口123处形成一第一压力释放区,其中进入第一压缩区的气流可得到加速增压的效果,并经由第三气流通道S3导引至该第一气流通道S1处的第一压力释放区,接着由第一出风口123排出。同理,前述第二气流通道S2也可形成一第二压缩区以及一第二压力释放区,其中第二压缩区邻近于第二导流面132上的起始端1321处(即第二导流面132于起始端1321处与扇叶结构20存在最小宽度D1),且第二压力释放区邻近第二出风口124,据此进入第二压缩区的气流亦可得到加速增压的效果,接着经由第二气流通道S2导引至第二压力释放区,并由第二出风口124排出。因此,该第二导流面132的结构设计还可以提升第二出风口124的出风压力,使之保持其与第一出风口123的出风压力较一致,从而提高散热风扇的整体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该第二导流面132上的功能端1323位于起始端1321与末尾端1322之间,即第二导流面132与参考平面T的间距t存在由起始端1321向功能端1323呈现渐缩变化,使该第二导流面132于起始端1321处形成有功能面134。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为该第二导流面132与所述参考平面T的间距t由起始端1321向功能端1323渐缩,再由功能端1323向末尾端1322渐扩,因此使该第二气流通道S2于第二出风口124处且邻近该第二导流面132形成有吸风区135,用以加速引流存在于内周面133处的进风量,从而提高散热风扇100的整体散热效果。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该末尾端1322到参考平面T的距离t2与该起始端1321到参考平面T的距离t1的大小关系,其t2>t1或t2<t1或t2=t1均属于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功能面134在参考平面T上的投影长度L1还可以不小于第二导流面132在参考平面T上的投影长度L的二分之一,且该第二导流面132在参考平面T上的投影与所述扇叶结构20在参考平面T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风扇,其中设置的第二导流面的结构设计可有效提升该第二气流通道内的出风量,也可使保持其双出风口的出风压力较一致,从而提高散热风扇的整体散热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散热风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座(10),具有底板(11)和设于该底板(11)上的第一侧壁(12)与导流部(13);
上盖(30),覆盖于所述框座(10)上方并具有入风口(31),所述框座(10)与上盖(30)共同形成容置空间(W);
扇叶结构(20),位于容置空间(W)内,且可旋转的结合于底板(11)上,扇叶结构(20)位于入风口(31)下方;
所述第一侧壁(12)具有第一端部(121)与第二端部(122),所述导流部(13)具有第一导流面(131)及第二导流面(132),第一导流面(131)与第一端部(121)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S1)并形成第一出风口(123),第二导流面(132)与第二端部(122)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S2)并形成第二出风口(124),所述第一气流通道(S1)与第二气流通道(S2)在容置空间(W)内连通;
其中,界定有参考平面(T),该参考平面(T)沿扇叶结构(20)的径向穿过扇叶结构(20)的轴心(O)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4)的端面(Q)相垂直,所述第二导流面(132)具有起始端(1321)与末尾端(1322),且该末尾端(1322)位于第二出风口(124)处,所述第二导流面(132)上定义有功能端(1323),所述功能端(1323)与起始端(1321)之间形成功能面(134),所述起始端(1321)与扇叶结构(20)之间的间距(D1)为功能面(134)与扇叶结构(20)之间的最小间距,所述功能面(134)与所述参考平面(T)之间的间距(t′)由起始端(1321)至功能端(1323)呈缩减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风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端(1323)与所述末尾端(1322)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风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端(1323)位于所述起始端(1321)与末尾端(13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风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面(134)在参考平面(T)上的投影长度(L1)不小于第二导流面(132)在参考平面(T)上的投影长度(L)的二分之一,且所述第二导流面(132)在参考平面(T)上的投影与所述扇叶结构(20)在参考平面(T)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风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132)与所述参考平面(T)的间距(t)由起始端(1321)向功能端(1323)渐缩,再由功能端(1323)向末尾端(1322)渐扩。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散热风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面(134)为至少一平面、或者至少一曲面、或着平面与曲面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风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2)于第二端部(122)处设置有凸起部(125),且所述扇叶结构(20)与第一侧壁(12)的内壁面之间于该凸起部(125)处具有一最小间距(D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风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131)与第二导流面(132)之间还连接有一内周面(133),所述内周面(133)呈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风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面(134)与所述第一导流面(13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α1),该第一夹角小于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风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131)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3)的端面(P)之间形成第二夹角(α2),该第二夹角小于90度。
CN202122586399.4U 2021-10-26 2021-10-26 散热风扇 Active CN216407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6399.4U CN216407281U (zh) 2021-10-26 2021-10-26 散热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86399.4U CN216407281U (zh) 2021-10-26 2021-10-26 散热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07281U true CN216407281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97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86399.4U Active CN216407281U (zh) 2021-10-26 2021-10-26 散热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072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5940A (zh) * 2022-05-25 2022-07-12 湖南和为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合一智慧物联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5940A (zh) * 2022-05-25 2022-07-12 湖南和为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合一智慧物联终端设备
CN114745940B (zh) * 2022-05-25 2024-05-14 湖南和为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网合一智慧物联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8379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igh efficiency
JP4662608B2 (ja) 軸流ファンとモーターが一体化したファンモーター
US7887290B2 (en) Blower
US7618236B2 (en) Fan and fan housing with toothed-type connecting elements
US10428830B2 (en) Fan and impeller thereof
TWI479081B (zh) 水平對流扇及其扇輪
US20060024160A1 (en) Centrifugal blower having auxiliary radial inlet
US20100092282A1 (en) Centrifugal fan
US11719256B2 (en) Centrifugal fan and terminal
CN216407281U (zh) 散热风扇
US9051942B2 (en) Fan with fluid diversion mechanism
JP7472248B2 (ja) 冷却装置
US9145895B2 (en) Heat dissipation fan
JPH114443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2343836B (zh) 一种用于电气装置的散热风扇
EP4368901A1 (en) Fan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7406893U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160090249A (ko) 차량용 팬 슈라우드
CN221074735U (zh) 蜗壳及离心风机
TW201329351A (zh) 具有出風增壓效果之薄型橫流式風扇
TWI589784B (zh) 離心風扇
US12104603B2 (en) Centrifugal heat dissipation fan
CN216407283U (zh) 一种降噪、稳流、增压风机机壳
CN219372934U (zh) 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745927B (zh) 離心式散熱風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