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6993U - 化油器及其泵盖 - Google Patents
化油器及其泵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06993U CN216406993U CN202122979428.3U CN202122979428U CN216406993U CN 216406993 U CN216406993 U CN 216406993U CN 202122979428 U CN202122979428 U CN 202122979428U CN 216406993 U CN216406993 U CN 2164069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cover body
- cover
- carburetor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油器及其泵盖,包括盖体和设置在盖体上的负压管,包括进油管,设置在盖体上;泵油油管,设置在盖体上,且与进油管连通,用于向外输油;进油通路,设置在盖体内,且向外部化油器本体连通,与泵油油管形成两路输出通路。本实用新型能够让泵盖一体化,减少配件数量、简化加工程序和装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油器,具体为汽油与机油自适应混合化油器及其泵盖。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汽油与机油自适应混合化油器采用的分离式泵盖的结构形式,该形式结构复杂,配件繁多,加工繁琐,装配麻烦。
具体参照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110899238.2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二冲程蝶阀式燃油全自动混合真空膜片化油器组件,其包括节气门组件、阻风门组件、负压嘴盖板组件、机油泵组件和中体组件构成。
该现有技术的结构即分离式泵盖结构,其中负压嘴盖板组件、机油泵组件为分体结构,存在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油器及其泵盖,能够让泵盖一体化,减少配件数量、简化加工程序和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泵盖,包括盖体和设置在盖体上的负压管,包括
进油管,设置在盖体上;
泵油油管,设置在盖体上,且与进油管连通,用于向外输油;
进油通路,设置在盖体内,且向外部化油器本体连通,与泵油油管形成两路输出通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泵盖还配合设置有单向阀,该单向阀位于进油通路的出口,以启闭进油通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油管与泵油油管之间通过一油路和油腔连通,所述泵油油管和进油油管均与油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路和/或油腔由盖体表面向内开设形成,且该油路和/或油腔的对应盖体表面的出口位置通过堵孔球和/或堵孔柱密封。
还提供一种化油器,该化油器应用了上述任一改进的泵盖。
还提供一种化油器,包括
化油器本体;
盖体,安装在化油器体本上,且具有负压管;
泵油油管,设置在盖体上,且与进油管连通,用于向外输油;
进油通路,设置在盖体内,且与化油器本体连通,与泵油油管形成两路输出通路;
单向阀,设置在化油器本体上对应进油通路的位置,以启闭进油通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油管与泵油油管之间通过一油路和油腔连通,所述泵油油管和进油油管均与油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路和/或油腔由盖体表面向内开设形成,且该油路和/或油腔的对应盖体表面的出口位置通过堵孔球和/或堵孔柱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减少配件数量,同时也方便装配和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化油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化油器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泵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泵盖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11、盖体;12、化油器本体;2、负压管;3、进油管;4、泵油油管;5、进油通路;6、单向阀;7、油路;8、油腔;91、堵孔球;92、堵孔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4所示,
一种泵盖,包括盖体11和设置在盖体11上的负压管2,包括
进油管3,设置在盖体11上;
泵油油管4,设置在盖体11上,且与进油管3连通,用于向外输油;
进油通路5,设置在盖体11内,且向外部化油器本体12连通,与泵油油管4形成两路输出通路。
本方案的泵盖能够用于安装在化油器上,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方案将泵油油管4和负压管2一起设置在泵盖上,通过泵油油管4和进油通路5形成两路输出,分别用于向化油器本体12内输送机油和向外部油泡中输送机油,该方案只需要安装一层泵盖即可,不需要同现有技术一样需要多安装一个机油泵组件,相较而言,节省了一个中间盖板、一层膜片、一层垫片的使用,因此能够简化结构,减少材料使用,装配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进一步的,该泵盖还配合设置有单向阀6,该单向阀6位于进油通路5的出口,以启闭进油通路5。
通过单向阀6的启闭切换,能够对油路7的通路进行启闭操作,基于该启闭动作,能够切换泵油油管4和进油通路5两个输出通路,该方案取代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机油泵组件内的膜片和负压管2组合实现单向泵的功能,通过简单的结构简化了安装和降低了成本,并且能够当单向控制功能更加稳定。
具体的,所述进油管3与泵油油管4之间通过一油路7和油腔8连通,所述泵油油管4和进油油管均与油腔8连通。基于该方案,能够让供油更加稳定。实际上,该方案可以有现有技术中的负压管2进行改动得到,现有技术中的负压管2是有一个凸起的部位,该凸起的部位内部挖空后形成油腔8,机油通过油路7进入到油腔8中,相对的油腔8中的体积较大,能够让机油在其中形成缓冲区域,让供油更加稳定。
为了方便加工,所述油路7和/或油腔8由盖体11表面向内开设形成,且该油路7和/或油腔8的对应盖体11表面的出口位置通过堵孔球91和/或堵孔柱92密封。通过打孔的方式对盖体11进行打孔,使得加工方法简单有效,在钻孔后留下的开口通过堵孔球91或堵孔柱92进行密封即可,使得生产效率更高,能够适配复杂的油路7。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一个泵盖,该泵盖可以应用在化油器中,能够与化油器进行装配,简化化油器的安装,降低成本。
以下继续介绍一种基于构思的泵盖的化油器,该化油器包括
化油器本体12;
盖体11,安装在化油器体本上,且具有负压管2;
泵油油管4,设置在盖体11上,且与进油管3连通,用于向外输油;
进油通路5,设置在盖体11内,且与化油器本体12连通,与泵油油管4形成两路输出通路;
单向阀6,设置在化油器本体12上对应进油通路5的位置,以启闭进油通路5。
与之前的泵盖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本方案中将单向阀6设置在化油器本体12上,在泵盖与化油器本体12进行安装时,进油通路5会与化油器上的单向阀6对准,此时安装好泵盖后自动密封进行工作,在安装上非常简单,采用的单向阀6可以为圆柱形橡胶挤压式单向阀6,化油器本体12上只需要钻一个圆柱孔即可,单向阀6在塞入该圆柱孔后只需要附加膜片和垫片,然后通过螺栓安装泵盖,装配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同样的,所述进油管3与泵油油管4之间通过一油路7和油腔8连通,所述泵油油管4和进油油管均与油腔8连通。
同样的,所述油路7和/或油腔8由盖体11表面向内开设形成,且该油路7和/或油腔8的对应盖体11表面的出口位置通过堵孔球91和/或堵孔柱92密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泵盖,包括盖体和设置在盖体上的负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油管,设置在盖体上;
泵油油管,设置在盖体上,且与进油管连通,用于向外输油;
进油通路,设置在盖体内,且向外部化油器本体连通,与泵油油管形成两路输出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盖,其特征在于,该泵盖还配合设置有单向阀,该单向阀位于进油通路的出口,以启闭进油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与泵油油管之间通过一油路和油腔连通,所述泵油油管和进油油管均与油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和/或油腔由盖体表面向内开设形成,且该油路和/或油腔的对应盖体表面的出口位置通过堵孔球和/或堵孔柱密封。
5.一种化油器,其特征在于,该化油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泵盖。
6.一种化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化油器本体;
盖体,安装在化油器体本上,且具有负压管;
泵油油管,设置在盖体上,且与进油管连通,用于向外输油;
进油通路,设置在盖体内,且与化油器本体连通,与泵油油管形成两路输出通路;
单向阀,设置在化油器本体上对应进油通路的位置,以启闭进油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与泵油油管之间通过一油路和油腔连通,所述泵油油管和进油油管均与油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和/或油腔由盖体表面向内开设形成,且该油路和/或油腔的对应盖体表面的出口位置通过堵孔球和/或堵孔柱密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79428.3U CN216406993U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化油器及其泵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79428.3U CN216406993U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化油器及其泵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06993U true CN216406993U (zh) | 2022-04-29 |
Family
ID=81304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79428.3U Active CN216406993U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化油器及其泵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06993U (zh) |
-
2021
- 2021-11-30 CN CN202122979428.3U patent/CN2164069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74810B1 (en) | Fuel and air purge system for diaphragm carburetors | |
CN216406993U (zh) | 化油器及其泵盖 | |
CN210977726U (zh) | 燃油预滤器的排气结构 | |
CN201330657Y (zh) | 多脉冲孔的化油器 | |
JPH0236797B2 (zh) | ||
US20050067023A1 (en) | Fuel return valve | |
US10330048B2 (en) | Fuel enrichment simple star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arburetor | |
CN210343529U (zh) | 一种新型的给油系统 | |
CN213711200U (zh) | 一种负压式的化油器型汽油发动机供油机构 | |
CN110145413B (zh) | 一种给油系统 | |
CN211819756U (zh) | 一种用于高压力共轨系统的泵油单元 | |
CN210135010U (zh) | 双燃料化油器 | |
CN209800141U (zh) | 一种二冲程汽油机的进油结构 | |
CN216518208U (zh) | 一种可用于曲轴箱负压保持的油气分离器 | |
CN218563763U (zh) | 一种通机用化油器 | |
CN204961105U (zh) |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 |
CN113074066B (zh) | 一种耐高温自循环装置 | |
CN205089422U (zh) | 汽油直喷增压发动机油气分离机构 | |
CN218644424U (zh) | 一种双阀板高密封性阀组装置 | |
US1296214A (en) |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of the two-cycle type. | |
CN219529161U (zh) | 一种防止汽油及其蒸汽泄漏的化油器 | |
CN111472904B (zh) | 燃油预滤器的排气结构 | |
CN217152243U (zh) | 一种空压机消音缸体组件 | |
CN216381555U (zh) | 一种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及发动机 | |
CN214741732U (zh) | 一种改型的进油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