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3172U - 翻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翻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03172U
CN216403172U CN202122677900.8U CN202122677900U CN216403172U CN 216403172 U CN216403172 U CN 216403172U CN 202122677900 U CN202122677900 U CN 202122677900U CN 216403172 U CN216403172 U CN 216403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gon
positioning device
coupler
guide rail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779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卫军
郭海峰
于海龙
黄和民
李传奇
翟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Guohua Pansh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Guohua Pansh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Guohua Pansh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Guohua Pansh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779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03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03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03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翻车装置,包括翻转机构、校正机构和活动导轨;活动导轨用于与车皮导向配合、并连接翻转机构;车皮可滑动至活动导轨上;校正机构连接活动导轨或翻转机构;校正机构设有相互连接的定位装置和第一驱动件;在车皮位于活动导轨的情况下,定位装置可被第一驱动件驱动至第一位置,以定位配合于车皮的车钩;活动导轨、校正机构和车皮均可随翻转机构翻转,可见,通过定位机构的设置,能够提高翻车装置的重复定位精度,以防止车钩偏移原来位置,进而使车皮能够较为容易的接入敞车。

Description

翻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车装置。
背景技术
翻车装置是一种用来翻卸铁路敞车的散料的大型机械设备,它可将有轨车辆的车皮翻转或者倾斜而使之卸料,其作业效率很高,翻车装置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运输量大的港口、冶金、煤炭、热电等工业部门。
翻车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敞车中待卸料的车皮送入翻车装置中,然后将车皮的车钩分离于敞车,接着翻车装置翻转170°~180°而将散料卸到地面的传送带上,然后由地面皮带传送机将卸下的散料运送到需要的地方。在车皮在卸料之后,亦是通过翻车装置的翻转回正到初始位置,然后将车钩重新接入敞车。
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翻车装置并不具有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这样在翻车装置回正后,车皮的车钩会与原先位置存在一定的偏移,此种偏移将导致车皮的车钩与敞车有一定的错位,这样将增大车皮重新接入敞车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一种翻车装置,以解决回正存在误差导致车钩难以重新接入敞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翻车装置,包括翻转机构、校正机构和活动导轨;活动导轨连接翻转机构;活动导轨用于与车皮导向配合;校正机构连接活动导轨或翻转机构;校正机构设有相互连接的定位装置和第一驱动件;在车皮位于活动导轨的情况下,定位装置可被第一驱动件驱动至第一位置以定位配合于车皮的车钩;活动导轨、校正机构和车皮均可随翻转机构翻转。
进一步地,校正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一转动杆连接定位装置;第一驱动件可驱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定位装置可随第一转动杆转动至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校正机构还包括第一基座和转动销;第一驱动件为平移驱动件、且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一推杆,第一缸体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基座,第一推杆可移动地设于第一缸体中;第一转动杆的第一端连接定位装置,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推杆;第一转动杆可转动地连接转动销,转动销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在第一驱动件启动的情况下,第一推杆可驱动第一转动杆绕转动销转动。
进一步地,翻车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连接翻转机构;第一驱动件可驱动定位装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定位装置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定位装置与第一限位块限位配合;在定位装置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定位装置与车钩解除定位配合、且与第二限位块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定位装置为挡块;在活动导轨位于第一角度位置的情况下,车皮可滑动至活动导轨上;在车皮位于活动导轨的情况下,活动导轨可带动车皮随翻转机构在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在车皮于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车钩的高度大于挡块的高度,挡块贴合车钩;高度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挡块朝向车钩的一侧设有第一止挡面和第一倒角面,第一倒角面与第一止挡面相互倾斜;在定位装置离开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倒角面与第一止挡面沿远离第一位置的方向依次设置;在车皮位于活动导轨、且定位装置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止挡面与车钩定位配合。
进一步地,车钩数量为两个,两个车钩分别设于车皮的两相对端、且沿车皮的滑动方向依次设置;校正机构数量为两个,两个校正机构沿车皮的滑动方向依次设置;校正机构与车钩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翻车装置还包括活动承载台,活动承载台连接翻转机构;活动导轨具有用于承载车皮的承载面,活动承载台设于活动导轨背离承载面的一侧;活动承载台设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的槽口朝向活动导轨;校正机构设于第一容纳槽,活动承载台可带动校正机构随翻转机构进行翻转;第一驱动件可驱动定位装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定位装置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定位装置伸出于第一容纳槽外、且与车钩进行定位配合;在定位装置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定位装置回纳于第一容纳槽内、且与车钩解除定位配合。
进一步地,翻转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翻转环和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可驱动翻转环进行旋转;活动导轨、校正机构均连接翻转环;在车皮位于活动导轨的情况下,活动导轨、校正机构和车皮均可随翻转环翻转。
进一步地,校正机构包括缓冲垫,缓冲垫设于第一止挡面;第一止挡面通过缓冲垫与车钩贴合。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对翻车装置进行改良,具体为设置翻车装置包括翻转机构、校正机构和活动导轨;活动导轨连接翻转机构;活动导轨用于与车皮导向配合;校正机构连接活动导轨或翻转机构;校正机构设有相互连接的定位装置和第一驱动件;在车皮位于活动导轨的情况下,定位装置可被第一驱动件驱动至第一位置以定位配合于车皮的车钩;活动导轨、校正机构和车皮均可随翻转机构翻转。
综上,翻车装置通过定位机构的设置,能够提高重复定位精度,以防止车钩偏移原来位置,进而使车皮能够较为容易的接入敞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校正机构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校正机构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翻车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图4的A向视图;
图6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翻车装置位于第一角度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中翻车装置位于第二角度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校正机构、
110-定位装置、111-第一止挡面、112-第一倒角面、
120-第一驱动件、121-第一推杆、122-第一缸体、
130-第一转动杆、140-转动销、150-第一基座、160-缓冲垫、
210-第一限位块、220-第二限位块、
300-活动承载台、310-第一容纳槽、
400-翻转机构、410-翻转环、420-第二驱动件、
500-活动导轨、
600-夹紧机构、610-压车梁、620-第三驱动件、630-第三基座、
700-靠车板、800-车皮、810-车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翻车装置,该翻车装置用于翻卸铁路敞车的散料,具体来说如图4~图7所示,敞车的车皮送入该翻车装置中,然后将车皮的车钩分离于敞车,接着翻车装置翻转170°~180°而将散料卸到地面,并通过皮带传送机等装置运输散料。
本申请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在翻车装置翻转敞车回正之后,敞车较之原先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即翻车装置能够保证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以使回正之后车皮的车钩较为容易的重新接入敞车,下面进行详述。
请参考图1~图7,本申请的翻车装置包括翻转机构400、校正机构100和活动导轨500。其中,翻转机构400为翻车装置的翻转提供动力;而校正机构100用于保证翻车装置的重复定位精度,以实现车皮800回正后的校正;活动导轨500连接翻转机构400。活动导轨500用于与车皮800导向配合,这样车皮800可在活动导轨500上滑动、并被活动导轨500所承载。
校正机构100连接活动导轨500或翻转机构400。校正机构100设有相互连接的定位装置110和第一驱动件120。
翻车装置的工作可按如下进行:
随着敞车的滑动,敞车中的某一节车皮800可滑动至活动导轨500上,该车皮800装有散料,将该节车皮800暂时与敞车分离以准备卸料。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活动导轨500的两侧对接有固定导轨,用于保证敞车的滑动顺畅。
接着对处于活动导轨500的车皮进行定位,具体来说,在车皮800位于活动导轨500的情况下,定位装置110可被第一驱动件120驱动至第一位置,这样定位装置110可以定位配合于车皮800的车钩810。
启动翻转机构400,此时活动导轨500、校正机构100和车皮800均可随翻转机构400翻转,当车皮800被翻转至某一角度时可以实现卸料,比如车皮800随活动导轨500由第一角度位置翻转至第二角度位置。其中如图4和图6所示,在第一角度位置时活动导轨500与两侧的固定导轨处于拼接状态,以使车皮800能够滑动至活动导轨500上;而如图7所示,第二角度位置为车皮800的卸料位置,通常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相差170°~180°,第二角度位置时活动导轨500将与两侧的固定导轨分离,而车皮800敞口朝下并朝向皮带传送机等运输装置,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内部的散料进行倾倒。卸料完成后通过翻转机构400使活动导轨500连同车皮800一起回正到第一角度位置。
在上述的卸料过程中,定位装置110始终保持与车钩810的定位配合,这样在卸料完成、且车皮800回正之后,通过此种定位配合的作用,能够保证车钩810不会偏移原来的位置,车皮800与敞车不会出现错位,即较为容易的实现车皮800重新接入敞车。
综上,通过校正机构100的设计以及上述的定位配合作用,能够提高翻车装置的重复定位精度,从而降低回正之后车皮重新接入敞车的难度。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定位装置110可以设置为固定夹板结构,此种设置下该定位定位配合具体为:通过该固定夹板的夹紧作用以固定车钩810。这样翻车装置在翻转卸料的过程中,在定位装置110的夹持作用下,车钩810将始终保持与定位装置110的同步运动,从而在回正之后,保证车钩810不会偏移原先位置。定位装置110也可以是后文所述的挡块,挡块对车钩810的止挡以防止偏移,从而实现定位配合,此种定位配合原理将在后文详述。
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一驱动件120设置为活塞组件等能够实现线性驱动的机构,然后活塞组件通过活塞杆等执行部件的移动以推动定位装置110移动至第一位置,比如定位装置110从车钩810的下方上升至于车钩810平齐的第一位置,以实现与车钩810的定位配合。
本申请如图1~图3所示,设置校正机构100包括第一转动杆130,第一驱动件120通过第一转动杆130连接定位装置110。具体来说第一驱动件120可以设置为旋转马达,通过键连接或其他驱动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一转动杆130。这样第一驱动件120可驱动第一转动杆130转动,而定位装置110可随第一转动杆130转动至第一位置以实现定位配合。比如随第一转动杆130转动,定位装置110由车钩810的下方转动至与车钩810平齐的第一位置,当然,定位装置110也可随第一转动杆130转动而离开第一位置以解除定位配合,这里不再详述。
在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为使驱动更加合理有效,校正机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基座150和转动销140。校正机构100可以设置在后文所述的第一容纳槽310中,并且第一基座150和转动销140均固定设置于第一容纳槽310中。
第一驱动件120可以为平移驱动件,且第一驱动件120包括第一缸体122和第一推杆121,比如第一驱动件120为活塞组件,或者第一驱动件120为电动推杆组件等。第一基座150为校正机构100的安装基础,第一缸体122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基座150,第一推杆121可移动地设于第一缸体122中。
第一转动杆130的第一端连接定位装置110,第一转动杆130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推杆121。转动销140为校正机构100的转动基础,第一转动杆130可转动地连接转动销140,转动销140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在第一驱动件120启动的情况下,第一推杆121可相对于第一缸体122进行伸缩,第一推杆121可驱动第一转动杆130绕转动销140转动,进而驱动定位装置110绕转动销140转动。而为适应第一转动杆130的转动,第一缸体122可相对于第一基座150进行转动以做适应性的角度调整。
可以看出,较之旋转电机直接连接第一转动杆130以驱动其转动的方式来说,通过第一推杆121伸缩驱动第一转动杆130转动的方式更加合理,且能够更好地传递扭矩。
进一步地,为防止校正机构100的过度运动,翻车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块210和第二限位块220。第一限位块210和第二限位块220均连接翻转机构400,这样校正机构100、第一限位块210和第二限位块220能够同步运动,以始终保持对校正机构100的限位作用,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驱动件120可驱动定位装置1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第一位置如上文所述为定位装置110定位配合于车钩810的位置,通常为与车钩810平齐的位置,而第二位置为定位装置110与车钩810分离并解除定位配合的位置,通常位于车钩810的下方。
在定位装置11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定位装置110与第一限位块210限位配合,从而使定位装置110有效保持在第一位置,进而保持车钩810定位配合的有效性。
而在定位装置11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定位装置110与车钩810解除定位配合,并且定位装置110将与第二限位块220限位配合,从而使定位装置110有效保持在第二位置。
更为具体地,第一限位块210和第二限位块220可以均设置为挡块的结构,在定位装置110随第一转动杆130转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限位块210将止挡在第一转动杆130的转动路径上,从而阻止定位装置110继续运动,进而使定位装置110有效保持在第一位置。
而在定位装置110随第一转动杆130转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限位块220将止挡在第一转动杆130的转动路径上,从而阻止定位装置110继续运动,进而使定位装置110有效保持在第二位置,这里不再详述。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定位装置110为上文所述的挡块。并且由上文可知:在活动导轨500位于第一角度位置的情况下,车皮800可滑动至活动导轨500上。而在车皮800位于活动导轨500的情况下,活动导轨500可带动车皮800随翻转机构400在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上述的定位配合具体为:挡块将通过止挡车钩810以实现对车钩810的定位,其原理具体如下:
通常来说,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的夹角为170°~180°,并且第一角度位置时车皮800和活动导轨500均位于路基上,并且路基垂直于重力方向。而第二角度位置时车皮800翻转至整体颠倒,以使敞口朝向路基,并可以借助重力将内部散料倾倒在传动带上以实现运输。
这样在车皮800于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车钩810的高度大于挡块的高度,挡块可贴合车钩810;高度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
具体来说如图6和图7所示,当启动翻转机构400,以使车皮800随活动导轨500向第二角度位置进行翻转时,定位装置110随该翻转的运行而逐渐位于车钩810的下方,即上文所述车钩810的高度将高于定位装置110。这样在重力的作用下车钩810将贴合于定位装置110,此种贴合即定位装置110对车钩810的止挡。而校正机构100在翻转过程中整体随翻转机构400同步运动,那么定位装置110对车钩810的此种贴合将形成对车钩810的定位,这样车皮800在第二角度位置完成卸料,并且回正到第一角度位置后,车钩810的位置不会偏移原先位置,从而可使车皮800较为容易的重新接入敞车。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挡块朝向车钩810的一侧设有第一止挡面111和第一倒角面112,第一倒角面112与第一止挡面111相互倾斜。
在定位装置110离开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具体来说定位装置11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倒角面112与第一止挡面111沿远离第一位置的方向(即远离车钩810的方向)依次设置。
这样定位装置110在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时,首先第一倒角面112将转动至与车钩810正对,此时第一倒角面112将与车钩810保持间隔设置而不会接触。
而随着定位装置110转动的进行,当车皮800位于活动导轨500、且定位装置11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止挡面111将正对于车钩810、并与车钩810贴合,即第一止挡面111与车钩810定位配合。
可以看出,如果定位装置110仅设置第一止挡面111,那么假设车皮800在刚进入活动导轨500的初始阶段,车钩810就出现异常偏移导致和定位装置110错位,这样在定位装置110向第一位置转动过程中,车钩810的前端面将挡住定位装置110,从而造成校正机构100卡滞而无法顺利进入第一位置,这样定位装置110无法实现对车钩810的定位。
而第一倒角面112的设置,假设车皮800在刚进入活动导轨500的初始阶段,车钩810依然出现异常偏移导致和定位装置110错位,那么第一倒角面112在转向车钩810的过程中,会逐渐修正车钩810的错位异常,使车钩810回到正确位置以与第一止挡面111贴合,这样定位装置110也能够顺利达到第一位置实现对车钩810的定位配合。
进一步地,车钩8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车钩810分别设于车皮800的两相对端、且沿车皮800的滑动方向依次设置。而校正机构100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校正机构100沿车皮800的滑动方向依次设置;校正机构100与车钩810一一对应。此种设置会对车皮800带来更好的定位效果,车钩810更加不易偏离原先位置。
更为具体的,翻车装置还包括靠车板700,靠车板700和校正机构100均位于车皮800的同一侧,且靠车板700位于两个校正机构100之间,靠车板700和两个校正机构100的连线可以构成三角形。
靠车板700用于对车皮800的车身进行支撑,具体来说,当车皮800随翻转机构400由第一角度位置向第二角度位置翻转时,定位装置110对车钩810进行贴合,而由于靠车板700对车皮800的车身进行贴合,故靠车板700的体积和接触面积能够远大于定位装置110对车钩810的接触面积,故靠车板700在翻转时主要起承载车皮800负荷的作用,同时配合两个定位装置110可对车皮800形成较为稳定的支撑效果和定位效果。
进一步地,翻车装置还可以包括活动承载台300,活动承载台300连接翻转机构400,以实现和翻转机构400的同步运动。活动承载台300为校正机构100等零部件的安装基础,具体阐述如下:
活动导轨500具有用于承载车皮800的承载面,活动承载台300设于活动导轨500背离承载面的一侧;活动承载台300设有第一容纳槽310;第一容纳槽310的槽口朝向活动导轨500。
校正机构100设于第一容纳槽310,活动承载台300可带动校正机构100随翻转机构400进行翻转;第一驱动件120可驱动定位装置1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定位装置11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定位装置110伸出于第一容纳槽310外、且与车钩810进行定位配合;在定位装置11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定位装置110回纳于第一容纳槽310内、且与车钩810解除定位配合。
此种设置下,在第二位置时校正机构100将容纳在第一容纳槽310中,以防止对完成卸料的车皮800造成阻挡和干涉,进而使完成卸料的车皮800可以移出活动导轨500,而待卸料的车皮800也可以进入活动导轨500。同理地,第一限位块210和第二限位块220均设置在第一容纳槽310也是此种目的。
进一步地,翻转机构40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翻转环410和第二驱动件420,第二驱动件420可驱动翻转环410进行旋转,比如第二驱动件420为可旋转的驱动轮,驱动轮连接旋转电机,驱动轮通过与翻转环410接触或者带传动的方式实现翻转环410进行旋转;或者,第二驱动件420为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连接旋转电机,翻转环410为从动齿轮,驱动齿轮通过啮合从动齿轮,从而实现翻转环410的旋转。
活动导轨500、校正机构100均连接翻转环410,其中校正机构100通过活动承载台300连接翻转环410。活动导轨500的设置方向垂直于翻转环410的旋转面,在车皮800位于活动导轨500的情况下,活动导轨500、校正机构100和车皮800均可随翻转环410翻转,从而实现车皮800在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的切换,以实现卸料操作。
进一步地,翻转机构400共设置两处、并分别位于活动导轨500的出口侧和入口侧,车皮800可由其中一个翻转环410进入活动导轨500,在卸料完成后由另一个翻转环410移出。通过两个翻转机构400驱动活动导轨500连同车皮800一起进行翻转,将使翻转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考虑车钩810和定位装置110通常均为金属设置,直接进行接触可能会有磨损磕碰等损伤,故如图3所示可以设置校正机构还包括缓冲垫160。缓冲垫160设于第一止挡面111,第一止挡面111通过缓冲垫160与车钩810贴合,这样定位装置110不会直接与车钩810接触,而缓冲垫160的缓冲作用能够有效避免车钩810和定位装置110之间出现磕碰损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缓冲垫160可以选用橡胶垫等进行制作,从而保证良好的缓冲效果。
进一步地,翻车装置还可以还包括夹紧机构600;夹紧机构600连接翻转机构400,夹紧机构600可随翻转机构400翻转。在车皮800位于活动导轨500的情况下,夹紧机构600可对车皮800进行夹紧配合,这样能够使车皮800在翻转过程中更加稳定。
对于夹紧机构600的具体结构来说,夹紧机构600可以为设于活动导轨500两侧的夹板,且包括驱动两夹板可相互趋近的驱动件,比如液压活塞机构、气压活塞机构等,当车皮800位于活动导轨500时,驱动件驱动两侧夹板对活动导轨500夹紧,从而实现对车皮800的夹紧配合。
本申请中设置夹紧机构600包括压车梁610、第三驱动件620和第三基座630。其中第三基座630设置于翻转环410,以使夹紧机构600可随翻转环410同步运动。
车梁610沿长度方向依次包括压勾、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二铰接部铰接于第三基座630,第三驱动件620为可伸缩的电动推杆组件、活塞组件等,第三驱动件620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三基座630和第一铰接部。
车梁610的压勾与活动导轨500相对设置,车皮800可位于压勾与活动导轨500之间。当启动第三驱动件620时,在第三驱动件620的伸缩作用下,车梁610可绕第二铰接部旋转,从而使压勾朝向车皮800趋近,这样车梁610的压勾与活动导轨500配合,从而实现对车皮800的夹紧固定,以实现夹紧配合。
进一步地,夹紧机构600可以设置两处,并对称设置于活动导轨500,此种对车皮800的夹紧方式将更加平稳有效。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机构(400)、校正机构(100)和活动导轨(500);
所述活动导轨(500)用于与车皮(800)导向配合,所述活动导轨(500)连接所述翻转机构(400);
所述校正机构(100)连接所述活动导轨(500)或所述翻转机构(400);所述校正机构(100)设有相互连接的定位装置(110)和第一驱动件(120);
在所述车皮(800)位于所述活动导轨(500)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装置(110)可被所述第一驱动件(120)驱动至第一位置,以定位配合于所述车皮(800)的车钩(810);所述活动导轨(500)、所述校正机构(100)和所述车皮(800)均可随所述翻转机构(400)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100)包括第一转动杆(130),所述第一驱动件(120)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130)连接所述定位装置(110);
所述第一驱动件(120)可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130)转动,所述定位装置(110)可随所述第一转动杆(130)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100)还包括第一基座(150)和转动销(140);
所述第一驱动件(120)为平移驱动件、且包括第一缸体(122)和第一推杆(121),所述第一缸体(12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基座(150),所述第一推杆(121)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缸体(122)中;
所述第一转动杆(13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定位装置(110),所述第一转动杆(130)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推杆(121);所述第一转动杆(13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转动销(140),所述转动销(140)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20)启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推杆(121)可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130)绕所述转动销(140)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车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块(210)和第二限位块(220),所述第一限位块(210)和所述第二限位块(220)均连接所述翻转机构(400);
所述第一驱动件(120)可驱动所述定位装置(11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所述定位装置(11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装置(110)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10)限位配合;在所述定位装置(11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装置(110)与所述车钩(810)解除定位配合、且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20)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110)为挡块;
在所述活动导轨(500)位于第一角度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车皮(800)可滑动至所述活动导轨(500)上;
在所述车皮(800)位于所述活动导轨(500)的情况下,所述活动导轨(500)可带动所述车皮(800)随所述翻转机构(400)在所述第一角度位置和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
在所述车皮(800)于所述第一角度位置和所述第二角度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所述车钩(810)的高度大于所述挡块的高度,所述挡块贴合所述车钩(810);
所述高度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朝向所述车钩(810)的一侧设有第一止挡面(111)和第一倒角面(112),所述第一倒角面(112)与所述第一止挡面(111)相互倾斜;
在所述定位装置(110)离开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倒角面(112)与所述第一止挡面(111)沿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依次设置;
在所述车皮(800)位于所述活动导轨(500)、且所述定位装置(1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止挡面(111)与所述车钩(810)定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810)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车钩(810)分别设于所述车皮(800)的两相对端、且沿所述车皮(800)的滑动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校正机构(100)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校正机构(100)沿所述车皮(800)的滑动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校正机构(100)与所述车钩(810)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车装置还包括活动承载台(300),所述活动承载台(300)连接所述翻转机构(400);
所述活动导轨(500)具有用于承载所述车皮(800)的承载面,所述活动承载台(300)设于所述活动导轨(500)背离所述承载面的一侧;所述活动承载台(300)设有第一容纳槽(310);所述第一容纳槽(310)的槽口朝向所述活动导轨(500);
所述校正机构(100)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310),所述活动承载台(300)可带动所述校正机构(100)随所述翻转机构(400)进行翻转;所述第一驱动件(120)可驱动所述定位装置(11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所述定位装置(1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装置(110)伸出于所述第一容纳槽(310)外、且与所述车钩(810)进行定位配合;
在所述定位装置(11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定位装置(110)回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310)内、且与所述车钩(810)解除定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400)包括相互连接的翻转环(410)和第二驱动件(420),所述第二驱动件(420)可驱动所述翻转环(410)进行旋转;
所述活动导轨(500)、所述校正机构(100)均连接所述翻转环(410);
在所述车皮(800)位于所述活动导轨(500)的情况下,所述活动导轨(500)、所述校正机构(100)和所述车皮(800)均可随所述翻转环(410)翻转。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包括缓冲垫(160),所述缓冲垫(160)设于所述第一止挡面(111);
第一止挡面(111)通过所述缓冲垫(160)与所述车钩(810)贴合。
CN202122677900.8U 2021-11-03 2021-11-03 翻车装置 Active CN216403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7900.8U CN216403172U (zh) 2021-11-03 2021-11-03 翻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77900.8U CN216403172U (zh) 2021-11-03 2021-11-03 翻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03172U true CN216403172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98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77900.8U Active CN216403172U (zh) 2021-11-03 2021-11-03 翻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03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03172U (zh) 翻车装置
JPH0710662B2 (ja) バラスト用の積込み車両
CN113682750B (zh) 一种对接系统
JP2013023327A (ja) 移載装置及び移載方法
CN114476216A (zh) 一种载具
CN113443378A (zh) 一种轨道承载传送装置
JP3901408B2 (ja) 無人搬送システム
CN114084173B (zh) 短距离精确运送小车
CN214609892U (zh) 一种推送设备及agv车辆
JP2962153B2 (ja) 移載装置
EP3976434A1 (en) A laterally displaceable railway wagon
CN215905271U (zh) 一种轨道承载传送装置
CN216104382U (zh) 一种自锁式阻挡机构
EP4371842A1 (en) Railway wagon with improved launch beam mounting
CN212402596U (zh) 上下料运输系统
CN214691824U (zh) 一种导轨式电池箱中转装置
CN218538342U (zh) 传输装置及自动化流水线
JP2953332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EP4371841A1 (en) Railway wagon with improved launch beam positioning
CN211442549U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设备的agv车辆
SU1152821A1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CN108163483B (zh) 端部空间回转运动系统
JPH0116692Y2 (zh)
JPS6121444Y2 (zh)
SU1404426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загрузки и разгрузки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