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94656U - 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94656U
CN216394656U CN202122560744.7U CN202122560744U CN216394656U CN 216394656 U CN216394656 U CN 216394656U CN 202122560744 U CN202122560744 U CN 202122560744U CN 216394656 U CN216394656 U CN 216394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plate
pelvic floor
sliding groov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607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霞
欧阳晓飞
吴丽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21225607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94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94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94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包括:基座,其架设于地面;躺板,其安装于基座上方;腿板,有镜像对称的一对,分别通过摆动装置安装于躺板的两侧壁,摆动方向朝向人体两侧,每个所述腿板和基座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束腿夹,其安装于腿板顶面。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申请的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通过束腿夹将患者的腿部夹持在腿板上,再通过摆动装置实现腿部的开合运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升降装置带动腿部实现能提肛的升降运动。

Description

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分娩、产伤及与年龄相关的功能退化造成盆底肌肉损伤松弛,导致女性出现压力性尿失禁、阴道松弛,甚至导致子宫脱垂等现象,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在分娩后,需要产后训练,而加强盆底肌肉的训练是非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在分娩后进行产后恢复时,一般需要用到盆底恢复器械进行辅助训练,传统的盆底肌肉训练设备一般采用提肛运动,运动方式单一,对肌肉的训练效果差,针对性不强,继而导致盆底恢复慢,因此,针对该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能实现两种运动方式,对大腿根部的盆腔肌肉形成不同的训练,从而提高恢复效果。
为达到以上目的,一方面,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提供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包括:
基座,其架设于地面;
躺板,其安装于基座上方;
腿板,有镜像对称的一对,分别通过摆动装置安装于躺板的两侧壁,摆动方向朝向人体两侧,每个所述腿板和基座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
束腿夹,其安装于腿板顶面。
优选的,所述摆动装置包括:
第一伸缩机构,其固定端固定设置于躺板;
转动连杆,有三折,其一端固定连接于腿板的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伸缩机构的活动端。
优选的,所述躺板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动槽;
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设置于第一滑动槽内,其固定端固定设置于第一滑动槽端部侧壁;
所述转动连杆靠近第一伸缩机构的一端伸入第一滑动槽内并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第二滑动槽,其开设于基座顶面,且位置与腿板相对应;
第二伸缩机构,其固定端固定安装于第二滑动槽内;
推升板,其一端铰接于第二伸缩机构的活动端,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腿板底面。
优选的,所述腿板底部设置有对接轴;
所述推升板与腿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槽抵接于对接轴。
优选的,所述腿板与推升板的连接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槽板,且限位槽板位于推升板的转动方向上。
优选的,所述躺板靠近腿板的两角开设有活动槽;
顶接块,其由部分腿板凸出并伸入活动槽;
左右转动块,为半圆柱体,轴线竖直,其圆弧侧面抵接于活动槽内壁;
上下转动块,为圆柱体,轴线水平,其侧面分别与顶接块固定连接,且抵接于左右转动块。
优选的,所述腿板上开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束腿夹的底部滑动设置于第三滑动槽内。
优选的,所述束腿夹设置在第三滑动槽内的部分开设有限位孔;
所述腿板侧壁与第三滑动槽相对应的部分开设有多个定位孔;
当限位孔与其中一个定位孔对齐时,定位孔与限位孔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座还包括:
调高滑槽,其设置在基座的顶面;
调高滑块,有镜像设置的一对,每个调高滑块均滑动设置于调高滑槽内;
支撑杆,有多对,每对支撑杆分别设置于一对调高滑块和躺板之间;
双向螺杆,其包括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每个调高滑块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的其中一段螺纹;
转动电机,其设置在基座内,且输出端连接于双向螺杆。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的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通过束腿夹将患者的腿部夹持在腿板上,再通过摆动装置实现腿部的开合运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升降装置带动腿部实现能提肛的升降运动。
在进一步的改进中,推升板的顶部设置有对接槽,对接槽与对接轴抵接,方便安装与分离,同时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一定的运动余裕,方便在做开合运动的时候不影响此处的连接状态,以避免影响升降运动。
在其他的改进中,由于基座上设置有调高滑块以及支撑板,可以调整躺板的高度,进而调整升降运动的幅度,以适应不同的治疗目的。
同时,在束腿夹和腿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滑动槽,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体型调整束腿夹的位置,方便患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B处饿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一个腿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座;11、调高滑槽;12、调高滑块;13、支撑杆;14、双向螺杆;15、转动电机;2、躺板;21、活动槽;22、上下转动块;23、左右转动块;3、腿板;31、束腿夹;32、第三滑动槽;33、对接轴; 34、限位槽板;35、定位孔;4、摆动装置;41、第一伸缩机构;42、转动连杆;43、第一滑动槽;5、升降装置;51、推升板;511、对接槽;52、第二伸缩机构;53、第二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主要用于锻炼盆地肌肉,其中分为基座1、躺板2、腿板3和束腿夹 31。
其中基座1为承重部件,架设于地面,通常为一个较大较重的矩形块,在有一些实施例中还在四角设置了方便转移的滑轮和/或方便固定的支座。
躺板2设置在基座1上方,一般的实施例中通过支架安装于杰作,以便于患者躺在躺板2上。
腿板3有一对,用来放置患者的腿部,通常通过摆动装置4安装在躺板2的两侧壁,摆动装置4使得腿板3可以左右开合运动,以帮助患者提高开合运动的肌肉,而升降装置5可以控制腿板3的远端抬起和降下,帮助患者进行提肛运动。
束腿夹31设置在腿板3顶部,帮助患者固定腿部。
当患者躺在本恢复器械上时,上半身躺在躺板2上,双腿分别搭在腿板3上,同时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将束腿夹31紧固,将患者腿部和腿板3之间固定。再根据需要启动摆动装置4实现患者腿部的开合运动,或者启动升降装置5实现患者的提肛运动。
而其中,摆动装置4的设置较为重要,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在基座1内部的摇杆实现开合运动,或者在躺板2的两角设置转轴,将腿板3与转轴转动连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摆动装置4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伸缩结构和转动连杆42,所述第一伸缩机构41可以为气缸或者油压缸,设置在躺板2两侧,当患者躺下时,可以为患者提供沿躺板2长边方向的伸缩运动。而转动连杆42有三折,一端连接在第一伸缩机构41的活动端,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腿板3的侧壁,转动连杆42用于将平动变为转动,同时,利用转动连杆42传递的运动,其在腿板3 开合幅度较小时速度较慢,在开合幅度较大时速度较快,比较接近于人体自身的活动方式,有利于减少患者在被动开合运动时的损伤。
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构41部分悬空,常导致第一伸缩机构41损坏或者折弯。因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侧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动槽43,所述第一伸缩机构41就设置在第一滑动槽 43内,并沿着第一滑动槽43进行伸缩运动,借助第一滑动槽43的侧壁进行支撑,有效的减少了第一伸缩机构41的形变和故障情况的出现。同时转动连杆42靠近第一伸缩机构41的一端伸入第一滑动槽 43内并与第一滑动槽43滑动连接,将第一伸缩机构41中直径较小、不易接触到第一滑动槽43内壁的活动端体积增大,进而使得第一伸缩机构41的两端均与第一滑动槽43内壁接触,提高了第一伸缩机构 41的支撑效果。
而所述升降装置5,主要是帮助患者进行提肛的训练,提肛训练主要是让患者有节律性的高抬腿,同时还要避免运动频率过快导致腿部肌肉撕裂。
因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升降装置 5包括第二滑动槽53、第二伸缩机构52和推升板51。
第二滑动槽53设置在基座1顶面,位于腿板3在基座1的投影处,第二伸缩机构52设置在第二滑动槽53内,其中第二伸缩机构52 的固定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动槽53内,而第二伸缩结构的活动端连接于推升板51。推升板51一端铰接于第二伸缩机构52的活动端,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腿板3底端。
因此,如图1所示,当第二伸缩机构52推出时,逐渐改变推升板51与竖直面之间的角度,进而将腿板3顶起,然后随着第二伸缩机构52的回收再落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伸缩机构52的活动端位于其行程的两端时,推升板51分别以相反的倾斜方向倾斜设置在腿板3和第二伸缩机构52的活动端之间,这样第二伸缩机构52可以一次伸出和缩回可以实现四次腿板3的抬起和落下,这样可以提高提肛运动的频率。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减小第二伸缩机构52的伸出长度,这样第二伸缩机构52的活动端一次伸出和缩回仅能实现一次腿板3 的抬起和落下,但是可以很方便的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不同,通过控制第二伸缩机构52的伸出长度调节腿板3抬起的高度,防止部分患者不适应大幅度运动导致肌肉撕裂。
而为了防止一些情况中用于提肛运动的机构会对用于开合运动的机构产生干涉的效果,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腿板3底部设置有对接轴33,而推升板51的顶部设置有对接槽511,对接轴33和对接槽511之间互相抵接,这样对接轴33可以部分滑出对接槽511,以便于腿板3作开合运动,也有部分对接轴33通过支架一类的结构和腿板3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利用支架的弹性对腿板 3的运动产生一定的缓冲,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另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推升板51与腿板3的连接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槽板34,限位槽板34位于推升板51 的转动方向上。在有些情况下为了提高调节范围,上述第二伸缩机构 52的固定端设置得里腿板3中心点比较远,这时部分操作者容易误设置运行参数,导致腿板3过度下拉,影响患者,因此设置一对限位槽板34避免推升板51运动轨迹过于偏离正常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还设置了一些传感器用于检测推升板51是否和限位槽板34相抵接,以便于在相应的时刻发出警报。
为了躺板2和腿板3之间的活动方便,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躺板2靠近腿板3的两角设置有活动槽21。所述腿板3凸出形成顶接块伸入活动槽21内,在活动槽21内还设置有半圆柱体的左右转动块23以及圆柱体的上下转动块22。上下活动框与顶接块固定连接,同时抵接于左右转动块23,左右转动块23的圆弧侧面抵接于活动槽21内壁,平直侧面与左右转动块23相抵接。借助左右转动块23和上下转动块22可以实现腿板3的上下以及左右运动。
其中,顶接块的尺寸根据预设的最大运动幅度决定,有一些实施例中左右转动块23和上下转动块22的尺寸较大,导致顶接块伸出的长度会比较短,另一些实施例中因为需要活动的幅度不大,顶接块也可以比较深入活动槽21内。
同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强左右转动块23和上下转动块22 之间的连接性,在左右转动块23的平直侧面上挖出一个略微凹陷的槽,用以容纳上下转动块22,避免上下转动块22脱出。
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患者的体型,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腿板3上表面开设有第三滑动槽32,上述束腿夹31 的底部滑动设置于第三滑动槽32内,具体的,在U形的束腿夹31底部设置有长条形滑块,滑块容纳在第三滑动槽32内滑动,进而改变束腿夹31的位置。
而为了方便限制束腿夹31的位置,在所述束腿夹31设置在第三滑动槽32内的部分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腿板3侧壁与第三滑动槽32 相对应的部分开设有多个定位孔35;当限位孔与其中一个定位孔35 对齐时,定位孔35与限位孔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可以非常方便的改变束腿夹31的位置以及固定束腿夹31的位置。
进一步的,为了照顾患者的使用体验,同时调整腿板3的抬起高度,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还包括:调高滑槽11,其设置在基座1的顶面;调高滑块12,有镜像设置的一对,每个调高滑块 12均滑动设置于调高滑槽11内;支撑杆13,有多对,每对支撑杆13分别设置于一对调高滑块12和躺板2之间;双向螺杆14,其包括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每个调高滑块12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14的其中一段螺纹;转动电机15,其设置在基座1内,且输出端连接于双向螺杆14。
具体的,参见图1,所述调高滑槽11安装基座1的长度方向开设,同时双向螺杆14设置在调高滑槽11的中心线上,转动电机15 埋设在基座1内,仅输出端部分从调高滑槽11的侧壁伸出,并且连接与双向螺杆14连接,双向螺杆14上有一对方向相反的螺纹,在调高滑块12内设置有相配合的螺纹,这样当双向螺杆14转动时,调高滑块12可以向不同方向移动,同时,调高滑块12和躺板2之间是通过支撑杆13连接,从侧视看过去,支撑杆13的形状类似八字形,这样当一对调高滑块12相互靠拢时,可以抬高躺板2的高度,而相互远离时可以降低躺板2的高度。
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其架设于地面;
躺板(2),其安装于基座(1)上方;
腿板(3),有镜像对称的一对,分别通过摆动装置(4)安装于躺板(2)的两侧壁,摆动方向朝向人体两侧,每个所述腿板(3)和基座(1)之间通过升降装置(5)连接;
束腿夹(31),其安装于腿板(3)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装置(4)包括:
第一伸缩机构(41),其固定端固定设置于躺板(2);
转动连杆(42),有三折,其一端固定连接于腿板(3)的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伸缩机构(41)的活动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2)的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动槽(43);
所述第一伸缩机构(41)设置于第一滑动槽(43)内,其固定端固定设置于第一滑动槽(43)端部侧壁;
所述转动连杆(42)靠近第一伸缩机构(41)的一端伸入第一滑动槽(43)内并与第一滑动槽(43)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
第二滑动槽(53),其开设于基座(1)顶面,且位置与腿板(3)相对应;
第二伸缩机构(52),其固定端固定安装于第二滑动槽(53)内;
推升板(51),其一端铰接于第二伸缩机构(52)的活动端,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腿板(3)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腿板(3)底部设置有对接轴(33);
所述推升板(51)与腿板(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槽(511),所述对接槽(511)抵接于对接轴(3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板(3)与推升板(51)的连接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槽板(34),且限位槽板(34)位于推升板(51)的转动方向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2)靠近腿板(3)的两角开设有活动槽(21);
顶接块,其由部分腿板(3)凸出并伸入活动槽(21);
左右转动块(23),为半圆柱体,轴线竖直,其圆弧侧面抵接于活动槽(21)内壁;
上下转动块(22),为圆柱体,轴线水平,其侧面分别与顶接块固定连接,且抵接于左右转动块(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板(3)上开设有第三滑动槽(32),所述束腿夹(31)的底部滑动设置于第三滑动槽(32)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束腿夹(31)设置在第三滑动槽(32)内的部分开设有限位孔;
所述腿板(3)侧壁与第三滑动槽(32)相对应的部分开设有多个定位孔(35);
当限位孔与其中一个定位孔(35)对齐时,定位孔(35)与限位孔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还包括:
调高滑槽(11),其设置在基座(1)的顶面;
调高滑块(12),有镜像设置的一对,每个调高滑块(12)均滑动设置于调高滑槽(11)内;
支撑杆(13),有多对,每对支撑杆(13)分别设置于一对调高滑块(12)和躺板(2)之间;
双向螺杆(14),其包括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每个调高滑块(12)分别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14)的其中一段螺纹;
转动电机(15),其设置在基座(1)内,且输出端连接于双向螺杆(14)。
CN202122560744.7U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 Active CN216394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60744.7U CN216394656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60744.7U CN216394656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94656U true CN216394656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96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60744.7U Active CN216394656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94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94656U (zh) 一种妇产科用产后盆底恢复器械
CN210871772U (zh) 胸腔手术肋骨扩撑装置
CN114699272A (zh) 极限头低脚高截石位辅助床
CN112890933A (zh) 一种带有压力传感器的产科助产装置
CN213220568U (zh) 一种妇产科产后理疗装置
CN110269772A (zh) 一种产科用辅助助产装置
CN215229773U (zh) 一种妇产科临盆前室内胯部锻炼装置
CN108578078A (zh) 一种床板可横向滑动的担架车
CN209899953U (zh) 中医产科助产装置
CN209751562U (zh) 卧立行转接一体化康复训练系统
CN112057148A (zh) 无创新型举宫器
CN212997176U (zh) 医用可调式上肢抬高康复支架
CN214968047U (zh) 一种妇产科护理辅助装置
CN216318692U (zh) 一种便于多角度检测的妇产科临床医疗用检查床
CN220938418U (zh) 一种护理夹板
CN215960491U (zh) 一种用于膝关节损伤术后患者轮椅转运辅助装置
CN212382640U (zh) 一种医用超声检查转动平台
CN219614145U (zh) 一种牵引支架
CN114632293B (zh) 一种四肢骨折术后康复锻炼装置及其方法
CN214968366U (zh) 一种痔疮术后换药护理装置
CN219148269U (zh) 一种护理支架
CN210447055U (zh) 一种妇产科超声检查支持平台
CN216456759U (zh) 一种用于产科护理的康复训练装置
CN211300561U (zh) 自重牵引复位治疗装置
CN216908507U (zh) 一种妇产科助产用肢体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