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90748U - 一种振动电机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振动电机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390748U CN216390748U CN202122052722.XU CN202122052722U CN216390748U CN 216390748 U CN216390748 U CN 216390748U CN 202122052722 U CN202122052722 U CN 202122052722U CN 216390748 U CN216390748 U CN 2163907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vibration motor
- magnetic
- magnetic conduction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护理保健器具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振动电机及用电设备,包括壳体,设置有收容腔以及连通收容腔的开口;电机本体,设置于收容腔内;电路板,设置于收容腔,电路板与电机本体电连接,电路板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导电件,导电件朝向开口设置;调节件,设置于收容腔内,调节件位于开口和电路板之间,调节件靠近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电阻元件;其中,施加压力按压调节件时,调节件靠近电路板的一侧与电路板接触且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多个电阻元件与多个导电件连接,从而电路板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上述方式,振动电机作为信号输入设备,并根据该信号输入控制振动电机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护理保健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振动电机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代替人手进行按摩,市场上出现了按摩设备,按摩设备通常通过振动、摩擦或敲打人体表面达到缓解人体疲劳以及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作用。其中,按摩设备内设置有振动电机,通过振动电机对人体表面进行振动,达到理疗的效果。
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按摩设备中的振动电机只能作为一种信号输出设备,而无法直接感应用户需求,导致用户体验感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动电机及用电设备,其能够作为信号输入设备,并根据该信号输入控制振动电机工作,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动电机,包括:壳体,设置有收容腔以及连通所述收容腔的开口;电机本体,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机本体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朝向所述开口设置;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开口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调节件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电阻元件;其中,施加压力按压所述调节件时,所述调节件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多个所述电阻元件与多个所述导电件连接,从而所述电路板的电阻值在预设范围内变化。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电路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有接线端,所述接线端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所述振动电机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电路板的电阻值变化控制所述振动电机工作;所述振动电机还包括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从所述开口伸出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抵接所述调节件。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壳体是由弹性材料制备得到的,所述壳体包括按压部和容纳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容纳部连接,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按压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振动电机包括防水盖,所述防水盖盖设于所述开口。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按压部上延伸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环绕所述开口设置,所述防水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凸起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电机本体包括导磁顶盖、导磁底壳、定子线圈、永磁动芯及胶体衬套,所述导磁顶盖边缘扣合所述导磁底壳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定子线圈,所述导磁底壳的底部及导磁顶盖的顶部分别于对应定子线圈的中轴线处开设有第一、第二通孔,所述胶体衬套的两端分别插装在导磁底壳底部及导磁顶盖顶部的第一、第二通孔内,所述永磁动芯滑动设置于胶体衬套内并连接有滑动伸出胶体衬套顶端的推杆,所述导磁底壳的底部于第二通孔的边缘朝安装腔内环绕胶体衬套的外壁设有用于使永磁动芯滑动复位的复位导磁环套,所述复位导磁环套的顶面与导磁顶盖的底面之间形成环状缺口。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永磁动芯为充磁方向上部为N极、下部为S极或上部为S极、下部为N极的轴向充磁的磁环,所述推杆的底部紧密插接在磁环内。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永磁动芯为充磁方向外面为N极、内面为S极或外面为S极、内面为N极的径向充磁的磁环,所述推杆的底部紧密插接在磁环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振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有壳体、电机本体、电路板以及调节件,其中,所述壳体设置有收容腔以及连通所述收容腔的开口,所述电机本体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机本体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朝向所述开口设置,此外,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开口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调节件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电阻元件,用户施加压力按压所述调节件时,所述调节件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所述调节件上的多个所述电阻元件逐渐与多个导电件连接,多个所述电阻元件逐渐接入电路板的电路中,从而所述电路板的电阻值在预设范围内变化,进而根据电阻值的变化控制振动电机工作。亦即,振动电机通过感应用户施加的压力,作为一种信号输入设备,并根据输入的信号(施加的压力)控制振动电机工作(信号输出),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振动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振动电机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振动电机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振动电机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振动电机的电路板和导电线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振动电机的电机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振动电机的电机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振动电机的电机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振动电机01包括:壳体10、电机本体20、防水盖30、电路板40、调节件50、导电线60和控制器(图未示)。所述电机本体20、电路板40、调节件50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防水盖盖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导电线6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40,所述导电线60的另一端从所述壳体伸出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对于上述壳体10,如图2-图4所示,所述壳体10设置有收容腔10a以及连通所述收容腔10a的开口101,所述收容腔10a用于收容振动电机的部分部件,例如:电机本体20、电路板40等,所述开口101可便于将振动电机的部分部件放置于所述收容腔10a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是有弹性材料制备得到的,这样设置的壳体10,其上的所述开口101的口径可弹性扩展,便于不同尺寸的部分部件放置于收容腔10a内。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按压部10b和容纳部10c,所述按压部10b与所述容纳部10c连接,所述开口101位于所述按压部10b,所述按压部10b供用户对所述调节件50进行按压,从而便于对所述电机本体20的振动频率进行调节,所述容纳部10c用于容纳所述电机本体20、电路板40等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10a的侧壁延伸有固定凸起102,所述固定凸起102与所述壳体10靠近所述开口101的侧壁间隔形成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固定所述电路板40,减少所述电路板40在所述收容腔10a内晃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按压部10b上延伸有连接凸起103,所述连接凸起103环绕所述开口101设置,所述连接凸起103用于连接所述防水盖3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凸起103与所述防水盖30的连接方式可为螺接、胶粘结等等。
对于上述电路板40和导电线60,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电路板40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0a内,所述电路板40与所述电机本体20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0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导电件40a,所述导电件40a朝向所述开口设置,所述导电件40a用于与所述调节件50配合,从而改变所述电路板40上的电阻值大小,进而改变振动电机的振动频率大小。所述导电线60用于连接所述电路板40和所述控制器。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所述导电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并联或串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40包括基板401,所述基板401设置有接线端401a,所述接线端401a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40a电连接,所述导电线60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端401a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线60的另一端从所述开口伸出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从而实现所述电路板40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40设置于所述固定槽(未标示)内,从而实现将所述电路板40固定于所述收容腔10a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40为PCB电路板40,所述PCB可作为电子元器件的载体,有利于振动电机内部部件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401上设置有绝缘层40b,所述绝缘层40b远离所述基板401的一端抵接所述调节件50,所述绝缘层40b可将所述调节件50与所述基板401间隔开,便于所述调节件50调节与所述基板401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对电机本体20的振动频率进行调节。
对于上述调节件50,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件50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调节件50位于所述开口和所述电路板40之间,所述调节件50靠近所述电路板4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电阻元件(图未示),多个所述电阻元件用于与所述电路板40上的导电件40a接触配合从而改变所述电路板40上的电阻值大小,进而改变振动电机的振动频率大小。其中,施加压力按压所述调节件50,所述调节件50靠近所述电路板40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40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多个所述电阻元件逐渐与多个相互连接的导电件40a连接,所述电机本体20的振动频率在预设范围内变化。可以理解的是,在多个所述导电件40a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并联时,多个所述电阻元件以并联方式逐渐接入所述电路板40上的电路,并联的多个电阻元件电阻阻值之间变小,相反的,在多个所述导电件40a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串联时,多个所述电阻元件以串联方式逐渐接入所述电路板40上的电路时,串联的多个电阻元件电阻阻值逐渐变大。
对于上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路板4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电路板40的电阻值变化的电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电机本体20工作。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保存施加给所述调节件50的压力大小,从而计算并保存施加压力大小与所述电机本体20的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同时,用户可确定施加当前的压力大小是否可带来舒适的振动频率,可以理解的,同一用户在下一次使用该振动电机时,只需施加对应压力数值,便可得到对应的较为舒适的振动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本体20工作,具体包括控制电机本体打开(开始振动)、关闭(停止振动)以及根据电路板中的电阻值的变化控制电机本体的振动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在具体实施时,控制器中预存有一电阻阈值,当振动电机未被施加压力时,调节件与电路板的接触面积为0或者不接触,此时振动电机处于关闭(停止振动)状态;当有一定的压力施加在振动电机的按压部时,在该压力的作用下,调节件靠近电路板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接触面积逐渐增大,调节件上的多个电阻元件逐渐与多个导电件连接,多个电阻元件被接入电路板的电路中,从而电路板的电阻值在预设范围内变化,当电路板的电阻值大于电阻阈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机打开(开始振动),随着压力的继续变化(增加或减小),控制器控制电机的工作频率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变化(增加或减小)。当停止施加压力时,即电路板的电阻值小于或等于电阻阈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关闭(停止振动)。从而,振动电机通过感应用户施加的压力,作为一种信号输入设备,并根据输入的信号(施加的压力)控制振动电机工作(信号输出),提高用户体验。
对于上述防水盖30,如图2所示,所述防水盖30盖设于所述开口101,从而使得所述收容腔10a处于封闭状态,达到防止外界水进入所述收容腔10a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盖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凸起103远离所述开口101的一端,同样可起到防止外界水进入所述收容腔10a内的作用,且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防水盖30与所述连接凸起10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螺接等等。可选的,所述防水盖30与所述连接凸起103螺接时设置有密封圈(图未示),所述密封圈对所述防水盖30与所述连接凸起103连接处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密封圈可防止外界水以及灰尘进入所述壳体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盖30由液体硅胶固化形成。
对于上述电机本体20,如图6-图8所示,所述电机本体包括导磁顶盖21、导磁底壳22、定子线圈23、永磁动芯24及胶体衬套26,导磁顶盖21边缘扣合导磁底壳22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定子线圈23,导磁底壳22的底部及导磁顶盖21的顶部分别于对应定子线圈23的中轴线处开设有第二通孔220以及第一通孔210,胶体衬套26的两端分别插装在导磁底壳22底部及导磁顶盖21顶部的第二通孔220及第一通孔210内,永磁动芯24滑动设置于胶体衬套26内并连接有滑动伸出胶体衬套26顶端的推杆25,导磁底壳22的底部于第二通孔220的边缘朝安装腔内环绕胶体衬套26的外壁设有用于使永磁动芯24滑动复位的复位导磁环套221,复位导磁环套221的顶面与导磁顶盖21的底面之间形成环状缺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本体20,通过将胶体衬套26插装导磁顶盖21和导磁底壳22对应定子线圈23中轴线的第二通孔220以及第一通孔210使胶体衬套26的轴心与定子线圈23的中轴线同轴,使得永磁动芯24在胶体衬套26内往复滑动时摩擦阻力降低,减轻磨损,因胶体衬套26为非导磁材料,导磁底壳22的底部于第二通孔220的边缘朝安装腔内环绕胶体衬套26的外壁设有的复位导磁环套221,在未通电时,永磁动芯24通过自身的磁力磁吸复位导磁环套210回落定位到胶体衬套26内的底部,同时带动推杆25复位回落,在通电时,由于复位导磁环套221的顶面与导磁顶盖21的底面之间形成环状缺口,定子线圈23产生的磁力从环状缺口传递到胶体衬套26内的永磁动芯24上,使永磁动芯24在自身磁力和定子线圈23磁力的共同作用下克服自身与复位导磁环套221间的磁吸力向导磁顶盖21方向滑动,同时推动推杆25向胶体衬套26外滑动,而在生产时,可以通过改变复位导磁环套221的高度来控制环状缺口的大小,进而改变永磁动芯24向导磁顶盖21方向滑动后的磁定位高度,复位导磁环套221和永磁动芯24的设计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往复式电机驱动永磁动芯24复位滑动的复位绕组、复位弹簧和复位磁体,精简了本电机本体20的部件结构,使本电机结构简单紧凑,同时仅需通过简单的通断电便能够控制本电机本体永磁动芯24的往复运动,可靠性增强并且控制简单方便,无需额外设计控制电路,能够在按摩设备上密集地铺设使用。
为了确保永磁动芯24的磁力强度,同时为了方便控制永磁动芯24的滑动行程,永磁动芯24为充磁方向上部为N极、下部为S极或上部为S极、下部为N极的轴向充磁的磁环,推杆25的底部紧密插接在磁环内。
为了确保永磁动芯24的磁力强度,同时为了增强永磁动芯24往复运动的力量强度,永磁动芯24也可为充磁方向外面为N极、内面为S极或外面为S极、内面为N极的径向充磁的磁环,推杆25的底部紧密插接在磁环内。
为了避免本电机本体20通电工作时,永磁动芯24上冲滑动并带动推杆25外推时发生过冲现象,胶体衬套26的顶端朝内环设有内径小于永磁动芯24外径的导向限制环260,永磁动芯24通过推杆25滑动配合导向限制环260滑动设置在胶体衬套26内并推动推杆25滑动伸出导向限制环260外。
为了增加本电机本体20的防尘性能,胶体衬套26的顶端向胶体衬套26四周延伸有防尘环261,防尘环261的底部覆盖贴合导磁顶盖21的顶面,有效防止外界的灰尘从胶体衬套26与导磁顶盖21通孔之间的缝隙落入本电机本体20内对本电机本体20的性能造成影响,提升电机本体20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密集布设本电机本体时布设线路的整理,导磁顶盖21对应定子线圈23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布设定子线圈23导线的导线孔211,防尘环261对应导线孔211的位置开设有避让口2611,装配时,将定子线圈23置入导磁底壳22内,在扣上导磁顶盖21时将定子线圈23引出的导线对准导磁顶盖21的导线孔211并从导磁顶盖21的导线孔211布设引出,相对导线孔211从导磁底壳22的侧部引出的装配更加快捷方便。
电机本体20运作时,会产生震动,电机本体20的震动会使导线孔211与导线之间产生摩擦进而导致导线受损电机故障,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出现,本电机本体20还设有耐磨线套27,耐磨线套27的底部插装连接导线孔211,耐磨线套27的顶部向四周凸设有搁置台阶270,搁置台阶270的底面抵接贴合导磁顶盖21的顶面,搁置台阶270避免耐磨线套27随着电机本体20的震动滑落入电机本体20内,同时还防止外界的灰尘从导线孔211落入到电机内而对电机本体20的性能造成影响。
同时为了防止电机本体20产生的震动导致耐磨线套27跌落到电机本体20外,防尘环261于避让口2611的顶部的两侧分别朝避让口2611内凸设有用于卡紧抵接耐磨线套27的限位凸台2612,限位凸台2612位于耐磨线套27搁置台阶270的上方。
为便于读者理解本实施例振动电机的整体结构,下面对振动电机的加工过程进行描述:
S1:利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制造成所述壳体;
S2:将所述电机本体、电路板以及调节件从所述壳体上的开口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机本体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的另一端从所述开口伸出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S3: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放置于一定量(一定形状)的液体硅胶,静置直至液体硅胶固化形成所述防水盖。
应该说明的是,上述液体硅胶的形态为胶状体,且不具有流动性,易于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壳体10、电机本体20、电路板40以及调节件50,其中,所述壳体10设置有收容腔10a以及连通所述收容腔10a的开口101,所述电机本体20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0a内,所述电路板40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0a,所述电路板40与所述电机本体20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0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导电件40a,所述导电件40a朝向所述开口101设置,此外,所述调节件50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0a内,所述调节件50位于所述开口101和所述电路板40之间,所述调节件50靠近所述电路板4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电阻元件,在需要针对不同人体的振动舒适度对振动电机的振动频率进行调节时,用户只需施加压力按压所述调节件50,所述调节件50靠近所述电路板40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40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所述调节件50上的多个所述电阻元件逐渐与多个导电件40a连接,多个所述电阻元件逐渐接入电路板40的电路中,从而所述电路板的电阻值在预设范围内变化,进而根据电阻值的变化控制振动电机工作。亦即,振动电机通过感应用户施加的压力,作为一种信号输入设备,并根据输入的信号(施加的压力)控制振动电机工作(信号输出),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的实施例,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振动电机01,所述振动电机的功能和结构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置有收容腔以及连通所述收容腔的开口;
电机本体,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机本体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多个相互连接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朝向所述开口设置;
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开口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调节件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电阻元件;
其中,施加压力按压所述调节件时,所述调节件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多个所述电阻元件与多个所述导电件连接,从而所述电路板的电阻值在预设范围内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置有接线端,所述接线端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
所述振动电机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电路板的电阻值变化控制所述振动电机工作;
所述振动电机还包括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从所述开口伸出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抵接所述调节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是由弹性材料制备得到的,所述壳体包括按压部和容纳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容纳部连接,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按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电机包括防水盖,所述防水盖盖设于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上延伸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环绕所述开口设置,所述防水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凸起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本体包括导磁顶盖、导磁底壳、定子线圈、永磁动芯及胶体衬套,所述导磁顶盖边缘扣合所述导磁底壳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定子线圈,所述导磁底壳的底部及导磁顶盖的顶部分别于对应定子线圈的中轴线处开设有第一、第二通孔,所述胶体衬套的两端分别插装在导磁底壳底部及导磁顶盖顶部的第一、第二通孔内,所述永磁动芯滑动设置于胶体衬套内并连接有滑动伸出胶体衬套顶端的推杆,所述导磁底壳的底部于第二通孔的边缘朝安装腔内环绕胶体衬套的外壁设有用于使永磁动芯滑动复位的复位导磁环套,所述复位导磁环套的顶面与导磁顶盖的底面之间形成环状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动芯为充磁方向上部为N极、下部为S极或上部为S极、下部为N极的轴向充磁的磁环,所述推杆的底部紧密插接在磁环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动芯为充磁方向外面为N极、内面为S极或外面为S极、内面为N极的径向充磁的磁环,所述推杆的底部紧密插接在磁环内。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振动电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52722.XU CN216390748U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一种振动电机及用电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52722.XU CN216390748U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一种振动电机及用电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90748U true CN216390748U (zh) | 2022-04-26 |
Family
ID=81240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52722.XU Active CN216390748U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一种振动电机及用电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390748U (zh) |
-
2021
- 2021-08-27 CN CN202122052722.XU patent/CN2163907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70896B (zh) | 平板型振动电机 | |
EP3157462B1 (en) | Drive system for personal-care appliance | |
CN109075499A (zh) | 磁性电极纽扣 | |
CN110212729B (zh) | 振动驱动器 | |
CN107257190B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WO2019029049A1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KR20120077402A (ko) | 선형 진동모터 | |
CN216390748U (zh) | 一种振动电机及用电设备 | |
CN215420039U (zh) | 振动激励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5689717U (zh) | 颈部按摩仪 | |
CN216362268U (zh) | 一种振动电机及用电设备 | |
CN217469651U (zh) | 电机装置和按摩器 | |
KR20140071523A (ko) | 리니어 모터 | |
KR101162057B1 (ko) | 압축기용 전자클러치의 필드코일 조립체 | |
US7345438B2 (en) | Electromagnetic driver | |
CN205070742U (zh) | 一种磁平衡直线振动马达 | |
KR20130015344A (ko) | 선형 진동모터 | |
KR101968505B1 (ko) | 스텝 모터 | |
WO2019029054A1 (zh) | 线性振动马达 | |
KR20110035660A (ko) | 진동모터 | |
CN214959228U (zh) | 无刷式声波振动马达 | |
KR100872153B1 (ko) | 스테핑 모터 | |
JP2003088806A (ja) | 振動発生器 | |
CN218782961U (zh) | 扳机按键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21081144U (zh) | 一种磁力传导结构的声波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