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4784U - 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4784U
CN216384784U CN202122970035.6U CN202122970035U CN216384784U CN 216384784 U CN216384784 U CN 216384784U CN 202122970035 U CN202122970035 U CN 202122970035U CN 216384784 U CN216384784 U CN 216384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ng
water
pipeline
supercharging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700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华
张静
牛剑平
黄子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ongtai Hua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ongtai Hua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ongtai Hua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ongtai Hua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700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4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4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4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涉及泵站制冷的技术领域,包括主管路、置于河道中的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第一循环增压装置和控制装置,主管路的第一端与供水总管相连,主管路的第二端与回水总管相连;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第一循环增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顺次安装在主管路上;其中,回水总管与供水总管之间并联有多组用户用水设备,第一循环增压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循环增压水泵、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电动蝶阀,温度检测装置、第二电动蝶阀、循环增压水泵和压力检测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节省泵站冷却处理的用水量,经济实用,节约成本,不占用任何场地空间。

Description

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站制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今一些小型调水泵站的机组冷却系统仍在采用开式冷却水系统,将机组轴承冷却水和水泵填料函密封水直接排至集水井,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还有一些泵站虽然采用的闭式冷却循环系统,但是大多为板式热交换器冷却或风冷式水冷机组冷却,板式热交换器冷却系统需要构建一个冷水介质系统,利用冷水介质与热水介质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热量交换带走机组产生的热量,由于板式热交换器换热板之间的间隙狭小十分容易堵塞,系统可靠性较差。风冷式水冷机组不仅要增设空调系统还需增加风机排热系统,这样不仅需要一定的场地空间,而且设备投资和能源损耗都大大增加。此外,空调系统排放的氟利昂会产生温室效应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能够有效节省泵站冷却处理的用水量,经济实用,节约成本,不占用任何场地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包括主管路、置于河道中的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第一循环增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主管路的第一端与供水总管相连,所述主管路的第二端与回水总管相连;所述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和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顺次安装在所述主管路上;其中,所述回水总管与所述供水总管之间并联有多组用户用水设备,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循环增压水泵、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电动蝶阀,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电动蝶阀、所述循环增压水泵和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包括闭式管路系统、一体化集成供水系统、盘管冷却系统和检修系统;所述第一外置耦合式循环水冷却装置为闭式循环系统,通过闭式管路将泵站机组冷却器装置、盘管冷却器和一体化供水系统相连接,形成循环闭合回路;所述盘管冷却器放置在固定于河道中的进水池翼墙内部,与河道中的自由流动水体接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管路在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和所述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之间还连接有定压补水支管路,所述定压补水支管路上安装有第一电动蝶阀,所述第一电动蝶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副管路,以及安装在副管路中的第二循环增压装置和第二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循环增压装置与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置于河道中;所述副管路的一端和所述回水总管相连,所述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水总管相连。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还包括进水口法兰、出水口法兰、手动蝶阀和止回阀,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进水口法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手动蝶阀循环增压水泵、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止回阀、第二电动蝶阀和出水口法兰顺次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柜体,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所述第二循环增压装置、所述定压补水支管路和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所述柜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通过主管路与用户用水设备形成闭合回路,在主管路上设置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和第一循环增压装置,通过将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置于河道中,利用河道的水将系统管道内的水冷却下来,从而有效节约了泵站冷却处理的用水量,节约了成本,且不占用任何场地空间,有利于泵站进行改造;第一循环增压装置包括压力检测装置,设有的控制装置能够与循环增压水泵和压力检测装置相连,实现主管路内冷却水的自动增压,使水资源得到重复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手动闸阀;2-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3-手动蝶阀;4-第一循环增压装置;5-压力变送器;6-压力表;7-止回阀;8-第二电动蝶阀;9-温度变送器;10-供水总管;11-回水总管;12-柜体;13-第一电动蝶阀;14-主管路;15-副管路;16-补水支路;17-补水口法兰;18-进水口法兰;19-出水口法兰;20-第二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1-第二循环增压装置;22-进出水翼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包括主管路14、置于河道中的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温度检测装置、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和控制装置,主管路14的第一端与供水总管10相连,主管路14的第二端与回水总管11相连;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和温度检测装置顺次安装在主管路14上;其中,回水总管11与供水总管10之间并联有多组用户用水设备,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包括相连接的循环增压水泵、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电动蝶阀8,温度检测装置、第二电动蝶阀8、循环增压水泵和压力检测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
具体地,如图1所示,用户用水设备包括1#用户的1#机组用水设备、2#用户的2#机组用水设备....主管路14是连接在用水设备两端的管路,即与1#机组用水设备、2#机组用水设备并联。在供水总管10中还设有温度检测装置,该装置为温度变送器9,温度变送器9采用热电偶或热电阻作为测温元件,从测温元件输出信号到变送器模块,经过稳压滤波、运算放大、非线性校正、V/I转换、恒流及反向保护等电路处理后,转换成与温度成线性关系的4~20mA电流信号0-5V/0-10V电压信号,RS485数字信号输出至控制装置。
如图2所示,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为增压水泵,置于柜体12下方,而控制装置置于柜体12上方。控制装置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控制面板,该面板上设置有调节泵前压力、1#用户泵后压力、2#用户泵后压力的旋钮,并带有显示面屏。显示面屏、各个旋钮分别与柜内的控制装置中的主控制器相连。其中,本实施例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主控制器,PLC具有抗干扰性能强,故障率低的优点,对本实施例的集成式的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中循环增压水泵的启停、运行故障信号,管路的压力、温度等信号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置于河道中,如图1所示,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的两端均设有手动闸阀1。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包括闭式管路系统、一体化集成供水系统、盘管冷却系统和检修系统;第一外置耦合式循环水冷却装置为闭式循环系统,通过闭式管路将泵站机组冷却器装置、盘管冷却器和一体化供水系统相连接,形成循环闭合回路;盘管冷却器放置在固定于河道中的进出水翼墙22内部,与河道中的自由流动水体接触。
在这里,在河道中设置进出水翼墙22,将盘管冷却器外置于进出水翼墙22内,直接与河道中的流动水体相接触,实现热量交换,达到降温冷却效果,相较现有风冷式水冷机组和板式热交换器,该装置无需另设冷却换热动力系统,与进出水池自由流动水体直接接触,流动的河水促进了热交换,大大降低了冷却换热过程的能耗,运行成本低廉,并有利于节能环保;本实施例的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结构简单,保证换热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水中微生物的滋生对冷却装置的影响。
另外,本实施例采用导轨耦合式的结构形式,进出水翼墙22内设有导轨,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安装时沿导轨放置并通过导轨及其自重使其固定,检修系统位于翼墙平台上,设有检修闸阀和检修法兰,法兰解体后直接通过耦合装置导轨将盘管冷却器吊至翼墙平台进行检修。本实施例设备起吊、安装及维修方便,维护成本低。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系统能耗小,运行成本低,冷却效果好,易于更换和维护。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主管路14在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和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之间还连接有定压补水支管路,定压补水支管路上安装有第一电动蝶阀13,第一电动蝶阀13与控制装置相连。
在这里,本实施例在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前侧主管路14上设置定压补水支路16,并通过第一电动蝶阀13和控制装置实现自动控制,当系统管道内因渗漏造成压力过低时,打开第一电动蝶阀13,由外部进行补水,保证系统的压力稳定。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副管路15,以及安装在副管路15中的第二循环增压装置21和第二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0,所述第二循环增压装置21与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0置于河道中;所述副管路15的一端和所述回水总管11相连,所述副管路15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水总管10相连。
具体地,第二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0的一端和回水总管11相连,第二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0的另一端与第二循环增压装置21的一端相连,第二循环增压装置21的另一端与供水总管10相连。本实施例的主管路14和副管路15结构相同、互为备用,在一条管路故障时,切换至另一条管路,且位于相同管路的第二电动蝶阀8和循环增压水泵同步启停。如图1所示,第二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0的两端均设有手动闸阀1。与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相同,第二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0也安装在进出水翼墙22内的导轨上。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还包括进水口法兰18、出水口法兰19、手动蝶阀3和止回阀7,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进水口法兰18、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手动蝶阀3循环增压水泵、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止回阀7、第二电动蝶阀8和出水口法兰19顺次连接。
具体的,压力检测装置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压力表6和压力变送器5,压力表6对压力进行监测,压力变送器5与控制装置相连,将压力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设置了两个压力检测装置,第一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循环增压水泵进水口端压力,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循环增压水泵出水口端压力。而止回阀7能够防止返流。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的进水口法兰18与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相连,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的出水口法兰19与温度检测装置相连。另外,与补水支路16相连的连接端也可以集成在柜体12中,如图2所示,在主管路14上还连接支管,支管上设有补水口法兰17,补水口法兰17用于与补水支路16相连。
可选地,还包括柜体12,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第二循环增压装置21、定压补水支管路和控制装置位于柜体12中。
在这里,本实施例将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第二循环增压装置21和控制装置均集成在柜体12中,只需通过相应的管路、冷却器和用户机组的总管相连,以组成闭合回路即可。本实施例施工工程量小,提高了安装效率,提高了检修效率。
综上,本实施例的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第二循环增压装置21和控制装置集成在柜体12中,第一循环增压装置4和第二循环增压装置21互为备用,可实现自动增压,在满足机组冷却润滑所需用水量的同时形成闭式循环,使水资源得到重复利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和第二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20安装在河道内进出水翼墙22内的导轨上,二者同样互为备用,既不占用场地空间还能满足机组侧用水量又能在不消耗任何能源的前提下通过冷却器的散热片与河道中的水实现自然换热。本实施例能够有效节省泵站冷却处理的用水量,经济实用,节约成本,不占用任何场地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路、置于河道中的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第一循环增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主管路的第一端与供水总管相连,所述主管路的第二端与回水总管相连;所述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和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顺次安装在所述主管路上;其中,所述回水总管与所述供水总管之间并联有多组用户用水设备,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循环增压水泵、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电动蝶阀,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电动蝶阀、所述循环增压水泵和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包括闭式管路系统、一体化集成供水系统、盘管冷却系统和检修系统;所述第一外置耦合式循环水冷却装置为闭式循环系统,通过闭式管路将泵站机组冷却器装置、盘管冷却器和一体化供水系统相连接,形成循环闭合回路;所述盘管冷却器放置在固定于河道中的进水池翼墙内部,与河道中的自由流动水体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在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和所述第一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之间还连接有定压补水支管路,所述定压补水支管路上安装有第一电动蝶阀,所述第一电动蝶阀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管路,以及安装在副管路中的第二循环增压装置和第二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所述第二循环增压装置与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外置耦合式冷却装置置于河道中;所述副管路的一端和所述回水总管相连,所述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水总管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还包括进水口法兰、出水口法兰、手动蝶阀和止回阀,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进水口法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手动蝶阀循环增压水泵、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止回阀、第二电动蝶阀和出水口法兰顺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柜体,所述第一循环增压装置、所述第二循环增压装置、所述定压补水支管路和所述控制装置位于所述柜体中。
CN202122970035.6U 2021-11-30 2021-11-30 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 Active CN216384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0035.6U CN216384784U (zh) 2021-11-30 2021-11-30 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0035.6U CN216384784U (zh) 2021-11-30 2021-11-30 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4784U true CN216384784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1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70035.6U Active CN216384784U (zh) 2021-11-30 2021-11-30 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4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5577A (zh) 风冷自然冷却与冷水机组相结合的冷却系统
CN109442818B (zh) 一种冷却水流量分配水利平衡系统
CN207262801U (zh) 一种复合型冷却水系统
CN203719001U (zh) 作为应急冷源使用的闭式承压水蓄冷系统
CN105066544B (zh) 一种小温变组合式冷却循环水系统
CN216384784U (zh) 泵站循环增压冷却系统
CN207740140U (zh) 天然气长输管道增压站压缩机的双效冷却装置
CN210164648U (zh) 海上稠油油田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
CN201503063U (zh) 全自动无人值守换热机组
CN211953115U (zh) 一种节能型空调
CN217584709U (zh) 集装箱移动式水冷系统
CN116428221A (zh) 一种空压机冷却系统
CN206488666U (zh) 能量回收系统
CN112261837A (zh) 一种海水数据舱水冷系统
US20230160372A1 (en) Cooling system and wind power generator set
CN204388457U (zh) 冷却水循环系统
CN104214823A (zh) 一种运行平稳的无人值守的集中供热监控站
CN113587997A (zh) 一种大型变压器损耗利用装置
CN203360254U (zh) 一种玻璃池炉的烟气冷却装置
CN207583593U (zh) 无油空压机冷却水装置
CN205048618U (zh) 风冷自然冷却与冷水机组相结合的冷却系统
CN208282644U (zh) 应用于燃气冷热电分布式能源站的混合制冷却水系统
CN217643052U (zh) 一种大功率电机冷却系统
CN218336927U (zh) 一种分体式风液冷cdu系统
CN203522505U (zh) 一种带辅助冷却装置的高压变频冷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