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77797U - 分离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离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77797U
CN216377797U CN202122240173.9U CN202122240173U CN216377797U CN 216377797 U CN216377797 U CN 216377797U CN 202122240173 U CN202122240173 U CN 202122240173U CN 216377797 U CN216377797 U CN 216377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ion
cavity
sediment
tank body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401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玲
朱森森
罗衎
汪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ent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ent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ent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ent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401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77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77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77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设备,包括罐体,罐体内部设置有分离腔,分离腔具有沉渣区域,沉渣区域位于分离腔的底部,罐体底部设置有与分离腔连通的沉渣排出口,沉渣排出口与沉渣区域相对应;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分离腔内,加热装置整体位于沉渣区域内,加热装置用于对沉渣区域内的沉渣进行加热。通过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分离腔的沉渣区域内,使用时,可以通过加热装置直接对沉渣区域中的废水和含油固态沉渣加热,使固态沉渣中的油脂等可融物更快融化,融化后的油脂与废水、沉渣颗粒存在密度差,从而油脂上浮与沉渣颗粒分离,剩下的沉渣颗粒可以直接从与沉渣区域对应的沉渣排出口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结块的油脂与沉渣的分离效率。

Description

分离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含油废水的来源非常广泛。含油废水中成分复杂,多含其他杂质,收集后易沉淀,油脂及沉渣易结块难以分离。现有针对含油废水工艺多为隔油后进行水油分离,无法对含油废水底部沉渣进行处理。现有的渣水油分离装置大多都是针对厨余垃圾,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结构复杂,不适用于其他含油废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含油废水中成分复杂,多含其他杂质,收集后易沉淀,油脂及沉渣易结块难以分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分离带油废液的分离腔,所述分离腔具有用于沉淀沉渣的沉渣区域,所述沉渣区域位于所述分离腔的底部,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沉渣排出口,所述沉渣排出口与所述沉渣区域相对应;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加热装置整体位于所述沉渣区域内,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沉渣区域内的沉渣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设备还包括:蒸汽管路,所述蒸汽管路穿设在所述罐体上,所述蒸汽管路具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入口用于连通蒸汽源,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具有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加热管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加热管内部连通的蒸汽孔。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包括主管和与所述主管连通的多个支管,所述主管的第一端为所述进气口,多个所述支管位于同一平面内,多个所述支管的第一端交汇在所述主管的第二端,所述支管的第二端为封闭端,所述蒸汽孔分布在所述主管和所述支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孔沿所述加热管的周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腔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搪瓷层。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下方,所述第二腔体整体呈漏斗状,所述沉渣区域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所述沉渣排出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罐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排空口,所述排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温控变送器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位于第一腔体的底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分离腔的沉渣区域内,使用时,可以通过加热装置直接对沉渣区域中的废水和含油固态沉渣加热,使固态沉渣中的油脂等可融物更快融化,融化后的油脂与废水、沉渣颗粒存在密度差,从而油脂上浮与沉渣颗粒分离,剩下的沉渣颗粒可以直接从与沉渣区域对应的沉渣排出口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结块的油脂与沉渣的分离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设备的实施例的罐体内部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设备的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设备的实施例的主管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设备的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罐体;11、分离腔;11a、第一腔体;11b、第二腔体;12、沉渣区域;13、沉渣排出口;14、溢流口;15、排空口;16、安装口;20、加热装置;21、进气口;22、蒸汽孔;23、主管;24、支管;30、蒸汽管路;4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所示,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分离含油废水的分离设备,包括罐体10和加热装置20,罐体10内部设置有用于分离带油废液的分离腔11,分离腔11具有用于沉淀沉渣的沉渣区域12,沉渣区域12位于分离腔11的底部,罐体10底部设置有与分离腔11连通的沉渣排出口13,沉渣排出口13与沉渣区域12相对应;加热装置20设置在分离腔11内,加热装置20整体位于沉渣区域12内,加热装置20用于对沉渣区域12内的沉渣进行直接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设备通过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分离腔11的沉渣区域12内,使用时,可以通过加热装置直接对沉渣区域12中的废水和含油固态沉渣加热,使固态沉渣中的油脂等可融物更快融化,融化后的油脂与废水、沉渣颗粒存在密度差,从而油脂上浮与沉渣颗粒分离,剩下的沉渣颗粒可以直接从与沉渣区域12对应的沉渣排出口13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结块的油脂与沉渣的分离效率。
分离设备还包括蒸汽管路30,蒸汽管路30穿设在罐体10上,蒸汽管路30具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蒸汽入口位于罐体10的顶部,用于连通蒸汽源,蒸汽出口位于分离腔11内,整个蒸汽管路贴着分离腔11的内壁向下延伸至分离腔11的底部;加热装置20为加热管,加热管具有与蒸汽出口连通的进气口21,加热管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加热管内部连通的蒸汽孔22。在需要加热使,将蒸汽管路30的蒸汽入口与蒸汽气源连通,高温蒸汽自蒸汽入口进入蒸汽管路30,并通过蒸汽管路进入加热管内,高温蒸汽进入加热管内后一方面将加热管加热,加热后的加热管对周围的废水和沉渣进行加热,另一方面,高温蒸汽从蒸汽孔22进入到分离腔11内,直接将周围的废水的沉渣加热,同时产生的上升气泡还会带动融化后的油脂上升,从而使融化后的油脂可以更快的与沉渣分离,进一步提高油脂与沉渣的分离效率。
如图2所示,加热管包括主管23和与主管23连通的多个支管24,主管23的第一端为进气口21,多个支管24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朝不同方向延伸,多个支管24的第一端交汇在主管23的第二端,支管24的第二端为封闭端,蒸汽孔22分布在主管23和支管24上。在对含油废水进行加热时,蒸汽进入加热管后,先进入主管23,部分蒸汽从主管23上的蒸汽孔22进入分离腔11,另一部蒸汽进入各个支管24,并从各个支管24的蒸汽孔22中进入分离腔11。通过设置不同的支管24,可以对沉渣区域12内废水和含油固态沉渣均匀加热,进一步提高油脂与沉渣的分离效率。
优选地,加热管整体呈十字型,可以保证均匀加热,而且减少改装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管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螺旋状或环状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在上述实施例中,蒸汽孔22沿加热管的周向间隔分布。如图3所示,在主管23的管体上共开设5组蒸汽孔22,管体上半部分的外壁上水平两侧各开设一组蒸汽孔22,两组蒸汽孔22之间每隔60°还各开设一组蒸汽孔22,在管体的下半部竖直方向上还开设一组蒸汽孔22,同样,支管24上也设置有结构相同的5组蒸汽孔22,通过这种设置,可以使蒸汽均匀地进入分离腔11,使加热管周围均可受热,提高加热效率。
在图未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分离设备还包括加热装置20为电加热器。通过电加热器,同样可以起到对废水和含油固态沉渣均匀加热效果,而且安装更加方便。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分离腔1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搪瓷层。搪瓷层是将无机玻璃质材料通过熔融凝于分离腔内壁的金属上并与金属牢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可以防止金属生锈,使金属在受热时不至于在表面形成氧化层并且能抵抗各种液体的侵蚀,,搪瓷层在金属表面上表现出的硬度高、耐高温、耐磨以及绝缘作用等优良性能,搪瓷制品不仅安全无毒,易于洗涤洁净,通过采用搪瓷层,可以提高罐体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维护成本,同时提高罐体的可靠性。
分离腔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11a和第二腔体11b,第二腔体11b位于第一腔体11a的下方,第二腔体11b整体呈漏斗状,沉渣区域12位于第二腔体11b的底部,沉渣排出口13与第二腔体11b连通。通过将第二腔体11b设置成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可以使第二腔体11b内壁形成倾斜的导流面,沉渣可以通过导流面更集中地聚集在沉渣区域12中,从而可以使沉渣集中受热,提高废水与含油沉渣的分离效率。
如图4所示,罐体10上还设置有与分离腔11连通的溢流口14,溢流口14位于罐体10侧壁的靠近顶部位置处。在加热废水时,分离腔11底部固态沉渣融化,并通过泵排出,上部油脂和少量废水通过溢流口14排入浮油收集槽,从而实现沉渣、废水及油的分离。
罐体10上还设置有与分离腔11连通的排空口15,排空口15设置在罐体10的底部。罐体10底部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第一端与分离腔11连通,第二端为沉渣排出口13,第三端为排空口15,这样设置可以方便罐体10内的排空。
罐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温控变送器的安装口16,安装口16位于第一腔体11a的底部。这样设置安装孔16,可以通过安装温控变送器控制蒸汽输送量,调节加热温度。
分离设备还包括支架40,支架40设置在罐体10上,罐体10通过支架40支撑在地面等支撑物上。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设备通过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分离腔11的沉渣区域12内,使用时,可以通过加热装置直接对沉渣区域12中的废水和含油固态沉渣加热,使固态沉渣中的油脂等可融物更快融化,融化后的油脂与废水、沉渣颗粒存在密度差,从而油脂上浮与沉渣颗粒分离,剩下的沉渣颗粒可以直接从与沉渣区域12对应的沉渣排出口13排出,从而大大提高了结块的油脂与沉渣的分离效率。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10),所述罐体(10)内部设置有用于分离带油废液的分离腔(11),所述分离腔(11)具有用于沉淀沉渣的沉渣区域(12),所述沉渣区域(12)位于所述分离腔(11)的底部,所述罐体(10)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分离腔(11)连通的沉渣排出口(13),所述沉渣排出口(13)与所述沉渣区域(12)相对应;
加热装置(20),所述加热装置(20)整体设置在所述沉渣区域(12)内,所述加热装置(20)用于对所述沉渣区域(12)内的沉渣进行加热;
蒸汽管路(30),所述蒸汽管路(30)穿设在所述罐体(10)上,所述蒸汽管路(30)具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入口用于连通蒸汽源,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分离腔(11)内;
所述加热装置(20)为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具有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的进气口(21),所述加热管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加热管内部连通的蒸汽孔(22);
所述加热管包括主管(23)和与所述主管(23)连通的多个支管(24),所述主管(23)的第一端为所述进气口(21),多个所述支管(24)位于同一平面内,多个所述支管(24)的第一端交汇在所述主管(23)的第二端,所述支管(24)的第二端为封闭端,所述蒸汽孔(22)分布在所述主管(23)和所述支管(2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孔(22)沿所述加热管的周向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20)为电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腔(1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搪瓷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腔(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11a)和第二腔体(11b),所述第二腔体(11b)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1a)的下方,所述第二腔体(11b)整体呈漏斗状,所述沉渣区域(12)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1b)的底部,所述沉渣排出口(13)与所述第二腔体(11b)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1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分离腔(11)连通的溢流口(14),所述溢流口(14)位于所述罐体(10)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1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分离腔(11)连通的排空口(15),所述排空口(15)设置在所述罐体(10)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温控变送器的安装口(16),所述安装口(16)位于第一腔体(11a)的底部。
CN202122240173.9U 2021-09-15 2021-09-15 分离设备 Active CN216377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0173.9U CN216377797U (zh) 2021-09-15 2021-09-15 分离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0173.9U CN216377797U (zh) 2021-09-15 2021-09-15 分离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77797U true CN216377797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41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40173.9U Active CN216377797U (zh) 2021-09-15 2021-09-15 分离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77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77797U (zh) 分离设备
CN203820492U (zh) 废水连续蒸发浓缩结晶装置
CN103466816A (zh) 用于厨余垃圾回收及污水污油排放前预处理的分离净化器
CN105999837A (zh) 一种节能型餐饮废水两级高效净化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198985A (zh) 金属表面处理专用油水分离器
CN207680101U (zh) 油水分离器
CN205204993U (zh) 一种一体化餐饮废水处理系统
CN102399041A (zh) 全自动化无动力装置集油器
CN213294903U (zh) 油水分离器
CN201912795U (zh) 一种可移动的用于油罐清洗系统的油水分离装置
CN104986881A (zh) 潲水清理环保回收设备
CN105753221B (zh) 一种自洁隔油器
CN204848483U (zh) 利用处理潲水环保装置
IT8312695A1 (it) Metodo ed impianto per la depurazione dell'acqua proveniente da usi domestici e dei liquami e rifiuti domestici
CN203999184U (zh) 一种经济环保型餐饮油水分离设备
CN210065253U (zh) 一种热传导加热装置
CN104860412A (zh) 利用处理潲水环保设备
CN215667881U (zh) 一种提高餐厨垃圾提油率的装置
JP3168665U (ja) 太陽光受光表面部循環処理装置
CN105481132A (zh) 一种餐饮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
CN205710169U (zh) 新型半自动厨房污水油水渣分离器
CN208454556U (zh) 一种新型油水分离器
CN202881040U (zh) 一种净水机
CN104961256A (zh) 收集潲水油环保设备
CN208726805U (zh) 一种自动化温控型油水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