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64403U - 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64403U
CN216364403U CN202121616049.1U CN202121616049U CN216364403U CN 216364403 U CN216364403 U CN 216364403U CN 202121616049 U CN202121616049 U CN 202121616049U CN 216364403 U CN216364403 U CN 216364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eat
channel
air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60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彬
卓献荣
陈宝燕
吴方明
王鑫健
张洁莹
钟允
许铭珊
李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1216160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64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64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64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空调系统,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具有座垫、座椅靠背,还包括贯穿座椅本体,确保气流顺畅流通的气流通道,与气流通道连通设置的进风通路和送风口,所述进风通路为开设在座椅本体底面,与气流通道可切换连通的气流通道口,还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内腔的送风机,外部空气在送风机的作用下,由进风通路进入气流通道,经气流通道的引导、整流后从送风口流出,实现制热时热风下送,暖足迅速,降温时多维度的对整屋进行整体式降温,提升制冷效率,明显改善了整屋的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节能。

Description

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的温度控制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使气流流向座椅,且能实现制冷和制热功能的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或工作空间的环境温度控制,通常是通过空气的温定来实现,例如整个房间、办公室或单个密闭区域。主要依靠传统的挂机和柜机,实现对整屋的热气或湿气的去除,但存在以下问题:
(1)制热时,热风无法有效下沉,热量大量聚集在人体活动区域上方(空间1.8m以上),造成制热不舒适和热量浪费的现象;
(2)冷风射流过于集中,吹风感过强,容易引起空调病;市面上无风感空调产品,其本质是通过阻挡气流实现能量的重新释放,这必然会导致风量和制冷量的显著减小;
(3)即便利用正常的空调,在炎热的天气中,就座者的背部和其它压力点在就坐的同时还会持续汗流浃背,在冬季,很期望具有快速地加热座椅以便利于就座者舒适度的提升;
(4)客厅空调挂机或柜机体积较大,很多家庭希望空调不占用有限的室内空间。
由于以上原因,亟需一种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用以解决整屋在炎热的天气中,快速均匀降温;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足部空间能够升温迅速,让热量更多集中在人体活动区域,减小非人体活动区域的热量损失,提升整屋舒适程度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从而达到节能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将空调与座椅高度整合,在座椅座垫、座椅靠背的座椅衬垫现成通气通路,以形成新的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对引导和限制空气气流进行加热或降温以除去整屋的热气或湿气,实现制热时热风下送,暖足迅速,降温时多维度的对整屋进行整体式降温,提升制冷效率,明显改善了整屋的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节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一种带空调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具有座垫、座椅靠背,还包括贯穿座椅本体,确保气流顺畅流通的气流通道,与气流通道连通设置的进风通路和送风口,所述进风通路为开设在座椅本体底面,与气流通道可切换连通的气流通道口,所述送风口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座垫和/或座椅靠背侧面的气流通道口;还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内腔的送风机,所述送风机为气流流动提供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空调的座椅,外部空气在送风机的作用下,由进风通路进入气流通道,经气流通道的引导、整流后从送风口流出,实现制热时热风下送,暖足迅速,降温时多维度的对整屋进行整体式降温,提升制冷效率,明显改善了整屋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节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通路包括沿座椅本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间隔的设置在座椅本体的底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进风通路与气流通道连通处的移动挡板,所述移动挡板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可封闭的移动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内部型腔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沿座椅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口包括第一送风口和至少2组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口开设在座垫前端的侧面上,所述第二送风口开设在座椅靠背后端侧的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一送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二送风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包括设置在第一通道与第一送风口的连接处的第一蜗舌和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与第一蜗舌朝上倾斜,且间隔的设置,形成过流面积渐增的过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包括设置在第二通道与第二送风口连接处的第二蜗舌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与第二蜗舌朝上倾斜,且间隔的设置,形成过流面积渐增的过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机包括内嵌于气流通道的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位于靠近第一送风口的通道口端,所述第二风轮位于靠近第二送风口的通道口端。
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座椅的空调系统,利用上述的带空调的座椅,还包括用来接受并执行外界指令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带空调的座椅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的空调系统,能够在不同使用场景下,满足不同制热与制冷的需求,具有较强的便捷性、节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空调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空调的座椅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空调的座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空调的座椅剖面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空调的座椅移动档板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空调的座椅移动档板工作原理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座椅本体10,进风通路20,第一进风通路21,第二进风通路22,移动挡板23,送风口30,第一送风口31,第二送风口32,气流通道40,第一通道41,第一蜗舌411,第一蜗壳412,第二通递42,第二蜗舌421,第二蜗壳422,动力部50,第一风轮51,第二风轮52,换热器60,接水盘7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描述方便,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下述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是基于人坐在座椅上为第一视角,其中以就座者的前方定义为“前”,以就座者的背面方向为后来定义“后”,并以就座者的左手边方向为“左”,右手边方向定义为“右”,方位词“内、外”则均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参考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空调的座椅。
如图1所示,带空调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0,座椅本体10具有座垫11、座椅靠背12。座垫11支撑就坐者(使用者)的大腿和臀部,座椅靠背12支撑就坐者(使用者)的脊背。优选地,座垫11和座椅靠背12由利用表侧支撑就坐者而发生弹性变形的座椅垫构成。座椅垫由发泡聚氨酯等弹性部件构成。
如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带空调的座椅,还包括贯穿座椅本体10,确保气流顺畅流通的气流通道40,与气流通道40连通设置的进风通路20和送风口30,所述进风通路20为开设在座椅本体10底面,与气流通道40可切换连通的气流通道口,所述送风口30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座垫11和/或座椅靠背12侧面的气流通道口,还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40内腔的送风机50,所述送风机50为气流流动的提供动力。由此,外部空气在送风机50的作用下,由进风通路20进入气流通道40,经气流通道40的引导、整流后从送风口30流出,以引导加热或降温后的空气气流除去整屋的热气或湿气,实现制热时热风下送,暖足迅速,降温时多维度的对整屋进行整体式降温,提升制冷效率,明显改善了整屋的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节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进风通路20包括至少2组进风口,以确保能有足够的进风量来保证。在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进风通路20包括沿座椅本体10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x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所述第一进风口21与第二进风口22间隔的设置在座椅本体10的底面。为了便于对进入气流通道40内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控制,还包括设置在进风通路20与气流通道40连通处的移动挡板23,所述移动挡板23在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之间可封闭的移动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送风口30包括至少2组可出风或进风的气流通道口,以实现对整屋多维度的整体式降温,和/或局部的升温。如图3所示,送风口30包括第一送风口31和至少两组第二送风口32,所述第一送风口31开设在座垫11前端的侧面,即座椅本体10的宽度方向(图1中的与y相反的方向),所述第二送风口32开设在座椅靠背12后端侧的侧面。即第二送风口32开设在座椅靠背12背部的侧面上。这样的布局设计,确保了空气经由进风通路20进人气流通道40后,在其内部分流成两股,一部分由第一送风口31吹出,另一部分气流由第二送风口32吹出,鉴于第一送风口31和第二送风口32开设的位置,有利于对吹出的气流的方向进行调整。例如,通过对第一送风口31开口的位置调整,可使得出第一送风口31吹出来的热风向下,达到迅速暖足的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送风口,可实现制热时热风下送,达到直接暖足的效果,使得其效果与性能大幅提升,且减小了非人体活动区域的热量损失,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40可以为各种适当的机构,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其中,第一通道41与第一送风口31连通,第二通道42与第二送风口32连通。以此,经由进风通路20的空气进入气流通道40后,部分气流可通过第一通道41经由第一送风口31吹出,另外部分气流可通过第二通道42经由第二送风口32吹出。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41与第一送风口31的连接结构,与第二通道42与第二送风口32的连接结构实质上相同。因此,以下,作为第一通道41与第一送风口31的连接结构中的代表例,请参照图3至图6对第一通道41与第一送风口31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为了提升从送风口30吹出来的风的舒适性,降低气流在气流通道的能量损失,提高能效比,第一通道41与第二通道42的过流面积渐变的设置。优选地,第一通道41的截面从第一风轮51的出风口处,其过流面积渐增的设置,第二通道42的截面从第二风轮52的出风口处,其过流面积渐增的设置。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通道41包括设置在第一通道41与第一送风口31的连接处的第一蜗舌411和第一蜗壳412,所述第一蜗壳412与第一蜗舌411朝上倾斜,且间隔的设置,形成过流面积渐增的气流通道,以此降低从经过第一送风口31的气流的能量损失,提高能效比。
优选地,所述第一蜗舌411与第一送风口31连接端的轮廓向内凸出,形成可分割气流的尖端,所述第一蜗壳412与第一送风口31连接端呈反向抛物线的轮廓外形。通过第一蜗舌411形成可分割气流的尖端,以防止部分气体在第一蜗壳412内的循环流动。当第一风轮51的通道出口处的气流掠过第一蜗舌411附近时,第一蜗舌411的尖端就把它们一分为二:大部分气流顺着通道流向了第一送风口31;少部分气流则通过第一蜗舌411、叶轮之间的间隙流回第一蜗壳412,在第一蜗壳412内随第一风轮51送出的气流旋转达一周后重返第一蜗舌411处参与新的分流。
优选地,第一蜗舌411与第一蜗壳412的最短距离的法线(即与第一蜗舌411和第一蜗壳412最短距离的连线的垂直线)与水平面成角度为β的设置,β为10°-60°。通过第一蜗舌411与第一蜗壳412的最短距离的法线与水平面成β角度的限定,很好地解决了由于第一风轮51的吸力主要集中在第一风轮的正上方,气流撞击气流通道40的内侧壁后反作用于第一风轮51上,导致的喘振,风量变小,噪音变大的诸多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第一送风口31的送风角度过大,影响制热状态下的舒适性的问题,能实现制热状态下的贴地送风,提升制热状态下的舒适性。
基于同样的基理,如图4所示,第二通道42包括设置在第二通道42与第二送风口32连接处的第二蜗舌421和第二蜗壳422,所述第二蜗壳422与第二蜗舌421朝上倾斜,且间隔的设置,形成过流面积渐增的气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蜗舌421与第二送风口32连接端的轮廓向内凸出,形成可分割气流的尖端,所述第一蜗壳422与第一送风口31连接端呈反向抛物线的轮廓外形。
优选地,第二蜗舌421与第二蜗壳422的最短距离的法线(即与第二蜗舌421和第二蜗壳422最短距离的连线的垂直线)与水平面成角度为γ的设置,γ为35°-85°。
送风机50可以为各种适当的结构,如图3所示,送风机50包括至少2组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在气流通道40的内腔,以驱动或调节进入气流通道40内的气流方向。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送风机50包括内嵌于气流通道40的第一风轮51和第二风轮52,所述第一风轮51位于靠近第一送风口31的通道口端,所述第二风轮52位于靠近第二送风口32的通道口端。优选地,第一风轮51和第二风轮52为贯流风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为了强化对空气气流的温度控制,提升对空气气流的制冷或制热效率,还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40内部型腔的换热器60,所述换热器60沿座椅本体10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x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换热器60设置在气流通道40靠近进风通路20的位置,以增加通过进风通路20的空气的作用时间,进一步提升加热或者制冷的效率。可选地,换热器60可适用户的需求进行选配定制,当换热器60的排数较多时,可提升快空调器的在冷制热能力,并提升能效比,当换热器60排数较少时,可适用于低能效比的机型;换热器排数较多时,可适用于高能效比机型。优选地,换热器60为1-4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避免换热器60在制冷状态下,形成的冷凝水流落至地板,还包括设置在换热器60底端的接水盘70,所述接水盘70沿座椅本体10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x方向)延伸。优选地,为了减少换热器60表面凝聚的流凝水,沿换热器60表面流动的过程中可能的滴落,所述换热器60与水平面成角度为α的设置,α为45°-135°。在此角度范围内,一方面可以使得制冷状态下冷凝水有效流至接水盘,另一方面换热器可以尽最大可能排列更多的换热器排数和根数,从而提升整机的能效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空调的座椅工作原理如下:
冬季制热时,第一风轮51转动,第二风轮52不动。移动挡板23往左移动,避免风从第一进风口21进入后不经过换热器60直接从第一送风口31送出。第一风轮51转动时,可从底部第二进风口22和第二送风口32进风,两股气流在换热器60前汇合,随后经过换热器60,达到迅速升温的效果。热风在第一风轮51的作用下,沿着第一送风口31送出。送出的热气流由于一侧靠地板,属于受限贴附射流,在房间可形成较长的贴附射流长度,进而使得房间底部温度较高,达到暖足效果。由于大量热量处于人体活动区域1.8m以下范围,与传统挂柜空调相比,可防止热空气大量聚集在人体活动区域之上空间(1.8m-2.8m),减小了非人体活动区域的热量损失,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效果。
夏季制冷时,第一风轮51不动,第二风轮52转动。移动挡板23往右移动,避免风从第二进风口22进入后不经过换热器60,直接从第二送风口32送出。等二风轮52转动时,可从底部第一进风口21和前侧的第一送风口31进风,两股风在换热器60前汇合,随后经过换热器60,达到迅速降低温度的效果。冷风经过第二风轮52做功后,沿着风道送出。在第二出风口32处设置从多面出风,提升出风均匀性,降低吹风感,并且从多个维度对房间进行整体式降温,提升制冷舒适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座椅的空调系统,包括用来接受并执行外界指令的控制组件和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带空调的座椅,所述控制组件与带空调的座椅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进风通路20、送风机50、换热器60的各控制模块,分别与控制组件电性的连接。
通过控制组件,极其便捷的接受并执行外界指令,实现对座椅的空调系统的控制。例如,通过专用遥控器,智能终端上的App等控制设备发出的指令,通过控制组件实现对进风通路20、送风机30、换热器60的控制,以实现制冷、制热模式的开启或者关闭,以及不同模式之间的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空调系统,可在不同制冷制热需求下,可实现两种不同运行模式。
普通模式下:
制热:第一风轮51转动,第二风轮52不动。移动挡板23往左移动,避免风从第一进风口1进入后,不经过换热器60直接从第一送风口31送出。第一风轮51转动时,可从底部第二进风口22和第二送风口32进风,两股风在换热器60前汇合,随后经过冷凝器,达到迅速升温的效果。热风经过风轮做功后,沿着第一送风口31送出;
制冷:第一风轮51不动,第二风轮52转动。移动挡板23往右移动,避免风从第二进风口22进入后不经过换热器60直接从第二送风口32送出。第二风轮52转动时,可从底部第一进风口21和前侧第一送风口31进风,两股风在换热器60前汇合,随后经过换热器60,达到迅速降低温度的效果。冷风经过第二风轮52作用后,沿着第二送风口32风道送出。
特殊模式下:
制热:第一风轮51不动,第二风轮52转动。移动挡板23往右移动,避免风从第二进风口22进入后不经过换热器60直接从第二送风口32送出。第二风轮52转动时,可从底部第一进风口21和前侧第一送风口31进风,两股风在换热器60前汇合,随后经过换热器60,达到迅速升高温度的效果。冷风经过第二风轮52作用后,沿着第二送风口32风道送出;
制冷:第一风轮51转动,第二风轮52不动。移动挡板23往左移动,避免风从第一进风口1进入后,不经过换热器60直接从第一送风口31送出。第一风轮51转动时,可从底部第二进风口22和第二送风口32进风,两股风在换热器60前汇合,随后经过冷凝器,达到迅速降温的效果。热风经过风轮做功后,沿着第一送风口31送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的空调系统,能够在不同使用场景下,满足不同制热与制冷的需求,具有较强的便捷性、节能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送风口31送出的风有可能过强,导致部分人觉得不舒服,所述第一送风口31设置有出风口的附属调节结构,关于附属调节结构的结构,包括且不限于为导风板;或者设置成多孔板;或者将出风分成多股,每一股风设置多个开关调节器,供用户在不同状态下开关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关于附属调节结构的其它形式或者其它实现同等功能的结构形状,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是易于构想到的,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送风口32还可以设置在座椅靠背12的顶部,和/或其它侧面上,从而有效降低出风速度,从而减小吹风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带空调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0),所述座椅本体(10)具有座垫(11)、座椅靠背(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所述座椅本体(10),确保气流顺畅流通的气流通道(40),与所述气流通道(40)连通设置的进风通路(20)和送风口(30),所述进风通路(20)为开设在座椅本体(10)底面,与所述气流通道(40)可切换连通的气流通道口,所述送风口(30)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座垫(11)和/或所述座椅靠背(12)侧面的气流通道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40)内腔的送风机(50),所述送风机(50)为气流流动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空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路(20)包括沿座椅本体(10)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所述第一进风口(21)与第二进风口(22)间隔的设置在座椅本体(10)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空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进风通路(20)与气流通道(40)连通处的移动挡板(23),所述移动挡板(23)在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之间可封闭的移动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空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气流通道(40)内部型腔的换热器(60),所述换热器(60)沿座椅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空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30)包括第一送风口(31)和至少2组第二送风口(32),所述第一送风口(31)开设在座垫(11)前端的侧面,所述第二送风口(32)开设在座椅靠背(12)后端侧的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空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40)包括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所述第一通道(41)与第一送风口(31)连通,所述第二通道(42)与第二送风口(3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带空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第一通道(41) 包括设置在第一通道(41)与第一送风口(31)的连接处的第一蜗舌(411)和第一蜗壳(412),所述第一蜗壳(412)与第一蜗舌(411)朝上倾斜,且间隔的设置,形成过流面积渐增的过流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空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42)包括设置在第二通道(42)与第二送风口(32)连接处的第二蜗舌(421)和第二蜗壳(422),所述第二蜗壳(422)与第二蜗舌(421)朝上倾斜,且间隔的设置,形成过流面积渐增的过流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空调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50)包括内嵌于气流通道(40)的第一风轮(51)和第二风轮(52),所述第一风轮(51)位于靠近第一送风口(31)的通道口端,所述第二风轮(52)位于靠近第二送风口(32)的通道口端。
10.一种座椅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带空调的座椅,还包括用来接受并执行外界指令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带空调的座椅电性连接。
CN202121616049.1U 2021-07-15 2021-07-15 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 Active CN216364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6049.1U CN216364403U (zh) 2021-07-15 2021-07-15 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6049.1U CN216364403U (zh) 2021-07-15 2021-07-15 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64403U true CN216364403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16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6049.1U Active CN216364403U (zh) 2021-07-15 2021-07-15 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64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0542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972700B (zh)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103292385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6595010A (zh)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CN102252375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1016014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774776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225285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2644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2660645U (zh) 一种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09284668U (zh) 一种气流调温椅垫
CN216364403U (zh) 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
CN2112330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812794A (zh) 带空调的座椅及座椅的空调系统
CN209623058U (zh) 空调器导风板结构及空调器
CN21697693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9604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041151U (zh) 一种可实现多种出风模式的室内机
CN106196306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CN2446442Y (zh) 高效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9780635B (zh) 空调器
CN210141638U (zh) 上下出风的空调器
CN113587235A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
CN202835585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160143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