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7501U - 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7501U
CN216357501U CN202121518249.3U CN202121518249U CN216357501U CN 216357501 U CN216357501 U CN 216357501U CN 202121518249 U CN202121518249 U CN 202121518249U CN 216357501 U CN216357501 U CN 216357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rface
module
main body
sam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182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振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ne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ne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ne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ne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182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7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7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7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联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领域,包括主体模块、电极触点、焊盘模块、主标志点,所述主体模块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第三接触面、第四接触面,通过完全没有任何外延引脚设置的主体模块,使窄带物联网模组占有的面积比QFP更小,且同时窄带物联网模组的高度也比QFP更低,进而可以使窄带物联网模组占用的空间更小,也就更加便于对窄带物联网模组进行安装与拆卸,同时由于主体模块内部的引脚与焊盘模块之间的导电路径短,使其自感系数以及封装体内布线电阻很低,进而可以提供卓越的电性能,从而更加适用于小型电子设备的高密度印刷电路板上。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联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
背景技术
物联网起源于传媒领域,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连接物联网域名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的窄带物联网模组的面积、厚度均较大,自身的重量也较重,因此不适于手机、数码相机、PDA以及其他便携小型电子设备的高密度印刷电路板上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具有通过完全没有任何外延引脚设置的主体模块,使窄带物联网模组占有的面积比QFP更小,且同时窄带物联网模组的高度也比QFP更低,进而可以使窄带物联网模组占用的空间更小,也就更加便于对窄带物联网模组进行安装与拆卸,同时由于主体模块内部的引脚与焊盘模块之间的导电路径短,使其自感系数以及封装体内布线电阻很低,进而可以提供卓越的电性能,从而更加适用于小型电子设备的高密度印刷电路板上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包括主体模块、电极触点、焊盘模块、主标志点,所述主体模块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第三接触面、第四接触面。
其中,所述主体模块为长方形结构设置,主体模块的四侧均为无引脚扁平封装设置;通过完全没有任何外延引脚设置的主体模块,使窄带物联网模组占有的面积比QFP更小,且同时窄带物联网模组的高度也比QFP更低,进而可以使窄带物联网模组占用的空间更小,也就更加便于对窄带物联网模组进行安装与拆卸,同时由于主体模块内部的引脚与焊盘模块之间的导电路径短,使其自感系数以及封装体内布线电阻很低,进而可以提供卓越的电性能,从而更加适用于小型电子设备的高密度印刷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前视面为长方形结构设置,第一接触面的长度与主体模块的宽度相同,第一接触面的宽度与主体模块的高度相同,第一接触面的长度是其自身宽度的十四倍,第一接触面的内侧设置有十六个电极触点,相邻两个电极触点的间距均相同;通过第一接触面的设置,用于电极触点的安装。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前视面为长方形结构设置,第二接触面的长度与主体模块长度相同,第二接触面的宽度与主体模块的高度相同,第二接触面的长度是其自身宽度的十六倍,第二接触面的内侧设置有十六个电极触点,相邻两个电极触点的间距均相同;通过第二接触面的设置,用于电极触点的安装。
其中,所述第三接触面的前视面为长方形结构设置,第三接触面的长度与主体模块的宽度相同,第三接触面的宽度与主体模块的高度相同,第三接触面的长度是其自身宽度的十四倍,第三接触面的内侧设置有十六个电极触点,相邻两个电极触点的间距均相同;通过第三接触面的设置,用于电极触点的安装。
其中,所述第四接触面的前视面为长方形结构设置,第四接触面的长度与主体模块长度相同,第二接触面的宽度与主体模块的高度相同,第四接触面的长度是其自身宽度的十六倍,第四接触面的内侧设置有十六个电极触点,相邻两个电极触点的间距均相同;通过第四接触面的设置,用于电极触点的安装。
其中,所述电极触点共设置有六十四个,每十六个为一组,六十四个电极触点均为凹型结构设置;通过凹型设置电极触点的设置,可以在焊接时能保留更多的焊锡,进而提高电极触点的导通性能和机械性能。
其中,所述焊盘模块设置于主体模块底部的中央位置,焊盘模块与主体模块之间设置有散热过孔,散热过孔的间距为1.0mm~1.1mm,散热过孔的尺寸为0.3mm~0.32mm;通过焊盘模块的设置,提供了可靠的焊接面积,通过散热过孔的设置,提供了散热的途径,外露的引线框架焊盘模块提供了出色的散热性能,用于释放封装内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完全没有任何外延引脚设置的主体模块,使窄带物联网模组占有的面积比QFP更小,且同时窄带物联网模组的高度也比QFP更低,进而可以使窄带物联网模组占用的空间更小,也就更加便于对窄带物联网模组进行安装与拆卸,同时由于主体模块内部的引脚与焊盘模块之间的导电路径短,使其自感系数以及封装体内布线电阻很低,进而可以提供卓越的电性能,从而更加适用于小型电子设备的高密度印刷电路板上,通过凹型设置电极触点的设置,可以在焊接时能保留更多的焊锡,进而提高电极触点的导通性能和机械性能,通过焊盘模块的设置,提供了可靠的焊接面积,通过散热过孔的设置,提供了散热的途径,外露的引线框架焊盘模块提供了出色的散热性能,用于释放封装内的热量。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模块;11、第一接触面;12、第二接触面;13、第三接触面;14、第四接触面;2、电极触点;3、焊盘模块;4、主标志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包括主体模块1、电极触点2、焊盘模块3、主标志点4,所述主体模块1包括第一接触面11、第二接触面12、第三接触面13、第四接触面14。
本实施方案中:所述主体模块1为长方形结构设置,主体模块1的四侧均为无引脚扁平封装设置;通过完全没有任何外延引脚设置的主体模块1,使窄带物联网模组占有的面积比QFP更小,且同时窄带物联网模组的高度也比QFP更低,进而可以使窄带物联网模组占用的空间更小,也就更加便于对窄带物联网模组进行安装与拆卸,同时由于主体模块1内部的引脚与焊盘模块3之间的导电路径短,使其自感系数以及封装体内布线电阻很低,进而可以提供卓越的电性能,从而更加适用于小型电子设备的高密度印刷电路板上。
所述第一接触面11的前视面为长方形结构设置,第一接触面11的长度与主体模块1的宽度相同,第一接触面11的宽度与主体模块1的高度相同,第一接触面11的长度是其自身宽度的十四倍,第一接触面11的内侧设置有十六个电极触点2,相邻两个电极触点2的间距均相同;通过第一接触面11的设置,用于电极触点2的安装。
所述第二接触面12的前视面为长方形结构设置,第二接触面12的长度与主体模块1长度相同,第二接触面12的宽度与主体模块1的高度相同,第二接触面12的长度是其自身宽度的十六倍,第二接触面12的内侧设置有十六个电极触点2,相邻两个电极触点2的间距均相同;通过第二接触面12的设置,用于电极触点2的安装。
所述第三接触面13的前视面为长方形结构设置,第三接触面13的长度与主体模块1的宽度相同,第三接触面13的宽度与主体模块1的高度相同,第三接触面13的长度是其自身宽度的十四倍,第三接触面13的内侧设置有十六个电极触点2,相邻两个电极触点2的间距均相同;通过第三接触面13的设置,用于电极触点2的安装。
所述第四接触面14的前视面为长方形结构设置,第四接触面14的长度与主体模块1长度相同,第二接触面12的宽度与主体模块1的高度相同,第四接触面14的长度是其自身宽度的十六倍,第四接触面14的内侧设置有十六个电极触点2,相邻两个电极触点2的间距均相同;通过第四接触面14的设置,用于电极触点2的安装。
所述电极触点2共设置有六十四个,每十六个为一组,六十四个电极触点2均为凹型结构设置;通过凹型设置电极触点2的设置,可以在焊接时能保留更多的焊锡,进而提高电极触点2的导通性能和机械性能。
所述焊盘模块3设置于主体模块1底部的中央位置,焊盘模块3与主体模块1之间设置有散热过孔,散热过孔的间距为1.0mm~1.1mm,散热过孔的尺寸为0.3mm~0.32mm;通过焊盘模块3的设置,提供了可靠的焊接面积,通过散热过孔的设置,提供了散热的途径,外露的引线框架焊盘模块3提供了出色的散热性能,用于释放封装内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第一接触面11、第二接触面12、第三接触面13、第四接触面14的设置,用于电极触点2的安装,通过凹型设置电极触点2的设置,可以在焊接时能保留更多的焊锡,进而提高电极触点2的导通性能和机械性能,通过焊盘模块3的设置,提供了可靠的焊接面积,通过散热过孔的设置,提供了散热的途径,外露的引线框架焊盘模块3提供了出色的散热性能,用于释放封装内的热量,通过完全没有任何外延引脚设置的主体模块1,使窄带物联网模组占有的面积比QFP更小,且同时窄带物联网模组的高度也比QFP更低,进而可以使窄带物联网模组占用的空间更小,也就更加便于对窄带物联网模组进行安装与拆卸,同时由于主体模块1内部的引脚与焊盘模块3之间的导电路径短,使其自感系数以及封装体内布线电阻很低,进而可以提供卓越的电性能,从而更加适用于小型电子设备的高密度印刷电路板上。

Claims (7)

1.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模块、电极触点、焊盘模块、主标志点,所述主体模块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第三接触面、第四接触面,主体模块的四侧均为无引脚扁平封装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前视面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面的长度与主体模块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宽度与主体模块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接触面的长度是其自身宽度的十四倍,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内侧设置有十六个电极触点,相邻两个所述电极触点的间距均相同,所述焊盘模块设置于主体模块底部的中央位置,所述焊盘模块与主体模块之间设置有散热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为长方形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前视面为长方形结构设置,第二接触面的长度与主体模块长度相同,第二接触面的宽度与主体模块的高度相同,第二接触面的长度是其自身宽度的十六倍,第二接触面的内侧设置有十六个电极触点,相邻两个电极触点的间距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面的前视面为长方形结构设置,第三接触面的长度与主体模块的宽度相同,第三接触面的宽度与主体模块的高度相同,第三接触面的长度是其自身宽度的十四倍,第三接触面的内侧设置有十六个电极触点,相邻两个电极触点的间距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接触面的前视面为长方形结构设置,第四接触面的长度与主体模块长度相同,第二接触面的宽度与主体模块的高度相同,第四接触面的长度是其自身宽度的十六倍,第四接触面的内侧设置有十六个电极触点,相邻两个电极触点的间距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触点共设置有六十四个,每十六个为一组,六十四个电极触点均为凹型结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过孔的间距为1.0mm~1.1mm,散热过孔的尺寸为0.3mm~0.32mm。
CN202121518249.3U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 Active CN216357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18249.3U CN216357501U (zh)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18249.3U CN216357501U (zh)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7501U true CN216357501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9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18249.3U Active CN216357501U (zh) 2021-07-06 2021-07-06 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7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57501U (zh) 一种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模组
EP3533303B1 (en) Power module
CN203537660U (zh) 一种印制电路板
CN214756935U (zh) 基于物联网技术及嵌入式应用技术的5g基站智控节电终端
CN107949160A (zh) 一种热电分离的高导热悬空印制电路板及其生产方法
CN216451732U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器
CN219554114U (zh) 一种抽屉式串口转接卡
CN215735268U (zh) 一种抗干扰稳定性能好的智能物联网控制器
CN215683092U (zh) 一种红外探测器模组
CN210956659U (zh) Wi-Fi智能模块
CN21441293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5g网络网关
CN210183625U (zh) 一种散热型多层线路板
CN219247880U (zh) 一种风电控制系统用接入交换机
CN211700783U (zh) 一种电子工程外接电源保护罩
CN212160554U (zh) 一种基于多网站同步管理的分类信息管理服务器
CN211788986U (zh) 一种电路封装芯片
CN211909271U (zh) 通讯用电路主板
CN215682169U (zh) 步进电机定位装置
CN213843869U (zh) 一种数控设备联网装置
CN216134718U (zh) 一种低功耗多预警声光报警装置
CN217957401U (zh) 一种集中散热型电路板
CN217644091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pcba板
CN220068164U (zh) 一种散热器电磁屏蔽装置
CN220985688U (zh) 静音物联网网关
CN219419014U (zh) 传感器芯片封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