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2193U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52193U
CN216352193U CN202123252809.8U CN202123252809U CN216352193U CN 216352193 U CN216352193 U CN 216352193U CN 202123252809 U CN202123252809 U CN 202123252809U CN 216352193 U CN216352193 U CN 216352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ng
server
dissipating device
cond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528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萌
李想
张晓屿
刘新生
叶青松
倪杨
连红奎
杨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Microenthalp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Weihan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Wei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Weihan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Weih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Weihan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528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52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52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52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热量收集构件,包括辅助散热部和吸热部,辅助散热部面对服务器设置,辅助散热部与吸热部接触;热量排放构件,包括冷凝部和散热部,散热部与冷凝部接触;吸热部与冷凝部通过连通管组形成流体循环。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热量收集构件与热量排放构件之间的循环情况几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热量收集构件能够持续地吸收服务器释放的热量,以此实现对服务器持续散热,确保CPU、GPU等正常运行,本散热装置散热效果好、散热效率高、持续性强,能够满足当前服务器的散热需求。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为保证服务器内部的CPU、GPU正常运行,对CPU的温度具有一定要求,CPU温度不应当超过预定值或预定范围,因此常在服务器内部设置散热设备,以将服务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及时输送至服务器以外的空间环境内。随着半导体的发展,电子芯片的数量越来越高,CPU、GPU集成度越来越高,热耗越来越大,现有的用于服务器的散热装置散热效率不够,无法满足需求,难以确保CPU能够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用于服务器的散热装置散热效率不够,难以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热量收集构件,包括辅助散热部和吸热部,所述辅助散热部面对所述服务器设置,所述辅助散热部与所述吸热部接触;
热量排放构件,包括冷凝部和散热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冷凝部接触;
所述吸热部与所述冷凝部通过连通管组形成流体循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散热部包括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吸热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热部具有箱体结构,所述吸热部内部有蒸气腔、补偿腔和毛细芯层;
所述补偿腔内储存有液体工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每一个所述散热翅片的一端部均与所述冷凝部接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冷凝部的内部设置有冷凝流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组包括: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蒸气腔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流道的第一接口连通;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补偿腔或所述毛细芯层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流道的第二接口连通;
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的下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毛细芯层填充有毛细芯材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热部形成有缺口部,所述缺口部用于将所述吸热部固定至指定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朝向所述散热翅片送风。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为电脑或通信机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热量收集构件,包括辅助散热部和吸热部,辅助散热部面对服务器设置,辅助散热部与吸热部接触;热量排放构件,包括冷凝部和散热部,散热部与冷凝部接触;吸热部与冷凝部通过连通管组形成流体循环。
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热量收集构件与热量排放构件之间的循环情况几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热量收集构件能够持续地吸收服务器释放的热量,以此实现对服务器持续散热,确保CPU、GPU等正常运行,本散热装置散热效果好、散热效率高、持续性强,能够满足当前服务器的散热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
1-热量收集构件,101-辅助散热部,1011-翅片,102-吸热部,1021-毛细芯层,1022-补偿腔,1023-蒸气腔,2-热量排放构件,201-冷凝部,2021-冷凝流道,202-散热部,3-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散热装置。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热量收集构件1、热量排放构件2、连通管组,热量收集构件1用于吸收服务器释放的热量,热量排放构件2通过连通管组连通,热量收集构件1吸收的热量在热量收集构件1内进行转换后经连通管组进入热量排放构件2,热量最终由热量排放构件2释放,以此实现对服务器散热。
具体地,热量收集构件1包括辅助散热部101和吸热部102,其中吸热部102具有箱体结构,吸热部102的箱体结构的上表面为导热板,吸热部102的箱体结构的下表面为吸热板,吸热板与热源接触,其中,热源可以但不限于为服务器、服务器内的CPU、GPU等。辅助散热部101设置在导热板的上方,辅助散热部101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翅片1011,每一个翅片1011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翅片1011的下端与导热板接触,以初步、辅助释放热量。
吸热部102的内部中空,在吸热部102的内部形成蒸气腔1023、补偿腔1022和毛细芯层1021,其中,毛细芯层1021分别与蒸气腔1023和补偿腔1022连通,蒸气腔1023与补偿腔1022不连通;毛细芯层1021被毛细芯材料填充,补偿腔1022内存储有液体工质,并且吸热部102的箱体结构的面对热量收集构件1的一侧壁设置有蒸气出口和液体回流口。
蒸气出口位于液体回流口的上方并与蒸气腔1023连通,液体回流口与补偿腔1022连通;毛细芯层1021的下表面与吸热板贴合,使得毛细芯层1021能够吸收吸热板的热量,并且毛细芯层1021通过毛细作用持续吸收补偿腔1022内的液体工质,随着毛细芯层1021内的液体工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液体工质的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沸腾,液体工质发生相变产生高温饱和蒸气,此时吸热部102的内部空间压力增大,在压力的作用下,高温饱和蒸气在毛细芯层1021内逐渐向上逃逸至蒸气腔1023内并经蒸气出口释放。
优选地,吸热部102的箱体结构具体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的底面的四个顶角处分别形成有缺口部,便于穿设螺钉、螺栓等紧固件以将本散热装置固定至指定位置。
进一步地,热量排放构件2包括冷凝部201和散热部202,冷凝部20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呈L型分布,第二连通部的内部设置有冷凝流道2021,冷凝流道2021的两端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位于第二接口的上方,并且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设置于第一连通部;散热部202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散热翅片平行间隔设置于第一连通部与第二连通部呈L型的空间内,使得热量排放构件2整体呈长方体结构,并且每一个散热翅片均与第二连通部垂直设置,每一个散热翅片的下端与第二连通部板面接触或连接,其中冷凝部201的箱体结构的板面具有导热性。
进一步地,连接管组包括第一管路3和第二管路4,其中第一管路3为蒸气管路,第二管路4为冷凝液管路,第一管路3位于第二管路4的上方,第一管路3的一端与吸热部102的蒸气接口连接,第一管路3的另一端与冷凝部201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二管路4的一端与吸热部102的液体回流口连接,第二管路4的另一端与冷凝部201的第二接口连接,蒸气腔1023内的高温饱和蒸气经第一管路3输送至冷凝部201内,高温饱和蒸气的热量在冷凝流道2021内被散热翅片吸收并释放至本散热装置以外的空间,使得高温饱和蒸气的热量降低同时压力变小从而冷却变成冷凝液体,冷凝液体在冷凝流道2021流动并经第二管路4流回补偿腔1022内,以此进行循环。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的出风风向朝向散热翅片,通过风冷的方式吹走散热翅片的热量,加强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内的CPU、GPU等器件作为热源,其热耗一般不超过350W,为保证散热效果以及本散热装置的安全性,本散热装置在热耗350W的基础上设置有热耗余量,优选地,热耗余量不小于50W,使得本散热装置的热耗极限至少为400W,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较适用于热源热耗低于350W(不超过400W)的情形,当热源热耗明显高于350W时,可适当增大本散热装置的体积、翅片1011、散热翅片的数量和尺寸等参数,以使本散热装置能够满足更大热耗热源的散热需求。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热量收集构件与热量排放构件之间的循环情况几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热量收集构件能够持续地吸收服务器释放的热量,以此实现对服务器持续散热,确保CPU、GPU等正常运行,本散热装置散热效果好、散热效率高、持续性强,能够满足当前服务器的散热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用于对服务器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热量收集构件,包括辅助散热部和吸热部,所述辅助散热部面对所述服务器设置,所述辅助散热部与所述吸热部接触;
热量排放构件,包括冷凝部和散热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冷凝部接触;
所述吸热部与所述冷凝部通过连通管组形成流体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部包括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吸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具有箱体结构,所述吸热部内部形成有蒸气腔、补偿腔和毛细芯层;
所述补偿腔内储存有液体工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翅片,每一个所述散热翅片的一端部均与所述冷凝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部的内部设置有冷凝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组包括: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蒸气腔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流道的第一接口连通;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补偿腔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流道的第二接口连通;
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接口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芯层填充有毛细芯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形成有用于将所述吸热部固定至预定位置的缺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朝向所述散热翅片送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为电脑或通信机柜。
CN202123252809.8U 2021-12-22 2021-12-22 散热装置 Active CN216352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2809.8U CN216352193U (zh) 2021-12-22 2021-12-22 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2809.8U CN216352193U (zh) 2021-12-22 2021-12-22 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52193U true CN216352193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66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52809.8U Active CN216352193U (zh) 2021-12-22 2021-12-22 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52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79964B2 (ja) 高性能沸騰表面および凝縮表面を備え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冷却用熱サイホン
US10264706B2 (en) Phase change evaporator with heat-dissipating fins and phase change cool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40345829A1 (en) Thermal Transfer Device with Reduced Vertical Profile
US20090266514A1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CN104364728A (zh) 用于电子器件的热虹吸系统
CN201344754Y (zh) 汽液两相分离型重力热管散热器
CN208093545U (zh) 大功率热管散热装置
CN110595242A (zh) 一种相变散热器
CN207399729U (zh) 换热器和设有电子器件的设备
CN116931698B (zh) 一体式液冷散热器
CN216352193U (zh) 散热装置
CN211291134U (zh) 一种相变散热器
CN209766407U (zh) 空气冷却的大功率高热流散热装置
CN115866972A (zh) 一种散热元件及热虹吸散热器
CN211457823U (zh) 空调器及其翅片式相变散热控制盒
CN101022717A (zh)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液体自循环复合热管散热装置
CN211019806U (zh)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
CN210641239U (zh) 空调器及其板式相变散热控制盒
CN210129184U (zh) 一种应用于虹吸管散热器的散热器
CN218735519U (zh) 嵌入式工控机及电子设备
CN110678038A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空调变频模块结构
CN21710980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8350835U (zh) 微通道散热器
CN221281507U (zh) 一种用于多刀片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CN218821079U (zh) 一种用于电磁式除铁器的双压缩机冷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8

Address after: 213300 Floor 1 and 2, No. 31, Chuangzhi Road, Kunlun Street,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Microenthalp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2 room 101-a501, 5 / F, block a, building 1, courtyard 4, Yongjia Nor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EIHA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WEIHAN THERMAL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0

Address after: Room 501, 5th Floor, Building 13, Courtyard 3, Fengxiu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2

Patentee after: BEIJING WEIH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300 Floor 1 and 2, No. 31, Chuangzhi Road, Kunlun Street,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Microenthalp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9

Address after: 050200, No.3 Industrial Park, Shangzhuang Town, Luquan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Microenthalp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5th Floor, Building 13, Courtyard 3, Fengxiu Middle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EIHA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