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7173U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7173U
CN216347173U CN202121748140.9U CN202121748140U CN216347173U CN 216347173 U CN216347173 U CN 216347173U CN 202121748140 U CN202121748140 U CN 202121748140U CN 216347173 U CN216347173 U CN 216347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side plate
exchange tube
tub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481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信伟
张福广
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ONGXI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ONGXI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ONGXI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ONGXI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481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7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7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7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蒸发器主体包括换热翅片、左边板、右边板以及由第一换热管组件组成的第一通道和由第二换热管组件组成的第二通道,左边板、右边板及换热翅片的两侧面上密布凹凸的纹路,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区设置或不分区设置;左边板和右边板上的通孔上还都具有一凸环,各凸环上固定有一固定压扣,本实用新型节能、体积小、制造成本低、换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中用于冷、热介质换热的换热器一般都是分体式的,这种结构的换热器存在下述问题:两个换热器占用的安装空间大;且两个换热器需要分别进行生产装配,制造成本高;安装时,由于两个换热器共用一台辅助风扇,需将两个换热器固定到一起再进行安装,安装不便,且两个换热器固定到一起后结合并不稳固,会产生晃动碰撞,影响换热器寿命;且两个换热器之间的换热翅片并不完全重合,导致辅助风扇吹出气流通过时风阻大,影响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所述蒸发器主体由左边板、右边板以及第一换热管组件和第二换热管组件组成;
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件由多根U形第一换热管、与第一换热管数量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弯管接头、进液管和出气管组成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件由多根U形第二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数量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弯管接头、进气管和出液管组成的第二通道;
所述左边板和右边板上具有与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相对应的通孔;
位于所述左边板和右边板之间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上还密集设置有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上具有与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相对应的孔,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穿过各换热翅片上对应的孔,所述左边板、右边板及换热翅片的两侧面上还密布凹凸的纹路;
各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区设置或不分区设置;
当分区设置时,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左边板和右边板的一端,各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左边板和右边板的另一端;
当不分区设置时,各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交叉设置,第一弯管接头和第二弯管接头不等高,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不等长,以便于相互避位;
所述左边板和右边板上的通孔上还都具有一凸环,所述凸环的横截面为圆形,还包括多个铝质或铜质的固定压扣,所述固定压扣的一端为与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外壁相对应的圆筒,所述圆筒套置于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上并与其过盈配合,所述固定压扣的另一端上具有多个固定牙,所述左边板和右边板的孔外周具有多个与固定牙相对应的固定孔,各固定牙穿过固定孔后折弯在左边板或右边板的内侧。
具体的,各所述第一换热管由右边板插入且其端部由左边板穿出,各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折弯端与右边板相抵接,各所述第一换热管穿出左边板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一弯管接头连接成多条连续的第一通道,所述进液管连接各第一通道的进液口,所述出气管连接各第一通道的出气口。
具体的,各所述第二换热管由左边板插入且其端部由右边板穿出,各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折弯端与左边板相抵接,各所述第二换热管穿出右边板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二弯管接头连接成多条连续的第二通道,所述进气管连接各第二通道的进气口,所述出液管连接各第二通道的出液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有三条,所述进液管、出气管分别通过多根支管与各第一换热通道的接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道有四条,所述进气管通过多根支管与各第二换热通道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出液管横置于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液口外侧并与各出液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压扣的圆筒上还具有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集冷、热两种换热功能于一体,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可通过换热翅片进行相互换热,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间歇交错通入介质、或同时通入介质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可起到储冷和储热作用,提高换热效率、节约能源;同时,该集成式的结构还有有利于加工,降低制造成本,并降低安装所需的空间;另外,由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并没有挡板或隔板进行阻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风阻小的优点,设置于本实用新型外侧用于辅助换热的风扇吹出的风可顺畅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与换热翅片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最后,集成式的设计还使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固定方式更为可靠,不易产生晃动,装配至汽车上时也更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右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压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3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所述蒸发器主体由左边板1、右边板2以及第一换热管组件和第二换热管组件组成;
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件由多根U形第一换热管3、与第一换热管3 数量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弯管接头4、进液管5和出气管6组成,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件由多根U形第二换热管7、与第二换热管7数量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弯管接头8、进气管9和出液管10组成;
所述左边板1和右边板2上具有与各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 7相对应的通孔;
各所述第一换热管3由右边板2插入且其端部由左边板1穿出,各所述第一换热管3的折弯端与右边板2相抵接,各所述第一换热管3穿出左边板1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一弯管接头4连接成多条连续的第一通道,所述进液管5连接各第一通道的进液口,所述出气管6连接各第一通道的出气口;
各所述第二换热管7由左边板1插入且其端部由右边板2穿出,各所述第二换热管7的折弯端与左边板1相抵接,各所述第二换热管 7穿出右边板2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二弯管接头8连接成多条连续的第二通道,所述进气管9连接各第二通道的进气口,所述出液管10连接各第二通道的出液口;
位于所述左边板1和右边板2之间的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 7上还密集设置有换热翅片11,所述换热翅片11上具有与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7相对应的孔,各所述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 7穿过各换热翅片11上对应的孔,所述左边板1、右边板2及换热翅片11的两侧面上还密布凹凸的纹路,以增加其表面积,提高与空气的换热效率;
上述结构中,第一通道用于蒸发,第二通道用于冷凝,由于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集成于一体,且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7可通过换热翅片11进行相互换热,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间歇交错通入介质、或同时通入介质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可起到储冷和储热作用,提高换热效率、节约能源;同时,该集成式的结构还有有利于加工,降低制造成本,并降低安装所需的空间;另外,由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并没有挡板或隔板进行阻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风阻小的优点,设置于本实用新型外侧用于辅助换热的风扇吹出的风可顺畅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与换热翅片11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最后,集成式的设计还使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固定方式更为可靠,不易产生晃动,装配至汽车上时也更为便利;
具体的,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左边板1和右边板2的一端,各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左边板1和右边板2的另一端,这样分区的结构设计有利于维护和维修,也便于装配;
在另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交叉设置,第一弯管接头4和第二弯管接头8不等高,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7不等长,以便于相互避位,上述结构设计使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换热管与另一通道的换热管间距更近,储冷和储热效果更明显,节能效果更佳,但缺点是装配相对复杂,维护和维修也相对繁琐;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有三条,所述进液管5、出气管6分别通过多根支管与各第一换热通道的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通道有四条,所述进气管9通过多根支管与各第二换热通道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出液管10横置于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液口外侧并与各出液口相连接;该布局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紧凑,并便于安装到汽车上;
为进一步提高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固定的稳固性,且两边板外侧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也为充分发挥两边板的换热能力,本实用新型还对各第一换热管3和右边板2、第二换热管7和左边板1的连接处结构进行了设计:
如图4所示,所述左边板1和右边板2上的通孔上都具有一凸环 12,所述凸环12的横截面为圆形,一方面便于第一换热管3或第二换热管7的插入,另一方面可提高第一换热管3或第二换热管7固定时的稳固性,以避免直接冲压而成的孔内留有毛刺或形状不规则导致第一换热管3或第二换热管7产生晃动,进而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还包括多个铝质或铜质的固定压扣13,所述固定压扣13的一端为与第一换热管3或第二换热管7外壁相对应的圆筒14,所述圆筒14套置于第一换热管3或第二换热管7上并与其过盈配合,所述固定压扣13的另一端上具有多个固定牙15,所述左边板1和右边板 2的孔外周具有多个与固定牙15相对应的固定孔,各固定牙15穿过固定孔后折弯在左边板1或右边板2的内侧;该结构一方面增加了第一换热管3或第二换热管7和左边板1或右边板2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另一方面还进一步保证了第一换热管3或第二换热管7的连接稳固性,对未连接第一弯管接头4或第二弯管接头8的端部进行限位,避免其产生左右位移;
所述固定压扣13的圆筒14上还具有台阶16,以进一步增加固定压扣13的换热面积,并便于装配;
固定压扣13的固定方式为:先将固定压扣套置于第一换热管3 和第二换热管7的折弯端,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7插入完毕后,将固定牙15对齐对应的固定孔,然后利用特制的模具将各各固定压扣与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进行挤压使其过盈配合,并使固定牙 15折弯在左边板1或右边板2内侧,该模具一半内侧具有用于挤压圆筒14、台阶16的凹孔,另一半内侧具有用于压迫固定牙15折弯的凸环,其具体结构为另一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包括蒸发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主体由左边板、右边板以及第一换热管组件和第二换热管组件组成;
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件由多根U形第一换热管、与第一换热管数量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弯管接头、进液管和出气管组成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件由多根U形第二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数量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弯管接头、进气管和出液管组成的第二通道;
所述左边板和右边板上具有与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相对应的通孔;
位于所述左边板和右边板之间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上还密集设置有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上具有与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相对应的孔,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穿过各换热翅片上对应的孔,所述左边板、右边板及换热翅片的两侧面上还密布凹凸的纹路;
各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区设置或不分区设置;
当分区设置时,各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左边板和右边板的一端,各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左边板和右边板的另一端;
当不分区设置时,各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交叉设置,第一弯管接头和第二弯管接头不等高,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不等长,以便于相互避位;
所述左边板和右边板上的通孔上还都具有一凸环,所述凸环的横截面为圆形,还包括多个铝质或铜质的固定压扣,所述固定压扣的一端为与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外壁相对应的圆筒,所述圆筒套置于第一换热管或第二换热管上并与其过盈配合,所述固定压扣的另一端上具有多个固定牙,所述左边板和右边板的孔外周具有多个与固定牙相对应的固定孔,各固定牙穿过固定孔后折弯在左边板或右边板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换热管由右边板插入且其端部由左边板穿出,各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折弯端与右边板相抵接,各所述第一换热管穿出左边板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一弯管接头连接成多条连续的第一通道,所述进液管连接各第一通道的进液口,所述出气管连接各第一通道的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换热管由左边板插入且其端部由右边板穿出,各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折弯端与左边板相抵接,各所述第二换热管穿出右边板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二弯管接头连接成多条连续的第二通道,所述进气管连接各第二通道的进气口,所述出液管连接各第二通道的出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有三条,所述进液管、出气管分别通过多根支管与各第一换热通道的接头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有四条,所述进气管通过多根支管与各第二换热通道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出液管横置于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液口外侧并与各出液口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扣的圆筒上还具有台阶。
CN202121748140.9U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 Active CN216347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8140.9U CN216347173U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8140.9U CN216347173U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7173U true CN216347173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60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48140.9U Active CN216347173U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7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36892B2 (ja) 熱交換器
US5092398A (en) Automotive parallel flow type heat exchanger
CN214581930U (zh) 微细管热交换器用铜管路结构及应用其的热交换器
JP3004253U (ja) 冷媒を液化するためのコンデンサー
AU661913B2 (en) Mounting bracket for a heat exchanger
CN21634717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效蒸发器
JP2004003787A (ja) 熱交換器
CN201377942Y (zh) 一种微通道汽车空调平行流冷凝器
JP3674120B2 (ja) 熱交換器
CN217464958U (zh) 微通道换热器组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13747274U (zh) 组合式换热器
JPH0452498A (ja) 複式熱交換器
JPH0833287B2 (ja) 空気調和機用アルミニウム製凝縮器
CN210463271U (zh) 一种环形c形口微通道平行流热交换器
WO2002061361A1 (fr) Échangeur de chaleur
CN108344210B (zh)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JPH07324884A (ja) 熱交換器用コルゲート・フィン
JP3129721B2 (ja) 冷媒凝縮器及び冷媒凝縮器のチューブ群数の設定方法
CN216409857U (zh) 换热器
CN216897773U (zh) 蒸发器以及空调
CN214581931U (zh) 应用于连接组合式蒸发器的连接器
CN211977654U (zh) 一种板翅式引风空气冷却器
JPH02247498A (ja) 熱交換器
CN215063995U (zh) 集气管及其换热器
CN220187486U (zh) 一种抗震式翅片管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