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3362U - 一种可调式变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式变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3362U
CN216343362U CN202122927794.4U CN202122927794U CN216343362U CN 216343362 U CN216343362 U CN 216343362U CN 202122927794 U CN202122927794 U CN 202122927794U CN 216343362 U CN216343362 U CN 216343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mechanism
main body
rack
sea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77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龙敏
梁友芝
马武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Humpback Dr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Humpback Dr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Humpback Dr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Humpback Dr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277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3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3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3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包括球形万向节和驱动装置,球形万向节由两个能够实现空间相对摆动的部件铰接组成;驱动装置包括主体座、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所述主体座安装在任一所述部件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分别安装在任一所述部件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另一所述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均能够同时或各自单独带动两个所述部件围绕铰接点空间摆动。本可调式变向器结构简单,且能够自由调节空间转向角度并实现角度锁止保持。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式变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变向器。
背景技术
变向器为较为常规的空间变角度调节的机构,万向节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机件,用于需要改变传动轴线方向的位置。其与万向节不同,变向器在空间上变换角度上两者无差,但是变向器目前不传输动力,仅仅提供空间角度变换功能。
目前的变向器较为常见的结构为球铰结构和多连杆的结构,球铰结构可以实现空间多角度自由转换,但是其仅仅自由变转向功能,不具备有可调且自动锁止空间角度的功能。而多连杆的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其稳定转向以及角度保持,例如汽车车轮上的转向结构上的多连杆机构,但是其结构复杂,转向稳固,需要多个驱动动力来驱动对应的连杆方可实现空间摆动动作,动作过程中不同方向的连杆需要协同动作,为此控制系统相对复杂,由于连杆较多,动作大,不同连杆之间容易出现运动干涉,空间转向角度存在一定的制约,同时连杆的活动占用空间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变向器,本可调式变向器结构简单,且能够自由调节空间转向角度并实现角度锁止保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包括
球形万向节;其由两个能够实现空间相对摆动的部件铰接组成;
驱动装置,包括主体座、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所述主体座安装在任一所述部件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分别安装在任一所述部件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另一所述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均能够同时或各自单独带动两个所述部件围绕铰接点空间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均包括弧形齿条和驱动器;两条所述弧形齿条的两端分别铰接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的所述部件上;两条所述弧形齿条交错设置,且相互摆动时不会运动干涉;两个所述驱动器均安装在主体座上,每个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能够始终保持与对应一条所述弧形齿条啮合;每条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能够沿着对应一条所述弧形齿条爬行并带动主体座以及对应的部件相对另一所述部件空间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齿条包括半环部和设置半环部两端上的铰接部,所述半环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齿牙,两组所述铰接部分别铰接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的所述部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齿条的两端分别铰接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的所述部件的相对两侧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在主体座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能够始终保持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齿条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齿条和第二驱动组件均设置有两组,两条所述第二齿条对称设置在第一齿条的两侧,两条所述第二齿条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主体座上,另一端均为活动端,两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能够转动地安装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的所述部件的侧壁上,两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能够与对应一侧的第二齿条始终保持啮合,且能够跟随对应的所述第二齿条摆动。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均包括转动框、伺服电机和安装在伺服电机输出端上的齿轮,两组所述转动框能够转动地分别安装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的所述部件的两侧壁上,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转动框上,两条所述第二齿条均能够分别插装在对应一侧的转动框内,且与对应一侧转动框内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能够通过齿轮的配合带动转动框相对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的所述部件转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部件分别为固定底座和球形座,所述球形座至少为半球体结构,所述固定底座内具有容腔,所述球形座封堵地安装在容腔的开口内,所述球形座能够围绕容腔进行空间摆动,所述主体座安装在球形座上,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均安装在固定底座或球形座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球形座或固定底座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均能够同时或各自单独带动球形座相对固定底座空间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球形座包括碗形罩和磁环组件,所述碗形罩开口一侧扣装在容腔的开口内,所述碗形罩能够围绕其球心相对容腔的开口进行空间转动且始终封堵所述容腔的开口;所述磁环组件安装在容腔内,其用于将碗形罩始终吸附在容腔的开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磁环组件包括内磁环和外磁环,所述外磁环安装在容腔的内壁上,且内圈与碗形罩的外壁抵接;所述内磁环安装在碗形罩位于开口区域的内壁上,所述内磁环和外磁环能够相互吸引。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座底以及安装在座底上的主体块,所述容腔设置在主体块内,且开口设置在远离座底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座上设置有若干安装位或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变向器在球形万向节的基础上,设计有驱动装置,利用球形万向节空间自由摆动的特性,再借助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来相互配合,进而可以同时或各自单独带动球形万向节上的两个部件围绕铰接点空间摆动。本变向器结构简单,转向或者摆动范围大,同时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能够使得两个部件能够相对锁止,实现角度保持,适合在特定环境中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改进延伸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球形万向节100、固定底座110、容腔111、第一通道112、竖直部113、收口部114、座底115、主体块116、限制环座117、安装孔118、球形座120、第二通道121、碗形罩122、内磁环123、外磁环124、三节万向轴200、驱动装置300、弧形齿条301、驱动器302、主体座310、第一调节机构320、第一齿条321、第一驱动组件322、第二调节机构330、第二齿条331、第二驱动组件332、转动框3321、齿轮33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包括球形万向节100和驱动装置300,球形万向节100由两个能够实现空间相对摆动的部件铰接组成;驱动装置300包括主体座310、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所述主体座310安装在任一所述部件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分别安装在任一所述部件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的输出端分别与另一所述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均能够同时或各自单独带动两个所述部件围绕铰接点空间摆动。实际上,球形万向节100可以为常规的球铰结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两个所述部件能够相对锁止,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主体座310上或者非安装有主体座310上的部件上的外部结构能够实现空间角度地转变。驱动装置300本申请中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例如驱动轮直接驱动球形万向节100上活动的部件动作的结构,也可以是多连杆伸缩的结构,利用多组不同方向的伸缩连杆来控制球形万向节100上两个部件的相向摆动。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还不仅限于上述所罗列的实施例。实际上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可以为常用的伸缩臂结构,也可以采用滚轮转动安装在任一部件上,滚轮与另一部件的球面外壁抵接,利用滚轮来直接驱动所抵接的部件相对另一部件摆动。实际上,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的安装角度不能共面,两者驱动两个部件摆动的方向不共面,在实际的安装中优选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均安装在固定的部件的相同安装面上,且两者在安装平面上呈垂直分布设置。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可调式变向器还可以配合万向节使用,由于常规的二段式万向节局限较强,传动过程容易卡滞,为此可以采用三段式万向轴,只需利用球形万向节100来保持三段式万向轴输入和输出两端的摆角固定,便于调节整个传动方向,实现传动固定。三段式万向轴可以为常规的三节式万向节,例如专利号为201921217257.7三节式万向节中所公开的结构,本申请不再详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球形万向节100内部具有空间,便于容置三段式万向轴的中部区域,同时两个部件向外的一端设置有通道,便于三段式万向轴的两端穿出。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座310上设置有若干安装位或安装孔,便于安装外部的驱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变向器在球形万向节100的基础上,设计有驱动装置300,利用球形万向节100空间自由摆动的特性,再借助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来相互配合,进而可以同时或各自单独带动球形万向节100上的两个部件围绕铰接点空间摆动。本变向器结构简单,转向或者摆动范围大,同时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能够使得两个部件能够相对锁止,实现角度保持,适合在特定环境中使用。
此外,本申请给出了球形万向节100的具体结构,其中两个所述部件分别为固定底座110和球形座120,所述球形座120至少为半球体结构,所述固定底座110内具有容腔111,所述容腔1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通道112;所述球形座120封堵地安装在容腔111的开口内,所述球形座120能够围绕容腔111进行空间摆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固定底座110用于固定在外部的结构上,使得可以保持整个球形万向节100的稳定,而球形座120为整个球形万向节100的活动端。实际上,容腔111的内壁与球形座120球面端的外表面抵紧,这样可以保证连接的紧密性。实际上,容腔111的开口端设置有限制结构,可以避免球形座120从容腔111中脱出。实际上,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所述主体座310安装在球形座120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可以安装在固定底座110或球形座120上,如果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的安装端均安装在固定底座110上,则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的作用端均与球形座120连接或者铰接或抵接;同理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的安装端均安装在球形座120上,则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的作用端均与固定底座110连接或者铰接或抵接。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的具体安装形态只要能够满足能够同时或各自单独带动固定底座110和球形座120的相对围绕铰接点空间摆动即可。
参见图1和图2,为了结构简便,以及便于后期的零部件维护,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均包括弧形齿条301和驱动器302;两条所述弧形齿条301的两端分别铰接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310的所述部件上;两条所述弧形齿条301交错设置,且相互摆动时不会运动干涉;两个所述驱动器302均安装在主体座310上,每个所述驱动器302的输出端能够始终保持与对应一条所述弧形齿条301啮合;每条所述驱动器302的输出端能够沿着对应一条所述弧形齿条301爬行并带动主体座310以及对应的部件相对另一所述部件空间摆动。实际上所述主体座310安装在球形座120上,两条所述弧形齿条301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固定底座110的外壁上。固定底座110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在外部的固定结构上,而球形座120为活动端,其上所安装的主体座310上可以安装载荷结构,例如在无人机领域的驱动结构、多轴机械臂上的执行端、精密仪器上的动作端等。而两条弧形齿条301为半圆环的结构,且两端设置有安装耳,便于与固定底座110的外壁铰接,实际上两条弧形齿条301的两个铰接点均安装在固定底座110上且两个铰接点所在的平面与球形座120过球心的水平面重合。
进一步地,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弧形齿条301包括半环部和设置半环部两端上的铰接部,所述半环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齿牙,两组所述铰接部分别铰接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310的所述部件上。实际上,两组所述铰接部分别铰接在球形座120的任一穿过其球心的平面上,当然为了便于安装,球形座120的任一穿过其球心的直径上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位,两组所述铰接部分别铰接在安装位上。为了更好地实现两条弧形齿条301所交错点的运动范围更大,同时能够更好地传递主体座310上所传递过来的载荷力,两条弧形齿条301呈垂直交错设置,即十字交错设置。同时为了避免运动干涉,一条弧形齿条301的半径要大于另外一条弧形齿条301的外径,这样可以减少运动的干涉,保证两条弧形齿条301的各自运动。
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器302可以为伺服电机和安装在伺服电机输出端上的齿轮组成,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安装在主体座310上,伺服电机输出端上的齿轮始终与对应啮合的弧形齿条301保持啮合状态,这样便于主体座310在运动时带动对应的弧形齿条301进行相应摆动。为此弧形齿条301上的齿安装在弧形齿条301的外侧上,这样便于伺服电机的安装同时在运动时不干涉其他部件。
参见图3至图6,由于上述的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的结构相同并且均采用弧形齿条301和驱动器302的设计时,两条弧形齿条301在相互交错改变两者的交错点时,两条弧形齿条301摆动方向不同,容易导致运动卡滞。为此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给出了另外一种关于第一调节机构320和第二调节机构330的改进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320包括第一齿条321和第一驱动组件322,所述第一齿条321的两端分别铰接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310的所述部件的相对两侧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22安装在主体座310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22的输出端能够始终保持与所述第一齿条321啮合;所述第二调节机构330包括第二齿条331和第二驱动组件332,所述第二齿条331和第二驱动组件332均设置有两组,两条所述第二齿条331对称设置在第一齿条321的两侧,两条所述第二齿条331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主体座310上,另一端均为活动端,两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32分别能够转动地安装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310的所述部件的侧壁上,两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32分别能够与对应一侧的第二齿条331始终保持啮合,且能够跟随对应的所述第二齿条331摆动。其中,所述主体座310安装在球形座120上,所述第一齿条321的两端和两条所述第二齿条331对应的一端均铰接在固定底座110对应位置的外壁上。
通过上述的设计,使得第二齿条331能够与主体座310直接固定,并构成一个整体,便于一同跟随球形座120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两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32均包括转动框3321、伺服电机和安装在伺服电机输出端上的齿轮3322,两组所述转动框3321能够转动地分别安装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310的所述部件的两侧壁上,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转动框3321上,两条所述第二齿条331均能够分别插装在对应一侧的转动框3321内,且与对应一侧转动框3321内的齿轮3322啮合,所述第二齿条331能够通过齿轮3322的配合带动转动框3321相对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310的所述部件转动。实际上,两组所述转动框3321能够转动地分别安装在固定底座110上,而固定底座110的两侧上设置有转动柱,对应的转动框3321转动安装在转动柱上。此外为了便于实现协同转动,第二齿条331为外齿条,而齿轮3322顶压在第二齿条331,利用第二齿条331的形变可以使得第二齿条331在跟随球形座120空间摆动时,齿轮3322、伺服电机以及转动框3321能够跟随第二齿条331空间角度变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322通过配合第一齿条321的啮合动作,可以带动主体座310以及连同球形座120沿着第一齿条321的周向方向进行相对固定底座110进行摆动;而两组第二齿条331和第二驱动组件332分别安装在第一齿条321的两侧,为此在主体座310以及连同球形座120沿着任一侧的第二齿条331运动时,另一侧的第二驱动组件332驱动对应一侧第二齿条331的运动方向相反,同时在主体座310以及连同球形座120沿着任一侧的第二齿条331运动时,安装在主体座310上的第一驱动组件322也会迫使第一齿条321围绕其铰接点跟随摆动,使得主体座310以及球形座120所构成的摆动组件能够相对固定底座110所构成的固定端保持一个稳定的空间摆角,减少不同部件之间的运动干涉以及运动卡滞。
参见图1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球形座120更为简单,同时其具有一定可控性,所述球形座120包括碗形罩122和磁环组件,所述碗形罩122开口一侧扣装在容腔111的开口内,所述碗形罩122能够围绕其球心相对容腔111的开口进行空间转动且始终封堵所述容腔111的开口;所述磁环组件安装在容腔111内,其用于将碗形罩122始终吸附在容腔111的开口上。实际上,所述碗形罩122能够沿着容腔111的开口方向滑动。在实际的使用中,碗形罩122在容腔111内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即碗形罩122的球心位于容腔111内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这样可以增加整个球形万向节100的活动性。磁环组件在本申请中主要作用是为了限位碗形罩122的运动,实际上,容腔111开口处设置有位置传感,可以检测碗形罩122的位移,同时还可以根据碗形罩122距离容腔111开口的位置来控制磁环组件的吸附力,这样增加整个球形万向节100的使用灵活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磁环组件包括内磁环123和外磁环124,所述外磁环124安装在容腔111的内壁上,且内圈与碗形罩122的外壁抵接;所述内磁环123安装在碗形罩122位于开口区域的内壁上,所述内磁环123和外磁环124能够相互吸引。其中,内磁环123和外磁环124上均设置有滚轮,便于碗形罩122进行摆动。实际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磁环123和外磁环124内均设置有驱动件,滚轮上可以连接驱动件,即通过滚轮来实现碗形罩122的方向摆动。一般而言可以在内磁环123和外磁环124等分四份的位置上均设置有滚轮,利用所需调节方向的相邻两个滚轮或多个滚轮来驱动碗形罩122运动,进而可以实现碗形罩122的摆动调节。
参见图6,实际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采用位置传感器来检测碗形罩122位于容腔111内的位置外,还可以将容腔111进行改进,使得碗形罩122能够在容腔111内运动。其中,所述容腔111包括竖直部113和收口部114,所述竖直部113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碗形罩122的直径,所述收口部114的开口端的直径小于碗形罩122的直径,所述碗形罩122能够沿着竖直部113滑动。实际上,容腔111可以采用分体结构来实现碗形罩122的安装,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10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设计,来实现碗形罩122安装入容腔111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1至图6,所述固定底座110包括座底115以及安装在座底115上的主体块116,所述容腔111设置在主体块116内,且开口设置在远离座底115的一侧上。座底115为板状结构,所述座底115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18,便于后期的安装工作。当然主体块116整体可以呈半球状或者方块状,容腔111横截面呈圆形,这样便于契合碗形罩122的半球外形。
参见图1和图2,实际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碗形罩122从容腔111内脱出,所述固定底座110还包括限制环座117,所述限制环座117安装在主体块116位于容腔111开口的一侧上,所述球形座120的外表面与限制环座117的内环的内壁抵接,所述限制环座117能够将球形座120限制在容腔111内。其中,限制环座117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主体块116上,便于后期的拆卸。实际在一些实施例中,限制环座117的内壁上设置有胶垫,同时胶垫上设置有润滑油,便于降低对球形座120的外球面的磨损。
进一步参见图7,本申请中给出了一个关于本变向器与万向轴结合的延伸实施例,由于在前一个实施例中已经说明本变向器可以配合万向节使用,实现定向摆动以及传输动力。为此在该实施例中,球形万向节10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通道121,而固定底座110上可以设置第一通道112,第一通道112和第二通道121内可以与三节万向轴2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外壁抵接,这样三节万向轴2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可以相对第一通道112和第二通道121的内壁抵接,实现转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球形万向节;其由两个能够实现空间相对摆动的部件铰接组成;
驱动装置,包括主体座、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所述主体座安装在任一所述部件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分别安装在任一所述部件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另一所述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均能够同时或各自单独带动两个所述部件围绕铰接点空间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均包括弧形齿条和驱动器;两条所述弧形齿条的两端分别铰接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的所述部件上;两条所述弧形齿条交错设置,且相互摆动时不会运动干涉;两个所述驱动器均安装在主体座上,每个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能够始终保持与对应一条所述弧形齿条啮合;每条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能够沿着对应一条所述弧形齿条爬行并带动主体座以及对应的部件相对另一所述部件空间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齿条包括半环部和设置半环部两端上的铰接部,所述半环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齿牙,两组所述铰接部分别铰接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的所述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齿条的两端分别铰接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的所述部件的相对两侧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在主体座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能够始终保持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齿条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齿条和第二驱动组件均设置有两组,两条所述第二齿条对称设置在第一齿条的两侧,两条所述第二齿条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主体座上,另一端均为活动端,两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能够转动地安装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的所述部件的侧壁上,两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分别能够与对应一侧的第二齿条始终保持啮合,且能够跟随对应的所述第二齿条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均包括转动框、伺服电机和安装在伺服电机输出端上的齿轮,两组所述转动框能够转动地分别安装在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的所述部件的两侧壁上,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转动框上,两条所述第二齿条均能够分别插装在对应一侧的转动框内,且与对应一侧转动框内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能够通过齿轮的配合带动转动框相对非安装有所述主体座的所述部件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部件分别为固定底座和球形座,所述球形座至少为半球体结构,所述固定底座内具有容腔,所述球形座封堵地安装在容腔的开口内,所述球形座能够围绕容腔进行空间摆动,所述主体座安装在球形座上,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均安装在固定底座或球形座上,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的输出端分别与球形座或固定底座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均能够同时或各自单独带动球形座相对固定底座空间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座包括碗形罩和磁环组件,所述碗形罩开口一侧扣装在容腔的开口内,所述碗形罩能够围绕其球心相对容腔的开口进行空间转动且始终封堵所述容腔的开口;所述磁环组件安装在容腔内,其用于将碗形罩始终吸附在容腔的开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组件包括内磁环和外磁环,所述外磁环安装在容腔的内壁上,且内圈与碗形罩的外壁抵接;所述内磁环安装在碗形罩位于开口区域的内壁上,所述内磁环和外磁环能够相互吸引。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座底以及安装在座底上的主体块,所述容腔设置在主体块内,且开口设置在远离座底的一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变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座上设置有若干安装位或安装孔。
CN202122927794.4U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可调式变向器 Active CN216343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7794.4U CN216343362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可调式变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7794.4U CN216343362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可调式变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3362U true CN216343362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4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7794.4U Active CN216343362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可调式变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3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9696B (zh) 并联机构
US9205566B2 (en) Hexapod
CN102672714B (zh) 高刚度高精度五坐标并联动力头
US6923613B2 (en) Manipulator
CN216343362U (zh) 一种可调式变向器
CN106914919B (zh) 头部驱动组件及球形机器人
CN102615641A (zh) 一种五自由度并联动力头
CN216332755U (zh) 可调式复合万向变向器及飞行器
CA2484843A1 (en) Variable stiffness support
CN216232963U (zh) 可调式复合万向节轴心变向装置及飞行器
CN109882679A (zh) 一种螺旋式管道机器人
CN114030607A (zh) 自动化复合万向轴心变向装置及飞行器
TWI428217B (zh) 並聯機構
CN110077481A (zh) 一种防磁场干扰的重力机器人
CN107128381B (zh) 一种球形机器人
CN103328752B (zh) 单动门操作器
CN216232961U (zh) 抗干扰性强的旋翼装置及飞行器
CN216241808U (zh) 一种复合万向传动结构
CN108858274B (zh) 机器人头部转动组件及机器人
CN102490185B (zh) 面对称五自由度并联机械手
CN1328086C (zh) 吸顶式车载视频显示装置的转动机构
CN201827422U (zh) 旋转气缸球阀
CN102139713B (zh) 一种三角形翻转移动机构
CN114499030B (zh) Agv的驱动单元及agv
CN216002830U (zh) 一种可移动底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