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9736U - 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9736U
CN216339736U CN202122863743.XU CN202122863743U CN216339736U CN 216339736 U CN216339736 U CN 216339736U CN 202122863743 U CN202122863743 U CN 202122863743U CN 216339736 U CN216339736 U CN 216339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base
detection device
bearing capacity
capacity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637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晓冬
何建飞
吕浙川
朱明如
魏佳琦
王江展
蒋文校
唐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ushi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ushi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ushi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ushi Engineering Te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637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9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9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9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定位筒和滑动连接于定位筒中的重锤,定位筒的轴心线垂直于底座的上表面,底座的下方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支撑杆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下表面的上支杆、设置于上支杆下表面的下支杆和设置于上支杆和下支杆之间的伸缩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伸缩部调节支撑杆的长度,进而对底座和和定位筒的水平度进行调节,进而减少测量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地基是承载建筑物的基础,其承载力决定了上方建筑物的牢固程度。目前对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静载试验进行测量,或通过理论公式进行计算,但是理论公式对于泥土结构的复杂性无法建立完整的模型,因此计算结构会存在一定误差,而采用静载试验进行测量虽然较为准确,但是需要动用起重机等大型设备,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
专利公开号为CN208594581U、授权公告日为2019年3月12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内部设置有空槽,所述空槽内设置有重锤,所述重锤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的位于空槽侧壁上的滑槽内,所述重锤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通过连接索与固定板连接,所述重锤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有插块。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重锤通过空槽对地基进行锤击,并依照锤击底面产生的凹陷判断地基的承载力,相对于理论计算更加准确,且相对于静载试验操作较为简单。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将空槽竖直设置,才可以使重锤沿竖直方向锤击到地面上。当地面出现倾斜或不平整时,重锤无法垂直锤击地面,容易造成测量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可以使重锤以竖直的方向对地面进行锤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定位筒和滑动连接于定位筒中的重锤,所述定位筒的轴心线垂直于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下表面的上支杆、设置于上支杆下表面的下支杆和设置于上支杆和下支杆之间的伸缩部,所述上支杆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下支杆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滑槽平行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滑槽中还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穿过第二滑块并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所述伸缩部包括相互交叉铰接设置的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上支杆的下表面,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推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的下表面,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下支杆的上表面;所述丝杆上还设置有用于手持并带动丝杆转动的第一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该检测装置放置于待检测的地基上,并通过重锤自由落体对地面进行敲击,即可完成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当地面不平时,可以通过转动第一把手,进而控制丝杆转动,从而推动第二滑块沿第二滑槽滑动。在第二滑块滑动时,会带动第一推杆发生转动,并带动第二推杆发生转动,从而推动上支杆升高或降低,进而调节支撑杆的长度,从而对底座和定位筒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支杆外固定套设有保护套筒,所述保护套筒套设于上支杆外并与上支杆滑动连接;所述保护套筒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供第一把手穿过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收纳于保护套筒中,进而减少操作者被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夹伤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朝向第一把手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外花键,所述第一把手上开设有与丝杆同轴的施力槽,所述施力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与丝杆上的外花键配合的内花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支撑杆的长度完成后,可以向外拔出第一把手,从而使操作者不易误触第一把手从而造成支撑杆的长度发生变化,有助于调节完毕的定位筒保持竖直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圆弧形透明隔板,所述透明盖板的边缘与底座的上表面密封连接,所述透明盖板圆心朝下并与底座表面形成指示空腔,所述指示空腔中填充有指示剂。
指示剂可以选用水和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有机溶剂(如乙醚),并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有着色剂,且有机溶剂的体积远小于水的体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底座发生倾斜时,有机溶剂的位置会偏移指示空腔的中心,进而可以便于操作人员对支撑杆的长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在指示空腔中还设置有标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便于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对指示剂的位置进行观测,并对支撑杆的长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定位筒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的轴心线水平设置,所述定位筒的侧壁上还转动连接有缠绕辊,所述缠绕辊的轴心线平行于定滑轮的轴心线,所述重锤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索,所述连接索绕过定滑轮的上方并盘绕于缠绕辊上,所述缠绕辊上还设置有用于手持并带动缠绕辊转动的第二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手持第二把手并转动缠绕辊,使连接索缠绕在缠绕辊上,连接索通过定滑轮向的导向上拉动重锤,操作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重锤包括锤头、同轴固定连接于锤头上表面的锤杆和设置于锤头上的配重块,所述锤头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插槽,所述配重块上固定设置有插杆并通过插杆插接于插槽中;所述连接索与锤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锤头上添加配重块,进而调节锤头的重量,从而获得多组测量数据,进而获得更加精确的地基承载力数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容置箱,所述容置箱上端开设有供连接索穿过的穿孔,所述缠绕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容置箱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把手在容置箱外并与缠绕辊同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缠绕辊收纳于容置箱中,并在当重锤下落并带动缠绕辊转动时,不易对周围的工作人员造成危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沿竖直方向穿设有若干螺杆,所述螺杆与底座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手持并带动螺杆转动的第三把手;所述容置箱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挂环,所述连接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挂设挂环的挂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转动第三把手并带动螺杆转动,可以使万向轮抵接于地面,同时通过转动第二把手拉动连接索并将挂钩钩设在挂环上,从而使重锤离开地面,即可通过万向轮推动检测装置进行移动,方便对检测装置进行搬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筒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限制重锤从定位筒上方脱出的定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第二把手拉动重锤向上移动时,会受到定位环的阻挡,使重锤不会从定位筒上方脱出,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上支杆、下支杆和连接于上支杆和下支杆之间的伸缩部,可以控制支撑杆的长度,进而调节定位筒竖直,有助于提高该检测装置的测量精度。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保护套筒,可以减少操作人员误触伸缩部而受伤的可能性。
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把手和丝杆之间通过花键连接,可以实现第一把手和丝杆的可拆卸,进而减少操作人员误触第一把手造成支撑杆长度变化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在调节完毕后使定位筒保持竖直。
4.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指示空腔并填充指示剂,可以便于操作人员对底座的水平程度进行校准。
5.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缠绕辊并将缠绕辊设置于容置箱中,测量人员便于对重锤进行拉动。
6.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万向轮,并使万向轮通过螺杆与底座相连,并通过挂钩和挂环对重锤进行悬挂,便于对该检测装置进行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杆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重锤和容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重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透明盖板;12、指示空腔;13、标尺;2、定位筒;21、定滑轮;22、放置槽;23、定位环;3、支撑杆;31、上支杆;311、第一滑块;32、下支杆;321、第二滑槽;322、第二滑块;33、伸缩部;331、第一推杆;332、第二推杆;333、丝杆;34、保护套筒;341、通孔;35、第一把手;351、施力槽;4、重锤;41、锤头;411、插槽;42、锤杆;43、配重块;431、插杆;5、容置箱;51、穿孔;52、轴承;53、挂环;6、缠绕辊;61、连接索;62、挂钩;63、第二把手;7、螺杆;71、万向轮;72、第三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参照图1,包括圆环形的底座1和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表面并与底座1垂直的圆柱形定位筒2,在底座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四根垂直于底座1的支撑杆3。在底座1上穿设有四根垂直于底座1的螺杆7,螺杆7的长度大于支撑杆3的长度,螺杆7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71,螺杆7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用于手持并带动螺杆7转动的第三把手72。
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杆3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1下表面的上支杆31、设置于上支杆31下方的下支杆32和连接于上支杆31和下支杆32之间的伸缩部33。参照图2和图3,伸缩部33包括交叉设置并相互铰接的第一推杆331和第二推杆332。在上支杆3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图中未标出),第一滑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11,在下支杆32的上表面开设有平行于第一滑槽的第二滑槽321,在第二滑槽321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22。在第二滑槽321中还转动连接有平行于第二滑槽321长度方向的丝杆333,丝杆333与第二滑块322螺纹连接。第一推杆33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上支杆31的下表面,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322的上表面;第二推杆33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311的下表面,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下支杆32的上表面。
在丝杆333转动时,会驱动第二滑块322沿第二滑槽321滑动,并带动第一推杆331发生转动,同时带动第二推杆332也发生转动,进而控制支撑杆3的伸长或缩短。
参照图2和图3,在支撑杆3外设置有保护套筒34,保护套筒34套设于上支杆31和下支杆32外,并与下支杆32固定连接,与上支杆31滑动连接。保护套筒34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341,通孔341中穿设有第一把手35,第一把手35上开设有施力槽351,施力槽351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花键,丝杆333朝向第一把手35一端侧壁上设置有外花键。第一把手35穿过通孔341并与丝杆333通过花键连接,转动把手35即可带动丝杆333转动。
参照图1,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圆弧形的透明盖板11,透明盖板11圆心向下盖合在底座1上,并与底座1共同围绕形成指示空腔12。透明盖板11的边缘通过密封胶和底座1密封连接,且在指示空腔12中填充有指示剂,指示剂可以为水和一种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有着色剂,且有机溶剂的体积占比远小于水的体积占比。在指示空腔12的底面上还设置有标尺13。当底座1的上表面水平设置时,有机溶剂会停留于指示空腔12的顶端,进而便于操作人员对底座1的水平度进行调节。
参照图4和图5,在定位筒2中滑动连接有重锤4,重锤4包括圆柱形的锤头41、同轴固定连接于锤头41上表面上的锤杆42和设置于锤头41上表面上的配重块43。锤头41的上表面上开设若干有插槽411,配重块43上设置有插杆431并通过插杆431插接于插槽411中。通过在插槽411中插设不同数量和重量的配重块43,可以调节重锤4的重量,进而以不同的重量对地基进行检测,从而获得更加精确的检测结果。
参照图4和图5,在定位筒2的上端开设有放置槽22,放置槽22中转动连接有定滑轮21,定滑轮21的轴心线平行于缠绕辊6的轴心线。在定位筒2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容置箱5,容置箱5的两侧侧壁之间通过轴承52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有缠绕辊6。在缠绕辊6上还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63,第二把手63设置于容置箱5外。在容置箱5的上表面开设有穿孔51。在缠绕辊6上还固定设置有连接索61,连接索61可以为钢丝绳、绳索或其他类似的软质连接件,连接索61从穿孔51中穿出,向上延伸并绕过定滑轮21,随后向下延伸并与锤杆42固定连接。连接索61上还固定设置有挂钩62,在容置箱5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钩设挂钩62的挂环53。在定位筒2中还设置有用于防止重锤4从定位筒2上方脱出的定位环23。
通过手持第二把手63转动,可以控制缠绕辊6转动,进而通过连接索61拉动重锤4上升,并对地基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下:
在对需要检测的地基进行检测时,可以将第一把手35插入通孔341中,并通过花键配合与丝杆333连接,转动第一把手35可以控制第二滑块322沿第二滑槽321滑动,从而控制伸缩部33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并对支撑杆3的长度进行调节。依照指示空腔12中的指示剂依次调节四根支撑杆3的长度,使底座1水平设置,即完成该检测装置的准备工作。
通过手持第二把手63转动,并通过连接索61拉动重锤4沿定位筒2向上滑动,并使之抵接于定位环23。通过在插槽411中插接配重块43可以调节重锤4的重量,随后松开第二把手63并让重锤4自由落体,并对地基进行冲击,从而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
在检测完成后,可以通过转动第二把手63拉起重锤4,并将挂钩62钩设在挂环53上,随后转动第三把手72使螺杆7转动并向下推动万向轮71,使万向轮71抵接于地面并使支撑杆3悬空,进而可以推动该检测装置进行移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的定位筒(2)和滑动连接于定位筒(2)中的重锤(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筒(2)的轴心线垂直于底座(1)的上表面,所述底座(1)的下方设置有若干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1)下表面的上支杆(31)、设置于上支杆(31)下方的下支杆(32)和设置于上支杆(31)和下支杆(32)之间的伸缩部(33),所述上支杆(3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11),所述下支杆(3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滑槽平行的第二滑槽(321),所述第二滑槽(321)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22),且所述第二滑槽(321)中还转动连接有丝杆(333),丝杆(333)穿过第二滑块(322)并与第二滑块(322)螺纹连接;所述伸缩部(33)包括相互交叉铰接设置的第一推杆(331)和第二推杆(332),所述第一推杆(33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上支杆(31)的下表面,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32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推杆(332)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311)的下表面,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下支杆(32)的上表面;所述丝杆(333)上还设置有用于手持并带动丝杆(333)转动的第一把手(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杆(32)外固定套设有保护套筒(34),所述保护套筒(34)套设于上支杆(31)外并与上支杆(31)滑动连接;所述保护套筒(34)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供第一把手(35)穿过的通孔(3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33)朝向第一把手(35)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外花键,所述第一把手(35)上开设有与丝杆(333)同轴的施力槽(351),所述施力槽(35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丝杆(333)上的外花键配合的内花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圆弧形透明盖板(11),所述透明盖板(11)的边缘与底座(1)的上表面密封连接,所述透明盖板(11)圆心朝下并与底座(1)表面形成指示空腔(12),所述指示空腔(12)中填充有指示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在指示空腔(12)中还设置有标尺(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筒(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定滑轮(21),所述定滑轮(21)的轴心线水平设置,所述定位筒(2)的侧壁上还转动连接有缠绕辊(6),所述缠绕辊(6)的轴心线平行于定滑轮(21)的轴心线,所述重锤(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索(61),所述连接索(61)绕过定滑轮(21)的上方并盘绕于缠绕辊(6)上,所述缠绕辊(6)上还设置有用于手持并带动缠绕辊(6)转动的第二把手(6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锤(4)包括锤头(41)、同轴固定连接于锤头(41)上表面的锤杆(42)和设置于锤头(41)上的配重块(43),所述锤头(4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插槽(411),所述配重块(43)上固定设置有插杆(431)并通过插杆(431)插接于插槽(411)中;所述连接索(61)与锤杆(4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筒(2)的侧壁上设置有容置箱(5),所述容置箱(5)上端开设有供连接索(61)穿过的穿孔(51),所述缠绕辊(6)通过轴承(52)转动连接于容置箱(5)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把手(63)在容置箱(5)外并与缠绕辊(6)同轴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沿竖直方向穿设有若干螺杆(7),所述螺杆(7)与底座(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7)的下端设置有万向轮(71),所述螺杆(7)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手持并带动螺杆(7)转动的第三把手(72);所述容置箱(5)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挂环(53),所述连接索(6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挂设挂环(53)的挂钩(6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筒(2)的上端设置有用于限制重锤(4)从定位筒(2)上方脱出的定位环(23)。
CN202122863743.XU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Active CN216339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3743.XU CN216339736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63743.XU CN216339736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9736U true CN216339736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1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63743.XU Active CN216339736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9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2274B (zh) 人工挖孔桩的模板支撑检测架及其使用方法
EP3209848B1 (en) Land based dynamic sea motion simulating test drilling rig and method
CN208872221U (zh) 收折式桩径检测架
CN210400401U (zh) 一种建筑监理用墙面垂直度检测装置
CN109357592B (zh) 人工挖孔桩桩径及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16339736U (zh) 一种桩土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CN211080335U (zh) 一种高应变法桩基动测试验装置
CN111851517A (zh) 应用于基坑支护工程中的钢格构柱精准安装方法
CN114457803A (zh) 一种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及实施方法
CN109853644A (zh) 一种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沉渣厚度的检测装置
CN211057883U (zh) 一种高应变法桩基动测试验重锤脱钩装置
CN111705852B (zh) 一种旋挖桩的静载检测方法
CN214614239U (zh) 一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用地基检测装置
CN211121136U (zh) 一种桩基钢筋笼长度辅助检测装置
CN210827478U (zh) 深基坑地下结构逆作法钢管柱定位装置
CN211287661U (zh) 一种灌注桩桩孔孔深检测仪
CN113932781A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垂直校准度检测装置
CN220083981U (zh) 一种工程建筑桩孔沉渣厚度检测设备
CN217203966U (zh) 一种工程监理用钎探机
CN206523151U (zh) 基坑测量辅助装置
CN212903331U (zh) 桩基成孔检查设备
CN21939203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塌落度试验专用检测工具
CN215004711U (zh) 一种静载试验自动升降脚手架装置
CN216646517U (zh) 一种坍落度监测装置
CN216865092U (zh) 一种桩基基底智能钎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