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6836U - 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6836U
CN216336836U CN202122548339.3U CN202122548339U CN216336836U CN 216336836 U CN216336836 U CN 216336836U CN 202122548339 U CN202122548339 U CN 202122548339U CN 216336836 U CN216336836 U CN 216336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pipe
micro
branch pip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83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敏伟
乐聪明
周佰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ippo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ippo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ippo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ippo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483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6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6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6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进气管、微孔曝气盘及排泥装置,箱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腔体分为第一仓、第二仓及第三仓,第一仓内设有第一导管,第二仓内设有第二导管,第一仓和第二仓底部均设有微孔曝气盘,进气管上连接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及第三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伸入两个微孔曝气盘下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微孔曝气盘对从进气管通入的空气进行曝气,促使水的循环流动,使氧气溶入水中,让活性污泥进行有氧呼吸,进一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氨氮等有机物,且处理时间较短。

Description

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农村污水由于地区分散,人口数量较大,收集难等原因成为水污染的主要组成因素,农村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无机盐类,农村生活污水不仅是农村水源地的潜在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短缺,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活环境,直接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方面,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自流到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和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污染了各类水系;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也是疾病传染扩散的源头,容易造成部分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现有的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处理构筑物,污水处理时间长且不能去除氨氮,距离排放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时间长且不能去除氨氮,处理后的水质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进气管、微孔曝气盘及排泥装置;所述箱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和底座之间形成一腔体,所述上盖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腔体分为第一仓、第二仓及第三仓,第二仓位于第一仓和第三仓之间;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三仓连通,所述第一仓内设有用于使其内的液体溢流进入第二仓内的第一导管,所述第二仓内设有用于使其内的液体溢流进入第三仓内的第二导管;所述第一仓和第二仓底部均设有所述微孔曝气盘,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及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伸入所述第一仓内微孔曝气盘下方,所述第二支管伸入所述第二仓内微孔曝气盘下方,所述第三支管伸入第三仓底部,所述进气管上开有进气口,所述进气管上设有三个气体调节阀,三个气体调节阀分别位于第一仓、第二仓及第三仓内,用于三个仓体内进气量的调节;所述排泥装置位于所述第三仓内,用于排放沉淀在第三仓内的污泥。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微孔曝气盘对从进气管进来的空气进行曝气,促使水的循环流动,使氧气溶入水中,让活性污泥进行有氧呼吸,并且利用气体调节阀对第一仓和第二仓内的进气量进行调节,从而调节第一仓和第二仓内的氧气浓度,污水依次流经两个仓体,进一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氨氮等有机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底部均装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周壁开有过滤孔,底部为封闭状态,所述第一导管上的过滤管位于第一仓内,所述第二导管上的过滤管位于第二仓内。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中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与所述第三支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仓连通,混合液可通过回流管回流至第一仓,通过气体调节阀可调节第一仓内进气量,从而控制第一仓内的氧气含量,使回流至第一仓的污水发生反硝化反应进行除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仓和第二仓内置海绵填料,使微生物得以附着生长,维持仓体内较高浓度的生物量。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为聚丙烯材质,耐高温,抗腐蚀,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微孔曝气盘对从进气管进来的空气进行曝气,促使水的循环流动,使氧气溶入水中,让活性污泥进行有氧呼吸,并且利用气体调节阀对第一仓和第二仓内的进气量进行调节,从而调节第一仓和第二仓内的氧气浓度,污水依次流经两个仓体后,可进一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氨氮有机物,且处理时间较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三维图;
图2是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去除上盖后的三维图;
图3是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主视图的全剖视图;
图4是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去除上盖后的主视图;
图中:1、箱体;1-1、上盖;1-2、底座;2、腔体;2-1、第一仓;2-2、第二仓;2-3、第三仓;3、进水口;4、出水口;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一导管;8、第二导管;9、过滤管;10、微孔曝气盘;11、进气管;11-1、进气口;11-2、第一支管;11-3、第二支管;11-4、第三支管;12、气体调节阀;13、回流管;14、排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进气管11、微孔曝气盘10及排泥装置14;所述箱体1包括上盖1-1和底座1-2,所述上盖1-1和底座1-2之间形成一腔体2,所述上盖1-1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将所述腔体2分为第一仓2-1、第二仓2-2及第三仓2-3,第二仓2-2位于第一仓2-1和第三仓2-3之间;所述进水口3与所述第一仓2-1连通,所述出水口4与所述第三仓2-3连通,所述第一仓2-1内设有用于使其内的液体溢流进入第二仓2-2内的第一导管7,所述第二仓2-2内设有用于使其内的液体溢流进入第三仓2-3内的第二导管8;所述第一仓2-1和第二仓2-2底部均设有所述微孔曝气盘10,所述进气管11上连接有第一支管11-2、第二支管11-3及第三支管11-4,所述第一支管11-2伸入所述第一仓2-1内微孔曝气盘10下方,所述第二支管11-3伸入所述第二仓2-2内微孔曝气盘10下方,所述第三支管11-4伸入第三仓2-3底部,所述进气管11上开有进气口11-1,所述进气管11上设有三个气体调节阀12,三个气体调节阀12分别位于第一仓2-1、第二仓2-2及第三仓2-3内;所述排泥装置14位于所述第三仓2-3内。
所述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底部均装有过滤管9,所述过滤管9周壁开有过滤孔,底部为封闭状态,所述第一导管7上的过滤管9位于第一仓2-1内,所述第二导管8上的过滤管9位于第二仓2-2内。
所述腔体2中设有回流管13,所述回流管13一端与所述第三支管11-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仓2-1连通,混合液通过回流管13回流至第一仓2-1,对污水进行除氮。
所述第一仓2-1和第二仓2-2内置海绵填料,使微生物得以附着生长,维持仓体内较高浓度的生物量。
所述箱体1为聚丙烯材质,耐高温,抗腐蚀,使用寿命长。
工作原理:
污水从进水口3进入第一仓2-1后,通过微孔曝气盘10的曝气措施,让活性污泥进行有氧呼吸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而后进入第二仓2-2,对污水中残留的有机物继续分解,进一步改善水质,最后进入第三仓2-3沉淀,污泥从排泥装置14排出,经处理后的水从出水口4排出。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5)

1.一种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进气管(11)、微孔曝气盘(10)及排泥装置(14);
所述箱体(1)包括上盖(1-1)和底座(1-2),所述上盖(1-1)和底座(1-2)之间形成一腔体(2),所述上盖(1-1)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将所述腔体(2)分为第一仓(2-1)、第二仓(2-2)及第三仓(2-3),第二仓(2-2)位于第一仓(2-1)和第三仓(2-3)之间;
所述进水口(3)与所述第一仓(2-1)连通,所述出水口(4)与所述第三仓(2-3)连通,所述第一仓(2-1)内设有用于使其内的液体溢流进入第二仓(2-2)内的第一导管(7),所述第二仓(2-2)内设有用于使其内的液体溢流进入第三仓(2-3)内的第二导管(8);所述第一仓(2-1)和第二仓(2-2)底部均设有所述微孔曝气盘(10),所述进气管(11)上连接有第一支管(11-2)、第二支管(11-3)及第三支管(11-4),所述第一支管(11-2)伸入所述第一仓(2-1)内微孔曝气盘(10)下方,所述第二支管(11-3)伸入所述第二仓(2-2)内微孔曝气盘(10)下方,所述第三支管(11-4)伸入第三仓(2-3)底部,所述进气管(11)上开有进气口(11-1),所述进气管(11)上设有三个气体调节阀(12),三个气体调节阀(12)分别位于第一仓(2-1)、第二仓(2-2)及第三仓(2-3)内;
所述排泥装置(14)位于所述第三仓(2-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底部均装有过滤管(9),所述过滤管(9)周壁开有过滤孔,底部为封闭状态,所述第一导管(7)上的过滤管(9)位于第一仓(2-1)内,所述第二导管(8)上的过滤管(9)位于第二仓(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2)中设有回流管(13),所述回流管(13)一端与所述第三支管(11-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仓(2-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仓(2-1)和第二仓(2-2)内置海绵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材质为聚丙烯。
CN202122548339.3U 2021-10-21 2021-10-21 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6336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8339.3U CN216336836U (zh) 2021-10-21 2021-10-21 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8339.3U CN216336836U (zh) 2021-10-21 2021-10-21 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6836U true CN216336836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80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8339.3U Active CN216336836U (zh) 2021-10-21 2021-10-21 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6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3471B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108271730A (zh) 一种基于厌氧反硝化的低碳零排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5836970A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9835892U (zh) 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CN106430588A (zh) 汽提式回流双自搅拌深度脱氮净水槽
CN213266172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6970300U (zh) 用于生物反应池的硝化液回流装置及生物反应池
CN108408898A (zh) 一体化高效污水环保处理机构
CN210764843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0117318U (zh) 智能化深度水处理集成系统
CN216336836U (zh) 带有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7227241U (zh) 一种新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系统
CN105693036A (zh) 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
CN213738784U (zh) 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9759234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2504395U (zh) 一种药剂法生活污水快速处理系统
CN210261291U (zh) 一种分户式污水处理罐
CN208776535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8120819U (zh) 一体化逆流氧化反硝化hqmbr膜生物反应器
CN206814483U (zh) 一体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CN110510829A (zh) 一种提升脱氮能力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05893016U (zh)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CN205635253U (zh) 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
CN205635270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20265530U (zh) 一种养殖场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