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2422U - 一种鞍座骨架、鞍座及其脚踏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鞍座骨架、鞍座及其脚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2422U
CN216332422U CN202123300749.2U CN202123300749U CN216332422U CN 216332422 U CN216332422 U CN 216332422U CN 202123300749 U CN202123300749 U CN 202123300749U CN 216332422 U CN216332422 U CN 216332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ddle
groove
saddle frame
avoidance
avo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007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漆昌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3007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2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2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2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鞍座骨架、鞍座及其脚踏车,其中主要方案为一种鞍座骨架,其包括前鼻部和后座部,其中前鼻部的一端与所述后座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后座部的表面凹陷成型有用于避让坐骨结节的第一避让槽。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避让槽,以避让开坐骨结节的尖锐部位,而坐骨结节除尖锐部位外的其他部位具有一定量的脂肪和肌肉,因此该缓冲部位(脂肪和肌肉)能够陷入第一避让槽内或位于第一避让槽的槽口边缘处,接触面积较大且缓冲效果好,以减少因应力集中而导致坐骨结节受损和使用者的酸痛。

Description

一种鞍座骨架、鞍座及其脚踏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脚踏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鞍座骨架、鞍座及其脚踏车。
背景技术
脚踏车是有人以脚部踩踏方式作为动力源的车,其包括自行车、健身用动感单车等,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体育比赛、旅游、健身等方面。
鞍座为脚踏车的重要配件,其用于供使用者乘坐。当使用者踩踏时,使用者臀部与鞍座之间的交互较为密切,因此鞍座的结构设计是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相关技术中的鞍座包括鞍座骨架和垫层,其中鞍座骨架通过连接支架与车架固定连接,鞍座骨架为鞍座的整体形状的定型和支撑,而垫层则包覆于鞍座骨架的外侧,以确保舒适性。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使用者在使用脚踏车的过程中,使用者的骑行坐姿与正常坐姿区别较大,骑行坐姿下,使用者的臀部以坐骨结节的尖锐下部为着力点,该部位应力较为集中,在长时间骑行之后,极易造成该部位的磨损酸痛,从而导致使用者的极大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使用舒适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鞍座骨架、鞍座及其脚踏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鞍座骨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鞍座骨架,包括前鼻部和后座部,其中前鼻部的一端与所述后座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后座部的表面凹陷成型有用于避让坐骨结节的第一避让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避让槽,以避让开坐骨结节的尖锐部位,而坐骨结节除尖锐部位外的其他部位具有一定量的脂肪和肌肉,因此该缓冲部位(脂肪和肌肉)能够陷入第一避让槽内或位于第一避让槽的槽口边缘处,接触面积较大且缓冲效果好,以减少因应力集中而导致坐骨结节受损和使用者的酸痛。
其次,第一避让槽为凹陷成型,即后座部具有凹陷部位,使得后座部的整体结构复杂化,尤其是第一避让槽的槽壁与后座部的乘坐面之间的交界处弧度较大,因此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该交界处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从而有效减少因该交界处受压形变而导致后座部损坏的情况发生,还能有效确保该交界处对于使用者臀部的支承效果,以确保高强度运动下的使用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避让槽设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避让槽以所述前鼻部的几何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定程度上限定凹陷部位的位置和范围,从而既确保避让坐骨结节的效果,又能确保后座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同时也更纠正使用者的坐姿(便于两侧坐骨结节分别对应两个第一避让槽),以提高骑行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后座部包括一体成型相连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其中前半部远离所述后半部的一侧与所述前鼻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后半部的一侧与前半部的远离所述前鼻部的一侧连接;所述前半部的乘坐面与所述后半部的乘坐面之间具有小于180°且大于130°的夹角,且前半部的乘坐面与所述后半部的乘坐面之间的分界线经过所述第一避让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后半部倾斜设置,能够对使用者臀部有向前支撑的效果,以便于使用者前倾骑行时更加稳固;二来,前半部搭配前鼻部,能够对使用者臀部有向上支承的作用,以减少使用者剧烈骑行时臀部下移或错位的情况发生;三来,使得第一避让槽的槽口部位相对乘坐面整体下陷,从而使得坐骨结节更易进入第一避让槽内,且受力和避让面积也相应增大,以有效减少坐骨结节的酸痛。
可选的,所述前鼻部和后座部之间的连接处凹陷成型有用于避让坐骨生殖区的第二避让槽。
骑行坐姿与正常坐姿的最大区别在于,骑行时,使用者会有一定的前倾,以便于降低风阻和便于腿部蹬踏施力,但是这样,使用者上肢的一部分重量将会压迫到坐骨生殖区(即坐骨结节与耻骨联合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这一区域集中了骼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会阴神经的阴囊后神经(男)、精索外动脉(男)、阴部外动脉的阴囊前动脉(男)、前列腺(男)等重要的软组织、血管和器官),从而造成坐骨生殖区的疼痛和麻木。
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对应坐骨生殖区设置的第二避让槽,以架空坐骨生殖区,直接减少了对于神经和血管的压迫,从而减少了对生殖系统的负面影响。
可选的,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两种凹陷部位相连通,鞍座骨架的弯曲部位实现连接,不仅降低了加工成本,同时还使得承载能力提高,鞍座骨架的结构强度和抗弯性能进一步提高;二来,凹陷部位面积的扩大,能够有效且正对避让会阴部三角区域,以进一步减少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进而提高舒适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避让槽的一端贯穿至所述前鼻部的远离所述后座部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骑行过程中,阻挡气流将随着第二避让槽的一端口进入,从而带走积聚于该处的热量,以减少闷热感,提高舒适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避让槽的一端贯穿至所述后座部的远离所述前鼻部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第二避让槽与外部连通的路径,以便于积聚于该处的热量的散去,以减少闷热感,提高舒适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或第二避让槽的槽底设有通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积聚于该处的热量的散去,以减少闷热感,提高舒适度;同时也便于积聚于该处的污垢的清理。
本申请还提供的一种鞍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鞍座,包括鞍座骨架和设于鞍座骨架外侧的垫层。
本申请还提供的一种脚踏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脚踏车,包括车体和鞍座,其中鞍座与所述车体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避让槽,以避让开坐骨结节的尖锐部位,而坐骨结节除尖锐部位外的其他部位具有一定量的脂肪和肌肉,因此该缓冲部位(脂肪和肌肉)能够陷入第一避让槽内或位于第一避让槽的槽口边缘处,接触面积较大且缓冲效果好,以减少因应力集中而导致坐骨结节受损和使用者的酸痛;
通过设置对应坐骨生殖区设置的第二避让槽,以架空坐骨生殖区,直接减少了对于神经和血管的压迫,从而减少了对生殖系统的负面影响;
通过设置第二避让槽的端口位置以及通气孔,以有效减少闷热感,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鞍座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鞍座骨架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鞍座骨架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垫层的各层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脚踏车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鞍座骨架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3的鞍座骨架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例4的鞍座骨架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例5的鞍座骨架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例6的鞍座骨架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例7的鞍座骨架的俯视图。
图12是实施例8的鞍座骨架的俯视图。
图13是实施例9的鞍座骨架的俯视图。
图14是实施例10的鞍座骨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前鼻部;2、后座部;10、第一避让槽;100、鞍座骨架;101、通气孔;200、鞍座;201、分叉槽;202、导通槽;20、第二避让槽;21、前半部;22、后半部;23、分界线;300、车体;400、垫层;401、柔软中层;402、保护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公开一种鞍座骨架100。
如图1所示,鞍座骨架100包括前鼻部1和后座部2,前鼻部1为狭长结构,后座部2为座形结构,前鼻部1的宽度沿自身长度方向逐渐增加,且前鼻部1的较宽端与后座部2的前侧连接,具体连接形式可以为固定连接、可拆卸式连接、一体成型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一体成型连接;并且,前鼻部1和后座部2的材质可以为TPE、金属、木、碳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如图1所示,后座部2的表面凹陷成型有第一避让槽10,第一避让槽10可以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避让槽10为一个,且第一避让槽10沿后座部2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避让槽10用于同时避让开使用者的两个坐骨结构;第一避让槽10可以为盲槽,以确保强度,第一避让槽10也可以为通槽,以提高通气性,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避让槽10的槽底开设有通气孔101,通气孔101的位置根据实际需求布置,以兼顾通气和结构强度的保持。
如图1、图2所示,第一避让槽10的槽口还可设置过渡面,如圆角和倒角,以提高乘坐舒适性;后座部2包括一体成型相连的前半部21和后半部22,其中前半部21远离后半部22的一侧与前鼻部1的一端连接,后半部22的一侧与前半部21的远离前鼻部1的一侧连接;后座部2的前半部21和后半部22以垂直于前鼻部1的几何中心线的分界线23进行分界,分界线23经过第一避让槽10。
前半部21的乘坐面与后半部22的乘坐面之间具有小于180°且大于130°的夹角,本实施例中的夹角为160度,并且,前半部21的乘坐面与前鼻部1的乘坐面平齐,前半部21的乘坐面与后半部22的乘坐面之间的连接处光滑过渡。
如此一来,后半部22倾斜设置,能够对使用者臀部有向前支撑的效果,以便于使用者前倾骑行时更加稳固;其次,前半部21搭配前鼻部1,能够对使用者臀部有向上支承的作用,以减少使用者剧烈骑行时臀部下移或错位的情况发生。
如图3所示,前鼻部1和后座部2之间的连接处凹陷成型有第二避让槽20,第二避让槽20可以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避让槽20为一个,且第二避让槽20沿前鼻部1几何中心线长度方向设置,第二避让槽20与第一避让槽10相连通,第二避让槽20的一端贯穿至前鼻部1的远离后座部2的一端,第二避让槽20的另一端贯穿至后座部2的远离前鼻部1的一侧。
第二避让槽20用于避让坐骨生殖区,以减少使用者骑行前倾而压迫坐骨生殖区的神经和血管,以有效缓解酸痛和麻木;第二避让槽20可以为盲槽,以确保强度,第二避让槽20也可以为通槽,以提高通气性,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避让槽20的槽底开设有通气孔101,通气孔101的位置根据实际需求布置,以兼顾通气和结构强度的保持。
实施例1还公开了一种鞍座200,如图4所示,鞍座200包括垫层400和上述的鞍座骨架100,其中垫层400用于提高鞍座200柔软度,以提高使用者的乘坐舒适度;垫层400包覆鞍座骨架100的部分或全部乘坐面,或同时包覆鞍座骨架100的乘坐面和侧面,或同时包覆鞍座骨架100的部分或全部外表面。
垫层400包括柔软中层401和保护外层402,柔软中层401用于提高柔软度,柔软中层401可以为海绵或硅胶材质,保护外层402可以为皮革、橡胶等材质。
实施例1还公开了一种脚踏车,如图5所示,脚踏车可以为自行车、健身用动感单车等需要以脚踏方式去实现运动或行进的车。脚踏车包括车体300和上述鞍座200,鞍座200与车体300固定连接。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首先第一避让槽10能够避让开坐骨结节的尖锐部位,而坐骨结节除尖锐部位外的其他部位具有一定量的脂肪和肌肉,因此该缓冲部位(脂肪和肌肉)能够陷入第一避让槽10内或位于第一避让槽10的槽口边缘处,接触面积较大且缓冲效果好,以减少因应力集中而导致坐骨结节受损和使用者的酸痛。
其次,第二避让槽20能够架空坐骨生殖区,直接减少了对于神经和血管的压迫,从而减少了对生殖系统的负面影响。
在次,第一避让槽10和第二避让槽20均为凹陷成型,第一避让槽10的槽壁和第二避让槽20的槽壁分别与后座部2的乘坐面之间的交界处弧度较大,因此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该交界处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从而有效减少因该交界处受压形变而导致鞍座骨架100损坏的情况发生,还能有效确保该交界处对于使用者臀部的支承效果,以确保高强度运动下的使用效果。
最后,第一避让槽10与第二避让槽20相连通,大大提高空气流动效率,以便于积聚于该处的热量的散去,以减少闷热感,提高舒适度。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第二避让槽20的远离前鼻部1的一端仅连通至第一避让槽10处。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第二避让槽20的远离后座部2的一端封闭。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第二避让槽20的两端均封闭。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第一避让槽10的两端均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贯穿至后座部2的侧面。
如此一来,则极大提高了对应第一避让槽10位置处的热量散去效果,同时也更加便于对凹陷部位的污垢清理。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第一避让槽10设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避让槽10以前鼻部1的几何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如此一来,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明确乘坐的位置和区域(一侧的坐骨结节对应一侧的第一避让槽10),使得鞍座200各区域柔软度、承硬度的分布设计更加明确和有效,也一定程度有利于对使用者坐姿的矫正,以减少骑行疲惫感。
实施例7,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1所示,第二避让槽20的远离前鼻部1的一端形成两股分叉槽201,两个分叉槽201分别与一侧的第一避让槽10连通。
如此一来,不仅能实现骑行过程中气流导通,又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凹陷部位的面积,以减少对坐骨生殖区的压迫。
实施例8,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所示,第一避让槽10的远离另一第一避让槽10的一侧贯穿至后座部2的侧面,以进一步提高气流导通效率。
实施例9,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3所示,第二避让槽20的远离前鼻部1的一端形成两股分叉槽201,两个分叉槽201分别与一个第一避让槽10连通。
实施例10,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4所示,第二避让槽20的远离前鼻部1的一端形成导通槽202,导通槽202位于两股分叉槽201之间,导通槽202沿前鼻部1的几何中心线延伸贯穿至后座部2的远离前鼻部1的一侧。
如此一来,则极大提高骑行过程中气流导通效率,显著减少闷热感,提高舒适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鞍座骨架,包括前鼻部(1)和后座部(2),其中前鼻部(1)的一端与所述后座部(2)的一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部(2)的表面凹陷成型有用于避让坐骨结节的第一避让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10)设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避让槽(10)以所述前鼻部(1)的几何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部(2)包括一体成型相连的前半部(21)和后半部(22),其中前半部(21)远离所述后半部(22)的一侧与所述前鼻部(1)的一端连接,所述后半部(22)的一侧与前半部(21)的远离所述前鼻部(1)的一侧连接;所述前半部(21)的乘坐面与所述后半部(22)的乘坐面之间具有小于180°且大于130°的夹角,且前半部(21)的乘坐面与所述后半部(22)的乘坐面之间的分界线(23)经过所述第一避让槽(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鞍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鼻部(1)和后座部(2)之间的连接处凹陷成型有用于避让坐骨生殖区的第二避让槽(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10)与所述第二避让槽(20)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槽(20)的一端贯穿至所述前鼻部(1)的远离所述后座部(2)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槽(20)的一端贯穿至所述后座部(2)的远离所述前鼻部(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座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10)和/或第二避让槽(20)的槽底设有通气孔(101)。
9.一种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骨架(100)和设于鞍座骨架(100)外侧的垫层(400)。
10.一种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300)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鞍座(200),其中鞍座(200)与所述车体(300)连接。
CN202123300749.2U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鞍座骨架、鞍座及其脚踏车 Active CN216332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0749.2U CN216332422U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鞍座骨架、鞍座及其脚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00749.2U CN216332422U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鞍座骨架、鞍座及其脚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2422U true CN216332422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65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00749.2U Active CN216332422U (zh) 2021-12-25 2021-12-25 一种鞍座骨架、鞍座及其脚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2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22843B1 (en) Cruise saddle
US9718509B2 (en) Bicycle seat
US7934770B2 (en) Bicycle seat
EP2464557B1 (en) Bicycle seat
US6039395A (en) Bicycle saddle
WO2007038692A2 (en) Bicycle seat
WO1991001244A1 (en) Orthotic cycle saddle
JP2000511490A (ja) 自転車シート
CN216332422U (zh) 一种鞍座骨架、鞍座及其脚踏车
US5918931A (en) Bicycle saddle
CN205113523U (zh) 蝶形中凹的自行车鞍座
CN201371882Y (zh) 翅膀型自行车车座
CN208278221U (zh) 一种休闲骑行趟车充气座垫
CN202896739U (zh) 一种鸟翅形自行车鞍座
CN201320009Y (zh) 一种前列腺保健坐垫
CN210276512U (zh) 一种端坐凳
CN204978332U (zh) 一种前列腺保健汽车座椅
CN102442370A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鞍座座垫
CN217390077U (zh) 一种阶梯式压强稀释骑行裤垫
CN220785989U (zh) 一种鞍座及其脚踏车
CN216761984U (zh) 一种多功能保健自行车鞍座
CN204137178U (zh) 自行车坐垫
CN207015500U (zh) 一种两轮踏板车的顶棚框架
CN206544561U (zh) 一种托腹式两半座面可交叉转动自行车座
CN2188533Y (zh) 自行车保健座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