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9250U - 留置针 - Google Patents

留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19250U
CN216319250U CN202121361084.3U CN202121361084U CN216319250U CN 216319250 U CN216319250 U CN 216319250U CN 202121361084 U CN202121361084 U CN 202121361084U CN 216319250 U CN216319250 U CN 216319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blood taking
pipe
sealing plu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610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翊国
张悦翎
朱瑞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w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w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w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w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13610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19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19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19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留置针,包括穿刺部件、接头部件和延长管;接头部件包括三通管、采血针、密封塞和套筒,密封塞设置于三通管的其中一个管口内,采血针可穿透密封塞,套筒可活动的连接于三通管,采血针被设置在套筒的内部,套筒用于推动或拉动采血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留置针,接头部件具有三通管、采血针、密封塞和套筒,通过将采血针的移动路径限制在套筒的内部,以及通过驱动套筒而形成驱动采血针能够刺入或穿透密封塞,从而能够避免医护人员的手部直接接触到采血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更安全的将采血针与留置针连接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留置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静脉套管针,通常简称留置针。留置针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穿刺针穿透病患的皮肤并刺入到病患的静脉中,输液装置可连接于留置针的接头,从而对病患进行输液。
除了输液之外,通过留置针进行采血,也是留置针所具备的功能之一。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名称为:多功能留置针,申请号为:201720379768.3 的专利文献。该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导管座上设置有采血口,采血口内设置有密封橡胶;该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医护人员实际进行采血操作时,需要额外的采用采血针穿刺密封橡胶,使得采血针穿透密封橡胶之后才能够与导管座相通;这种方式会增大医护人员受到针刺伤的风险(即,采血针的钢针可刺伤医护人员)。
因此,现有技术中,如何更安全的将采血针与留置针连接,成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更安全的将采血针与留置针连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血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留置针,包括穿刺部件、接头部件和延长管;
所述穿刺部件通过所述延长管与所述接头部件相通;
所述接头部件包括三通管、采血针、密封塞和套筒,所述密封塞设置于三通管的其中一个管口内,所述采血针可穿透所述密封塞,其中,所述采血针相对于所述密封塞具有刺入状态和穿透状态,呈刺入状态的所述采血针的其中一端被所述密封塞覆盖,呈穿透状态的所述采血针的其中一端与所述三通管相通;
所述套筒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三通管,所述采血针被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内部,其中,所述套筒用于推动或拉动所述采血针。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管的三个管口分别为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
所述第一管口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二管口的开口方向相逆,所述第三管口的开口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口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三管口开口方向交叉,其中,所述密封塞设置于所述第三管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管口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筒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连接;
所述采血针的轴心线与所述套筒的轴心线共线。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部件还包括定位板和挡片;
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环和定位内螺纹,所述定位板可设置在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定位内螺纹之间;
所述采血针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其中,所述采血针的轴心线与所述定位板的轴心线共线,所述采血针的两端分别突出于所述定位板的两个板面方向;
所述挡片呈环状,所述挡片的外圆周设置有定位外螺纹,所述定位外螺纹和所述定位内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部件还包括垫套;
所述垫套可设置在所述第三管口内,其中,所述密封塞被限制在所述垫套和所述第三管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部件还包括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可套设在所述采血针的其中一端,其中,所述螺旋弹簧被限制在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定位板之间,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所述密封塞和所述定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部件还包括三通阀芯和阀杆;
所述三通管内设置有阀腔,所述三通阀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阀腔内,所述阀杆可穿透所述三通管的连接于所述三通阀芯;
所述三通阀芯具有三通腔,所述三通腔与所述三通阀芯的表面形成第一内口、第二内口和第三内口,其中,所述第一内口、所述第二内口和所述第三内口之一可与所述第一管口、所述第二管口和所述第三管口之一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延长管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口,所述延长管的管腔与所述第二管口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口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输液装置的外螺纹。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留置针,接头部件具有三通管、采血针、密封塞和套筒,通过将采血针的移动路径限制在套筒的内部,以及通过驱动套筒而形成驱动采血针能够刺入或穿透密封塞,从而能够避免医护人员的手部直接接触到采血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更安全的将采血针与留置针连接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接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接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接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接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接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5,提供一种留置针,包括穿刺部件1、接头部件2和延长管3;
穿刺部件1通过延长管3与接头部件相通;
接头部件2包括三通管201、采血针202、密封塞203和套筒204,密封塞 203设置于三通管201的其中一个管口内,采血针202可穿透密封塞203,其中,采血针202相对于密封塞203具有刺入状态和穿透状态,呈刺入状态的采血针 202的其中一端被密封塞203覆盖,呈穿透状态的采血针202的其中一端与三通管201相通;
套筒204可活动的连接于三通管201,采血针202被设置在套筒204的内部,其中,套筒204用于推动或拉动采血针202。
其中,穿刺部件1的具体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穿刺部件1的结构,通常来说,穿刺部件1至少包括导管、钢针、透明三通、隔离塞、持针柄等,同透明三通大致呈Y形,导管的管腔可与透明三通的内腔相通,钢针的两端分别是针尖端和针尾端,针尾端固定或可活动的连接于持针柄,而针尖端可分别穿透隔离塞、三通套管的内腔及导管的管腔;当持针柄带动钢针退出导管、透明三通和隔离塞时,钢针与导管之间产生负压,从而病患的静脉血可流入到导管及透明三通管201内,当钢针完全退出之后,隔离塞将透明三通的其中一个管口密封,避免外部的空气从该管口进入到透明三通内、以及避免血液或其他液体从透明三通的内部通过该管口流动至透明三通的外部。
延长管3的其中一端连接于前述的透明三通,延长管3的其中另一端连接于接头部件2;接头部件2具有三通管201,三通管201通过延长管3可与前述的透明三通相通。
本实施例中,接头部件2的作用至少包括:连接输液装置、以及连接真空采血管。其中,接头部件2的三通管201的其中一个管口(即后文中的第一管口),用于连接输液装置;接头部件2与输液装置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这里不再赘述。以及,由于接头部件2包括采血针202,从而将采血针202插入至真空采血管,通过真空采血管内的负压将病患的静脉血液通过穿刺部件1、延长管3和接头部件2引入到真空采血管内,从而完成采血操作。
本实施例中,三通管201的其中另一个管口(即后文中的第三管口)内设置有密封塞203,密封塞203的材料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适用于‘留置针’的密封材料,例如:在现有技术(多功能留置针,申请号为:201720379768.3),其采用了密封橡胶密封采血口;密封塞203能够被采血针202刺入、并能够被采血针202穿透;例如:密封塞203的轴心线处设置有且只有一个细孔,当该密封塞203被设置在三通管201的其中一个管口内时,密封塞203的受到三通管201的管壁的挤压,而产生沿着密封塞203的外周至轴心线方向的形变,从而密封塞203通过形变将细孔进行挤压,而使得细孔孔径减小而呈现为密封状态,当采血针202的其中一端接触到该细孔的其中一端、且采血针202被持续的推动时,采血针202的其中一端挤压细孔处的密封塞203,从而使得密封塞 203形成二次形变,二次形变扩大了细孔的孔径,从而采血针202的其中一端可在外力的推动下刺入密封塞203的细孔内;在采血针202被持续的外力推动下,采血针202的其中一端可穿透密封塞203的细孔,此时,密封塞203位于采血针202的两端之间。
采血针202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采血针202的结构;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采血针202采用套设有塑料针套的钢针,即,钢针的外表面上包裹有塑料针套,钢针被固定在塑料针套内,塑料针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孔,钢针的针腔两端分别通过两个通孔与大气相通。
采血针202与密封塞203至少可以形成如下位置关系:
在原始状态下,采血针202的两端分别与密封塞203之间留有间距;
在采血针202刺入密封塞203之后、且采血针202没有穿透密封塞203之前,采血针202的刺入端被密封塞203包裹,从而密封塞203能够覆盖采血针202 的刺入端;
在采血针202穿透密封塞203之后,采血针202的两端分别与密封塞203之间留有间距。
采血针202的刺入端的开口方向,可以是轴向,也可以是径向。
套筒204的长度应当大于采血针202的长度,从而使得采血针202可完全被限制在套筒204的内部;套筒204优选的采用透明塑料材质支撑,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套筒204内的部件;套筒204的内直径应当与真空采血管的管封部相匹配,例如:真空采血管通常具有管体部和管封部,管封部可覆盖管体部的管口,通常来说,管封部的直径略大于管体部的直径,但是,并不排除某些真空采血管的管封部的直径略小于管体部的直径,套筒204的内直径应当略大于管封部的直径,从而套筒204可将管封部容纳在套筒204内,且套筒204内的采血针202的其中另一端可插入并穿透管封部,使得管体部的内腔、采血针202、延长管3可与穿刺部件1的透明三通和导管相通。
优选的,套筒204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现有技术(多功能留置针,申请号为:201720379768.3)中,采血口位于导管座上,导管的一端连接于导管座,当采血针刺入或穿透采血口内的密封橡胶时,采血针与密封橡胶形成的连接处被限制在导管座内。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在导管座处粘贴敷贴,敷贴通常能够将导管座完全覆盖,从而敷贴的边缘能够延伸出导管座的轮廓外而粘贴在病患的皮肤上,所以,由于采血口实际设置于导管座,从而采血口在实际使用时应当是被敷贴完全覆盖的,采血针只有将敷贴穿透之后,或这去除覆盖采血口的敷贴之后,才能刺入或穿透采血口内的密封橡胶,从而造成医护人员将采血针刺入或穿透密封橡胶不方便。
本实施例中,接头部件2与穿刺部件1通过延长管3连接,使得接头部件2 与穿刺部件1之间留有间距,密封塞203被设置在接头部件2的三通管201的其中一个管口内,当采血针202刺入或穿透密封塞203时,采血针202与密封塞203的连接处被限制在接头部件2内,从而本实施例的连接处与穿刺部件1 之间形成了间距。在实际使用中,虽然穿刺部件1被敷贴覆盖,但是接头部件 2并没有被敷贴覆盖,医护人员可直接操作采血针202刺入或穿透密封塞203。
现有技术(多功能留置针,申请号为:201720379768.3)中,医护人员实际通过该现有技术的多功能留置针进行采血操作时,医护人员需要通过一只手(例如:左手)将该多功能留置针进行定位,防止该多功能留置针相对于病患的皮肤产生位移,医护人员通过另一只手(例如:右手)握持采血针、并推动采血针穿刺密封橡胶,如果在推动采血针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例如:采血针与该多功能留置针的采血口没有对正,则有可能造成采血针的针尖处对医护人员的手部(左手)形成针刺伤。
而本实施例中,采血针202和套筒204分别与三通管201连接,密封塞203 被设置于三通管201的其中一个管口内,医护人员在实际将本实施例的采血针 202刺入或穿透密封塞203时,医护人员的一只手(例如:左手)握持住三通管201,医护人员的另一只手(例如:右手)握持住套筒204,并向套筒204施加作用力,使得套筒204与三通管201之间的间距缩短,从而套筒204驱动采血针202刺入或穿透密封塞203,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两只手分别与采血针202通过套筒204形成隔离状态,也就是说,采血针202的移动路径被限制在了套筒204内部,医护人员的手部不能够直接接触到采血针202,从而避免了医护人员被采血针202刺伤的负面情况发生。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留置针,接头部件2具有三通管201、采血针202、密封塞203和套筒204,通过将采血针202的移动路径限制在套筒204的内部,以及通过驱动套筒204而形成驱动采血针202能够刺入或穿透密封塞203,从而能够避免医护人员的手部直接接触到采血针202,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更安全的将采血针202与留置针连接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参见图2至图5,三通管201的三个管口分别为第一管口01、第二管口02和第三管口03;
第一管口01的开口方向和第二管口02的开口方向相逆,第三管口03的开口方向分别与第一管口01的开口方向和第三管口03开口方向交叉,其中,密封塞设置于第三管口03内。
优选的,延长管3的其中一端连接于第二管口02,延长管3的管腔与第二管口02相通。
优选的,第一管口01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输液装置的外螺纹。
应当理解的是,三通管201的内部为三通腔,三通腔与三通管201的表面可形成前述的第一管口01、第二管口02和第三管口03;三通腔的具体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三通腔的结构,例如:呈T字型,或者,呈Y字型的三通腔;随着三通腔的结构不同,第一管口01、第二管口02和第三管口03的位置可产生变化,例如:如果三通腔被设置为T字型,则第一管口01的开口方向和第二管口02的开口方向可相互平行,而第三管口03的开口方向垂直于第一管口01 的开口方向和第二管口02的开口方向,又如:如果三通腔被设置为Y字型,则第一管口01的开口方向和第二管口02的开口方向可形成相互交叉状,而第三管口03的开口方向相对于第一管口01的开口方向和第二管口02的开口方向分别呈相互交叉状。
在后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实施例的三通管201的三通腔均应当按照 T字型设置。
进一步的,在前述的内容中,套筒204如何可活动的连接于三通管201,优选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参见图2至图4,第三管口03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套筒204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连接;
采血针202的轴心线与套筒204的轴心线共线。
套筒204和三通管201的第三管口0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一方面,螺纹连接方式比较简单,能够减少本实施例的留置针的加工成本,另一方面,套筒204在外力(医护人员的手部转动套筒204产生的圆周方向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套筒204呈转动状态的相对于三通管201,其轴向的间距呈逐渐缩小间距状态或呈逐渐增大间距状态,即,套筒204可形成轴向的移动,套筒204进而可驱动采血针202刺入或穿透密封塞203、或者套筒204可驱动采血针202 脱离密封塞203。
进一步的,在前述内容中,如何将采血针202设置在套筒204的内部,优选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参见图2至图4,接头部件2还包括定位板205和挡片206;
套筒204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环207和定位内螺纹,定位板205可设置在定位环207与定位内螺纹之间;
采血针202固定设置在定位板205上,其中,采血针202的轴心线与定位板 205的轴心线共线,采血针202的两端分别突出于定位板205的两个板面方向;
挡片206呈环状,挡片206的外圆周设置有定位外螺纹,定位外螺纹和定位内螺纹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采血针202与定位板205之间,可以是固定设置,例如:将采血针202与定位板205设置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可拆卸设置,例如:在定位板205上设置有安装孔,采血针202可穿透安装孔,且在定位板205的两侧,分别采用固定部件进行固定即可,固定部件应当与采血针202的具体结构匹配,如果采血针202的圆周上设置有卡槽,则固定部件可选用卡簧,如果采血针202 的圆周上设置有螺纹,则固定部件可选用螺母。
采血针202与定位板205的组合物,可通过套筒204的另一端的口部插入至套筒204内,如果,套筒204的两端被定义为首端和末端,首端和末端分别具有口部,那么,首端处的口部设置有内螺纹,则采血针202与定位板205的组合物应当从末端处的口部插入到套筒204内。当采血针202与定位板205的组合物插入到套筒204内时,沿着末端至首端方向,定位板205可接触到定位环 207,此时,采血针202的一端能够穿透定位环207,即,定位环207可设置于采血针202的一端与定位板205之间;可将挡片206沿着末端处的口部设置在套筒204内,由于挡片206呈环状,从而采血针202的另一端能够穿透挡片206,即,挡片206可设置于采血针202的另一端与定位板205之间,其中,由于挡片206具有外螺纹,而套筒204内设置有内螺纹,从而挡片206与套筒204可形成螺纹连接;在旋拧挡片206之后,挡片206沿着套筒204的轴向可接触定位板205,从而定位板205被定位环207和挡片206夹紧,形成了采血针202 与定位板205的组合物被挡片206和定位环207固定在套筒204内。应当理解的是,挡片206上可设置有卡孔,通过专用工具卡入卡孔内即可在套筒204的内部旋拧挡片206,专用工具的具体结构类似与现有技术中的卡簧钳。
进一步的,在前述的内容中,第三管口03内可形成管腔,当密封塞203设置在管腔中时,如何将密封塞203定位在预设位置处,优选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参见图2至图4,接头部件2还包括垫套208;
垫套208可设置在第三管口03内,其中,密封塞203被限制在垫套208和第三管口03之间。
前述的三通管201的管体内,实际形成了三通腔室,第三管口03与三通腔室相通,如果,仅仅将密封塞203设置在第三管口03内,则,在受到外力推动的采血针202接触密封塞203时,密封塞203被采血针202施加推力,使得密封塞203具有沿着第三管口03向三通腔室方向的移动趋势,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使得密封塞203相对于三通管201产生位移,从而导致采血针202不能穿透密封塞203;因此,通过在三通腔室内(即第三口部内)设置有垫套208,使得密封塞203被限制在垫套208与第三管口03之间,当密封塞203受到采血针 202的推力而产生沿着第三管口03至三通腔室的运动趋势时,垫套208能够阻碍密封塞203的运动,从而使得密封塞203不能相对于三通管201形成沿着第三管口03至三通腔室的位移。
进一步的,在前述的内容中,在受到外力拉动的采血针202与密封塞203处于相互分离的过程中,密封塞203被采血针202施加拉力,使得密封塞203具有沿着三通腔室至第三管口03方向的移动趋势,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使得密封塞203相对于三通管产生位移,从而导致密封塞203脱离出第三管口03。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优选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参见图2至图4,接头部件2还包括螺旋弹簧209;
螺旋弹簧209可套设在采血针202的其中一端,其中,螺旋弹簧209被限制在密封塞203与定位板205之间,螺旋弹簧209的两端分别接触密封塞203和定位板205。
其中,螺旋弹簧209被限制在密封塞203与定位板205之间,且螺旋弹簧209 的两端分别接触定位板205和密封塞203,由于前述内容已经提出,在第三管口03内设置有垫套208,从而密封塞203即使被螺旋弹簧209挤压,也不能够沿着第三管口03至三通腔室的方向移动,从而,当套筒204受被旋拧时,套筒 204沿着轴向移动,使得套筒204与三通管201的间距逐渐减小,螺旋弹簧209 受到定位板205和密封塞203的挤压,使得螺旋弹簧209被压缩;反之,当套筒204被旋拧、且套筒204沿着轴向移动,使得套筒204与三通管201的间距逐渐增大时,螺旋弹簧209释放压缩力,使得密封塞203被挤压在垫套208与螺旋弹簧209之间,从而,即使采血针202的拉力使得密封塞203具有了沿着三通腔室至第三管口03的移动趋势,在螺旋弹簧209的挤压之下,密封塞203 不能移动,从而不会脱离第三管口03。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留置针,至少具有输液功能和采血功能,其中,当留置针用于输液时,前述的第一管口01用于连接输液装置,输液装置的药液可沿着第一管口01、第二管口02、延长管3和穿刺部件1输入至病患的静脉中;当留置针用于采血时,病患的静脉血液可沿着穿刺部件1、延长管3、第二管口 02、第三管口03和采血针202而被吸入至真空采血管内。通常情况下,在输液和采血之后,均需要采用封管液对本实施例的留置针进行封管操作,但是,通过上述内容可得知,由于三通腔室的存在,病患的静脉血液有可能沿着第二管口02至第一管口01方向流动至第一管口01处、且被限制在三通管201内(通常来说,第一管口01即为现有技术中的输液接口,通常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能够阻止液体从输液接口流出至外部),以及,病患的静脉血液在采血完毕,在采血针202内、第三管口03内和第一管口01内,分别可滞留至少一部分血液,这种情况下,使得封管液很难将上述‘采血针202内、第三管口03内和第一管口01内’的血液进行封管操作。为解决这一问题,优选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参见图2至图6,本实施例的留置针,接头部件2还包括三通阀芯04和阀杆 05;
三通管201内设置有阀腔,三通阀芯04可转动的设置在阀腔内,阀杆05可穿透三通管201的连接于三通阀芯04;
三通阀芯04具有三通腔,三通腔与三通阀芯04的表面形成第一内口10、第二内口20和第三内口30,其中,第一内口10、第二内口20和第三内口30之一可与第一管口01、第二管口02和第三管口03之一相通。
其中,三通管201上应当设置有第四口部,从而使得三通阀芯04能够穿透第四口部的设置在三通管201内;用于容纳三通阀芯04的三通腔室的一部分被定义为阀腔,当阀腔内设置有三通阀芯04时,三通阀芯04的径向应当能够与三通管201的内壁紧密接触、且三通阀芯04能够在阀腔内转动;可在第四口部处设置有阀盖,阀盖用于覆盖第四口部,使得三通腔室与大气之间被阀盖隔离;阀杆05可转动的穿透阀盖,其中,阀杆05的一端设置在三通腔室内、且同轴连接于三通阀芯04,阀杆05的另一端设置在三通腔室外,且可设置有阀柄,阀柄优选的采用T字型的阀柄,从而可以指示三通阀芯04的导通方向;三通阀芯04设置有三通腔,从而,三通腔与三通阀芯04的表面形成了第一内口10、第二内口20和第三内口30,随着阀柄驱动阀杆05,阀杆05带动三通阀芯04 转动,第一内口10可与第一管口01或第二管口02或第三管口03相通,同理,第二内口20可分别第一管口01或第二管口02或第三管口03相通,第三内口 30可分别第一管口01或第二管口02或第三管口03相通。
当本实施例的留置针被用于输液时,可通过旋拧阀柄,使得第一管口01和第二管口02可通过三通阀芯04导通,而第三管口03相对于第一管口01和第二管口02,可通过三通阀芯04被截断,此时,输液装置的药液可沿着第一管口01、三通阀芯04、第二管口02、延长管3和穿刺部件1输入至病患的静脉中。在进行封管液操作时,封管液的流动与输液装置的药液的流动方式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当本实施例的留置针被用于采血时,可通过旋拧阀柄,使得第二管口02和第三管口03可通过三通阀芯04导通,而第一管口01相对于第二管口02和第三管口03,可通过三通阀芯04被截断,此时,病患的静脉血液可沿着穿刺部件1、延长管3、第二管口02、三通阀芯04、第三管口03和采血针202而流入到真空采血管内;在采血过程中,由于第一管口01处被三通阀芯04阻隔,从而不会有血液流动至第一管口01处;在采血结束之后,可按照如下方式操作封管液:
A、将封管液注射器连接至第一管口01,旋拧阀柄,使得第一管口01与第三管口03相通,将采血针202连接额外的收集液体的容器(类似于真空采血管,或者是通过导管连接的集液袋等),将一部分封管液推注至三通管201内,并且封管液推动第一管口01至采血针202之间的液体(包括血液和封管液)从采血针202至收集液体的容器方向排放至收集液体的容器内;
B、旋拧阀柄,使得第一管口01与第二管口02相通,将一部分封管液推注至三通管201内,并且封管液推动第一管口01至穿刺部件1之间的液体(包括血液和封管液)从第一管口01至穿刺部件1方向注入至病患的静脉中。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A’和‘B’两个操作方式,其相互之间没有顺序和逻辑关系。
采用三通阀芯04,可以在采血过程中,避免血液流动至第一管口01处,以及,采用上述的‘A’和‘B’两个操作方式进行封管液操作,可以将滞留在第三管口03处及采血针202的针腔内的血液排放至本实施例的留置针的外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部件、接头部件和延长管;
所述穿刺部件通过所述延长管与所述接头部件相通;
所述接头部件包括三通管、采血针、密封塞和套筒,所述密封塞设置于三通管的其中一个管口内,所述采血针可穿透所述密封塞,其中,所述采血针相对于所述密封塞具有刺入状态和穿透状态,呈刺入状态的所述采血针的其中一端被所述密封塞覆盖,呈穿透状态的所述采血针的其中一端与所述三通管相通;
所述套筒可活动的连接于所述三通管,所述采血针被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内部,其中,所述套筒用于推动或拉动所述采血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的三个管口分别为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
所述第一管口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二管口的开口方向相逆,所述第三管口的开口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口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三管口开口方向交叉,其中,所述密封塞设置于所述第三管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口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筒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连接;
所述采血针的轴心线与所述套筒的轴心线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件还包括定位板和挡片;
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定位环和定位内螺纹,所述定位板可设置在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定位内螺纹之间;
所述采血针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其中,所述采血针的轴心线与所述定位板的轴心线共线,所述采血针的两端分别突出于所述定位板的两个板面方向;
所述挡片呈环状,所述挡片的外圆周设置有定位外螺纹,所述定位外螺纹和所述定位内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件还包括垫套;
所述垫套可设置在所述第三管口内,其中,所述密封塞被限制在所述垫套和所述第三管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件还包括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可套设在所述采血针的其中一端,其中,所述螺旋弹簧被限制在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定位板之间,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所述密封塞和所述定位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件还包括三通阀芯和阀杆;
所述三通管内设置有阀腔,所述三通阀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阀腔内,所述阀杆可穿透所述三通管的连接于所述三通阀芯;
所述三通阀芯具有三通腔,所述三通腔与所述三通阀芯的表面形成第一内口、第二内口和第三内口,其中,所述第一内口、所述第二内口和所述第三内口之一可与所述第一管口、所述第二管口和所述第三管口之一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口,所述延长管的管腔与所述第二管口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输液装置的外螺纹。
CN202121361084.3U 2021-06-18 2021-06-18 留置针 Active CN216319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1084.3U CN216319250U (zh) 2021-06-18 2021-06-18 留置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1084.3U CN216319250U (zh) 2021-06-18 2021-06-18 留置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19250U true CN216319250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60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61084.3U Active CN216319250U (zh) 2021-06-18 2021-06-18 留置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19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83899B1 (en) Blood sampling apparatus
US5611782A (en) Method of delivering a blood sample to an evacuated receptacle
US6213996B1 (en) Pre-slit injection site and tapered cannula
US5352205A (en) Bloodless insertion catheter assembly
US3494352A (en) Apparatus for taking multiple samples
US6193697B1 (en) Pre-slit injection site and tapered cannula
JP4357611B2 (ja) 流体移送装置
IL142461A (en) Injection system through a gate without a needle with low reflux that can be cleaned
JPH10504736A (ja) 流体移送デバイス及び使用方法
JP2002511007A (ja) 静脈内カテーテル誘導方法及び装置
CN216319250U (zh) 留置针
CN202776321U (zh) 具有伸缩保护套的针筒式真空采血器
CN211066658U (zh) 负压注射器
CN208927260U (zh) 一种留置针
CN115068741A (zh) 防逆流防针刺留置针
CN210963053U (zh) 一种输液用溶药器
CN109567828B (zh) 无针采血针及其使用方法
JP4007681B2 (ja) 翼付採血針
CN214804753U (zh) 静脉采血输液装置
CN208769792U (zh) 一体式采血器
CN215017578U (zh) 一种可视回血y型采血针
CN219878669U (zh) 一种用于抽取液体的密封连接装置
CN211157738U (zh) 采血输液装置
CN212395517U (zh) 一种带有易穿刺针的新型输液器
CN215900575U (zh) 一种介入动脉给药留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