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7963U - 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17963U
CN216317963U CN202122710219.9U CN202122710219U CN216317963U CN 216317963 U CN216317963 U CN 216317963U CN 202122710219 U CN202122710219 U CN 202122710219U CN 216317963 U CN216317963 U CN 216317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on
conduction mechanism
reflective
hea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102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令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102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17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17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17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所述冰点脱毛机包括有机壳,所述机壳内固定有风机,所述机壳的前端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导热机构的前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导热机构的后端形成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覆盖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本实用新型能提高冰点脱毛机内部散热性能,进而提升冰点脱毛机前端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毛机,尤其涉及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
背景技术
脱毛机是用于脱去皮肤表面体毛的美肤设备。现有的脱毛机一般采用光学脱毛方式,即通过大容量电容瞬时放电来驱使灯管发出强脉冲光能量,进而实现光学脱毛。实际应用中,冰点脱毛机为了在前端增加制冷效果,一般会设置半导体制冷片,同时,在脱毛机内部设置导热机构,该导热机构作为散热器,用于辅助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的热量散发,但是该导热机构的散热效果有限,因此,如何提高冰点脱毛机内部散热性能,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冰点脱毛机内部散热性能,进而提升冰点脱毛机前端冷却效果的导热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所述冰点脱毛机包括有机壳,所述机壳内固定有风机,所述机壳的前端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导热机构的前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导热机构的后端形成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覆盖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导热机构的外侧形成有多个导热翅片,所述导热翅片由所述导热机构的前端向所述导热机构的后端方向延伸。
优选地,相邻两个导热翅片之间的空隙与所述镂空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机壳的侧部设有侧壳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侧壳上开设有进风网孔,所述镂空部位于所述进风网孔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导热机构的后端形成有圆盘部,所述镂空部位于所述圆盘部的内侧,所述圆盘部覆盖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侧壳的内壁形成有安装卡槽,所述导热机构卡设于所述安装卡槽内,所述进风网孔位于所述安装卡槽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导热机构的外侧壁形成有多个固定支耳,所述侧壳的内壁形成有多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固定支耳一一对齐,且所述固定支耳与所述固定柱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壳的前端还设有导冷板,所述导冷板与所述侧壳卡接配合,所述导冷板上开设有定位槽口,所述导热机构的前端形成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卡设于所述定位槽口内。
优选地,所述导热机构的前端开设有卡固凹槽,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卡设于所述卡固凹槽内,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所述卡固凹槽的内壁紧密贴合。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向所述导热机构的前侧凸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中,通过所述风机与所述导热机构的配合,有助于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降温,进而提高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冷端的冷却效率,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导热机构的后端设置有镂空部,并使得所述镂空部覆盖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该结构不仅节省空间,而且能使所述导热机构与所述风机合理匹配,有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能提高冰点脱毛机内部散热性能,进而提升冰点脱毛机的前端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冰点脱毛机组装后的立体图一;
图2为冰点脱毛机组装后的立体图二;
图3为冰点脱毛机拆解后的立体图一;
图4为冰点脱毛机拆解后的立体图二;
图5为冰点脱毛机拆解后的立体图三;
图6为模组护壳与机壳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机壳内部结构图一;
图8为机壳内部结构图二;
图9为模组护壳的结构图;
图10为光学脱毛模组的分解图;
图11为反光杯的立体图;
图12为反光杯的侧视图;
图13为一种替换方式下的反光杯结构图;
图14为另一种替换方式下的反光杯结构图;
图15为电容触摸片的立体图;
图16为电容触摸片的侧视图;
图17为导热机构的立体图;
图18为导热机构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结构图;
图19为导热机构与侧壳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结合图10、图17、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冰点脱毛机包括有机壳1,所述机壳1内固定有风机12,所述机壳1的前端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1,所述导热机构13的前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热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导热机构13的后端形成有镂空部130,所述镂空部130覆盖于所述风机12的进风口。
上述结构中,通过所述风机12与所述导热机构13的配合,有助于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热端降温,进而提高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冷端的冷却效率,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导热机构13的后端设置有镂空部130,并使得所述镂空部130覆盖于所述风机12的进风口,该结构不仅节省空间,而且能使所述导热机构13与所述风机12合理匹配,有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能提高冰点脱毛机内部散热性能,进而提升冰点脱毛机的前端冷却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导热机构13的散热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机构13的外侧形成有多个导热翅片131,所述导热翅片131由所述导热机构13的前端向所述导热机构13的后端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导热翅片131之间的空隙与所述镂空部130相连通。当风机运转时,相邻两个导热翅片131之间的空隙内可产生气流流动,由此可提高导热翅片131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效率,进而提升散热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的侧部设有侧壳104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侧壳104上开设有进风网孔108,所述镂空部130位于所述进风网孔108与所述风机12的进风口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热机构13的后端形成有圆盘部132,所述镂空部130位于所述圆盘部132的内侧,所述圆盘部132覆盖于所述风机12的进风口。上述结构中,所述圆盘部132的结构设计,能够与风机12的侧部圆形进风口良好匹配。
为了更好地与所述侧壳104组装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壳104的内壁形成有安装卡槽133,所述导热机构13卡设于所述安装卡槽133内,所述进风网孔108位于所述安装卡槽133的内侧。
本实施例优选采用螺丝固定,具体是指,所述导热机构13的外侧壁形成有多个固定支耳134,所述侧壳104的内壁形成有多个固定柱135,所述固定柱135与所述固定支耳134一一对齐,且所述固定支耳134与所述固定柱135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为了更好地将所述导冷板10卡固于所述侧壳104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的前端还设有导冷板10,所述导冷板10与所述侧壳104卡接配合,所述导冷板10上开设有定位槽口136,所述导热机构13的前端形成有定位块137,所述定位块137卡设于所述定位槽口136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热机构13的前端开设有卡固凹槽138,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热端卡设于所述卡固凹槽138内,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热端与所述卡固凹槽138的内壁紧密贴合。
为了保证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与所述导冷板10良好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冷端向所述导热机构13的前侧凸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有助于提高脱毛过程的舒适性,同时结构布局合理的冰点脱毛机,结合图1至图8所示,其包括有机壳1和手柄2,所述机壳1的前端设有光学脱毛模组3,所述手柄2内设有电容4,所述机壳1内设有主PCB板5,所述机壳1的前端还设有导冷板10,所述导冷板10与所述光学脱毛模组3的出光口相邻设置,所述导冷板10的内侧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1,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冷端面与所述导冷板10紧密贴合。
上述结构中,基于所述电容4与所述光学脱毛模组3的配合可以实现光学脱毛的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机壳1的前端增设了半导体制冷片11,在半导体制冷片11的作用可以对光学脱毛后的皮肤区域进行快速冷却,从而消除因瞬时高热带来的不适,此外,本实用新型在半导体制冷片11的前侧固定有导冷板10,所述导冷板10的一个作用是传递热量,其另一个作用是遮挡半导体制冷片11,使得脱毛机前端结构更加平整,因此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为了辅助半导体制冷片11的热端散发热量,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内设有风机12和导热机构13,所述导热机构13的一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热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导热机构13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12的入风口相邻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光学脱毛模组3优选采用可拆卸、替换的结构,具体是指,所述光学脱毛模组3包括有模组护壳30,所述机壳1的前端形成有卡口100,所述模组护壳30设于所述卡口100内,且所述模组护壳30与所述机壳1可拆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组护壳30的前端面与所述导冷板10对齐设置。
为了便于操控以及参数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的后端设有液晶屏101,所述液晶屏101与所述主PCB板5电性连接。所述机壳1上设有设置按键102,所述设置按键102与所述主PCB板5电性连接。所述手柄2上设有脱毛控制按键103,所述脱毛控制按键103与所述主PCB板5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2内固定有电容支架40,所述电容4固定于所述电容支架40内。
关于机壳部分,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的侧部设有侧壳104且二者固定连接。此外,所述机壳1内设有喇叭105,所述喇叭105与所述主PCB板5电性连接,且所述喇叭105朝向所述侧壳104。
实施例三
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光能量汇聚,光学脱毛机的灯管需设置在反光杯内,因灯管为长圆柱状结构,而且在灯管两端需要设置金属支撑架,所以反光杯一般呈弯曲状,且其两端必须设置开口,以便于灯管的引脚穿出并与金属支撑架连接,当灯管发光时,灯管中间区域为光能量较强,而灯管两端位置的光会由反光杯两端开口向外泄露,导致脱毛机出光口的光能量呈中间强、边缘弱的状态,在脱毛时,不能保证光照射区域的脱毛效果一致,由此可见,现有光学脱毛机的脱毛效果不佳,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和用户需求。
对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能够提高光学脱毛机出光口光能量均匀度,进而提升脱毛效果的反光杯,结合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反光杯31包括有第一反光板310、反光弯板311和第二反光板312,所述第一反光板310和所述第二反光板312均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反光板310和所述第二反光板312对称设于所述反光弯板311的两端,所述第一反光板310远离所述反光弯板31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反光立板313,所述第二反光板312远离所述反光弯板31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反光立板314,所述反光杯3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反光耳板315,所述第一反光耳板315向所述第二反光立板314方向延伸,所述反光杯3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反光耳板316,所述第二反光耳板316向第一反光立板313方向延伸。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反光板310、反光弯板311和第二反光板312组成反光杯的基本结构,可以实现基本的反光功能,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增设了第一反光立板313和第二反光板312,同时在所述反光杯3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反光耳板315,同时也分别设置第二反光耳板316,并使得第一反光耳板315和第二反光耳板316相对延伸,使所述反光杯31两端开口的位置也具有反光机构,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光学脱毛机出光口的光能量均匀度,进而提升脱毛效果。
为了方便加工制造,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光板310、所述反光弯板311、所述第二反光板312、所述第一反光立板313、所述第二反光立板314、所述第一反光耳板315和所述第二反光耳板316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反光耳板315和所述第二反光耳板316之间设有间隙317。上述间隙317可方便于安装灯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光弯板311为弧状弯板,且所述第一反光板310、所述反光弯板311和所述第二反光板312呈“V”形设置。
关于所述第一反光耳板315和所述第二反光耳板316的具体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光立板313的左右两端向内弯折而形成所述第一反光耳板315,所述第二反光立板314的左右两端向内弯折而形成所述第二反光耳板3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光耳板315和所述第二反光耳板316均呈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上述结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替换方式:
方式一,请参见图13,所述第一反光板310的左右两端向内弯折而形成所述第一反光耳板315,所述第二反光板312的左右两端向内弯折而形成所述第二反光耳板316。
方式二,请参见图14,所述第一反光板310、所述反光弯板311和所述第二反光板312呈圆弧形设置。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光学脱毛模组,结合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光学脱毛模组3包括有反光杯31、反光杯支架32、灯管33和滤光板34,所述反光杯31固定于所述反光杯支架32上,所述灯管33设于所述反光杯31内侧,所述滤光板34覆盖于所述反光杯31的前端开口处,所述反光杯31包括有第一反光板310、反光弯板311和第二反光板312,所述第一反光板310和所述第二反光板312均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反光板310和所述第二反光板312对称设于所述反光弯板311的两端,所述第一反光板310远离所述反光弯板31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反光立板313,所述第二反光板312远离所述反光弯板31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反光立板314,所述反光杯3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反光耳板315,所述第一反光耳板315向所述第二反光立板314方向延伸,所述反光杯3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反光耳板316,所述第二反光耳板316向第一反光立板313方向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滤光板34的前侧设有反光围板35,所述反光围板35与所述反光杯31的前端开口对齐设置。所述反光围板35主要在脱毛机出光口位置起到反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出光口位置的光能量均匀度。
实施例四
实际应用中,用于脱毛的强脉冲光能量较大,一旦光能量辐射于人眼等器官时,很容易造成严重伤害,所以要求脱毛机只能在出光口覆盖于皮肤时出射强脉冲光,对此,需要在脱毛机前端设置一个可感知皮肤的传感器件,现有的实现手段是在脱毛机前端设置一个金属感应触片,只有在金属感应触片感应到皮肤时才允许脱毛机出射强脉冲光,但是目前的金属感应片一般是裸金属结构,一旦金属感应片或者其连接导线与脱毛机内置电容之间的爬电距离不足,就会导致瞬时强电流经由金属感应片向皮肤泄放,用户很容易因瞬时电流产生痛觉甚至击伤,不能满足安全性、可靠性要求。
对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能提高皮肤与电容触摸片之间的绝缘性能,进而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光学脱毛模组的电容感应机构,请参见图10、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光学脱毛模组包括有模组护壳30,所述模组护壳30内设有反光杯31、反光杯支架32、灯管33、滤光板34和内置PCB板37,所述反光杯31固定于所述反光杯支架32上,所述灯管33设于所述反光杯31内侧,且所述灯管33与所述内置PCB板37电性连接,所述滤光板34覆盖于所述反光杯31的前端开口处,所述模组护壳30的前端嵌设有电容触摸片36,所述电容触摸片36与所述内置PCB板37电性连接,所述电容触摸片36的外侧涂覆有预设厚度的绝缘层360。
上述结构中,在所述模组护壳30的前端嵌设有电容触摸片36,脱毛机的控制器通过电容触摸片36感应皮肤时反馈的电信号来判断脱毛机与皮肤的接触情况,在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容触摸片36的外侧涂覆有预设厚度的绝缘层360,利用该绝缘层360将皮肤与所述电容触摸片36分隔开,进而提升二者之间的爬电距离,并通过合理设置该绝缘层360的厚度,使得所述电容触摸片36能够准确感应皮肤。基于上述原理可见,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能提高皮肤与电容触摸片之间的绝缘性能,进而提高光学脱毛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容触摸片36呈方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模组护壳30包括有长方形出光口300,所述电容触摸片36环绕于所述长方形出光口300的外侧。上述结构中,所述电容触摸片36呈长方环形,且环绕于所述长方形出光口300,该结构有助于提高对皮肤感应的准确度。
为了方便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容触摸片36的边缘处设有电连接片361,所述电连接片361向所述模组护壳30的内部延伸,且所述电连接片361与所述内置PCB板37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片361远离所述电容触摸片36的一端形成有弹片部362,所述弹片部362与所述内置PCB板37弹性抵接。相应地,所述内置PCB板37上设有弹片接触部370,所述弹片部362与所述弹片接触部370弹性抵接。
上述结构中,基于所述电连接片361与所述弹片部362的结构设置,可方便于脱毛机的组装工作,同时有助于简化线路。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绝缘层360的厚度为0.1mm~0.5mm。上述厚度设置既可以满足爬电距离要求,又能够保证所述电容触摸片36准确感应到皮肤。
实施例五
实际应用中,光学脱毛机在脱毛过程中,其内置的大容量电容为灯管提供瞬时强能量信号,但是受脱毛机壳体组装结构的音箱,壳体的各个缝隙位置需要满足一定的爬电要求,即在光学脱毛机工作的瞬时状态下,这些缝隙位置不能有电流泄露,特别是对于靠近传导强电能信号的线路位置附近,然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较为复杂的结构,将导电部分隐藏或者远离壳体的缝隙位置,这种结构难以保证脱毛机内部结构合理布局,同时会使脱毛机内部结构复杂化。
对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既能满足冰点脱毛机的爬电要求,同时结构简单、布局合理的光学脱毛模组,结合图3至图8所示,所述冰点脱毛机包括有机壳1,所述光学脱毛模组3包括有模组护壳30,所述机壳1的前端形成有卡口100,所述模组护壳30设于所述卡口100内,且所述模组护壳30与所述机壳1可拆卸配合,所述机壳1内设有主PCB板5,所述模组护壳30内设有内置PCB板37,所述内置PCB板37的端部形成有插接部371,所述模组护壳30的后端固定有后盖301,所述插接部371穿过所述后盖301并向外延伸预设长度,所述卡口100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槽口106,所述主PCB板5上设有接触座50,所述接触座50与所述第一槽口106相邻设置,所述插接部371穿过所述第一槽口106,且所述插接部371与所述接触座50电性接触,所述后盖301上设有爬电挡板302,所述爬电挡板302与所述插接部371相邻设置,且所述爬电挡板302位于所述插接部371的外侧,所述卡口100的内壁开设有第二槽口107,所述爬电挡板302插设于所述第二槽口107内。
上述结构中,所述模组护壳30中的内置PCB板37上设有插接部371,所述插接部371上的金手指可与所述主PCB板5上的接触座50插接配合,进而实现所述光学脱毛模组3与主PCB板5的电性连接,因该插接位置靠近所述模组护壳30与所述机壳1的连接处,为避免瞬时电信号经由该连接处卸放,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后盖301上设有爬电挡板302,并使得所述爬电挡板302位于所述插接部371的外侧,当所述爬电挡板302插设于所述第二槽口107之内时,可以对所述光学脱毛模组3与所述机壳1的连接处起到遮挡作用,由此提高所述插接部371与机壳外部的爬电距离,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满足冰点脱毛机的爬电要求,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局更加合理。
为了更好地起到遮挡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爬电挡板302与所述插接部37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槽口107与所述第一槽口106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爬电挡板30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插接部371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模组护壳30内设有反光杯31、反光杯支架32、灯管33和滤光板34,所述反光杯31固定于所述反光杯支架32上,所述灯管33设于所述反光杯31内侧,所述滤光板34覆盖于所述反光杯31的前端开口处,所述灯管33与所述内置PCB板37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置PCB板37上设有两个金属支架372,所述灯管33两端的引脚分别卡设于两个金属支架372上。
为了方便制造,本实施例中,所述爬电挡板302与所述后盖301一体成型。
实施例六
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冰点脱毛功能,可以在脱毛机的前端设置半导体制冷片,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冷端对脱毛后的皮肤进行及时的冷却,从而提高脱毛舒适性,现有技术中,为了较好地发挥半导体制冷片的作用,一般在脱毛机内设置散热器,并要求散热器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紧密接触,从而对半导体制冷片起到辅助散热作用,但是在脱毛机前端,灯管发出瞬时强脉冲光的同时也会携带大量热能,这就导致脱毛机在工作时出现前端发烫等情况,不仅影响用户体验,同时也不能满足安规要求。
对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过两级散热方式降低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热量以及冰点脱毛机前端热量,从而保证脱毛机工作性能以及提高使用体验的散热机构,其结合图7、图8、图17、图18和图19所示,其包括有机壳1和设于所述机壳1前端的模组护壳30,所述机壳1的侧部设有侧壳104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侧壳104上开设有进风网孔108,所述机壳1上开设有出风网孔109,所述机壳1内固定有风机12和导热机构13,所述机壳1的前端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1,所述导热机构13的一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热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导热机构13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进风网孔108与所述风机12的入风口之间,所述风机12的出风口、所述模组护壳30和所述出风网孔109依次连通。
上述结构中,所述导热机构13能够将半导体制冷片11热端的热量传导至所述风机12的入风口位置,当所述风机12运转时,可以迅速带走所述导热机构13以及半导体制冷片11热端的热量,进而提升半导体制冷片11的工作性能,同时,所述风机12吹出的气流经过所述模组护壳30和所述出风网孔109向外吹出,利用该气流可以对所述模组护壳30内的灯管等高热器件进行降温,进而降低脱毛机前端热量。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级散热方式降低了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热量以及冰点脱毛机前端热量,从而保证了脱毛机工作性能,较好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模组护壳30采用可拆卸结构,具体是指,所述机壳1的前端形成有卡口100,所述模组护壳30设于所述卡口100内,且所述模组护壳30与所述机壳1可拆卸配合。
为了较好地实现二级散热,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口100的内壁开设有第一下风口109和第一上风口110,所述模组护壳30的后端固定有后盖301,所述后盖301上开设有第二下风口303和第二上风口304,所述第二下风口303与所述第一下风口109对齐设置且二者相互连通,所述第二上风口304与所述第一上风口110对齐设置且二者相互连通,所述风机12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下风口109相互连通,所述第一上风口110与所述出风网孔109相互连通。
为了进一步降低所述模组护壳30的表面温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模组护壳30的内侧固定有模组内壳38,所述模组内壳38与所述模组护壳30之间设有间隙380,所述间隙380的下端开口与所述第二下风口303相连通,所述间隙380的上端开口与所述第二上风口304相连通。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所述间隙380,使得所述模组护壳30与模组内壳38分隔开,因灯管等发热器件置于所述模组内壳38内部,所以该间隙380能进一步起到隔热作用,特别是在风机运转时,气流可经过该间隙380吹送,使得所述模组护壳30的表面温度进一步降低。
为了形成上述间隙380,本实施例中,所述模组内壳38的外侧壁形成有向外凸出的条棱381,所述条棱381抵接于所述模组护壳30的内壁。
关于所述模组内壳38的内部结构,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0,所述模组内壳38内设有反光杯31、反光杯支架32、灯管33和滤光板34,所述反光杯31固定于所述反光杯支架32上,所述灯管33设于所述反光杯31内侧,所述滤光板34覆盖于所述反光杯31的前端开口处。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点脱毛机包括有机壳(1),所述机壳(1)内固定有风机(12),所述机壳(1)的前端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1),所述导热机构(13)的前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热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导热机构(13)的后端形成有镂空部(130),所述镂空部(130)覆盖于所述风机(12)的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机构(13)的外侧形成有多个导热翅片(131),所述导热翅片(131)由所述导热机构(13)的前端向所述导热机构(13)的后端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导热翅片(131)之间的空隙与所述镂空部(130)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侧部设有侧壳(104)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侧壳(104)上开设有进风网孔(108),所述镂空部(130)位于所述进风网孔(108)与所述风机(12)的进风口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机构(13)的后端形成有圆盘部(132),所述镂空部(130)位于所述圆盘部(132)的内侧,所述圆盘部(132)覆盖于所述风机(12)的进风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104)的内壁形成有安装卡槽(133),所述导热机构(13)卡设于所述安装卡槽(133)内,所述进风网孔(108)位于所述安装卡槽(133)的内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机构(13)的外侧壁形成有多个固定支耳(134),所述侧壳(104)的内壁形成有多个固定柱(135),所述固定柱(135)与所述固定支耳(134)一一对齐,且所述固定支耳(134)与所述固定柱(135)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前端还设有导冷板(10),所述导冷板(10)与所述侧壳(104)卡接配合,所述导冷板(10)上开设有定位槽口(136),所述导热机构(13)的前端形成有定位块(137),所述定位块(137)卡设于所述定位槽口(136)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机构(13)的前端开设有卡固凹槽(138),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热端卡设于所述卡固凹槽(138)内,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热端与所述卡固凹槽(138)的内壁紧密贴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1)的冷端向所述导热机构(13)的前侧凸出。
CN202122710219.9U 2021-11-05 2021-11-05 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 Active CN216317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0219.9U CN216317963U (zh) 2021-11-05 2021-11-05 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0219.9U CN216317963U (zh) 2021-11-05 2021-11-05 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17963U true CN216317963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34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10219.9U Active CN216317963U (zh) 2021-11-05 2021-11-05 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17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95286Y1 (ko) 휴대식 탈모 장치
CN213432629U (zh) 一种便携式美容仪
CN217430165U (zh) 脱毛仪
CN210331379U (zh) 一种具有冷敷功能的光学脱毛装置
CN209790005U (zh) 一种脱毛仪
CN115553916A (zh) 具有热隔离功能的脱毛仪
CN216317963U (zh) 一种冰点脱毛机的导热机构
CN218552433U (zh) 脱毛仪
CN214908023U (zh) 家用脱毛仪
CN216357932U (zh) 一种冰点脱毛机的散热机构
CN216317962U (zh) 一种光学脱毛模组的电容感应机构
CN215384556U (zh) 便携式脱毛仪
CN216417314U (zh) 一种光学脱毛机的反光杯及光学脱毛模组
CN216417313U (zh) 一种用于冰点脱毛机的光学脱毛模组
CN219089631U (zh) 一种强脉冲光治疗仪
CN111685869A (zh) 脱毛仪
CN111821019A (zh) 双冷却通道的脱毛仪
CN114052900A (zh) 一种冰点脱毛机
CN217138253U (zh) 脱毛仪
CN217566294U (zh) 优化散热脱毛仪
CN110755153A (zh) 散热可靠的多功能脱毛仪
CN210962293U (zh) 一种冰感美肤脱毛仪
CN210901827U (zh) 一种脱毛仪手柄
CN218652000U (zh) 冷敷脱毛仪
CN216962622U (zh) 一种射频激光脱毛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