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7060U - 烹饪本体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本体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17060U
CN216317060U CN202122641881.3U CN202122641881U CN216317060U CN 216317060 U CN216317060 U CN 216317060U CN 202122641881 U CN202122641881 U CN 202122641881U CN 216317060 U CN216317060 U CN 216317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refrigeration
mounting seat
pot
interior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418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化勇
申孟亮
罗飞龙
黄韦铭
龙韦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418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17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17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17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提供烹饪本体及烹饪器具。烹饪本体包括:烹饪基座,包括安装座以及制冷部件,安装座形成有内锅的容置空间,制冷部件设置于安装座,且制冷部件包括背向安装座的第一导向安装面;内锅,形成有烹饪腔,内锅可拆卸的安装于容置空间,且内锅形成有与第一导向安装面贴合的第二导向安装面。该烹饪本体的内锅在烹饪基座上的安装是通过制冷部件实现定位,其内锅的第二导向安装面和制冷部件的第一导向安装面之间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得随着内锅的装配完成,第一导向安装面和第二导向安装面之间产生相互挤压的作用力,进而使得内锅和制冷部件之间接触充分,避免在制冷部件和内锅之间产生间隙,进而提高烹饪器具的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烹饪本体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烹饪本体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带有制冷效果的烹饪器具,可参见图1,大部分是通过将制冷部件001贴合到烹饪器具的内锅002对内锅002制冷,从而实现对内锅002中烹饪腔内的食物降温、制冷和保鲜等效果。但是现有烹饪器具的内锅002,其定位大多是通过烹饪器具的安装座003或者加热装置004实现,由此在内锅002安装到位之后,其和制冷部件001之间可能会出现间隙,由此导致制冷部件001和内锅002之间传冷的效果差,进而影响烹饪器具的制冷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本体,其内锅在烹饪基座上的安装是通过制冷部件实现定位,可以使得制冷部件和内锅之间充分接触,避免在制冷部件和内锅之间产生间隙,保证烹饪器具的制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烹饪本体,包括:
烹饪基座,包括安装座以及制冷部件,所述安装座形成有内锅的容置空间,所述制冷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制冷部件包括背向所述安装座的第一导向安装面;
内锅,形成有烹饪腔,所述内锅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内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安装面贴合的第二导向安装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本体,内锅在烹饪基座上的安装是通过制冷部件实现定位。具体的,通过内锅的第二导向安装面和制冷部件的第一导向安装面之间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得随着内锅的装配完成,第一导向安装面和第二导向安装面之间产生相互挤压的作用力,进而使得内锅和制冷部件之间接触充分,避免在制冷部件和内锅之间产生间隙,进而提高烹饪器具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导向安装面均为倒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制冷部件嵌设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制冷部件和所述凹槽的侧壁齐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呈空心的倒锥状;所述容置空间的形状和所述内锅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锅呈空心的倒圆台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部件底部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内锅高度的五分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部件包括蒸发盘管,所述蒸发盘管内部形成所述制冷通道;
或者,所述制冷部件包括制冷带,所述制冷通道为形成于所述制冷带内部且并行的多条微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部件包括半导体制冷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
上述烹饪本体;
盖体,盖合于所述烹饪基座,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烹饪腔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由于包括上述烹饪本体,因此具有上述烹饪本体的所有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制冷部件包括蒸发盘管或制冷带的情况下,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元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均固定于所述安装座;
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蒸发盘管依次连通,或者,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制冷带依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装配完成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内锅和制冷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01、制冷部件;002、内锅;003、安装座;004、加热装置;
1、烹饪本体;101、烹饪基座;1011、安装座;10111、侧壁;10112、底壁;1012、制冷部件;10121、第一导向安装面;102、内锅;1021、第二导向安装面;103、烹饪腔;
2、盖体;3、加热装置;
4、制冷带;401、外管;402、分隔板;403、微通道;404、肋条;5、食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请参见图2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烹饪本体1,包括烹饪基座101和内锅102。烹饪基座101包括安装座1011以及制冷部件1012,安装座1011形成有内锅102的容置空间,制冷部件1012设置于安装座1011,且制冷部件1012包括背向安装座1011的第一导向安装面10121;内锅102形成有烹饪腔103,内锅102可拆卸的安装于容置空间,且内锅102形成有与第一导向安装面10121贴合的第二导向安装面102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本体1,内锅102在烹饪基座101上的安装是通过制冷部件1012实现定位。具体的,通过内锅102的第二导向安装面1021和制冷部件1012的第一导向安装面10121之间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得随着内锅102的装配完成,第一导向安装面10121和第二导向安装面1021之间产生相互挤压的作用力,进而使得内锅102和制冷部件1012之间接触充分,避免在制冷部件1012和内锅102之间产生间隙,进而提高烹饪器具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烹饪本体1的结构形式和烹饪器具的产品品类有关,因此附图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种类的限制。其中,烹饪器具可以但是不局限为电饭煲、压力锅或者电炖锅等。
烹饪本体1至少包括上述提及的内锅102,此外烹饪本体1还可以包括保温罩,内锅102和保温罩一起被称为锅体。其中,内锅102用于容纳食物5并和食物5直接接触,且内锅102既可以固定于烹饪基座101,也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和烹饪基座101连接。其中,当内锅102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和烹饪基座101连接的时候,可以方便内锅102的应用,例如方便清洗或者方便淘米等。此外,当锅体包括保温罩的时候,保温罩可以固定于安装座1011,以保证烹饪效果。
图2至图4中,第一导向安装面10121指代的是制冷部件1012朝向容置空间的面;第二导向安装面1021指代的是内锅102朝向制冷部件1012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请参见图2至图4,第一导向安装面10121和第二导向安装面1021均为倒锥面。其中,“倒锥面”对应的是倒锥体的外表面,锥体包括圆锥体和棱锥体等。该种情况下,将内锅102放置到容置空间的时候,内锅102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使得第二导向安装面1021和第一导向安装面10121贴合。且随着内锅102装配到位,第一导向安装面10121和第二导向安装面1021之间形成互相作用的挤压力,进而制冷部件1012和内锅102之间的空气层被挤压直至消失,保证制冷部件1012和内锅102之间充分接触。其中提到的“倒锥面”包括倒置的圆锥面、倒置的棱锥面甚至倒置的不规则锥面。
对于高度确定的烹饪基座101而言,通过将内锅102和制冷部件1012之间配合的导向安装面设置为倒锥面,可以增加有效制冷面积(也即制冷部件1012和内锅102的接触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安装座1011设置有凹槽,凹槽形成容置空间,凹槽的侧壁10111形成有安装槽,制冷部件1012嵌设于安装槽。该种情况下,制冷部件1012不额外占用容置空间,进而可以保证内锅102的大小,在不增加烹饪本体1占用空间的情况下增大烹饪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部件1012和凹槽的侧壁10111齐平。该种情况下,可以保证内锅102安装到位之后,内锅102的外表面和凹槽的侧壁10111充分贴合,防止内锅102发生局部磨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应导向安装面(在没有特殊限定的情况下,导向面指代的是第一导向安装面10121和第二导向安装面1021中的至少一个)为倒锥面的情况,容置空间和内锅102的形状不受限制。例如,容置空间仍旧可以为柱状;同样的,内锅102也可以呈柱状。又例如,容置空间也可以呈球釜状;同样的,内锅102也可以呈球釜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应导向安装面为倒锥面的情况,内锅102呈空心的倒锥状,且容置空间的形状和内锅102相适配,此时内锅102和制冷部件1012进行了相匹配的仿形设计,保证内锅102和制冷部件1012大面积接触。此时,可以将整个内锅102的外侧壁10111看成是第二导向安装面1021,进而便于制冷部件1012和内锅102之间的装配。例如,内锅102呈空心的倒圆台状,或者内锅102呈空心的倒棱锥状。其中,当内锅102呈空心的倒圆台状的时候,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划伤用户。且由于倒圆台状的内锅102对于安装角度没有限制,因此可以便于内锅102的安装。并且,内锅102基于制冷部件1012进行仿形设计,还可以进一步利于内锅102的安装定位以及内锅102的取放。值得一提的是,该种情况下,导向安装面不仅可以保证内锅102和制冷部件1012之间的贴合效果,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当内锅102可拆卸的安装于烹饪基座101的时候,其还可以方便用户对内锅102的取放。具体的,由于导向安装面为倒锥面,且内锅102基于制冷部件1012进行仿形设计,因此不管是内锅102的安装还是拆除,都是瞬间完成。例如,拆除内锅102的时候,只需要向上提起内锅102,无需内锅102离开容置空间,此时内锅102和凹槽的侧壁10111就已经不接触,进而使得内锅102从凹槽脱离;较之于传统技术需要将内锅102从容置空间取出才实现内锅102脱离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锅102拆除更方便。同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锅102安装也更为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制冷部件1012和容置空间的底部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进而可以避免冷量因为自然下沉特性,导致冷量没能作用在食材上,防止冷量的浪费。例如,制冷部件1012底部距离容置空间的底部之间的距离L大于或等于内锅102高度H的五分之一。图4中,制冷部件1012底部距离容置空间的底部之间的距离L正好等于内锅高度H的五分之一。其中,可以将制冷部件1012尽量对应内锅102的上部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制冷部件1012形成有流通冷媒的制冷通道。该种情况下,利用冷媒的相变对食材进行制冷,可以保证制冷效率。例如,制冷部件1012包括蒸发盘管,蒸发盘管内部形成制冷通道;又例如,制冷部件1012包括制冷带4,请参见图5,制冷通道为形成于制冷带4内部且并行的多条微通道403。其中,蒸发盘管可以但是不局限于采用螺旋盘绕的结构形式,具体参考一般的弹簧的结构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制冷部件1012包括半导体制冷件,通过半导体制冷件和内锅102之间的热交换实现对内锅102的制冷。半导体制冷件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受限制,例如其可以呈制冷片的结构形式,也可以呈制冷块的结构形式。
当制冷部件1012包括蒸发盘管的时候,在蒸发盘管内液态的冷媒至少部分蒸发变成气态冷媒,同时吸收外界的热量,以实现对烹饪腔103内食物5的降温。其中,蒸发盘管可以但是不局限采用换热效果和弯曲强度都比较好的铜管或者铝管。
当制冷部件1012包括制冷带4的时候,制冷通道为形成于制冷带4内部且并行的多条微通道403。其中,“并行”包括平行以及虽然不平行但是延伸方向大致相同的情形。例如,两条微通道403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则可以认为两条微通道403并行。在微通道403中同样流通有液态的冷媒,且制冷部件1012工作的时候,液态的冷媒至少部分蒸发变成气态冷媒,同时吸收外界的热量,以实现对烹饪腔103内食物5的降温。其中,制冷带4和蒸发盘管不同之处在于,制冷带4中微通道403的截面尺寸远小于蒸发盘管的截面尺寸,进而微通道403中流通的冷媒较少。与此同时,由于多个微通道403并行,进而在同等冷媒的情况下,制冷带4的表面积要远远大于蒸发盘管的表面积,进而制冷部件1012采用制冷带4的形式有利于节省冷媒,提高换热效率。此外,包括微通道403的制冷带4,其还具有结构紧凑和轻巧的特点。
请参见图5,制冷带4包括扁平状的外管401以及设置于外管401内部的分隔板402,多条微通道403之间通过分隔板402分隔。当然,除了在外管401中设置分隔板402形成多条微通道403,也可以在互相独立的管件中形成微通道403,且多个管件并行设置以得到多个并行的微通道40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微通道403的内表面设置有肋条404,以通过改变冷媒的流通方向或者增加冷媒的换热面积,加强微通道403的换热。其中,肋条404的结构形式以及分布不受限制。例如,肋条404可以螺旋盘绕于微通道403内表面且沿着微通道403的长度方向延伸。又例如,肋条40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微通道40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此外,肋条404可以和其所在的微通道403内表面垂直,例如图5;肋条404也可以倾斜设置于其所在微通道403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肋条404的高度小于肋条404所在表面到微通道403中心线的距离,进而可以防止相对设置的肋条404之间发生干涉。此外,微通道403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受限制,例如可以呈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烹饪本体1,此外还包括盖体2。盖体2盖合于烹饪基座101,用于打开和关闭烹饪腔103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由于其包括上述提及的烹饪本体1,烹饪本体1的制冷部件1012和内锅102之间通过导向安装面配合,进而可以保证制冷部件1012和内锅102充分接触,提高烹饪器具的制冷效率高,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制冷部件1012包括蒸发盘管或制冷带4的情况下,烹饪器具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元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盘管依次连通,或者,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制冷带4依次连通。下面仅以制冷部件1012包括蒸发盘管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启动压缩机的时候,气态冷媒从压缩机的出口进入冷凝器,并在冷凝器处液化变成液态冷媒,之后液态冷媒经过节流元件进入蒸发盘管,且在蒸发盘管处蒸发吸热。除此以外,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盘管之间的连通管路中还设置有阀,以实现管路的通断控制和调节。其中,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元件在安装座1011的具体安装位置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安装座1011底部设置有一个安装腔,安装腔位于容置空间的下方,压缩机和冷凝器都设置在安装腔中。为了对冷凝器和压缩机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降温,安装腔设置有散热装置,进而在散热装置的作用下形成气流,且气流经过冷凝器和压缩机并带走热量。散热装置可以为风机、冷却片等装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烹饪器具还包括温感部件和控制器,温感部件用于检测烹饪器具的温度值,例如用于检测内锅102的温度;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温度值控制散热装置。例如,当检测到内锅102温度很高的时候,说明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制冷部件1012等)所处安装腔的温度很高,此时先开启散热装置对安装腔内进行散热。直到安装腔内的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以下,控制器控制压缩机开启使得制冷部件1012开始制冷。其中,先开启散热装置对安装腔进行散热,之后再开启压缩机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烹饪器具刚完成加热时安装腔处于一个较高的温度,制冷系统在刚开启时产生的冷量需要中和烹饪器具内部的热量,因此制冷系统在刚开启时的制冷效果较差;另一方面,烹饪器具较高的内部温度超出了压缩机的正常工作温度,如果此时控制器强制启动压缩机工作,则高温的冷媒经过回路进入压缩机内,将会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先检测内锅102的温度,内锅102的温度反应出安装腔内的温度,基于安装腔内温度较高先开启散热装置进行降温,之后再开启制冷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温感部件对应内锅102设置,并用于检测内锅102的温度值。当然,温感部件的具体设置不受举例限制,只要温感部件检测的温度值可以反应制冷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值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安装座1011包括侧壁10111和底壁10112,安装座1011设置有散热口,通过散热口的设置可以保证安装腔和外部环境进行热交换以实现自然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口包括设置于侧壁10111的进风口以及设置于底壁10112的出风口,沿着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形成气流的流通路径,冷凝器和散热装置依次设置于流通路径上。进而,通过安装座1011的侧壁10111进风以保证进风面积;通过安装座1011的底部出风不易被用户察觉到,以保证使用过程中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2至图4,烹饪器具包括烹饪本体1和盖体2。烹饪本体1包括烹饪基座101和内锅102,其中,烹饪基座101包括安装座1011和设置于安装座1011的制冷部件1012。具体的,在安装座1011形成有凹槽,凹槽内部形成有倒圆台形状的容置空间。对应凹槽的侧壁10111形成有环形的安装槽,环状的制冷部件1012嵌入安装槽中。其中,制冷部件1012的厚度(图2中左右方向的尺寸)和安装槽的深度相同或者接近,进而使得制冷部件1012安装至安装槽的时候,制冷部件1012的第一导向安装面10121和凹槽的侧壁10111平齐。
烹饪基座101还设置有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设置于凹槽下方,通过加热装置3对烹饪腔103内的食物5进行加热。加热完成之后,通过制冷部件1012对食物5进行制冷,以方便食物5快速达到常温或者常温以下。当然,加热装置3在烹饪器具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只要可以在烹饪过程中实现对食物加热的效果即可,例如,加热装置3还可以设置于盖体2。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烹饪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基座,包括安装座以及制冷部件,所述安装座形成有内锅的容置空间,所述制冷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制冷部件包括背向所述安装座的第一导向安装面;
内锅,形成有烹饪腔,所述内锅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内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安装面贴合的第二导向安装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导向安装面均为倒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制冷部件嵌设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制冷部件和所述凹槽的侧壁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呈空心的倒锥状;所述容置空间的形状和所述内锅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呈空心的倒圆台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部件底部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内锅高度的五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部件形成有流通冷媒的制冷通道;
所述制冷部件包括蒸发盘管,所述蒸发盘管内部形成所述制冷通道,或者,
所述制冷部件包括制冷带,所述制冷通道为形成于所述制冷带内部且并行的多条微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部件包括半导体制冷件。
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本体;
盖体,盖合于所述烹饪基座,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烹饪腔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部件包括蒸发盘管或制冷带的情况下,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元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均固定于所述安装座;
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蒸发盘管依次连通,或者,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制冷带依次连通。
CN202122641881.3U 2021-10-29 2021-10-29 烹饪本体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317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41881.3U CN216317060U (zh) 2021-10-29 2021-10-29 烹饪本体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41881.3U CN216317060U (zh) 2021-10-29 2021-10-29 烹饪本体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17060U true CN216317060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3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41881.3U Active CN216317060U (zh) 2021-10-29 2021-10-29 烹饪本体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17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9871B (zh) 半导体制冷冰箱及其冷端换热装置
CN104329857B (zh) 冰箱
CN203810826U (zh) 冰箱
CN210892353U (zh) 一种液体速冷装置
CN216317140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基座及烹饪器具
CN216317060U (zh) 烹饪本体及烹饪器具
JP5906540B2 (ja) 空調装置
CN105627677B (zh) 制冷设备用箱体及半导体制冷设备
CN216984488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基座和烹饪器具
CN216984489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基座和烹饪器具
CN217952747U (zh) 用于半导体制冷片的换热系统
CN214964489U (zh) 烹饪器具
CN214536960U (zh) 制冰组件及冰箱
CN212930633U (zh) 冰箱
CN214537002U (zh) 制冰组件及冰箱
CN216317061U (zh) 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
CN105716365B (zh) 半导体酒柜
CN221858953U (zh) 冰箱
CN105716454B (zh) 热管散热式热交换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5716320B (zh) 半导体制冷设备
CN104034112A (zh) 直冷冰箱
CN105716317B (zh) 散热装置及半导体制冷设备
WO2022262501A1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基座和烹饪器具
CN216644668U (zh) 一种冰箱
CN217464676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