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5169U - 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和处理面团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和处理面团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15169U
CN216315169U CN201990001015.6U CN201990001015U CN216315169U CN 216315169 U CN216315169 U CN 216315169U CN 201990001015 U CN201990001015 U CN 201990001015U CN 216315169 U CN216315169 U CN 216315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gh
conveying section
conveying
separating agen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900010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U·伯恩哈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ich Bak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ich Ba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ich Bak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ich Baking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15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15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C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MAKING OR PROCESSING DOUGHS; HANDLING BAKED ARTICLES MADE FROM DOUGH
    • A21C3/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shaping batches of dough before subdivision
    • A21C3/1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shaping batches of dough before subdivision combined with dough-dividing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1BAKING; EDIBLE DOUGHS
    • A21CMACHINES OR EQUIPMENT FOR MAKING OR PROCESSING DOUGHS; HANDLING BAKED ARTICLES MADE FROM DOUGH
    • A21C3/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shaping batches of dough before subdivis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Abstract

一种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和处理面团的设备,系统包括:限定具有限定的总长度的输送区段的至少一个面团输送元件,输送区段包括:‑第一输送区段部分,其中能沿着输送区段输送的面团能够被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上,‑第二输送区段部分,其连接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下游,其中能沿着输送区段输送或被沿着输送区段输送的面团的截面几何形状能够改变,‑第三输送区段部分,其连接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的下游,其中具有改变的截面几何形状的能输送或被输送的面团能够被朝向转移区域输送,在转移区域中,能输送或被输送的面团能够被转移到能够配置或被配置在系统的下游的面团处理系统。

Description

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和处理面团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面团输送元件,该面团输送元件限定具有限定的总长度的输送区段。
背景技术
从面团处理的技术领域基本上已知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相应装置。
相应系统的已知实施方式被说明为例如在EP 3 066 928 A1中的烘焙机设备的部件。
众所周知,相应的系统也用于形成可以以一定的方式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或将被输送的面团,即特别是赋予面团随后的面团加工过程(即,例如面团成形过程)所需的或者至少是方便的一定的截面几何形状。
无论是用于输送还是用于成形面团,都必须将分离剂广泛地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上,以防止面团不期望地粘附到面团输送元件。应当可以将分离剂施加为使得其至少在与面团输送元件的可能接触区域的区域中尽可能完全地包围位于面团输送元件的面团。
从这一观点出发,需要改善或进一步开发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先前已知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的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特别是在将分离剂广泛地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使得分离剂至少在与面团输送元件的可能接触区域的附近尽可能完全地包围位于面团输送元件上的面团的可能性方面进行改善。
通过根据方案1所述的系统解决该问题。从属于方案1的方案涉及根据方案1的系统的可能实施方式。
本文所述的系统适于沿着输送区段(通常呈直线)输送面团。借助于该系统,可以沿着输送区段输送连续或不连续生产的面团部分或面团块。该系统也可以被称为或被认为是面团输送系统。
借助于该系统,特别地可以输送(非常)易流动或(非常)柔软的面团。
该系统包括面团输送元件,特别地包括带状或带形或链状或链形的面团输送元件。在所有实施方式中,面团输送元件也可以被称为或被视为面团输送带。面团输送元件通常被构造成长形。面团输送元件可以例如由带状或带形的面团输送元件体或由形成输送链的链状或链形的面团输送元件体形成。相应的链状或链形的面团输送元件体通常具有多个面团输送元件体构件,多个面团输送元件体构件是可连接的或彼此连接的,以形成面团输送元件体。
在所有构造中,面团输送元件可以被配置或构造成使至少两个(特别地辊状或辊形的)偏转体旋转。因此,该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特别地辊状或辊形的)偏转体,面团输送元件被配置或构造成绕偏转体旋转。相应的偏转体可以例如配置或形成在系统的支撑结构上,特别地配置或形成在框架状或框架形的支撑结构上。
在所有构造中,面团输送元件可以被构造成一个或多个部分。在一件式构造中,面团输送元件包括连续旋转至少两个偏转体的(单个)面团输送元件体。在多件式构造中,面团输送元件包括多个独立的面团输送元件体,多个独立的面团输送元件体以相互连接的方式配置或一个接一个地形成在一起,并且各自围绕至少两个偏转体连续旋转。
在所有构造中,面团输送元件限定具有限定的总长度的输送区段。在面团输送元件的一件式构造中,输送区段或其总长度由(单个)面团输送元件体限定。在面团输送元件的多部分式构造中,输送区段或其总长度由串联配置或构造的多个单独的面团输送元件体限定。
在所有的构造中,输送区段具有将在下面单独说明的多个不同功能的输送区段部分。
输送区段具有第一输送区段部分。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中,将要输送的面团可以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上,特别地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的面团支撑区域中。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中,可以进一步将分离剂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上。如将在下文中看到的,分离剂的施加通常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配置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其中面团可以被放置或存放在面团输送元件上的区域的上游的区域中进行。第一输送区段部分可以被称为或被视为进料或面团存放区段。如将在下文中看到的,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长度在纵向上的尺寸被确定为使得在面团实际存放之前,该尺寸允许广泛地施加分离剂(即,特别地在面团输送元件的整个宽度上完全地施加分离剂)。
因此,该系统通常包括与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相关联的分离剂施加装置 (第一分离剂施加装置),该分离剂施加装置适于将分离剂(即,例如面粉) 施加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或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输送区段子部分。因此,分离剂施加装置相对于输送区段或第一输送区段部分被配置成使得分离剂施加装置能够将分离剂施加到配置在具有面团支撑区域的第二输送区段部分的子部分的上游的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子部分(即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相应的输送区段子部分)。
当在截面中观察时,(第一)分离剂施加装置可以特别地适于将分离剂施加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整个宽度上或第一输送区段部分附近的面团输送元件的整个宽度上。这样,如上所述,可以将分离剂广泛地或完全地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上,这对面团的随后的面团输送和面团成形具有积极影响。
有利的是,面团可以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区域中放置或存放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上,在该区域中,至少部分地形成包围面团的(特别地U状或U 形的)面团成形区域。因此,面团被方便地存放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区域中,在该区域中,面团输送元件与其原始的平的截面几何形状相比已经具有变化的截面几何形状。已经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中发生的面团输送元件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中的截面几何形状的这种局部变化通常与前述相应的面团成形区域的形成相关联。因此,面团输送元件的截面几何形状已经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中改变。特别地,通过将相对于面团输送元件的面团支撑区域配置或形成为可移动的面团输送元件的侧向区域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移动到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来转移面团输送元件,当在截面中观察时,面团输送元件在该中间位置中具有碗状或碗形几何形状。因此,面团有利地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区域中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上,在该区域中已经至少部分地形成包围面团的(特别地U状或U形的)面团成形区域,从而使面团输送元件具有一定的“杯形”。这对于将分离剂施加到面团的侧向区域是有利的,这特别地适用于特别易流动或柔软的面团。面团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区域中(其中至少部分地形成了包围面团的(特别地U状或U 形的)面团成形区域)的存放也对面团输送和进一步的面团成形具有积极影响;这特别地由以下事实产生:面团(这也特别适用于特别易流动或柔软的面团)不可能侧向流动。
在配置于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下游的第二输送区段部分中,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或将要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的面团的截面几何形状可变。第二输送区段部分可以被称为或被视为面团成形区段。由于已经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中发生的分离剂的施加和面团在面团输送元件上的存放,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中输送的面团已经存放在广泛地(即,特别地完全)设置有分离剂的面团输送元件上。如下所示,特别地通过相对于面团输送元件的面团支撑区域可移动地配置或形成的面团输送元件的侧向区域相对于面团输送元件的面团支撑区域以另一角度(即,特别地直角)对准,面团可以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中成形。如将在下面同样示出的,面团的成形有利地造成面团的(基本上) 矩形的截面几何形状。已经提到的是,一个或多个侧向区域的相应的运动已经至少部分地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中发生。
在配置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的下游的第三输送区段部分中,可以将截面几何形状已经改变的将要输送或被输送的面团沿转移区域的方向输送,在转移区域中,将要输送或被输送的面团可以被转移到可以配置于该装置或配置于该装置的下游的面团处理系统。第三输送区段部分可以被称为或被视为排出或转移区段。能够配置于该系统或配置于该系统下游的相应的面团处理系统通常不形成该系统的部件。如果该系统被认为是用于处理面团的上级系统的功能部件,则相应的面团处理系统可以例如代表该系统的功能上配置于该系统下游的另一部件。
所提及的各输送区段部分可以进而包括至少两个输送区段子部分,至少两个输送区段子部分可以具有相应的输送区段部分的上级功能的不同子功能。这可以通过参照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示例来解释,第一输送区段部分可以细分为输送区段子部分,其中可以在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中将分离剂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提到的是,第一输送区段部分可以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取向的输送区段子部分,其中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相对于配置在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的下游的至少一个第二输送区段子部分成角度倾斜地配置。至少一个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相对于第二输送区段子部分的角度倾斜地取向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面团输送元件区段相对于至少一个另外的面团输送元件区段的角度倾斜地取向来实现,并能够使系统的结构紧凑或更紧凑。原则上,这同样可以应用于其它输送区段部分。可以在第二输送区段子部分中(不必考虑其取向)将面团放置于第一输送区段部分,并且可以在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中(不必考虑其取向)施加分离剂。
该系统通常包括与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相关联的面团存放装置(特别地面团分配装置),其适于将面团(特别地限定的面团部分)连续或不连续地存放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上。面团存放装置或面团分配装置通常相对于输送区段或第一输送区段部分配置成使得能够将面团存放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子区域上,即例如存放在前述的第二输送区段子部分上,第二输送区段子部分配置在包括分离剂施加区域的子部分(即,例如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的下游。
面团存放装置或面团分配装置可以例如被构造为星形辊分配装置或包括这种装置。
面团存放装置或面团分配装置可以包括面团排出区域,面团排出区域被配置或形成为沿着第一输送区段部分延伸。因此,面团存放装置或面团分配装置可以包括面团排出区域,面团排出区域例如由在面团输送元件的纵向上延伸的面团排出开口形成,这可以对面团输送和面团成形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该系统通常包括与第二输送区段部分相关联的面团成形装置,并包括至少一个面团成形元件。面团成形装置适于在面团上施加力(特别地为竖直取向的力)以便以限定的方式使面团变形。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或促进前述的面团的截面几何形状的改变或面团的成形。由于经由第一和/或第二分离剂施加装置对分离剂进行了所述的广泛的施加,所以防止了或至少显著地降低了面团也粘附到面团成形元件上的可能性。
面团成形装置可以例如被构造为面团成形辊装置或面团成形筒装置或包括这种装置。因此,面团成形元件可以是例如面团成形辊或面团成形筒。
特别地在将面团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上之前,为了能够广泛地将分离剂 (其可以是诸如面粉等固体和/或诸如油等液体)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如已经指出的,第一输送区段部分可以在长度尺寸方面被特别地确定。
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长度例如可以为输送区段的总长度的至少33%、特别地大于33%、优选地至少40%、更优选地大于45%、更优选地至少50%、更优选地大于55%、更优选地大于60%。因此,例如,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长度可以在输送区段的总长度的33%至70%之间、特别地在40%至70%之间、优选地在45%至70%之间、更优选地在50%至70%之间、更优选地在55%至 70%之间、更优选地在60%至70%之间、更优选地在65%至70%之间的范围内。
与已知的输送区段(诸如从介绍性地提及的EP 3 066 928 A1已知的)相比,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这种显著更长的构造确保了在面团实际上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上之前将分离剂广泛地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上的可能性,这对 (进一步的)面团输送和面团成形具有积极影响。第一输送区段部分或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输送区段子部分可以完全地设置有分离剂,特别地在其整个宽度上设置有分离剂。特别地,在面团被实际存放在面团输送元件上之前,可以在面团输送元件的整个宽度上广泛地施加分离剂,使得可以存放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中的面团输送元件上(特别地存放在面团输送元件的面团成形区域中)的面团可以已经存放在广泛地或完全地设置有分离剂的面团输送元件上。因此,分离剂可以被施加成使得分离剂(尽可能地)完全包围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上的面团,至少在可能与面团输送元件接触的区域附近完全包围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上的面团。
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特定的纵向尺寸可以导致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二和/或第三输送区段部分的长度。
第二输送区段部分和第三输送区段部分的组合长度可以小于输送区段的总长度的50%。因此,从第二输送区段部分和第三输送区段部分的长度之和得出的第二输送区段部分和第三输送区段部分的总长度可以小于输送区段的总长度的50%。同样以这种方式确保了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长度允许如上所述广泛地施加分离剂。
第二和第三输送区段部分的长度方面的尺寸可以被确定为相等或不同;因此,第二输送区段部分和第三输送区段部分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或不同的长度。灵活地调整第二和第三输送区段部分的长度,前提是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长度至少为输送区段的总长度的33%,相对于系统的特定结构要求,这为各个输送区段部分提供了灵活的适应选择。
该系统可以包括与第二输送区段部分相关联的分离剂施加装置(第二分离剂施加装置),其适于将分离剂(特别地面粉)施加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特别地施加到沿着第二输送区段部分输送的面团的露出区域,和/或施加到与第二输送区段部分相关联并且包括特别地呈面团成形辊或面团成形筒的形式的至少一个面团成形元件的面团成形装置。该分离剂施加装置确保了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中始终存在足量的分离剂,在第二区段输送部分中,如所提及的,发生面团的截面几何形状的相应改变或面团的成形。
当在截面中观察时,(第二)分离剂施加装置可以适于将分离剂施加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的整个宽度上(特别地沿着第二输送区段部分输送的面团的露出区域的整个宽度上)和/或面团成形元件的整个宽度上。以这种方式,确保了可以在面团的截面几何形状的改变期间和/或在面团成形期间将分离剂广泛和/或完全地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和/或面团成形元件,这对面团的成形和进一步输送具有积极影响。
取决于分离剂的类型(即,特别地取决于分离剂的聚集状态的类型),借助于第一和/或第二分离剂施加装置的分离剂的施加可以例如通过吹、滴、投或倒等来完成。因此,第一和/或第二分离剂施加装置可以被构造为例如吹、滴、投或倒装置,或者可以包括这种装置。
除了所述的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处理面团的设备。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该系统可以配置在面团接收和/或面团处理系统的上游(该面团接收和/或面团处理系统在面团输送方向上配置在该系统的下游,即通常配置在输送区段的下游),特别地配置在另外的面团成形系统的上游。与系统有关的所有解释同样适用于该设备。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方法。根据该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包括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第二输送区段部分、第三输送区段部分的输送区段,其中,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中,将沿着输送区段输送的面团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上,第二输送区段部分配置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的下游,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中,沿着输送区段将要被输送或被输送的面团被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上并且其截面几何形状发生改变,并且第三输送区段部分配置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的下游,在第三输送区段部分中,截面几何形状已经被改变的被输送的面团沿转移区域的方向输送,在转移区域中,将要被输送或被输送的面团可以被转移到可以配置于输送区段的下游或配置于输送区段的下游的面团处理系统。根据该方法,由此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中施加分离剂并且放置面团,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中成形面团,并且在第三输送区段部分中将成形的面团向前输送。与系统有关的所有解释同样适用于该方法。
关于面团输送元件,还应该提及的是:除了前述的面团支撑区域,其形成用于可以借助于系统被输送或将要借助于系统被输送的面团的支撑表面,如所述的,面团输送元件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其在面团输送元件的纵向上沿着面团支撑区域侧向延伸。从截面中观察,面团支撑区域通常形成面团输送元件的中央区域(即中间区域)。相对于面团输送元件的给定总宽度,面团支撑区域可以例如占面团输送元件的给定总宽度的50%或更多的比例。对于具有两个侧向区域的面团输送元件的典型实施方式,面团支撑区域占面团输送元件的总宽度的大约50%,并且两个侧向区域分别占面团输送元件的总宽度的大约25%。
至少一个侧向区域配置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上,在面团输送元件的纵向上沿着面团支撑区域侧向延伸。至少一个侧向区域通常具有带状或带形的几何形状。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可以以形状配合、力配合和/或材料配合的方式在面团支撑区域上或在面团支撑区域的附近连接到面团支撑区域的纵向侧缘。通常地,面团输送元件包括两个对应的侧向区域,其中在面团输送元件的纵向上沿着面团支撑区域的第一纵向侧缘侧向延伸的第一侧向区域配置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上,即特别地连接到面团支撑区域的第一纵向侧缘,并且在面团输送元件的纵向上沿着面团支撑区域的第二纵向侧缘侧向延伸的第二侧向区域配置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上,即特别地连接到面团支撑区域的第二纵向侧缘。面团输送元件可以被构造为至少关于相应的侧向区域和在侧向区域之间居中配置的面团支撑区域的配置对称。
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其同样适用于具有两个侧向区域的构造)通常配置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上,以便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可移动,即特别地可枢转。因此,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可以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移动到不同的位置因而移动到不同的取向。
通过侧向区域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的运动(这特别适用于两个侧向区域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的相应运动),可以形成面团成形区域,当在截面中观察时,面团成形区域至少部分地侧向地(即特别地以U状或U形的方式)包围可以借助于面团输送元件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或将要借助于面团输送元件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的面团。因此,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可以被配置或形成为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可移动,即特别地可枢转,以当在截面中观察时,至少部分地侧向地(特别地U状或U形地)形成包围能借助于面团输送元件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或将要借助于面团输送元件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的面团的面团成形区域。
至少一个侧向区域特别地可以在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的至少两个位置中移动,其中,当在截面中观察时,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在第一位置中(基本上)平行于面团支撑区域地配置和/或对准,特别地使得获得面团输送元件的当在截面中观察时(基本上)均匀的平坦表面,并且当在截面中观察时,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在第二位置中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成一角度(特别地成直角) 地配置和/或对准,特别地使得至少部分地侧向地(特别地以U状或U形的方式)形成当在截面中观察时包围能借助于面团输送元件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或将要借助于面团输送元件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的面团的面团成形区域。
由于相应的侧向区域可枢转地配置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上的示例,因此适用的是,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在第一枢转位置和至少第二枢转位置之间配置和/或对准,反之亦然,并且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可枢转,当在截面中观察时,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在第一枢转位置中被配置和/或对准成(基本上)平行于面团支撑区域,特别地使得产生面团输送元件的在截面中观察时(基本上)均匀的平坦的表面,并且当在截面中观察时,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在第二枢转位置中被配置和/或对准成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成一角度(特别地成直角),特别地使得至少部分地侧向地(特别地U状或U形地)形成当在截面中观察时包围能借助于面团输送元件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或将要借助于面团输送元件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的面团的面团成形区域。
在所有构造中,例如,通过侧向区域到面团支撑区域的铰链状或铰链形连接,可以实现相应的侧向区域在面团支撑区域上的配置或形成。相应的侧向区域可以例如通过至少一个铰链或接头元件连接到面团支撑区域。在相应的侧向区域与面团支撑区域材料锁定连接(其可以产生在例如,在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和面团支撑区域的一件式构造的情况下)的情况下,可以例如通过膜铰链或包括这种膜铰链来形成相应的接头或铰链元件。在将侧向区域设置成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相应地可动的情况下,可以想到侧向区域到面团支撑区域的其它类型的连接。
面团输送元件在面团支撑区域附近或在面团支撑区域中具有抗弯曲材料特性,并且在至少一个侧向区域附近或至少一个侧向区域中具有可弹性延伸材料特性。因此,面团输送元件具有局部不同的机械性能因而具有局部不同的材料特性,这是因为面团输送元件被构造成在面团支撑区域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中具有特别的抗弯曲或特别的硬,并且在至少一个侧向区域附近或至少一个侧向区域中具有特别的可弹性延伸性或特别的柔软。以这种方式,当面团支撑区域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中的面团输送元件具有期望的弯曲或横向刚性因而具有通常刚性或硬材料特性,并且面团输送元件在至少一个侧向区域附近或至少一个侧向区域中具有期望的可弹性延伸性因而具有通常柔软材料特性时,特别是在面团输送和面团成形方面,改善了面团输送元件,因而提供了一种改善的系统。在面团支撑区域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中以及在至少一个侧向区域附近或至少一个侧向区域中的不同机械性能或不同材料特性的这种有针对性的组合对面团输送和面团成形具有积极影响。
在面团支撑区域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中的抗弯曲材料特性首先是适当的,这是因为,当侧向区域相对于面团支撑移动或枢转时,相当大的力会作用在面团支撑区域上,在没有相应的抗弯曲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面团支撑区域偏转。另外,在面团支撑区域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中的抗弯曲材料特性可以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在面团输送和面团成形期间,相当大的力(即特别地弯曲力或压力)可以作用在面团支撑区域上,这可以被面团支撑区域附近的面团输送元件的抗弯曲材料特性所吸收。因此,面团可以在面团支撑区域附近的机械稳定的面团输送元件上存放、输送和成形,这使得可重复的几何形状限定的面团成形成为可能。由于局部抗弯曲构造(即使具有相对较大的面团质量),在面团支撑区域附近的面团输送元件的偏转的可能性不存在或被大大地减小。抗弯曲未被选择为高到使得面团输送元件在相应偏转体处的偏转不再可能的程度。
因此,在至少一个侧向区域附近或至少一个侧向区域中的可弹性延伸材料特性是有利的,因为在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的相应的运动(即特别地相应的枢转运动)期间,相当大的力(即特别地膨胀力或张力)可以作用在至少一个侧向区域上,该力可以被面团输送元件的至少一个侧向区域附近的可弹性延伸材料特性吸收。因此,由于可弹性延伸材料特性,由至少一个侧向区域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的运动引起的至少一个侧向区域的膨胀是可能的,而不会有损坏面团输送元件的风险。可弹性延伸材料特性还可以使至少一个侧向区域从膨胀状态弹性恢复到较小或无膨胀状态成为可能,其中膨胀状态通常随着至少一个侧向区域朝向面团支撑区域的相应运动而发生。
在面团支撑区域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中以及在至少一个侧向区域附近或至少一个侧向区域中的不同材料特性例如可以由用于形成面团支撑区域和至少一个侧向区域的不同的材料或材料结构(即不同的材料对或材料结构对)引起。因此,可以在面团支撑区域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中使用抗弯曲或硬材料或者抗弯曲材料结构或硬材料结构,并且可以在至少一个侧向区域附近或至少一个侧向区域中使用可弹性延伸材料或软材料或者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或软材料结构。
替代地或附加地,例如也可以想到的是,通过结构性措施来产生局部不同的机械性能因而产生局部不同的材料特性。在面团支撑区域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中,例如,可以使相应材料或相应材料结构的厚度或壁厚增大和/或相应材料或相应材料结构可以设置有诸如肋的加强元件。在至少一个侧向区域附近或至少一个侧向区域中,例如,可以使相应材料或相应材料结构的厚度或壁厚减小和/或相应材料或相应材料结构可以设置有诸如凹部的弱化元件。这特别地还适用于在面团支撑区域和至少一个侧向区域中使用(化学上)相似或相同的材料来形成面团输送元件。
特别地在面团支撑区域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中,能够至少部分地(特别地完全地)通过用于弯曲或横向地强化面团支撑区域的抗弯曲强化结构来构造面团输送元件,或者面团输送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这种结构。能够例如通过抗弯曲材料或抗弯曲材料结构形成强化结构。适当的抗弯曲材料包括例如抗弯曲塑料材料。特别地,可以想到可能设置有诸如玻璃纤维的加强纤维的抗弯曲热固性或热塑性材料。由这样的产生抗弯曲的材料形成的材料或部件的配置和/或对准可以被认为是抗弯曲材料结构。可以想到例如相应的部件的网格状或肋状的配置或对准。如所提及的,抗弯曲被选择为使得面团输送元件在相应的偏转体上的偏转是可能的。
相应的强化结构可以例如由至少一个抗弯曲支撑体形成,其中形成至少一个侧向区域的可弹性延伸材料或形成至少一个侧向区域的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附接到至少一个支撑体和/或附接在至少一个支撑体上。可弹性延伸材料或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可以例如附接到至少一个支撑体,作为邻近于至少一个支撑体的侧向区域元件。替代地或附加地,可弹性延伸材料或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可以附接到至少一个承载体和/或附接在至少一个承载体上,作为放置在至少一个承载体上的支撑元件。因此,可弹性延伸材料或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可以在少部分地(特别地完全地)跨过至少一个支撑体的表面或上侧。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一部分可弹性延伸材料或一部分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至少部分地(如果必要时完全地)形成面团支撑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至少一个支撑体的抗弯曲,在面团支撑区域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中的面团输送元件也被赋予抗弯曲。当然,可以例如以列状配置或堆状配置设置多个支撑体。
当在截面中观察时,支撑体例如可以具有矩形几何形状。支撑体的最大宽度的尺寸通常被确定为使得其对应于面团支撑区域的宽度。如果支撑体由多个部分制成,即,如果多个支撑体段形成支撑体,则同样适用。
例如借助于形状配合、力配合和/或材料配合,可弹性延伸材料或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附接到至少一个支撑体和/或附接在至少一个支撑体上。特别地,考虑了诸如粘接或熔接的材料锁定附接方法,因为它们允许稳定的连接,特别是化学上可能不好的或不兼容的材料的稳定连接。
面团输送元件可以至少在面团支撑区域中至少部分地设置有强化结构,该强化结构包括用于弯曲或横向地强化至少面团支撑区域的至少一个强化元件。强化结构赋予面团输送元件(即,特别地面团支撑区域)如上所述的足够高的弯曲或横向刚性,使得利用面团输送元件可以实现可重复限定的面团成形,这对于随后的面团处理操作可能是必要的或者至少是有利的。因此,能借助于该系统被输送或将要借助于该系统被输送的面团可以以可重复的方式被赋予限定的截面几何形状。特别地,因为面团支撑区域由于强化结构而不易下垂,特别地当一个或多个侧向区域枢转时由于强化结构也不易于下垂,所以在沿着输送区段输送期间,能借助于装置被输送或将要借助于装置被输送的面团可以被赋予限定的矩形截面几何形状。由于面团支撑区域附近的面团输送元件的强化,确保了面团在面团输送元件上的(很大程度的)平坦支撑。
由于面团支撑区域附近的面团支撑元件的强化,也可以减小为了保持面团支撑元件水平而作用在面团支撑元件上的任何(机械)张力,这是因为面团支撑元件已经机械稳定(即特别地硬)到了不需要(附加地)施加的张力或仅需要(相当大地)减小程度的(附加地)施加的张力来保持面团支撑区域或面团支撑元件平坦的程度。
由强化结构引起的至少在面团支撑区域中的面团输送元件的(附加)机械稳定或强化也可以对面团输送元件的输送特性具有积极影响。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强化结构可以包括配置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上或面团支撑区域中的呈强化体的形式的(特别地为杆状或柱状的)至少一个强化元件。强化结构可以包括多个相应的强化体的至少二维或三维配置。多个相应的强化体的相应配置可以被选择成使得由于强化体的配置和/或对准而产生强化效果。这例如可以应用于强化体的格状和/或网眼状配置。因此,可以在沿一个或多个空间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平面中配置或形成相应的强化体。相应的强化体的数量和配置可以局部地变化,使得可以局部针对性地产生不同的刚性。
相应的强化体的刚性可以超过其余的面团输送元件或形成其余的面团输送元件的基材的刚性。因此,与面团输送元件相比,相应的强化体可以由更硬的材料(即,例如相对较硬的塑料或金属)形成。然而,这不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如上所述,强化效果也可以由多个相应的强化体的配置产生。
相应的强化体例如可以被构造为使至少面团支撑区域强化的张紧体,特别地为使至少面团支撑区域强化的张紧杆。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强化结构可以包括在面团输送元件上或在面团输送元件中配置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中的呈特别地织物状的加强纤维配置的形式的至少一个强化元件。加强纤维配置通常包括多根加强纤维的有序或无序的织物状的二维或三维配置。加强纤维的织物状配置可以是例如针织的、编织的、缠结的或钩编的;因此,加强纤维配置可以是例如针织的、编织的、缠结的或钩编的织物。由于加强纤维的配置和/或对准,加强纤维的织物状配置通常被选择为提供强化效果。这可以例如应用于加强纤维的针织、编织、缠结或钩编的配置。因此,相应的加强纤维配置或相应的加强纤维可以配置或形成在沿一个或多个空间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平面中。相应的加强纤维的数量和配置可以局部改变,从而可以以有针对性的方式产生局部不同的刚性。
相应的加强纤维配置或加强纤维的刚性可以超过其余的面团输送元件或形成其余的面团输送元件的基材的刚性。因此,与面团输送元件相比,相应的加强纤维配置或加强纤维可以由更硬的材料(即,例如相对较硬的金属或塑料)形成。然而,这不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如上所述,强化效果也可以由多个相应的加强纤维或加强纤维配置而的配置产生。
加强纤维配置可以例如通过碳纤维和/或玻璃纤维和/或金属纤维或金属丝的特别地织物状的配置形成。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强化结构可以包括呈加强基部形式的至少一个强化元件,加强基部特别地平坦地配置或附接在面团输送元件的背离面团支撑区域的表面的附近。当然,可以设置多个加强基部的配置。多个加强基部的相应配置可以被选择为使得由于加强基部的配置和/或对准而产生(附加的)强化效果。例如,这可以应用于加强基部的堆状或堆形配置。因此,可以在沿一个或多个空间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平面中配置或形成相应的加强基部。相应的加强基部的数量和配置可以局部地变化,使得可以以有针对性的方式产生局部不同的刚性。
相应的加强基部的刚性可以超过其余的面团输送元件或形成其余的面团输送元件的基材的刚性。因此,与面团输送元件相比,相应的加强基部可以由更硬的材料形成。然而,这不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如上所述,强化效果也可以从多个相应的加强基部的配置产生。还可以想到的是,由于与面团输送元件相比具有更大的厚度,因此相应的加强基部具有增大的刚性。
相应的加强基部可以由刚性材料(即,例如刚性塑料或金属)或刚性材料结构(即,例如刚性塑料或金属结构)形成,刚性塑料或金属结构诸如是链状或链形塑料或金属结构。
强化结构的所有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组合或彼此组合。
面团输送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至少在面团输送元件的具有面团支撑区域的表面的区域中是可弯曲的,即特别地面团输送元件的具有面团支撑区域的表面与不具有面团支撑区域的表面相比可以构造有更大的弯曲性或柔软度。因此,面团输送元件可以至少在面团支撑区域中构造有不同的弯曲性能或软硬程度。在这一点上,通常应当提到,面团输送元件可以例如由天然或合成弹性体材料或者天然或合成树脂材料(特别是PU树脂材料)形成。
另外,通常应当提到的是,与面团支撑区域相比,侧向区域具有较低的硬度。例如,侧向区域的硬度可以在70和80邵氏A之间的范围内,而面团支撑区域可以具有例如至少95邵氏A的硬度。
如上所述,尽管面团支撑区域可以被构造成一层或多层,但是在所有实施方式中,面团输送元件的侧向区域通常被构造成(仅)一层。这特别地应理解为,与EP 3 066 928 A1中所述的输送带装置相比,面团输送元件不包括在其纵向侧缘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两层构造的面团输送带,其中侧向上层被配置为弯曲的并且经由与下层或中央区域的相应的(特别地线状的)连接而与纵向侧缘相距一距离。
面团输送元件可以在其背离面团支撑区域的表面的区域中至少部分地构造有驱动结构或者可以包括这样的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特别地为带齿的带状或带形驱动结构。通常将驱动结构设定成与将面团输送元件设定成输送运动的驱动装置协作。因此,在面团输送元件的背离面团支撑区域的表面附近 (也可以称为或被认为是面团输送元件的内侧),面团输送元件可以构造有诸如驱动带或传动带的动力传递元件的功能。驱动结构与相应的驱动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包括特别地面团输送元件侧的驱动结构(即例如在面团输送元件侧的驱动结构的各个驱动元件)与驱动装置的与驱动元件对应的驱动元件的机械联接(即,特别地机械接合)。面团输送元件侧的驱动结构与驱动装置(其通常是驱动马达或通常包括至少一个这样的马达)的相互作用能够使驱动力被传递到面团输送元件以将其设定在输送运动中。可以想到的是,由于驱动结构的几何构造性构造,在面团输送元件侧的驱动结构也可以对面团输送元件施加强化效果,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强化结构。当在截面中观察时,面团输送元件侧的驱动结构或驱动结构的各个驱动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 (特别地完全地)在至少面团支撑区域的宽度上延伸。
系统可以包括张紧装置,张紧装置特别地沿面团输送元件的纵向(机械地)张紧面团输送元件。相应的张紧装置被设定成产生特别地沿面团输送元件的纵向张紧面团输送元件的张力。相应的张紧装置可以包括作用在面团输送元件上的一个或多个张紧元件,用于特别地沿面团输送元件的纵向张紧面团输送元件。相应的张紧元件可以例如是张紧弹簧。
所提及的是,当在截面中观察时,用于形成包围能借助于面团输送元件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或将要借助于面团输送元件沿着输送区段被输送的面团的面团支撑区域的至少一个侧向区域可以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侧向地(特别地U状或U形地)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可移动(即,特别地可枢转)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上。
系统可以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被配置成将至少一个侧向区域支撑和 /或稳定在上述第二位置或第二枢转位置。相应的支撑装置通常包括至少一个支撑体,至少一个支撑体包括在第二位置或第二枢转位置中支撑至少一个侧向区域的至少一个支撑体部。相应的支撑体通常被配置或形成为在面团输送元件的纵向上延伸。相应的支撑体可以被构造为例如支撑柱。支撑装置可以包括特别地平行配置和对准的多个相应的支撑柱。相应的支撑体还可以被构造为例如支撑楔;因此,当在截面中观察时,相应的支撑体至少部分地可以是楔状或楔形的。通常地,相应的支撑装置(即至少一个相应的支撑体)与各侧向区域相关联。
对于所有实施方式,相应的支撑体可以例如通过分段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或支撑体区段。就这一点而言,第一支撑体部可以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以第一角度取向支撑第一侧向区域部分,并且至少第二支撑体部可以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以第二角度对准支撑第二侧向区域部分。当在截面中观察时,第一侧向区域部分的第一角度对准可将第一侧向区域部分的角度对准限定在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在0°与90°之间的角度范围中。当在截面中观察时,第二侧向区域部分的第二角度对准可导致第二侧向区域部分相对于第一侧向区域部分在0°与90°的角度范围内成角度地对准。
因此,支撑体装置可以包括两个支撑体或支撑体部,两个支撑体或支撑体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相对于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上的面团配置和对准,或者可以相对于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上的面团不同地配置和对准。支撑体或支撑体部的对准可以通过单独的引导装置来实现,该引导装置将支撑体或支撑体部相对于第一或第二侧向区域部分移动到相应的配置或对准中。
因此,侧向区域还可以包括两个侧向区域部分,两个侧向区域部分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相对于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上的面团配置和对准,或者相对于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上的面团不同地配置和对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侧向区域部分可以特别地相对于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上的面团配置和对准成使得其侧向地包围或支撑面团,并且第二侧向区域部分可以特别地相对于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上的面团配置和对准成使得其至少部分地在上侧包围或支撑面团。如所解释的,面团在底边上的支撑由面团支撑区域提供。
因此,两个侧向区域部分可以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或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上的面团以不同的配置或对准独立地配置和对准。
以上说明可以例如通过使用面团或面团块的示例来解释,该面团或面团块的截面(基本上)为矩形,并且以一个长边(底边)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上。第一侧向区域部分侧向地(即,在矩形面团或面团块的短边区域中)支撑面团,第二侧向区域部分在上边(即,在面团或面团块的露出的长边(上边)支撑面团或面团块。
独立于用于一个或多个支撑体的相应的引导装置,该系统可以包括被设定为用于沿着输送区段引导(特别地用于横向引导)面团输送元件的引导装置。相应的引导装置可以包括特别地槽形的凹陷的接收区域,用于接收面团支撑区域,特别地利用精确地配合接收面团支撑区域。相应的引导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至少一个侧向区域的至少一个支撑区域,该支撑区域特别地相对于接收区域(即,特别地相对于接收区域的基部)升高地配置。相应的引导装置可以具有U状或U形的截面几何形状。
这导致以下事实:当在截面中观察时,面团输送元件(也独立于相应的引导装置的存在)可以具有阶梯状几何形状。当在截面中观察时,面团输送元件的阶梯状几何形状可以由与面团支撑区域相比厚度或壁厚减小的至少一个侧向区域以及其在面团支撑区域上的配置或形成而产生;当在截面中观察时,在面团支撑区域为(基本上)矩形的情况下,至少一个侧向区域通常配置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的短边的上部的区域中。这同样适用于面团支撑区域的其它几何形状。
除了所述的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相应系统的面团输送元件。与系统有关的所有说明(即,特别是关于面团输送元件的所有说明)同样适用于面团输送元件。
附图说明
借助于附图中的实施方式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的系统的剖面线II-II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的系统的剖面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系统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系统的俯视图;和
图6-图12分别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面团输送元件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沿着输送区段3输送面团2的系统1 的原理图,输送区段3由还指示面团输送方向的箭头指示。借助于也可以被称为或被认为是面团输送系统的系统1,可以沿着输送区段3输送连续或不连续生产的面团部分或面团块。
系统1可以形成用于处理面团2的上级设备(未示出)的一部分或与用于处理面团2的上级设备相关联。
系统1包括限定输送区段3的长形的面团输送元件4。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面团输送元件4被构造成在相对于水平基准面成角度倾斜的多个区段中延伸;面团输送元件4因此具有第一面团输送元件部4a和第二面团输送元件部4b,第一面团输送元件部4a相对于水平基准面成角度倾斜地延伸,第二面团输送元件部4b配置在第一面团输送元件部4a的下游并且相对于水平基准面平行延伸。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原则上面团输送元件4也可以相对于水平基准面完全成角度或平行地延伸。
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面团输送元件4示例性地由形成输送带并因此作为面团输送带的带状或带形面团输送元件体构造。然而,还可以想到,面团输送元件4由形成输送链的链状或链形面团输送元件体构造。
从图1还可以看出,面团输送元件4被配置或形成为绕着多个辊状或辊形偏转体5旋转。因此,系统1包括多个辊状或辊形偏转体5,面团输送元件4被配置或形成为绕着偏转体5旋转。偏转体5可以被配置或形成在系统1的特别是框架状或框架形的支撑结构(未示出)上。
面团输送元件4包括面团支撑区域6以及两个侧向区域8,面团支撑区域6 形成用于能够借助于系统1被输送或将要借助于系统1被输送的面团2的支撑表面7,侧向区域8在面团输送元件4的纵向上沿着面团支撑区域6侧向延伸。当在截面中观察时,面团支撑区域6形成面团输送元件4的中央区域(即中间区域)。
侧向区域8被配置或形成在面团输送元件4上,在面团输送元件4的纵向上沿着面团支撑区域6侧向地延伸。侧向区域8可以在面团支撑区域6的相应的纵向侧缘处以形状配合、力配合和/或材料配合的方式连接至面团支撑区域 6;第一侧向区域8被配置或形成在面团输送元件6上,在面团输送元件4的纵向上沿着面团支撑区域6的第一纵向侧缘侧向延伸,即,被配置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在面团输送元件4的纵向上沿着面团支撑区域6的第一纵向侧缘侧向延伸,即,连接到面团支撑区域6的第一纵向侧缘,并且第二侧向区域8被配置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在面团输送元件4的纵向上沿着面团支撑区域6的第二纵向侧缘侧向延伸,即连接到面团支撑区域6的第二纵向侧缘。
侧向区域8均以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6可移动(即,如图2和图3中的双箭头9所示,可枢转地移动)的方式配置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侧向区域 8因此可以移动到不同的枢转位置,因而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6可以有不同的对准。
借助于侧向区域8相对于面团支撑区段6的相应的枢转运动,当在截面中观察时,可以侧向地(即特别地U状或U形地)形成面团支撑区域10(特别地参照图3),面团支撑区域10包围能够借助于面团输送元件4沿着输送区段3 被输送或将要借助于面团输送元件4沿着输送区段3被输送的面团2。因此,侧向区域8被配置或形成为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6可枢转,特别地用于形成相应的面团支撑区域10。
具体地,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侧向区域8分别在图2和图3中的虚线所示的第一枢转位置和图3所示的第二枢转位置之间对准,其中在第一枢转位置中,当在截面中观察时,侧向区域8被配置成或对准成(基本上)平行于面团支撑区域6,特别地使得当在截面中观察时,产生面团输送元件4的 (基本上)均匀平坦的表面,在第二枢转位置中,当在截面中观察时,侧向区域8被配置成或对准成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6成角度(特别地成直角),特别地使得形成当在截面中观察时至少部分地侧向地(特别地以U状或U形方式)包围面团2的面团形成区域10,反之亦然。从图2可以看出,侧向区域8 也可以枢转到位于第一枢转位置和第二枢转位置之间的中间枢转位置。
可以例如通过侧向区域8到面团支撑区域6的铰链状或铰链形连接来实现侧向区域8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的配置或构造。侧向区域8可以例如通过铰链或铰链状元件11连接到面团支撑区域6。在侧向区域8到面团支撑区域6的材料锁定连接(其可以产生在,例如在侧向区域8和面团支撑区域6的一件式构造的情况下)的情况下,相应的铰链元件11可以例如由膜铰链形成或包括这种铰链。
图1和图3还示出了支撑系统12,支撑系统12适于在第二枢转位置中支撑和/或稳定侧向区域8。支撑装置12包括平行地配置或形成并在面团输送元件4 的纵向上延伸的多个支撑体13,各支撑体13均包括在第二枢转位置中支撑相应的侧向区域8的支撑体部14。在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撑体13均被构造为支撑柱。
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是也可以想到以支撑楔的形式设置支撑体13。
如提及的,面团输送元件4限定具有限定的总长度L的输送区段3。
基于图4和图5,可以看出,输送区段3具有多个输送区段部分3.1至3.3,这些区段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并将在以下分别说明。
输送区段3包括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中,可以将要沿着输送区段3输送的面团2放置或存放在面团输送元件4上或输送区段 3上。另外,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中,将分离剂29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4。显然,分离剂29的施加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配置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 3.1的其中面团2放置或存放在面团输送元件4上的区域(参照输送区段子部分 3.1.1)的上游的区域(参照输送区段子部分3.1.1)中进行。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可以被称为或被视为进料或面团存放区段。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在长度方面的尺寸可以被确定为使得在面团2实际存放之前第一输送区段部分允许广泛地施加分离剂29 (即,特别地可以在面团输送元件4的整个宽度上完全施加分离剂29)。
在配置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下游的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中,面团2 的截面几何形状可以改变。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可以被指定为或视为是面团成形区段。由于已经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中执行了分离剂29的施加,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中输送的面团2已经存放在广泛地或完全地设置有分离剂 29的面团输送元件4上。面团2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中的成形可以通过相对于面团输送元件4的面团支撑区域6可移动地配置或形成的面团输送元件4的侧向区域8的角度对准(特别地直角对准)来实现(参照图3)。面团成形导致面团2(在很大程度上)为矩形截面几何形状。
图4和图5示出,面团2可以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已经至少部分地形成包围面团2的面团成形区域10(特别地U状或U形)的区域中存放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上。因此,面团2被存放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面团输送元件4已经具有与其原始截面几何形状相比变化了截面几何形状的区域中。面团输送元件4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中的截面几何形状的这种变化与相应 (特别是U形或U状的面团成形区域10(“杯形”))的前述形成有关。面团2 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至少部分形成包围面团2的面团成形区域10附近的存放对面团输送和面团成形具有积极影响;这特别地由于面团2(这特别地适用于特别易流动的或柔软的面团2)不具有侧向流动的可能性的事实而导致。
在配置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的下游的第三输送区段部分3.3中,可以将截面几何形状已经改变的面团2沿转移区域30的方向输送,面团2在转移区域30中可以被转移到可以被配置或被配置在系统1的下游的面团处理装置 (即,例如转移到另一面团形成装置)。第三输送区段部分3.3可以被指定为或被视为排出或转移区域。
如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所例示的,各所述输送区段部分3.1可以进而包括至少两个3.3输送区段子部分,可能是具有相应的输送区段部分3.1至3.3的上级功能的子功能的不同的输送区段子部分。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被分成两个输送区段子部分3.1.1、3.1.2,其中在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3.1.1中,将分离剂29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 4,在第二输送区段子部分3.1.2中,存放面团2。因此,在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3.1.1附近,配置有(第一)分离剂施加装置31,分离剂29(即例如面粉) 可以经由第一分离剂施加装置31被施加到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3.1.1,并且在第二输送区段子部分3.1.2附近,与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3.1相关联的面团存放装置33(特别地呈星形辊分配装置形式的面团分配装置)适于将面团2(特别地限定的面团部分)连续或不连续地存放到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3.1或第二输送区段子部分3.1.2上。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面团存放装置33相对于输送区段3或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配置,使得面团2能够存放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或第二输送区段子部分3.1.2上。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3.1.1与第一面团输送元件部4a相关,第二输送区段子部分3.1.2与第一面团输送元件部4b相关。然而,这不是绝对必要的。
为了能够将分离剂29广泛地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4,特别是在将面团2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4上之前,特别地在长度方面确定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尺寸。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部区段部分3.1的示例性长度L1大于输送区段3的总长度L的50%。
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这种显著延伸的构造确保了在将面团2实际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4上之前将分离剂29广泛地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4的可能性,这对面团2的输送和成形具有积极影响。在将面团2实际放置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上之前,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可以完全地设置有分离剂29。特别地,在面团2实际存放在面团输送区段部分4上之前,可以在面团输送区段部分4 的整个宽度上广泛地施加分离剂29,使得可以存放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 的第二输送区段子部分3.1.2中的面团输送区段部分4上的面团2能够已经存放在广泛地或完全地设置有分离剂29的面团输送区段部分4上。因此,分离剂29可以被施加成使得分离剂29(尽可能地)完全包围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 4上的面团2,至少在与面团输送元件4可能接触的领域的区域中完全包围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4上的面团2。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特定长度尺寸造成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具有比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和/或第三输送区段部分3.3 大的长度L1。
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的长度L1和第三输送区段部分3.3的长度L2可以例如一起小于输送区段3的总长度L的50%。因此,从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的长度L1和第三输送区段部分3.3的长度L2的和得出的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和第三输送区段部分3.3的总长度可以小于输送区段3的总长度L的50%。
该实施方式示出了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和第三输送区段部分3.3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然而,原则上也可以想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和第三输送区段部分3.3具有不同的长度L2、L3。
如上所述,系统1包括与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相关联的第一分离剂施加装置31,第一分离剂施加装置31适于将分离剂29施加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 或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3.1.1上。第一分离剂施加装置31相对于输送区段3或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3.1配置,使得分离剂29能够施加到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 3.1.1。
当在截面中观察时,第一分离剂施加装置31特别地被设定成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整个宽度上或在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附近的面团输送元件4 的整个宽度上施加分离剂29。以这种方式,确保了在将面团2实际放置在面团输送元件4上之前将分离剂29广泛地或完全地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4上的可能性。
系统1还包括与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相关联的第二分离剂施加装置32,第二分离剂施加装置32被配置成将分离剂29施加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特别地施加到沿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输送的面团2的露出区域,或施加到与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相关联的面团成形装置35。第二分离剂施加装置32可以确保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中总是存在足量的分离剂29,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 3.2中,如上所述,发生了面团2的截面几何形状的相应变化或面团2的成形。
当在截面中观察时,(第二)分离剂施加装置32适于将分离剂29施加在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的整个宽度上,特别地施加在沿着第二输送区段部分 3.2输送的面团2的露出区域的整个宽度上,或者施加在与面团成形装置35相关联的辊或辊形面团成形装置34的整个宽度上。以这种方式,确保了在面团 2的截面几何形状改变期间或面团2的成形期间将分离剂29广泛地或完全地施加到面团输送元件4或施加到面团2的可能性。
借助于第一分离剂施加装置31和/或第二分离剂施加装置32的分离剂29 的施加可以取决于分离剂29的类型而执行,即特别地取决于分离剂29的聚集状态的类型来执行(例如通过吹、滴、投或倒等来执行)。因此,第一分离剂施加装置31和/或第二分离剂施加装置32可以被构造为例如吹、滴、投或倒装置。
系统1还包括与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相关联并且包括例如呈面团成形辊或面团成形筒形式的至少一个面团成形元件34的前述的面团成形装置35。面团成形装置35被配置成在面团2上施加由箭头F指示的竖直作用力,以使面团 2以限定的方式(很大程度地)变形。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或促进面团2的前述的截面几何形状的改变或面团2的成形。由于分离剂29经由第一分离剂施加装置31和/或第二分离剂施加装置32的所述的广泛施加,还防止了或至少显著减少了面团2粘附到面团成形元件34的可能性。
图6-图12均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面团输送元件4的原理图。
在图6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面团输送元件4在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6中具有抗弯曲材料特性,面团输送元件4在侧向区域8附近或侧向区域8中具有可弹性延伸材料特性。因此,面团输送元件4具有局部不同的机械性能因而具有局部不同的材料特性,这是因为面团输送元件4被构造成在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6中是抗弯曲的或硬的,并且在侧向区域附近或侧向区域8中是可弹性延伸的或柔软的。这样,提供了特别是在面团输送和面团成形方面改善的面团输送元件4,因而提供了改善的系统1,这是因为在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6中,面团输送元件4具有期望的弯曲或横向刚性因而具有通常刚性的或硬的材料特性,并且在侧向区域 8附近或侧向区域8中,面团输送元件4具有期望的可弹性延伸性因而具有通常柔软的材料特性。在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6中以及在侧向区域8附近或侧向区域8中的不同机械性能或不同材料特性的这种有针对性的组合对面团输送和面团成形具有积极影响。
在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或在面团支撑区域6中的抗弯曲材料特性首先是适当的,这是因为,当侧向区域8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6移动或枢转时,相当大的力可以作用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在面团支撑区域6不具有相应抗弯曲的情况下这会导致面团支撑区域6的偏转。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 6中的抗弯曲材料特性还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在面团输送和面团成形期间,相当大的力(即特别地弯曲或压缩力)可以作用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该力会被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的面团输送元件4的抗弯曲材料特性吸收。因此,面团2可以被存放、输送和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的机械稳定构造的面团输送元件4上,这能够实现可复制的几何定义的面团成形。由于局部抗弯曲构造,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的面团输送元件4的偏转的可能性不存在或被大大地减小。抗弯曲构造未被选择为没有高到面团输送元件5的偏转在偏转体5处不再可能的程度。
因此,在侧向区域8中或侧向区域8中的可弹性延伸材料特性是有利的,这是因为,相当大的力(即特别是拉伸力或拉力)在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6 的相应的运动(即特别是相应的枢转运动)期间可以作用在侧向区域8上,该力可以被面团输送元件4的侧向区域8附近的可弹性延伸材料特性吸收。因此,由于可弹性延伸材料特性,由侧向区域8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6的运动引起的侧向区域8的延伸是可能的,而不会产生损坏面团输送元件4的风险。可弹性延伸材料特性还可以允许侧向区域8从延伸状态到较少或不延伸状态的弹性恢复特性,延伸状态通常随着侧向区域8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6的相应运动而发生。
在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6中以及在侧向区域8附近或侧向区域8中的不同的材料特性可以例如通过用于形成面团支撑区域6和侧向区域8的不同的材料或材料结构(即不同的材料配对或材料结构配对)来实现。因此,抗弯曲或硬材料或者抗弯曲或硬材料结构可以用在面团支撑区域6中或面团支撑区域6中,并且可弹性延伸或柔软材料或者可弹性延伸或柔软材料结构可以用在侧向区域8附近或侧向区域8中。
替代地或附加地,还可以想到的是,例如通过结构性措施来产生局部不同的机械性能因而产生局部不同的材料特性。在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6中,例如可以增大相应的材料或相应的材料结构的厚度或壁厚和/ 或相应的材料或相应的材料结构可以设置有诸如肋的加强元件。在侧向区域 8附近或在侧向区域8中,例如可以减小相应的材料或相应的材料结构的厚度或壁厚和/或相应的材料或相应的材料结构可以设置有诸如凹部的弱化元件。这也特别地适用于使用(化学上)相似或相同的材料在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以及侧向区域8附近构造面团输送元件4。
如结合图6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更详细解释的,面团输送元件4在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或在面团支撑区域6中至少部分地(特别是完全地)由用于弯曲地或横向地强化面团支撑区域6的抗弯曲强化结构16构造,或者包括至少一个这样的强化结构。
在图6的立体图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强化结构16由抗弯曲材料或抗弯曲材料结构形成。例如,可将抗弯曲塑料材料视为抗弯曲材料。特别地,可以想到可能设置有诸如玻璃纤维的加强纤维的抗弯曲的热固性或热塑性材料。抗弯曲材料结构例如是产生抗弯曲的材料的配置和/或对准或由这种材料形成的部件。可以想到的是,相应部件的例如网格状或肋状的配置或对准。
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强化结构16具体地由抗弯曲支撑体36形成,其中形成侧向区域8的可弹性延伸材料37或形成侧向区域8的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附接到支撑体36和/或附接在支撑体36上。可弹性延伸材料37或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可以例如作为邻近支撑体36的侧区域元件附接到支撑体36。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可弹性延伸材料37或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作为靠在支撑体36上的支撑元件38附接到支撑体36和/或附接在支撑体36上。可弹性延伸材料37或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横跨支撑体36的表面或上侧。显然地,可弹性延伸材料37或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形成面团支撑区域6。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撑体36的抗弯曲,面团输送元件4在面团支撑区域6附近或面团支撑区域6中也具有抗弯曲。如虚线所示,可以例如以列状或堆状配置设置多个支撑体36。
从图6可以看出,当在截面中观察时,支撑体36可以具有矩形几何形状。支撑体36的尺寸通常确定为其最大宽度对应于面团支撑区域6的宽度。
在所有情况下,可弹性延伸材料37或可弹性延伸材料结构可以例如以形状配合、力配合和/或材料配合的方式附接到支撑体36和/或附接在支撑体36 上。特别地,考虑诸如粘接或熔接的材料锁定附接方法。
为了解决面团支撑区域6中的面团输送元件4的机械稳定性不足(即,特别是抗弯曲或横向刚性不足)的问题,图7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面团输送元件4至少部分地(至少在面团支撑区域6中)设置有强化结构16,强化结构16包括用于对至少面团支撑区域6进行弯曲或横向强化的至少一个强化元件17。强化结构16赋予面团输送元件4(即,特别是面团支撑区域6)足够高的机械稳定性(即,特别是足够高的抗弯曲或横向刚性),使得利用该面团输送元件4,面团2的限定成形成为可能,这对于随后的面团处理过程可能是必要的或至少是方便的。例如,从图3可以看出,面团2由此可以被赋予限定的(很大程度上的)矩形截面几何形状,这是因为面团支撑区域6由于强化结构16而不会倾斜下垂,特别地当侧向区域8枢转时,也是如此。因此,由于面团支撑区域6的强化,确保了面团2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的平坦支撑。
由于面团支撑区域6的强化,可以进一步减小为了保持面团输送元件4平坦而作用在面团输送元件4上的任何(机械)张力,这是因为面团输送元件4 本质上已经是机械稳定的(即特别地坚硬的),到了不需要(附加地)施加的张力或仅需要(相当大地)减小程度的(附加地)施加的张力来保持面团支撑区域6或面团输送元件4平坦的程度。这适用于具有强化结构16的所有实施方式。
由强化结构16引起的至少在面团支撑区域6中的面团输送元件4的(附加的)机械稳定或强化可以进一步对面团输送元件4的输送特性产生积极影响。这也适用于具有强化结构16的所有实施方式。
参照图7至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通过示例说明相应的强化结构16的不同实施方式。
在图7中的立体图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强化结构16包括多个强化元件17,在面团输送元件4中的面团支撑区域6中配置或形成有均呈杆状或柱状强化体18的形式的强化元件17(即特别地使面团支撑区域6强化的张紧体或张紧杆)。各个强化体18均可被配置或形成为在纵向上延伸,如图7所示。因此,强化结构16包括相应的强化体18的至少二维配置。也可以想到相应的强化体 18的三维配置。因此,强化体18可以配置或形成在沿一个或多个空间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平面中。强化体18的配置被选择为使得由于强化体18的配置和/或对准而产生强化效果。
相应的强化体18的刚性可以超过其余的面团输送元件4的刚性或超过形成其余的面团输送元件4的基材的刚性。因此,与面团输送元件4相比,强化体18可以由更硬的材料(即,例如相对较硬的塑料或金属)形成。然而,这不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如上所述,多个相应的强化体18的配置也可以产生强化效果。
在图8中的立体图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强化结构16包括呈织物状加强纤维配置19的形式的强化元件17,其配置或者形成在面团输送元件4中的面团支撑区域6中。加强纤维配置19包括多根加强纤维(即,例如碳纤维和/或玻璃纤维和/或金属纤维或金属线)的有序或无序的织物状的二维或三维配置。加强纤维的织物状配置可以是例如针织的、编织的、缠结的或钩编的;因此,加强纤维配置19可以是例如针织的、编织的、缠结的或钩编的织物。由于加强纤维的配置和/或对准,通常选择加强纤维的织物状配置来提供强化效果。因此,加强纤维配置19或加强纤维可以配置或形成在沿一个或多个空间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平面中。
加强纤维配置19或加强纤维的刚性可以超过其余的面团输送元件4的刚性或超过形成其余的面团输送元件4的基材的刚性。因此,与面团输送元件相比,加强纤维配置19或加强纤维可以由或可以不由更硬的材料(即,例如相对较硬的塑料或金属)形成。然而,这不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前述的强化效果也可以由多个相应的加强纤维或加强纤维配置19的配置来产生。
在图9中的立体图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加强结构16包括配置或附接在面团输送元件4的背离面团支撑区域6的表面区域中的加强元件17,加强元件17 呈平坦的加强基部20的形式,加强基部20由刚性材料(即,例如刚性塑料或金属)或刚性材料结构(即,例如刚性塑料或金属结构)制成。当然,如虚线所示,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加强基部20的配置。多个加强基部20的相应配置可以被选择为使得由于加强基部20的配置和/或对准而产生(附加的)强化效果。这可以应用于例如加强基部20的堆状或堆形配置。因此,加强基部20可以被配置或构造在沿一个或多个空间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平面中。加强基部20的数量和配置可以局部改变,使得可以以针对性的方式产生局部不同的刚性。
加强基部20的刚性可以超过其余的面团输送元件4的刚性或超过形成其余的面团输送元件4的基材的刚性。因此,与面团输送元件4相比,加强基部 20可以由更硬的材料形成。然而,这不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如上所述,强化效果也可以由多个相应的加强基部20的配置产生。也可以想到的是,与面团输送元件4相比,由于加强基部20具有较大的厚度,所以具有增大的刚性。
图10以立体图示出了面团输送元件4的另一实施方式。基于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看出系统1可以包括引导装置22,引导装置22被设定为用于沿着输送区段3引导(特别地横向引导)面团输送元件4。具有U状或U形截面几何形状的引导装置22包括槽状或槽形的凹陷的接收区域23以及相应的支撑区域24,接收区域23用于接收(特别地精确装配)面团输送元件4的面团支撑区域6,支撑区域24被配置成特别地高于接收区域23(即,特别地高于接收区域23的基部),用于支撑面团输送元件4的侧向区域8。
这导致以下事实:当在截面中观察时,面团输送元件4(还与相应的引导装置的存在无关)可以具有阶梯状几何形状。当在截面中观察时,面团输送元件4的阶梯状几何形状可以由与面团支撑区域6相比侧向区域8的厚度或壁厚减小以及侧向区域8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的配置或形成而产生;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在截面中观察时,在面团支撑区域6(在很大程度上)为矩形的情况下,侧向区域8可以配置或形成在面团支撑区域6的短边的上部区域中。
图11以侧视图示出了面团输送元件4的另一实施方式。基于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明显的是,面团输送元件4可以在其背离面团支撑区域6的表面的区域中构造有驱动结构25(特别是带齿的带状或带齿的带形的驱动结构25)。驱动结构25适于与将面团输送元件4设定为输送运动的驱动系统26协作。由此,面团输送元件4可以在其背离面团支撑区域6的表面的区域中被构造有诸如驱动或传动带的动力传递元件的功能,其中该表面也可以被指定为或被认为是面团输送元件4的内侧。如图11示例性地示出的,驱动结构25与相应的驱动装置26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包括面团输送元件侧的驱动结构25(即例如面团输送元件侧的驱动结构25的各个齿状或齿形驱动元件27)与驱动装置26 的与驱动元件27对应的驱动元件28(这些驱动元件在图11中示例性地在对应的偏转体5上示出)的机械联接(即,特别地机械接合)。位于面团输送元件侧的驱动结构25与包括驱动马达的驱动装置26的相互作用使得可以将驱动力传递给面团输送元件4,该驱动力使面团输送元件4进入输送运动。可以想到的是,位于面团输送元件侧的驱动结构25也可以由于其几何形状构造而在面团输送元件4上施加强化效果,因此可以被认为是强化结构16。
图12以截面图示出了面团输送元件4的另一实施方式。基于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回到结合图1至图3已经提到的支撑装置12,明显的是,相应的支撑体13可以例如通过分段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或支撑体区段13a、13b。因此,相对于面团输送元件4的相应的侧向区域8,第一支撑体部13a可以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6以第一角度对准支撑第一侧向区域部分8a,并且至少第二支撑体部13b可以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6以第二角度对准支撑第二侧向区域部分 8b。当在截面中观察时,第一侧向区域部分8a的第一角度对准的条件可以是第一侧向区域部分8a的角度对准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6在0°至90°之间的角度范围内。当在截面中观察时,第二侧向区域部分8b的第二角度对准的条件可以是第二侧向区域部分8b的角度对准相对于第一侧向区域部分8a在0°至90°之间的角度范围内。
因此,支撑体装置12可以包括两个支撑体13或支撑体部13a、13b,其可以相对于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的面团2不同地配置和对准。支撑体13或支撑体部13a、13b的对准可由分离的引导装置(未示出)执行,该引导装置使支撑体13或支撑体部13a、13b相对于相应的第一侧向区域部分8a或第二侧向区域部分8b移动到相应的配置或对准中。
因此,侧向区域8也可以包括两个侧向区域部分8a、8b,侧向区域部分 8a、8b可以相对于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的面团2不同地配置和对准。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的面团2,相应的第一侧向区域部分8a可以特别地被配置和对准成使得第一侧向区域部分8a侧向地包围或支撑面团2,并且相对于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的面团2,相应的第二侧向区域部分8b可以特别地被配置和对准成使得第二侧向区域部分8b在上侧至少部分地包围或支撑面团2。面团支撑区域6提供面团2在下侧的支撑。
因此,两个侧向区域部分8a、8b可以相对于面团支撑区域6或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的面团2以不同的配置或对准独立地配置和对准。
如图12所示,基于在截面中观察的以一个长边(下侧)放置在面团支撑区域6上的(很大程度的)矩形的面团2或面团块,可以通过示例解释上述说明。第一侧向区域部分8a分别侧向地(即,在(很大程度的)矩形面团2或面团块的短边区域中)支撑面团2,第二侧向区域部分8b在上边(即,在面团2或面团块的露出的纵向边(上边)的区域中)支撑面团2或面团块。
对于所有实施方式,系统1可以包括张紧装置(未示出),该张紧装置特别地沿面团输送元件4的纵向(机械地)张紧面团输送元件4。相应的张紧装置被配置为用于产生特别地沿面团输送元件4的纵向张紧面团输送元件4的张力。相应的张紧装置可以包括作用在面团输送元件4上用于张紧面团输送元件4的一个或多个张紧元件。例如,相应的张紧元件可以是张紧弹簧。
对于所有实施方式,适用的是,面团输送元件4至少在其包括面团支撑区域6的表面的附近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地是可弯曲的(即,特别地,面团输送元件4的包括面团支撑区域6的表面与不包括面团支撑区域6的表面相比被构造有更大的弯曲性和柔软度)。因此,至少在面团支撑区域6中,面团输送元件4可以被构造有不同的弯曲性能或软硬程度。
在所有实施方式中,面团输送元件4可以由例如天然或合成弹性体材料或者天然或合成树脂材料(特别是PU树脂材料)形成。
与面团支撑区域6相比,侧向区域8可以具有较低的硬度。例如,侧向区域8可以具有在70至80邵氏A之间的范围内的硬度,而面团支撑区域6的硬度为至少95邵氏A。
所有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与其它实施方式组合或相互组合。因此,一个实施方式的单个、多个或全部特征可以与至少一个另一实施方式的单个、多个或全部特征组合。

Claims (20)

1.一种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其包括:限定具有限定的总长度(L)的输送区段(3)的至少一个面团输送元件(4),
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区段(3)包括:
-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在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中,能沿着所述输送区段(3)输送的面团(2)能够被放置在所述面团输送元件(4)上,
-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其配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下游,在所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中,能沿着所述输送区段(3)输送或被沿着所述输送区段(3)输送的所述面团(2)的截面几何形状能够改变,
-第三输送区段部分(3.3),其配置在所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的下游,在所述第三输送区段部分(3.3)中,具有改变的截面几何形状的能输送或被输送的面团(2)能够被朝向转移区域(30)输送,在所述转移区域中,所述能输送或被输送的面团(2)能够被转移到能够配置或被配置在所述系统(1)的下游的面团处理系统,
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分离剂施加装置(31),所述至少一个分离剂施加装置(31)与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相关联,当在截面中观察时,所述至少一个分离剂施加装置(31)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整个宽度上或在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附近的所述面团输送元件(4)的整个宽度上施加分离剂(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团(2)能够在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如下区域中被放置在或存放在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上,在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该区域中,至少部分地形成包围所述面团(2)的面团成形区域(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指定给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至少一个面团分配装置(3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长度为所述输送区段(3)的总长度(L)的至少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 和所述第三输送区段部分(3.3)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输送区段(3)的总长度(L)的5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面团成形装置(35),所述面团成形装置(35)与所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相关联,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面团成形元件(2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分离剂施加装置(32),所述分离剂施加装置(32)与所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相关联,适于将分离剂(29)施加到所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并且/或者将分离剂(29)施加到与所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相关联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面团成形元件(34)的面团成形装置(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在截面中观察时,所述分离剂施加装置(32)适于将所述分离剂(29)施加在所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的整个宽度上和/或所述面团成形元件(34)的整个宽度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具有至少两个不同地对准的输送区段子部分(3.1.1、3.1.2),其中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3.1.1)相对于配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区段子部分(3.1.1)的下游的至少一个第二输送区段子部分(3.1.2)成角度倾斜地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团成形区域(10)以U形的方式包围所述面团(2)。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面团分配装置(33)是如下的面团分配装置,该面团分配装置(33)适于连续地或不连续地将面团(2)存放到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面团分配装置适于连续地或不连续地将限定的面团部分存放到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上。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长度大于所述输送区段(3)的总长度(L)的33%。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长度为所述输送区段(3)的总长度(L)的至少50%。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区段部分(3.1)的长度大于所述输送区段(3)的总长度(L)的60%。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团成形元件(24)呈面团成形辊或面团成形筒的形式。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剂施加装置(32)适于将分离剂施加到沿着所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输送的面团(2)的露出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面团成形元件(34)呈面团成形辊或面团成形筒的形式。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剂施加装置(32)适于将所述分离剂(29)施加在沿着所述第二输送区段部分(3.2)输送的所述面团(2)的露出区域的整个宽度上。
20.一种处理面团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1)。
CN201990001015.6U 2018-07-13 2019-06-11 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和处理面团的设备 Active CN21631516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17004.1 2018-07-13
DE102018117004.1A DE102018117004B4 (de) 2018-07-13 2018-07-13 Einrichtung zur Förderung von Teig entlang einer Förderstrecke
PCT/EP2019/065259 WO2020011466A1 (de) 2018-07-13 2019-06-11 Einrichtung zur förderung von teig entlang einer förderstreck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15169U true CN216315169U (zh) 2022-04-19

Family

ID=66912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90001015.6U Active CN216315169U (zh) 2018-07-13 2019-06-11 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和处理面团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07337A1 (zh)
EP (1) EP3820291A1 (zh)
CN (1) CN216315169U (zh)
DE (1) DE102018117004B4 (zh)
WO (1) WO20200114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08141A1 (de) * 2021-03-31 2022-10-06 Fritsch Bakery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Teigportionier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66508B2 (en) * 1982-10-06 1987-10-22 Milonas, J. Dough filled products
FR2649591B1 (fr) * 1989-07-11 1992-04-30 Balpe Michel Machine destinee a la fabrication de produits alimentaires comportant un tube ou un pli de pate et une farce disposee a l'interieur dudit tube ou pli
JP2896503B2 (ja) * 1996-12-12 1999-05-31 株式会社コバード 有芯食品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装置
JP3694278B2 (ja) * 2002-06-07 2005-09-14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連続した棒状食品の成形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コンベアベルト
DE102015003051B4 (de) 2015-03-11 2019-06-19 Fritsch Gmbh Bäckereimaschinenanlage zum Fördern von Tei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17004A1 (de) 2020-01-16
EP3820291A1 (de) 2021-05-19
WO2020011466A1 (de) 2020-01-16
US20210307337A1 (en) 2021-10-07
DE102018117004B4 (de) 2022-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75642B2 (en) Variable spaced conveyor belt with clinched rod ends
US11167445B2 (en) Feeding device for a press
JP3853033B2 (ja) 卵等の実質上円形または楕円形物品の自動分配装置
CN216315169U (zh) 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和处理面团的设备
US20100116627A1 (en) Movement device on an endless belt of adaptable path
CN216219819U (zh) 沿着输送区段输送面团的系统、元件和设备
WO2009038807A1 (en) Flat wire conveyor belt system
CN102470388B (zh) 宽图案喷嘴
CN102862796A (zh) 用于平整在输送带上设置的批量散状物料的修整辊装置
CN112272514A (zh) 具有纵向肋的传送带
US20090057102A1 (en) Vacuum belt conveyor
CN1132762C (zh) 集料架式输送机
NZ500290A (en) Device for aligning and depositing elongate particles such as wood chips, wood fibres transversely to a continuously moving support surface
JP6004316B2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物体を運搬するための移載装置及び移載方法
JP6805148B2 (ja) 成形された底側表面を有するコンベヤベルトモジュール
CN115335207A (zh) 细丝供给器
JPH0243050A (ja) フィラメントを載置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1025699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flexible tube from a material web
JP5539197B2 (ja) エラストマーをシースに塗布する方法、パッド印刷装置及び保護シース
CN210682663U (zh) 一种包膜输送装置
JP3560091B2 (ja) ベルトコンベア用スクレーパ装置
CN108750764B (zh) 定位传送机构
JPS5928433A (ja) 練り込み生地片形成機械
JP4534471B2 (ja) パーツフィーダ
JP2005112618A (ja) 棒状物品の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