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2889U - 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12889U
CN216312889U CN202122717139.6U CN202122717139U CN216312889U CN 216312889 U CN216312889 U CN 216312889U CN 202122717139 U CN202122717139 U CN 202122717139U CN 216312889 U CN216312889 U CN 216312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base
groove
driver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171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重玻
舒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ate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at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ate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at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171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12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12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12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一组滑轴,滑轴上通过直线轴承依次套设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底座上安装有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第一滑块上设置有定位杆,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滑块上且位于第一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挡板,第二滑块上设置有转角下压夹紧气缸,底座上设置有托举块,底座内设置有第三驱动器,托举块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凹槽,底座上且位于托举块处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上开设有第三凹槽,定位杆、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均为同轴心方向布置,底座上设置有主机。因此自动化作业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并有效提高组装精度,减少返修率,提高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机一般由电机定子组件和电机转子组件构成,电机转子组件包括主轴,转子贴心和绕组。现有电机的组装一般是先将电机转子组件放置在治具上,然后再将电机定子组件手动插设到插设到电机转子组件上,最后使用压力机将电机定子组件和电机转子组件相互压合组装,因此采用人工半自动化组装效率较低,并且组装精度也较低,进而使得电机组装的返修率较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组滑轴,所述滑轴上通过直线轴承依次套设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推动杆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推动杆与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定位杆,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电机定子组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上且位于第一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用于压紧电机定子组件的转角下压夹紧气缸,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托举块,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托举块上升、下降的第三驱动器,所述托举块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定位电机转子组件的第二凹槽,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托举块处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用于定位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的第三凹槽,所述定位杆、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均为同轴心方向布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系统有序工作的主机。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且位于定位块处设置有第四驱动器,所述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三凹槽连通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插设有可活动的定位轴,所述第四驱动器的推动杆与定位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内面嵌入有磁铁。
优选地,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开设有与定位杆同轴心布置的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和第四驱动器为气缸或电缸。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按钮和急停开关,所述按钮和急停开均与主机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托举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直线光轴,所述直线光轴通过直线轴承插设安装于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整体呈半圆形,所述第二凹槽整体呈“V”形,第三凹槽整体呈“U”形,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底呈半圆形,且与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且位于第二滑块相对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缓冲阻尼器。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方的外围安装有防护罩。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第二滑块上设置有转角下压夹紧气缸,底座上设置有可上升、下降托举块,实际操作时,人工只需要分别将电机定子组件和电机转子组件分别放置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然后按下气动按钮,设备就可自动组装作业,然后取下组装好的成品,全过程主机控制系统有序工作,因此自动化作业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并且由于定位杆、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均为同轴心方向布置,所以在自动组装时,可以有效提高电机定子组件和电机转子组件的组装精度,减少返修率,提高产品质量,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中:
1、底座;2、主机;3、滑轴;4、直线轴承;5、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第一驱动器;8、第二驱动器;9、定位杆;10、第一凹槽;11、挡板;12、转角下压夹紧气缸;13、托举块;14、第三驱动器;15、磁铁;16、第二凹槽;17、定位块;18、第三凹槽;20、第四驱动器;21、定位孔;22、定位轴;23、定位槽;24、按钮;25、急停开关;26、直线光轴;27、缓冲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一组滑轴3,滑轴3上通过直线轴承4依次套设安装有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6,底座1上安装有第一驱动器7和第二驱动器8,第一驱动器7的推动杆与第一滑块5连接,第二驱动器8的推动杆与第二滑块6连接,第一滑块5上设置有定位杆9,第二滑块6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电机定子组件的第一凹槽10,第二滑块6上且位于第一凹槽10的槽口处设置有挡板11,第二滑块6上设置有用于压紧电机定子组件的转角下压夹紧气缸12,底座1上设置有托举块13,底座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托举块13上升、下降的第三驱动器14,托举块13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定位电机转子组件的第二凹槽16,底座1上且位于托举块13处设置有定位块17,定位块17上开设有用于定位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的第三凹槽18,定位杆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6和第三凹槽18均为同轴心方向布置,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系统有序工作的主机2。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底座1上且位于定位块17处设置有第四驱动器20,定位块17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三凹槽18连通的定位孔21,定位孔21内插设有可活动的定位轴22,第四驱动器20的推动杆与定位轴22连接。因此当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同步插设于第三凹槽18内时,第四驱动器20推动定位轴22将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牢牢固定于第三凹槽18内。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二凹槽16的槽内面嵌入有磁铁15。利用磁铁15的设置可以使得将电机转子组件第二凹槽16内时,电机转子组件可以被磁铁15稳定吸附于第二凹槽16内,并定位,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定位杆9的一端开设有与定位杆9同轴心布置的定位槽23。利用定位槽23的设置方便定位杆9在顶触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时,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插设于定位槽23,进而使得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稳固径向定位,有效防止防止电机转子组件在固定时掉落。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器7、第二驱动器8、第三驱动器14和第四驱动器20为气缸或电缸。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底座1上设置有若干个按钮24和急停开关25,按钮24和急停开均与主机2电性连接。利用急停开关25的设置方便紧急情况关闭设备电源。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托举块1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直线光轴26,直线光轴26通过直线轴承4插设安装于底座1上。利用直线光轴26的设置可以使得托举块13在上升、下降的导向过程更为稳定。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一凹槽10整体呈半圆形,第二凹槽16整体呈“V”形,第三凹槽18整体呈“U”形,第三凹槽18的槽底呈半圆形,且与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底座1上且位于第二滑块6相对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缓冲阻尼器27。利用缓冲阻尼器27的设置,可以第二滑块6移动后撞击在缓冲阻尼器27上,进而有效减少设备运行当中发生的有害振动,提高设备组装精度。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底座1上方的外围安装有防护罩(图中未示出)。利用防护罩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设备内运动部件对操作工人的机械伤害,而且还可以防止灰尘,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实际工作时,先将电机定子组件放置于第一凹槽10内定位,电机定子组件的端面与挡板11的端面贴合,其次将电机转子组件放置于第二凹槽16内定位,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同步插设于第三凹槽18内,电机转子组件的端面与定位块17的侧面贴合,然后定位杆9水平移动并顶紧于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的端面,此时电机转子组件被轴向固定于定位块17与定位杆9之间,同时托举块13下降,使得电机转子组件径向悬空,最后第四驱动器20推动定位轴22将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牢牢固定于第三凹槽18内,以及转角下压夹紧气缸12将电机定子组件压紧,同时第二滑块6上的水平移动并带动电机定子组件压合于电机转子组件上,完成组装。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二滑块6上设置有转角下压夹紧气缸12,底座1上设置有可上升、下降托举块13,实际操作时,人工只需要分别将电机定子组件和电机转子组件分别放置到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6内,然后按下气动按钮24,设备就可自动组装作业,然后取下组装好的成品,全过程主机2控制系统有序工作,因此自动化作业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并且由于定位杆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6和第三凹槽18均为同轴心方向布置,所以在自动组装时,可以有效提高电机定子组件和电机转子组件的组装精度,减少返修率,提高产品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组滑轴,所述滑轴上通过直线轴承依次套设安装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推动杆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推动杆与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定位杆,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电机定子组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块上且位于第一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用于压紧电机定子组件的转角下压夹紧气缸,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托举块,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托举块上升、下降的第三驱动器,所述托举块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定位电机转子组件的第二凹槽,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托举块处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用于定位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的第三凹槽,所述定位杆、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均为同轴心方向布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系统有序工作的主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定位块处设置有第四驱动器,所述定位块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三凹槽连通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插设有可活动的定位轴,所述第四驱动器的推动杆与定位轴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内面嵌入有磁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开设有与定位杆同轴心布置的定位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和第四驱动器为气缸或电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按钮和急停开关,所述按钮和急停开均与主机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直线光轴,所述直线光轴通过直线轴承插设安装于底座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整体呈半圆形,所述第二凹槽整体呈“V”形,第三凹槽整体呈“U”形,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底呈半圆形,且与电机转子组件的主轴的直径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第二滑块相对位置设置有若干个缓冲阻尼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方的外围安装有防护罩。
CN202122717139.6U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 Active CN216312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7139.6U CN216312889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7139.6U CN216312889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12889U true CN216312889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18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17139.6U Active CN216312889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12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3746B (zh) 一种电路板自定位柔性钻孔装置
CN105729247A (zh) 具有柔性物料传输功能的立式加工中心机床及其使用方法
CN108705277B (zh) 汽车变速箱用驻车凸轮环自动压装装置
CN214264598U (zh) 一种用于电机端盖加工的压合装置
CN105014354B (zh) 一种磁环机壳全自动组装设备
CN114178819A (zh) 永磁同步电机用定转子伺服压装设备
CN216312889U (zh) 一种运用于电机整机组合的装置
CN112276185A (zh) 一种轴套内壁油槽加工装置
CN112548486B (zh) 用于定子转子热套装置中的压装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US20080041243A1 (en) Linear motor mounted press machine and press working method
CN203579015U (zh) 一种镭雕装置
CN214014079U (zh) 电摩轴装配机
CN114799237A (zh) 一种电主轴及数控机床
CN214350635U (zh) 用于定子转子热套装置中的压装机构
CN215316380U (zh) 电机铁芯焊接装置
CN205629434U (zh) 电机机壳立式镗铣设备
CN218591619U (zh) 一种电磁阀平衡减震器壳体加工设备
CN220754595U (zh) 一种电机转子自动压轴承的生产设备
CN216503320U (zh) 滑轮内芯铆接装置
CN211990605U (zh) Isg转子磁钢保护罩用铆接模具
CN111730315A (zh) 一种深井泵线圈压入外壳的自动压力机装置
CN220775598U (zh) 一种电机线圈的装配装置
CN220145397U (zh) 一种具有防护效果的加工机床
CN113232093B (zh) 一种卡盘式多刀模冲头、冲裁机及其冲裁方法
CN219747097U (zh) 一种新型数控多轴钻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