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0495U - 灯光设备 - Google Patents

灯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10495U
CN216310495U CN202123062381.0U CN202123062381U CN216310495U CN 216310495 U CN216310495 U CN 216310495U CN 202123062381 U CN202123062381 U CN 202123062381U CN 216310495 U CN216310495 U CN 216310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assembly
circuit board
f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623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学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623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10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10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10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灯光设备,包括:外壳体、光源系统、第一散热组件、第二散热组件和电路板,所述外壳体内部形成安装腔;所述光源系统、所述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和所述电路板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光源系统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前端,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后端;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一侧与所述光源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连接;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灯光设备,通过第一散热组件与电路板之间的配合,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电路板的散热,使灯光设备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灯光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光设备。
背景技术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影视、视频、广告拍摄中往往需要专业的灯光设备给拍摄对象进行打光。随着拍摄场景的加大,提高了对灯光设备的功率要求。因此,光源的数量和功率也相应增大,随之也使得驱动板或者控制板等电路板数量增多或体积增大。然而,电路板的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容易造成工作时的温度加快上升。由于光源和电路板等部件对工作温度要求较高(超过温度限定值容易损坏),因此需要其进行良好的散热。
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灯光设备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光设备,通过第一散热组件与电路板之间的配合,可以有效改善对电路板的散热,使灯光设备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光设备,包括:外壳体、光源系统、第一散热组件、第二散热组件和电路板,所述外壳体内部形成安装腔;所述光源系统、所述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和所述电路板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光源系统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前端,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后端;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一侧与所述光源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连接;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热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基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在所述散热基板的一侧,所述散热基板上背离电路板(500)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鳍片,多个所述第一鳍片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鳍片的下部朝向所述散热基板的方向凹陷形成容置槽;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鳍片的高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以使所述容置槽靠近所述散热基板的槽面由上至下倾斜设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安装板,所述散热安装板与所述散热基板连接,所述散热安装板朝向所述散热基板的一侧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中设有第一风扇安装槽,所述第一风扇设于所述第一风扇安装槽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安装板对应所述凸起部背离所述散热基板的一侧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散热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对应所述第一风扇的位置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盖板散热孔。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组件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鳍片和导热管,每一所述第二鳍片的平面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平行,所述导热管与所述光源系统热连接且多个所述导热管穿设多个所述第二鳍片;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处于所述第二散热件的下方。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设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之间,所述防护件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热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形成密封容纳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包括:前壳体、上壳体、下壳体和后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前端与所述前壳体连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后端均与所述后壳体连接;所述前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后壳体所处平面与所述下壳体所处平面相互倾斜设置,所述散热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后壳体,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散热基板非平行设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三散热孔,所述第三散热孔对应于所述第二风扇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孔对应于所述第一鳍片设置,所述第二散热孔对应设于所述第二鳍片设置,所述盖板散热孔、所述第一鳍片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孔连通以形成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三散热孔、所述第二鳍片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散热孔连通以形成第二散热通道。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散热孔面积,所述第三散热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盖板散热孔面积,所述第一散热孔与第二散热孔之间设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为实心且对应于所述防护件设置。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三散热孔,所述第三散热孔对应于所述第二风扇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安装腔内的光源系统与第二散热组件连接,可以有效的对光源系统进行散热,使光源系统即使处于大功率的工作时,也可以有效的散热降温。进一步地,将电路板与第一散热组件之间进行连接,可以有效的对电路板进行导热,有效的防止电路板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工作造成损坏。通过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的配合,有效的保证了具有其的灯光设备可以长时间稳定工作,并且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同时,有效降低灯光设备的内部器件因过热而造成的损坏,提升了灯光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光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光设备的剖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光设备的第一散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基板和第一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光设备的第一散热组件、防护件、散热基板和第一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安装板、第一风扇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光设备的连接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盖支架与后壳体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盖支架与后壳体和上壳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Figure BDA0003395409490000041
Figure BDA00033954094900000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光设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灯光设备1000,包括外壳体100、光源系统200、第一散热组件300、第二散热组件400和电路板500,外壳体100内部形成安装腔105。外壳体100内部形成的安装腔105可以为其他结构或者部件提供安装空间,并对其他的结构或者部件提供稳定的外部防护,防止其他结构或部件裸露于外部被损坏,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防尘效果。如图1所示,灯光设备1000还包括支架800,支架800设于外壳体100的底部,对灯光设备1000进行支撑,从而为灯光设备1000整体提供稳定的支撑。
如图1所示,外壳体100包括前壳体101、上壳体102、下壳体103和后壳体104。其中,上壳体102和下壳体103的前端与前壳体101连接,上壳体102和下壳体103的后端均与后壳体104连接。这样,前壳体101、上壳体102、下壳体103和后壳体104可以使外壳体100内部形成一个安装腔105。
如图2所示,光源系统200、第一散热组件300、第二散热组件400和电路板500均设于安装腔105内,由此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外壳体100的内部安装腔105可以有效的对内部的光源系统200、第一散热组件300、第二散热组件400和电路板500提供稳定的保护。其中,光源系统200可以提供稳定光照,而第一散热组件300和第二散热组件400可以对光源系统200和电路板500进行降温散热。
具体地,如图2所示,光源系统200设置在安装腔105的前端,而电路板500和第一散热组件300设置在安装腔105的后端,这样,将电路板500远离光源系统200设置,可以避免光源系统和电路板的热量集中。同时,第二散热组件400的一侧与光源系统200热连接,有效的对光源系统200进行散热降温,保证即使光源系统200为大功率光源,仍然可以稳定的长时间工作。而第二散热组件400的另一侧与第一散热组件300热连接,可以有效的和第一散热组件300之间配合,实现辅助散热的效果,提升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灯光设备1000的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热连接表示两者之间能够传递热量,例如两者之间可以是直接的物理接触进行热传递,当然也可以通过导热层例如导热板/片或者导热脂等间接的物理接触进行热传递。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电路板500设于第一散热组件300和第二散热组件400之间,且与第一散热组件300热连接。通过将电路板500与第一散热组件300之间热连接,可以有效的通过第一散热组件300对电路板500进行散热,即及时的将电路板500产生的热量到导出,有效防止电路板500长时间在高温状态下工作导致损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灯光设备1000,通过将安装腔105内的光源系统200与第二散热组件400连接,可以有效的对光源系统200进行散热,使光源系统200即使处于大功率的工作时,也可以有效的散热降温。进一步地,将电路板500与第一散热组件300连接,可以有效的对电路板500进行散热,有效的防止电路板500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工作造成损坏。通过第一散热组件300和第二散热组件400的配合,保证了具有其的灯光设备1000可以长时间稳定工作,并且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同时,有效防止灯光设备1000的内部器件因过热而造成的损坏,提升了灯光设备1000的使用寿命。
下面将对第一散热组件300进行具体说明。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散热组件300包括散热基板301和第一风扇303。其中,电路板500连接在散热基板301的一侧,如前文所说,通过将电路板500与第一散热组件300的接触可以有效的对电路板500进行散热降温,其中,电路板500与第一散热组件300连接的位置即为散热基板301。散热基板301可以为板状结构,通过与电路板500之间处于平面接触,可以最大面积的与电路板500接触,并提升散热的速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路板500与散热基板301之间的连接还可以是通过导热片20例如可以是石墨烯、铜等金属或合金、导热硅胶和导热硅脂等材料制成连接,也就是说,电路板500与散热基板301之间设有一层导热片20,由此可以使导热效果更好,更加便于将电路板500处的热量传导出。
在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500与散热基板301之间的连接还可以是通过导热硅脂直接连接,由此也可以提升对电路板500的导热效果,提升对电路板500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散热基板301上背离电路板500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鳍片302。其中,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鳍片302间隔设置,可以使多个第一鳍片302之间的间隔空间与外部空气接触,实现与温度较低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从而提升第一散热组件300的散热效果。
并且,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鳍片302的下部朝向散热基板301的方向凹陷从而形成了容置槽304。结合图4所示,第一风扇303可以容纳在容置槽304内,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灯光设备1000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还可以在第一鳍片302将电路板500的热量导出后,通过第一风扇303对第一鳍片302散热,以保证第一散热组件300长时间稳定散热效果。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风扇303可以为第一风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形成容置槽304的多个第一鳍片302的高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这样使得容置槽304靠近散热基板301的槽面也由上至下倾斜。由此可以在第一鳍片302对电路板500散热后,通过第一风扇303的散热动力,将热量由下向上,沿着容置槽304的倾斜槽面将热量吹送至上部的第一鳍片302,再进一步由第一鳍片302将热量送出灯光设备1000。其中上下方向为如图1和图5所示的灯光设备1000的上下方向。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上文中所说的槽面为如图5和图6中所示,在将第一基板301中部设有的多个第一鳍片302的高度进行减小后,处于第一基板301的中部的多个第一鳍片302的高度小于周围的第一鳍片302的高度。并且,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处于第一基板301中部的多个第一鳍片302由于与周围的多个第一鳍片302之间存在高度差,从而形成了一个容置槽304。
由此可以理解,容置槽304的槽面,即为多个高度进行减小后的第一鳍片302的外边缘形成的一个面,并且该面为倾斜面,即沿着第一基板301的上下方向高度逐渐减小。
如图4和图8所示,第一散热组件300还包括散热安装板305。其中,散热安装板305可以与散热基板301连接,而第一风扇303可以安装在散热安装板305上。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可以是,在散热安装板305朝向散热基板301的一侧设置凸起部306,并在凸起部306中开设第一风扇安装槽307,第一风扇303设于第一风扇安装槽307内。散热安装板305固定至散热基板301,凸起部306可以置于上述的容置槽304内,即,将第一风扇303置于容置槽304内可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且便于气流的流通。
进一步地,如图4和8所示,散热安装板305上对应所述凸起部306背离散热基板301的一侧设有盖板308,所述盖板308与所述散热安装板305可拆卸连接。由此可以了解,第一风扇303设于散热安装板305的凸起部306上的第一风扇安装槽307内,并且在散热安装板305上与凸起部306相反的方向设有盖板308,盖板308通过与散热安装板305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第一风扇303的拆装,在需要对第一风扇303进行更换的时候,可以将盖板308拆卸后,快速的将第一风扇303拆卸下来。而盖板308与散热安装板305安装后,可以有效的将第一风扇303限制于第一风扇安装槽307内,防止第一风扇303由散热安装板305上脱落或滑脱。
如图8所示,在盖板308上间隔开设多个盖板散热孔309,可以实现气流的流通,也就是可以实现热交换,即第一风扇303可以将外部的流动的温度较低的气流引导,从盖板散热孔309上进入第一散热组件300内部,从而实现与第一鳍片302上的热气流的换热,辅助第一鳍片302的散热,保证第一鳍片302的散热效果。
结合图3和图12所示,上壳体102上设有第一散热孔1021和第二散热孔1022,所述下壳体103设有第三散热孔1031,所述第三散热孔1031对应于所述第二风扇402设置。
并且,第一散热孔1021的位置对应于第一鳍片302的位置,所述第二散热孔1022对应设于所述第二鳍片403设置。即,第一散热孔1021可以在第一鳍片302的上方位置,由此在第一风扇303对第一鳍片302进行散热的时候,可以将外部的空气通过盖板散热孔309吸进第一散热组件300内部,并且温度较低的外部空气经过多个第一鳍片302之间的间隔位置后,实现与第一鳍片302之间的热交换,最终通过第一散热孔1021流通到灯光设备1000的外部。
结合参见图12所示,第二散热孔1022的位置对应设于第二鳍片403的位置。由此在第二风扇402对第二鳍片403进行散热的时候,可以将外部的空气吸进第二散热组件400内部,并且温度较低的外部空气经过第二鳍片403之间的间隔位置后,实现与第二鳍片403之间的热交换,最终通过第二散热孔1022流通到灯光设备1000的外部。
如图2所示,下壳体103设有第三散热孔1031,第三散热孔1031对应于第二风扇402设置。具体地,通过在下壳体103上设有第三散热孔1031,可以使第二风扇402将外部空气通过第三散热孔1031吸入安装腔105内部,实现与散热件401的热交换。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后壳体104所处平面与所述下壳体103所处平面相互倾斜设置,由此可以使由后壳体进入的雨水等液体,可以通过倾斜设置的后壳体104的引导,导向下壳体103上,进而使雨水等液体由第二散热组件400流出。同时,所述散热安装板305设置在所述后壳体104,所述第一风扇303与所述散热基板301非平行设置。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第一风扇303与散热基板301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从而可以使第一风扇303吹出的风向斜上方流动。
所述盖板散热孔309、所述第一鳍片302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孔1021连通以形成第一散热通道70,所述第三散热孔1031、所述第二鳍片403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散热孔1022连通以形成第二散热通道80。
第一散热通道70可以使第一风扇303对第一鳍片302进行散热风由第一散热孔1021吹出,并且外部空气可以通过盖板散热孔309进入第一通道内部。相应的,第二散热通道80可以使第二风扇402对第二鳍片403散热产生的风由第二散热孔1022吹出,同时可以使外部空气由第三散热孔1031进入第二通道80内部实现空气交换。
下面将对第二散热组件400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散热组件400包括散热件401和第二风扇402。其中,第二散热件40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鳍片403和导热管404,每一所述第二鳍片403的平面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平行,所述导热管404与所述光源系统200热连接且多个所述导热管404穿设多个所述第二鳍片403,从而可以使多个第二鳍片403之间的间隔空间与外部空气接触,实现与温度较低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从而提升第二散热组件400的散热效果。
如图2所示,第二风扇402位于安装腔105内并处于第二散热件401的下方。由此可以了解的是,在散热件401对光源系统200进行散热后,第二风扇402可以通过由下向上的推动空气的流通,实现对第二鳍片403的降温散热,保证了散热件401的散热效果。
如图6所示,散热件401上还可以设有穿设于多组第二鳍片403之间的导热管404,通过设置多个导热管404,可以更进一步的提升散热件401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6所示,多个导热管404在沿着第二鳍片403的高度,即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如图6所示,多个导热管404中,部分导热管404环绕于第二鳍片403的外周设置,且由偏向于多个第二鳍片403上靠近光源系统200一侧的方向穿设以将多个第二鳍片403之间连接,从而提升散热效果。多个导热管404中,部分导热管404环绕于第二鳍片403的外周设置,且由偏向于多个第二鳍片403上靠近第一散热组件300的位置穿设,将多个第二鳍片403之间连接,从而提升散热效果。
下面将对安装腔105内的防护件600件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2-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灯光设备1000还包括防护件600,其中,防护件600设于第一散热组件300和第二散热组件400之间。防护件600与第一散热组件300热连接,由图7所示,防护件600为一个盖状结构,其内部具有容置槽604。由此在防护件600与第一散热组件300之间连接后,可以通过防护件600内部的容置槽604与第一散热组件300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容纳腔。电路板500可以设于容纳腔内,从而,有效的防止外部的水等液体物质进入灯光设备1000内部后,直接与电路板500接触,即防护件600对电路板500起到防水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说的热连接可以为热接触等。例如两个部件之间相互面接触而可以进行热传导,例如两块基板之间相互面接触或者存在至少部分面接触,当然两个接触面之间还可设有导热硅脂等提升热传导效率。
具体地,如图7所示,防护件600由三部分组成,即防护基板601、第一翻边602和第二翻边603。可以理解的是,防护基板601为基础结构,第一翻边602沿防护基板601的外周设置,以与防护基板601配合形成容置槽604,即防护基板601为一个平板结构,而第一翻边602为一个环绕防护基板601的外周形成的翻边,由此形成容置槽604。
第二翻边603由第一翻边602背离容置槽604延伸,即第二翻边603由第一翻边602上向着远离容置槽604的方向延伸出,从而形成一个环绕的平面,结合图4所示,由此可以与第一散热组件300的散热基板301之间进行面与面之间的连接,将防护件600固定至散热基板30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翻边602间隔设有至少一个胶塞槽605,在胶塞槽605内,可以使灯光设备1000的内部电子器件的连接导线穿过,并且在导线穿过后,可以在胶塞槽605处卡接胶塞,将胶塞槽605密封,防止水等液体物质由胶塞槽605的孔隙进入防护件600内部,浸湿电路板500。
进一步地,结合参见图4所示,在防护件600和散热基板301之间,可以设有防水泡棉10,当防护件600与散热基板301的连接处,可以设有一圈防水泡棉10密封。防水泡棉10为一个与防护件600的外边缘尺寸相同的矩形圈结构,电路板500即处于该矩形圈内,而防水泡棉10可以在防护件600与散热基板301连接后,将防水泡棉10夹紧于两者之间,从而可以使防水泡棉10与散热基板301的连接处的缝隙密封,电路板500处于防水泡棉10的内部中空位置,由此,进一步的提升防护件600的防水性能,对电路板500的防水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散热孔1022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散热孔1021面积,所述第三散热孔1031的面积大于所述盖板散热孔309面积。
具体地,由于第二散热组件400的尺寸要大于第一散热组件300的尺寸,因此,第二散热孔1022的尺寸设置为大于第一散热孔1021的尺寸,可以实现更多的气体交换,满足对更大尺寸的第二散热组件400的散热效果。
同理,为了实现更多的热量交换,以满足对第二散热组件400的散热效果,第三散热孔1031的尺寸大于盖板散热孔309的面积。
如图12所示,第一散热孔1021与第二散热孔1022之间设有过渡区1023,过渡区1023为实心且对应于防护件600设置以空间隔绝所述第一散热通道70和所述第二散热通道80。即,在第一散热孔1021与第二散热孔1022之间设置实心结构的过渡区1023,并且该实心结构的位置与防护件600的位置对应。从而可以了解,在雨水等液体物质通过第一散热孔1021进入灯光设备1000后,通过过渡区1023的引导会进入第一散热组件300的第一鳍片302或第一风扇303等结构上,相反,由于过渡区1023遮挡了防护件600和电路板500,雨水不会与电路板500接触。因此,可以对电路板500起到防水的效果。并且过渡区1023为实心板,可以将第一散热孔1021和第二散热孔1022隔断开,形成两个引流通道,即使雨水等液体物质分别通过第一散热孔1021和第二散热孔1022进入灯光设备1000内部。从而使雨水等液体物质分别与第一散热组件300的第一鳍片302接触,或与第二散热组件400的第二鳍片403接触,进一步提升散热降温的效果。
相应的,雨水等液体经过第二散热孔1022进入灯光设备1000内部时,仅仅可以通过第二散热孔1022的位置直接进入安装腔105内的散热件401和第二风扇402上,通过第三散热孔1031可以将水排出,降低水汇集存在外壳体100的内部,当然从另一角度理解,水进入还可以帮助散热件401和第二风扇402降温,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壳体102朝向散热件401的方向设有第一挡板40、第二挡板50和第三挡板60,如图6所示,在散热件401上对应第一挡板40的位置具有凹陷处4021,可以使第一挡板40与凹陷处4021配合,稳定散热件401的位置。
如图3所示,第二挡板50处于第二鳍片403和防护件600之间位置,第三挡板60对应第一鳍片302的位置。由此,当液体物质,例如雨水等进入灯光设备1000时,过渡区1023可防止水直接落在防护件600上。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当雨水由上壳体102的第一散热孔1021进入灯光设备1000后,雨水会由于第三挡板60的遮挡,防止雨水流向防护件600的位置,而是使雨水经过第一鳍片302的区域,进而可以对第一鳍片302进行散热。当雨水由上壳体102的第二散热孔1022靠近第一散热组件300的位置进入后,会由于第二挡板50的遮挡,防止雨水直接与防护件600接触,有效的避免防护件600受到过多雨水的冲击,会直接与第二鳍片403接触,进而可以对第二鳍片403进行散热。当雨水由上壳体102的第二散热孔1022靠近光源系统200的位置进入后,会由于第一挡板40的遮挡,防止雨水直接与光源系统200接触,而是将雨水导流,使雨水与第二鳍片403接触,进而可以对第二鳍片403进行散热,有效减少水进入光源系统200和电路板500的风险。
下面将对灯光设备1000内部的其他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6所示,在一些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散热件401上设有第一固定板4011和第二固定板4012。第一固定板4011处于散热件401的下方位置,具体而言,第一固定板4011处于第二鳍片403的下方位置,即第二鳍片403与第二风扇402之间的位置。第二固定板4012处于第二鳍片403与防护件600之间的位置,从而将第二鳍片403与防护件600之间的位置隔开。
具体地,第一固定板4011将散热件401与下壳体103连接,第二固定板4012将散热件401与散热基板301连接,可以保证散热件401的位置稳定,不会发生偏移。
如图9所示,在一些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下壳体103的内壁面,设有朝向安装腔105内部的第三固定板4013,例如,在下壳体103的两侧壁都设有第三固定板4013。在上文所说的第一固定板4011、第二固定板4012和第三固定板4013上,均设有多个固定孔,第一固定板4011可通过螺丝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到第三固定板4013上,散热基板301可以通过固定柱例如铜柱等固定到第二固定板4012上,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将散热基板301、电路板500、防护件600等固定到散热件401上,即如图6所示,散热件401再固定到外壳体100上。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件401朝向前壳体101的一侧的周向同样也可以设有固定板,从而可以将散热件401和前壳体101实现稳定固定。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些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风扇303倾斜设置可以把风导向上壳体102,为了使得灯光设备10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后壳体104也对应第一风扇303设置,换言之,后壳体104为了配合倾斜设置的第一风扇303,也可以为倾斜设置。
如图11所示,在一些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后壳体104内部朝向安装腔105的方向可以设有多个插接柱1041,上壳体102内部可以设有延伸出的第一连接臂1024,第一连接臂1024和后壳体104的插接柱1041均设有螺纹孔,由此可通过螺栓/螺丝等紧固件连接固定。
如图11所示,进一步地,上壳体102朝下壳体103延伸设有第二连接臂1025,第二连接臂1025上设有螺纹孔,下壳体103内设固定孔,可通过紧固件穿设第二固定臂和固定孔将上下壳体103固定。
如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灯光设备1000还包括后盖支架700,后盖支架700位于后壳体104和下壳体103之间,后盖支架70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安装腔105内部的两侧,即安装腔105内,后壳体104与下壳体103靠右侧之间的位置设置一个,后壳体104与下壳体103靠左侧之间设置一个,且同时固定连接到后壳体104和下壳体103。由此可以保证后壳体104与下壳体103之间的稳定连接。
如图10所示,在一些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后端支架700包括上固定部701、延伸部702、下固定部703以及侧固定部704。如图10可以看到,上固定部701为平板结构,延伸部702可以为一个连接杆,下固定部703也可以为一个平板结构,上固定部701与下固定部703之间通过延伸部702连接。侧固定板704为一个与下固定板703的侧边连接,并且侧向延伸的板。并且,侧固定板704与下固定板703之间并非处于同一平面,而是具有一定的夹角,从而可以使侧固定板704与外壳体100的内壁的侧面连接,由此通过后端支架700可以使后壳体104与下壳体103之间实现稳定的连接。
其中上固定部701靠近上壳体102设置,下固定部703靠近下壳体103设置,延伸部702连接上固定部701、下固定部703以及侧固定部704。侧固定部704靠近下壳体103的侧壁设置,上固定部701、下固定部703同时和后壳体104的插接柱1041固定连接,侧固定部704和下壳体103的内部固定。如图11所示,下壳体103的内壁还设有连接孔,侧固定部704通过紧固件固定于连接孔内。
可选地,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外壳体100内壁上,均可以设有加强筋30,从而可以提升外壳体100的整体刚度,防止外壳体100收到冲击发生形变和破坏,即确保外壳体100更加的牢固,对安装腔105内部的器件结构也提升了保护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灯光设备1000里,在散热件401可以为VC散热器模组即VaporChamber,也称均热板,是一个内壁具有微细结构的真空腔体,通常由铜制成,通过采用真空设计,导热更加迅速,因此可以在VC散热器模组后面安装几根铜螺柱。此外,也可以设计一款合适的PCB散热器,即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PCB散热器即作为安装PCB附件和为PCB元器件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的灯光设备1000的PCB附件可以通过覆铜工艺,把热量传导到PCB背面。背面用导热片20参见图4所示再传导到散热器上,因此可以提升整体的散热导热性能。
可以如图4所示,也就是说,把导热片20贴在散热基板301上,再把PCB模组贴在导热片20上,通过螺钉固定在散热基板301上。散热基板301的表面的PCB模组的四周一圈贴防水泡棉10,然后把防护件600装在散热基板301上并压紧防水泡棉10,安装的同时,把各种电子器件连接所用的连接线从防护件600上的从胶塞槽605参见图6所示穿出来,然后把胶塞卡在防护件600的缺口位置。然后用螺钉把防护件600固定在散热基板301上。再把PCB散热器模组用螺钉固定在大的VC散热器尾部铜柱上,接着整理固定走线。该结构,可以对更大的灯光设备1000,以及小空间的防水和散热提供了解决方案。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灯光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灯光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100)、光源系统(200)、第一散热组件(300)、第二散热组件(400)和电路板(500),所述外壳体(100)内部形成安装腔(105),所述光源系统(200)、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00)、所述第二散热组件(400)和所述电路板(500)均设于所述安装腔(105)内;
所述光源系统(20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05)的前端,所述电路板(500)和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0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05)的后端;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400)的一侧与所述光源系统(200)热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组件(400)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00)连接;
所述电路板(500)设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00)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400)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00)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光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00)包括:
散热基板(301),所述电路板(500)连接在所述散热基板(301)的一侧,所述散热基板(301)上背离电路板(500)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鳍片(302),多个所述第一鳍片(302)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鳍片(302)的下部朝向所述散热基板(301)的方向凹陷形成容置槽(304);
第一风扇(303),所述第一风扇(303)设于所述容置槽(30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灯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鳍片(302)的高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以使所述容置槽(304)靠近所述散热基板(301)的槽面由上至下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灯光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00)还包括:散热安装板(305),所述散热安装板(305)与所述散热基板(301)连接,所述散热安装板(305)朝向所述散热基板(301)的一侧设有凸起部(306),所述凸起部(306)中设有第一风扇安装槽(307),所述第一风扇(303)设于所述第一风扇安装槽(307)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灯光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安装板(305)对应所述凸起部(306)背离所述散热基板(301)的一侧设有盖板(308),所述盖板(308)与所述散热安装板(305)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308)对应所述第一风扇(303)的位置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盖板散热孔(30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灯光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第二散热组件(400)包括:
散热件(401),所述散热件(40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鳍片(403)和导热管(404),每一所述第二鳍片(403)的平面与所述光源的出光方向平行,所述导热管(404)与所述光源系统(200)热连接且多个所述导热管(404)穿设多个所述第二鳍片(403);
第二风扇(402),所述第二风扇(402)位于所述安装腔(105)内并处于所述第二散热件(401)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灯光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设备(1000)还包括:
防护件(600),所述防护件(600)设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00)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400)之间,所述防护件(600)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00)热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00)形成密封容纳腔,所述电路板(500)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灯光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0)包括:前壳体(101)、上壳体(102)、下壳体(103)和后壳体(104),所述上壳体(102)和所述下壳体(103)的前端与所述前壳体(101)连接,所述上壳体(102)和所述下壳体(103)的后端均与所述后壳体(104)连接;所述前壳体(101)、所述上壳体(102)、所述下壳体(103)和所述后壳体(104)形成所述安装腔(105),所述后壳体(104)所处平面与所述下壳体(103)所处平面相互倾斜设置,所述散热安装板(305)设置在所述后壳体(104),所述第一风扇(303)与所述散热基板(301)非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灯光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02)上设有第一散热孔(1021)和第二散热孔(1022),所述下壳体(103) 设有第三散热孔(1031),所述第三散热孔(1031)对应于所述第二风扇(402)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孔(1021)对应于所述第一鳍片(302)设置,所述第二散热孔(1022)对应设于所述第二鳍片(403)设置,所述盖板散热孔(309)、所述第一鳍片(302)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孔(1021)连通以形成第一散热通道,所述第三散热孔(1031)、所述第二鳍片(403)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散热孔(1022)连通以形成第二散热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灯光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孔(1022)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散热孔(1021)面积,所述第三散热孔(1031)的面积大于所述盖板散热孔(309)面积,所述第一散热孔(1021)与第二散热孔(1022)之间设有过渡区(1023),所述过渡区(1023)为实心且对应于所述防护件(600)设置以空间隔绝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通道。
CN202123062381.0U 2021-12-06 2021-12-06 灯光设备 Active CN216310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2381.0U CN216310495U (zh) 2021-12-06 2021-12-06 灯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2381.0U CN216310495U (zh) 2021-12-06 2021-12-06 灯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10495U true CN216310495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4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62381.0U Active CN216310495U (zh) 2021-12-06 2021-12-06 灯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10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9715B2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4265505B2 (ja) 電子機器の放熱構造
US20050150634A1 (en) System for cooling environmentally sealed enclosures
US8322404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at least two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wo sets of fins
JP2008103576A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US20050122682A1 (en) Electronics arrangement
US11175029B1 (en) Lamp
KR20230085082A (ko) 비디오 램프
CN113301784B (zh) 散热装置
CN216310495U (zh) 灯光设备
CN217849909U (zh) 散热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高防护驱动器
CN216595838U (zh) 一种灯光设备
JP4042520B2 (ja) 通信機器の実装構造とその放熱方法
CN215344761U (zh)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35956B (zh) 散热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11128745U (zh) 电机控制器
CN210133520U (zh) 一种塑封结构的线路板
CN210624740U (zh) 电器盒组件、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7088512U (zh) 一种可散热的相机模组
CN219676422U (zh) 航摄相机及无人机
CN216700741U (zh) 一种散热器
CN218041512U (zh) 一种智能夜视安防摄像机主板
CN219533742U (zh) 一种电源主板辅助散热器
CN211551196U (zh) 一种高散热性led模组
CN219205084U (zh) 电子设备用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