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0380U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10380U
CN216310380U CN202121855158.9U CN202121855158U CN216310380U CN 216310380 U CN216310380 U CN 216310380U CN 202121855158 U CN202121855158 U CN 202121855158U CN 216310380 U CN216310380 U CN 216310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imaging lens
shape
curv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551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Visionar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yo Visionar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yo Visionar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yo Visionary Opt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10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10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的低背的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从物侧朝向像面IM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以及第八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

Description

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CD传感器、C-MOS传感器等的在摄像元件上成像被摄体像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等便携信息设备自不必说,游戏机、家电产品、汽车等许多产品、设备与网络相连,在这些物体之间进行各种信息的共享。在IoT环境下,通过利用来自内置于物体的相机的图像信息,能够提供各种服务。通过网络传递的图像信息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对该相机要求小型化和高的分辨率。
为了得到分辨率高的清晰的图像,需要在内置于相机的摄像镜头中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由8个透镜构成的透镜结构由于构成摄像镜头的透镜的个数多,因而设计上的自由度高,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在专利文献1 中,公开了这种8个结构的摄像镜头。
专利文献1(中国特开11100763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具有第一透镜,具有正的折射率;第二透镜,具有负的折射率;第三透镜,具有正的折射率;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在该摄像镜头中,使第一透镜的光焦度在一定范围内比透镜系统整体的光焦度弱,并且将第三透镜的形状限定为由曲率半径所规定的特定的形状。另外,通过相对于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距离将第二透镜的厚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来实现摄像镜头对各像差的良好的校正。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摄像镜头,虽然是广角,但也能够比较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然而,摄像镜头所要求的分辨率正逐年变高,在考虑到对高分辨率的对应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透镜结构中,各像差的校正的程度并不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的小型的摄像镜头。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在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图像,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以及第八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中,在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的像面侧配置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由此,能够适当地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并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另外,由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并且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因此来实现摄像镜头的进一步的低背化。关于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用语,低背是指,光学总长即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与摄像元件的像面的对角长度的比(总长对角比)为小的值。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将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形成为具有拐点的非球面。通过将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形成为具有拐点的非球面,能够确保后焦距,能够良好地校正图像周边部的场曲以及畸变。根据第八透镜的这样的形状,能够将从摄像镜头出射的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像面的入射角度抑制在主光线角度(CRA:Chief Ray Angle)的范围内,并且能够良好地校正近轴以及周边的各像差。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近轴区凹面朝向像侧。通过第八透镜呈在近轴区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能够更进一步适当地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透镜”指具有光焦度的光学元件。因此,改变光的行进方向的棱镜、平板的滤光片等光学元件并不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透镜”中,可以将这些光学元件适当地配置在摄像镜头的前后、各透镜之间。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1) -3.0<f2/f3<-0.2
其中,
f2:第二透镜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1),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能够将像散、场曲和球面像差平衡良好地校正在优选范围内。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2) 1.0<f3/f<8.0
其中,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2),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场曲。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3) 1.0<f4/f3<35.0
其中,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3),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场曲。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4) 1.0<f34/f<6.0
其中,
f34: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合成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4),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场曲。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5) 0.5<|f4/f5|<15.0
其中,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5),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能够平衡良好地校正场曲、像散和彗差。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6) 0.5<f7/f8<15.0
其中,
f7:第七透镜的焦距,
f8:第八透镜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6),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能够良好地校正场曲和像散。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7) -15.0<f8/f1<-0.8
其中,
f1:第一透镜的焦距,
f8:第八透镜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7),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能够将像散、场曲和球面像差平衡良好地校正在优选范围内。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8) -15.0<f8/f<-0.8
其中,
f8:第八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通过满足条件式(8),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能够良好地校正场曲、像散和畸变。另外,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彗差。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9) -7.0<R3r/R5f<-0.4
其中,
R3r: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5f: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通过满足条件式(9),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能够良好地校正场曲和像散。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10) 0.4<D45/D34<4.0
其中,
D45: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D34: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通过满足条件式(10),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能够良好地校正场曲和像散。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11) 0.3<D34/T3<1.3
其中,
D34: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T3:第三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通过满足条件式(11),来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能够良好地校正场曲和像散。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通过满足条件式(12),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
(12) 35<νd3<85
其中,
νd3: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为了更好地校正色像差,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
(13) 35<νd6<85
其中,
νd6:第六透镜的色散系数。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为了更好地校正色像差,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4),
(14) 35<νd8<85
其中,
νd8:第八透镜的色散系数。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
(15) 0≤|νd7-νd8|/νd8<0.50
其中,
νd7:第七透镜的色散系数,
νd8:第八透镜的色散系数。
将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8个透镜中配置在靠近摄像元件的像面。
这些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均具有负的光焦度。如条件式(14)和条件式(15)所示,可以由低分散的材料形成这些2个透镜,因此能够更进一步良好地校正色像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中,为了适当地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的总长对角比,
0.5<TTL/(2×ih)<1.0
其中,
TTL: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ih:摄像元件的像面的最大像高。
另外,通常在摄像镜头和像面之间配置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保护玻璃等插入物的情况较多,但在本说明书中,关于这些插入物的光轴上的距离,使用空气换算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中,优选将从第1透镜至第8透镜的各透镜隔着空气间隔而排列。通过隔着空气间隔排列各透镜,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成为一枚接合透镜都不包含的镜头结构。在这样的镜头结构中,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构成摄像镜头的全部8枚透镜,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摄像镜头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中,优选将从第1透镜至第8透镜的各透镜的双面形成为非球面形状。通过将各透镜的双面形成为非球面形状,从透镜的光轴附近到周边部能够更好地修正各像差。尤其能够良好地修正透镜周边部的各像差。
在将视场角设为2ω时,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70°≤2ω。通过满足该条件式,实现摄像镜头的广角化,能够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和广角化。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上述那样使用曲率半径的符号来确定透镜的形状。曲率半径是正还是负依照普通的定义,即依照以下的定义:将光的前进方向设为正,在从透镜面看来曲率半径的中心位于像面侧的情况下将曲率半径设为正,在曲率半径中心位于物体侧的情况下将曲率半径设为负。因此,“曲率半径为正的物侧面”是指物侧面为凸面,“曲率半径为负的物侧面”是指物侧面为凹面。此外,“曲率半径为正的像侧面”是指像侧面为凹面,“曲率半径为负的像侧面”是指像侧面为凸面。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曲率半径是指近轴的曲率半径,有时不符合镜头截面图中的透镜的概形。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能够提供一种小型的摄像镜头,其具有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的高分辨率,并且特别适合于装入小型的摄像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数值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
图3是表示数值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
图5是表示数值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
图7是表示数值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
图9是表示数值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
图11是表示数值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
图13是表示数值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
图15是表示数值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像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3、图5、图7、图9、图11、图13和图15分别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至8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概要结构的截面图。任意一个数值实施例的基本镜头结构均相同,因此,在此参照数值实施例1 的截面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二透镜L2,具有负的光焦度;第三透镜 L3,具有正的光焦度;第四透镜L4,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具有负的光焦度;以及第八透镜L8,具有负的光焦度。第1透镜L1至第8透镜L8的各透镜隔着空气间隔排列。在第8透镜L8与摄像元件的像面IM之间配置滤光片IR。可以省略滤光片IR。此外,除非在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否则各透镜的光焦度是指近轴的光焦度。
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均为正的形状。第一透镜L1呈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第一透镜L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数值实施例1的形状。第一透镜L1的形状只要是第一透镜L1的光焦度为正的形状即可。作为第一透镜L1的形状,也可以是曲率半径r2为正的形状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为负的形状,即在近轴区双凸透镜的形状。另外,也可以是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均为负的形状,并且在近轴区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从摄像镜头的低背化的观点出发,优选曲率半径r2为正的形状。
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均为正的形状。第二透镜L2呈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第二透镜L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数值实施例1的形状,只要是第二透镜L2的光焦度为负的形状即可。作为第二透镜L2的形状,也可以是曲率半径r4为负的形状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为正的形状,并且在近轴区双凹透镜的形状,或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从摄像镜头的低背化的观点出发,优选曲率半径r4为正的形状。
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R3r) 均为正的形状。第三透镜L3呈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第三透镜L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数值实施例1的形状。第三透镜L3的形状只要是第三透镜L3的光焦度为正的形状即可。作为第三透镜L3的形状,也可以是在近轴区双凸透镜的形状,或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从摄像镜头的低背化的观点出发,优选曲率半径r6为正的形状。
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正的形状,以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为负的形状。第四透镜L4呈在近轴区双凸透镜的形状。第四透镜L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数值实施例1的形状。第四透镜L4的形状只要是第四透镜L4的光焦度为正的形状即可。数值实施例2和数值实施例6的第四透镜L4呈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另一方面,数值实施例3、数值实施例4和数值实施例8的第四透镜L4呈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
第五透镜L5具有正的光焦度。该第五透镜L5的光焦度并不限定于正。在数值实施例5至8的摄像镜头中,第五透镜L5的光焦度为负。
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R5f)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 均为负的形状。第五透镜L5呈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第五透镜L5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数值实施例1的形状。作为第五透镜L5 的形状,也可以是在近轴区双凹透镜的形状,在近轴区双凸透镜的形状,或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
第六透镜L6具有正的光焦度。该第六透镜L6的光焦度并不限定于正。在数值实施例3、数值实施例4和数值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中,第六透镜 L6的光焦度为负。
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3均为负的形状。第六透镜L6呈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第六透镜L6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数值实施例1的形状,只要是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即可。数值实施例4的第六透镜L6是在近轴区双凹透镜的形状例子。
第七透镜L7具有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4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5均为正的形状。第七透镜L7呈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第七透镜L7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数值实施例1的形状。第七透镜L7的形状只要是第七透镜L7的光焦度为负的形状即可。作为第七透镜L7的形状,也可以是在近轴区双凹透镜的形状,或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
第八透镜L8具有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6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7均为正的形状。第八透镜L8呈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的形状。
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的双面为设有拐点的非球面形状。在此,拐点是指曲线上曲率的符号变化的点,是指在透镜面上的曲线中弯曲的方向变化的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中,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 L8的双面分别具有极点的非球面形状。通过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所具有这样的形状,不只是轴上的色像差,还良好地校正轴外的倍率色像差,并且将从摄像镜头出射的光线向像面IM的入射角度适当地抑制在CRA的范围内。另外,根据要求的光学性能、摄像镜头的低背化的程度,也可以将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的透镜面中的除了第八透镜L8的像侧面之外的其他透镜面形成为无拐点的非球面。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1)至(15)。
(1) -3.0<f2/f3<-0.2
(2) 1.0<f3/f<8.0
(3) 1.0<f4/f3<35.0
(4) 1.0<f34/f<6.0
(5) 0.5<|f4/f5|<15.0
(6) 0.5<f7/f8<15.0
(7) -15.0<f8/f1<-0.8
(8) -15.0<f8/f<-0.8
(9) -7.0<R3r/R5f<-0.4
(10) 0.4<D45/D34<4.0
(11) 0.3<D34/T3<1.3
(12) 35<νd3<85
(13) 35<νd6<85
(14) 35<νd8<85
(15) 0≤|νd7-νd8|/νd8<0.50
其中,
f: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
f1:第一透镜L1的焦距,
f2:第二透镜L2的焦距,
f3:第三透镜L3的焦距,
f4:第四透镜L4的焦距,
f5:第五透镜L5的焦距,
f7:第七透镜L7的焦距,
f8:第八透镜L8的焦距,
f34: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合成焦距,
R3r: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5f: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D34: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D45: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
T3:第三透镜L3的光轴上的厚度,
νd3:第三透镜L3的色散系数,
vd6:第六透镜L6的色散系数,
vd8:第八透镜L8的色散系数。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的总长对角比,
0.5<TTL/(2/(2×ih)<1.0
其中,
TTL: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至像面IM为止的光轴X上的距离,
ih:摄像元件的像面的最大像高。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70°≤2ω
其中,
ω:半视场角。
另外,不需要满足上述各条件式的全部,通过单独地分别满足上述各条件式,能够分别得到与各条件式对应的作用效果。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a)、(2a)、(4a)至 (11a),从而发挥更佳的效果。
(1a) -2.0<f2/f3<-0.5
(2a) 1.5<f3/f<7.0
(4a) 1.3<f34/f<5.0
(5a) 0.7<|f4/f5|<12.0
(6a) 0.7<f7/f8<12.0
(7a) -14.0<f8/f1<-1.0
(8a) -14.0<f8/f<-1.0
(9a) -6.0<R3r/R5f<-0.5
(10a) 0.6<D45/D34<3.5
(11a) 0.5<D34/T3<1.2
从数值实施例1至7的摄像镜头进一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a)和(3b)。
(3a) 1.0<f4/f3<15.0
(3b) 1.0<f4/f3<12.0
另外,关于条件式(1a)至条件式(11a),将对应的条件式(1)至条件式(11)的下限值或上限值可以适用,作为条件式(1a)至条件式(11a) 的下限值或上限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非球面形成了各透镜的透镜面。通过下式表示这些非球面的非球面式。
[数学式1]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141
其中,
Z:光轴方向的距离
H: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离开光轴的距离
C:近轴曲率(=1/r、r:近轴曲率半径)
k:圆锥常数
An:第n次的非球面系数
接着,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数值实施例。在各数值实施例中,f表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no表示F值,ω表示半视场角,ih表示像面 IM的最大像高,TTL表示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至像面IM为止的光轴X 上的距离。i表示从物体侧开始数的面编号,r表示曲率半径,d表示光轴上的透镜面之间的距离(面间隔),nd表示基准波长588nm下的折射率,vd 表示该基准波长下的色散系数。另外,对面编号附加了*(星号)符号的面表示是非球面。
数值实施例1
基本镜头数据
[表1]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161
[表2]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171
图2是分别表示球面像差(mm)、像散(mm)以及畸变(%)的像差图。像散图和畸变图中示出了基准波长(588nm)下的像差量。此外,在像散图中,分别示出了弧矢像面(S)和子午像面(T)(在图4、图6、图8、图10、图12、图14和图16中也相同)。如图2所示,通过本数值实施例1 的摄像镜头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
数值实施例2
基本镜头数据
[表3]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181
[表4]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191
如图4所示,通过本数值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
数值实施例3
基本镜头数据
[表5]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201
[表6]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211
如图6所示,通过本数值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
数值实施例4
基本镜头数据
[表7]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221
[表8]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231
如图8所示,通过本数值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
数值实施例5
基本镜头数据
[表9]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241
[表10]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251
如图10所示,通过本数值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
数值实施例6
基本镜头数据
[表11]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261
[表12]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271
如图12所示,通过本数值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
数值实施例7
基本镜头数据
[表13]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281
[表14]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291
如图14所示,通过本数值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
数值实施例8
基本镜头数据
[表15]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301
[表16]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311
如图16所示,通过本数值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
如以上说明那样,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尽管总长对角比为小的值,良好地校正各像差。以下,表17示出数值实施例所涉及的与条件式 (1)至(15)对应的值(条件式对应值)。
[表17]
Figure BDA0003202768580000312
因此,在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应用于内置在智能手机、便携电话机以及便携信息终端等便携信息设备、游戏机、家电产品、汽车等的摄像机的摄像光学系统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该摄像机的高性能化和小型化的兼顾。
产业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在内置于智能手机等便携信息设备、医疗器械、游戏机、家电产品、汽车等的比较小型的摄像机中装入的摄像镜头。
附图标记说明
X 光轴、
ST 孔径光阑、
L1 第一透镜、
L2 第二透镜、
L3 第三透镜、
L4 第四透镜、
L5 第五透镜、
L6 第六透镜、
L7 第七透镜、
L8 第八透镜、
IR 滤光片、
IM 摄像面。

Claims (5)

1.一种摄像镜头,在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图像,其特征在于,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
第二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
第三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
第四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
第五透镜;
第六透镜:
第七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以及
第八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凹面朝向物侧,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在近轴区凸面朝向物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1)-3.0<f2/f3<-0.2
其中,
f2:第二透镜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2)1.0<f3/f<8.0
其中,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3)1.0<f4/f3<35.0
其中,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4)1.0<f34/f<6.0
其中,
f34: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合成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CN202121855158.9U 2020-12-08 2021-08-09 摄像镜头 Active CN2163103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3717A JP2022091037A (ja) 2020-12-08 2020-12-08 撮像レンズ
JP2020-203717 2020-1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10380U true CN216310380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563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55158.9U Active CN216310380U (zh) 2020-12-08 2021-08-09 摄像镜头
CN202110909703.6A Pending CN114609751A (zh) 2020-12-08 2021-08-09 摄像镜头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9703.6A Pending CN114609751A (zh) 2020-12-08 2021-08-09 摄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50112A1 (zh)
JP (1) JP2022091037A (zh)
CN (2) CN21631038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9751A (zh) 2022-06-10
JP2022091037A (ja) 2022-06-20
US20220350112A1 (en) 2022-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09117U (zh) 摄像镜头
CN112394477B (zh) 摄像镜头
CN106483625B (zh) 摄像镜头
CN106483637B (zh) 摄像镜头
CN211478747U (zh) 摄像镜头
CN113238352B (zh) 摄像镜头
CN113640971B (zh) 摄像镜头
CN108333714B (zh) 摄像镜头
CN211603690U (zh) 摄像镜头
JP2005284153A (ja) 撮像レンズ
CN108292025B (zh) 成像镜头
CN111722365B (zh) 摄像镜头
CN108351494B (zh) 成像镜头
CN211698378U (zh) 摄像镜头
JP2005316010A (ja) 撮像レンズ
CN107966785B (zh) 摄像镜头
CN216310381U (zh) 摄像镜头
CN216310379U (zh) 摄像镜头
CN216351497U (zh) 摄像镜头
CN216310380U (zh) 摄像镜头
CN219533496U (zh) 摄像镜头
CN219533494U (zh) 摄像镜头
CN216310397U (zh) 摄像镜头
KR20120106021A (ko) 소형 렌즈계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용 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