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5080U - 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5080U
CN216305080U CN202123039271.2U CN202123039271U CN216305080U CN 216305080 U CN216305080 U CN 216305080U CN 202123039271 U CN202123039271 U CN 202123039271U CN 216305080 U CN216305080 U CN 216305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r
concrete
steel
trusses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392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红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ngshengji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ngshengji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ngshengji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ngshengji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392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5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5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5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底板,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上部结构,其中:每个上部结构均包括多个钢筋桁架和一个混凝土翼缘,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在所述混凝土翼缘的宽度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所述钢筋桁架的下端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的上端浇筑在同一混凝土翼缘内。本实用新型抗弯刚度大、承载力高、面外稳定性能好、自重小、节约材料、生产效率高、隔声隔热效果好、施工方便,适用于各类楼盖,特别是大跨度重载楼盖。

Description

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也是建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中常用的构件,目前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主要有以下几种:
1、T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T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如图1所示,包括混凝土预制底板100和T型混凝土肋200。
T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T形混凝土肋200的制作模具非常复杂,需人工支模与拆模,耗时较长,生产效率较低,且模具损耗较大;因制作时两次混凝土浇筑,T形肋与预制底板之间会形成施工缝,强度低,吊装及安装时会发生剥离破坏。
2、灌浆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灌浆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如图2所示,包括混凝土预制底板300、钢筋桁架400和钢管500,钢管内灌注高强砂浆600。
灌浆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在跨度大于等于3.0m时需要设置支撑,因其灌浆钢管刚度贡献有限而抗弯刚度较小,控制反拱值难度较大,且由于其刚度较小,在施工过程容易出现较大挠度,难以满足作为楼板底模的施工要求。
3、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如图3所示,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由混凝土翼缘700、钢腹板800与预制底板900组成。
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钢腹板厚度较小,因此其面外刚度较小,钢腹板制作时控制变形难度大,应用于大跨重载楼盖有所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抗弯刚度大、承载力高、面外稳定性能好、自重小、节约材料、生产效率高、隔声隔热效果好、施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底板,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上部结构,其中:
每个上部结构均包括多个钢筋桁架和一个混凝土翼缘,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在所述混凝土翼缘的宽度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所述钢筋桁架的下端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的上端浇筑在同一混凝土翼缘内。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翼缘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之间的空腔通过轻质填充材料灌注填充。
进一步的,所述轻质填充材料包括聚苯乙烯、聚氨酯发泡、泡沫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泡沫颗粒砂浆、加气混凝土或发泡水泥。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桁架包括第一类钢筋桁架和第二类钢筋桁架,其中:
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包括一根上弦钢筋和一根下弦钢筋,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和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通过第一组腹杆钢筋连接成整体;
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包括一根上弦钢筋和两根下弦钢筋,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和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通过第二组腹杆钢筋连接成整体。
进一步的,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一类钢筋桁架,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进一步的,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二类钢筋桁架,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进一步的,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二类钢筋桁架,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进一步的,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二类钢筋桁架,同一上部结构的一部分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同一上部结构的另一部分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进一步的,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为第一类钢筋桁架和第二类钢筋桁架;
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或者,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进一步的,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一类钢筋桁架,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的上端通过若干个上部横向钢筋连接在一起,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的下端通过若干个下部横向钢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和上部横向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和下部横向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采用C40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纵向受力钢筋为预应力筋或普通钢筋;
所述预应力筋包括预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钢棒和预应力螺纹钢筋,所述普通钢筋包括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CRB550、CRB600H、RRB400、HPB300钢筋;
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长度为1200-15000mm,宽度为1000-3600mm,厚度为35-150mm,所述混凝土翼缘和钢筋桁架的长度为1200-15000mm。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翼缘配置有张拉预应力钢筋或普通钢筋,或者所述混凝土翼缘不配置钢筋。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抗弯刚度大、承载力高、面外稳定性能好、自重小、节约材料、生产效率高、隔声隔热效果好、施工方便,适用于各类楼盖,特别是大跨度重载楼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T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灌浆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立体图;
图5为示例一的示意图(两个钢筋桁架);
图6为示例一的示意图(三个钢筋桁架);
图7为示例二的示意图(两个钢筋桁架);
图8为示例二的示意图(三个钢筋桁架);
图9为示例三的示意图;
图10为示例四的示意图;
图11为示例二灌注轻质填充材料的示意图;
图12为示例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如图4-12所示,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上部结构2,其中:
每个上部结构2均包括多个钢筋桁架3和一个混凝土翼缘4,同一上部结构2的多个钢筋桁架3在混凝土翼缘4的宽度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钢筋桁架3的下端浇筑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内,同一上部结构2的多个钢筋桁架3的上端浇筑在同一混凝土翼缘4内。
在其中一个优选示例中,钢筋桁架3的中心线与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互相垂直设置。当然,也可以不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采用C40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内布设有纵向受力钢筋9,纵向受力钢筋9可以为预应力筋或普通钢筋。
混凝土翼缘4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张拉预应力钢筋或普通钢筋,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施加拉力可提高混凝土翼缘抗裂能力、承载力与刚度。或者混凝土翼缘4也可以不配置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制作过程如下:
步骤1、支设浇筑上部结构2的模具,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钢筋桁架3并排放置在模具中,在模具中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翼缘4,钢筋桁架3的上端埋入混凝土翼缘4中,钢筋桁架3的中下部分外露,混凝土翼缘4与钢筋桁架3形成上部结构2。
步骤2、对步骤1中所述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当所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或28d标准强度的70%时,将步骤1中所述的上部结构2进行整体翻转,使混凝土翼缘4在上方,钢筋桁架3在下方。
步骤3、按照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的尺寸在模台上布置边模或支设专用模具,在模台上或模具内均匀放置5-72根预应力筋或普通钢筋,张拉预应力筋,将上部结构2中外露的钢筋桁架3的下端插入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所设计的位置中,向模台上或模具内浇筑混凝土,使其凝固成一个整体,形成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
步骤4、对步骤3中所述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当所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或28d标准强度的70%时,放张预应力筋,脱模后起吊并在场地进行堆放。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制作过程如下:
步骤1’、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在模台完成上部结构2的混凝土翼缘4制作,钢筋桁架3的上端埋入混凝土翼缘4中,钢筋桁架3的中下部分外露。
步骤2’、对步骤1’中所述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当所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得到强度或28d标准强度的70%时,将步骤1’中所述的上部结构2进行整体翻转,使混凝土翼缘4在上方,钢筋桁架3在下方。
步骤3’、在模台上均匀放置5-72根预应力筋或普通钢筋,张拉预应力筋,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制作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并将上部结构2中外露的钢筋桁架3的下端插入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所设计的位置中。
步骤4’、对步骤3’中所述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当所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或28d标准强度的70%时,放张预应力筋,脱模后起吊并在场地进行堆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钢筋桁架,钢筋桁架与混凝土翼缘浇筑连接成一体,再与底板浇筑形成整体,钢筋桁架自重小,可以直接采用成品,生产方式简单、效率高,加工质量易保证。
2、混凝土翼缘与钢筋桁架组合,能够增大叠合底板的刚度,使得叠合板抗弯刚度大、承载力高,堆放运输期间能够有效控制反拱值。
并且在一个上部结构上采用两个及以上的钢筋桁架,有效利用了空间桁架优良的平面外刚度,使得混凝土翼缘具有更大的宽度,更加稳固。
3、施工阶段钢筋桁架的存在便于施工时穿设管线,吊装运输方便,无需再另设吊点;叠合板的抗弯刚度大,能够大幅度减少施工阶段的临时支撑数量或不设临时支撑,有效节省施工阶段的人工费、措施费以及模板费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抗弯刚度大、承载力高、面外稳定性能好、自重小、节约材料、生产效率高、施工方便,适用于各类楼盖,特别是大跨度重载楼盖。解决了现有灌浆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抗弯刚度小的问题,解决了现有T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板肋与底板易发生剥离破坏的问题;解决了现有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钢腹板面外刚度较小的问题;解决了现有叠合板不适用于大跨度重荷载楼盖,施工现场临时支撑多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人工费措施费。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如图11所示,混凝土翼缘4与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之间的空腔通过轻质填充材料5灌注填充。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步骤1和步骤2之间灌注轻质填充材料5,即在步骤1中所述的混凝土终凝后,在上部结构2两侧支设模板,灌注轻质填充材料5,待轻质填充材料凝固后脱模。也可以在步骤4之后灌注轻质填充材料5,即在上部结构2与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形成的空腔内填充轻质填充材料5,待轻质填充材料5凝固后脱模,在场地进行堆放。
轻质填充材料5的包括但不限于聚苯乙烯、聚氨酯发泡、泡沫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泡沫颗粒砂浆、加气混凝土或发泡水泥等轻质填充物。
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翼缘4和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之间的空腔内灌注轻质填充材料5,能够在不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情况下减少楼板后浇叠合层混凝土的用量,减少楼板自重,降低材料成本并减少碳排放,同时具有较好的隔音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限制钢筋桁架的类型,示例性的,如图5-12所示,钢筋桁架3包括第一类钢筋桁架6和第二类钢筋桁架7,其中:
第一类钢筋桁架6包括一根上弦钢筋61和一根下弦钢筋62,第一类钢筋桁架6的上弦钢筋61和第一类钢筋桁架6的下弦钢筋62通过第一组腹杆钢筋63连接成整体。
第二类钢筋桁架7包括一根上弦钢筋71和两根下弦钢筋72,第二类钢筋桁架7的上弦钢筋71和第二类钢筋桁架7的下弦钢筋72通过第二组腹杆钢筋73连接成整体。
第一类钢筋桁架6和第二类钢筋桁架7的使用方式有多种,下面通过几个示例进行详细阐述。
示例一:
如图5、6所示,同一上部结构2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一类钢筋桁架6,第一类钢筋桁架6的上弦钢筋61浇筑在混凝土翼缘4内,上弦钢筋61作为混凝土翼缘4的钢筋,可以减少或省略混凝土翼缘4内原有的钢筋,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一类钢筋桁架6的下弦钢筋62浇筑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内,下弦钢筋62可作为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的受力钢筋,也可作为安全储备,进一步增强了叠合板的承载能力。
本示例中,由于第一类钢筋桁架6本身不能提供稳定的支撑,因此在制作本实用新型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时,需要对第一类钢筋桁架6进行支撑。
支撑的方式有多种,举例说明如下:
1、通过外部的支撑结构将第一类钢筋桁架6支撑。
2、将同一上部结构2的多个第一类钢筋桁架6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使得多个第一类钢筋桁架6形成能够自支撑的稳定结构,无需额外对第一类钢筋桁架6设置外部的支撑结构。
连接件的结构不受限制,可以是钢筋,钢筋与多个第一类钢筋桁架6焊接,也可以是卡扣,卡扣与多个第一类钢筋桁架6卡接。
示例二:
如图7、8、11所示,同一上部结构2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二类钢筋桁架7,第二类钢筋桁架7的上弦钢筋71浇筑在混凝土翼缘4内,第二类钢筋桁架7的下弦钢筋72浇筑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内。
本示例中,如果需要对钢筋桁架进行支撑,也可以使用与示例一类似的支撑方式,后续的示例三至示例五同理。
示例三:
如图9所示,同一上部结构2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二类钢筋桁架7,第二类钢筋桁架7的下弦钢筋72浇筑在混凝土翼缘4内,第二类钢筋桁架7的上弦钢筋71浇筑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内。
本示例与示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与:本示例将第二类钢筋桁架7倒置,使得下弦钢筋朝上,上弦钢筋朝下。
示例四:
如图10所示,同一上部结构2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二类钢筋桁架7,同一上部结构2的一部分第二类钢筋桁架7的上弦钢筋71浇筑在混凝土翼缘4内,下弦钢筋72浇筑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内,同一上部结构2的另一部分第二类钢筋桁架7的下弦钢筋72浇筑在混凝土翼缘4内,上弦钢筋71浇筑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内。
本示例中,第二类钢筋桁架7既有正置,也有倒置。
示例五:
同一上部结构2的多个钢筋桁架为第一类钢筋桁架6和第二类钢筋桁架7。
第一类钢筋桁架6的上弦钢筋61浇筑在混凝土翼缘4内,下弦钢筋62浇筑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内。
第二类钢筋桁架7的上弦钢筋71浇筑在混凝土翼缘4内,下弦钢筋72浇筑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内;或者,第二类钢筋桁架7的下弦钢筋72浇筑在混凝土翼缘4内,上弦钢筋浇71筑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内。
本示例中,既包括第一类钢筋桁架6,也包括第二类钢筋桁架7,并且第二类钢筋桁架7既可以正置,也可以倒置。
示例六:
如图12所示,同一上部结构2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一类钢筋桁架6,同一上部结构2的多个钢筋桁架的上端通过若干个上部横向钢筋64连接在一起,同一上部结构2的多个钢筋桁架的下端通过若干个下部横向钢筋65连接在一起,第一类钢筋桁架6的上弦钢筋61和上部横向钢筋64浇筑在混凝土翼缘4内,第一类钢筋桁架6的下弦钢筋62和下部横向钢筋65浇筑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内。
本示例通过上部横向钢筋和下部横向钢筋将第一类钢筋桁架连接成钢筋笼。
前述的预应力筋包括预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钢棒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等,普通钢筋包括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CRB550、CRB600H、RRB400、HPB300钢筋等。
本实用新型不限制叠合板的尺寸,在其中一个示例中,预应力混凝土底板1的长度为1200-15000mm,宽度为1000-3600mm,厚度为35-150mm,混凝土翼缘4和钢筋桁架3的长度为1200-15000mm。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底板,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上部结构,其中:
每个上部结构均包括多个钢筋桁架和一个混凝土翼缘,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在所述混凝土翼缘的宽度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所述钢筋桁架的下端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的上端浇筑在同一混凝土翼缘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翼缘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之间的空腔通过轻质填充材料灌注填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填充材料包括聚苯乙烯、聚氨酯发泡、泡沫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泡沫颗粒砂浆、加气混凝土或发泡水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包括第一类钢筋桁架和第二类钢筋桁架,其中:
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包括一根上弦钢筋和一根下弦钢筋,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和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通过第一组腹杆钢筋连接成整体;
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包括一根上弦钢筋和两根下弦钢筋,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和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通过第二组腹杆钢筋连接成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一类钢筋桁架,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二类钢筋桁架,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二类钢筋桁架,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二类钢筋桁架,同一上部结构的一部分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同一上部结构的另一部分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为第一类钢筋桁架和第二类钢筋桁架;
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或者,所述第二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上弦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所述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均为第一类钢筋桁架,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的上端通过若干个上部横向钢筋连接在一起,同一上部结构的多个钢筋桁架的下端通过若干个下部横向钢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上弦钢筋和上部横向钢筋浇筑在所述混凝土翼缘内,所述第一类钢筋桁架的下弦钢筋和下部横向钢筋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采用C40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纵向受力钢筋为预应力筋或普通钢筋;
所述预应力筋包括预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钢棒和预应力螺纹钢筋,所述普通钢筋包括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CRB550、CRB600H、RRB400、HPB300钢筋;
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长度为1200-15000mm,宽度为1000-3600mm,厚度为35-150mm,所述混凝土翼缘和钢筋桁架的长度为1200-15000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翼缘配置有张拉预应力钢筋或普通钢筋,或者所述混凝土翼缘不配置钢筋。
CN202123039271.2U 2021-12-06 2021-12-06 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Active CN216305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9271.2U CN216305080U (zh) 2021-12-06 2021-12-06 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9271.2U CN216305080U (zh) 2021-12-06 2021-12-06 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5080U true CN216305080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2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39271.2U Active CN216305080U (zh) 2021-12-06 2021-12-06 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5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21555B1 (en) Concrete beam
CN214696113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与叠合梁的连接结构
CN111456318A (zh) 预制板、预制板的制作方法、堆放方法及施工方法
CN110644662A (zh) 一种基于受力的预制无梁楼盖叠合板及其拆分方法
CN210421568U (zh) 一种装配式梁、板结构
CN216587255U (zh) 钢-混凝土组合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CN216305080U (zh) 多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CN107989247B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空心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CN215802633U (zh) 一种带型钢约束构件的叠合剪力墙
CN104895379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水池及其施工方法
CN212562162U (zh) 一种预制板
CN101082241A (zh) 一种钢筋砼立体承力结构楼盖用模壳
CN1211545C (zh)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的施工方法
CN110843095A (zh) 混凝土箱模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免拆模建造方法
CN111851804A (zh) 一种装配式免拆模结构体模壳及现浇筑免拆模结构体
CN113323262A (zh) 一种3d打印的预制墙模块、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217811848U (zh) 一种预应力空心楼板构件
CN220565527U (zh) 一种装配式肋板结构
CN219973264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基础结构
CN216949007U (zh) 多钢腹板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CN211762332U (zh) 混凝土箱模
CN218714208U (zh)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CN219931451U (zh) 底端梁隐形布置在踏步内的预制混凝土楼梯段
CN220450642U (zh) Uhpc板、波折钢板和混凝土板的组合箱梁
CN214220085U (zh) 组合式轻钢龙骨混凝土混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