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90474U - 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90474U CN216290474U CN202122966231.6U CN202122966231U CN216290474U CN 216290474 U CN216290474 U CN 216290474U CN 202122966231 U CN202122966231 U CN 202122966231U CN 216290474 U CN216290474 U CN 2162904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stator
- cooling
- exchange tube
- machine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涉及到电机设备领域,包括机壳本体,机壳本体包括主机壳以及主机壳两端口所连接的前封盖和后封盖,主机壳的内腔配适设有定子,所述后封盖外侧一体成型有辅助冷却室。冷却液沿进液换热管经过第一三通阀,再进入到主散热管对冷却液能够与定子进行充分的降温,冷却液由第一三通阀分流到分流通道中,且由分流通道分流到多条内环通道中,对主机壳进行冷却,最后换热后的冷切液通过所连接的排液接头回流至外接冷却设备系统中,形成冷却循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
背景技术
电机的运行工况包括额定工况及过载工况等。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时,电机的发热量与散热量相等,电机维持在合理的温度。而在过载工况下,电机的电流快速增大,铜耗大幅增加,会引起绕组温度急剧升高。为了电机的安全,过载工况的持续时间一般很短。在有些电机的应用场合中,需要电机在额定工况及大过载工况下运行时,或者过载时间要求较长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绕组温度过高而烧毁电机的事故。
传统电机有些设计将冷却流道安装到电机定子内,从而通过冷却液的流动,将绕组热量及时带出电机,通过普通的冷却回路进行冷却。然而大过载工况下的绕组发热功率非常大,造成冷却液温升很高,超出了普通冷却回路的冷却功率,会造成电机定子温度持续升高、冷却回路的温度波动,进而会造成电机的温度波动,影响电机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包括机壳本体,机壳本体包括主机壳以及主机壳两端口所连接的前封盖和后封盖,主机壳的内腔配适设有定子,所述后封盖外侧一体成型有辅助冷却室,所述定子中且沿其轴向开设有多道定子散热槽,多道定子散热槽沿定子的轴向呈环形阵列,多道定子散热槽中配合有一条主散热管,主散热管呈“S”型弯曲卡嵌于多道定子散热槽中,所述主散热管的两管端分别延伸设置在靠近辅助冷却室的一侧,且主散热管的两管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第一三通阀均连接有导液管,且导液管延伸至辅助冷却室内部,两根导液管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第一管接头连接有进液换热管,第二管接头连接有排液换热管,进液换热管、排液换热管均沿辅助冷却室的外侧端面贯穿,且进液换热管的外端设有进液接头,排液换热管的外端设有排液接头。
优选的,所述主机壳的壳体中分别开设有分流通道和集流通道,分流通道、集流通道的通道长度方向沿其轴向开设,且主机壳的机壳中开设有若干道连通分流通道和集流通道的内环通道,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另一接口与分流通道相连通,第二三通阀的另一接口与集流通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辅助冷却室的一侧壁设有内凹的风机安装腔,风机安装腔中通过螺栓固定有散热风机,辅助冷却室远离风机安装腔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封口。
优选的,所述风机安装腔位于散热风机的进风口处设有防尘滤网,散热封口的开口处设有防尘滤网。
优选的,所述进液换热管、排液换热管均呈“S”弯折设置,且进液换热管设置于靠近散热风机的一侧,排液换热管设置于远离散热风机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进液接头通过外接冷却设备系统,沿进液接头注入冷却液,冷却液沿进液换热管经过第一三通阀,再进入到主散热管中,由于主散热管呈“S”型弯曲卡嵌于定子中开设的多道定子散热槽中,使冷却液能够与定子进行充分的换热,将定子中的热量携带走,换热后的冷却液沿第二三通阀进入排液换热管,同时冷却液由第一三通阀的另一接口分流到分流通道中,且由分流通道分流到多条内环通道中,对主机壳进行冷却,进一步对电机进行降温,保证能够满足大过载工况电机的降温标准,对机壳降温后的冷却液在集流通道中汇集,再通过第二三通阀进入到排液换热管中,最后换热后的冷切液通过所连接的排液接头回流至外接冷却设备系统中,形成冷却循环;
2、本实用新型在液冷循环的同时,通过散热风机往辅助冷却室内部吸入冷空气,由冷空气对进液换热管和排液换热管进行辅助降温,加快对冷却液的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的第一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的第二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的半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中:1、主机壳;101、分流通道;102、集流通道;103、内环通道;2、前封盖;201、后封盖;3、辅助冷却室;301、风机安装腔;302、散热封口;4、定子;401、定子散热槽;5、主散热管;501、第一三通阀;502、第二三通阀;6、第一管接头;601、第二管接头;7、进液换热管;701、排液换热管;8、进液接头;801、排液接头;9、散热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包括机壳本体,机壳本体包括主机壳1以及主机壳1两端口所连接的前封盖2和后封盖201,主机壳1的内腔配适设有定子4,后封盖201外侧一体成型有辅助冷却室3,结合图3和图4所示,定子4中且沿其轴向开设有多道定子散热槽401,多道定子散热槽401沿定子4的轴向呈环形阵列,多道定子散热槽401中配合有一条主散热管5,主散热管5呈“S”型弯曲卡嵌于多道定子散热槽401中,主散热管5的两管端分别延伸设置在靠近辅助冷却室3的一侧,且主散热管5的两管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三通阀501和第二三通阀502,第一三通阀501、第一三通阀501均连接有导液管,且导液管延伸至辅助冷却室3内部,两根导液管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管接头6和第二管接头601,第一管接头6连接有进液换热管7,第二管接头601连接有排液换热管701,进液换热管7、排液换热管701均沿辅助冷却室3的外侧端面贯穿,且进液换热管7的外端设有进液接头8,排液换热管701的外端设有排液接头801,进液接头8通过外接冷却设备系统,沿进液接头8注入冷却液,冷却液沿进液换热管7经过第一三通阀501,再进入到主散热管5中,由于主散热管5呈“S”型弯曲卡嵌于定子4中开设的多道定子散热槽401中,使冷却液能够与定子4进行充分的换热,将定子4中的热量携带走,换热后的冷却液沿第二三通阀502进入排液换热管701,最后通过所连接的排液接头801回流至外接冷却设备系统中,形成冷却循环。
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主机壳1的壳体中分别开设有分流通道101和集流通道102,分流通道101、集流通道102的通道长度方向沿其轴向开设,且主机壳1的机壳中开设有若干道连通分流通道101和集流通道102的内环通道103,第一三通阀501的另一接口与分流通道101相连通,第二三通阀502的另一接口与集流通道102相连通,在上述中,当冷却液输入到第一三通阀501时,冷却液分流到分流通道101中,且由分流通道101分流到多条内环通道103中,对主机壳1进行冷却,进一步对电机进行降温,保证能够满足大过载工况电机的降温标准。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辅助冷却室3的一侧壁设有内凹的风机安装腔301,风机安装腔301中通过螺栓固定有散热风机9,辅助冷却室3远离风机安装腔301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封口302,在散热风机9的工作下,吸入冷空气,由冷空气对进液换热管7和排液换热管701进行辅助降温,风机安装腔301位于散热风机9的进风口处设有防尘滤网,散热封口302的开口处设有防尘滤网,防止灰尘杂物进入到辅助冷却室3内部,对进液换热管7和排液换热管701外表面造成污染,其中进液换热管7、排液换热管701均呈“S”弯折设置,保证对进液换热管7、排液换热管701的散热效果,且进液换热管7设置于靠近散热风机9的一侧,排液换热管701设置于远离散热风机9的一侧,避免排液换热管701中温度高的冷却液将热量传导至进液换热管7。
本实用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进液接头8通过外接冷却设备系统,沿进液接头8注入冷却液,冷却液沿进液换热管7经过第一三通阀501,再进入到主散热管5中,由于主散热管5呈“S”型弯曲卡嵌于定子4中开设的多道定子散热槽401中,使冷却液能够与定子4进行充分的换热,将定子4中的热量携带走,换热后的冷却液沿第二三通阀502进入排液换热管701,同时冷却液由第一三通阀501的另一接口分流到分流通道101中,且由分流通道101分流到多条内环通道103中,对主机壳1进行冷却,进一步对电机进行降温,保证能够满足大过载工况电机的降温标准,对机壳降温后的冷却液在集流通道102中汇集,再通过第二三通阀502进入到排液换热管701中,最后换热后的冷切液通过所连接的排液接头801回流至外接冷却设备系统中,形成冷却循环;在液冷循环的同时,通过散热风机9往辅助冷却室3内部吸入冷空气,由冷空气对进液换热管7和排液换热管701进行辅助降温,加快对冷却液的降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包括机壳本体,其特征在于:机壳本体包括主机壳(1)以及主机壳(1)两端口所连接的前封盖(2)和后封盖(201),主机壳(1)的内腔配适设有定子(4),所述后封盖(201)外侧一体成型有辅助冷却室(3),所述定子(4)中且沿其轴向开设有多道定子散热槽(401),多道定子散热槽(401)沿定子(4)的轴向呈环形阵列,多道定子散热槽(401)中配合有一条主散热管(5),主散热管(5)呈“S”型弯曲卡嵌于多道定子散热槽(401)中,所述主散热管(5)的两管端分别延伸设置在靠近辅助冷却室(3)的一侧,且主散热管(5)的两管端分别连接有第一三通阀(501)和第二三通阀(502),第一三通阀(501)、第一三通阀(501)均连接有导液管,且导液管延伸至辅助冷却室(3)内部,两根导液管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管接头(6)和第二管接头(601),第一管接头(6)连接有进液换热管(7),第二管接头(601)连接有排液换热管(701),进液换热管(7)、排液换热管(701)均沿辅助冷却室(3)的外侧端面贯穿,且进液换热管(7)的外端设有进液接头(8),排液换热管(701)的外端设有排液接头(8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1)的壳体中分别开设有分流通道(101)和集流通道(102),分流通道(101)、集流通道(102)的通道长度方向沿其轴向开设,且主机壳(1)的机壳中开设有若干道连通分流通道(101)和集流通道(102)的内环通道(103),所述第一三通阀(501)的另一接口与分流通道(101)相连通,第二三通阀(502)的另一接口与集流通道(10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冷却室(3)的一侧壁设有内凹的风机安装腔(301),风机安装腔(301)中通过螺栓固定有散热风机(9),辅助冷却室(3)远离风机安装腔(301)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封口(3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安装腔(301)位于散热风机(9)的进风口处设有防尘滤网,散热封口(302)的开口处设有防尘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换热管(7)、排液换热管(701)均呈“S”弯折设置,且进液换热管(7)设置于靠近散热风机(9)的一侧,排液换热管(701)设置于远离散热风机(9)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66231.6U CN216290474U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66231.6U CN216290474U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90474U true CN216290474U (zh) | 2022-04-12 |
Family
ID=81041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66231.6U Active CN216290474U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90474U (zh) |
-
2021
- 2021-11-29 CN CN202122966231.6U patent/CN2162904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238762A1 (zh) | 一种混合冷却电机 | |
CN110048538A (zh) | 一种可风冷的水冷电机 | |
CN216390683U (zh) | 一种高效率环保智能型永磁电动机 | |
CN216290474U (zh) | 一种大过载工况电机用的冷却机壳 | |
CN111262392B (zh) | 一种便于装配的水冷电机 | |
CN211874738U (zh) | 一种吸水泵电机的冷却循环系统 | |
CN210397169U (zh) | 一种风冷却离心风机 | |
CN211462331U (zh) | 一种用于压缩机上冷却液的循环过滤器 | |
CN110043355B (zh)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结构 | |
CN212085964U (zh) | 电机散热壳体结构 | |
CN216111320U (zh) | 一种洗碗机一体化循环热泵动力系统 | |
CN214850772U (zh) | 一种用于提高三合一变速器电机降温效果的水套结构 | |
CN212183270U (zh) | 一种永磁电机 | |
CN210106173U (zh) | 一种新型带有隔热装置的离心泵 | |
CN211405764U (zh) | 高压水冷电机 | |
CN108847751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的风冷系统 | |
CN209057054U (zh) | 一种电机冷却装置 | |
CN216182140U (zh) | 一种高寿命电机外壳热挤压模具 | |
CN212969300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机 | |
CN216414102U (zh) | 水冷式电机以及手持式高压清洗 | |
CN205423186U (zh) | 一种无刷电子水泵 | |
CN216381864U (zh) | 一种螺杆转子冷却结构及真空泵 | |
CN215009868U (zh) | 一种水冷耐高温特种电机 | |
CN214314938U (zh) |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 |
CN219833889U (zh) | 一种液冷式发电机壳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30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0 #, 2nd Floor, No. 68 Yuhai East Road, Hangzhou Bay New Area,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300 Patentee after: Ningbo Yuchuan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07 room 108, building 2, No. 585, Zhongmin Road, Maoga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ouchuan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