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盒和电动车,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稳定的接线盒,该接线盒整体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且安装与后续维护更加便捷,能够实现两芯过大电流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过线孔和安装孔;
插座组件,所述插座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部分伸入所述安装腔内;及
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设有接线头,所述接线头穿过所述过线孔伸入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插座组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容腔以及连通所述容腔的第一通孔和所述安装孔;
屏蔽壳,所述屏蔽壳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屏蔽壳设有空腔以及连通所述空腔的第二通孔和通口,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所述通口与所述安装孔对应;及
隔离壳,所述隔离壳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隔离壳设有所述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三通孔和贯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以使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一通孔依次连通形成所述过线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安装孔正对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容腔,所述底壳设有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安装孔;
所述屏蔽壳包括屏蔽底壳和屏蔽上盖,所述屏蔽上盖设于所述上盖,所述屏蔽底壳设于所述底壳,所述屏蔽底壳设有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通口;
其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连接时,所述屏蔽上盖与所述屏蔽底壳围合形成所述空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夹设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壳的连接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贯通孔的开口面积;
且/或,所述通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开口面积;
且/或,所述上盖和/或所述底壳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限位于所述凹槽内,并凸出所述凹槽的槽口;
且/或,所述接线盒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底壳背向所述上盖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环绕所述安装孔设有环槽;
所述隔离壳面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环绕所述贯通孔设置,并限位于所述环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座组件包括:
铜排,所述铜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部分伸入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铜排设有固定槽和连通所述固定槽的过孔;
胶芯,所述胶芯设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胶芯对应所述过孔设有安装槽;及
螺母,所述螺母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螺母对应所述过孔设有螺孔;
其中,所述接线头对应所述过孔设有紧固孔,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紧固孔、所述过孔及螺孔,以使所述接线头与所述铜排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胶芯的两端凸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限位抵接;
且/或,所述胶芯和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中二者之一设有定位凸起,二者之另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定位凹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连接柱,所述过线孔贯穿所述连接柱,所述线缆组件包括:
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设有所述接线头;和
尾螺帽,所述尾螺帽套设于所述线缆,并与所述连接柱螺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动车,包括车主体和上述所述的接线盒,所述接线盒设于所述车主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接线盒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安装腔,并设置连通安装腔的过线孔和安装孔,利用安装孔安装固定插座组件,使得插座组件部分伸入安装腔内,使得线缆组件的接线头穿过过线孔伸入安装腔内,并与插座组件连接,从而有效简化接线盒的结构,提供接线头与插座组件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接线盒整体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且安装与后续维护更加便捷,能够实现两芯过大电流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 /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的各个部件也在进行不断创新不断的改进。相关技术中,汽车电池包内各连接器部件总是以独立的单元进行安装,使得负极接线盒的结构较为复杂,导致接线盒的占用空间大,安装复杂,且安装不稳定,还存在传导电流不足等问题。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线盒100。该接线盒100用于连接不同的两个部件,以实现不同的两个部件电路通断。可以理解的,接线盒100应用于电动车中,例如电动汽车等,作为电动汽车的连接器使用,在此不做限定。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接线盒100包括壳体1、插座组件2及线缆组件3,其中,壳体1设有安装腔131以及连通安装腔131的过线孔1a和安装孔114,插座组件2设于安装孔114内,并部分伸入安装腔131内,线缆组件3设有接线头31,接线头31穿过过线孔1a 伸入安装腔131内,并与插座组件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盒100的壳体1用于安装、固定和保护插座组件2 及线缆组件3等部件,也即壳体1为插座组件2及线缆组件3等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可以理解的,壳体1可以是具有安装腔131的盒体、箱体或安装壳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插座组件2设置于壳体1的安装孔114内,并部分伸入安装腔131内,如此使得线缆组件3的接线头31穿过过线孔1a伸入安装腔131内,从而方便与插座组件2连接,以提高接线盒100安装稳定性的同时,还简化了接线盒100的结构,使得接线盒100的整体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且安装与后续维护更加便捷,能够实现两芯过大电流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通过将插座组件2集成在壳体1内,从而有效简化接线盒100的结构,同时使得线缆组件3的接线头31穿过过线孔1a 伸入安装腔131内,从而方便与插座组件2连接,提高安装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100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安装腔131,并设置连通安装腔131的过线孔1a和安装孔114,利用安装孔114安装固定插座组件2,使得插座组件2部分伸入安装腔131内,使得线缆组件3的接线头31穿过过线孔1a伸入安装腔131内,并与插座组件2连接,从而有效简化接线盒100的结构,提供接线头31与插座组件2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接线盒100整体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且安装与后续维护更加便捷,能够实现两芯过大电流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外壳11、屏蔽壳12及隔离壳13,其中,外壳11设有容腔11a以及连通容腔11a的第一通孔113和安装孔114,屏蔽壳 12设于容腔11a内,屏蔽壳12设有空腔12a以及连通空腔12a的第二通孔123 和通口124,第二通孔123与第一通孔113对应,通口124与安装孔114对应,隔离壳13设于空腔12a内,隔离壳13设有安装腔131以及连通安装腔131 的第三通孔132和贯通孔133,第三通孔132与第二通孔123对应,以使第三通孔132、第二通孔123及第一通孔113依次连通形成过线孔1a,贯通孔133 与安装孔114正对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通过将壳体1设置为外壳11、屏蔽壳12及隔离壳13三部分结构,使得屏蔽壳12位于外壳11和隔离壳13之间,从而利用屏蔽壳12屏蔽线缆组件3与插座组件2的电流信号,同时利用隔离壳13隔开屏蔽壳12与线缆组件3和插座组件2,避免线缆组件3和插座组件 2的电流传递至屏蔽壳12产生安全隐患。
可以理解的,外壳11用于安装、固定和保护屏蔽壳12及隔离壳13等部件。可选地,外壳1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屏蔽壳12采用金属材质制成。隔离壳13采用具有绝缘性能的塑胶材质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外壳11包括底壳111和上盖112,上盖112与底壳111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容腔11a,底壳111设有第一通孔113和安装孔114;屏蔽壳12包括屏蔽底壳121和屏蔽上盖122,屏蔽上盖122设于上盖112,屏蔽底壳121设于底壳111,屏蔽底壳121设有第二通孔123和通口124;其中,上盖112与底壳111连接时,屏蔽上盖122与屏蔽底壳121围合形成空腔12a。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外壳11设置为底壳111和上盖112,使得上盖112 与底壳111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屏蔽壳12、隔离壳13、线缆组件3及插座组件2等部件的拆装、维修及更换等。可以理解的,上盖112与底壳111可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的,外壳11的底壳111设有容纳槽,底壳111在容纳槽的底壁设置有安装孔114,底壳111在容纳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113,使得安装孔114和第一通孔113间隔,以确保线缆组件3及插座组件2的装配间距,从而提高安装稳定性。上盖112盖合于底壳111的容纳槽槽口,使得上盖112 与底壳111围合形成容腔11a。
在本实施例中,屏蔽壳12的屏蔽底壳121设于底壳111的容纳槽内,屏蔽底壳121具有容置槽,从而方便隔离壳13的安装固定,屏蔽底壳121的容置槽底壁设置有通口124,使得底壳111的安装孔114显露于通口124,以使得隔离壳13的贯通孔133与安装孔114对应并连通,屏蔽底壳121的容置槽侧壁对应第一通孔113设置有第二通孔123,使得第二通孔123与第一通孔 113正对连通,从而使得第三通孔132、第二通孔123及第一通孔113依次连通形成过线孔1a。
可选地,通口124的开口面积大于贯通孔133的开口面积。通口124的开口面积大于安装孔114的开口面积。
可以理解的,屏蔽壳12的屏蔽底壳121嵌设于底壳111的容纳槽内,例如通过注塑加工为一体结构,以提高安装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屏蔽底壳121也可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装设于底壳111的容纳槽内,从而提高拆装便利性,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屏蔽壳12的屏蔽上盖122设置于上盖112,如此在上盖 112与底壳111连接时,屏蔽上盖122与屏蔽底壳121围合形成空腔12a。可以理解的,屏蔽上盖122嵌设于上盖112上,例如通过注塑加工为一体结构,以提高安装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屏蔽上盖122也可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装设于上盖112,从而提高拆装便利性,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接线盒10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4,第一密封圈4夹设于上盖112和底壳111的连接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通过在上盖112和底壳111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密封圈4,从而利用第一密封圈4密封上盖112和底壳111的连接处,以提高接线盒100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上盖112和/或底壳111设有凹槽115,第一密封圈4限位于凹槽115内,并凸出凹槽115的槽口。
可以理解的,上盖112和/或底壳111设有用于限位安装第一密封圈4的凹槽115,使得第一密封圈4限位于凹槽115内,并凸出凹槽115的槽口,从而与上盖112和/或底壳111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底壳 111设有凹槽115,凹槽115环绕底壳111的容纳槽槽口设置,第一密封圈4 限位于凹槽115内,并凸出凹槽115的槽口,上盖112盖合于底壳111的容纳槽槽口时,与第一密封圈4密封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接线盒100还包括第二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5设于底壳111背向上盖112的一侧。可以理解的,第二密封圈5 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接线盒100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外壳11环绕安装孔114设有环槽116;隔离壳13面向外壳11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134,限位凸起134环绕贯通孔 133设置,并限位于环槽116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壳11的底壳111面向屏蔽底壳121的一侧设置环槽116,使得环槽116显露于通口124,并在隔离壳13面向底壳111的一侧凸设有限位凸起134,使得限位凸起134穿过通口124,并限位于环槽116内,从而利用限位凸起134和环槽116的配合将屏蔽底壳121和插座组件2隔离开,以避免插座组件2与屏蔽底壳121接触而导电。
在一实施例中,插座组件2包括铜排21、胶芯22及螺母23,其中,铜排21设于安装孔114内,并部分伸入安装腔131内,铜排21设有固定槽211 和连通固定槽211的过孔212,胶芯22设于固定槽211内,胶芯22对应过孔 212设有安装槽221,螺母23设于安装槽221内,螺母23对应过孔212设有螺孔231;其中,接线头31对应过孔212设有紧固孔311,紧固件6依次穿过紧固孔311、过孔212及螺孔231,以使接线头31与铜排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插座组件2的铜排21设于安装孔114 内,并部分伸入安装腔131内,通过在铜排21上设置固定槽211,从而方便利用固定槽211安装固定胶芯22,通过在铜排21上设置连通固定槽211的过孔212,并在胶芯22上设置安装槽221,使得安装槽221对应过孔212设置,从而方便利用安装槽221安装固定螺母23,使得螺母23被限定于铜排21的固定槽211槽壁和胶芯22的安装槽221内,如此可使得紧固件6依次穿过紧固孔311、过孔212及螺孔231,实现接线头31与铜排21连接的同时,实现电性导通。
可以理解的,铜排21包括连接部和两个插片,两个插片连接于连接部的两端,并呈相对设置,使得两个插片与连接部围合形成U型结构的固定槽211。如图2和图3所示,铜排21的固定槽211的槽口朝向安装孔114的孔壁,使得装设于固定槽211内的胶芯22被铜排21和安装孔114的孔壁限位固定,铜排21的插片开设有过孔212,接线头31与铜排21的插片抵接,且接线头 31的紧固孔311与铜排21的插片的过孔212对应,从而利用紧固件6依次穿过紧固孔311、过孔212及螺孔231,实现接线头31与铜排21连接固定,并实现电性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11背向上盖11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柱,安装孔114 贯穿安装柱,如此可利用安装柱固定和限位安装插座组件2。可以理解的,铜排21的一插片位于安装腔131内,铜排21的另一插片位于安装孔114,且铜排21通过该插片与其他部件实现电性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胶芯22的两端凸设有凸起222,凸起222 与安装孔114的孔壁限位抵接。可以理解的,通过在胶芯22的端部设置凸起 222,从而在插座组件2装设于安装孔114内时,凸起222与安装孔114面向安装腔131一侧的孔壁限位抵接,从而进一步实现限位安装,提高安装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胶芯22和安装孔114的孔壁中二者之一设有定位凸起117,二者之另一设有定位凹槽223,定位凸起117容纳并限位于定位凹槽223 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胶芯22和安装孔114的孔壁上分别设置定位凸起 117和定位凹槽223,从而在插座组件2装设于安装孔114内时,定位凸起117 容纳并限位于定位凹槽223内,进一步实现限位安装,提高安装稳定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定位凸起117设置于安装孔114的孔壁,定位凹槽 223设置于胶芯22的侧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凸起117也可以设置于胶芯22的侧壁,定位凹槽223设置于安装孔114的孔壁,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222和定位凹槽223设置于胶芯22的同一侧,位于胶芯22不与铜排21的连接部和两个插片连接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的外壁设有连接柱118,过线孔1a贯穿连接柱118,线缆组件3包括线缆32和尾螺帽33,其中,线缆32的一端设有接线头31,尾螺帽33套设于线缆32,并与连接柱118螺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线缆32通过接线头31与插座组件2 的铜排21连接,以实现电性导通。可以理解的,壳体1设有两个过线孔1a,接线盒100包括两个线缆组件3,每一线缆组件3的接线头31连接于线缆32 的一端,接线头31穿过过线孔1a,并与插座组件2连接。通过设置两个线缆组件3,可利用两个线缆组件3实现两芯过大电流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如图2所示,接线头31包括铜鼻子、内屏蔽环、外屏蔽环、屏蔽罩、屏蔽管、尾部垫圈、封线体,使得内屏蔽环、外屏蔽环、屏蔽罩、屏蔽管、尾部垫圈、封线体依次连接于线缆32的一端,最后与铜鼻子连接,铜鼻子设有紧固孔311,使得铜鼻子与插座组件2的铜排21连接,以实现线缆32与插座组件2的电性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的底壳111的外壁设置连接柱118,使得过线孔1a贯穿连接柱118,如此在接线头31穿过过线孔1a,并与插座组件2 连接时,尾螺帽33套设于线缆32,并与连接柱118螺接,以实现线缆组件3 的固定安装,提高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100通过以下方式完成组装,将屏蔽底壳121安装在底壳111上,使用两颗螺钉固定。继续将隔离壳13安装在屏蔽底壳121上; 4个螺母23放置在胶芯22上,再把铜排21套在胶芯22上;然后将其安装在隔离壳13的贯通孔133和底壳111的安装孔114内;将内屏蔽环、外屏蔽环、屏蔽罩、尾部垫圈、屏蔽管、封线体、尾螺帽33按照顺序组装在线缆32上,将线缆32头部套在铜鼻子上并压接好;压接好的线缆32从底壳111侧面的过线孔1a插入,铜鼻子上的紧固孔311正好对正螺母23上螺孔231所在的位置,放置好M8平垫与M8弹垫,使用M8螺丝将其固定,壳体1外侧将尾螺帽33通过螺纹锁紧在底壳111的连接柱118上。将屏蔽上盖122装入上盖112 中,上盖112内壁设置有凸筋可保证屏蔽上盖122不会脱落,把第一密封圈4 安装在底壳111正面的凹槽115内,再把组装好的上盖112和屏蔽上盖122 盖在上面,在四个角垫上M4平垫与M4弹垫,使用M4十字螺丝将上盖122 锁在底壳111上,滚花螺母是通过嵌入注塑在底壳111上的;最后将第二密封圈5安装在底壳111背面的密封槽上,完成接线盒100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动车,该电动车包括车主体和上述的接线盒 100,接线盒100设于车主体。该接线盒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动车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车可以是电动汽车等,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