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9126U - 一种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9126U
CN216289126U CN202122297955.6U CN202122297955U CN216289126U CN 216289126 U CN216289126 U CN 216289126U CN 202122297955 U CN202122297955 U CN 202122297955U CN 216289126 U CN216289126 U CN 216289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onnection
connection portion
detachabl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979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爱红
代启龙
赵刚
邢善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CFC Hefe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CFC Hefe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CFC Hefe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CFC Hefe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979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9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9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9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零部件,包括一种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用于电连接连接主体及待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连接主体相连,第二连接部与待连接部件相抵,第一连接部通过可拆卸装置与第二连接部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包括底座与连接器,待连接部件通过连接器与连接主体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利于节约笔记本等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优化组装流程,从而降低成本并方便电子设备的拆装。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组装笔记本电子设备时,为了保证笔记本零件与电子设备主板之间的电流及信号传输,需要实现零件与主板的电连接。由于模具精度和结构设计等技术问题,现有的连接方案,需要使用由两个端口和排线组成的线对板连接器,将连接器的两个端口分别与零件和主板上的接口对接固定,以此实现电连接,该连接方案不仅挤占笔记本内部空间,而且装配方法麻烦。
目前,节约笔记本等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优化组装流程,从而降低成本并方便电子设备的拆装,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利于节约笔记本等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优化组装流程,从而降低成本并方便电子设备的拆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零件的连接结构,用于电连接连接主体及待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连接主体相连,第二连接部与待连接部件相抵接,第一连接部通过可拆卸装置与第二连接部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包括底座与连接器,待连接部件通过连接器与连接主体电连接。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主体与待连接部件相抵。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拆卸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的滑块及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的滑槽,滑块可在滑槽内滑动。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容纳第二连接部的容纳槽,滑块有一对,分别位于容纳槽的两端,滑槽有一对,位于第二连接部的两侧,在第二连接部进入容纳槽时,滑块与滑槽对接。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拆卸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间的卡扣装置,
卡扣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的卡持槽及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的通槽及弹性杆,弹性杆设置在通槽内,卡块突出设置在弹性杆上并延伸出通槽,卡块可与卡持槽卡合连接,卡块可带动弹性杆在通槽内上下浮动设置,以实现卡块与卡持槽间的可拆卸连接。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包括卡持和分离两种状态,在卡持状态下,滑块位于滑槽内,卡块位于卡持槽内;
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由分离状态向卡持状态切换时,第二连接部插入第一连接部的容纳槽并向内滑动,直至卡块与卡持槽卡合连接。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处于卡持状态时,卡块可被施加压力,带动弹性杆下沉,以解除卡块与卡持槽之间的卡持,滑块脱离滑槽,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由卡持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第一连接部还包括卡槽,连接主体还包括电线,卡槽与电线卡合连接,电线通过卡槽与对应的连接器相抵接。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器为导电材料,包括端头、卡持部和弯折角,弯折角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的一端与卡持部的延伸部分相连,另一端向下延伸,第二边与第一边相连,第二边向上延伸,由此第二边与第一边形成角度,弯折角与连接主体相抵接;
底座包括狭缝,卡持部用于与狭缝卡持,将连接器固定在底座上,端头用于与电线相抵接,弯折角可相对于待连接部件上下浮动设置,用于保持与待连接部件相抵接。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结构,第一连接部与连接主体相连接固定,形成一体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电连接待连接组件与连接主体时,可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部嵌入在连接主体上,第二连接部与待连接部件相抵。连接器嵌入在第二连接部上,与待连接部件和连接主体相抵接,由此实现待连接组件与连接主体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相较原有技术,取消了待连接组件与连接主体的接口部分,并使用连接器作为导电介质替换了连接导线。由此,能够省去接口以及过长导线占用的空间,待连接组件和连接主体的距离可无限接近,使得零件之间的排布更加合理,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结构装配方法简单,且可以反复拆装,方便在连接结构出现故障时进行拆卸作业。本实用新型利于节省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优化连接结构装配和拆卸的流程,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方便电子设备的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部与连接器连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连接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部与连接器连接的一种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一种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1:第一连接部;102:第二连接部;103:底座;
104:连接器;105:滑块;106:滑槽;
107:容纳槽;108:弹性杆;109:通槽;
110:卡块;111:卡持槽;112:电线;
113:卡槽;114:端头;115:卡持部;
116:弯折角;117:第一边;118:第二边;
119:狭缝;120:凹槽;121:连接主体;
122:待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零件的连接结构用于电连接连接主体121及待连接部件122。
具体的,本实施例适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等空间布局较为严格的环境,当需要以可拆卸连接方式电连接待连接部件122与连接主体121时,可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实现。
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第一连接部101嵌入在连接主体121上,第二连接部102与第一连接部101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102设有连接器104,连接器104与待连接部件122和连接主体121相抵接,用于实现待连接部件122与连接主体121的电连接。待连接部件122与连接主体121可通过锁附螺丝固定相对位置,以保持电连接的稳定。
相较原有技术,取消了待连接部件122与连接主体121的接口部分,利用可拆卸连接结构实现了待连接部件122与连接主体121之间的便利装配,并使用连接器104作为导电介质替换了连接导线。由此,可简化拆装流程,省去接口以及过长导线占用的空间,待连接部件122和连接主体121的距离可无限接近,使得零件之间的排布更加合理。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用于电连接连接主体121及待连接部件122,包括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第一连接部101与连接主体121相连,第二连接部102与待连接部件122相抵接,第一连接部101通过可拆卸装置与第二连接部102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102包括底座103与连接器104,待连接部件122通过连接器104与连接主体121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主体121与待连接部件122相抵,由此可尽量缩小连接主体121与待连接部件122之间的距离,最大程度节省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1上的滑块105及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02上的滑槽106,滑块105可在滑槽106内滑动,从而限制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在高度上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1包括用于容纳第二连接部102的容纳槽107,滑块105有一对,形状为凸起的长条形,分别位于容纳槽107的两端,其位置相对第一连接部101的对称面对称。滑槽106有一对,形状为长条形,其尺寸和位置与滑块105相配,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102的两侧,用于在第二连接部102进入容纳槽107时,滑块105与滑槽106对接,使得第二连接部102能正确的与容纳槽107配合,滑块105在位于容纳槽107开口的一端头部收缩,使得滑槽106更容易与滑块105对接,方便两个连接部之间的装配,简化组装方法。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通过分别与连接器104相抵实现电连接,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间设置有弹性杆108、卡块110和卡持槽111,弹性杆108可带卡块110上下浮动,卡块110用于与卡持槽111配合,以卡紧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间在滑槽进出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可拆卸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01上的卡持槽111及设置在第二连接部上的通槽109及弹性杆108,弹性杆108为长条状,设置在通槽109内,卡块110突出设置在弹性杆108上,并朝上延伸出通槽109,卡块110的侧面形状可为三角形或梯形,卡块110进入卡持槽111后位置朝上弹起,与卡持槽111卡合连接,以实现卡块110与卡持槽111间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包括卡持和分离两种状态,在卡持状态下,滑块105位于滑槽106内,卡块110位于卡持槽111内。
当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由分离状态向卡持状态切换时,第二连接部102插入第一连接部101的容纳槽107并向内滑动,直至卡块110与卡持槽111卡合连接。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处于卡持状态时为长方体结构,嵌入在待连接部件122边缘,与连接主体121抵接。通过插入动作即可完成卡块110和卡槽113的配合,从而卡紧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间的相对位置,安装流程简单,且第一连接部101与容纳槽107的配合紧密,能够节省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处于卡持状态时,卡块110可被施加向下压力,带动弹性杆108下沉,以解除卡块110与卡持槽111之间的卡持,滑块105脱离滑槽106,使得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由卡持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由此,在连接结构出现故障时,只需对卡块110施加压力即可在不损坏连接结构的情况下使第二连接部102脱出第一连接部101,简化了拆卸流程,从而提高使用此连接结构的便利性。
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还包括卡槽113,连接主体121还包括电线112,卡槽113与电线112卡合连接,电线112通过卡槽113与对应的连接器104相抵接。
第一连接部101还包括卡槽113,连接主体121还包括电线112,卡槽113用于与电线112配合,使得电线112固定在第一连接部101上,电线112与对应的连接器104相抵接。通过卡槽113将电线112固定在预设的位置上,可以根据卡槽113的尺寸来决定电线112的长度,避免过长的电线112占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防止电线112在装配或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同时也方便与对应的连接器104抵接实现电连接。
参考图5、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4为导电材料,包括端头114、卡持部115和弯折角116,其中端头114与卡持部115相连的部分形成九十度角,卡持部115向下延伸后弯折形成九十度角,使得端头114和卡持部115与底座103相贴合。
卡持部115继续延伸成为弯折角116,弯折角116包括第一边117和第二边118,第一边117与卡持部115的延伸部分相连向下延伸,第二边118与第一边117相连,第二边118朝上翘起,与第一边117形成40度至60度的角度,弯折角116与连接主体121相抵接,第一边117在受力时可相对于卡持部115晃动,使得弯折角116相对于待连接部件122上下浮动设置,由此,可使弯折角116保持与待连接部件122的抵接。弯折角116为圆弧形结构,能在与连接主体121抵接时减少摩擦,防止划伤接触部位。由于弯折角116具有上下浮动范围,因此可使其承受压力,从而保证在可拆卸连接结构受到晃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弯折角116与待连接部件122的抵接,利于提高连接器104电连接的可靠性。
底座103为长方体结构,底座103远离第一连接部101的一端上方高度抬高形成肩部,肩部为阶梯结构,用于在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二连接部102卡持时,限制第二连接部102在滑槽106进出方向上向内滑动。
底座103包括狭缝119,狭缝119用于与卡持部115卡持,形成过盈配合,将连接器104固定在底座103上,端头114用于与电线112相抵接,
本实施例中,底座103还包括凹槽120,凹槽120沿纵向排列,凹糟的中间部分与连接器104相卡持,凹槽120的两端凸起,将连接器104半包围在其中,由此,可在连接器104固定在底座103上时,起到保护连接器104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01与待连接部件122相连接固定,形成一体结构,连接器104为导电材料。第一连接部101直接嵌入在待连接部件122上形成一体化结构,可省去第一连接部101与待连接部件122之间的连接结构,减少将第一连接部101装配至待连接部件122上的步骤,利于节省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优化连接结构的装配流程。
本实施例利于节省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优化连接结构装配和拆卸的流程,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用于电连接连接主体(121)及待连接部件(12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与所述连接主体(12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102)与所述待连接部件(122)相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01)通过可拆卸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02)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02)包括底座(103)与连接器(104),所述待连接部件(122)通过所述连接器(104)与所述连接主体(12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121)与所述待连接部件(122)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上的滑块(105)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02)上的滑槽(106),所述滑块(105)可在所述滑槽(106)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的容纳槽(107),所述滑块(105)有一对,分别位于所述容纳槽(107)的两端,所述滑槽(106)有一对,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的两侧,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02)进入所述容纳槽(107)时,所述滑块(105)与所述滑槽(106)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上的卡持槽(111)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02)上的通槽(109)及弹性杆(108),所述弹性杆(108)设置在所述通槽(109)内,卡块(110)突出设置在所述弹性杆(108)上并延伸出所述通槽(109),所述卡块(110)可与所述卡持槽(111)卡合连接,所述卡块(110)可带动所述弹性杆(108)在所述通槽(109)内上下浮动设置,以实现卡块(110)与所述卡持槽(111)间的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2)包括卡持和分离两种状态,在所述卡持状态下,所述滑块(105)位于所述滑槽(106)内,所述卡块(110)位于所述卡持槽(111)内;
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由所述分离状态向所述卡持状态切换时,所述第二连接部(102)插入所述第一连接部(101)的所述容纳槽(107)并向内滑动,直至所述卡块(110)与所述卡持槽(111)卡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2)处于所述卡持状态时,所述卡块(110)可被施加压力,带动所述弹性杆(108)下沉,以解除所述卡块(110)与所述卡持槽(111)之间的卡持,所述滑块(105)脱离所述滑槽(106),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02)由所述卡持状态切换至所述分离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还包括卡槽,所述连接主体(121)还包括电线(112),所述卡槽(113)与所述电线(112)卡合连接,所述电线(112)通过所述卡槽(113)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器(104)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04)为导电材料,包括端头(114)、卡持部(115)和弯折角(116),所述弯折角(116)包括第一边(117)和第二边(118),所述第一边(117)的一端与所述卡持部(115)的延伸部分相连,另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二边(118)与所述第一边(117)相连,所述第二边(118)向上延伸,由此所述第二边(118)与所述第一边(117)形成角度,所述弯折角(116)与所述连接主体(121)相抵接;
所述底座(103)包括狭缝(119),所述卡持部(115)用于与所述狭缝(119)卡持,将所述连接器(104)固定在所述底座(103)上,所述端头(114)用于与所述电线(112)相抵接,所述弯折角可相对于所述待连接部件(122)上下浮动设置,用于保持与所述待连接部件(122)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1)与所述连接主体(121)相连接固定,形成一体结构。
CN202122297955.6U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Active CN216289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7955.6U CN216289126U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7955.6U CN216289126U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9126U true CN216289126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4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97955.6U Active CN216289126U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9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52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868036B (zh) 电连接器
CN102709756B (zh) 检测开关构造和具有该检测开关构造的连接器
CN111555069B (zh) 用于高速数据传输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及其连接器
JP2004221067A (ja) コネクタ
US679682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ttaching a circuit board
US6644980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female connector, and male connector
CN216289126U (zh) 一种电子零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CN105071821A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741038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guide member
US621735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dual biased contact pins
CN213242868U (zh) 浮动连接器
WO2015072153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コネクタ装置
CN209626488U (zh) 电连接器
TWM590793U (zh) 板端卡之固定裝置
CN216698795U (zh) 带人字形弹片的数字传输接口
CN214478052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3602120U (zh) 同轴连接器
CN219576148U (zh) 一种预放接触弹片的转接座
TWI807726B (zh) 轉接測試板和顯卡測試裝置
CN216055257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显示设备主板
CN219809172U (zh) 一种无线安装的风扇框架
CN216251212U (zh) 一种板卡组件
CN210501494U (zh) 胶塞的安装结构
CN220753788U (zh) 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