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78692U - 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78692U CN216278692U CN202122083002.XU CN202122083002U CN216278692U CN 216278692 U CN216278692 U CN 216278692U CN 202122083002 U CN202122083002 U CN 202122083002U CN 216278692 U CN216278692 U CN 2162786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tangular frame
- filter screen
- fire
- fan shell
- d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包括风机外壳,包括风机外壳正面设置的对外风口,所述对外风口的内侧设置有防护钢网;滤尘机构,包括所述风机外壳内部一侧设置的与其铰接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面向所述对外风口的一侧设置插接有过滤网,所述矩形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卡条;当风机需要将外界新鲜空气吸入室内时,则矩形框会旋转闭合,并通过过滤网将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进行吸附过滤,当需要将室内浑浊空气或烟气排出时,则矩形框会旋转敞开,并使气流可畅通无阻的排出室外,有效提高了排出效率,同时相对应的两个限位卡条及弹性胶条在接触时会产生弹性撞击,并使得过滤网上粘附的灰尘受震动敲击而脱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排烟通风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
背景技术
通风机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地铁和隧道等场合,用于消防排烟及送排通风,还可以配套于中央空调系统和环保净化系统。
目前,市面上的通风机大多具有对空气进行过滤的功能,然而,正是由于加装过滤网的原因,当遇到火灾需要对室内环境排烟时,过滤网会对排出的烟气形成一定的阻碍从而降低排烟效率,同时粘附灰尘过多的过滤网则会进一步减弱烟气的排出效果,不能在排烟的时候对过滤网进行敞开;此外,传统的通风机并不具有对过滤网进行自动清洁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过滤网会对排出的烟气形成一定的阻碍从而降低排烟效率,同时粘附灰尘过多的过滤网则会进一步减弱烟气的排出效果,不能在排烟的时候对过滤网进行敞开;此外,传统的通风机并不具有对过滤网进行自动清洁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其能够在遇到火灾需要快速排烟时可对风机中的过滤网进行及时敞开,敞开后的通道有利于烟气的快速排出,同时在吸入空气时过滤网会及时关闭并对空气进行过滤,此外,过滤网在敞开和闭合的过程中还可对其网面上粘附的灰尘进行自动清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其包括:
风机外壳,包括风机外壳正面设置的对外风口,所述对外风口的内侧设置有防护钢网;
滤尘机构,包括所述风机外壳内部一侧设置的与其铰接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面向所述对外风口的一侧设置插接有过滤网,所述矩形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卡条;
切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矩形框外壁两侧的固定转轴,所述固定转轴的外壁一圈设置有齿轮圈,所述齿轮圈的一侧啮合有纵置的齿杆。
优选的,所述矩形框的一侧还设置有插接于所述过滤网的卡槽,所述矩形框的框体中心部位设置有长宽尺寸略小于所述过滤网的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卡条的一侧还卡接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弹性胶条,所述矩形框呈上中下三块分布。
优选的,所述齿杆的上端一侧还啮合与所述齿轮圈为同一垂直线的主齿轮,所述主齿轮的一侧还设置有与其连接的伺服马达;
其中,伺服马达设置为两台,并分别通过主齿轮带动齿杆进行上下动作。
优选的,固定转轴和所述齿轮圈通过所述齿杆和主齿轮与所述伺服马达之间构成传动结构,且固定转轴与所述风机外壳之间为铰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护钢网的一侧同时位于所述风机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正对于所述滤尘机构面向于所述对外风口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风机需要将外界新鲜空气吸入室内环境时,则矩形框会旋转闭合,并通过过滤网将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进行吸附过滤,当需要将室内浑浊空气或烟气排出时,则矩形框会旋转敞开,并使气流可畅通无阻的快速排出室外,有效提高了排出效率,同时相对应的两个限位卡条及弹性胶条在接触时会产生弹性撞击,并使得过滤网上粘附的灰尘受震动敲击而脱落,起到自动清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机外壳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机外壳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矩形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切换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伺服马达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风机外壳;110、对外风口;120、防护钢网;130、风扇;200、滤尘机构;210、矩形框;220、卡槽;230、过滤网;240、通风孔;250、限位卡条;260、弹性胶条;300、切换机构;310、固定转轴;320、齿轮圈;330、齿杆;340、主齿轮;350、伺服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其能够在遇到火灾需要快速排烟时可对风机中的过滤网进行及时敞开,敞开后的通道有利于烟气的快速排出,同时在吸入空气时过滤网会及时关闭并对空气进行过滤,此外,过滤网在敞开和闭合的过程中还可对其网面上粘附的灰尘进行自动清洁。
图1-图6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的全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6,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其主体部分包括风机外壳100、滤尘机构200和切换机构300。
风机外壳100,包括风机外壳100正面设置的对外风口110,对外风口110的内侧设置有防护钢网120,防护钢网120的一侧同时位于风机外壳100的内部还设置有风扇130,风扇130正对于滤尘机构 200面向于对外风口110的一侧,风扇130可设置为能够正反旋转的专用型号,并控制气流的输出与吸入,防护钢网120可避免风扇130 在吸入外界空气时能够将外界飘动的棍棒或纸板等隔离在外,从而起到辅助防护的作用。
滤尘机构200,包括风机外壳100内部一侧设置的与其铰接的矩形框210,矩形框210面向对外风口110的一侧设置插接有过滤网230,矩形框21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卡条 250,矩形框210的一侧还设置有插接于过滤网230的卡槽220,矩形框210的框体中心部位设置有长宽尺寸略小于过滤网230的通风孔 240,矩形框210可通过卡槽220对过滤网230进行插接固定,并方便其后续拆装,通风孔240可使得气流在过滤网230的两侧顺利流通,当风机需要将外界新鲜空气吸入室内环境时,则矩形框210会旋转闭合,并通过过滤网230将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进行吸附过滤,当需要将室内浑浊空气或烟气排出时,则矩形框210会旋转敞开,并使气流可畅通无阻的排出室外,有效提高了排出效率,限位卡条250的一侧还卡接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弹性胶条260,矩形框210呈上中下三块分布,当三个矩形框210在旋转闭合时会受到限位卡条250的阻隔并形成上下垂直面,同时相对应的两个限位卡条250在接触时会产生撞击,并使得过滤网230上粘附的灰尘受震动而脱落,而弹性胶条 260可使得限位卡条250在接触时产生较强弹性,在反复的弹性撞击下不仅可提高灰尘抖落的效率,同时也起到保护组件的作用,此外,上中下三块联动分布且可旋转的矩形框210能够有效减少因整块框体在旋转时对风机外壳100内部空间的占用,起到对空间优化的作用。
切换机构300,包括设置于矩形框210外壁两侧的固定转轴310,固定转轴310的外壁一圈设置有齿轮圈320,齿轮圈320的一侧啮合有纵置的齿杆330,齿杆330的上端一侧还啮合与齿轮圈320为同一垂直线的主齿轮340,主齿轮340的一侧还设置有与其连接的伺服马达350;其中,伺服马达350设置为两台,并分别通过主齿轮340带动齿杆330进行上下动作,固定转轴310和齿轮圈320通过齿杆330 和主齿轮340与伺服马达350之间构成传动结构,且固定转轴310与风机外壳100之间为铰接结构,在作业时伺服马达350可通过带动主齿轮340旋转进而带动齿杆330做上下动作,齿杆330则可带动齿轮圈320及固定转轴310进行同步旋转,转轴310在旋转的同时会带动三块矩形框210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控制矩形框210 及过滤网230的开启与闭合,此外,两个伺服马达350可保证其在出现故障时至少有一个处于正常作业。
综上,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首先将风机外壳 100装接在通风管道中,当需要进行消防排烟或向室内输入新鲜空气时,则具体操作为:在作业时伺服马达350可通过带动主齿轮340旋转进而带动齿杆330做上下动作,齿杆330则可带动齿轮圈320及固定转轴310进行同步旋转,转轴310在旋转的同时会带动三块矩形框 210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控制矩形框210及过滤网230 的开启与闭合,当风机需要将外界新鲜空气吸入室内环境时,则矩形框210会旋转闭合,并通过过滤网230将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进行吸附过滤,当需要将室内浑浊空气或烟气排出时,则矩形框210会旋转敞开,并使气流可畅通无阻的排出室外,此外,当三个矩形框210 在旋转闭合时会受到限位卡条250的阻隔并形成上下垂直面,同时相对应的两个限位卡条250在接触时会产生撞击,并使得过滤网230上粘附的灰尘受震动而脱落,而弹性胶条260可使得限位卡条250在接触时产生较强弹性,在反复的弹性撞击下不仅可提高灰尘抖落的效率,同时也起到保护组件的作用。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6)
1.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外壳(100),包括风机外壳(100)正面设置的对外风口(110),所述对外风口(110)的内侧设置有防护钢网(120);
滤尘机构(200),包括所述风机外壳(100)内部一侧设置的与其铰接的矩形框(210),所述矩形框(210)面向所述对外风口(110)的一侧设置插接有过滤网(230),所述矩形框(21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卡条(250);
切换机构(300),包括设置于所述矩形框(210)外壁两侧的固定转轴(310),所述固定转轴(310)的外壁一圈设置有齿轮圈(320),所述齿轮圈(320)的一侧啮合有纵置的齿杆(3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210)的一侧还设置有插接于所述过滤网(230)的卡槽(220),所述矩形框(210)的框体中心部位设置有长宽尺寸略小于所述过滤网(230)的通风孔(2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条(250)的一侧还卡接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弹性胶条(260),所述矩形框(210)呈上中下三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杆(330)的上端一侧还啮合与所述齿轮圈(320)为同一垂直线的主齿轮(340),所述主齿轮(340)的一侧还设置有与其连接的伺服马达(350);
其中,伺服马达(350)设置为两台,并分别通过主齿轮(340) 带动齿杆(330)进行上下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其特征在于:固定转轴(310)和所述齿轮圈(320)通过所述齿杆(330)和主齿轮(340)与所述伺服马达(350)之间构成传动结构,且固定转轴(310)与所述风机外壳(100)之间为铰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钢网(120)的一侧同时位于所述风机外壳(100)的内部还设置有风扇(130),所述风扇(130)正对于所述滤尘机构(200)面向于所述对外风口(110)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83002.XU CN216278692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83002.XU CN216278692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78692U true CN216278692U (zh) | 2022-04-12 |
Family
ID=8106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83002.XU Active CN216278692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7869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82139A (zh) * | 2022-09-11 | 2022-11-25 | 郝浩东 | 一种可喷洒水雾的消防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22083002.XU patent/CN21627869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82139A (zh) * | 2022-09-11 | 2022-11-25 | 郝浩东 | 一种可喷洒水雾的消防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15382139B (zh) * | 2022-09-11 | 2024-05-03 | 湖南宏永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可喷洒水雾的消防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80114817A (ko) | 새바람 정화창 및 그의 통풍 방법 | |
KR100577207B1 (ko) | 붙박이 형식 환기 시스템 | |
CN216278692U (zh) | 一种消防排烟两用通风机 | |
CN204153914U (zh) | 一种带空气净化功能的室内新风系统 | |
KR20190109040A (ko) | 창문형 공기 청정기 | |
CN2871782Y (zh) | 减噪除尘换气窗 | |
CN113719940A (zh) | 一种家用节能通风设备 | |
CN20823800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246718A (zh) | 风阀及具有其的热交换器 | |
CN209687323U (zh) | 一种多功能通风隔声窗 | |
CN21951089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KR101995119B1 (ko) | 창문설치형 공기청정기 | |
CN116428684A (zh) | 一种新风净化空调及其一体化施工安装方法 | |
CN215723896U (zh) | 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风机设备 | |
CN204693747U (zh) | 空调器进风口盖板组件和空调器 | |
CN208735834U (zh) | 一种具有空气循环装置的窗户 | |
CN204830316U (zh) | 通风器 | |
CN2844747Y (zh) | 空气净化交换机的自动清洗机构 | |
CN201779800U (zh) | 多功能新风换气机 | |
CN103341292A (zh) | 窗式自然通风过滤装置 | |
CN211177106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2008175512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07262673U (zh) | 风阀及具有其的热交换器 | |
CN208620470U (zh) | 一种分体式空气净化器 | |
CN2205519Y (zh) | 保温双向换气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