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75776U -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75776U
CN216275776U CN202122984399.XU CN202122984399U CN216275776U CN 216275776 U CN216275776 U CN 216275776U CN 202122984399 U CN202122984399 U CN 202122984399U CN 216275776 U CN216275776 U CN 216275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latform
rock
collect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843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利彬
李聪伟
张吉波
吴孝静
王新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Jind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Jind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Jind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Jindi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8439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75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75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757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设置于岩质边坡上的平台,以及平台边缘凸起的挡土墙;挡土墙、平台和边坡构成“U”形槽;“U”形槽至少为两级,相邻“U”形槽以挡土墙间隔;“U”形槽采用切割的方式得到;“U”形槽内种植植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无需放坡,突破了土源自然休止角对坡度的限制,既节约边坡后缘后撤占用的土地资源,又节省了坡面覆土所用的土源,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增加了植树面积占比率,减少了草地占比,生态修复效果好,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分台阶放坡法广泛应用于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如图1所示,主要有五个工序。第一步,通过爆破将坡面坡度降到土的自然休止角以下,为覆土提供工作面;第二步,在各级平台外沿修建挡土墙,为平台覆土提供条件;第三步,在坡面和平台覆土;第四步,在坡面和平台种草,在平台植树;第五步,树苗和草地养护。
分台阶放坡法修复岩质边坡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为了满足坡面覆土对坡度的要求,往往需要将边坡的后缘后退很大距离(分台阶越多后退距离越大)。这样就造成了为修复生态环境破坏新的生态环境的客观事实,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平台边缘修建的挡土墙虽然起到了挡土的作用,但是其工程立面人为痕迹明显,与自然环境不协调。
(3)覆土施工时,土源自坡面的上级台阶向下倾倒。在重力作用下,土源在坡面发生滚动,造成坡面覆土厚土不均匀,上段薄,下段厚。造成土的浪费,进而加剧取土场生态环境修复难度。
(4)坡面覆土易受到雨水冲刷,生态修复效果保证度低。
(5)分台阶放坡法往往采用爆破施工,由于炸药审批程序限制,施工工期往往较长。
(6)爆破后产生的碎石仅可用于砂石料,降低了大块岩石的价值。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
设置于岩质边坡上的平台,以及平台边缘凸起的挡土墙;
所述挡土墙、平台和边坡构成“U”形槽;
所述“U”形槽至少为两级,相邻“U”形槽以挡土墙间隔;
所述“U”形槽采用切割的方式得到;
所述“U”形槽内种植植物。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每级平台的宽度为5~7m;
优选地,每级平台的高度为1~3m。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U”形槽内依次铺设有透水层和基质层。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透水层包括碎石和/或矿渣;
优选地,所述透水层的厚度为20~40cm。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基质层包括耕植土。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平台延环坡方向的坡度为0.5%~3%,优选为0.5~1.5%;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U”形槽地势低的一端连接集水池;
所述集水池的上部设置有泄洪口,下部设置有下水口;
所述下水口连接滴灌系统,用于下一级平台植物的灌溉。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集水池为采用切割的方式得到的下沉式集水池。
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U”形槽与集水池连接部位安装透水格栅;
优选地,所述集水池的泄洪口连接泄洪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中“U”形槽采用切割的方式得到,使得挡土墙和平台为一体,结合牢固,一方面节省工程材料,另一方面削减了人为干预痕迹,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无需放坡,突破了土源自然休止角对坡度的限制,既节约边坡后缘后撤占用的土地资源,又节省了坡面覆土所用的土源,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增加了植树面积占比率,减少了草地占比,生态修复效果好,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在岩质边坡上切割得到多个“U”形槽,然后在“U”形槽内种植植物实现对岩质边坡生态的修复,该方法简单,相较于分台阶放坡法具有如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采用切割法制备得到,无需放坡,突破了土源自然休止角对坡度的限制,既节约边坡后缘后撤占用的土地资源,又节省了坡面覆土所用的土源,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2)与分台阶放坡法相比,切割法增加了植树面积所占比率,减少了草地占比,生态修复效果更好。
(3)采用切割的“U”形槽代替挡土墙,一方面节省工程材料,另一方面削减了人为干预痕迹,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4)相对于爆破,切割工艺受外界环境限制少,工程施工自主性更强,工期更有保证。
(5)石料被大块切割,相对于爆破产生的废石,其价值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分台阶放坡法修复系统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岩质边坡修复系统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岩质边坡修复系统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岩质边坡修复系统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岩质边坡修复系统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岩质边坡修复系统的主视图。
图标:1-集水池;2-边坡;3-挡土墙;4-泄洪管;5-透水格栅;6-滴灌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
设置于岩质边坡上的平台,以及平台边缘凸起的挡土墙;
所述挡土墙、平台和边坡构成“U”形槽;
所述“U”形槽至少为两级,相邻“U”形槽以挡土墙间隔;
所述“U”形槽采用切割的方式得到;
所述“U”形槽内种植植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是以切割的方式对岩石进行加工,从而得到边缘带有凸起的平台,平台与凸起从始至终都是相连的,切割过程中也未破坏二者的连接关系,从而避免了分台阶放坡法中需要额外修筑挡土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无需放坡,突破了土源自然休止角对坡度的限制,既节约边坡后缘后撤占用的土地资源,又节省了坡面覆土所用的土源,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通常情况下,平台植树,缓坡种草,本实用新型中增加了平台的面积,降低了缓坡面积,因而增加了植树面积占比率,减少了草地占比,生态修复效果好,易于实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级平台的宽度平台宽度根据所选用树种的树冠大小及后期覆土对工作面的要求而定,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5m、6m或7m。
每级台阶的高度根据所选树种的生长特点而定,以与成年树的高度大致相等为宜,每级平台的高度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1m、2m或3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形槽内依次铺设有透水层和基质层。其中,透水层能够收集基质层渗透的水分,避免基质层水分过多影响植物的生长;基质层种植植物,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层包括但不限于碎石和/或矿渣,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能够用于透水层的材料。其中,碎石和矿渣取材方便,成本低,优选碎石和矿渣作为透水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和/或”是指透水层可以是碎石,也可以是矿渣,还可以是碎石和矿渣。
优选地,所述透水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20cm、22cm、24cm、26cm、28cm、30cm、32cm、34cm、36cm、38cm或40cm。
优选地,所述基质层包括但不限于耕植土,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能够用于植物培养的基质。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植物包括树木和草。在“U”形槽内植树、种草。树间距和植树行数根据树种特点选定,以能使树冠完全遮挡侧面的岩石面为宜,一般为1~3m。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延环坡(延环绕岩质边坡)方向的坡度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0.5%、1%、1.5%、2%、2.5%或3%,优选为0.5~1.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形槽地势低的一端连接集水池;
所述集水池的上部设置有泄洪口,下部设置有下水口;
所述下水口连接滴灌系统,用于下一级平台植物的灌溉。
需要说明书的是,集水池容积V依据降雨量、汇水面积、灌溉用水量综合确定。当边坡坡角有大面积生态修复平面时,第一级集水池容积要足够大,为平面生态修复提供滴灌水源。
本实用新型中,建立由“U”形槽、透水层、集水池、泄洪口、滴灌组成的灌溉系统。当降雨和边坡上游汇集的水量超过土壤饱和含水量时,多余的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集水池,集水池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通过泄洪口逐级向下一级集水池泄洪,直至排出边坡,警戒水位以下的水保存在集水池内。干旱季节需要灌溉时,集水池内的水在水力梯度的作用下流向下一级平台,第1级集水池的水流向坡角的平地,为树苗和草地提供灌溉水源。整个灌溉系统充分利用雨水和水力梯度,无需供电,环保节能。
在上述坡度范围内,可以在不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流失的前提下,实现“U”形槽中多余水分的收集。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池为采用切割的方式得到的下沉式集水池。
采用切割的方法得到下沉式集水池,石料被大块切割,相较于爆破产生的碎石,其价值更高。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形槽与集水池连接部位安装透水格栅,避免碎石和土壤流入集水池。
优选地,所述集水池的泄洪口连接泄洪管,集水池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通过泄洪管逐级向下一级集水池泄洪,直至排出边坡。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在岩质边坡上切割得到“U”形槽,然后在“U”形槽内种植植物;
所述“U”形槽至少为两级。
对于切割的方式不作具体限制,切割的方式例如可以为:先根据“U”形槽的结构先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切割,以得到大块石料,然后再根据实际需要对“U”形槽进行精加工,例如切割得到具有特定坡度或形状的“U”形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在岩质边坡上切割得到多个“U”形槽,然后在“U”形槽内种植植物实现对岩质边坡生态的修复,该方法简单,相较于分台阶放坡法具有诸多优势。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设置于岩质边坡上的平台,以及平台边缘凸起的挡土墙;挡土墙、平台和边坡构成“U”形槽;“U”形槽至少为两级,相邻“U”形槽以挡土墙间隔;“U”形槽采用切割的方式得到;“U”形槽内依次铺设有透碎石和耕植土,并种植树木和草。
施工步骤如下:
(1)采用矿山切割锯将岩质边坡切割成图2所示的剖面。在每个平台切割出“U”形槽。平台宽度W为5m。每级台阶的高度H为1m。
(2)将切割下来的块石运至地面,作为资源再利用。
(3)在槽内覆盖碎石和耕植土、植树、种草。
(4)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对树苗和草地进行养护,养护周期一般为1-3年。
实施例2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设置于岩质边坡上的平台,以及平台边缘凸起的挡土墙;挡土墙、平台和边坡构成“U”形槽;“U”形槽至少为两级,相邻“U”形槽以挡土墙间隔;“U”形槽采用切割的方式得到;“U”形槽内依次铺设有透矿渣和耕植土,种植树木和草。
施工步骤如下:
(1)采用矿山切割锯将岩质边坡切割成图2所示的剖面。在每个平台切割出“U”形槽。平台宽度W为7m。每级台阶的高度H为3m。
(2)将切割下来的块石运至地面,作为资源再利用。
(3)在槽内覆盖矿渣和耕植土、植树、种草。
(4)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对树苗和草地进行养护,养护周期一般为1-3年。
实施例3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设置于岩质边坡2上的平台,以及平台边缘凸起的挡土墙3;挡土墙3、平台和边坡2构成“U”形槽;“U”形槽至少为两级,相邻“U”形槽以挡土墙3间隔;“U”形槽采用切割的方式得到;“U”形槽内先铺设有透碎石和矿渣,然后铺设耕植土,并种植树木和草;“U”形槽地势低的一端连接集水池1;集水池1的上部设置有泄洪口,泄洪口连接泄洪管4,下部设置有下水口;下水口连接滴灌系统6;“U”形槽与集水池1连接部位安装透水格栅5。
施工步骤如下:
(1)采用矿山切割锯将岩质边坡切割成图5所示的剖面。在每个平台切割出“U”形槽。平台宽度W为6m。每级台阶的高度H为2m。
“U”形槽切割时,使得平台形成0.5%~3%的坡度,在每级平台地势较低的末端切割出下沉式集水池1,用于收集雨水。集水池1最高处开泄洪孔,后期接泄洪管4;最低处开下水孔,连接滴灌系统6。“U”形槽与集水池1连接部位安装透水格栅5。如图6所示。
(2)将切割下来的块石运至地面,作为资源再利用。
(3)就地取材,在“U”形槽内先铺设30cm厚度的碎石矿渣作为透水层,再铺设耕植土。
(4)在“U”形槽内植树、种草。树间距和植树行数根据树种特点选定,以能使树冠完全遮挡侧面的岩石面为宜,一般为1-3m。
(5)安装泄洪管4和滴灌系统6,如图6所示。
(6)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对树苗和草地进行养护,养护周期一般为1-3年。
实施例4
一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设置于岩质边坡2上的平台,以及平台边缘凸起的挡土墙3;挡土墙3、平台和边坡2构成“U”形槽;“U”形槽至少为两级,相邻“U”形槽以挡土墙3间隔;“U”形槽采用切割的方式得到;“U”形槽内先铺设有透碎石和矿渣,然后铺设耕植土,并种植树木和草;“U”形槽地势低的一端连接集水池1;集水池1的上部设置有泄洪口,泄洪口连接泄洪管4,下部设置有下水口;下水口连接滴灌系统6;“U”形槽与集水池1连接部位安装透水格栅5。
施工步骤如下:
(1)采用矿山切割锯将岩质边坡切割成图5所示的剖面。在每个平台切割出“U”形槽。平台宽度W为5m。每级台阶的高度H为3m。
“U”形槽切割时,使得平台形成0.5%~1.5%的坡度,在每级平台地势较低的末端切割出下沉式集水池1,用于收集雨水。集水池1最高处开泄洪孔,后期接泄洪管4;最低处开下水孔,连接滴灌系统6。“U”形槽与集水池1连接部位安装透水格栅5。
(2)将切割下来的块石运至地面,作为资源再利用。
(3)就地取材,在“U”形槽内先铺设40cm厚度的碎石矿渣作为透水层,再铺设耕植土。
(4)在“U”形槽内植树、种草。树间距和植树行数根据树种特点选定,以能使树冠完全遮挡侧面的岩石面为宜,一般为1-3m。
(5)安装泄洪管4和滴灌系统6,如图6所示。
(6)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对树苗和草地进行养护,养护周期一般为1-3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岩质边坡上的平台,以及平台边缘凸起的挡土墙;
所述挡土墙、平台和边坡构成“U”形槽;
所述“U”形槽至少为两级,相邻“U”形槽以挡土墙间隔;
所述“U”形槽采用切割的方式得到;
所述“U”形槽内种植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级平台的宽度为5~7m;
每级平台的高度为1~3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内依次铺设有透水层和基质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包括碎石和/或矿渣;
所述透水层的厚度为20~40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包括耕植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延环坡方向的坡度为0.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延环坡方向的坡度为0.5~1.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地势低的一端连接集水池;
所述集水池的上部设置有泄洪口,下部设置有下水口;
所述下水口连接滴灌系统,用于下一级平台植物的灌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为采用切割的方式得到的下沉式集水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与集水池连接部位安装透水格栅;
所述集水池的泄洪口连接泄洪管。
CN202122984399.XU 2021-11-25 2021-11-25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275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4399.XU CN216275776U (zh) 2021-11-25 2021-11-25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4399.XU CN216275776U (zh) 2021-11-25 2021-11-25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75776U true CN216275776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40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8439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275776U (zh) 2021-11-25 2021-11-25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757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2000A (zh) * 2021-11-25 2022-01-28 河南金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和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2000A (zh) * 2021-11-25 2022-01-28 河南金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和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0323B (zh) 一种适用于砒砂岩小流域的抗蚀促生二元立体配置模式
CN102499003A (zh) 一种干旱半干旱区荒山坡地植被恢复方法
CN103314763A (zh) 一种退化高原湖泊湿地微改造植被恢复方法
CN102138491B (zh) 沿海滩涂地土壤与生态治理方法
CN207062674U (zh) 一种生态树池
CN111919629A (zh) 一种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植生系统
CN109673195A (zh) 一种用于泥质海岸盐碱地绿化与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1507404B (zh) 提高干旱荒漠区人工恢复沙拐枣干旱抗逆性的方法
CN208733604U (zh) 一种破损山体的鱼鳞穴结构绿地
CN101507405B (zh) 一种干旱荒漠区人工恢复柽柳自维持能力的方法
CN216275776U (zh)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CN111456043A (zh) 一种排土场边坡覆绿的结构
CN203603128U (zh) 潜层式农田丰产永久性排水沟
CN110952578A (zh) 一种应对水土流失的护坡结构
CN107896548A (zh) 一种适用于喀斯特石山区悬崖断面生态治理的方法及灌溉系统
CN212259911U (zh) 一种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植生系统
CN113243155A (zh) 丘陵山区水资源与营养元素循环利用管控方法
CN202931878U (zh) 一种干旱丘陵山区窑洞储水供水系统
CN111593750A (zh) 一种露天矿山陡坡生态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
CN203618424U (zh)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
CN113982000A (zh)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和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N214015325U (zh) 一种抗旱护坡促进植被恢复的新型装置
CN210459442U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CN21082732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113767806A (zh) 一种岩溶区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