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8424U -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8424U
CN203618424U CN201320879183.XU CN201320879183U CN203618424U CN 203618424 U CN203618424 U CN 203618424U CN 201320879183 U CN201320879183 U CN 201320879183U CN 203618424 U CN203618424 U CN 203618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pe
vegetation
tree nest
domatic
appli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7918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鑫钰
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UADIAN ZAGUNAO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UADIAN ZAGUNAO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UADIAN ZAGUNAO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UADIAN ZAGUNAO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7918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8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8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84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包括树窝,所述树窝竖直设置在弃渣体坡面上,所述树窝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黏土泥浆层,所述树窝侧壁对应的黏土泥浆层上设置有缺口,所述黏土泥浆层中黏土与泥土的重量比为2:1,所述黏土泥浆层的厚度为3~5mm,所述坡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排栏栅,每一排所述栏栅由若干并排设置的栏杆组成,所述栏杆长度为60~80cm,所述栏杆插入所述坡面的深度为40~60cm。由于树窝的底部和侧壁设置有覆盖在其上的黏土泥浆层,当有水落到坡面上时,水渗入到树窝内,不再向下渗漏而聚集在树窝内,为坡面上植被成活提供水分,进而提高了坡面植被的成活率。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林地毁坏、河流污染和大气污染等,使我国的自然生态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湖泊湿地急剧减少,频繁的气候灾害和地震地质灾害,已经容不得人们无视生态恶化和缓慢的不作为。当务之急必须逐渐减少至停止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同时还要加快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在生态恢复中,如何有效的治理水土流失,成为了目前我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是采用在裸露的岩土表面种植植被,当植被成活后,通过植物的根系稳固岩土,防止雨水冲刷是带着泥土,并且保持水分。
但是,在实际治理工作中,却发现这种常规的植被恢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场所,如在开挖隧道、发掘煤矿和修建水电站等产生的弃渣堆积呈的坡体上,这些坡体的体积巨大,坡面的坡度大,在这些坡面上种植植被,植被本身难以依附在坡面上,而就算植被依附在坡面上之后,由于这些弃渣体内部具有大量的缝隙存在,雨水落入坡面后渗漏快,进而难以为其上的植被提供成活的水分,同时,由于弃渣体疏松,弃渣容易从弃渣坡面滑落,而导致种植在坡面上的植被难以成活。
所以,目前亟需一种能够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上,雨水渗漏快,坡面弃渣易滑落,种植在其上的植被难以成活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包括树窝,所述树窝竖直设置在弃渣体坡面上,所述树窝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黏土泥浆层,所述树窝侧壁对应的黏土泥浆层上设置有缺口,所述黏土泥浆层中黏土与泥土的重量比为2:1,所述黏土泥浆层的厚度为3~5mm,所述坡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排栏栅,每一排所述栏栅由若干并排设置的栏杆组成,所述栏杆长度为60~80cm,所述栏杆插入所述坡面的深度为40~60cm。在坡面上设置树窝,将植被种植在树窝内,进而解决了由于坡面坡度过大,植被难以依附在坡面上的问题,由于树窝的底部和侧壁设置有覆盖在其上的黏土泥浆层,当有水落到坡面上时,水渗入到树窝内,不再向下渗漏而聚集在树窝内,为坡面上植被的成活提供水分,进而提高了坡面植被的成活率;当有水落入树窝内时,树窝内的黏土泥浆层阻止水继续往下渗漏而汇集在树窝内,而植被所需的水分,只需植被根系周围的泥土湿润即可,而当流入的水过多时,植被根部被水浸泡,容易导致植被的根部腐烂,所以在树窝侧壁对应的黏土泥浆层上设置缺口,当树窝内的水超过缺口高度时,水从缺口渗透到树窝外,避免植被根系被水浸泡而腐烂;当植被成活后,随着植被根系的生长,植被本身能够摄取足够的水分,此时,由于是采用黏土与泥土的重量比为2:1,厚度为3~5mm的黏土泥浆层,使得黏土泥浆层在保证能够防止水渗漏的同时,又具有较低的强度,使得植被根系生长时能够轻易的穿过黏土泥浆层,所以在树窝内设置黏土泥浆层,在植被种植前期,植被根系还不发达的时候,在树窝底部的集水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当植被成活后,由于黏土泥浆层本身强度低,所以黏土泥浆层又不阻碍植被根系的生长,使得植被成活后能够通过其自身发达的根系吸收足够水分维持生长,同时其发达的根系又能稳固住坡体的弃渣,进而实现保水固土的效果,从而实现水土流失的治理;另外,在坡面上间隔设置若干排由栏杆并排组成的栏栅,各排栏栅将整个坡面分割成多个层面,首先是通过栏栅稳固了坡面的弃渣,当有坡面上有弃渣滑落时,栏栅阻挡住弃渣,防止滑落的弃渣继续滑动时带动更多的弃渣下滑;当有雨水落到坡面上时,由于栏杆并排设置,栏栅形成防渗墙,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进而提高了坡面上的植被成活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缺口距离所述树窝底部的距离为所述树窝深度的1/4~1/3。保证树窝内的水不超过树窝深度的1/4~1/3,避免植被根系被水浸泡而腐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缺口为沿所述树窝侧壁环绕的环状缺口。使得当树窝内的水超过缺口时,能够快速的渗漏出树窝,同时也避免树窝内的水从一个位置渗出树窝,导致在树窝外侧形成流道,使弃渣坡体更加的疏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窝下半部分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水进入树窝内后,汇集在树窝的漏斗状部分内,由于树窝下半部分为漏斗状,较桶状的树窝而言,相同的积水量具有更高的积水高度,方便植被根部的吸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窝与所述黏土泥浆层之间设置有泥土层,所述泥土层的上表面光滑。由于弃渣体多由碎石块组成,碎石块之间具有较多的间隙,所以在树窝与黏土泥浆层之间设置泥土层,防止黏土泥浆过多的进入到碎石块之间的缝隙内,首先是避免了黏土泥浆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黏土泥浆进入到碎石块之间的缝隙内,而导致黏土泥浆层的硬度过大,进而阻碍植被根系的生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窝直径为50~60cm,深度为50~60cm。将树窝直径设置在50~60cm,使坡面上可以间隔的设置若干个树窝,防止树窝过大而致使树窝对应的坡面面积过大,以致树窝上的植被不能够良好的吸取树窝内的水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栏栅上设置有编织条,所述编织条依次穿过相邻两根栏杆之间的间隙,将所述并排的栏杆编织成整体。将各个独立的并排的栏杆编织成整体,增加了栏栅的强度,进而增加了栏栅阻挡滑落弃渣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栏栅稳固弃渣坡面的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栏杆为树干。在坡面刚设置栏栅时,也就是在坡面种植植被时,此时,栏栅起到稳固弃渣坡面和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的作用,当植被成活后,植被自身的根系能够稳固坡面的弃渣,也能够通过自身的根系保持住落在弃渣坡面的雨水,此时插入坡体内的部分又会阻碍植被根系的生长,所以采用树干作为栏杆,随着时间的推移,插入坡体内的树干部分逐步开始腐烂,进而避免了对植被根系的阻碍,并且腐烂后的树干还作为肥料供植被生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栏杆为树干直径大于20mm的树苗。将直径大于30mm的树苗并排设置在弃渣坡面上作为栏栅,首先是起到了稳固弃渣坡面和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的作用,同时,由于是采用树苗作为栏杆,部分树苗成活后成为坡面植被的一部分,实现保水固土的作用,而没有成活的树苗则腐烂成肥料供坡面植被的生长,即使所有的树苗不成活,其腐烂之后也有助于坡面植被的生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两排所述栏栅之间的间距为6~10m。将相邻两排栏栅之间的间距设置为6~10m,使得栏栅既能够起到稳固弃渣坡面和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的作用,又不至于阻挡阳光,影响植被成活生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保证植被能够依附在坡面上;
2、提高坡体的保水能力,为植被成活初期提供水分;
3、为植被成活初期提供水分,而在植被成活后有不阻碍植被根系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树窝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栏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树窝,2-坡面, 3-黏土泥浆层, 4-植被,5-泥土层,6-缺口,7-栏栅,8-栏杆,9-编织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包括树窝1,所述树窝1竖直设置在弃渣体坡面2上,所述树窝1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黏土泥浆层3,所述树窝1侧壁对应的黏土泥浆层3上设置有缺口6,所述黏土泥浆层3中黏土与泥土的重量比为2:1,所述黏土泥浆层3的厚度为3~5mm,所述坡面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排栏栅7,每一排所述栏栅7由若干并排设置的栏杆8组成,所述栏杆8长度为60~80cm,所述栏杆8插入所述坡面2的深度为40~60cm。在坡面2上设置树窝1,将植被4种植在树窝1内,进而解决了由于坡面2坡度过大,植被4难以依附在坡面2上的问题,由于树窝1的底部和侧壁设置有覆盖在其上的黏土泥浆层3,当有水落到坡面2上时,水渗入到树窝1内,不再向下渗漏而聚集在树窝1内,为坡面2上植被1的成活提供水分,进而提高了坡面2植被1的成活率;当有水落入树窝1内时,树窝1内的黏土泥浆层3阻止水继续往下渗漏而汇集在树窝1内,而植被4所需的水分,只需植被4根系周围的泥土湿润即可,而当流入的水过多时,植被4根部被水浸泡,容易导致植被4的根部腐烂,所以在树窝1侧壁对应的黏土泥浆层3上设置缺口6,当树窝1内的水超过缺口6高度时,水从缺口6渗透到树窝1外,避免植被4根系被水浸泡而腐烂;当植被4成活后,随着植被4根系的生长,植被4本身能够摄取足够的水分,此时,由于是采用黏土与泥土的重量比为2:1,厚度为3~5mm的黏土泥浆层3,使得黏土泥浆层3在保证能够防止水渗漏的同时,又具有较低的强度,使得植被4根系生长时能够轻易的穿过黏土泥浆层3,所以在树窝1内设置黏土泥浆层3,在植被4种植前期,植被4根系还不发达的时候,在树窝1底部的集水为植被4生长提供水分,当植被4成活后,由于黏土泥浆层3本身强度低,所以黏土泥浆层3又不阻碍植被1根系的生长,使得植被1成活后能够通过其自身发达的根系吸收足够水分维持生长,同时其发达的根系又能稳固住坡体的弃渣,进而实现保水固土的效果,从而实现水土流失的治理;另外,在坡面2上间隔设置若干排由栏杆8并排组成的栏栅7,各排栏栅7将整个坡面2分割成多个层面,首先是通过栏栅7稳固了坡面2的弃渣,当有坡面2上有弃渣滑落时,栏栅7阻挡住弃渣,防止滑落的弃渣继续滑动时带动更多的弃渣下滑;当有雨水落到坡面2上时,由于栏杆8并排设置,栏栅7形成防渗墙,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进而提高了坡面2上的植被成活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缺口6距离所述树窝1底部的距离为所述树窝1深度的1/4~1/3。保证树窝1内的水不超过树窝1深度的1/4~1/3,避免植被4根系被水浸泡而腐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缺口6为沿所述树窝1侧壁环绕的环状缺口6。使得当树窝1内的水超过缺口6时,能够快速的渗漏出树窝1,同时也避免树窝1内的水从一个位置渗出树窝1,导致在树窝1外侧形成流道,使弃渣坡体更加的疏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窝1下半部分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水进入树窝1内后,汇集在树窝1的漏斗状部分内,由于树窝1下半部分为漏斗状,较桶状的树窝1而言,相同的积水量具有更高的积水高度,方便植被4根部的吸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窝1与所述黏土泥浆层3之间设置有泥土层5,所述泥土层5的上表面光滑。由于弃渣体多由碎石块组成,碎石块之间具有较多的间隙,所以在树窝1与黏土泥浆层3之间设置泥土层5,防止黏土泥浆过多的进入到碎石块之间的缝隙内,首先是避免了黏土泥浆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黏土泥浆进入到碎石块之间的缝隙内,而导致黏土泥浆层3的硬度过大,进而阻碍植被4根系的生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树窝1直径为50~60cm,深度为50~60cm。将树窝直径设置在50~60cm,使坡面2上可以间隔的设置若干个树窝1,防止树窝1过大而致使树窝1对应的坡面2面积过大,以致树窝1上的植被4不能够良好的吸取树窝1内的水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栏栅7上设置有编织条9,所述编织条9依次穿过相邻两根栏杆8之间的间隙,将所述并排的栏杆8编织成整体。将各个独立的并排的栏杆8编织成整体,增加了栏栅7的强度,进而增加了栏栅7阻挡滑落弃渣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栏栅7稳固弃渣坡面2的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栏杆8为树干。在坡面2刚设置栏栅7时,也就是在坡面2种植植被4时,此时,栏栅7起到稳固弃渣坡面2和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的作用,当植被4成活后,植被4自身的根系能够稳固坡面2的弃渣,也能够通过自身的根系保持住落在弃渣坡面2的雨水,此时插入坡体内的部分又会阻碍植被4根系的生长,所以采用树干作为栏杆8,随着时间的推移,插入坡体内的树干部分逐步开始腐烂,进而避免了对植被4根系的阻碍,并且腐烂后的树干还作为肥料供植被4生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栏杆8为树干直径大于20mm的树苗。将直径大于30mm的树苗并排设置在弃渣坡面2上作为栏栅7,首先是起到了稳固弃渣坡面2和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的作用,同时,由于是采用树苗作为栏杆8,部分树苗成活后成为坡面2的植被4的一部分,实现保水固土的作用,而没有成活的树苗则腐烂成肥料供坡面2的植被4的生长,即使所有的树苗不成活,其腐烂之后也有助于坡面2的植被4的生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两排所述栏栅7之间的间距为6~10m。将相邻两排栏栅7之间的间距设置为6~10m,使得栏栅7既能够起到稳固弃渣坡面2和增加弃渣坡体保水时间的作用,又不至于阻挡阳光,影响植被4成活生长。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包括树窝,所述树窝竖直设置在弃渣体坡面上,所述树窝的底部和侧壁上设置有黏土泥浆层,所述树窝侧壁对应的黏土泥浆层上设置有缺口,所述黏土泥浆层中黏土与泥土的重量比为2:1,所述黏土泥浆层的厚度为3~5mm,所述坡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排栏栅,每一排所述栏栅由若干并排设置的栏杆组成,所述栏杆长度为60~80cm,所述栏杆插入所述坡面的深度为40~6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距离所述树窝底部的距离为所述树窝深度的1/4~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沿所述树窝侧壁环绕的环状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窝下半部分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窝与所述黏土泥浆层之间设置有泥土层,所述泥土层的上表面光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窝直径为50~60cm,深度为50~60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栅上设置有编织条,所述编织条依次穿过相邻两根栏杆之间的间隙,将所述并排的栏杆编织成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为树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为树干直径大于20mm的树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两排所述栏栅之间的间距为6~10m。
CN201320879183.XU 2013-12-30 2013-12-30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8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9183.XU CN203618424U (zh) 2013-12-30 2013-12-30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9183.XU CN203618424U (zh) 2013-12-30 2013-12-30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8424U true CN203618424U (zh) 2014-06-04

Family

ID=50804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7918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18424U (zh) 2013-12-30 2013-12-30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842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1993A (zh) * 2015-03-04 2015-06-17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森林采伐迹地的水土保持方法
CN109618784A (zh) * 2018-12-12 2019-04-16 英德市旺地樱花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樱花大树陡坡种植构造
CN115299275A (zh) * 2022-07-11 2022-11-08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斜坡地形隧道上部的漏斗式古树保护结构施工方法
CN115299275B (zh) * 2022-07-11 2024-05-10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斜坡地形隧道上部的漏斗式古树保护结构施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1993A (zh) * 2015-03-04 2015-06-17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森林采伐迹地的水土保持方法
CN109618784A (zh) * 2018-12-12 2019-04-16 英德市旺地樱花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樱花大树陡坡种植构造
CN115299275A (zh) * 2022-07-11 2022-11-08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斜坡地形隧道上部的漏斗式古树保护结构施工方法
CN115299275B (zh) * 2022-07-11 2024-05-10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斜坡地形隧道上部的漏斗式古树保护结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5107B (zh) 用于丘陵型水库入库河口湿地的稳定植被生态构建方法
CN105103843A (zh) 防治干热河谷矿山排土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CN103628449A (zh) 一种沿海围垦区沟道生物碳草皮护坡结构
CN104652452A (zh) 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护坡的集水灌溉装置
CN111296160B (zh) 一种海岛迎风坡植被修复的前沿区域快速成林方法
CN111108958A (zh) 一种滨海盐碱地的大树种植结构
CN203618424U (zh)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植被恢复的结构
CN104594445A (zh) 利用等高线水平蓄水槽保水浸润灌溉的方法及其结构
CN210151706U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绿化装置
CN103385096B (zh) 一种改进的盐碱地植物种植系统
CN202931878U (zh) 一种干旱丘陵山区窑洞储水供水系统
CN109577276B (zh) 一种适于水库消落区岩质岸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756015B (zh) 一种生物多样性动态景观生态复合系统修复的方法
CN106613428A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种植系统
CN203646005U (zh) 一种局部集流增渗抑蒸发的盐碱地改良系统
CN212561559U (zh) 一种基于生物桩和藤蔓植物的急陡土坡绿色防护结构
CN210094189U (zh) 一种樱花大树陡坡种植构造
CN203446252U (zh) 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系统
CN210857107U (zh) 一种挂靠式绿化板和岩质边坡生态护坡系统
CN111066405B (zh) 一种冻土地区采石场修复方法
CN203618483U (zh)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水土保持的树窝
CN207099963U (zh) 极陡坡的间隔式竖向绿化系统
CN113338312A (zh) 一种椰棕土袋生态护坡护岸结构
CN203618460U (zh) 一种适用于高陡坡弃渣体坡面的带防渗墙的树窝
CN111990113A (zh) 植生袋、人工灌丛沙堆、阻沙固沙带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