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69731U - 前两轮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两轮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69731U
CN216269731U CN202122603803.4U CN202122603803U CN216269731U CN 216269731 U CN216269731 U CN 216269731U CN 202122603803 U CN202122603803 U CN 202122603803U CN 216269731 U CN216269731 U CN 216269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wheeled vehicle
tube shaft
lower connecting
slid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038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朝清
廖泰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038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69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69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69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前两轮车辆,包括有一主架、一动力组、至少一后轮组、一前右轮组、一前左轮组以及一下连杆组件。下连杆组件枢接于前右轮支架及前左轮支架,包括有二下连杆、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以及一中空管轴,二下连杆分别具有至少一连杆座,中空管轴穿设于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的内孔并接合为一体,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分别设置于二下连杆的至少一连杆座上并接合为一体,中空管轴内设置有至少一滑转元件,以一棒轴穿过至少一滑转元件的内孔与主架挂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中空管轴内的滑转元件与主架自由旋转摆动,并利用圆形弹性体元件作为吸震元件,其弹性橡胶的抗扭转特性可用以吸收轮子来自地面的冲击,提供骑乘者舒适骑乘。

Description

前两轮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前两轮车辆,尤指一种适用于平稳易控制且不易转倒的前两轮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消费者喜爱方便的二轮机车,对于平衡操控能力较差的骑乘者,当遇有突然状况急煞车时易失控转倒,尤当行驶于湿滑或不平整碎石路面时,就骑乘者操控能力较佳者亦常无法避免失控转倒。
探讨其转倒主要原因有,因二轮机车仅前后各设置一个轮子,所提供平稳度不足,必须靠骑乘者行进中以转向的修正及人与车身重心的改变来平衡车子致不转倒,故遇状况时必需要有快速应变控制平衡能力,方可维持车不转倒。又因二轮机车遇路面湿滑时失控转倒主要原因,为轮胎与地面失去抓地力,致无法再做转向修正以平衡车身所造成。
现有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41617号专利案,其通过左右避震器液压油路相通,以确保在各种操作状况下,能够维持前二轮的贴地性,以避免车辆产生翻覆的危险,但在该设计下制造成本高且系统可靠度有隐患。另有其他厂家所生产的前两轮机车,其使用零件多成本高且悬吊系统质量大,而造成运动反应迟钝。
发明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前两轮车辆,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前两轮车辆,通过中空管轴内的滑转元件与主架自由旋转摆动,并利用圆形弹性体元件作为吸震元件,其弹性橡胶的抗扭转特性可用以吸收轮子来自地面的冲击,提供骑乘者舒适骑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前两轮车辆包括有一主架、一动力组、至少一后轮组、一前右轮组、一前左轮组以及一下连杆组件。动力组设置于主架上,至少一后轮组连接动力组。前右轮组具有一前右轮支架,前左轮组具有一前左轮支架。下连杆组件枢接于前右轮支架及前左轮支架,包括有二下连杆、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以及一中空管轴,二下连杆分别具有至少一连杆座,中空管轴穿设于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的内孔并接合为一体,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分别设置于二下连杆的至少一连杆座上并接合为一体,中空管轴内设置有至少一滑转元件,以一棒轴穿过至少一滑转元件的内孔与主架挂接。
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前两轮车辆不同于传统设计采用钢制弹簧以压缩方式吸震,而利用圆形弹性体元件作为吸震元件,如此弹性橡胶设计具有体积小且集中的优点。此外,圆形弹性体元件包覆于下连杆组件与主架间,且贴近前两轮悬吊对主架旋转的中心轴,如此能将橡胶质量影响悬吊运动反应钝感降至最低,提供较传统弹簧外露的连接更佳的悬吊运动敏捷性,同时兼顾视觉上观感,较传统弹簧外露的连接来的精简又美观。
上述中空管轴可包括一管轴及一与该管轴连接的管座,管轴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的管径大于第二端的管径。
至少一滑转元件可为二滑转元件,该二滑转元件包括一第一滑转元件及一第二滑转元件,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可由第二端套设于管轴上,第一滑转元件可由第一端容置于管轴内,第二滑转元件容置于管座内。因此,定义出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与滑转元件的组设方式,以提升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的组装便利性。
上述管轴可更套设有一紧固件,用以将穿串于管轴的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紧固定位。
上述紧固件可为一螺帽,可于管轴的第二端以螺设的方式旋转紧固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
上述至少一滑转元件可为滚珠轴承或滚针轴承,以支撑回转或往复运动,承受作用于轴的负荷及保持轴的中心位置。
上述每一圆形弹性体元件可包括一外环套、一内环套以及一夹设于外环套及内环套的弹性材。
上述每一外环套可具有一外环凹形槽,连杆座可具有分别对应该每一外环凹形槽的多个连杆凹形槽,每一外环凹形槽与每一连杆凹形槽间可以一第一方型长键接合固定,用以将下连杆与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接合为一体。
上述每一内环套可具有一内环凹形槽,中空管轴具有分别对应该每一内环凹形槽的多个管轴凹形槽,每一内环凹形槽与每一管轴凹形槽间可以一第二方型长键接合固定,用以将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与中空管轴接合为一体。
以上概述与接下来的详细说明皆为示范性质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文件的范围。而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与优点,将在后续的说明与附图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第一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第二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圆形弹性体元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转弯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前两轮车辆
2 主架
3 动力组
4 后轮组
5 前右轮组
51 前右轮支架
511 第一枢接点
512 第二枢接点
6 前左轮组
7 下连杆组件
70 连杆座
71 下连杆
711 连杆凹形槽
72 圆形弹性体元件
721 外环套
7211 外环凹形槽
722 弹性材
723 内环套
7231 内环凹形槽
73 中空管轴
731 管轴
731a 第一端
731b 第二端
732 管座
7311 管轴凹形槽
741 第一滑转元件
742 第二滑转元件
75 棒轴
76 紧固件
77 第一方型长键
78 第二方型长键
79 连杆盖
8 上连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立体图以及局部放大图。图中出示一种前两轮车辆1,主要包括有一主架2、一动力组3、一后轮组4、一前右轮组5、一前左轮组6、一下连杆组件7以及一上连杆组件8。主架2上吊挂动力组3,该动力组3连接后轮组4,以提供驱动动力。主架2是通过下连杆组件7及上连杆组件8分别与前右轮组5及前左轮组6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前两轮车辆1,可适用在具前二轮后一轮以上的车辆,提供一种平稳易控制且不易转倒的车辆。
如图3及图4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第一分解图及第二分解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右轮组5具有一前右轮支架51,该前右轮支架51包括一第一枢接点511及一第二枢接点512,前左轮组6具有一前左轮支架(图未示),该前左轮支架包括一第三枢接点及一第四枢接点,其对称于前右轮支架51,因图面角度关系,并未能显示该元件。
下连杆组件7枢接于第一枢接点511及第三枢接点,包括有二下连杆71、四圆形弹性体元件72以及一中空管轴73,该二下连杆71分别具有至少一连杆座70,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下连杆71分别具有与下连杆71一体成型的二连杆座70,如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圆形弹性体元件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圆形弹性体元件72包括一外环套721、一内环套723以及一夹设于外环套721及内环套723的弹性材722,本实施例的弹性材722可利用其抗扭转的特性以吸收车轮组来自地面的冲击,提供骑乘者舒适骑乘。每一外环套721具有一外环凹形槽7211,每一连杆座70具有分别对应该每一外环凹形槽7211的一连杆凹形槽711,每一外环凹形槽7211与每一连杆凹形槽711间是以一第一方型长键77接合固定,用以将二下连杆71与四圆形弹性体元件72接合为一体。此外,每一内环套723具有一内环凹形槽7231,中空管轴73具有分别对应每一内环凹形槽7231的四管轴凹形槽7311,每一内环凹形槽7231与每一管轴凹形槽7311间是以一第二方型长键78接合固定,用以将四圆形弹性体元件72与中空管轴73接合为一体。
此外,中空管轴73包括一管轴731及一与管轴731连接的管座732,管轴731包括一第一端731a及一第二端731b,其中,第一端731a的管径大于第二端731b的管径。在本实施例中,中空管轴73内设置有二滑转元件741,742,其是为滚珠轴承或滚针轴承,以支撑回转或往复运动,承受作用于轴的负荷及保持轴的中心位置,包括有一第一滑转元件741及一第二滑转元件742,每一圆形弹性体元件72是由第二端731b套设于管轴731上,使管轴731与圆形弹性体元件72穿串接合为一体。第一滑转元件741是由第一端731a容置于管轴731内,第二滑转元件742容置于管座732内。再者,管轴731更套设有一紧固件7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76是为一螺帽,可于管轴731的第二端731b以螺设的方式旋转紧固四圆形弹性体元件72,使圆形弹性体元件72可定位于特定位置上。因此,通过定义出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72与滑转元件741,742的组设方式,可提升圆形弹性体元件72的组立性。
上述固接的连杆座70、圆形弹性体元件72及中空管轴73组立完成后,再通过一连杆盖79使的夹持为一体,并分别连接二下连杆71,形成一完整的下连杆组件7,并以一棒轴75穿过第一滑转元件741及第二滑转元件742的内孔与主架2挂接,使前右轮组5与前左轮组6运动时可绕中空管轴73的中心轴自由旋转,此外,上连杆组件8枢接于第二枢接点512及第四枢接点,用以辅助前右轮组5与前左轮组6产生倾斜偏摆。如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两轮车辆的转弯示意图,当骑乘者转弯人与车身倾斜重心转移以平衡转弯的离心力时,前右轮组5与前左轮组6能随同车身倾斜且轮胎一直保持贴地面,让骑乘者安心顺畅平稳转弯。
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的前两轮车辆1不同于传统设计采用钢制弹簧以压缩方式吸震,而利用圆形弹性体元件72作为吸震元件,如此弹性橡胶设计具有体积小且集中的优点。此外,圆形弹性体元件72包覆于下连杆组件7与主架2间,且贴近前两轮悬吊对主架2旋转的中心轴,如此能将橡胶质量影响悬吊运动反应钝感降至最低,提供较传统弹簧外露的连接更佳的悬吊运动敏捷性,同时兼顾视觉上观感,较传统弹簧外露的连接来的精简又美观。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文件的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前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主架;
一动力组,设置于该主架;
至少一后轮组,连接该动力组;
一前右轮组,具有一前右轮支架;
一前左轮组,具有一前左轮支架;以及
一下连杆组件,枢接于该前右轮支架及该前左轮支架,包括有二下连杆、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以及一中空管轴,该二下连杆分别具有至少一连杆座,该中空管轴穿设于该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的内孔并接合为一体,该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分别设置于该二下连杆的该至少一连杆座上并接合为一体,该中空管轴内设置有至少一滑转元件,以一棒轴穿过该至少一滑转元件的内孔与该主架挂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管轴包括一管轴及一与该管轴连接的管座,该管轴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的管径大于该第二端的管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滑转元件是为二滑转元件,该二滑转元件包括一第一滑转元件及一第二滑转元件,该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是由该第二端套设于该管轴上,该第一滑转元件是由该第一端容置于该管轴内,该第二滑转元件容置于该管座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管轴更套设有一紧固件,用以将穿串于该管轴的该多个圆形弹性体元件紧固定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紧固件是为一螺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滑转元件是为滚珠轴承或滚针轴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该每一圆形弹性体元件包括一外环套、一内环套以及一夹设于该外环套及该内环套的弹性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该每一外环套具有一外环凹形槽,该连杆座具有分别对应该每一外环凹形槽的多个连杆凹形槽,该每一外环凹形槽与该每一连杆凹形槽间是以一第一方型长键接合固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该每一内环套具有一内环凹形槽,该中空管轴具有分别对应该每一内环凹形槽的多个管轴凹形槽,该每一内环凹形槽与该每一管轴凹形槽间是以一第二方型长键接合固定。
CN202122603803.4U 2021-10-28 2021-10-28 前两轮车辆 Active CN216269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03803.4U CN216269731U (zh) 2021-10-28 2021-10-28 前两轮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03803.4U CN216269731U (zh) 2021-10-28 2021-10-28 前两轮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69731U true CN216269731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71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03803.4U Active CN216269731U (zh) 2021-10-28 2021-10-28 前两轮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69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6681B (zh) 用於輪式車車輪懸架組件的帶氣體彈簧的直列式震動吸收器
TWI436920B (zh) 自行車車架
US8070172B1 (en) Leaning vehicle suspension
US5975550A (en) Torsional shock absorber for bicycle
JP5528870B2 (ja) フロント2輪式鞍乗型車両
JP7013037B2 (ja) 反応拘束サスペンションを有する3つ以上のチルティング車輪を有する車両
CN114502458B (zh) 个人移动车辆
US8746721B2 (en) Motorcycle steering with four-bar linkage
US4082307A (en) Motorcycle suspension
JP2008168893A (ja) 2つのステアリング用前輪及び少なくとも1つの駆動後輪を備えたローリング車両
EP3847089A2 (en) Dual sided suspension assembly for a cycle wheel
USRE44854E1 (en) Vehicle with improved integrated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
US20160304149A1 (en) Tricycle with two riding modes
US7309081B1 (en) Four wheel off-road vehicle
CN216269731U (zh) 前两轮车辆
EP0937636B1 (en) A unit swing-type motorcycle engine supporting structure
TWI796766B (zh) 前兩輪車輛
JPH07267165A (ja) 二輪車のフレームと後輪用サスペンション機構
CN218287983U (zh) 结构简单且具有减震功能的滑板车
EP3183166B1 (en) Head tube for a bicycle
TWI836403B (zh) 用於自行車之前叉
US11654998B2 (en) Front forks for bicycles
KR102651830B1 (ko) 자전거 서스펜션 포크
CN113320631A (zh) 基于双前轮的三轮摩托车转弯自平衡系统
CN114104165A (zh) 一种具有前轮摇摆减震系统的倒三轮机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