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68538U - 悬架结构及轻型卡车 - Google Patents

悬架结构及轻型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68538U
CN216268538U CN202122362435.9U CN202122362435U CN216268538U CN 216268538 U CN216268538 U CN 216268538U CN 202122362435 U CN202122362435 U CN 202122362435U CN 216268538 U CN216268538 U CN 216268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d surface
reed
suspension structure
main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624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慧
邹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anch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ianch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ianch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ianche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624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68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68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68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架结构及轻型卡车,悬架结构包括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包括主簧片和副簧片,主簧片与副簧片同向延伸,主簧片具有第一曲面,副簧片具有第二曲面,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同侧弯曲,且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相向设置以使主簧片与副簧片连接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当悬架结构加载重物后,由于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主簧片受力后会向副簧片一侧弯曲,从而使得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之间的间隙逐渐收缩,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之间的间隙能够根据重量自动调节大小,使得悬架结构的载重范围较大,进一步降低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悬架结构及轻型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悬架结构及轻型卡车。
背景技术
由于技术上的逐渐突破以及政策上的不断鼓励,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爆发性的量产阶段,其应用场景由最初的乘用车领域逐步过渡到了跨多类型领域,如货运车等。然而随着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越来越高的追求,汽车供应商除了不断提升电池容量外,最常见的做法是减轻汽车重量,从而实现续航能力的提升。
目前常见的货运卡车,其悬架结构采用钢板弹簧主副悬架,其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钢板弹簧主副悬架重量大,极大地增加了整车重量,在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中,其弊端则变得非常突出;此外,钢板弹簧主副悬架采用多片式结构,需要将多个主副簧片叠加在一起进行组织,副簧片在装配中需要专门的限位支座,进一步增加了制造成本和装配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钢板弹簧主副悬架重量大、副簧片需要专门的限位支座的问题,提供一种悬架结构及轻型卡车。
一种悬架结构,包括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主簧片和副簧片,所述主簧片与所述副簧片同向延伸,所述主簧片具有第一曲面,所述副簧片具有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同侧弯曲,且所述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相向设置以使所述主簧片与所述副簧片连接形成至少一个间隙。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副簧片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上卡件和下卡件,所述上卡件和下卡件卡接连接,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副簧片设置在所述上卡件和所述下卡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上卡件之上,所述压板连接所述上卡件和所述下卡件。
进一步地,所述上卡件设有第一卡位,所述下卡件设有第二卡位,所述第一卡位与所述第二卡位卡接以装配所述上卡件和所述下卡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卡箍,所述压板、所述上卡件和所述下卡件通过所述卡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弹簧组件的中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组件还包括悬挂件,所述悬挂件设置在所述主簧片的端部以固定所述悬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组件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组成。
进一步地,提供一种轻型卡车,包括以上所述的悬架结构,还包括车架,所述悬架结构连接所述车架。
本申请所提供的悬架结构,采用两片式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包括主簧片和副簧片,主簧片与副簧片同向延伸,主簧片具有第一曲面,副簧片具有第二曲面,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同侧弯曲,且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相向设置以使主簧片与副簧片连接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当悬架结构加载重物后,由于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主簧片受力后会向副簧片一侧弯曲,从而使得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之间的间隙逐渐收缩,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之间的间隙能够根据重量自动调节大小,使得悬架结构的载重范围较大,且仅采用两片式簧片,能够极大地降低悬架结构的重量,簧片的材料可选择非金属类材料,进一步降低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悬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悬架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悬架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1、弹簧组件,11、主簧片,111、第一曲面,12、副簧片,121、第二曲面,13、间隙;
2、连接件,21、上卡件,211、第一卡位,22、下卡件,221、第二卡位,23、压板,24、卡箍;
3、悬挂件;
4、悬架结构;
5、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悬架结构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悬架结构的爆炸图,结合图1、图2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悬架结构,包括弹簧组件1,弹簧组件1包括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主簧片11与副簧片12同向延伸,即在其长轴方向进行延伸。其中,主簧片11具有第一曲面111,副簧片12具有第二曲面121,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同侧弯曲,其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各自弧面的中心处于同一方向,从而保证第一曲面111和第二曲面121同侧弯曲,保证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在受力后能够向同方向发生形变,提升抗震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二曲面12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曲面111的曲率半径,第一曲面111与第二曲面121相向设置以使主簧片11与副簧片12连接形成至少一个间隙13。在装配中,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同向设置且同侧弯曲,从而使得第一曲面111凸起的部分与第二曲面121凹陷的部分相向设置,由于第二曲面121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曲面111的曲率半径,当主簧片11上与第一曲面11相对的一侧受到压力作用发生弯曲时,主簧片11能够靠近副簧片12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第一曲面111靠近第二曲面121移动,第一曲面111和第二曲面121之间的间隙13逐渐缩小。
当加载的重量进一步增大时,主簧片11受力发生形变更大,进而使得主簧片11上的第一曲面111与第二曲面121贴合的更为紧密,使得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增加了整个悬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大小可变的间隙13能够根据载重的不同调节整个悬架结构的承载能力,使得本申请所提供的悬架结构更为简洁、载重范围更广。
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中心处相连接,从而使得间隙13在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连接处呈对称方式设置,其开口大小从两者的连接处向两端逐渐扩张。
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的一个端部相连接,从而使得两者之间仅形成一个间隙13,间隙13从连接处向另一端逐渐扩张。
需要说明的是,主簧片11与副簧片12之间的连接,可通过一体化铸形完成,也可通过螺栓等进行连接,其连接位置可以为两者的任何一处,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装载车辆的悬架需求,扩大产品的应用市场,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最优化设计。
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悬架结构还包括连接件2,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通过连接件2连接。连接件2包括上卡件21和下卡件22,上卡件21和下卡件22卡接连接,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设置在上卡件21和下卡件22之间。采用连接件2的方式进行连接,能够使得主簧片11与副簧片12单独制造完成并通过连接件2进行组装,连接件2能够更好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固定更为牢固,同时便于后期维修以及更换。
进一步地,连接件2还包括压板23,压板23设置在上卡件21之上,压板23连接上卡件21和下卡件22,压板23设置在上卡件21之上,通过压板23进一步增强上卡件21和下卡件22之间的预紧力,同时能够将连接螺栓的作用力施加在压板23上,防止连接螺栓的装卸对上卡件21和下卡件22的破坏。
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上卡件21与下卡件22卡接连接,能够便于两者定位和安装,在装配时优选将两者卡接在一起,最后再装载上压板23进一步实现连接,
进一步地,上卡件21设有第一卡位211,下卡件22设有第二卡位221,第一卡位211与第二卡位221卡接以装配上卡件21和下卡件22。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卡位221为卡板,第二卡位221为凹槽,通过将卡板插入到凹槽中,从而将两者快速对接在一起,便于操作人员装配。需要说明的是,卡板与凹槽仅是一种相对配合的结构,两者在设计时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形式。
进一步地,连接件2还包括卡箍24,压板23、上卡件21和下卡件22通过卡箍24固定,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连接件2的紧固效果,使得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连接的更为稳固。可选地,卡箍24为U形箍或U形螺栓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压板23、上卡件21、主簧片11、副簧片12以及下卡件22之间结合处均可设置垫片,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结合。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连接件2设置于弹簧组件1的中心处,从而使得间隙13在主簧片11和副簧片12连接处呈对称方式设置,弹簧组件1的受力更为均匀。
进一步地,本申请所提供的弹簧组件1还包括悬挂件3,悬挂件3设置在主簧片11的端部以固定悬架结构,如通过悬挂件3将其固定在车架上。可选地,悬挂件3为吊耳。
进一步地,弹簧组件1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简称FRP)组成,采用FRP材料,能够进一步地降低悬架结构的重量,从而降低车辆的整体载重,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车的电池续航能力。
本申请所提供的悬架结构,采用两片式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包括主簧片和副簧片,主簧片与副簧片同向延伸,主簧片具有第一曲面,副簧片具有第二曲面,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同侧弯曲,且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相向设置以使主簧片与副簧片连接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当悬架结构加载重物后,由于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主簧片受力后会向副簧片一侧弯曲,从而使得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之间的间隙逐渐收缩,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之间的间隙能够根据重量自动调节大小,使得悬架结构的载重范围较大,且仅采用两片式簧片,能够极大地降低悬架结构的重量,簧片的材料可选择非金属类材料,进一步降低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一种轻型卡车,包括以上所述的悬架结构4,还包括车架5,悬架结构4连接车架5,如利用悬架结构4上的悬挂件3与车架5连接。
由于悬架结构4上的主簧片11与副簧片12之间设有间隙13,当车轮空载运行时,只有主簧片11参与工作,此时后悬刚度小,舒适性较好;当载荷达到一定重量时,副簧片12即与主簧片11接触,副簧片12参与工作,后悬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另外由于主簧片11与副簧片12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13,可减轻片间摩擦,减少接触疲劳,使产品寿命较大增加;此外,副簧片12无需设置专门的限位板簧支座让其参与工作,节省限位支座模具费用和其本身的重量,减轻整车整体重量,同时能够提高电池续航里程;采用少量的主副簧有较大的扰度,小振幅振动时刚度略有增加,因而可改善纯电动轻卡的平顺性和稳定性,对降噪、抗震等性能有很大帮助;产品长期使用变形小,且具有稳定的弹性特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主簧片和副簧片,所述主簧片与所述副簧片同向延伸,所述主簧片具有第一曲面,所述副簧片具有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同侧弯曲,且所述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相向设置以使所述主簧片与所述副簧片连接形成至少一个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副簧片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上卡件和下卡件,所述上卡件和下卡件卡接连接,所述主簧片和所述副簧片设置在所述上卡件和所述下卡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上卡件之上,所述压板连接所述上卡件和所述下卡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件设有第一卡位,所述下卡件设有第二卡位,所述第一卡位与所述第二卡位卡接以装配所述上卡件和所述下卡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卡箍,所述压板、所述上卡件和所述下卡件通过所述卡箍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弹簧组件的中心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还包括悬挂件,所述悬挂件设置在所述主簧片的端部以固定所述悬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组成。
10.一种轻型卡车,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架,所述悬架结构连接所述车架。
CN202122362435.9U 2021-09-28 2021-09-28 悬架结构及轻型卡车 Active CN216268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62435.9U CN216268538U (zh) 2021-09-28 2021-09-28 悬架结构及轻型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62435.9U CN216268538U (zh) 2021-09-28 2021-09-28 悬架结构及轻型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68538U true CN216268538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7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62435.9U Active CN216268538U (zh) 2021-09-28 2021-09-28 悬架结构及轻型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68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30804A (en) Leaf spring clamp for synthetic material leaf spring
EP3019359B1 (en) Vehicle suspension and leaf spring for such a suspension
US20070145654A1 (en) Load-bearing resilient mount
CA1293273C (en) Leaf spring clamp with attachment means
WO2013115685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comprising light weight leaf spring assembly
US20160101660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member
CN216268538U (zh) 悬架结构及轻型卡车
CN111810564A (zh) 一种用于重卡汽车的单片钢板弹簧
CN216374098U (zh) 悬架结构、车辆
EP4242022A1 (en) Leaf spring structure and suspension structure
CN217463007U (zh) 钢板弹簧总成
CN214001656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抗侧滚扭杆
CN211519248U (zh) 一种燃油箱固定装置及燃油箱总成
CN212289425U (zh) 一种两级刚度的复合板簧悬架总成装置
CN218021095U (zh) 板簧组件和车辆
CN108506396B (zh) 一种等截面叶片主副簧总成
CN112901718A (zh) 新型橡胶球铰、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18536250U (zh) 板簧总成和汽车
CN219673154U (zh) 采用钢板弹簧的三轮车
CN215826428U (zh) 空气悬架系统
CN214057149U (zh) 一种双片式玄武岩等纤维复合材料板簧和汽车悬架系统
CN218703247U (zh) 一种缓冲式弹性车轮组件
CN219035407U (zh) 钢板弹簧
CN217421982U (zh) 钢板弹簧及三轮车
CN216922983U (zh) 一种消音钢板弹簧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