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50856U - 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50856U
CN216250856U CN202122481755.6U CN202122481755U CN216250856U CN 216250856 U CN216250856 U CN 216250856U CN 202122481755 U CN202122481755 U CN 202122481755U CN 216250856 U CN216250856 U CN 216250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ion
clamping
diaphragm
assembly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817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校磐
严海宏
颜斌
郝施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ak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ak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ak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aka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817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50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50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50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包括左右隔膜放卷机构、左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左隔膜放卷机构位于叠片台左侧,右隔膜放卷机构位于叠片台右侧,叠片台上设置有压料机构,第一隔膜的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形成第一叠片单元,第二隔膜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形成第二叠片单元,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的上方前后活动设置有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和第二双关联夹动子机构,通过交替动作将第一叠片单元和第二叠片单元从叠片台左右两侧按照“Z字型”叠放在叠片台上。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提高叠片效率。

Description

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极片叠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因其上述特点,锂离子电池已应用到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
极片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池的性能发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极片的制作是通过在基材的两侧表面涂布极粉材料,再将涂布后的基材进行模切,得到所需大小和形状的极片,最后将得到的极片一片一片进行叠合形成电芯。此方式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大大提高叠片效率的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包括左隔膜放卷机构、右隔膜放卷机构、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
所述左隔膜放卷机构从叠片台左侧往叠片台进行第一隔膜的放卷,所述右隔膜放卷机构从叠片台右侧往叠片台进行第二隔膜的放卷,所述叠片台上设置有压料机构,所述第一隔膜的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一隔膜上,形成第一叠片单元,所述第二隔膜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所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二隔膜上,形成第二叠片单元,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的上方前后活动设置有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和第二双关联夹动子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交替动作将第一叠片单元和第二叠片单元从叠片台左右两侧按照“Z字型”叠放在叠片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第一双升降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双升降组件设置在第一移动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一双升降组件设有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第二双升降组件、第三夹持组件和第四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双升降组件设置在第二移动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双升降组件设有第三升降结构和第四升降结构,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和第四夹持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三升降结构、第四升降结构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叠片台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和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将取料与叠片的动作关联在一起,通过交替上料,并配合交替叠片动作,能无缝对接取料与叠片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和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能够在打开、等待、夹持、拉折、避空及叠片这几个过程中很好的进行对接,优化了叠片动作流程,减少了冗余动作,节省了单个叠片的时序,从而提高了单位时间叠片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包括左隔膜放卷机构1、右隔膜放卷机构2、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3、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4、叠片台5、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6、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7。其中,所述左隔膜放卷机构1从叠片台5左侧往叠片台5进行第一隔膜的放卷,所述右隔膜放卷机构2从叠片台5右侧往叠片台5进行第二隔膜的放卷,所述叠片台5上设置有压料机构8,所述叠片台5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9,叠片台5可通过升降机构9带动升降,所述第一隔膜的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3,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3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一隔膜上,形成第一叠片单元,所述第二隔膜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4,所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4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二隔膜上,形成第二叠片单元,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3、叠片台5、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4的上方前后活动设置有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6和第二双关联夹动子机构7,通过所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6、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7交替动作将第一叠片单元和第二叠片单元从叠片台5左右两侧按照“Z字型”叠放在叠片台5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6包括第一移动组件61、第一双升降组件、第一夹持组件64和第二夹持组件65,所述第一双升降组件设置在第一移动组件61的底部,第一双升降组件可通过第一移动组件61带动左右移动,所述第一双升降组件设有第一升降结构62和第二升降结构63,所述第一夹持组件64和第二夹持组件65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结构62、第二升降结构63的底部,第一夹持组件64和第二夹持组件65用于夹持住叠片单元,其可通过第一升降结构62和第二升降结构63带动升降。所述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7包括第二移动组件71、第二双升降组件、第三夹持组件74和第四夹持组件75,所述第二双升降组件设置在第二移动组件71的底部,第二双升降组件可通过第二移动组件71带动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双升降组件设有第三升降结构72和第四升降结构73,所述第三夹持组件74和第四夹持组件75分别设置在第三升降结构72、第四升降结构73的底部,第三夹持组件74和第四夹持组件75用于夹持住叠片单元,其可通过第三升降结构72和第四升降结构73带动升降。
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压料机构8将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压住,防止隔膜张紧力波动,接着由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3、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4将提前准备好的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上,形成第一叠片单元和第二叠片单元,然后等待于左上料位、右上料位的第一夹持组件64和第三夹持组件74分别将第一叠片单元和第二叠片单元夹紧,夹紧后,在第一升降结构62、第三升降结构72的作用下抬起,并同时在第一移动组件61、第二移动组件71的作用下往叠片台5移动,将第一叠片单元、第二叠片单元依次叠放在叠片台5上,完成一次叠片动作,与此同时,第二夹持组件65在右上料位等待夹紧下一个第二叠片单元,第四夹持组件75在左上料位等待夹紧下一个第一叠片单元,再根据上述动作将第一叠片单元、第二叠片单元依次叠放在叠片台5上,形成连续的叠片循环,最后形成双层隔膜交叉极片的电芯结构。在每次完成叠片动作的同时,叠片台5会下降一定高度,使叠片台5始终保持初始叠片高度,方便叠片动作的实现,并通过压料机构8将叠片单元压紧在叠片台5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隔膜放卷机构、右隔膜放卷机构、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
所述左隔膜放卷机构从叠片台左侧往叠片台进行第一隔膜的放卷,所述右隔膜放卷机构从叠片台右侧往叠片台进行第二隔膜的放卷,所述叠片台上设置有压料机构,所述第一隔膜的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一隔膜上,形成第一叠片单元,所述第二隔膜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所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二隔膜上,形成第二叠片单元,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的上方前后活动设置有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和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交替动作将第一叠片单元和第二叠片单元从叠片台左右两侧按照“Z字型”叠放在叠片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第一双升降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双升降组件设置在第一移动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一双升降组件设有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第二双升降组件、第三夹持组件和第四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双升降组件设置在第二移动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双升降组件设有第三升降结构和第四升降结构,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和第四夹持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三升降结构、第四升降结构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台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
CN202122481755.6U 2021-10-14 2021-10-14 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Active CN216250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1755.6U CN216250856U (zh) 2021-10-14 2021-10-14 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1755.6U CN216250856U (zh) 2021-10-14 2021-10-14 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50856U true CN216250856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88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81755.6U Active CN216250856U (zh) 2021-10-14 2021-10-14 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50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95522U (zh) 一种卷绕结构方形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片
CN104681857A (zh) 一种可折叠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1944639A (zh) 锂离子电池电芯免切割叠片式制备方法
CN202094232U (zh) 锰酸锂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568010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203574066U (zh) 多芯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CN206915302U (zh) 一种极片上料设备
KR102298059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20598522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263344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片
CN201725836U (zh) 一种多极耳锂电池
CN201369367Y (zh) 一种双极耳结构的动力锂电池裸电芯
CN216250856U (zh) 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CN216288576U (zh) 电池隔膜叠片夹持辅助装置
CN209119243U (zh) 一种叠片式卷绕锂离子电池结构
CN201408817Y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
CN216288560U (zh) 双边单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CN203774408U (zh) 一种动力储能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CN216288598U (zh) 单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CN201673968U (zh) 非对称组装结构的微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CN204927442U (zh) 一种尾焊式功率型电池
CN206022546U (zh) 一种卷绕式电池结构、包括其的二次电池组和电池组模块
CN201741765U (zh)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电芯
CN112909349A (zh) 一种多工位模叠方法
TW472425B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structu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