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9140U - 冷却板模块 - Google Patents

冷却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9140U
CN216249140U CN202122907094.9U CN202122907094U CN216249140U CN 216249140 U CN216249140 U CN 216249140U CN 202122907094 U CN202122907094 U CN 202122907094U CN 216249140 U CN216249140 U CN 216249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late
cooling
plate
structural member
plat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70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郁婷
叶日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t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cct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ct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Acct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29070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9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9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9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却板模块包含冷却板、结构件以及多个第一连接件。冷却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配置以抵接热源。结构件具有第三表面,第三表面配置以抵接第二表面。第一连接件配置以穿越结构件并连接主板,以相对主板固定结构件,热源设置于主板。冷却板模块能避免冷却板因受到冲击或振动而变形损坏。

Description

冷却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冷却板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计算机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对应地,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需求,厂商也在致力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改良。
除了提升计算机设备的表现效能之外,举例而言,如何让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更为稳固,无疑也是业界相当关注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板模块,其能避免冷却板因受到冲击或振动而变形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冷却板模块包含冷却板、结构件以及多个第一连接件。冷却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配置以抵接热源。结构件具有第三表面,第三表面配置以抵接第二表面。第一连接件配置以穿越结构件并连接主板,以相对主板固定结构件,热源设置于主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结构件包含板体、多个连接部以及多个弯折部。第三表面位于板体。连接部具有第四表面,第四表面配置以朝向主板,第一连接件配置以穿越连接部并连接主板,第四表面与第三表面具有高度差。弯折部分别连接于板体与对应的连接部之间,板体位于弯折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板体、连接部与弯折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却板模块还包含多个弹性元件。这些弹性元件分别弹性连接于对应的连接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主板具有多个第一螺孔,连接部具有多个第一穿孔,第一穿孔对应第一螺孔,第一连接件为螺丝,并配置以穿越对应的第一穿孔而耦合于对应的第一螺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却板模块还包含多个第二连接件。这些第二连接件配置以穿越板体并连接冷却板,以相对冷却板固定板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却板具有多个第二螺孔,板体具有多个第二穿孔,第二穿孔对应第二螺孔,第二连接件为螺丝,并配置以穿越对应的第二穿孔而耦合于对应的第二螺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板体具有多个第三穿孔,冷却板包含主体、入口端口以及出口端口,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位于主体,入口端口与出口端口分别连接第二表面并穿越对应的第三穿孔。入口端口配置以让冷却液流入主体,出口端口配置以让冷却液流出主体。冷却板模块还包含第一连接端口以及第二连接端口,第一连接端口连接入口端口并配置以连接冷却液供应源,第二连接端口连接出口端口并配置以连接冷却液收集器。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板体具有多个内缘,内缘定义第三穿孔,入口端口的外缘与出口端口的外缘分别至少部分连接对应的内缘。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弯折部彼此分离,连接部彼此分离。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弯折部连接于板体与连接部之间,连接部的第四表面与结构件的第三表面具有高度差。换句话说,连接部的第四表面与结构件的第三表面并不位于相同的水平上。如此一来,结构件具有强化的惯性矩,亦即结构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而不容易变形。
(2)由于结构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因此,当冷却板模块或主板受到冲击或振动时,结构件将不容易变形且能维持其原来的形状。如此一来,抵接于结构件第三表面的冷却板,也能借着结构件的结构强度而不会因冲击或振动而变形,故此冷却板的形状得以有效维持。换句话说,冷却板不容易因为冷却板模块或主板受到冲击或振动而遭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冷却板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绘示图1的冷却板模块的爆炸图;
图3为绘示图1的结构件的立体下视图;
图4为绘示图1沿线段A-A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绘示图1沿线段B-B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冷却板模块
110:冷却板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13:主体
114:入口端口
115:出口端口
116,117:外缘
120:结构件
121:第三表面
122:板体
123:连接部
124:第四表面
125:弯折部
126:内缘
130:第一连接件
140:弹性元件
150:第二连接件
160:第一连接端口
170:第二连接端口
200:热源
300:主板
A-A,B-B:线段
G:间隙
HD:高度差
H1:第一穿孔
H2:第二穿孔
H3:第三穿孔
S1:第一螺孔
S2:第二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而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且若实施上为可能,不同实施例的特征是可以交互应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是能够被熟悉此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在普遍常用的字典中的定义,在本说明书的内容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领域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别明确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涵。
请参照图1~2。图1为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冷却板模块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绘示图1的冷却板模块100的爆炸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一种冷却板模块100包含冷却板110(请见图2)、结构件120以及多个第一连接件130。冷却板110配置以抵接热源200(请见图2),以把热源200的热能带走,以对热源200进行散热。举例而言,热源200可为晶片或晶粒,并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主板300,而主板300例如可为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板,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结构件120配置以抵接并连接冷却板110,并通过第一连接件130穿越结构件120并连接主板300,以把结构件120连同冷却板110稳固地固定于热源200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板110位于结构件120与热源200之间,而结构件120与冷却板110是可彼此拆离的。
请参照图3。图3为绘示图1的结构件120的立体下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结构件120包含板体122、多个连接部123以及多个弯折部125。结构件120具有第三表面121,第三表面121位于板体122并配置以抵接冷却板110。连接部123具有第四表面124,第四表面124配置以朝向主板300,第一连接件130配置以穿越结构件120的连接部123并连接主板300,以把结构件120连同冷却板110稳固地固定于热源200上。弯折部125分别连接于板体122与对应的连接部123之间,而板体122连接于弯折部125之间。
在实务的应用中,板体122、连接部123与弯折部125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结构件120具有更佳的结构强度。
举例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结构件120的弯折部125与连接部123的数量均为两个,而弯折部125与连接部123皆位于板体122的相对两侧。换句话说,弯折部125彼此分离,而连接部123亦彼此分离。
请参照图4。图4为绘示图1沿线段A-A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冷却板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1以及第二表面112,冷却板110的第一表面111配置以抵接设置于主板300上的热源200,结构件120的第三表面121配置以抵接冷却板110的第二表面112,因此冷却板110位于结构件120与热源200之间。连接部123的第四表面124与主板300之间具有间隙G,因此结构件120与热源200可把冷却板110夹紧于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弯折部125连接于板体122与连接部123之间,连接部123的第四表面124与结构件120的第三表面121具有高度差HD。换句话说,连接部123的第四表面124与结构件120的第三表面121并不位于相同的水平上。如此一来,结构件120具有强化的惯性矩,亦即结构件12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而不容易变形。
由于结构件12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因此,当冷却板模块100或主板300受到冲击或振动时,结构件120将不容易变形且能维持其原来的形状。如此一来,抵接于结构件120第三表面121的冷却板110,也能借着结构件120的结构强度而不会因冲击或振动而变形,故此冷却板110的形状得以有效维持。换句话说,冷却板110不容易因为冷却板模块100或主板300受到冲击或振动而遭到损坏。
请参照图5。图5为绘示图1沿线段B-B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130配置以穿越结构件120的连接部123并连接主板300,以相对主板300固定结构件120,使得结构件120连同冷却板110能稳固地固定于热源200上。
更具体而言,如图2、5所示,主板300具有多个第一螺孔S1,如图2~3、5所示,连接部123具有多个第一穿孔H1,连接部123的第一穿孔H1对应主板300的第一螺孔S1,而第一连接件130可为螺丝,并配置以穿越连接部123对应的第一穿孔H1而耦合于主板300对应的第一螺孔S1,以固定结构件120相对主板300的位置,从而把结构件120连同冷却板110稳固地固定于热源200上。
进一步而言,如图1~2、4~5所示,冷却板模块100还包含多个弹性元件140。弹性元件140分别弹性连接于对应的连接部123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30之间。如此一来,当以第一连接件130把结构件120固定于主板300时,弹性元件140将受到压缩,而冷却板110随着结构件120压向热源200的力量将得到缓冲,因而可避免热源200或冷却板110遭到结构件120压坏。在实务的应用中,弹性元件140可为弹簧,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如图1~2所示,冷却板模块100还包含多个第二连接件150。第二连接件150配置以穿越结构件120的板体122并连接冷却板110,以相对冷却板110固定板体122,亦即把结构件120固定于冷却板110上,并使得结构件120的第三表面121与冷却板110的第二表面112彼此抵接。
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冷却板110具有多个第二螺孔S2,如图2~3所示,结构件120的板体122具有多个第二穿孔H2,板体122的第二穿孔H2对应冷却板110的第二螺孔S2,而第二连接件150可为螺丝,并配置以穿越板体122对应的第二穿孔H2而耦合于冷却板110对应的第二螺孔S2,以把结构件120固定于冷却板110上。
另外,如图1~4所示,结构件120的板体122具有多个第三穿孔H3,而冷却板110包含主体113、入口端口114以及出口端口115,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12位于主体113,入口端口114与出口端口115分别连接第二表面112并穿越板体122对应的第三穿孔H3。入口端口114配置以让冷却液(图未示)流入主体113,而出口端口115则配置以让冷却液流出主体113。冷却板模块100还包含第一连接端口160以及第二连接端口170,第一连接端口160连接入口端口114并配置以连接冷却液供应源(图未示),而第二连接端口170则连接出口端口115并配置以连接冷却液收集器(图未示)。
当冷却板模块100运作时,冷却液供应源供应冷却液,而冷却液先后通过第一连接端口160及入口端口114而进入冷却板110的主体113内。由于位于主体113的第一表面111抵接热源200,因此热源200的热能传送到主体113内的冷却液,并使冷却液受热。受热的冷却液再先后通过出口端口115及第二连接端口170而流向冷却液收集器。举例而言,冷却液收集器内所收集到受热的冷却液可经降温处理后再回流至冷却液供应源。
另外,进一步而言,如图2~4所示,结构件120的板体122具有多个内缘126,内缘126定义第三穿孔H3。如图4所示,冷却板110的入口端口114的外缘116与出口端口115的外缘117分别至少部分连接对应的内缘126。如此一来,通过冷却板110的入口端口114与出口端口115抵接板体122的内缘126,结构件120与冷却板110的相对位置能够进一步稳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所揭露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弯折部连接于板体与连接部之间,连接部的第四表面与结构件的第三表面具有高度差。换句话说,连接部的第四表面与结构件的第三表面并不位于相同的水平上。如此一来,结构件具有强化的惯性矩,亦即结构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而不容易变形。
(2)由于结构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因此,当冷却板模块或主板受到冲击或振动时,结构件将不容易变形且能维持其原来的形状。如此一来,抵接于结构件第三表面的冷却板,也能借着结构件的结构强度而不会因冲击或振动而变形,故此冷却板的形状得以有效维持。换句话说,冷却板不容易因为冷却板模块或主板受到冲击或振动而遭到损坏。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冷却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冷却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配置以抵接一热源;
一结构件,具有一第三表面,配置以抵接该第二表面;以及
多个第一连接件,配置以穿越该结构件并连接一主板,以相对该主板固定该结构件,该热源设置于该主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结构件包含:
一板体,该第三表面位于该板体;
多个连接部,每一所述连接部具有一第四表面,配置以朝向该主板,所述多个第一连接件配置以穿越所述多个连接部并连接该主板,该些第四表面与该第三表面具有一高度差;以及
多个弯折部,分别连接于该板体与对应的该连接部之间,该板体位于所述多个弯折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板体、所述多个连接部与所述多个弯折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个弹性元件,分别弹性连接于对应的该连接部与对应的该第一连接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主板具有多个第一螺孔,每一所述连接部具有多个第一穿孔,对应所述多个第一螺孔,每一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丝,并配置以穿越对应的该第一穿孔而耦合于对应的该第一螺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个第二连接件,配置以穿越该板体并连接该冷却板,以相对该冷却板固定该板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冷却板具有多个第二螺孔,该板体具有多个第二穿孔,对应所述多个第二螺孔,每一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丝,并配置以穿越对应的该第二穿孔而耦合于对应的该第二螺孔。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板体具有多个第三穿孔,该冷却板包含一主体、一入口端口以及一出口端口,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位于该主体,该入口端口与该出口端口分别连接该第二表面并穿越对应的该第三穿孔,该入口端口配置以让一冷却液流入该主体,该出口端口配置以让该冷却液流出该主体,该冷却板模块还包含一第一连接端口以及一第二连接端口,该第一连接端口连接该入口端口并配置以连接一冷却液供应源,该第二连接端口连接该出口端口并配置以连接一冷却液收集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板体具有多个内缘,定义所述多个第三穿孔,该入口端口的一外缘与该出口端口的一外缘分别至少部分连接对应的该内缘。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弯折部彼此分离,所述多个连接部彼此分离。
CN202122907094.9U 2021-11-25 2021-11-25 冷却板模块 Active CN216249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7094.9U CN216249140U (zh) 2021-11-25 2021-11-25 冷却板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7094.9U CN216249140U (zh) 2021-11-25 2021-11-25 冷却板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9140U true CN216249140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55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7094.9U Active CN216249140U (zh) 2021-11-25 2021-11-25 冷却板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9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4201B2 (en) Securing device and thermal modul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4009009A (zh) 电子部件单元和固定结构
CN101593007A (zh) 扩展卡固定装置
CN108990251B (zh) 印刷电路板组装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WO2022267999A1 (zh) 散热装置、电路模组、电子设备及电路模组的装配方法
US20090135552A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and heat sink fastener
TWM607238U (zh) 組合式水冷模組扣具結構
TWI294202B (en) Connector having a u-shaped fixing member with screw holes
CN216249140U (zh) 冷却板模块
US7835152B2 (en)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US20230328930A1 (en) Graphics card and computer host
CN219876366U (zh) 一种电器盒
TWM627619U (zh) 冷卻板模組
US20220183179A1 (en) Heat dissipation plate
CN100499976C (zh) 散热装置
US8804352B2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N101751095A (zh) 散热模组
TWI751742B (zh) 組合式水冷單元扣具結構
CN201041655Y (zh) 电脑
TWM616391U (zh) 易鎖易解鎖連接器
US20070247820A1 (en) Memor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heat dissipating members
US807049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back plate arrangement thereof
TWI642331B (zh) 印刷電路板組裝結構及其組裝方法
WO2016164044A1 (en) Thermal couplers
CN219085969U (zh) 夹持式晶体散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