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4931U - 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44931U CN216244931U CN202122935749.3U CN202122935749U CN216244931U CN 216244931 U CN216244931 U CN 216244931U CN 202122935749 U CN202122935749 U CN 202122935749U CN 216244931 U CN216244931 U CN 2162449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water storage
- box body
- shell
- condu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包括支架;支架的顶部固接有外壳;外壳内腔底部安装有储水部,外壳内腔顶部安装有储热部;外壳底部一侧安装有吸热部;储热部包括密封箱体;密封箱体的底滑动设置有导热棒;导热棒底端贯穿滑槽并固接有导热杆;密封箱体底面沿滑槽方向水平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导热棒固接;导热杆与储水部抵接;密封箱体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本实用新型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并储存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进行循环再利用,可以在夜晚没有日光照射的情况下继续为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提供热能保温,提供更长时间的热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循环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和生存都依赖于能源的供给;目前,人们所利用的能源普遍为不可再生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然而这些能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被人们消耗完,并且还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使地球环境恶化,最后发生灾难;因此,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可再生的新能源,太阳能则是这些新能源中的一个。
日常生活中,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一种能源循环利用设备深受人民的喜爱,虽然太阳能热水器在白天日照充足的时候,可以提升水温,但是在夜晚的时候会迅速下降,以至于人们在早上起床后,用不到热水,除此之外,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温度不会一直上升,而是在上升到一定的温度后就不再上升,接下来无论再被日光照射多长时间都不会有所变化,这样一来,太阳能就不无法充分利用,因此,需要一种设备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并且能够为人们提供更长时间的热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腔底部安装有储水部,所述外壳内腔顶部安装有储热部;所述外壳底部一侧安装有吸热部;
所述储热部包括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的底面对称开设有若干组滑槽;所述密封箱体内腔底面位于所述滑槽的两侧固接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密封箱体内腔底面抵接并完全覆盖所述滑槽;所述储热部还包括导热棒;所述导热棒竖直设置且限定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导热棒顶端贯穿所述滑块并延伸至所述密封箱体内腔中,所述导热棒底端贯穿所述滑槽并固接有导热杆;所述密封箱体底面沿所述滑槽方向水平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所述导热棒固接;所述导热杆与所述储水部抵接;所述密封箱体内填充有相变材料。
优选的,所述储水部包括水平设置的蓄水桶;所述蓄水桶通过若干个隔热棒与所述外壳内壁固接;所述导热杆与所述蓄水桶的外壁抵接。
优选的,所述吸热部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真空集热管;所述真空集热管倾斜设置且顶端贯穿所述外壳与蓄水桶;所述真空集热管与所述蓄水桶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蓄水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计;所述密封箱体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温度计;所述外壳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控制模块以及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第一温度计、第二温度计以及电动推杆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蓄水桶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区域为真空。
优选的,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真空集热管的底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托架;所述真空集热管的底部与所述托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热杆呈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圆弧型的半径与所述蓄水桶的外壁切面半径一致。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侧还设置有隔热板;所述密封箱体和所述隔热棒均与所述隔热板固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并储存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进行循环再利用,可以在夜晚没有日光照射的情况下继续为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提供热能保温,提供更长时间的热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壳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部分局部放大图。
其中:
1、支架;2、外壳;3、密封箱体;4、滑槽;5、滑轨;6、滑块;7、导热棒;8、导热杆;9、蓄水桶;10、隔热棒;11、真空集热管;12、相变材料;13、太阳能电池板;14、第一温度计;15、第二温度计;16、控制模块;17、电动推杆;18、托架;19、隔热板;20、进水管;21、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4,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包括支架1;支架1的顶部固接有外壳2;外壳2内腔底部安装有储水部,外壳2内腔顶部安装有储热部;外壳2底部一侧安装有吸热部;
储热部包括密封箱体3;密封箱体3的底面对称开设有若干组滑槽4;密封箱体3内腔底面位于滑槽4的两侧固接有滑轨5;滑轨5上滑动设置有滑块6;滑块6与密封箱体3内腔底面抵接并完全覆盖滑槽4;储热部还包括导热棒7;导热棒7竖直设置且限定在滑槽4内;导热棒7顶端贯穿滑块6并延伸至密封箱体3内腔中,导热棒7底端贯穿滑槽4并固接有导热杆8;密封箱体3底面沿滑槽4方向水平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7;电动推杆17的输出端与导热棒7固接;导热杆8与储水部抵接;密封箱体3内填充有相变材料12。
滑块6与密封箱体3内腔底面密封且滑动连接,滑块6的底面固接有密封橡胶垫,密封橡胶垫与密封箱体3内腔底面滑动连接,导热棒7贯穿滑块6的中心,滑块6的长度大于两倍的滑槽4的长度,这样可以保证滑块6在滑动的过程中始终将滑槽4压在下面,防止密封箱体3内部的相变材料12泄漏;相变材料为六水氯化钙、三水醋酸钠、有机醇,液化时,储存热量,固化时,释放热量。
进一步优化方案,储水部包括水平设置的蓄水桶9;蓄水桶9通过若干个隔热棒10与外壳2内壁固接;导热杆8与蓄水桶9的外壁抵接。
蓄水桶9为导热材质,蓄水桶9的一侧端面顶部安装有进水管20,底部安装有出水管21,进水管20和出水管21均贯穿外壳2延伸至外壳2外部;进水管20可以将水注入蓄水桶9内,出水管21可以使蓄水桶9内的水流出;隔热棒10为不导热材质,防止蓄水桶9的热量通过隔热棒10流失;
进一步优化方案,吸热部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真空集热管11;真空集热管11倾斜设置且顶端贯穿外壳2与蓄水桶9;真空集热管11与蓄水桶9内腔连通。
真空集热管11可以依靠太阳光的照射使内部的水升温。
进一步优化方案,蓄水桶9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计14;密封箱体3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温度计15;外壳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控制模块16以及太阳能电池板13;控制模块16与太阳能电池板13、第一温度计14、第二温度计15以及电动推杆17电性连接。
第一温度计14可以监测蓄水桶9的温度,第二温度计可以监测密封箱体3的温度,竖直可以传送到控制模块16,太阳能电池板13可以为控制模块16,第一温度计14,第二温度计15,电动推杆17提供电力,控制模块16可以控制电动推杆17的工作。
进一步优化方案,蓄水桶9与外壳2之间的区域为真空。
防止蓄水桶9的热量通过空气介质传递到外部导致热量流失,除此之外,若干个隔热棒10可以为外壳2提供支撑力,防止被大气压压扁。
进一步优化方案,支架1靠近真空集热管11的底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托架18;真空集热管11的底部与托架18固定连接。
托架18可以将若干个真空集热管11的位置固定,防止真空集热管11在外部风力或者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下发生位移,从而使结构更加牢固。
进一步优化方案,导热杆8呈圆弧形结构,且圆弧型的半径与蓄水桶9的外壁切面半径一致。
圆弧形的导热杆8可以更好的贴在蓄水桶9的外壁上,从而可以更快的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优化方案,外壳2的内侧还设置有隔热板19;密封箱体3和隔热棒10均与隔热板19固接。
隔热板19可以进一步的防止蓄水桶9的热量流失,同时也能够防止密封箱体3内的热量流失。
工作原理:从进水管20向蓄水桶9内注入常温水,同时常温水也会流入真空集热管11中去;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真空集热管11吸收太阳的热辐射,对内部的水进行加温,并形成微循环,使整个蓄水桶9内的水升温,当温度达到上限后,第一温度计14的温度数值也就不再升高,持续一端时间后,控制模块16会启动电动推杆17,电动推杆17推动导热棒7在滑槽4内滑动移动,从而可以带动导热杆8移动,直到导热杆8与蓄水桶9的外壁接触,这样一来,蓄水桶9内的热量就会顺着导热杆8以及导热棒7进入密封箱体3内,并对相变材料12进行加热,直到相变材料12充分吸收热能并完全变成液态,过一段时间相变材料12的温度也会升高到和蓄水桶9内的温度一样高,这时候,第二温度计15的数值就会与第一温度计14的数值相等,触发控制模块16再次控制电动推杆17收缩,带动导热棒7反方向移动,导热杆8也会离开蓄水桶9的外壁,因为密封箱体3的周围设置有隔热板19,并且外壳2与蓄水桶9之间的区域为真空,所以相变材料12吸收的热量会被保存下来,当夜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后,蓄水桶9内的温度就会下降,当下降到设定值时,电动推杆17启动,使导热杆8与蓄水桶9的外壁接触,蓄水桶9吸收热量,相变材料12能够固化放出热量,热量会随着导热棒7和导热杆8流向蓄水桶9并使蓄水桶9内的水升温,直到第一温度计14与第二温度计15再次一样后,将导热杆8与蓄水桶9外壁分离,通过这种操作,可以将太阳能更好的循环利用,延长热水的保存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顶部固接有外壳(2);所述外壳(2)内腔底部安装有储水部,所述外壳(2)内腔顶部安装有储热部;所述外壳(2)底部一侧安装有吸热部;
所述储热部包括密封箱体(3);所述密封箱体(3)的底面对称开设有若干组滑槽(4);所述密封箱体(3)内腔底面位于所述滑槽(4)的两侧固接有滑轨(5);所述滑轨(5)上滑动设置有滑块(6);所述滑块(6)与所述密封箱体(3)内腔底面抵接并完全覆盖所述滑槽(4);所述储热部还包括导热棒(7);所述导热棒(7)竖直设置且限定在所述滑槽(4)内;所述导热棒(7)顶端贯穿所述滑块(6)并延伸至所述密封箱体(3)内腔中,所述导热棒(7)底端贯穿所述滑槽(4)并固接有导热杆(8);所述密封箱体(3)底面沿所述滑槽(4)方向水平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7);所述电动推杆(17)的输出端与所述导热棒(7)固接;所述导热杆(8)与所述储水部抵接;所述密封箱体(3)内填充有相变材料(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部包括水平设置的蓄水桶(9);所述蓄水桶(9)通过若干个隔热棒(10)与所述外壳(2)内壁固接;所述导热杆(8)与所述蓄水桶(9)的外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部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真空集热管(11);所述真空集热管(11)倾斜设置且顶端贯穿所述外壳(2)与蓄水桶(9);所述真空集热管(11)与所述蓄水桶(9)内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桶(9)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计(14);所述密封箱体(3)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温度计(15);所述外壳(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控制模块(16)以及太阳能电池板(13);所述控制模块(16)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3)、第一温度计(14)、第二温度计(15)以及电动推杆(17)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桶(9)与所述外壳(2)之间的空腔为真空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靠近所述真空集热管(11)的底端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托架(18);所述真空集热管(11)的底部与所述托架(18)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杆(8)呈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圆弧形的半径与所述蓄水桶(9)的外壁切面半径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内侧还设置有隔热板(19);所述密封箱体(3)和所述隔热棒(10)均与所述隔热板(19)固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35749.3U CN216244931U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35749.3U CN216244931U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44931U true CN216244931U (zh) | 2022-04-08 |
Family
ID=80957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35749.3U Active CN216244931U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4493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328453A (zh) * | 2024-06-13 | 2024-07-12 | 永忠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寒地区厕所用太阳能发电恒温装置 |
-
2021
- 2021-11-26 CN CN202122935749.3U patent/CN21624493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328453A (zh) * | 2024-06-13 | 2024-07-12 | 永忠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寒地区厕所用太阳能发电恒温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Badiei et al. |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in solar flat plate collectors by integrating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fins: A CFD modeling | |
CN203364430U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热电综合利用系统 | |
CN201297788Y (zh) | 太阳能相变蓄热集热管 | |
CN216244931U (zh) | 一种新能源应用工程循环再利用设备 | |
WO2010083285A1 (en) | Ground-based, integrated volumetric receiver-storage system for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 |
CN103438586A (zh) | 太阳能光热采集器、光热电采集板和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 | |
CN108662797A (zh) | 储热式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 |
Zhiqiang et al. | Water-in-glass manifolds for heat extraction from evacuated solar collector tubes | |
CN101963407A (zh) | 太阳能集热单元结构 | |
CN203464512U (zh) | 太阳能光热采集器、光热电采集板和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 | |
CN206759368U (zh) | 一种光伏电池中置式新型特隆布墙 | |
CN103595338A (zh) | 一种光热一体化温室气体发电装置 | |
CN204349914U (zh) | 一种发电集热幕墙及采用该幕墙的太阳能发电集热系统 | |
CN204739792U (zh) | 一种具有保温防冻效果的太阳能热水装置 | |
CN210153930U (zh) | 一种微热管阵列蓄热式采暖器 | |
CN102797651A (zh) | 蓄能调峰谷全天候太阳能均衡发电装置 | |
CN201599956U (zh) | 一种太阳能集热管换热装置 | |
CN207350856U (zh) | 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太阳能集热器 | |
CN202993605U (zh) | 一种用于太阳能热能存储的储热器及太阳能利用装置 | |
CN221146841U (zh) |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结构的相变蓄热管 | |
CN217004950U (zh) | 一种能源站多能互补装置 | |
CN201032301Y (zh) |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防漏水换热管 | |
CN220036847U (zh) | 基于温差的发电系统 | |
CN202719780U (zh) | 太阳能热储存装置及太阳能发电装置 | |
CN221283150U (zh) | 一种储能和自然水循环一体化的光伏组件冷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