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4700U - 负压舱用排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压舱用排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4700U
CN216244700U CN202122405213.0U CN202122405213U CN216244700U CN 216244700 U CN216244700 U CN 216244700U CN 202122405213 U CN202122405213 U CN 202122405213U CN 216244700 U CN216244700 U CN 216244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mber
switching
air inlet
shell
exhaus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52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立敬
李波
赵倩
张明亮
李聪
邢雷
龚保坤
王增少
陈欣
贺林蔚
江标
张帆
衡骏
杨兆微
耿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ngwei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Beijing Bangwei High Tech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w Hi Tech Special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w Hi Tech Special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w Hi Tech Special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52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4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4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4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涉及一种负压设备。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续航时间长的负压舱用排风装置。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包括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内部安装有电源组件、气室组件、切换组件和风机,电源组件连接风机;气室组件包括前气室和后气室,前气室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前气室的后部加工有两个第一进气孔,后气室的前部加工有两个第二进气孔;切换组件位于前气室和后气室之间,切换组件包括切换挡板和切换壳体,切换挡板在切换壳体内运动能够挡住其中一侧的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外壳组件外部安装有多个滤罐连接件,每个第二进气孔与多个滤罐连接件相通。

Description

负压舱用排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舱用排风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隔离舱主要由洁净单元建立并维持密闭腔体内负压环境,腔内的污染空气不经净化不能溢出,从而对医护人员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外界新鲜空气经净化可实时补充到腔内,维持腔内合理的新鲜空气。可用于SARS、禽流感、HINI、埃博拉等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员的隔离运送,防止病原体扩散,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率。
目前负压隔离舱用的排风装置,大都只有一种全速模式,配置2个过滤罐,单次使用时间2小时左右,该装置全速模式下运行时,舱内的负压最高可达210Pa,该状态的负压远远超过实际需要的负压,造成能源浪费,电池使用时间短。遇到长时间转运时,若滤罐失效,还需要中途停下更换滤毒罐,此操作容易造成感染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续航时间长的负压舱用排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包括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内部安装有电源组件、气室组件、切换组件和风机,
所述电源组件连接风机,为风机供电;
所述风机安装在外壳组件内部,风机的进风口与负压舱连通;
所述气室组件包括前气室和后气室,前气室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前气室的后部加工有两个第一进气孔,后气室的前部加工有两个第二进气孔,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的位置相对,后气室的后部与壳体连接;
所述切换组件位于前气室和后气室之间,切换组件包括切换挡板和切换壳体,切换挡板在切换壳体内运动能够挡住其中一侧的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
外壳组件外部安装有多个滤罐连接件,每个第二进气孔与多个滤罐连接件相通。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中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前壳和后壳,过滤罐连接件安装在后壳上,过滤罐连接件用于安装过滤罐。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池,电池通过电池固定板安装在外壳内部。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中所述电池与开关、充电接口和车载供电接口电连接,开关、充电接口和车载供电接口均安装在外壳组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中所述外壳组件的一侧安装有测压管连接头。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中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接倒风管,倒风管与负压舱连通,倒风管安装在外壳组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中所述前气室的前部设置有前气室封板,前气室封板上加工有进气口,进气口与风机的出风口对接安装;前气室的后部设置有间隔板,第一进气孔设置在间隔板上。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中所述后气室的前部设置有后气室封板,第二进气孔设置在后气室封板上,后气室内部设置有分割板,分割板将后气室内部分割成两个腔体,每个腔体与一个第二进气孔相通。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中所述切换壳体与前气室的间隔板和后气室的后气室封板之间形成封闭腔体,切换挡板位于封闭腔体中。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中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切换手柄,切换手柄与切换挡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具有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节能模式,即风机处于低转速模式,保证舱内稳定的负压,负压值在40Pa,满足基本的运行需求,且能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二是全速模式,在危重感染风险的情况下使用,此时风机处于高转速模式,负压值为200Pa。本实用新型的排风装置设计了两组过滤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切换,满足长时间转运过程中的使用需求,且设置有能够充电的电池,续航时间长,至少工作五个小时,基本涵盖了应急转运的时间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负压舱用排风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的爆炸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车载供电接口;2-充电接口;3-开关;4-后壳;5-过滤罐连接件;6-前壳;7-测压管连接头;8-分割板;9-后气室封板;10-切换手柄;11-切换壳体;12-间隔板;13-前气室封板;14-风机;15-操作面板;16-控制板;17-倒风管;18-电池;19-电池固定板;20-进气口;21-前气室;22-第一进气孔;23-切换挡板;24-第二进气孔;25-后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包括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包括前壳6和后壳4,后壳4上安装有过滤罐连接件5,过滤罐连接件5用于安装过滤罐。
外壳组件内部安装有电源组件、气室组件、切换组件和风机14。
电源组件包括电池18,本实施例中电池18采用锂电池,电池18通过电池固定板19安装在外壳内部,电池18用于向风机14、控制板16和操作面板15供电。电池18还与开关3、充电接口2和车载供电接口1电连接,开关3、充电接口2和车载供电接口1均安装在前壳6的一侧,其中,开关3用于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充电接口2和车载供电接口1用于电池18进行充放电。
风机14安装在外壳内部,风机14的进风口连接倒风管17,通过倒风管17与舱内连通,倒风管17安装在外壳一侧。
气室组件位于风机14后侧,气室组件包括前气室21和后气室25。前气室21的前部设置有前气室封板13,前气室封板13上加工有进气口20,进气口20与风机14的出风口对接安装。前气室21的后部设置有间隔板12,间隔板12上加工有两个第一进气孔22,两个第一进气孔22并列设置。后气室25的前部设置有后气室封板9,后气室封板9上加工有两个第二进气孔24。第二进气孔24与第一进气孔22的位置相对应。后气室25内部设置有分割板8,分割板8将后气室25内部分割成两个腔体,每个腔体与一个第二进气孔24相通。后气室25的后部与后壳4连接。后壳4上设置有多个过滤罐连接件5,本实施例中,过滤罐连接件5的数量为四个,能够同时安装四个过滤罐。四个过滤罐连接件5分成两组,每组与后气室25内的一个腔体相通。
切换组件位于前气室21和后气室25之间,切换组件包括切换壳体11、切换手柄10和切换挡板23。切换壳体11与前气室21的间隔板12和后气室25的后气室封板9之间形成一个封闭腔体。切换手柄10带动切换挡板23在这个密封腔体内进行往复运动,轮流挡住位于同一侧的一个第一进气孔22和第二进气孔24。切换挡板23在密封腔体内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当其挡住其中一侧的第一进气孔22和第二进气孔24时,另外一侧的第一进气孔22和第二进气孔24导通,气体由这一侧进入对应的过滤罐;当切换挡板23移动到另一个工作位置时,气体则通过另一侧的第一进气孔22和第二进气孔24进入相应的过滤罐。这样可以方便快捷的切换到另一组过滤罐继续使用,避免设备中途停机,也降低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前壳6的一侧安装有测压管连接头7,测压管连接头7用于连接测压管对排风装置内部的气压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具有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节能模式,满足基本的运行需求,舱内负压控制在40Pa,且能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二是全速模式,在特殊状况下环境波动大感染风险大的情况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排风装置设计了四个过滤罐,运行中两个罐工作,失效时按下切换键,开启另外两个罐运行,满足长时间转运过程中的使用需求,且续航时间长,至少工作五个小时,基本涵盖了应急转运的时间需求。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内部安装有电源组件、气室组件、切换组件和风机,
所述电源组件连接风机,为风机供电;
所述风机安装在外壳组件内部,风机的进风口与负压舱连通;
所述气室组件包括前气室和后气室,前气室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前气室的后部加工有两个第一进气孔,后气室的前部加工有两个第二进气孔,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的位置相对,后气室的后部与壳体连接;
所述切换组件位于前气室和后气室之间,切换组件包括切换挡板和切换壳体,切换挡板在切换壳体内运动能够挡住其中一侧的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
外壳组件外部安装有多个滤罐连接件,每个第二进气孔与多个滤罐连接件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前壳和后壳,过滤罐连接件安装在后壳上,过滤罐连接件用于安装过滤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池,电池通过电池固定板安装在外壳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与开关、充电接口和车载供电接口电连接,开关、充电接口和车载供电接口均安装在外壳组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的一侧安装有测压管连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接倒风管,倒风管与负压舱连通,倒风管安装在外壳组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气室的前部设置有前气室封板,前气室封板上加工有进气口,进气口与风机的出风口对接安装;前气室的后部设置有间隔板,第一进气孔设置在间隔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气室的前部设置有后气室封板,第二进气孔设置在后气室封板上,后气室内部设置有分割板,分割板将后气室内部分割成两个腔体,每个腔体与一个第二进气孔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壳体与前气室的间隔板和后气室的后气室封板之间形成封闭腔体,切换挡板位于封闭腔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负压舱用排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切换手柄,切换手柄与切换挡板连接。
CN202122405213.0U 2021-09-30 2021-09-30 负压舱用排风装置 Active CN216244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5213.0U CN216244700U (zh) 2021-09-30 2021-09-30 负压舱用排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5213.0U CN216244700U (zh) 2021-09-30 2021-09-30 负压舱用排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4700U true CN216244700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89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5213.0U Active CN216244700U (zh) 2021-09-30 2021-09-30 负压舱用排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47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1958B (zh) 便携式鼓风机系统
JP2010003520A (ja) 電池箱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鉄道車両
CN216244700U (zh) 负压舱用排风装置
CN102881936A (zh) 紧凑安全型燃料电池系统
CN111403777A (zh) 电堆壳体的通风换气系统
CN111084942A (zh) 适用于正压防护服的净化防毒新风装置
CN214205575U (zh) 一种具有新风功能的新型poe交换机
CN108837342A (zh) 可拆装模块式送风口罩
CN212548015U (zh) 一种防护头罩主动送风过滤装置
JP4094413B2 (ja) ファンケース構造
CN110801176A (zh) 一种吸尘器
CN211986709U (zh) 适用于正压防护服的净化防毒新风装置
CN102562550B (zh) 一种车用空调压缩机整体式驱动控制器
CN208785623U (zh) 一种可拆装模块式送风口罩
CN217086770U (zh) 一种具有安装结构散热性好的蓄电池装置
CN215989096U (zh) 一种用于飞机的蓄电池排气装置
CN217274693U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商业建筑室内环境监控装置
CN216114059U (zh) 一种送风机构
CN112998580B (zh) 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的拆装方法及吸尘器
CN214485329U (zh) 一种用于口罩的过滤发生装置
CN220395935U (zh) 一种带储气过滤的真空泵装置
CN211204345U (zh) 一种用于通信机房维护的通风设备
CN219199388U (zh) 一种铝板幕墙的排烟窗结构
CN219720564U (zh) 吸吹一体吸尘器
CN111420320A (zh) 一种防护头罩主动送风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floor 11, building 2, yard 26, Chengto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ngwei high tech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floor 11, building 2, yard 26, Chengto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W HI-TECH SPECIAL TEXTIL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Address after: No. 4, Yard 9, Panlong Road, Mafang Town, Pinggu District, Beijing, 1012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ngwei Emergency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floor 11, building 2, yard 26, Chengto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angwei high tech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