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2994U - 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2994U
CN216242994U CN202122825137.9U CN202122825137U CN216242994U CN 216242994 U CN216242994 U CN 216242994U CN 202122825137 U CN202122825137 U CN 202122825137U CN 216242994 U CN216242994 U CN 216242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engine
shell
housing
fly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251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Xiaoyu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Xiaoyu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Xiaoyu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Xiaoyu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251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2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2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2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包括:壳体、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所述壳体安装在发动机上将飞轮密封在其内部,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通过将壳体组装在发动机上,使飞轮被壳体密封保护,在发动机运行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在发动机内积蓄并通过发动机的外壳进行散热,同时飞轮壳的壳体也可以在保证密封的情况下辅助进行散热,热量会经由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由内向外部传递从而实现辅助发动机散热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发动机用的飞轮壳都是具有保护作用,为了方便拆卸和保证密封效果,仅对结构进行简单化处理,但是实际应用中,由于发动机内容易积聚大量的热量因此很容易使飞轮等结构在高温下出现应力衰变和热蚀等现象,当下社会的关注点全部都在于如何加大发动机外壳的散热而忽略了对于飞轮壳散热结构的分析。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包括:壳体、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所述壳体安装在发动机上将飞轮密封在其内部,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包括环壳和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环壳的内壁上,所述环壳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组件。
优选的是,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环壳并延伸至所述环壳的外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环壳的一端。
优选的是,所述环壳的端部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位于所述环壳和所述侧板的连接端,所述插板上设置有插口,所述插口的开口方向位于所述环壳的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由若干个散热片组成,所述散热片两两之间间隔设置组成散热条,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条之间错位设置,使所述散热片均间隔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和若干个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孔内,所述安装孔的外缘设置有卡套,所述卡套位于所述侧板的底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限位环、密封件和复位件;所述限位环设置在所述散热孔的底部,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散热孔的顶部,所述复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环的顶部和所述密封件的底部,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散热孔活动连接,所述散热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气槽。
优选的是,所述气槽的顶部设置有卡台,所述密封件包括限位柱和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设置在所述限位柱的底部,所述密封塞的顶部与所述卡台的底部卡接,所述限位柱与所述散热孔滑动连接,所述复位件设置在所述密封塞的底部和所述限位环的顶部,所述气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密封塞、所述限位环和所述复位件的高度之和。
优选的是,所述复位件包括若干个支撑球和两组永磁体;所述支撑球设置在所述限位环的顶部,两组所述永磁体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球内和所述密封塞的底面上,并且两组所述永磁体的磁极相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通过将壳体组装在发动机上,使飞轮被壳体密封保护,在发动机运行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在发动机内积蓄并通过发动机的外壳进行散热,同时飞轮壳的壳体也可以在保证密封的情况下辅助进行散热,热量会经由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由内向外部传递从而实现辅助发动机散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中第二散热组件未散热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中第二散热组件散热时的剖视图。
图中:1环壳、2侧板、21安装孔、22散热孔、23卡套、24气槽、3连接件、4插板、5插口、6散热片、7第二散热组件、71限位环、72密封件、721限位柱、722密封塞、73复位件、731支撑球、732永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包括:壳体、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7;所述壳体安装在发动机上将飞轮密封在其内部,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散热组件7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将壳体组装在发动机上,使飞轮被壳体密封保护,在发动机运行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在发动机内积蓄并通过发动机的外壳进行散热,同时飞轮壳的壳体也可以在保证密封的情况下辅助进行散热,热量会经由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7由内向外部传递从而实现辅助发动机散热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环壳1和侧板2;所述侧板2设置在所述环壳1的内壁上,所述环壳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所述侧板2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组件7。所述侧板2上设置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贯穿所述环壳1并延伸至所述环壳1的外部,所述连接件3位于所述环壳1的一端。所述环壳1的端部设置有插板4,所述插板4位于所述环壳1和所述侧板2的连接端,所述插板4上设置有插口5,所述插口5的开口方向位于所述环壳)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壳体在安装在发动机上的时候环壳1负责对于飞轮径向边缘的保护,侧板2负责对飞轮侧壁的防护,因此在环壳1和侧板2上分别设置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7,可以全方位的吸收飞轮产生的热量并进行排放,连接件3和插板4可以对壳体的安装提供支持,并且连接件3和插板4均设置在环壳1的外部,从而使得连接件3和插板4在提供安装支持的同时不会影响环壳1和侧板2的密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由若干个散热片6组成,所述散热片6两两之间间隔设置组成散热条,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条之间错位设置,使所述散热片6均间隔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第一散热组件有若干个散热条交错拼接而成,并且每个散热条都是由散热片6交替设置形成,因此第一散热组件在环壳1的外壁上得以呈高低错落的棋盘格状交错排列,并且散热片6与环壳1进行一体化处理,使得环壳1的内壁吸收了热量之后可以及时的传递至环壳1的外壁和散热片6上,因为环壳1的外壁和散热片6之间具有高度差,因此当散热片6表面的热空气向上扩散的时候,会与两个散热片6之间的冷空气形成温差,并在环壳1外壁散发的热空气的推动下加快两个散热片6之间的冷空气的流动从而形成压差,进而加快环壳1表面和散热片6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2上设置有安装孔21和若干个散热孔22,所述第二散热组件7设置在所述散热孔22内,所述安装孔21的外缘设置有卡套23,所述卡套23位于所述侧板2的底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安装孔21用来将侧板2与发动机的外壳进行连接,其上的卡套23可以防止连接的时候螺丝溢扣,散热孔22用来安装第二散热组件7并且按需设置在侧板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组件7包括限位环71、密封件72和复位件73;所述限位环71设置在所述散热孔22的底部,所述密封件72设置在所述散热孔22的顶部,所述复位件73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环71的顶部和所述密封件72的底部,所述密封件72与所述散热孔22活动连接,所述散热孔2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气槽2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以图5、6为例,限位环71固定在散热孔22的底部,当发动机未运转的时候,在复位件73的作用下,密封件72位于散热孔22的顶部,当发动机产生热量的时候,由于热量升高导致气压增大,密封件72在气压的作用下会沿着散热孔22向下移动,此时复位件73处于被压缩受力的状态,热空气会从气槽24经由限位环71排放至飞轮壳的外侧实现散热,当发动机停止运行后,温度逐渐恢复常温,气压恢复正常,复位件73则会将密封件72复位从而实现侧板2的密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散热孔22为密封件72的移动提供了活动空间,复位件73可以在不进行散热的时候使密封件72将侧板2密封,当进行散热的时候,由于热空气会从发动机内向外部流动,因此在排放热气的时候会形成热风从而防止灰尘从限位环71进入飞轮壳内,并且因为热风是经由散热孔22侧壁的的气槽24排出,需要绕过密封件72,所以杂质即便从限位环71进入散热孔22也会被密封件72挡住,从而避免杂质进入到飞轮壳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槽24的顶部设置有卡台,所述密封件72包括限位柱721和密封塞722,所述密封塞722设置在所述限位柱721的底部,所述密封塞722的顶部与所述卡台的底部卡接,所述限位柱721与所述散热孔22滑动连接,所述复位件73设置在所述密封塞722的底部和所述限位环71的顶部,所述气槽24的高度大于所述密封塞722、所述限位环71和所述复位件73的高度之和。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气槽24顶部的卡台可以防止密封件72被复位件73顶出散热孔22,密封件72在移动的时候限位柱721可以沿着散热孔22进行滑动,限位柱721的侧壁上环绕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当进行散热的时候,限位柱721向下移动,直至密封塞722底部的复位件73和限位环71顶部的复位件73抵接,此时限位柱721依旧有一部分位于散热孔22内而其上的凹槽则会贯通侧板2内部和气槽24,热空气会经由限位柱721侧壁上的凹槽流入,然后经由气槽24到达复位件73的抵接处,并经由抵接处的缝隙到达限位环71并排出,气槽24的高度大于密封塞722、限位环71和复位件73的高度之和,使得当密封件72到达极限位置之后,热空气依旧可以从凹槽抵达气槽24,从而保证热空气的流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73包括若干个支撑球731和两组永磁体732;所述支撑球731设置在所述限位环71的顶部,两组所述永磁体732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球731内和所述密封塞722的底面上,并且两组所述永磁体732的磁极相对。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两组永磁体732其中一组设置在密封塞722的底面上,另一组设置在支撑球731内,当进行散热的时候,支撑球731可以支撑密封塞722,从而避免密封塞722将限位环71堵死造成热气无法排放,当停止散热之后,两组磁极相对的永磁体732之间的斥力则会将密封塞722推回原位从而实现密封件72的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7);所述壳体安装在发动机上将飞轮密封在其内部,所述第一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散热组件(7)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环壳(1)和侧板(2);所述侧板(2)设置在所述环壳(1)的内壁上,所述环壳(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所述侧板(2)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上设置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贯穿所述环壳(1)并延伸至所述环壳(1)的外部,所述连接件(3)位于所述环壳(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壳(1)的端部设置有插板(4),所述插板(4)位于所述环壳(1)和所述侧板(2)的连接端,所述插板(4)上设置有插口(5),所述插口(5)的开口方向位于所述环壳(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由若干个散热片(6)组成,所述散热片(6)两两之间间隔设置组成散热条,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条之间错位设置,使所述散热片(6)均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上设置有安装孔(21)和若干个散热孔(22),所述第二散热组件(7)设置在所述散热孔(22)内,所述安装孔(21)的外缘设置有卡套(23),所述卡套(23)位于所述侧板(2)的底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7)包括限位环(71)、密封件(72)和复位件(73);所述限位环(71)设置在所述散热孔(22)的底部,所述密封件(72)设置在所述散热孔(22)的顶部,所述复位件(73)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环(71)的顶部和所述密封件(72)的底部,所述密封件(72)与所述散热孔(22)活动连接,所述散热孔(2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气槽(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槽(24)的顶部设置有卡台,所述密封件(72)包括限位柱(721)和密封塞(722),所述密封塞(722)设置在所述限位柱(721)的底部,所述密封塞(722)的顶部与所述卡台的底部卡接,所述限位柱(721)与所述散热孔(22)滑动连接,所述复位件(73)设置在所述密封塞(722)的底部和所述限位环(71)的顶部,所述气槽(24)的高度大于所述密封塞(722)、所述限位环(71)和所述复位件(73)的高度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73)包括若干个支撑球(731)和两组永磁体(732);所述支撑球(731)设置在所述限位环(71)的顶部,两组所述永磁体(732)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球(731)内和所述密封塞(722)的底面上,并且两组所述永磁体(732)的磁极相对。
CN202122825137.9U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 Active CN216242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5137.9U CN216242994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5137.9U CN216242994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2994U true CN216242994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45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25137.9U Active CN216242994U (zh) 2021-11-18 2021-11-18 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2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515366A (ja) 電気機械の冷却装置
CN216242994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用飞轮壳
CN110198619B (zh) 一种风道密封结构及具有其的机箱模块散热结构
US20100219705A1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 motor
CN115863841B (zh) 一种户外锂电池移动电源组合结构及使用方法
CN219145725U (zh) 一种嵌入式pcb板散热结构
CN217873372U (zh) 一种新型发电机组散热装置
CN115101853B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冷却装置
CN215412222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4145691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发动机外壳
CN115912750A (zh) 一种防水防尘高效散热永磁电机
CN111124091B (zh) 一种cpu散热器
CN210896856U (zh) 用于逆变器的电感盒结构
CN110687978B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结构
KR200420287Y1 (ko) 발열부 분리용 중계기의 연결관 구조
CN216770314U (zh) 一种地源热泵监测孔地下换热器固定装置
CN213472824U (zh) 一种散热稳定的大功率充电堆
CN205212641U (zh) 一种家用不锈钢水泵
CN220910007U (zh) 一种耐高温氟塑料磁力泵
CN216872980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磁悬浮电机
CN216163101U (zh) 一种半导体冷却器
CN219961210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发电机控制面板总成
CN210898951U (zh) 光伏设备用逆变器散热外壳
CN219497902U (zh) 一种圆柱电池单体及电池
CN221127104U (zh) 逆变电源缓冲保护机构和逆变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